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

又將《簡·愛》讀了一遍,全文不是特別長,結構也很簡單。

如果從專業角度來分析,這部小說節奏感非常好,戲劇衝突也特別強烈;所以,才能在一波三折中,不斷引人入勝。

但我從來不願意用理論和概念分析作品,這是搞學術研究普遍存在的問題,忽略直覺和感受力。

我寧願從人的角度出發,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去感受和品味。


"

又將《簡·愛》讀了一遍,全文不是特別長,結構也很簡單。

如果從專業角度來分析,這部小說節奏感非常好,戲劇衝突也特別強烈;所以,才能在一波三折中,不斷引人入勝。

但我從來不願意用理論和概念分析作品,這是搞學術研究普遍存在的問題,忽略直覺和感受力。

我寧願從人的角度出發,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去感受和品味。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夏洛蒂·勃朗特的這部小說,從簡·愛的童年寫到中年,時間跨度很長,但毫不繁瑣,反而在劇情推進上很緊湊。她用第一人稱講述著,像一位顛沛流離、終得幸福的人,坐在那裡對你娓娓道過往。

在文筆和講述過程中,也有很多天才般的表達,理論上叫阻距性,這個特點會讓你停下來品味,併產生強烈共鳴。

比如最著名的那段表白:

“我告訴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駁著,感情很衝動,“你難道認為,我會留下來甘願做一個對你來說無足輕重的人?你以為我是一架機器?——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能夠容忍別人把一口麵包從我嘴裡搶走,把一滴生命之水從我杯子裡潑掉?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樣充實!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姿色和充足的財富,我會使你同我現在一樣難分難捨,我不是根據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就彷彿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


"

又將《簡·愛》讀了一遍,全文不是特別長,結構也很簡單。

如果從專業角度來分析,這部小說節奏感非常好,戲劇衝突也特別強烈;所以,才能在一波三折中,不斷引人入勝。

但我從來不願意用理論和概念分析作品,這是搞學術研究普遍存在的問題,忽略直覺和感受力。

我寧願從人的角度出發,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去感受和品味。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夏洛蒂·勃朗特的這部小說,從簡·愛的童年寫到中年,時間跨度很長,但毫不繁瑣,反而在劇情推進上很緊湊。她用第一人稱講述著,像一位顛沛流離、終得幸福的人,坐在那裡對你娓娓道過往。

在文筆和講述過程中,也有很多天才般的表達,理論上叫阻距性,這個特點會讓你停下來品味,併產生強烈共鳴。

比如最著名的那段表白:

“我告訴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駁著,感情很衝動,“你難道認為,我會留下來甘願做一個對你來說無足輕重的人?你以為我是一架機器?——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能夠容忍別人把一口麵包從我嘴裡搶走,把一滴生命之水從我杯子裡潑掉?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樣充實!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姿色和充足的財富,我會使你同我現在一樣難分難捨,我不是根據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就彷彿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以前讀這段話,只是覺得它寫得好,但現在會鼻子發酸、掉眼淚。因為當人有了足夠的經歷和閱歷,便會知道,說出這些話需要怎樣的內在力量,而她又是何等的自尊與自愛。

不要覺得,我愛你跟你沒關係,這樣的話很動人。怎麼會沒關係呢?一個人的真情何等珍貴啊,要將它交付給一個和你一樣珍愛它的人,這是一個人的自尊與自愛。如果這份感情,對方不用心呵護,離開便是——

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自己的感情。

生命從一開始本就是平等的,你不會看到一個小娃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所有的不平等都是社會觀念和意識給予我們的。人之初,性不善也不惡,是空白,所有的思想和觀念不過是周圍人和世界逐漸給你的。

就像我最初根本不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而是周圍人不斷強調,世界也投來不同目光,你才逐漸覺得自己失去了別人都有的東西——不平等的心理從這裡開始。

當在成長過程中拼搏、受挫時,這種感覺會更強力,甚至某一刻為自己擔心起來。所幸的是,藝術不斷滋養、教養著我,所以內心的平衡和力量不會讓我倒下,反而在這種時刻越意志力堅定。

雖然很多事情,我不會像簡·愛那樣去處理,但她那種精神,始終在我心頭縈繞,在我骨子裡發酵。

到頭來才發現,我們此生最大的努力,不是改變世界,而是不被世界改變。


"

又將《簡·愛》讀了一遍,全文不是特別長,結構也很簡單。

如果從專業角度來分析,這部小說節奏感非常好,戲劇衝突也特別強烈;所以,才能在一波三折中,不斷引人入勝。

但我從來不願意用理論和概念分析作品,這是搞學術研究普遍存在的問題,忽略直覺和感受力。

我寧願從人的角度出發,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去感受和品味。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夏洛蒂·勃朗特的這部小說,從簡·愛的童年寫到中年,時間跨度很長,但毫不繁瑣,反而在劇情推進上很緊湊。她用第一人稱講述著,像一位顛沛流離、終得幸福的人,坐在那裡對你娓娓道過往。

在文筆和講述過程中,也有很多天才般的表達,理論上叫阻距性,這個特點會讓你停下來品味,併產生強烈共鳴。

比如最著名的那段表白:

“我告訴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駁著,感情很衝動,“你難道認為,我會留下來甘願做一個對你來說無足輕重的人?你以為我是一架機器?——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能夠容忍別人把一口麵包從我嘴裡搶走,把一滴生命之水從我杯子裡潑掉?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樣充實!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姿色和充足的財富,我會使你同我現在一樣難分難捨,我不是根據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就彷彿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以前讀這段話,只是覺得它寫得好,但現在會鼻子發酸、掉眼淚。因為當人有了足夠的經歷和閱歷,便會知道,說出這些話需要怎樣的內在力量,而她又是何等的自尊與自愛。

不要覺得,我愛你跟你沒關係,這樣的話很動人。怎麼會沒關係呢?一個人的真情何等珍貴啊,要將它交付給一個和你一樣珍愛它的人,這是一個人的自尊與自愛。如果這份感情,對方不用心呵護,離開便是——

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自己的感情。

生命從一開始本就是平等的,你不會看到一個小娃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所有的不平等都是社會觀念和意識給予我們的。人之初,性不善也不惡,是空白,所有的思想和觀念不過是周圍人和世界逐漸給你的。

就像我最初根本不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而是周圍人不斷強調,世界也投來不同目光,你才逐漸覺得自己失去了別人都有的東西——不平等的心理從這裡開始。

當在成長過程中拼搏、受挫時,這種感覺會更強力,甚至某一刻為自己擔心起來。所幸的是,藝術不斷滋養、教養著我,所以內心的平衡和力量不會讓我倒下,反而在這種時刻越意志力堅定。

雖然很多事情,我不會像簡·愛那樣去處理,但她那種精神,始終在我心頭縈繞,在我骨子裡發酵。

到頭來才發現,我們此生最大的努力,不是改變世界,而是不被世界改變。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除了那段最著名的,還有一段話,也讓我印象深刻:

讀者啊,你也許以為,在這些環境和命運的變遷中,我已經把羅切斯特忘了。說真的,一刻也沒忘。我還是思念著他,因為這種思念畢竟不是陽光驅散得了的霧水;也不是暴風雨沖洗得掉的畫在沙上的人像;它是一個刻在石板上的名字,註定了要和刻著它的大理石一樣長存。

很多人不能理解中文系的學生每天都在幹嘛,說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中文還要專門去學?但是我真的要說,中文不但要學,而且很難學。

如果你要問學中文有什麼用,那我請你反問一下自己,你能寫出或說出上面那樣強烈,而頗有廣泛共鳴的句子嗎?

文字和表達功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出來的,如果真的想寫出真正好的作品,就要用一生的時間來蓄養自己的才情。

西蒙的每部作品都寫得好,他前半生都在經歷,後來回家種葡萄,以此來養寫作——這種人註定要留世的。


"

又將《簡·愛》讀了一遍,全文不是特別長,結構也很簡單。

如果從專業角度來分析,這部小說節奏感非常好,戲劇衝突也特別強烈;所以,才能在一波三折中,不斷引人入勝。

但我從來不願意用理論和概念分析作品,這是搞學術研究普遍存在的問題,忽略直覺和感受力。

我寧願從人的角度出發,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去感受和品味。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夏洛蒂·勃朗特的這部小說,從簡·愛的童年寫到中年,時間跨度很長,但毫不繁瑣,反而在劇情推進上很緊湊。她用第一人稱講述著,像一位顛沛流離、終得幸福的人,坐在那裡對你娓娓道過往。

在文筆和講述過程中,也有很多天才般的表達,理論上叫阻距性,這個特點會讓你停下來品味,併產生強烈共鳴。

比如最著名的那段表白:

“我告訴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駁著,感情很衝動,“你難道認為,我會留下來甘願做一個對你來說無足輕重的人?你以為我是一架機器?——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能夠容忍別人把一口麵包從我嘴裡搶走,把一滴生命之水從我杯子裡潑掉?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樣充實!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姿色和充足的財富,我會使你同我現在一樣難分難捨,我不是根據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就彷彿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以前讀這段話,只是覺得它寫得好,但現在會鼻子發酸、掉眼淚。因為當人有了足夠的經歷和閱歷,便會知道,說出這些話需要怎樣的內在力量,而她又是何等的自尊與自愛。

不要覺得,我愛你跟你沒關係,這樣的話很動人。怎麼會沒關係呢?一個人的真情何等珍貴啊,要將它交付給一個和你一樣珍愛它的人,這是一個人的自尊與自愛。如果這份感情,對方不用心呵護,離開便是——

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自己的感情。

生命從一開始本就是平等的,你不會看到一個小娃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所有的不平等都是社會觀念和意識給予我們的。人之初,性不善也不惡,是空白,所有的思想和觀念不過是周圍人和世界逐漸給你的。

就像我最初根本不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而是周圍人不斷強調,世界也投來不同目光,你才逐漸覺得自己失去了別人都有的東西——不平等的心理從這裡開始。

當在成長過程中拼搏、受挫時,這種感覺會更強力,甚至某一刻為自己擔心起來。所幸的是,藝術不斷滋養、教養著我,所以內心的平衡和力量不會讓我倒下,反而在這種時刻越意志力堅定。

雖然很多事情,我不會像簡·愛那樣去處理,但她那種精神,始終在我心頭縈繞,在我骨子裡發酵。

到頭來才發現,我們此生最大的努力,不是改變世界,而是不被世界改變。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除了那段最著名的,還有一段話,也讓我印象深刻:

讀者啊,你也許以為,在這些環境和命運的變遷中,我已經把羅切斯特忘了。說真的,一刻也沒忘。我還是思念著他,因為這種思念畢竟不是陽光驅散得了的霧水;也不是暴風雨沖洗得掉的畫在沙上的人像;它是一個刻在石板上的名字,註定了要和刻著它的大理石一樣長存。

很多人不能理解中文系的學生每天都在幹嘛,說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中文還要專門去學?但是我真的要說,中文不但要學,而且很難學。

如果你要問學中文有什麼用,那我請你反問一下自己,你能寫出或說出上面那樣強烈,而頗有廣泛共鳴的句子嗎?

文字和表達功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出來的,如果真的想寫出真正好的作品,就要用一生的時間來蓄養自己的才情。

西蒙的每部作品都寫得好,他前半生都在經歷,後來回家種葡萄,以此來養寫作——這種人註定要留世的。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關於這本書,說是夏洛蒂本人的自傳與寫照。

她也是孤兒,後來做了家庭教師,愛上了男主人。但不幸的是,人家有老婆和孩子。她的感情是強烈的、自我的,跨越道德這一層,給男主人寫了很多熱烈的情書。遺憾的是,他是所謂的正人君子,並沒有給她任何迴應,她就辭職離開了。

於是,《簡·愛》這本書就誕生了。

忘記在哪裡看到這些背景材料的,是否真實,我無法判定,但我知道,如果不是情感強烈而受挫的人,是不可能寫出如此有張力的作品的。

似乎我們應該感謝那個男主人,締造出一位女作家,和一部傳世作品。但是我要說,那種情感上的鄉巴佬不配得到愛,愛是要尊重和明確迴應的,他連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談何道德與名聲?

就這部作品本身而言,結局太過於完美和理想化,甚至這種圓滿使作品陷入膚淺。如果那則背景資料是真的,或許可以認為,是作者本人在彌補生活的缺憾,也是無可厚非的。

不管怎麼樣,簡·愛這個藝術形象是成功的,她提高了女性獨立、自尊的意識。

"

又將《簡·愛》讀了一遍,全文不是特別長,結構也很簡單。

如果從專業角度來分析,這部小說節奏感非常好,戲劇衝突也特別強烈;所以,才能在一波三折中,不斷引人入勝。

但我從來不願意用理論和概念分析作品,這是搞學術研究普遍存在的問題,忽略直覺和感受力。

我寧願從人的角度出發,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去感受和品味。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夏洛蒂·勃朗特的這部小說,從簡·愛的童年寫到中年,時間跨度很長,但毫不繁瑣,反而在劇情推進上很緊湊。她用第一人稱講述著,像一位顛沛流離、終得幸福的人,坐在那裡對你娓娓道過往。

在文筆和講述過程中,也有很多天才般的表達,理論上叫阻距性,這個特點會讓你停下來品味,併產生強烈共鳴。

比如最著名的那段表白:

“我告訴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駁著,感情很衝動,“你難道認為,我會留下來甘願做一個對你來說無足輕重的人?你以為我是一架機器?——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能夠容忍別人把一口麵包從我嘴裡搶走,把一滴生命之水從我杯子裡潑掉?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樣充實!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姿色和充足的財富,我會使你同我現在一樣難分難捨,我不是根據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就彷彿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以前讀這段話,只是覺得它寫得好,但現在會鼻子發酸、掉眼淚。因為當人有了足夠的經歷和閱歷,便會知道,說出這些話需要怎樣的內在力量,而她又是何等的自尊與自愛。

不要覺得,我愛你跟你沒關係,這樣的話很動人。怎麼會沒關係呢?一個人的真情何等珍貴啊,要將它交付給一個和你一樣珍愛它的人,這是一個人的自尊與自愛。如果這份感情,對方不用心呵護,離開便是——

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自己的感情。

生命從一開始本就是平等的,你不會看到一個小娃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所有的不平等都是社會觀念和意識給予我們的。人之初,性不善也不惡,是空白,所有的思想和觀念不過是周圍人和世界逐漸給你的。

就像我最初根本不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而是周圍人不斷強調,世界也投來不同目光,你才逐漸覺得自己失去了別人都有的東西——不平等的心理從這裡開始。

當在成長過程中拼搏、受挫時,這種感覺會更強力,甚至某一刻為自己擔心起來。所幸的是,藝術不斷滋養、教養著我,所以內心的平衡和力量不會讓我倒下,反而在這種時刻越意志力堅定。

雖然很多事情,我不會像簡·愛那樣去處理,但她那種精神,始終在我心頭縈繞,在我骨子裡發酵。

到頭來才發現,我們此生最大的努力,不是改變世界,而是不被世界改變。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除了那段最著名的,還有一段話,也讓我印象深刻:

讀者啊,你也許以為,在這些環境和命運的變遷中,我已經把羅切斯特忘了。說真的,一刻也沒忘。我還是思念著他,因為這種思念畢竟不是陽光驅散得了的霧水;也不是暴風雨沖洗得掉的畫在沙上的人像;它是一個刻在石板上的名字,註定了要和刻著它的大理石一樣長存。

很多人不能理解中文系的學生每天都在幹嘛,說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中文還要專門去學?但是我真的要說,中文不但要學,而且很難學。

如果你要問學中文有什麼用,那我請你反問一下自己,你能寫出或說出上面那樣強烈,而頗有廣泛共鳴的句子嗎?

文字和表達功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出來的,如果真的想寫出真正好的作品,就要用一生的時間來蓄養自己的才情。

西蒙的每部作品都寫得好,他前半生都在經歷,後來回家種葡萄,以此來養寫作——這種人註定要留世的。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關於這本書,說是夏洛蒂本人的自傳與寫照。

她也是孤兒,後來做了家庭教師,愛上了男主人。但不幸的是,人家有老婆和孩子。她的感情是強烈的、自我的,跨越道德這一層,給男主人寫了很多熱烈的情書。遺憾的是,他是所謂的正人君子,並沒有給她任何迴應,她就辭職離開了。

於是,《簡·愛》這本書就誕生了。

忘記在哪裡看到這些背景材料的,是否真實,我無法判定,但我知道,如果不是情感強烈而受挫的人,是不可能寫出如此有張力的作品的。

似乎我們應該感謝那個男主人,締造出一位女作家,和一部傳世作品。但是我要說,那種情感上的鄉巴佬不配得到愛,愛是要尊重和明確迴應的,他連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談何道德與名聲?

就這部作品本身而言,結局太過於完美和理想化,甚至這種圓滿使作品陷入膚淺。如果那則背景資料是真的,或許可以認為,是作者本人在彌補生活的缺憾,也是無可厚非的。

不管怎麼樣,簡·愛這個藝術形象是成功的,她提高了女性獨立、自尊的意識。

自尊與自愛:不要把自己置身於無足輕重的位置,也不要去浪費感情

這種意識發展到現在,似乎有些被異化。

女權是要爭取女性在社會上的權益和平等,而不是讓你跟周圍的男性較量,從他們那裡要權利和自由。在女權的問題上,男性是無辜的,這本就是社會的觀念與價值體系的問題,也是女性自身要提高意識的問題。

我想人類對情感的態度和嚮往是一樣的,不管男性還是女性,我們都希望能夠與心靈相通的人攜手相伴,就像簡·愛與羅切斯特一樣。他們都經歷苦難、顛沛流離,心靈上的缺口,只有彼此能夠懂得,於是愛也就更深切。就算她不漂亮,他落下殘疾,與愛又有何影響?

我始終相信,真正的愛,是以填補對方的缺憾為樂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