怕孩子吃不飽、過度保護、大喊大叫,家長“常見病”不利孩子成長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可是實際上,為人父母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無論你的意圖如何,你永遠也不會把它做到完美。

教育專家長期不斷地瞭解父母可以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來幫助孩子成長。

以下是四種極其常見的育兒行為,專家表示,從長遠來看,這些行為對孩子沒有好處。

怕孩子吃不飽、過度保護、大喊大叫,家長“常見病”不利孩子成長

一、父母給孩子提供大量的食物

儘管貌似政治不正確,可是人們心知肚明,職場上的潛規則往往是,超重的人不太可能被錄用,他們通常被認為懶惰,更有可能被認為不適合擔任領導職位。

年幼的孩子有好胃口,父母會覺得很開心。但是要記得,父母在孩子的身體質量指數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孩子不懂得控制飲食的時候,父母要為他們把關。所以因為寵愛孩子,就無節制地為孩子提供食物和零食,從長遠看是對孩子非常不利的。

二、父母保護孩子免受壓力

在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進行的一項研究實驗中,有70%患有焦慮症的兒童在研究結束時不再感到焦慮。有意思的是,在這個研究中參與治療的是這些兒童的父母,而不是這些焦慮的孩子。

在治療中,這些父母學會了迫使孩子面對恐懼的技巧,而不是一味地保護他們免受恐懼。父母被教導要讓孩子感到被傾聽,說一些話來建立他們的信心,告訴孩子可以學習容忍自己的焦慮,他們並不需要從焦慮中完全解脫出來。焦慮是人生每一個階段都可能遇到的一種情感狀態,學會如何與焦慮相處對孩子更有意義。

怕孩子吃不飽、過度保護、大喊大叫,家長“常見病”不利孩子成長

三、父母對著孩子大喊大叫

研究人員發現,父母對著孩子發火大叫這種行為與打屁股類似,會導致孩子更容易焦慮、壓力和抑鬱,還會增加孩子的暴力行為。

耶魯大學(Yale)心理學和兒童精神病學教授艾倫•卡茲丁(Alan Kazdin)提出了一種不同的方法,即預期、行為和後果。這包括提前告訴你的孩子你想讓他們做什麼,然後自己為孩子做出榜樣行為,當他們按照你的要求去做的時候,你需要用一種充滿熱情甚至有點誇張的方式來讚美他們,以引起他們的注意,比如擁抱他們一下,或者深情地摟一下他們的肩膀。

怕孩子吃不飽、過度保護、大喊大叫,家長“常見病”不利孩子成長

四、父母和孩子們一起讀電子書

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可以幫助他們發展語言和閱讀技能,並有益於建立親密的親子聯繫。

但並不是所有書的形式都一樣。密歇根大學莫特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與同一故事的電子版相比,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紙質書時,交談的更多,互動質量更高。

他們研究了37對父母和他們兩、三歲的孩子,讓他們在一個模擬的客廳裡閱讀不同格式的書:印刷版、基本電子版或增強型電子版,還有聲音等附加功能。

與其他兩種形式相比,父母在閱讀紙質書時向孩子提出的問題更加開放。顯然,在屏幕上輕敲、滑動和談論設備本身會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忽略了故事情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