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老婆,跪著也要寵下去”:好的婚姻,從不做這3件事


​“自己的老婆,跪著也要寵下去”:好的婚姻,從不做這3件事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058天

01


最近,綜藝節目《我最愛的女人們》正在熱播。

節目的主要內容就是讓婆婆、兒子、兒媳婦一起出去旅行,然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不同家庭的相處模式。

​“自己的老婆,跪著也要寵下去”:好的婚姻,從不做這3件事


不得不說,這個節目很會抓住觀眾的痛點,不但頻頻問出“我和你媽同時掉水裡你先救誰?”這樣的送命題,還時不時“製造”點小矛盾,觀察每個家庭的反應。

比如,節目組為四個家庭準備的居住地,就不盡如人意,環境髒亂差,逼得每個家庭不得不親自動手打掃。

這個時候,各個家庭幾乎都開始分工做家務,而袁成傑的老婆陳芊芊卻不停地跟老公抱怨:“我就說讓你帶吸塵器,你不帶……”,和一旁拿起掃把默默打掃的婆婆形成鮮明的對比。


​“自己的老婆,跪著也要寵下去”:好的婚姻,從不做這3件事



這一舉動,引來許多人質疑,說她“作”。

而許多網友對陳芊芊“作”的印象,是始於先導片中的經典一幕:

陳芊芊剛起床,就叫喚了袁成傑50次,一會要喝45度的水,一會要他幫忙找粉撲……


​“自己的老婆,跪著也要寵下去”:好的婚姻,從不做這3件事



除了不停地被老婆使喚,袁成傑還要接受老婆無數次的撒嬌式盤問:“你想我了嗎?”、“你愛我嗎?”

有這樣一個作天作地的老婆,換個人,或許早就無法忍受。

但袁成傑卻對這種“甜蜜的負擔”甘之如飴。

在節目中就表示,自己很享受被老婆這麼使喚。


​“自己的老婆,跪著也要寵下去”:好的婚姻,從不做這3件事


當陳芊芊被眾人罵上熱搜後,袁成傑更是第一時間發微博護妻:“結婚6年,自己寵的老婆,跪著也要繼續寵下去……”


​“自己的老婆,跪著也要寵下去”:好的婚姻,從不做這3件事



從他們的婚姻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從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婚姻,每個人最終都是和伴侶的缺點結婚,互相包容著一路向前。

婚姻中兩個人的相處模式,無論外人看來多奇葩,只要兩個人能夠找到這段關係中的平衡點,彼此都感到幸福,那就沒問題。

就像一篇文章中說的,所有的婚姻都逃不過“你有病,我有藥;你能‘作’,我能治”的相處模式。

02

《只想和你好好生活》這本書的作者之一李維榕曾打過一個有趣的比方:

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理想伴侶的假設,男人希望娶一個美麗溫柔的公主,女人希望嫁給一個英俊富有的王子。

熱戀的光環消散時卻發現,丈夫原來不是王子,而是個青蛙;妻子也不是公主,而是巫婆。

這時候,我們就傾向於去將青蛙變成王子,將巫婆變成公主,而不是改變我們心裡對王子和公主的幻想。

但這樣的改造,最終傷的卻是雙方的感情,因為所有的改造都是在告訴伴侶:“你不夠好,我嫌棄你。”

在親密關係中,被嫌棄是一件很受傷的事,所以到最後,許多婚姻就落下了一拍兩散的結局。

前段時間,一則關於“世界最難離婚的國家”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


​“自己的老婆,跪著也要寵下去”:好的婚姻,從不做這3件事



在愛爾蘭,離婚必須分居四年才能申請,即便是家暴中受虐的一方也無法免除該等待過程。

不少愛爾蘭民眾認為,縮短等待期是對婚姻雙方的解脫。

當然,這一規定有其不合理之處,但也對許多夫妻提了個醒:婚姻中的大多數問題都可以解決,千萬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而做了令人後悔的決定。

畢竟,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研究就顯示,95%的婚姻都是可以修補的,我們要對婚姻多一點兒信心。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190:情商性別差異》中也提到,衝突本身就是促進親密感必不可少的工具。

只要通過積極的方式調節和滋養,走出婚姻的誤區,青蛙和巫婆,也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比如,好的婚姻裡,通常就不會做下面這三件事:

03

一、好的婚姻,從不做沒有情感的迴應


臺灣心理專家張怡筠曾講述過一段自己的經歷:

和大部分女人一樣,她也喜歡說一些婆婆媽媽的事。

一般的男人都會覺得這樣很無聊,根本沒在聽,但張怡筠的丈夫會很專心地聽她講。

有時候張怡筠錄完節目回家,一邊卸妝一邊說,今天有個女人來上節目,她怎樣怎樣。

講著講著,她就覺得,幹嘛把這個故事講給丈夫聽?反正他也不會感興趣,於是馬上住口了。

這時,她的丈夫會突然抬起頭來,問:“後來那個女士怎麼樣了?”

張怡筠頓時來了興趣,然後接著講下去。

張怡筠知道,其實丈夫根本不關心這個故事,他之所以會聽,是因為講故事的人是她,他在乎她的感受。

這種愛的方式,就是一種有意義的情感性迴應

心理學博士陳海賢說,情感性迴應,是婚姻生機的來源

人和人的感情本質是一種依戀關係,這種依戀關係是通過情感性迴應建立起來的。

比如,母嬰之間的依戀關係是這樣建立的:嬰兒看著媽媽,媽媽也看著嬰兒,嬰兒笑,媽媽也笑。嬰兒由此確信:“媽媽喜歡我。”

婚姻中恩愛的夫妻就是能夠在妻子提出問題後,做出像張怡筠丈夫這樣的迴應。

不恩愛的夫妻通常是這樣迴應的:

妻子說:“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很可怕。”丈夫漫不經心地說:“這有什麼關係,不就是一個夢嘛!”


妻子馬上知道,丈夫對她說的事情不感興趣,不耐煩聽下去,她也不想說了,這就是沒有情感的迴應

夫妻之間的情感性迴應頻率越高,婚姻質量就越好。

如果沒有情感性迴應,或者情感性迴應經常中斷,那麼夫妻就會在婚姻中常常感到孤獨、焦慮和不安,因為他覺得對面那個人不理解自己。


二、好的婚姻,從不強迫另一半


我有一個閨蜜,結婚後總是跟我抱怨,自己的丈夫很不好相處,感覺日子快要過不下去了。

我問她是怎麼個不好相處法。

她說,丈夫特別偏執,經常什麼都不願意去嘗試一下,就下定論說不行。

比如兩人一起逛街,閨蜜看到一件很好看的衣服,特別適合丈夫,但丈夫不喜歡那種風格,說什麼都不願意試穿。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這讓閨蜜很無奈,也覺得丈夫很無趣。

我說,你總是強迫他接受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也許他也覺得你偏執呢?既然兩人審美不同,就尊重各自的喜好,這樣大家都輕鬆。

閨蜜聽完也覺得有道理,於是再也沒強迫丈夫。

還聽說一個故事,是說一位妻子,她的丈夫每次用微波爐熱菜都不蓋蓋子,她認為這樣不衛生,而且熱菜的質量也不好。

但是丈夫覺得熱菜只需要一分鐘,還要蓋上蓋子太麻煩,總是忘記蓋。

夫妻倆幾乎每天都要為這件小事吵架,吵到感情都快沒了。

專家問這位妻子:“在婚姻中,你最想要什麼?”她說:“我當然想要親密與和諧啦!”

“那蓋蓋子有那麼重要嗎?因為這種事破壞你的親密關係,到底值不值得?”

她想了想,問:“那我看著他不蓋蓋子,心裡特別難受怎麼辦?”

專家說:“所以,你要有一個選擇:是生活習慣重要,還是婚姻的親密和諧重要?你要在自律和尊重別人之間做出選擇。

選擇雖然困難,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東西難以捨棄和承受,但是生命就是一系列選擇的結果。為了婚姻和諧,就要承受一點兒不習慣和不舒服。

的確如此,尊重對方的感受,而不是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對方的“好”,才是婚姻和諧的根本。


三、好的婚姻,從不過度強調“我”


家庭和婚姻專家柯維夫婦發現,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夫妻倆最愛用的詞彙,就是“”。

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講的是一對小夫妻去吃夜宵,妻子說:“我要吃麻辣燙!”丈夫說:“我要吃烤串!”

爭來爭去,誰也不肯讓步,最後飯沒吃成,直接奔民政局離婚去了。

表面上看,兩人是在為吃什麼而爭吵,實際上則是在爭“怎麼做對我是好的”。

一件小事尚且如此,平日相處時類似的爭吵可想而知。

這就是很多婚姻不幸的通病,婚前說什麼做什麼,想的都是“我”,婚後依然我行我素,經常把“我”掛在嘴邊。

她說:“錢得歸我管。”他說:“這個家得我說了算。”她說:“房子要買小的,不用還貸。”他說:“我就要買個大房子,住得舒坦。”


柯維服夫婦表示,過度強調“我”,就意味著另一半的需求和感受被忽略、被壓抑,時間久了,關係必然會失衡。

美國一所大學訪問了154位中老年夫妻,記錄下每對夫妻長達15分鐘的對話。

結果發現,在交談中頻繁使用“我們”的夫妻,他的表情和語氣更相似,討論更積極,生活更幸福。

而總愛說“我”的夫妻則更容易爭吵,且爭吵時間更長。

可見,夫妻在說話做事的時候,應該轉變思維,從只說“我”轉變為多說“我們”,從只思考“什麼對我是好的”轉變為多考量“什麼是對我們好的”。

適度地放下“我”,有條件地成全“我們”,才是幸福婚姻的正確打開方式。


​“自己的老婆,跪著也要寵下去”:好的婚姻,從不做這3件事



當親密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離婚往往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就好像,如果你在廣州不會游泳,到了北京也一樣不會遊。

你需要的是提高游泳能力,而不是換游泳池。

好的婚姻,要放下對另一半的幻想,多一些包容,多想想自己能為改善婚姻做些什麼,而不是總想著改變對方。

把自己做好了,就可以為婚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