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幼兒園 春花育兒 2019-09-08
"

有的孩子在家裡和外面表現是兩個樣子,對父母或者是長輩稍微有一不順心的時候就會大發脾氣,打人摔東西,但是到了外面卻是一幅“小綿羊”的樣子,說話畏畏縮縮,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這種極端的情況同時出現在一個孩子身上令家長十分困惑,害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負但是又怕孩子在家裡稱王稱霸養成暴力性格。

其實孩子極端的性格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表裡如一,在家裡懂禮貌,到了外面也能進行正常的社交,不受氣但也不會欺負人。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孩子養成了這樣的性格呢?

不管是那種極端情況其實都並非孩子真正的性格,只是他們不會表達情緒導致的,孩子在這個年紀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在家裡家長的一再妥協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麼地步都不會被懲罰或者是說教,一次次的試探讓孩子做得越來越過分,孩子心裡清楚,只要自己不妥協一直髮脾氣,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們就會習慣性的用發洩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

有的孩子在家裡和外面表現是兩個樣子,對父母或者是長輩稍微有一不順心的時候就會大發脾氣,打人摔東西,但是到了外面卻是一幅“小綿羊”的樣子,說話畏畏縮縮,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這種極端的情況同時出現在一個孩子身上令家長十分困惑,害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負但是又怕孩子在家裡稱王稱霸養成暴力性格。

其實孩子極端的性格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表裡如一,在家裡懂禮貌,到了外面也能進行正常的社交,不受氣但也不會欺負人。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孩子養成了這樣的性格呢?

不管是那種極端情況其實都並非孩子真正的性格,只是他們不會表達情緒導致的,孩子在這個年紀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在家裡家長的一再妥協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麼地步都不會被懲罰或者是說教,一次次的試探讓孩子做得越來越過分,孩子心裡清楚,只要自己不妥協一直髮脾氣,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們就會習慣性的用發洩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這也是孩子吸引家長注意的一種方式,他們認為用發脾氣或者是哭鬧最能引起家長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不會用正常的表達來說出自己的需求。

對於孩子來說,發脾氣是一種最快達到目的的便捷方式,不需要說什麼就能適用於很多場合,但是孩子一旦養成這樣的情緒表達方式之後,他們就不願意開動腦筋去與家長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家長同樣也不能分辨出孩子到底是真的生氣還是假的生氣。

這樣的孩子其實是生活在沒有安全感的心態當中的,他們之所以到了外面會膽小也是正常情況,因為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與家裡熟悉的環境不同,由於平時沒有鍛鍊表達能力的機會,到了外面陌生的環境中自然就會收起自己在家裡那一套,小心翼翼的去面對周圍。

他們沒有其他方法去應對自己沒有見過的情況,以及突發事件等等,孩子自己心裡清楚,發脾氣或者是隨便發洩對陌生人是不管用的,而且如果對別人發脾氣,他們不會像家長一樣妥協,會反擊,這樣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

有的孩子在家裡和外面表現是兩個樣子,對父母或者是長輩稍微有一不順心的時候就會大發脾氣,打人摔東西,但是到了外面卻是一幅“小綿羊”的樣子,說話畏畏縮縮,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這種極端的情況同時出現在一個孩子身上令家長十分困惑,害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負但是又怕孩子在家裡稱王稱霸養成暴力性格。

其實孩子極端的性格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表裡如一,在家裡懂禮貌,到了外面也能進行正常的社交,不受氣但也不會欺負人。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孩子養成了這樣的性格呢?

不管是那種極端情況其實都並非孩子真正的性格,只是他們不會表達情緒導致的,孩子在這個年紀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在家裡家長的一再妥協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麼地步都不會被懲罰或者是說教,一次次的試探讓孩子做得越來越過分,孩子心裡清楚,只要自己不妥協一直髮脾氣,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們就會習慣性的用發洩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這也是孩子吸引家長注意的一種方式,他們認為用發脾氣或者是哭鬧最能引起家長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不會用正常的表達來說出自己的需求。

對於孩子來說,發脾氣是一種最快達到目的的便捷方式,不需要說什麼就能適用於很多場合,但是孩子一旦養成這樣的情緒表達方式之後,他們就不願意開動腦筋去與家長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家長同樣也不能分辨出孩子到底是真的生氣還是假的生氣。

這樣的孩子其實是生活在沒有安全感的心態當中的,他們之所以到了外面會膽小也是正常情況,因為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與家裡熟悉的環境不同,由於平時沒有鍛鍊表達能力的機會,到了外面陌生的環境中自然就會收起自己在家裡那一套,小心翼翼的去面對周圍。

他們沒有其他方法去應對自己沒有見過的情況,以及突發事件等等,孩子自己心裡清楚,發脾氣或者是隨便發洩對陌生人是不管用的,而且如果對別人發脾氣,他們不會像家長一樣妥協,會反擊,這樣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不懂得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在外面就會變得膽小怕事,畏畏縮縮。這樣的孩子的內心是很沒有安全感的,發脾氣只是他們脆弱的保護行為,如果不能從一開始就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引導孩子去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就會在今後的生活中逐漸放大他們內心的恐懼。

孩子的不自信和害怕會加重它們的極端表現,家長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自信並且創造一個正常的生活環境,而不是在孩子微縮的時候硬把孩子推出去,這樣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無所依靠。

一般來說窩裡橫的孩子都是家庭比較溺愛的結果,孩子認為世界都是圍著自己轉的,俗話說不立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什麼家長都按照孩子說的做,他們自然就會形成自私的思考方式,一旦遇到了困難挫敗感也會比一般的孩子要大,自然脾氣也會比其他人要大一些。

對於孩子來說最大的挫折感就來自於社交方面,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機會接觸家庭以外的環境,但是等到上了幼兒園之後才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遷就自己,這樣他們在外面的環境中就會不懂得如何溝通,所以家長要從小給孩子規範禮節禮貌,可以做的要鼓勵,不能做的要懲罰,家長足夠堅決才能養成孩子的好習慣。

多帶孩子去外面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在生活中接觸不同的團體和同齡人,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他們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會逐漸摸索出正確的表達方式。

"

有的孩子在家裡和外面表現是兩個樣子,對父母或者是長輩稍微有一不順心的時候就會大發脾氣,打人摔東西,但是到了外面卻是一幅“小綿羊”的樣子,說話畏畏縮縮,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這種極端的情況同時出現在一個孩子身上令家長十分困惑,害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負但是又怕孩子在家裡稱王稱霸養成暴力性格。

其實孩子極端的性格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表裡如一,在家裡懂禮貌,到了外面也能進行正常的社交,不受氣但也不會欺負人。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孩子養成了這樣的性格呢?

不管是那種極端情況其實都並非孩子真正的性格,只是他們不會表達情緒導致的,孩子在這個年紀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在家裡家長的一再妥協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麼地步都不會被懲罰或者是說教,一次次的試探讓孩子做得越來越過分,孩子心裡清楚,只要自己不妥協一直髮脾氣,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們就會習慣性的用發洩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這也是孩子吸引家長注意的一種方式,他們認為用發脾氣或者是哭鬧最能引起家長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不會用正常的表達來說出自己的需求。

對於孩子來說,發脾氣是一種最快達到目的的便捷方式,不需要說什麼就能適用於很多場合,但是孩子一旦養成這樣的情緒表達方式之後,他們就不願意開動腦筋去與家長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家長同樣也不能分辨出孩子到底是真的生氣還是假的生氣。

這樣的孩子其實是生活在沒有安全感的心態當中的,他們之所以到了外面會膽小也是正常情況,因為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與家裡熟悉的環境不同,由於平時沒有鍛鍊表達能力的機會,到了外面陌生的環境中自然就會收起自己在家裡那一套,小心翼翼的去面對周圍。

他們沒有其他方法去應對自己沒有見過的情況,以及突發事件等等,孩子自己心裡清楚,發脾氣或者是隨便發洩對陌生人是不管用的,而且如果對別人發脾氣,他們不會像家長一樣妥協,會反擊,這樣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不懂得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在外面就會變得膽小怕事,畏畏縮縮。這樣的孩子的內心是很沒有安全感的,發脾氣只是他們脆弱的保護行為,如果不能從一開始就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引導孩子去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就會在今後的生活中逐漸放大他們內心的恐懼。

孩子的不自信和害怕會加重它們的極端表現,家長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自信並且創造一個正常的生活環境,而不是在孩子微縮的時候硬把孩子推出去,這樣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無所依靠。

一般來說窩裡橫的孩子都是家庭比較溺愛的結果,孩子認為世界都是圍著自己轉的,俗話說不立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什麼家長都按照孩子說的做,他們自然就會形成自私的思考方式,一旦遇到了困難挫敗感也會比一般的孩子要大,自然脾氣也會比其他人要大一些。

對於孩子來說最大的挫折感就來自於社交方面,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機會接觸家庭以外的環境,但是等到上了幼兒園之後才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遷就自己,這樣他們在外面的環境中就會不懂得如何溝通,所以家長要從小給孩子規範禮節禮貌,可以做的要鼓勵,不能做的要懲罰,家長足夠堅決才能養成孩子的好習慣。

多帶孩子去外面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在生活中接觸不同的團體和同齡人,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他們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會逐漸摸索出正確的表達方式。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家長要鼓勵孩子多觀察和模仿,一個人之所以長大了情商高,就是他們都很善於觀察周圍的環境,改變自己的行事作風融入環境中,這需要大量的社交經驗累積,家長可以從小就培養孩子這樣的習慣,先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然後總結出自己的經驗去做。

同樣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一樣要有堅定的原則,說一不二,如果家長的態度總是搖擺不定或者乾脆自己總是發火,將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孩子自然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家長要有堅定的原則,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困難,多做正面鼓勵評價,做一件事即使最後沒有成功,也要表揚孩子在過程中做出的努力,這樣他們才不會因為自己的失敗而懊惱和有挫敗感。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已經有了在家橫出門膽小的行為之後,一定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有可能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而不是總埋怨孩子自己卻無所作為,先從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上入手,不要太過遷就孩子,有原則的教育孩子。

"

有的孩子在家裡和外面表現是兩個樣子,對父母或者是長輩稍微有一不順心的時候就會大發脾氣,打人摔東西,但是到了外面卻是一幅“小綿羊”的樣子,說話畏畏縮縮,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這種極端的情況同時出現在一個孩子身上令家長十分困惑,害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負但是又怕孩子在家裡稱王稱霸養成暴力性格。

其實孩子極端的性格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表裡如一,在家裡懂禮貌,到了外面也能進行正常的社交,不受氣但也不會欺負人。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孩子養成了這樣的性格呢?

不管是那種極端情況其實都並非孩子真正的性格,只是他們不會表達情緒導致的,孩子在這個年紀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在家裡家長的一再妥協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麼地步都不會被懲罰或者是說教,一次次的試探讓孩子做得越來越過分,孩子心裡清楚,只要自己不妥協一直髮脾氣,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們就會習慣性的用發洩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這也是孩子吸引家長注意的一種方式,他們認為用發脾氣或者是哭鬧最能引起家長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不會用正常的表達來說出自己的需求。

對於孩子來說,發脾氣是一種最快達到目的的便捷方式,不需要說什麼就能適用於很多場合,但是孩子一旦養成這樣的情緒表達方式之後,他們就不願意開動腦筋去與家長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家長同樣也不能分辨出孩子到底是真的生氣還是假的生氣。

這樣的孩子其實是生活在沒有安全感的心態當中的,他們之所以到了外面會膽小也是正常情況,因為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與家裡熟悉的環境不同,由於平時沒有鍛鍊表達能力的機會,到了外面陌生的環境中自然就會收起自己在家裡那一套,小心翼翼的去面對周圍。

他們沒有其他方法去應對自己沒有見過的情況,以及突發事件等等,孩子自己心裡清楚,發脾氣或者是隨便發洩對陌生人是不管用的,而且如果對別人發脾氣,他們不會像家長一樣妥協,會反擊,這樣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不懂得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在外面就會變得膽小怕事,畏畏縮縮。這樣的孩子的內心是很沒有安全感的,發脾氣只是他們脆弱的保護行為,如果不能從一開始就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引導孩子去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就會在今後的生活中逐漸放大他們內心的恐懼。

孩子的不自信和害怕會加重它們的極端表現,家長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自信並且創造一個正常的生活環境,而不是在孩子微縮的時候硬把孩子推出去,這樣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無所依靠。

一般來說窩裡橫的孩子都是家庭比較溺愛的結果,孩子認為世界都是圍著自己轉的,俗話說不立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什麼家長都按照孩子說的做,他們自然就會形成自私的思考方式,一旦遇到了困難挫敗感也會比一般的孩子要大,自然脾氣也會比其他人要大一些。

對於孩子來說最大的挫折感就來自於社交方面,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機會接觸家庭以外的環境,但是等到上了幼兒園之後才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遷就自己,這樣他們在外面的環境中就會不懂得如何溝通,所以家長要從小給孩子規範禮節禮貌,可以做的要鼓勵,不能做的要懲罰,家長足夠堅決才能養成孩子的好習慣。

多帶孩子去外面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在生活中接觸不同的團體和同齡人,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他們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會逐漸摸索出正確的表達方式。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家長要鼓勵孩子多觀察和模仿,一個人之所以長大了情商高,就是他們都很善於觀察周圍的環境,改變自己的行事作風融入環境中,這需要大量的社交經驗累積,家長可以從小就培養孩子這樣的習慣,先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然後總結出自己的經驗去做。

同樣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一樣要有堅定的原則,說一不二,如果家長的態度總是搖擺不定或者乾脆自己總是發火,將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孩子自然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家長要有堅定的原則,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困難,多做正面鼓勵評價,做一件事即使最後沒有成功,也要表揚孩子在過程中做出的努力,這樣他們才不會因為自己的失敗而懊惱和有挫敗感。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已經有了在家橫出門膽小的行為之後,一定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有可能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而不是總埋怨孩子自己卻無所作為,先從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上入手,不要太過遷就孩子,有原則的教育孩子。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在平時用來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情緒表達:

1. 共情

讓孩子學會共情,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一開始家長可以多向孩子提問“如果你是××會怎麼做呢?”當孩子回答了之後,就可以順著他們的回答接著問“如果他遇到了你這樣做,會不會很傷心呢?”。

這樣的提問方式有助於培養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的習慣,孩子欺軟怕硬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共情能力,他們不會考慮受到欺負的家長或者是別人內心的痛苦,如果孩子能夠明白自己蠻橫的做法是會給別人造成傷害的,時間長了自然就會用更加溫和的態度處理事情。

2. 及時鼓勵

鼓勵不僅能夠激勵孩子,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孩子擁有安全感,家長在面對孩子對外畏畏縮縮的時候,一定不要強迫孩子與他人產生互動,可以利用孩子這段“脆弱”的時候,先陪在孩子身旁,讓孩子建立安全感,然後嘗試讓孩子先自己玩,等到他們慢慢熟悉環境之後,再試著讓孩子融入到別人的遊戲中。

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差,只要有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孩子就會比較快速的和別人建立連接一起玩耍。

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父母不願意放手,一看到孩子不知所措的樣子就恨不得一直保護孩子。

當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一些良好表現的時候,家長就要馬上口頭鼓勵,這樣的及時獎勵能夠給孩子很大的信心,不要一發現孩子有問題就馬上衝上去替孩子解決問題。

一般來說小孩子之間的問題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家長要讓孩子試著自己去解決,這都是增加他們社交能力的寶貴經驗累積。

窩裡橫的孩子就是典型的“欺軟怕硬”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性格都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這樣的孩子大多數家長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但是有給孩子過多寵溺,這樣長期下來很容易將孩子養成窩裡橫的性格。

"

有的孩子在家裡和外面表現是兩個樣子,對父母或者是長輩稍微有一不順心的時候就會大發脾氣,打人摔東西,但是到了外面卻是一幅“小綿羊”的樣子,說話畏畏縮縮,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這種極端的情況同時出現在一個孩子身上令家長十分困惑,害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負但是又怕孩子在家裡稱王稱霸養成暴力性格。

其實孩子極端的性格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表裡如一,在家裡懂禮貌,到了外面也能進行正常的社交,不受氣但也不會欺負人。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孩子養成了這樣的性格呢?

不管是那種極端情況其實都並非孩子真正的性格,只是他們不會表達情緒導致的,孩子在這個年紀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在家裡家長的一再妥協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麼地步都不會被懲罰或者是說教,一次次的試探讓孩子做得越來越過分,孩子心裡清楚,只要自己不妥協一直髮脾氣,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們就會習慣性的用發洩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這也是孩子吸引家長注意的一種方式,他們認為用發脾氣或者是哭鬧最能引起家長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不會用正常的表達來說出自己的需求。

對於孩子來說,發脾氣是一種最快達到目的的便捷方式,不需要說什麼就能適用於很多場合,但是孩子一旦養成這樣的情緒表達方式之後,他們就不願意開動腦筋去與家長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家長同樣也不能分辨出孩子到底是真的生氣還是假的生氣。

這樣的孩子其實是生活在沒有安全感的心態當中的,他們之所以到了外面會膽小也是正常情況,因為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與家裡熟悉的環境不同,由於平時沒有鍛鍊表達能力的機會,到了外面陌生的環境中自然就會收起自己在家裡那一套,小心翼翼的去面對周圍。

他們沒有其他方法去應對自己沒有見過的情況,以及突發事件等等,孩子自己心裡清楚,發脾氣或者是隨便發洩對陌生人是不管用的,而且如果對別人發脾氣,他們不會像家長一樣妥協,會反擊,這樣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不懂得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在外面就會變得膽小怕事,畏畏縮縮。這樣的孩子的內心是很沒有安全感的,發脾氣只是他們脆弱的保護行為,如果不能從一開始就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引導孩子去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就會在今後的生活中逐漸放大他們內心的恐懼。

孩子的不自信和害怕會加重它們的極端表現,家長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自信並且創造一個正常的生活環境,而不是在孩子微縮的時候硬把孩子推出去,這樣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無所依靠。

一般來說窩裡橫的孩子都是家庭比較溺愛的結果,孩子認為世界都是圍著自己轉的,俗話說不立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什麼家長都按照孩子說的做,他們自然就會形成自私的思考方式,一旦遇到了困難挫敗感也會比一般的孩子要大,自然脾氣也會比其他人要大一些。

對於孩子來說最大的挫折感就來自於社交方面,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機會接觸家庭以外的環境,但是等到上了幼兒園之後才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遷就自己,這樣他們在外面的環境中就會不懂得如何溝通,所以家長要從小給孩子規範禮節禮貌,可以做的要鼓勵,不能做的要懲罰,家長足夠堅決才能養成孩子的好習慣。

多帶孩子去外面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在生活中接觸不同的團體和同齡人,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他們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會逐漸摸索出正確的表達方式。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家長要鼓勵孩子多觀察和模仿,一個人之所以長大了情商高,就是他們都很善於觀察周圍的環境,改變自己的行事作風融入環境中,這需要大量的社交經驗累積,家長可以從小就培養孩子這樣的習慣,先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然後總結出自己的經驗去做。

同樣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一樣要有堅定的原則,說一不二,如果家長的態度總是搖擺不定或者乾脆自己總是發火,將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孩子自然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家長要有堅定的原則,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困難,多做正面鼓勵評價,做一件事即使最後沒有成功,也要表揚孩子在過程中做出的努力,這樣他們才不會因為自己的失敗而懊惱和有挫敗感。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已經有了在家橫出門膽小的行為之後,一定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有可能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而不是總埋怨孩子自己卻無所作為,先從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上入手,不要太過遷就孩子,有原則的教育孩子。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在平時用來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情緒表達:

1. 共情

讓孩子學會共情,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一開始家長可以多向孩子提問“如果你是××會怎麼做呢?”當孩子回答了之後,就可以順著他們的回答接著問“如果他遇到了你這樣做,會不會很傷心呢?”。

這樣的提問方式有助於培養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的習慣,孩子欺軟怕硬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共情能力,他們不會考慮受到欺負的家長或者是別人內心的痛苦,如果孩子能夠明白自己蠻橫的做法是會給別人造成傷害的,時間長了自然就會用更加溫和的態度處理事情。

2. 及時鼓勵

鼓勵不僅能夠激勵孩子,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孩子擁有安全感,家長在面對孩子對外畏畏縮縮的時候,一定不要強迫孩子與他人產生互動,可以利用孩子這段“脆弱”的時候,先陪在孩子身旁,讓孩子建立安全感,然後嘗試讓孩子先自己玩,等到他們慢慢熟悉環境之後,再試著讓孩子融入到別人的遊戲中。

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差,只要有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孩子就會比較快速的和別人建立連接一起玩耍。

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父母不願意放手,一看到孩子不知所措的樣子就恨不得一直保護孩子。

當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一些良好表現的時候,家長就要馬上口頭鼓勵,這樣的及時獎勵能夠給孩子很大的信心,不要一發現孩子有問題就馬上衝上去替孩子解決問題。

一般來說小孩子之間的問題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家長要讓孩子試著自己去解決,這都是增加他們社交能力的寶貴經驗累積。

窩裡橫的孩子就是典型的“欺軟怕硬”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性格都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這樣的孩子大多數家長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但是有給孩子過多寵溺,這樣長期下來很容易將孩子養成窩裡橫的性格。

孩子在家“窩裡橫”,到了外面膽小怕事是怎麼回事?

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因為孩子會模仿家長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用發脾氣來表示不滿,家長要讓孩子明白,發脾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而且還會傷害到別人。

如果孩子一發脾氣家長就立馬滿足他們,自然孩子就會知道這個方法管用,所以不能過度依順孩子的無理要求。讓孩子通過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獨立完成本該完成的事情。

這樣才能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讓他們用更加合適的方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達到目的獲得成功。

因為孩子能用正確的方式描述自己的主張,提出意見,自然就不會全部都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了。

孩子在面對外界出現膽小的情況其實是一個過渡,畢竟從家裡走向外面誰都會有自我保護意識,關鍵就在於有的孩子能夠很快適應的,但是有的孩子則需要很長很長時間才能適應。

這就是孩子“社會性”的培養,家長要有意識的讓孩子多接觸外面,社交能力只能通過實踐來培養,而且父母不要對孩子過度保護,一旦孩子知道自己膽怯害怕有父母做靠山的話,他們就更不願意走出自己熟悉的環境與陌生人進行交流,參加集體活動了。

要讓孩子體會到在外面與人交流能夠得到的樂趣,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會願意主動探索而不是總待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

欺軟怕硬,窩裡橫不是本能,而是在孩子很短的人生中養成的一種不良習慣,孩子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將思考的權利教給孩子,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總結經驗獨立處理問題。家長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給孩子做好榜樣,幫助孩子控制情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