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我的父親'

"

尊敬的來賓、各位鄉親、親戚朋友們:感謝你們來參加今天為我父親舉行的追悼會。9月10日上午,我父親喝了大半杯牛奶。一會兒,他就很安祥地睡著了。而時鐘指向11點46分時,我們發現他永遠地睡著了,他走了,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民國28年,父親出生於夢澤腹地義堂北面的油匠灣一個佃農家,排行老么,前面有四個哥哥。為了培養出一個“支撐門戶”的讀書人,祖父母節衣縮食,讓父親進了私塾學堂讀書。正當讀書費用難以維繫時,多虧了新中國的到來,他才沒有輟學,一直讀書到初中畢業考入了縣中等師範學校。師範畢業後,父親做了一名人民教師。

父親在外教書,母親在生產隊裡務農。在那一個月的工資抵不過一擔蘿蔔的日子裡,我家日子過得很艱難。那時我很小,在我有意識的腦海裡只留下一幕,那是父親一次泡腳時,他咬緊牙關讓我母親用做針線活兒的針挑破他腳底上血泡的情景。那時的我濛濛朧朧不知道緣故,後來才知道那年父親趁學校放寒假期間,借錢在新街買了幾個土棉布到產糧的西邊京山去賣,賺點錢好買些大米和食物把年關過過去。

那時出遠門到外地去,老百姓大都是全憑一雙腳步行。而去京山的路程是很遠的,單程有100多華里。父親你的鞋子磨破了就穿草鞋。到了西邊山上後,你走東鄉串西鄉,遊鄉么喝叫喚著賣土布囉!草鞋走爛了一雙又一雙。當好不容易賣完了手裡的土棉布,高高興興地換到了一擔大米和食物準備返回家時,大雪紛飛越下越大,北風怒吼愈刮愈烈。父親你挑著擔子為搶在大雪封山之前走出西山口,你晝夜兼程,加之隔河渡水,我不知道父親你一路上歷盡了多少千辛萬苦,終於在臘月三十日之前趕回了家,讓全家人過年有香噴噴的大米飯吃,高興地過上了新年。當你到家後放下擔子,歡天喜地的像個孩子似的向我母親講述去西山這一趟的收穫時,母親發現你腳一走一跛,這時你才感覺到自己的雙腳早已凍麻木了,紅腫得不象樣子,腳底板打了個整塊血泡。

隨著我們姊妹四人相繼出生,在那靠工分在生產隊裡分柴火、分糧食、供應大米定額指標的年代裡,我家糧食月月不夠吃,在生產隊裡屬於家大口闊的半邊戶。父親他肩負著養活一大家子生存的重擔,為了孩子們能填飽肚子,每到他回家的禮拜天裡,也是他最忙碌的。我看到他起早貪黑,到自留地鬆土除草,摘一些蔬菜回來,又擔糞到菜地施肥澆水,有時還種上換季節的蔬菜。每當父親辛苦勞作時,我也總是在他身旁蹦前跳後,也慢慢地成為他的小幫手。那個時候全家人餐桌上吃的蔬菜基本上都來自自留地的,只有很少的時候才買點魚肉什麼的打打牙祭。糧食不夠吃時,我們早上吃粥,中午粥加菜改湯飯吃,晚上做蘿蔔米飯吃。父親見我們姊妹幾個正處在長身體的時候,長久這樣也不行。於是,因陋就簡在我家住的半間屋子後面,自己動手搭建了一個豬欄屋,開始養豬了,用豬欄糞來掙點工分。

從此以後,父親禮拜天回家的這一天就更忙碌了。除管理菜地之外,餵豬還要在水塘裡養殖餵豬的水草,還要挖業欄土,業欄土晒乾了還要挑回到豬欄屋存放備用。有時還從十里以外的學校挑回一擔食水。一個月挖一次豬欄糞,好讓生產隊裡按量計工分。他這樣辛苦操勞,可是我從來沒有聽到父親叫一聲累。

父親為了我們姊妹不挨餓受凍,苦心經營支撐著我們這個家。為了家庭的未來,他對我們姊妹的學習也十分關心。小時候,我每個星期都盼望著他早點回來。他在家時我常常黏著他,他勞動我在旁邊玩。我的父親很能幹,家裡的一些日常用具常常自己動手做。我四五歲時,父親用竹子劈篾做燒箕或簍子時,我給他拿這拿那,有點像給他打下手的樣子。我也向他講他不在家時灣子裡發生的事情,還常抱怨母親打我。

父親是我的啟蒙老師,我讀書開始的一兩年內,父親回到家裡總是問我在學校讀書的情況。晚上我和父親常常睡在一頭,父親報算術讓我答,還在我的小背上寫字考我,還給我說故事。講古時候貧苦家庭的孩子勤奮讀書的故事。如“鑿壁借光、映月讀書、牛角掛書”等歷史典故。說故事,還道出故事出自於何書上記載的之、乎、者、也的原文。招生制度改革後,我是當年我們生產大隊裡第一個唯一考取的中專生,參加工作後我考取了華中農業大學,獲得了大學本科學歷。父親對我二弟讀書時也管教很嚴。那年二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縣一中,但父親沒有讓二弟去讀中等專業學校。後來二弟滿足了父親的心願,考取了孝感廣播電視大學。

父親始終不改勞動人民的本色,待人溫良寬厚,與母親一樣極富同情心。灣裡或鄉鄰認識的村民來他所在的學校交學生生活費遇上一時半會兒的困難,求助他幫忙時,父親都是熱心地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父親對自家的侄兒讀書或成長中遇到的大小事都十分關心,總是當仁不讓的以自己能力以內的方式予以熱忱幫助。當我母親賙濟比我家更困難的窮親戚時,父親都全力支持母親。但事後也常常叮囑母親要重在幫忙困難親戚出主意,以增加其收入來源。聽了這話,母親還以為是話中話,心裡蠻受委屈。其實,我家的日子過得也艱難,母親也明白“幫急不幫窮”的道理。幾年後,當母親知道我大妹倆口子去河北保定做豆腐,雖然辛苦但能掙到錢時,母親以命令的口氣要我大妹帶舅表哥他們家到那裡去做豆腐發家致富,最後他們終於擺脫了貧困。

父親愛勞動,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曾被困難嚇倒。在哺育我們成長的那艱苦的歲月裡,我們家每年春節貼的對聯幾乎都是毛主席語錄或詩詞摘句。語錄摘句聯,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詩詞摘句聯,如“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還有毛主席詩詞集句聯,如“中華兒女多奇志,人間正道是滄桑”;“江山如此多嬌,飛雪迎春到,風景這邊獨好,心潮逐浪高”⋯⋯等等這些對聯,我至今還記憶猶新。但當時我還不理解父親寫這些對聯的內心世界。直到做為人之父到現在的我才明白,父親當年肩頭上揹負著有多麼重的擔子啊!他是用毛主席的語錄詩詞來鞭策鼓舞自己“鼓足幹勁 ,力爭上游”,期待著來年的勞動換來更好的收穫。

父親愛勞動慣了,即使我們姊妹後來相継考學深造或參加工作走出油匠灣,父親也不曾離開過勞動。1994年父親退休後,他最後也離開了油匠灣,在縣城住下了。然而父親忘不了在老家那時不時的與泥土打交道的感覺,於是在住地附近村灣的邊邊角角的荒地上,開墾了幾小塊土地,種植蔬菜,似乎只有白天嗅到泥土芬芳,夜晚才睡得香似的。

好了。說了這麼多,也難免會掛一漏萬,就說到這兒。父親您生如春花之燦爛,逝如秋葉之靜美;父親您那勤勞付出、艱苦樸素、質樸熱忱的勞動人民本色永遠值得我們牢記,我們會一直想念您。您體面、真誠、善良的靈魂將永遠和我們在一起。您是一個偉大而高尚的人,一個孩子可能擁有的最好的父親。在悲痛中,我們微笑著永別。祝父親大人一路走好。安息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