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有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執行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容易出錯,甚至直接“卡機”。

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看來是一氣呵成的事,然而對孩子來說,每件事卻包含了許多小動作。

比如刷牙,第一步要擠牙膏、用杯子裝水、用牙刷刷自己的牙、刷牙齒裡面和外面……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刷牙的“效率”。

◆ ◆ ◆

不理解時間概念,不知道遲到有什麼後果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有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執行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容易出錯,甚至直接“卡機”。

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看來是一氣呵成的事,然而對孩子來說,每件事卻包含了許多小動作。

比如刷牙,第一步要擠牙膏、用杯子裝水、用牙刷刷自己的牙、刷牙齒裡面和外面……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刷牙的“效率”。

◆ ◆ ◆

不理解時間概念,不知道遲到有什麼後果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沒吃完飯,你會想象到路上堵車,上班遲到,扣錢……而孩子是真正活在當下,他是不會想後果的。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有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執行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容易出錯,甚至直接“卡機”。

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看來是一氣呵成的事,然而對孩子來說,每件事卻包含了許多小動作。

比如刷牙,第一步要擠牙膏、用杯子裝水、用牙刷刷自己的牙、刷牙齒裡面和外面……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刷牙的“效率”。

◆ ◆ ◆

不理解時間概念,不知道遲到有什麼後果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沒吃完飯,你會想象到路上堵車,上班遲到,扣錢……而孩子是真正活在當下,他是不會想後果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孩子2.5-3歲,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不會認表,對於具體時間有多長,也沒什麼感覺。孩子世界裡只能以晝夜來理解時間,具體的10分鐘、8點前,孩子是理解不了的。要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則要到七歲左右。

或許你會說,我也知道要理解孩子啊,可是老師說的順從孩子,到底是指什麼呢?順從怎麼做呢?順從孩子,孩子就不會磨蹭了嗎?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有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執行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容易出錯,甚至直接“卡機”。

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看來是一氣呵成的事,然而對孩子來說,每件事卻包含了許多小動作。

比如刷牙,第一步要擠牙膏、用杯子裝水、用牙刷刷自己的牙、刷牙齒裡面和外面……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刷牙的“效率”。

◆ ◆ ◆

不理解時間概念,不知道遲到有什麼後果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沒吃完飯,你會想象到路上堵車,上班遲到,扣錢……而孩子是真正活在當下,他是不會想後果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孩子2.5-3歲,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不會認表,對於具體時間有多長,也沒什麼感覺。孩子世界裡只能以晝夜來理解時間,具體的10分鐘、8點前,孩子是理解不了的。要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則要到七歲左右。

或許你會說,我也知道要理解孩子啊,可是老師說的順從孩子,到底是指什麼呢?順從怎麼做呢?順從孩子,孩子就不會磨蹭了嗎?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兩步解決孩子磨蹭,引導形成習慣

茉莉老師總結了,解決孩子磨蹭的兩個步驟,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拖延症,並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 ◆ ◆

你要關注孩子還沒解決的問題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有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執行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容易出錯,甚至直接“卡機”。

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看來是一氣呵成的事,然而對孩子來說,每件事卻包含了許多小動作。

比如刷牙,第一步要擠牙膏、用杯子裝水、用牙刷刷自己的牙、刷牙齒裡面和外面……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刷牙的“效率”。

◆ ◆ ◆

不理解時間概念,不知道遲到有什麼後果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沒吃完飯,你會想象到路上堵車,上班遲到,扣錢……而孩子是真正活在當下,他是不會想後果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孩子2.5-3歲,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不會認表,對於具體時間有多長,也沒什麼感覺。孩子世界裡只能以晝夜來理解時間,具體的10分鐘、8點前,孩子是理解不了的。要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則要到七歲左右。

或許你會說,我也知道要理解孩子啊,可是老師說的順從孩子,到底是指什麼呢?順從怎麼做呢?順從孩子,孩子就不會磨蹭了嗎?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兩步解決孩子磨蹭,引導形成習慣

茉莉老師總結了,解決孩子磨蹭的兩個步驟,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拖延症,並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 ◆ ◆

你要關注孩子還沒解決的問題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比如,茉莉老師的孩子珊珊。

茉莉老師回憶說道,有一天吃飯時我發現她的嘴不嚼,勺子也放碗裡不動,我知道她走神在想事情。

我問她:“寶貝你在思考什麼問題”、“飯不好吃嗎”、“還是哪裡不舒服”……問了一堆問題。

她才緩緩說:“媽媽,我在想‘童’字怎麼寫。”

我很自然地跟女兒說,“你快吃,吃完後,媽媽找張紙,跟你一起寫。”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有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執行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容易出錯,甚至直接“卡機”。

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看來是一氣呵成的事,然而對孩子來說,每件事卻包含了許多小動作。

比如刷牙,第一步要擠牙膏、用杯子裝水、用牙刷刷自己的牙、刷牙齒裡面和外面……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刷牙的“效率”。

◆ ◆ ◆

不理解時間概念,不知道遲到有什麼後果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沒吃完飯,你會想象到路上堵車,上班遲到,扣錢……而孩子是真正活在當下,他是不會想後果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孩子2.5-3歲,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不會認表,對於具體時間有多長,也沒什麼感覺。孩子世界裡只能以晝夜來理解時間,具體的10分鐘、8點前,孩子是理解不了的。要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則要到七歲左右。

或許你會說,我也知道要理解孩子啊,可是老師說的順從孩子,到底是指什麼呢?順從怎麼做呢?順從孩子,孩子就不會磨蹭了嗎?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兩步解決孩子磨蹭,引導形成習慣

茉莉老師總結了,解決孩子磨蹭的兩個步驟,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拖延症,並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 ◆ ◆

你要關注孩子還沒解決的問題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比如,茉莉老師的孩子珊珊。

茉莉老師回憶說道,有一天吃飯時我發現她的嘴不嚼,勺子也放碗裡不動,我知道她走神在想事情。

我問她:“寶貝你在思考什麼問題”、“飯不好吃嗎”、“還是哪裡不舒服”……問了一堆問題。

她才緩緩說:“媽媽,我在想‘童’字怎麼寫。”

我很自然地跟女兒說,“你快吃,吃完後,媽媽找張紙,跟你一起寫。”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如果你只是催,孩子思考的問題還沒解決,孩子當然沒辦法專心吃飯。

只看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不夠,你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想法,解決那些讓磨蹭的問題。

孩子想做了,當然做得就快了!懂孩子,你帶孩子就更輕鬆。

◆ ◆ ◆

用遊戲培養孩子的習慣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有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執行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容易出錯,甚至直接“卡機”。

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看來是一氣呵成的事,然而對孩子來說,每件事卻包含了許多小動作。

比如刷牙,第一步要擠牙膏、用杯子裝水、用牙刷刷自己的牙、刷牙齒裡面和外面……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刷牙的“效率”。

◆ ◆ ◆

不理解時間概念,不知道遲到有什麼後果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沒吃完飯,你會想象到路上堵車,上班遲到,扣錢……而孩子是真正活在當下,他是不會想後果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孩子2.5-3歲,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不會認表,對於具體時間有多長,也沒什麼感覺。孩子世界裡只能以晝夜來理解時間,具體的10分鐘、8點前,孩子是理解不了的。要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則要到七歲左右。

或許你會說,我也知道要理解孩子啊,可是老師說的順從孩子,到底是指什麼呢?順從怎麼做呢?順從孩子,孩子就不會磨蹭了嗎?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兩步解決孩子磨蹭,引導形成習慣

茉莉老師總結了,解決孩子磨蹭的兩個步驟,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拖延症,並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 ◆ ◆

你要關注孩子還沒解決的問題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比如,茉莉老師的孩子珊珊。

茉莉老師回憶說道,有一天吃飯時我發現她的嘴不嚼,勺子也放碗裡不動,我知道她走神在想事情。

我問她:“寶貝你在思考什麼問題”、“飯不好吃嗎”、“還是哪裡不舒服”……問了一堆問題。

她才緩緩說:“媽媽,我在想‘童’字怎麼寫。”

我很自然地跟女兒說,“你快吃,吃完後,媽媽找張紙,跟你一起寫。”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如果你只是催,孩子思考的問題還沒解決,孩子當然沒辦法專心吃飯。

只看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不夠,你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想法,解決那些讓磨蹭的問題。

孩子想做了,當然做得就快了!懂孩子,你帶孩子就更輕鬆。

◆ ◆ ◆

用遊戲培養孩子的習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說,想培養孩子長期的習慣,其實一點都不難,和孩子玩一次遊戲就行。

老師和我分享了,她用自己獨創的方法,“救”了一位深圳媽媽的故事。

她孩子7歲,孩子每天早上都不肯起床,這位媽媽催起床、催洗漱、催穿衣服,從起床到出門,至少要1個小時。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有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執行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容易出錯,甚至直接“卡機”。

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看來是一氣呵成的事,然而對孩子來說,每件事卻包含了許多小動作。

比如刷牙,第一步要擠牙膏、用杯子裝水、用牙刷刷自己的牙、刷牙齒裡面和外面……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刷牙的“效率”。

◆ ◆ ◆

不理解時間概念,不知道遲到有什麼後果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沒吃完飯,你會想象到路上堵車,上班遲到,扣錢……而孩子是真正活在當下,他是不會想後果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孩子2.5-3歲,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不會認表,對於具體時間有多長,也沒什麼感覺。孩子世界裡只能以晝夜來理解時間,具體的10分鐘、8點前,孩子是理解不了的。要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則要到七歲左右。

或許你會說,我也知道要理解孩子啊,可是老師說的順從孩子,到底是指什麼呢?順從怎麼做呢?順從孩子,孩子就不會磨蹭了嗎?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兩步解決孩子磨蹭,引導形成習慣

茉莉老師總結了,解決孩子磨蹭的兩個步驟,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拖延症,並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 ◆ ◆

你要關注孩子還沒解決的問題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比如,茉莉老師的孩子珊珊。

茉莉老師回憶說道,有一天吃飯時我發現她的嘴不嚼,勺子也放碗裡不動,我知道她走神在想事情。

我問她:“寶貝你在思考什麼問題”、“飯不好吃嗎”、“還是哪裡不舒服”……問了一堆問題。

她才緩緩說:“媽媽,我在想‘童’字怎麼寫。”

我很自然地跟女兒說,“你快吃,吃完後,媽媽找張紙,跟你一起寫。”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如果你只是催,孩子思考的問題還沒解決,孩子當然沒辦法專心吃飯。

只看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不夠,你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想法,解決那些讓磨蹭的問題。

孩子想做了,當然做得就快了!懂孩子,你帶孩子就更輕鬆。

◆ ◆ ◆

用遊戲培養孩子的習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說,想培養孩子長期的習慣,其實一點都不難,和孩子玩一次遊戲就行。

老師和我分享了,她用自己獨創的方法,“救”了一位深圳媽媽的故事。

她孩子7歲,孩子每天早上都不肯起床,這位媽媽催起床、催洗漱、催穿衣服,從起床到出門,至少要1個小時。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教她,按照“起床遊戲四步”方法叫孩子起床。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有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執行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容易出錯,甚至直接“卡機”。

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看來是一氣呵成的事,然而對孩子來說,每件事卻包含了許多小動作。

比如刷牙,第一步要擠牙膏、用杯子裝水、用牙刷刷自己的牙、刷牙齒裡面和外面……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刷牙的“效率”。

◆ ◆ ◆

不理解時間概念,不知道遲到有什麼後果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沒吃完飯,你會想象到路上堵車,上班遲到,扣錢……而孩子是真正活在當下,他是不會想後果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孩子2.5-3歲,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不會認表,對於具體時間有多長,也沒什麼感覺。孩子世界裡只能以晝夜來理解時間,具體的10分鐘、8點前,孩子是理解不了的。要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則要到七歲左右。

或許你會說,我也知道要理解孩子啊,可是老師說的順從孩子,到底是指什麼呢?順從怎麼做呢?順從孩子,孩子就不會磨蹭了嗎?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兩步解決孩子磨蹭,引導形成習慣

茉莉老師總結了,解決孩子磨蹭的兩個步驟,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拖延症,並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 ◆ ◆

你要關注孩子還沒解決的問題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比如,茉莉老師的孩子珊珊。

茉莉老師回憶說道,有一天吃飯時我發現她的嘴不嚼,勺子也放碗裡不動,我知道她走神在想事情。

我問她:“寶貝你在思考什麼問題”、“飯不好吃嗎”、“還是哪裡不舒服”……問了一堆問題。

她才緩緩說:“媽媽,我在想‘童’字怎麼寫。”

我很自然地跟女兒說,“你快吃,吃完後,媽媽找張紙,跟你一起寫。”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如果你只是催,孩子思考的問題還沒解決,孩子當然沒辦法專心吃飯。

只看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不夠,你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想法,解決那些讓磨蹭的問題。

孩子想做了,當然做得就快了!懂孩子,你帶孩子就更輕鬆。

◆ ◆ ◆

用遊戲培養孩子的習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說,想培養孩子長期的習慣,其實一點都不難,和孩子玩一次遊戲就行。

老師和我分享了,她用自己獨創的方法,“救”了一位深圳媽媽的故事。

她孩子7歲,孩子每天早上都不肯起床,這位媽媽催起床、催洗漱、催穿衣服,從起床到出門,至少要1個小時。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教她,按照“起床遊戲四步”方法叫孩子起床。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一步,理解孩子

無論是誰,都有起床氣,從睡眠到清醒狀態,都不是那麼迅速的,何況孩子,你不能急,越急效果越差。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有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執行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容易出錯,甚至直接“卡機”。

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看來是一氣呵成的事,然而對孩子來說,每件事卻包含了許多小動作。

比如刷牙,第一步要擠牙膏、用杯子裝水、用牙刷刷自己的牙、刷牙齒裡面和外面……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刷牙的“效率”。

◆ ◆ ◆

不理解時間概念,不知道遲到有什麼後果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沒吃完飯,你會想象到路上堵車,上班遲到,扣錢……而孩子是真正活在當下,他是不會想後果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孩子2.5-3歲,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不會認表,對於具體時間有多長,也沒什麼感覺。孩子世界裡只能以晝夜來理解時間,具體的10分鐘、8點前,孩子是理解不了的。要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則要到七歲左右。

或許你會說,我也知道要理解孩子啊,可是老師說的順從孩子,到底是指什麼呢?順從怎麼做呢?順從孩子,孩子就不會磨蹭了嗎?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兩步解決孩子磨蹭,引導形成習慣

茉莉老師總結了,解決孩子磨蹭的兩個步驟,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拖延症,並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 ◆ ◆

你要關注孩子還沒解決的問題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比如,茉莉老師的孩子珊珊。

茉莉老師回憶說道,有一天吃飯時我發現她的嘴不嚼,勺子也放碗裡不動,我知道她走神在想事情。

我問她:“寶貝你在思考什麼問題”、“飯不好吃嗎”、“還是哪裡不舒服”……問了一堆問題。

她才緩緩說:“媽媽,我在想‘童’字怎麼寫。”

我很自然地跟女兒說,“你快吃,吃完後,媽媽找張紙,跟你一起寫。”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如果你只是催,孩子思考的問題還沒解決,孩子當然沒辦法專心吃飯。

只看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不夠,你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想法,解決那些讓磨蹭的問題。

孩子想做了,當然做得就快了!懂孩子,你帶孩子就更輕鬆。

◆ ◆ ◆

用遊戲培養孩子的習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說,想培養孩子長期的習慣,其實一點都不難,和孩子玩一次遊戲就行。

老師和我分享了,她用自己獨創的方法,“救”了一位深圳媽媽的故事。

她孩子7歲,孩子每天早上都不肯起床,這位媽媽催起床、催洗漱、催穿衣服,從起床到出門,至少要1個小時。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教她,按照“起床遊戲四步”方法叫孩子起床。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一步,理解孩子

無論是誰,都有起床氣,從睡眠到清醒狀態,都不是那麼迅速的,何況孩子,你不能急,越急效果越差。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二步,喚起意識。

打開房門,讓早飯的香氣飄進屋子,嗅覺上對她有個引誘。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這一系列動作後,孩子基本上也醒了。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有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執行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容易出錯,甚至直接“卡機”。

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看來是一氣呵成的事,然而對孩子來說,每件事卻包含了許多小動作。

比如刷牙,第一步要擠牙膏、用杯子裝水、用牙刷刷自己的牙、刷牙齒裡面和外面……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刷牙的“效率”。

◆ ◆ ◆

不理解時間概念,不知道遲到有什麼後果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沒吃完飯,你會想象到路上堵車,上班遲到,扣錢……而孩子是真正活在當下,他是不會想後果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孩子2.5-3歲,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不會認表,對於具體時間有多長,也沒什麼感覺。孩子世界裡只能以晝夜來理解時間,具體的10分鐘、8點前,孩子是理解不了的。要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則要到七歲左右。

或許你會說,我也知道要理解孩子啊,可是老師說的順從孩子,到底是指什麼呢?順從怎麼做呢?順從孩子,孩子就不會磨蹭了嗎?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兩步解決孩子磨蹭,引導形成習慣

茉莉老師總結了,解決孩子磨蹭的兩個步驟,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拖延症,並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 ◆ ◆

你要關注孩子還沒解決的問題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比如,茉莉老師的孩子珊珊。

茉莉老師回憶說道,有一天吃飯時我發現她的嘴不嚼,勺子也放碗裡不動,我知道她走神在想事情。

我問她:“寶貝你在思考什麼問題”、“飯不好吃嗎”、“還是哪裡不舒服”……問了一堆問題。

她才緩緩說:“媽媽,我在想‘童’字怎麼寫。”

我很自然地跟女兒說,“你快吃,吃完後,媽媽找張紙,跟你一起寫。”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如果你只是催,孩子思考的問題還沒解決,孩子當然沒辦法專心吃飯。

只看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不夠,你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想法,解決那些讓磨蹭的問題。

孩子想做了,當然做得就快了!懂孩子,你帶孩子就更輕鬆。

◆ ◆ ◆

用遊戲培養孩子的習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說,想培養孩子長期的習慣,其實一點都不難,和孩子玩一次遊戲就行。

老師和我分享了,她用自己獨創的方法,“救”了一位深圳媽媽的故事。

她孩子7歲,孩子每天早上都不肯起床,這位媽媽催起床、催洗漱、催穿衣服,從起床到出門,至少要1個小時。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教她,按照“起床遊戲四步”方法叫孩子起床。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一步,理解孩子

無論是誰,都有起床氣,從睡眠到清醒狀態,都不是那麼迅速的,何況孩子,你不能急,越急效果越差。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二步,喚起意識。

打開房門,讓早飯的香氣飄進屋子,嗅覺上對她有個引誘。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這一系列動作後,孩子基本上也醒了。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三步,用喜歡的事“勾引”他。

比如,早餐有肉鬆麵包哦,下雨了可以穿小雨靴去幼兒園哦……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有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執行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容易出錯,甚至直接“卡機”。

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看來是一氣呵成的事,然而對孩子來說,每件事卻包含了許多小動作。

比如刷牙,第一步要擠牙膏、用杯子裝水、用牙刷刷自己的牙、刷牙齒裡面和外面……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刷牙的“效率”。

◆ ◆ ◆

不理解時間概念,不知道遲到有什麼後果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沒吃完飯,你會想象到路上堵車,上班遲到,扣錢……而孩子是真正活在當下,他是不會想後果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孩子2.5-3歲,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不會認表,對於具體時間有多長,也沒什麼感覺。孩子世界裡只能以晝夜來理解時間,具體的10分鐘、8點前,孩子是理解不了的。要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則要到七歲左右。

或許你會說,我也知道要理解孩子啊,可是老師說的順從孩子,到底是指什麼呢?順從怎麼做呢?順從孩子,孩子就不會磨蹭了嗎?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兩步解決孩子磨蹭,引導形成習慣

茉莉老師總結了,解決孩子磨蹭的兩個步驟,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拖延症,並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 ◆ ◆

你要關注孩子還沒解決的問題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比如,茉莉老師的孩子珊珊。

茉莉老師回憶說道,有一天吃飯時我發現她的嘴不嚼,勺子也放碗裡不動,我知道她走神在想事情。

我問她:“寶貝你在思考什麼問題”、“飯不好吃嗎”、“還是哪裡不舒服”……問了一堆問題。

她才緩緩說:“媽媽,我在想‘童’字怎麼寫。”

我很自然地跟女兒說,“你快吃,吃完後,媽媽找張紙,跟你一起寫。”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如果你只是催,孩子思考的問題還沒解決,孩子當然沒辦法專心吃飯。

只看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不夠,你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想法,解決那些讓磨蹭的問題。

孩子想做了,當然做得就快了!懂孩子,你帶孩子就更輕鬆。

◆ ◆ ◆

用遊戲培養孩子的習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說,想培養孩子長期的習慣,其實一點都不難,和孩子玩一次遊戲就行。

老師和我分享了,她用自己獨創的方法,“救”了一位深圳媽媽的故事。

她孩子7歲,孩子每天早上都不肯起床,這位媽媽催起床、催洗漱、催穿衣服,從起床到出門,至少要1個小時。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教她,按照“起床遊戲四步”方法叫孩子起床。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一步,理解孩子

無論是誰,都有起床氣,從睡眠到清醒狀態,都不是那麼迅速的,何況孩子,你不能急,越急效果越差。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二步,喚起意識。

打開房門,讓早飯的香氣飄進屋子,嗅覺上對她有個引誘。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這一系列動作後,孩子基本上也醒了。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三步,用喜歡的事“勾引”他。

比如,早餐有肉鬆麵包哦,下雨了可以穿小雨靴去幼兒園哦……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四步,引導形成習慣。

每天準時起床,可以得一張特權卡,集滿10張卡即可換個小禮物,比如曲奇蛋,10天下來,習慣基本就養成了。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有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執行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容易出錯,甚至直接“卡機”。

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看來是一氣呵成的事,然而對孩子來說,每件事卻包含了許多小動作。

比如刷牙,第一步要擠牙膏、用杯子裝水、用牙刷刷自己的牙、刷牙齒裡面和外面……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刷牙的“效率”。

◆ ◆ ◆

不理解時間概念,不知道遲到有什麼後果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沒吃完飯,你會想象到路上堵車,上班遲到,扣錢……而孩子是真正活在當下,他是不會想後果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孩子2.5-3歲,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不會認表,對於具體時間有多長,也沒什麼感覺。孩子世界裡只能以晝夜來理解時間,具體的10分鐘、8點前,孩子是理解不了的。要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則要到七歲左右。

或許你會說,我也知道要理解孩子啊,可是老師說的順從孩子,到底是指什麼呢?順從怎麼做呢?順從孩子,孩子就不會磨蹭了嗎?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兩步解決孩子磨蹭,引導形成習慣

茉莉老師總結了,解決孩子磨蹭的兩個步驟,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拖延症,並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 ◆ ◆

你要關注孩子還沒解決的問題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比如,茉莉老師的孩子珊珊。

茉莉老師回憶說道,有一天吃飯時我發現她的嘴不嚼,勺子也放碗裡不動,我知道她走神在想事情。

我問她:“寶貝你在思考什麼問題”、“飯不好吃嗎”、“還是哪裡不舒服”……問了一堆問題。

她才緩緩說:“媽媽,我在想‘童’字怎麼寫。”

我很自然地跟女兒說,“你快吃,吃完後,媽媽找張紙,跟你一起寫。”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如果你只是催,孩子思考的問題還沒解決,孩子當然沒辦法專心吃飯。

只看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不夠,你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想法,解決那些讓磨蹭的問題。

孩子想做了,當然做得就快了!懂孩子,你帶孩子就更輕鬆。

◆ ◆ ◆

用遊戲培養孩子的習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說,想培養孩子長期的習慣,其實一點都不難,和孩子玩一次遊戲就行。

老師和我分享了,她用自己獨創的方法,“救”了一位深圳媽媽的故事。

她孩子7歲,孩子每天早上都不肯起床,這位媽媽催起床、催洗漱、催穿衣服,從起床到出門,至少要1個小時。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教她,按照“起床遊戲四步”方法叫孩子起床。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一步,理解孩子

無論是誰,都有起床氣,從睡眠到清醒狀態,都不是那麼迅速的,何況孩子,你不能急,越急效果越差。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二步,喚起意識。

打開房門,讓早飯的香氣飄進屋子,嗅覺上對她有個引誘。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這一系列動作後,孩子基本上也醒了。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三步,用喜歡的事“勾引”他。

比如,早餐有肉鬆麵包哦,下雨了可以穿小雨靴去幼兒園哦……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四步,引導形成習慣。

每天準時起床,可以得一張特權卡,集滿10張卡即可換個小禮物,比如曲奇蛋,10天下來,習慣基本就養成了。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快!快!!快!!!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吃早飯,快點穿鞋……

每天開啟“催催催”模式,一早上下來,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在孩子問題排行榜上,拖拉磨蹭絕對是排名榜首。講真,孩子的拖拉磨蹭,簡直就是全民父母的剋星。

你可能會問了:

孩子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理解我趕時間上班的心情怎麼連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都要半小時?她怎麼就那麼“磨蹭”?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按時上幼兒園?明明半個小時的作業,怎麼非要磨三四個小時?為什麼我家孩子洗澡、吃飯拖拉,好像上刑場一樣?只要出去玩,就沒有時間觀念,到點回家或睡覺了,死活不肯回家


我們天天催孩子,孩子怎麼就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呢?昨天下午,我向茉莉老師求救。

“你錯了,你天天催孩子,孩子不可能養成時間觀念,你這樣做,孩子只會把你當成鬧鐘。”茉莉老師跟我說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研究了8年的親子教育,她被譽為“最瞭解兒童心理的人”之一。

她發現,小孩並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孩子還沒“玩”夠!順著孩子來,孩子才會快。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

順從孩子?那豈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讓孩子隨便玩?

一起看看茉莉老師是怎麼說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為什麼要順從孩子?


茉莉老師認為,孩子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發展特點決定的。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專注、執行的能力,主要由大腦前額葉皮層來負責,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然而學齡前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遠未成熟,所以做事不可能像成年人快速。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


你要想解決孩子的拖拉,首先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 ◆ ◆

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我們成年人,對洗臉這件事很熟悉吧,不就是兩分鐘的事嘛。你可能也希望孩子一鼓作氣,2分鐘洗完臉,對吧。

對孩子來說,要想做到2分鐘洗完臉,真的不容易。孩子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比如,看到牙膏,他可能會想“這牙膏為什麼是白色的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泡沫?為什麼甜甜的?”

這段時間,在你看來就是發呆、拖拉磨蹭。

寫作業經常不專注,原因也是如此,看到別的東西,就會被分散注意力。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好奇心強,並不是壞事,其實這有助於孩子發展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發動機。

孩子“發呆”時,你只需要提醒他,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即可。

◆ ◆ ◆

孩子執行力差,不能執行復雜任務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有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的確很難。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執行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容易出錯,甚至直接“卡機”。

早上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我們看來是一氣呵成的事,然而對孩子來說,每件事卻包含了許多小動作。

比如刷牙,第一步要擠牙膏、用杯子裝水、用牙刷刷自己的牙、刷牙齒裡面和外面……任何一個步驟出差錯,都會影響刷牙的“效率”。

◆ ◆ ◆

不理解時間概念,不知道遲到有什麼後果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孩子沒吃完飯,你會想象到路上堵車,上班遲到,扣錢……而孩子是真正活在當下,他是不會想後果的。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孩子2.5-3歲,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不會認表,對於具體時間有多長,也沒什麼感覺。孩子世界裡只能以晝夜來理解時間,具體的10分鐘、8點前,孩子是理解不了的。要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則要到七歲左右。

或許你會說,我也知道要理解孩子啊,可是老師說的順從孩子,到底是指什麼呢?順從怎麼做呢?順從孩子,孩子就不會磨蹭了嗎?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兩步解決孩子磨蹭,引導形成習慣

茉莉老師總結了,解決孩子磨蹭的兩個步驟,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拖延症,並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 ◆ ◆

你要關注孩子還沒解決的問題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比如,茉莉老師的孩子珊珊。

茉莉老師回憶說道,有一天吃飯時我發現她的嘴不嚼,勺子也放碗裡不動,我知道她走神在想事情。

我問她:“寶貝你在思考什麼問題”、“飯不好吃嗎”、“還是哪裡不舒服”……問了一堆問題。

她才緩緩說:“媽媽,我在想‘童’字怎麼寫。”

我很自然地跟女兒說,“你快吃,吃完後,媽媽找張紙,跟你一起寫。”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如果你只是催,孩子思考的問題還沒解決,孩子當然沒辦法專心吃飯。

只看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不夠,你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想法,解決那些讓磨蹭的問題。

孩子想做了,當然做得就快了!懂孩子,你帶孩子就更輕鬆。

◆ ◆ ◆

用遊戲培養孩子的習慣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說,想培養孩子長期的習慣,其實一點都不難,和孩子玩一次遊戲就行。

老師和我分享了,她用自己獨創的方法,“救”了一位深圳媽媽的故事。

她孩子7歲,孩子每天早上都不肯起床,這位媽媽催起床、催洗漱、催穿衣服,從起床到出門,至少要1個小時。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教她,按照“起床遊戲四步”方法叫孩子起床。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一步,理解孩子

無論是誰,都有起床氣,從睡眠到清醒狀態,都不是那麼迅速的,何況孩子,你不能急,越急效果越差。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二步,喚起意識。

打開房門,讓早飯的香氣飄進屋子,嗅覺上對她有個引誘。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這一系列動作後,孩子基本上也醒了。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三步,用喜歡的事“勾引”他。

比如,早餐有肉鬆麵包哦,下雨了可以穿小雨靴去幼兒園哦……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第四步,引導形成習慣。

每天準時起床,可以得一張特權卡,集滿10張卡即可換個小禮物,比如曲奇蛋,10天下來,習慣基本就養成了。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你還在催促孩子嗎?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茉莉老師製作的遊戲卡片

總之,孩子每天都在愉悅輕鬆、充滿期待的氛圍中,迎接新的一天,穿衣洗漱吃早餐也都會非常順利,一整天都會神清氣爽。

這位媽媽,後來發微信給茉莉老師:

現在孩子已經能自己起床了,現在上小學了,時間觀念非常強,具有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所以,不瞭解孩子,僅憑一張嘴,是很難解決根本問題!

如果你能理解孩子+“順從”孩子+持續行動,你就一定可以搞定孩子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以上,希望你沉澱下來的方法,希望至少有一條對你有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