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教給孩子的隨遇而安,恰恰是他無法快樂的原因

你教給孩子的隨遇而安,恰恰是他無法快樂的原因

1、知名大學,學業良好,內心的不開心緣何而來?

曾經有個知名大學有學生自殺,對另外的一些同學訪談的時候,其中一位是這麼說的:我不知道那個同學的情況,其實我和他也差不多,只是我有自己很在意的東西,但是那東西又不屬於我,有時候想想,他也挺有勇氣的,這點上我還不如他。

別人都覺得我學習好,未來找的工作肯定也好,可是對我來說,我就不想學習和工作,學習和工作對我來說就是基本的,也就是說,學習不好工作不好,我就活不下去,但是學習好工作好了,我也不開心。

去年期中考試掛了一科55,我一努力,這學期得了95,可是這並不能讓我開心,只能說讓我不那麼難受而已。

知名大學的學生,成長經歷中沒有家庭創傷,學習好、學校好,這樣的心態是從何而來?

你教給孩子的隨遇而安,恰恰是他無法快樂的原因

2、各種關係的矛盾,導致大學生挫敗心結,想以自殺來逃避

另一位不知名的學生,在某問醫網站,也拋出了自己的苦惱,甚至透露了也想結束生命:我想自殺,已經幾個月了,剛開始是遇到了困難,很無助,又解決不了.但是我沒想那麼極端,慢慢的,我就特別困惑,學校學業的壓力.父母對我的要求,我一想到放假回家,要面對他們,我就特別想死.......

回到家,得到的又是無休止的父母的侮辱和對我的各種要求,還不讓我出門,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還拿我的成績老說老說,一個說一句.甚至把一些事情放大來說,一些很普通的事情,他們想得很嚴重,好象我是十惡不赦的,但是那些事情我根本就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

只要我做一點事情不合他們的心意,就說我不是人,違揹人的常理之類的.

在學校,對於一些學業上的事情我很無助,班主任那隻死母豬,也不關心我們,我自己又不知道怎麼辦.就這樣,鬱悶了將近三個月,一些學業的事情得不到解決,我又大四了,面臨分配,覺得自己的未來一片黑暗,一想到考試,就特別焦慮,因為考得不好,或者不到他們的要求,我漫長的假期,就會受到我難以想象的侮辱.

本來想出去找工作的,家人又要留我在家過年...還有很多事情,我都解決不了,我有時候一直在逃避,但是我真不知道怎麼解決...我該怎麼辦!我很想結束我的生命,一了百了!

你教給孩子的隨遇而安,恰恰是他無法快樂的原因

3、空心病,成績優秀的人沒有生命的意義感

北大的徐凱文在2016年第九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曾經說過,最近一個現象越來越突出:非常優秀的年輕人,成長過程中沒有明顯創傷,生活優渥、個人條件優越,卻感到內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島一樣,感覺不到生命的意義和活著的動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徐凱文把這種現象叫做“空心病”,是“價值觀缺陷所致心理障礙。”

空心病看起來像是抑鬱症,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醫院的話,一定會被診療抑鬱症,但是問題是所有的藥物都無效。

而作為家長,如果你費盡心思,上遍了海淀黃莊的各種補習班,犧牲了自己所有的時間去陪讀監督,就培養出這樣狀態的一個“優秀”的大學生,甚至很多家長還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會有空心病?是因為父母教育理念的偏差與毒雞湯的盛行。

你教給孩子的隨遇而安,恰恰是他無法快樂的原因

4、給孩子最毒的雞湯,是教他隨遇而安,知足常樂

很多家長培養孩子,只有一個目標,學習好,卻沒有想過學習好是為了什麼?為了讓孩子更有價值,更開心,找個好工作?還是為了孩子僅僅只是上個好大學?

除了學習,孩子的人生中難道沒有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嗎?

一邊是學校學業的壓力、父母的期待,一邊是毒雞湯的盛行,告訴你人生要隨遇而安、知足常樂。而被夾在中間的這個人,如果沒有自己從內心熱愛、從心底想要去做、去實現的事情,就會被兩頭的理念弄到無所適從。

“空心病”不是不敢死,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活著,看似是迷惘的青春,究其根源,是源於自己生命意義感和目標的匱乏。

5、面向未來,孩子們需要的不是隨遇而安的能力

這世界的毒雞湯,沒有讓孩子們有面向未來的能力。

斯坦福心理教授也曾在一本書裡描述過美國一二十年前大部分年輕人的狀態:當年輕人正要確立個人志向,並努力朝著這些目標前進的時候,空虛感卻將年輕人長期困在一種漫無目標的生活狀態當中。冷漠、焦慮已經成為現在相當一部分年輕人的主導情緒,疏離甚至憤世嫉俗已經取代了年輕人本應該散發的朝氣。

而與那些心理學和傳統文化的雞湯不同,教授沒有倡導隨遇而安,也不主張無論從外界還是心理給孩子們“減壓”以緩解這樣的迷惘和空虛。

這樣的迷惘,有成因,但是更多的是,教育沒有讓孩子們從學習中,養成一種思維習慣,去思索學習的意義以及個人成長、甚至人生的意義和目標:

你教給孩子的隨遇而安,恰恰是他無法快樂的原因

你付出了全部的努力、被父母寄予厚望的拼搏,希望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你有沒有更高的目標,讓這些努力變得有意義

對你來說究竟什麼是最重要的?為什麼它至關重要?

你生命中,你的終極關注的東西是什麼?

你教給孩子的隨遇而安,恰恰是他無法快樂的原因

6、要有遠大的理想,也要有切實可行的目標規劃

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他不僅僅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更是一個成功的父親,他向來覺得,能帶給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錢、不是學習,而是完整的人格、強大的內心、精神上的富足和良好的生活習性。

在他給兒子留下的38封信中,其中有一封他和兒子提到了他自己的成長,他寫給兒子說:從年輕的時候開始,我就拒絕和兩種人交往:

第一種人,是那些完全投降和安於現狀的人。他們深信自己條件不足,認為創造成就只是幸運兒的專利,他們沒有這個福氣。這種人願守著一個很有保障卻很平凡的職位,年復一年渾渾噩噩。他們也知道自己需要一份更有挑戰性的工作,這樣才能繼續發展與成長,但就因為有無數的阻力,使他們深信自己不適合做大事。......

第二種人是不能將挑戰進行到底的人。他們曾經非常向往成就大事,也曾替自己的工作大做準備,制訂計劃。但是過去幾十年或十幾年後,隨著工作阻力的慢慢增加,為更上層樓需要艱苦努力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這樣下去實在不值得,因而放棄努力,變得自暴自棄。......

而在他和孩子的書信往來中,他一直透露的一個價值觀就是:要對未來有所規劃,要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

你教給孩子的隨遇而安,恰恰是他無法快樂的原因

心之所以空了,不是壓力大,也無關乎學習的好與不好,而是你沒有精彩東西,把心填滿。身邊的困難多、感到迷惘,不是這個世界變化了,而是你沒有找到值得自己投入的事情,讓它變成你由內而外的價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