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暑假過得別說有多鬧心了,還不如天天上班賺工資,家裡的熊孩子快把她逼瘋了,別人家的孩子早睡早起,每天運動,定時作業,而自個家的孩子睡到日晒三竿,玩手機到盡興,作業拖到九月一;讓熊孩子收拾房間,孩子回答‘我有權利決定什麼時候收拾’,我氣急敗壞的關掉電視,熊孩子大嚷‘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到點上床睡覺,熊孩子一會嚷嚷我怕黑,一會哭喊著想喝水,再者就是要我陪;家裡三天一大吼,三小時一小吼,硝煙四起,戰火不斷,老母親的內心是奔潰的”。

"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暑假過得別說有多鬧心了,還不如天天上班賺工資,家裡的熊孩子快把她逼瘋了,別人家的孩子早睡早起,每天運動,定時作業,而自個家的孩子睡到日晒三竿,玩手機到盡興,作業拖到九月一;讓熊孩子收拾房間,孩子回答‘我有權利決定什麼時候收拾’,我氣急敗壞的關掉電視,熊孩子大嚷‘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到點上床睡覺,熊孩子一會嚷嚷我怕黑,一會哭喊著想喝水,再者就是要我陪;家裡三天一大吼,三小時一小吼,硝煙四起,戰火不斷,老母親的內心是奔潰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聽著這位天天跟家裡的“小惡魔”硬扛的朋友,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不收好玩具不準看電視”、“我和你說過多次,你怎麼總聽不進去”、“再不睡覺,明天不帶去玩”,這些話你也說過吧,我也常常是其中一個,尤其到了黔驢技窮的時候。我們試圖嚇唬住孩子,說服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但做孩子的卻一點不買賬,即便一時間熊孩子服了個軟,再次範熊的時候,大人的一句“再不聽話,我告訴你老師去,叫你不乖”,就足以再次惹惱了他心中的小惡魔,從此世界上更多了一個熊孩子。其實反過來想一下,這話你都說了100遍了,沒有任何效果,你為什麼還要說?

"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暑假過得別說有多鬧心了,還不如天天上班賺工資,家裡的熊孩子快把她逼瘋了,別人家的孩子早睡早起,每天運動,定時作業,而自個家的孩子睡到日晒三竿,玩手機到盡興,作業拖到九月一;讓熊孩子收拾房間,孩子回答‘我有權利決定什麼時候收拾’,我氣急敗壞的關掉電視,熊孩子大嚷‘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到點上床睡覺,熊孩子一會嚷嚷我怕黑,一會哭喊著想喝水,再者就是要我陪;家裡三天一大吼,三小時一小吼,硝煙四起,戰火不斷,老母親的內心是奔潰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聽著這位天天跟家裡的“小惡魔”硬扛的朋友,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不收好玩具不準看電視”、“我和你說過多次,你怎麼總聽不進去”、“再不睡覺,明天不帶去玩”,這些話你也說過吧,我也常常是其中一個,尤其到了黔驢技窮的時候。我們試圖嚇唬住孩子,說服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但做孩子的卻一點不買賬,即便一時間熊孩子服了個軟,再次範熊的時候,大人的一句“再不聽話,我告訴你老師去,叫你不乖”,就足以再次惹惱了他心中的小惡魔,從此世界上更多了一個熊孩子。其實反過來想一下,這話你都說了100遍了,沒有任何效果,你為什麼還要說?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為何“聽不進”你的話?

事實上,孩子未必不是“聽不進”爸爸媽媽的話,很有可能,是父母在溝通中下的不是良藥,而是毒藥。

想把孩子訓練成毫無缺點的人

“快點把電視機關掉,大米!”媽媽第三次對正在看動畫片的大米發出警告。幾分鐘後,媽媽又叫道:“聽見沒有,可以關掉了!”在連著叫了N次後,媽媽終於忍不住衝進房間,大聲對大米吼道:“再不關,我把電視機砸了你信不信!”大米趕緊從床上跳起來,只是眼珠一刻沒離開過屏幕,他極不情願地關掉了電視機,口裡還嘀咕“每次都是這樣,你自己拿著手機看電視劇的時候,不是也一集連著一集看嘛…”。

"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暑假過得別說有多鬧心了,還不如天天上班賺工資,家裡的熊孩子快把她逼瘋了,別人家的孩子早睡早起,每天運動,定時作業,而自個家的孩子睡到日晒三竿,玩手機到盡興,作業拖到九月一;讓熊孩子收拾房間,孩子回答‘我有權利決定什麼時候收拾’,我氣急敗壞的關掉電視,熊孩子大嚷‘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到點上床睡覺,熊孩子一會嚷嚷我怕黑,一會哭喊著想喝水,再者就是要我陪;家裡三天一大吼,三小時一小吼,硝煙四起,戰火不斷,老母親的內心是奔潰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聽著這位天天跟家裡的“小惡魔”硬扛的朋友,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不收好玩具不準看電視”、“我和你說過多次,你怎麼總聽不進去”、“再不睡覺,明天不帶去玩”,這些話你也說過吧,我也常常是其中一個,尤其到了黔驢技窮的時候。我們試圖嚇唬住孩子,說服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但做孩子的卻一點不買賬,即便一時間熊孩子服了個軟,再次範熊的時候,大人的一句“再不聽話,我告訴你老師去,叫你不乖”,就足以再次惹惱了他心中的小惡魔,從此世界上更多了一個熊孩子。其實反過來想一下,這話你都說了100遍了,沒有任何效果,你為什麼還要說?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為何“聽不進”你的話?

事實上,孩子未必不是“聽不進”爸爸媽媽的話,很有可能,是父母在溝通中下的不是良藥,而是毒藥。

想把孩子訓練成毫無缺點的人

“快點把電視機關掉,大米!”媽媽第三次對正在看動畫片的大米發出警告。幾分鐘後,媽媽又叫道:“聽見沒有,可以關掉了!”在連著叫了N次後,媽媽終於忍不住衝進房間,大聲對大米吼道:“再不關,我把電視機砸了你信不信!”大米趕緊從床上跳起來,只是眼珠一刻沒離開過屏幕,他極不情願地關掉了電視機,口裡還嘀咕“每次都是這樣,你自己拿著手機看電視劇的時候,不是也一集連著一集看嘛…”。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景是:

早上鬧鐘響了,朵朵還是不想起床。外婆在一邊催促道:“快點快點,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朵朵當聽不見,不予理會。過了一會,外婆提高音量說:“你同學都到了,你天天這麼磨蹭,隨了誰?”朵朵依然無動於衷,最終外婆發火了,大聲吼道:“起來”,然後摔門而去,朵朵不情願的起來, 對外婆大吼道“煩死了,我自己會起來的!”

"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暑假過得別說有多鬧心了,還不如天天上班賺工資,家裡的熊孩子快把她逼瘋了,別人家的孩子早睡早起,每天運動,定時作業,而自個家的孩子睡到日晒三竿,玩手機到盡興,作業拖到九月一;讓熊孩子收拾房間,孩子回答‘我有權利決定什麼時候收拾’,我氣急敗壞的關掉電視,熊孩子大嚷‘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到點上床睡覺,熊孩子一會嚷嚷我怕黑,一會哭喊著想喝水,再者就是要我陪;家裡三天一大吼,三小時一小吼,硝煙四起,戰火不斷,老母親的內心是奔潰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聽著這位天天跟家裡的“小惡魔”硬扛的朋友,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不收好玩具不準看電視”、“我和你說過多次,你怎麼總聽不進去”、“再不睡覺,明天不帶去玩”,這些話你也說過吧,我也常常是其中一個,尤其到了黔驢技窮的時候。我們試圖嚇唬住孩子,說服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但做孩子的卻一點不買賬,即便一時間熊孩子服了個軟,再次範熊的時候,大人的一句“再不聽話,我告訴你老師去,叫你不乖”,就足以再次惹惱了他心中的小惡魔,從此世界上更多了一個熊孩子。其實反過來想一下,這話你都說了100遍了,沒有任何效果,你為什麼還要說?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為何“聽不進”你的話?

事實上,孩子未必不是“聽不進”爸爸媽媽的話,很有可能,是父母在溝通中下的不是良藥,而是毒藥。

想把孩子訓練成毫無缺點的人

“快點把電視機關掉,大米!”媽媽第三次對正在看動畫片的大米發出警告。幾分鐘後,媽媽又叫道:“聽見沒有,可以關掉了!”在連著叫了N次後,媽媽終於忍不住衝進房間,大聲對大米吼道:“再不關,我把電視機砸了你信不信!”大米趕緊從床上跳起來,只是眼珠一刻沒離開過屏幕,他極不情願地關掉了電視機,口裡還嘀咕“每次都是這樣,你自己拿著手機看電視劇的時候,不是也一集連著一集看嘛…”。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景是:

早上鬧鐘響了,朵朵還是不想起床。外婆在一邊催促道:“快點快點,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朵朵當聽不見,不予理會。過了一會,外婆提高音量說:“你同學都到了,你天天這麼磨蹭,隨了誰?”朵朵依然無動於衷,最終外婆發火了,大聲吼道:“起來”,然後摔門而去,朵朵不情願的起來, 對外婆大吼道“煩死了,我自己會起來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我們都也知道,外婆是希望朵朵上學不要遲到,不要總是磨磨蹭蹭,但是,語言是用來溝通的,而不是用來說教的。當我們說出“你怎麼這麼磨蹭”、“我要打你屁股了”的剎那,我們搖身一變成了一個 “威風凜凜”的“大怪物”,我們想著法子把孩子訓練成“動作麻利”,“按時睡覺”,“好好吃飯”的“乖孩子”,往往結果要麼孩子哭哭啼啼,要麼充耳不聞。孩子不是動物,家長也不是馴獸師,試圖靠命令脅迫的粗暴手段,家長最終會落敗而逃。

"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暑假過得別說有多鬧心了,還不如天天上班賺工資,家裡的熊孩子快把她逼瘋了,別人家的孩子早睡早起,每天運動,定時作業,而自個家的孩子睡到日晒三竿,玩手機到盡興,作業拖到九月一;讓熊孩子收拾房間,孩子回答‘我有權利決定什麼時候收拾’,我氣急敗壞的關掉電視,熊孩子大嚷‘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到點上床睡覺,熊孩子一會嚷嚷我怕黑,一會哭喊著想喝水,再者就是要我陪;家裡三天一大吼,三小時一小吼,硝煙四起,戰火不斷,老母親的內心是奔潰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聽著這位天天跟家裡的“小惡魔”硬扛的朋友,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不收好玩具不準看電視”、“我和你說過多次,你怎麼總聽不進去”、“再不睡覺,明天不帶去玩”,這些話你也說過吧,我也常常是其中一個,尤其到了黔驢技窮的時候。我們試圖嚇唬住孩子,說服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但做孩子的卻一點不買賬,即便一時間熊孩子服了個軟,再次範熊的時候,大人的一句“再不聽話,我告訴你老師去,叫你不乖”,就足以再次惹惱了他心中的小惡魔,從此世界上更多了一個熊孩子。其實反過來想一下,這話你都說了100遍了,沒有任何效果,你為什麼還要說?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為何“聽不進”你的話?

事實上,孩子未必不是“聽不進”爸爸媽媽的話,很有可能,是父母在溝通中下的不是良藥,而是毒藥。

想把孩子訓練成毫無缺點的人

“快點把電視機關掉,大米!”媽媽第三次對正在看動畫片的大米發出警告。幾分鐘後,媽媽又叫道:“聽見沒有,可以關掉了!”在連著叫了N次後,媽媽終於忍不住衝進房間,大聲對大米吼道:“再不關,我把電視機砸了你信不信!”大米趕緊從床上跳起來,只是眼珠一刻沒離開過屏幕,他極不情願地關掉了電視機,口裡還嘀咕“每次都是這樣,你自己拿著手機看電視劇的時候,不是也一集連著一集看嘛…”。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景是:

早上鬧鐘響了,朵朵還是不想起床。外婆在一邊催促道:“快點快點,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朵朵當聽不見,不予理會。過了一會,外婆提高音量說:“你同學都到了,你天天這麼磨蹭,隨了誰?”朵朵依然無動於衷,最終外婆發火了,大聲吼道:“起來”,然後摔門而去,朵朵不情願的起來, 對外婆大吼道“煩死了,我自己會起來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我們都也知道,外婆是希望朵朵上學不要遲到,不要總是磨磨蹭蹭,但是,語言是用來溝通的,而不是用來說教的。當我們說出“你怎麼這麼磨蹭”、“我要打你屁股了”的剎那,我們搖身一變成了一個 “威風凜凜”的“大怪物”,我們想著法子把孩子訓練成“動作麻利”,“按時睡覺”,“好好吃飯”的“乖孩子”,往往結果要麼孩子哭哭啼啼,要麼充耳不聞。孩子不是動物,家長也不是馴獸師,試圖靠命令脅迫的粗暴手段,家長最終會落敗而逃。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急於把孩子甩離自己的視線

小雨的媽媽是高中老師,又身兼班主任一職,一年級的小雨去媽媽辦公室做作業那會,小雨媽媽正在和班上的學生談心。小雨一會翻翻媽媽桌子上的文件夾,一會抽出幾張白紙趴在桌子畫畫,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全然忘記了她把媽媽的桌子翻了個底朝天。等媽媽回過神來,發現桌子一塌糊塗,就當著學生的面對女兒大吼道:“和你說過多少次你,不要動我桌子上東西!”因為聲音太大,一時間把小雨嚇住了,媽媽繼續大聲數落:“你給我把東西放回去,從哪裡拿的放回哪裡去!快點。每次和你說每次都是這樣”小雨一時沒反應過來,慢騰騰地開始整理,媽媽還在一邊喋喋不休“走開走開,你到另外的桌子上去,我自己弄!本來就不想帶你來的,下次不要來了!”小雨憋著眼淚,終於對媽媽發出了抗議“不來就不來!”

父母總希望自己的言行可以達到長期教育孩子的效果,但是卻把孩子當成蒼蠅蚊子一樣,試圖將他們從自己身邊趕走。

"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暑假過得別說有多鬧心了,還不如天天上班賺工資,家裡的熊孩子快把她逼瘋了,別人家的孩子早睡早起,每天運動,定時作業,而自個家的孩子睡到日晒三竿,玩手機到盡興,作業拖到九月一;讓熊孩子收拾房間,孩子回答‘我有權利決定什麼時候收拾’,我氣急敗壞的關掉電視,熊孩子大嚷‘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到點上床睡覺,熊孩子一會嚷嚷我怕黑,一會哭喊著想喝水,再者就是要我陪;家裡三天一大吼,三小時一小吼,硝煙四起,戰火不斷,老母親的內心是奔潰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聽著這位天天跟家裡的“小惡魔”硬扛的朋友,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不收好玩具不準看電視”、“我和你說過多次,你怎麼總聽不進去”、“再不睡覺,明天不帶去玩”,這些話你也說過吧,我也常常是其中一個,尤其到了黔驢技窮的時候。我們試圖嚇唬住孩子,說服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但做孩子的卻一點不買賬,即便一時間熊孩子服了個軟,再次範熊的時候,大人的一句“再不聽話,我告訴你老師去,叫你不乖”,就足以再次惹惱了他心中的小惡魔,從此世界上更多了一個熊孩子。其實反過來想一下,這話你都說了100遍了,沒有任何效果,你為什麼還要說?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為何“聽不進”你的話?

事實上,孩子未必不是“聽不進”爸爸媽媽的話,很有可能,是父母在溝通中下的不是良藥,而是毒藥。

想把孩子訓練成毫無缺點的人

“快點把電視機關掉,大米!”媽媽第三次對正在看動畫片的大米發出警告。幾分鐘後,媽媽又叫道:“聽見沒有,可以關掉了!”在連著叫了N次後,媽媽終於忍不住衝進房間,大聲對大米吼道:“再不關,我把電視機砸了你信不信!”大米趕緊從床上跳起來,只是眼珠一刻沒離開過屏幕,他極不情願地關掉了電視機,口裡還嘀咕“每次都是這樣,你自己拿著手機看電視劇的時候,不是也一集連著一集看嘛…”。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景是:

早上鬧鐘響了,朵朵還是不想起床。外婆在一邊催促道:“快點快點,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朵朵當聽不見,不予理會。過了一會,外婆提高音量說:“你同學都到了,你天天這麼磨蹭,隨了誰?”朵朵依然無動於衷,最終外婆發火了,大聲吼道:“起來”,然後摔門而去,朵朵不情願的起來, 對外婆大吼道“煩死了,我自己會起來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我們都也知道,外婆是希望朵朵上學不要遲到,不要總是磨磨蹭蹭,但是,語言是用來溝通的,而不是用來說教的。當我們說出“你怎麼這麼磨蹭”、“我要打你屁股了”的剎那,我們搖身一變成了一個 “威風凜凜”的“大怪物”,我們想著法子把孩子訓練成“動作麻利”,“按時睡覺”,“好好吃飯”的“乖孩子”,往往結果要麼孩子哭哭啼啼,要麼充耳不聞。孩子不是動物,家長也不是馴獸師,試圖靠命令脅迫的粗暴手段,家長最終會落敗而逃。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急於把孩子甩離自己的視線

小雨的媽媽是高中老師,又身兼班主任一職,一年級的小雨去媽媽辦公室做作業那會,小雨媽媽正在和班上的學生談心。小雨一會翻翻媽媽桌子上的文件夾,一會抽出幾張白紙趴在桌子畫畫,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全然忘記了她把媽媽的桌子翻了個底朝天。等媽媽回過神來,發現桌子一塌糊塗,就當著學生的面對女兒大吼道:“和你說過多少次你,不要動我桌子上東西!”因為聲音太大,一時間把小雨嚇住了,媽媽繼續大聲數落:“你給我把東西放回去,從哪裡拿的放回哪裡去!快點。每次和你說每次都是這樣”小雨一時沒反應過來,慢騰騰地開始整理,媽媽還在一邊喋喋不休“走開走開,你到另外的桌子上去,我自己弄!本來就不想帶你來的,下次不要來了!”小雨憋著眼淚,終於對媽媽發出了抗議“不來就不來!”

父母總希望自己的言行可以達到長期教育孩子的效果,但是卻把孩子當成蒼蠅蚊子一樣,試圖將他們從自己身邊趕走。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剛開學那幾天,我每天5點起床,準備完早餐,6點多就出門去學校了,白天連軸轉,晚上9點才能回家,一躺在沙發上就啥也不想動了。孩子們見到媽媽回家,總會很興奮的迎上前了,他們等了一天的媽媽終於可以陪他們一起玩了。於是,弟弟發出邀約“媽媽,我們再玩一次捉迷藏吧”,姐姐也傳遞過來期待的眼神,我無力的搖搖頭。弟弟開始撒潑,姐姐也流露出失望的神情。終於,他們的行為激怒了我,我開始有了情緒“我累死了,不想動!”如果孩子們就此打住,那麼戰爭可能會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可是,腳本里不是這樣寫的,弟弟開始哭鬧,姐姐憋著自個嘴關上了房間門。我終於沒壓住自己的怒火,大吼道“別來煩我,自個玩自個的去!”我試圖趕走在我身邊“嗡嗡”鬧騰的蒼蠅,換來片刻的安靜。孩子們是自個睡去了,我的內心卻更不平靜了。

孩子不是蒼蠅,即使是,你見過哪隻蚊子是那麼容易被驅趕走的?“趕蠅驅蚊”式的訓練孩子,儘管是父母自然的反應,卻是最無效的訓練方式,最終會弄得兩敗俱傷。

"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暑假過得別說有多鬧心了,還不如天天上班賺工資,家裡的熊孩子快把她逼瘋了,別人家的孩子早睡早起,每天運動,定時作業,而自個家的孩子睡到日晒三竿,玩手機到盡興,作業拖到九月一;讓熊孩子收拾房間,孩子回答‘我有權利決定什麼時候收拾’,我氣急敗壞的關掉電視,熊孩子大嚷‘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到點上床睡覺,熊孩子一會嚷嚷我怕黑,一會哭喊著想喝水,再者就是要我陪;家裡三天一大吼,三小時一小吼,硝煙四起,戰火不斷,老母親的內心是奔潰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聽著這位天天跟家裡的“小惡魔”硬扛的朋友,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不收好玩具不準看電視”、“我和你說過多次,你怎麼總聽不進去”、“再不睡覺,明天不帶去玩”,這些話你也說過吧,我也常常是其中一個,尤其到了黔驢技窮的時候。我們試圖嚇唬住孩子,說服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但做孩子的卻一點不買賬,即便一時間熊孩子服了個軟,再次範熊的時候,大人的一句“再不聽話,我告訴你老師去,叫你不乖”,就足以再次惹惱了他心中的小惡魔,從此世界上更多了一個熊孩子。其實反過來想一下,這話你都說了100遍了,沒有任何效果,你為什麼還要說?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為何“聽不進”你的話?

事實上,孩子未必不是“聽不進”爸爸媽媽的話,很有可能,是父母在溝通中下的不是良藥,而是毒藥。

想把孩子訓練成毫無缺點的人

“快點把電視機關掉,大米!”媽媽第三次對正在看動畫片的大米發出警告。幾分鐘後,媽媽又叫道:“聽見沒有,可以關掉了!”在連著叫了N次後,媽媽終於忍不住衝進房間,大聲對大米吼道:“再不關,我把電視機砸了你信不信!”大米趕緊從床上跳起來,只是眼珠一刻沒離開過屏幕,他極不情願地關掉了電視機,口裡還嘀咕“每次都是這樣,你自己拿著手機看電視劇的時候,不是也一集連著一集看嘛…”。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景是:

早上鬧鐘響了,朵朵還是不想起床。外婆在一邊催促道:“快點快點,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朵朵當聽不見,不予理會。過了一會,外婆提高音量說:“你同學都到了,你天天這麼磨蹭,隨了誰?”朵朵依然無動於衷,最終外婆發火了,大聲吼道:“起來”,然後摔門而去,朵朵不情願的起來, 對外婆大吼道“煩死了,我自己會起來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我們都也知道,外婆是希望朵朵上學不要遲到,不要總是磨磨蹭蹭,但是,語言是用來溝通的,而不是用來說教的。當我們說出“你怎麼這麼磨蹭”、“我要打你屁股了”的剎那,我們搖身一變成了一個 “威風凜凜”的“大怪物”,我們想著法子把孩子訓練成“動作麻利”,“按時睡覺”,“好好吃飯”的“乖孩子”,往往結果要麼孩子哭哭啼啼,要麼充耳不聞。孩子不是動物,家長也不是馴獸師,試圖靠命令脅迫的粗暴手段,家長最終會落敗而逃。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急於把孩子甩離自己的視線

小雨的媽媽是高中老師,又身兼班主任一職,一年級的小雨去媽媽辦公室做作業那會,小雨媽媽正在和班上的學生談心。小雨一會翻翻媽媽桌子上的文件夾,一會抽出幾張白紙趴在桌子畫畫,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全然忘記了她把媽媽的桌子翻了個底朝天。等媽媽回過神來,發現桌子一塌糊塗,就當著學生的面對女兒大吼道:“和你說過多少次你,不要動我桌子上東西!”因為聲音太大,一時間把小雨嚇住了,媽媽繼續大聲數落:“你給我把東西放回去,從哪裡拿的放回哪裡去!快點。每次和你說每次都是這樣”小雨一時沒反應過來,慢騰騰地開始整理,媽媽還在一邊喋喋不休“走開走開,你到另外的桌子上去,我自己弄!本來就不想帶你來的,下次不要來了!”小雨憋著眼淚,終於對媽媽發出了抗議“不來就不來!”

父母總希望自己的言行可以達到長期教育孩子的效果,但是卻把孩子當成蒼蠅蚊子一樣,試圖將他們從自己身邊趕走。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剛開學那幾天,我每天5點起床,準備完早餐,6點多就出門去學校了,白天連軸轉,晚上9點才能回家,一躺在沙發上就啥也不想動了。孩子們見到媽媽回家,總會很興奮的迎上前了,他們等了一天的媽媽終於可以陪他們一起玩了。於是,弟弟發出邀約“媽媽,我們再玩一次捉迷藏吧”,姐姐也傳遞過來期待的眼神,我無力的搖搖頭。弟弟開始撒潑,姐姐也流露出失望的神情。終於,他們的行為激怒了我,我開始有了情緒“我累死了,不想動!”如果孩子們就此打住,那麼戰爭可能會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可是,腳本里不是這樣寫的,弟弟開始哭鬧,姐姐憋著自個嘴關上了房間門。我終於沒壓住自己的怒火,大吼道“別來煩我,自個玩自個的去!”我試圖趕走在我身邊“嗡嗡”鬧騰的蒼蠅,換來片刻的安靜。孩子們是自個睡去了,我的內心卻更不平靜了。

孩子不是蒼蠅,即使是,你見過哪隻蚊子是那麼容易被驅趕走的?“趕蠅驅蚊”式的訓練孩子,儘管是父母自然的反應,卻是最無效的訓練方式,最終會弄得兩敗俱傷。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把孩子當做“橡皮泥”

鄰居每星期都給女兒買新衣服和新玩具,一週的衣服沒有重樣的。傍晚小姑娘會來我們家展示一番:“你看媽媽又給我買了條裙子。”“我又有一個芭比娃娃了,她的腳會動的,還會說話。”我問她媽媽,為什麼給孩子買這麼多玩具。她媽媽的回答是:“想想我小的時候,想買一個布娃娃需要等上一年,我只能可憐巴巴地問同學去借來玩,還沒玩夠,同學就問我還回去了,我不想讓我女兒受這樣的委屈”。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看問題的視角,包括小小孩,他們就像海綿一樣,對父母的一舉一動進行著觀察和接收,然後形成自己的判斷,並用形成的判斷無意識地指導著自己的行為。但是,很多父母,常常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以便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塑造個性和人格。“小孩子懂什麼”,“ 好好聽爸爸媽媽的話,爸爸媽媽又不會害你”,這樣的句子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尤其當孩子出現“不順從”時,往往是父母“灌輸”自己想法給孩子的時候,他們經常自以為是的覺得“我的孩子我最瞭解”,可事實上,孩子有著自己的想法。

"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暑假過得別說有多鬧心了,還不如天天上班賺工資,家裡的熊孩子快把她逼瘋了,別人家的孩子早睡早起,每天運動,定時作業,而自個家的孩子睡到日晒三竿,玩手機到盡興,作業拖到九月一;讓熊孩子收拾房間,孩子回答‘我有權利決定什麼時候收拾’,我氣急敗壞的關掉電視,熊孩子大嚷‘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到點上床睡覺,熊孩子一會嚷嚷我怕黑,一會哭喊著想喝水,再者就是要我陪;家裡三天一大吼,三小時一小吼,硝煙四起,戰火不斷,老母親的內心是奔潰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聽著這位天天跟家裡的“小惡魔”硬扛的朋友,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不收好玩具不準看電視”、“我和你說過多次,你怎麼總聽不進去”、“再不睡覺,明天不帶去玩”,這些話你也說過吧,我也常常是其中一個,尤其到了黔驢技窮的時候。我們試圖嚇唬住孩子,說服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但做孩子的卻一點不買賬,即便一時間熊孩子服了個軟,再次範熊的時候,大人的一句“再不聽話,我告訴你老師去,叫你不乖”,就足以再次惹惱了他心中的小惡魔,從此世界上更多了一個熊孩子。其實反過來想一下,這話你都說了100遍了,沒有任何效果,你為什麼還要說?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為何“聽不進”你的話?

事實上,孩子未必不是“聽不進”爸爸媽媽的話,很有可能,是父母在溝通中下的不是良藥,而是毒藥。

想把孩子訓練成毫無缺點的人

“快點把電視機關掉,大米!”媽媽第三次對正在看動畫片的大米發出警告。幾分鐘後,媽媽又叫道:“聽見沒有,可以關掉了!”在連著叫了N次後,媽媽終於忍不住衝進房間,大聲對大米吼道:“再不關,我把電視機砸了你信不信!”大米趕緊從床上跳起來,只是眼珠一刻沒離開過屏幕,他極不情願地關掉了電視機,口裡還嘀咕“每次都是這樣,你自己拿著手機看電視劇的時候,不是也一集連著一集看嘛…”。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景是:

早上鬧鐘響了,朵朵還是不想起床。外婆在一邊催促道:“快點快點,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朵朵當聽不見,不予理會。過了一會,外婆提高音量說:“你同學都到了,你天天這麼磨蹭,隨了誰?”朵朵依然無動於衷,最終外婆發火了,大聲吼道:“起來”,然後摔門而去,朵朵不情願的起來, 對外婆大吼道“煩死了,我自己會起來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我們都也知道,外婆是希望朵朵上學不要遲到,不要總是磨磨蹭蹭,但是,語言是用來溝通的,而不是用來說教的。當我們說出“你怎麼這麼磨蹭”、“我要打你屁股了”的剎那,我們搖身一變成了一個 “威風凜凜”的“大怪物”,我們想著法子把孩子訓練成“動作麻利”,“按時睡覺”,“好好吃飯”的“乖孩子”,往往結果要麼孩子哭哭啼啼,要麼充耳不聞。孩子不是動物,家長也不是馴獸師,試圖靠命令脅迫的粗暴手段,家長最終會落敗而逃。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急於把孩子甩離自己的視線

小雨的媽媽是高中老師,又身兼班主任一職,一年級的小雨去媽媽辦公室做作業那會,小雨媽媽正在和班上的學生談心。小雨一會翻翻媽媽桌子上的文件夾,一會抽出幾張白紙趴在桌子畫畫,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全然忘記了她把媽媽的桌子翻了個底朝天。等媽媽回過神來,發現桌子一塌糊塗,就當著學生的面對女兒大吼道:“和你說過多少次你,不要動我桌子上東西!”因為聲音太大,一時間把小雨嚇住了,媽媽繼續大聲數落:“你給我把東西放回去,從哪裡拿的放回哪裡去!快點。每次和你說每次都是這樣”小雨一時沒反應過來,慢騰騰地開始整理,媽媽還在一邊喋喋不休“走開走開,你到另外的桌子上去,我自己弄!本來就不想帶你來的,下次不要來了!”小雨憋著眼淚,終於對媽媽發出了抗議“不來就不來!”

父母總希望自己的言行可以達到長期教育孩子的效果,但是卻把孩子當成蒼蠅蚊子一樣,試圖將他們從自己身邊趕走。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剛開學那幾天,我每天5點起床,準備完早餐,6點多就出門去學校了,白天連軸轉,晚上9點才能回家,一躺在沙發上就啥也不想動了。孩子們見到媽媽回家,總會很興奮的迎上前了,他們等了一天的媽媽終於可以陪他們一起玩了。於是,弟弟發出邀約“媽媽,我們再玩一次捉迷藏吧”,姐姐也傳遞過來期待的眼神,我無力的搖搖頭。弟弟開始撒潑,姐姐也流露出失望的神情。終於,他們的行為激怒了我,我開始有了情緒“我累死了,不想動!”如果孩子們就此打住,那麼戰爭可能會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可是,腳本里不是這樣寫的,弟弟開始哭鬧,姐姐憋著自個嘴關上了房間門。我終於沒壓住自己的怒火,大吼道“別來煩我,自個玩自個的去!”我試圖趕走在我身邊“嗡嗡”鬧騰的蒼蠅,換來片刻的安靜。孩子們是自個睡去了,我的內心卻更不平靜了。

孩子不是蒼蠅,即使是,你見過哪隻蚊子是那麼容易被驅趕走的?“趕蠅驅蚊”式的訓練孩子,儘管是父母自然的反應,卻是最無效的訓練方式,最終會弄得兩敗俱傷。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把孩子當做“橡皮泥”

鄰居每星期都給女兒買新衣服和新玩具,一週的衣服沒有重樣的。傍晚小姑娘會來我們家展示一番:“你看媽媽又給我買了條裙子。”“我又有一個芭比娃娃了,她的腳會動的,還會說話。”我問她媽媽,為什麼給孩子買這麼多玩具。她媽媽的回答是:“想想我小的時候,想買一個布娃娃需要等上一年,我只能可憐巴巴地問同學去借來玩,還沒玩夠,同學就問我還回去了,我不想讓我女兒受這樣的委屈”。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看問題的視角,包括小小孩,他們就像海綿一樣,對父母的一舉一動進行著觀察和接收,然後形成自己的判斷,並用形成的判斷無意識地指導著自己的行為。但是,很多父母,常常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以便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塑造個性和人格。“小孩子懂什麼”,“ 好好聽爸爸媽媽的話,爸爸媽媽又不會害你”,這樣的句子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尤其當孩子出現“不順從”時,往往是父母“灌輸”自己想法給孩子的時候,他們經常自以為是的覺得“我的孩子我最瞭解”,可事實上,孩子有著自己的想法。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不聽話”的背後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太會講道理的父母本身就不講理,只是將自己的想法強摁在了孩子身上。這些話傷害到孩子的言語,這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全,不被接納,這樣的情緒更會在孩子的潛意識深深紮根。結果會怎麼樣?結果往往是家裡亂做一團,將放縱當成了自由,將混亂當成了民主,將權威當成了萬靈藥。兩股力量此消彼長,不是家長成為孩子的奴隸,就是孩子成為了家長的僕人。

"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暑假過得別說有多鬧心了,還不如天天上班賺工資,家裡的熊孩子快把她逼瘋了,別人家的孩子早睡早起,每天運動,定時作業,而自個家的孩子睡到日晒三竿,玩手機到盡興,作業拖到九月一;讓熊孩子收拾房間,孩子回答‘我有權利決定什麼時候收拾’,我氣急敗壞的關掉電視,熊孩子大嚷‘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到點上床睡覺,熊孩子一會嚷嚷我怕黑,一會哭喊著想喝水,再者就是要我陪;家裡三天一大吼,三小時一小吼,硝煙四起,戰火不斷,老母親的內心是奔潰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聽著這位天天跟家裡的“小惡魔”硬扛的朋友,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不收好玩具不準看電視”、“我和你說過多次,你怎麼總聽不進去”、“再不睡覺,明天不帶去玩”,這些話你也說過吧,我也常常是其中一個,尤其到了黔驢技窮的時候。我們試圖嚇唬住孩子,說服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但做孩子的卻一點不買賬,即便一時間熊孩子服了個軟,再次範熊的時候,大人的一句“再不聽話,我告訴你老師去,叫你不乖”,就足以再次惹惱了他心中的小惡魔,從此世界上更多了一個熊孩子。其實反過來想一下,這話你都說了100遍了,沒有任何效果,你為什麼還要說?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為何“聽不進”你的話?

事實上,孩子未必不是“聽不進”爸爸媽媽的話,很有可能,是父母在溝通中下的不是良藥,而是毒藥。

想把孩子訓練成毫無缺點的人

“快點把電視機關掉,大米!”媽媽第三次對正在看動畫片的大米發出警告。幾分鐘後,媽媽又叫道:“聽見沒有,可以關掉了!”在連著叫了N次後,媽媽終於忍不住衝進房間,大聲對大米吼道:“再不關,我把電視機砸了你信不信!”大米趕緊從床上跳起來,只是眼珠一刻沒離開過屏幕,他極不情願地關掉了電視機,口裡還嘀咕“每次都是這樣,你自己拿著手機看電視劇的時候,不是也一集連著一集看嘛…”。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景是:

早上鬧鐘響了,朵朵還是不想起床。外婆在一邊催促道:“快點快點,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朵朵當聽不見,不予理會。過了一會,外婆提高音量說:“你同學都到了,你天天這麼磨蹭,隨了誰?”朵朵依然無動於衷,最終外婆發火了,大聲吼道:“起來”,然後摔門而去,朵朵不情願的起來, 對外婆大吼道“煩死了,我自己會起來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我們都也知道,外婆是希望朵朵上學不要遲到,不要總是磨磨蹭蹭,但是,語言是用來溝通的,而不是用來說教的。當我們說出“你怎麼這麼磨蹭”、“我要打你屁股了”的剎那,我們搖身一變成了一個 “威風凜凜”的“大怪物”,我們想著法子把孩子訓練成“動作麻利”,“按時睡覺”,“好好吃飯”的“乖孩子”,往往結果要麼孩子哭哭啼啼,要麼充耳不聞。孩子不是動物,家長也不是馴獸師,試圖靠命令脅迫的粗暴手段,家長最終會落敗而逃。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急於把孩子甩離自己的視線

小雨的媽媽是高中老師,又身兼班主任一職,一年級的小雨去媽媽辦公室做作業那會,小雨媽媽正在和班上的學生談心。小雨一會翻翻媽媽桌子上的文件夾,一會抽出幾張白紙趴在桌子畫畫,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全然忘記了她把媽媽的桌子翻了個底朝天。等媽媽回過神來,發現桌子一塌糊塗,就當著學生的面對女兒大吼道:“和你說過多少次你,不要動我桌子上東西!”因為聲音太大,一時間把小雨嚇住了,媽媽繼續大聲數落:“你給我把東西放回去,從哪裡拿的放回哪裡去!快點。每次和你說每次都是這樣”小雨一時沒反應過來,慢騰騰地開始整理,媽媽還在一邊喋喋不休“走開走開,你到另外的桌子上去,我自己弄!本來就不想帶你來的,下次不要來了!”小雨憋著眼淚,終於對媽媽發出了抗議“不來就不來!”

父母總希望自己的言行可以達到長期教育孩子的效果,但是卻把孩子當成蒼蠅蚊子一樣,試圖將他們從自己身邊趕走。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剛開學那幾天,我每天5點起床,準備完早餐,6點多就出門去學校了,白天連軸轉,晚上9點才能回家,一躺在沙發上就啥也不想動了。孩子們見到媽媽回家,總會很興奮的迎上前了,他們等了一天的媽媽終於可以陪他們一起玩了。於是,弟弟發出邀約“媽媽,我們再玩一次捉迷藏吧”,姐姐也傳遞過來期待的眼神,我無力的搖搖頭。弟弟開始撒潑,姐姐也流露出失望的神情。終於,他們的行為激怒了我,我開始有了情緒“我累死了,不想動!”如果孩子們就此打住,那麼戰爭可能會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可是,腳本里不是這樣寫的,弟弟開始哭鬧,姐姐憋著自個嘴關上了房間門。我終於沒壓住自己的怒火,大吼道“別來煩我,自個玩自個的去!”我試圖趕走在我身邊“嗡嗡”鬧騰的蒼蠅,換來片刻的安靜。孩子們是自個睡去了,我的內心卻更不平靜了。

孩子不是蒼蠅,即使是,你見過哪隻蚊子是那麼容易被驅趕走的?“趕蠅驅蚊”式的訓練孩子,儘管是父母自然的反應,卻是最無效的訓練方式,最終會弄得兩敗俱傷。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把孩子當做“橡皮泥”

鄰居每星期都給女兒買新衣服和新玩具,一週的衣服沒有重樣的。傍晚小姑娘會來我們家展示一番:“你看媽媽又給我買了條裙子。”“我又有一個芭比娃娃了,她的腳會動的,還會說話。”我問她媽媽,為什麼給孩子買這麼多玩具。她媽媽的回答是:“想想我小的時候,想買一個布娃娃需要等上一年,我只能可憐巴巴地問同學去借來玩,還沒玩夠,同學就問我還回去了,我不想讓我女兒受這樣的委屈”。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看問題的視角,包括小小孩,他們就像海綿一樣,對父母的一舉一動進行著觀察和接收,然後形成自己的判斷,並用形成的判斷無意識地指導著自己的行為。但是,很多父母,常常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以便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塑造個性和人格。“小孩子懂什麼”,“ 好好聽爸爸媽媽的話,爸爸媽媽又不會害你”,這樣的句子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尤其當孩子出現“不順從”時,往往是父母“灌輸”自己想法給孩子的時候,他們經常自以為是的覺得“我的孩子我最瞭解”,可事實上,孩子有著自己的想法。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不聽話”的背後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太會講道理的父母本身就不講理,只是將自己的想法強摁在了孩子身上。這些話傷害到孩子的言語,這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全,不被接納,這樣的情緒更會在孩子的潛意識深深紮根。結果會怎麼樣?結果往往是家裡亂做一團,將放縱當成了自由,將混亂當成了民主,將權威當成了萬靈藥。兩股力量此消彼長,不是家長成為孩子的奴隸,就是孩子成為了家長的僕人。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贏得孩子合作的“解藥”在哪裡呢?

那麼,家長可以怎麼做呢?改變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不僅可以解決“孩子不聽話”問題,還可以改善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對待“不聽話的孩子”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

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

為人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而不是強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意願改變。在超市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耍無賴”的孩子,總有買不完的玩具,只要無法滿足他的需要的,孩子可以在公共場合哭天搶地,整一個“戲精”附身。而此時,媽媽只需要暫時將孩子帶離現場,並告訴孩子,如果你不能在超市裡停止不恰當行為,你可以在超市外面等我回來。而不要說“你不聽話,我下次不帶你來了!”這類的話,因為這個話說了也沒用,哪個媽媽在說了這樣的話以後就不帶孩子去超市了呢?媽媽通過堅定的行為,向孩子表明了自己認真的態度,這個是孩子非常需要的,這樣的教導結果需要用行動來實現,而非語言。

"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暑假過得別說有多鬧心了,還不如天天上班賺工資,家裡的熊孩子快把她逼瘋了,別人家的孩子早睡早起,每天運動,定時作業,而自個家的孩子睡到日晒三竿,玩手機到盡興,作業拖到九月一;讓熊孩子收拾房間,孩子回答‘我有權利決定什麼時候收拾’,我氣急敗壞的關掉電視,熊孩子大嚷‘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到點上床睡覺,熊孩子一會嚷嚷我怕黑,一會哭喊著想喝水,再者就是要我陪;家裡三天一大吼,三小時一小吼,硝煙四起,戰火不斷,老母親的內心是奔潰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聽著這位天天跟家裡的“小惡魔”硬扛的朋友,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不收好玩具不準看電視”、“我和你說過多次,你怎麼總聽不進去”、“再不睡覺,明天不帶去玩”,這些話你也說過吧,我也常常是其中一個,尤其到了黔驢技窮的時候。我們試圖嚇唬住孩子,說服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但做孩子的卻一點不買賬,即便一時間熊孩子服了個軟,再次範熊的時候,大人的一句“再不聽話,我告訴你老師去,叫你不乖”,就足以再次惹惱了他心中的小惡魔,從此世界上更多了一個熊孩子。其實反過來想一下,這話你都說了100遍了,沒有任何效果,你為什麼還要說?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為何“聽不進”你的話?

事實上,孩子未必不是“聽不進”爸爸媽媽的話,很有可能,是父母在溝通中下的不是良藥,而是毒藥。

想把孩子訓練成毫無缺點的人

“快點把電視機關掉,大米!”媽媽第三次對正在看動畫片的大米發出警告。幾分鐘後,媽媽又叫道:“聽見沒有,可以關掉了!”在連著叫了N次後,媽媽終於忍不住衝進房間,大聲對大米吼道:“再不關,我把電視機砸了你信不信!”大米趕緊從床上跳起來,只是眼珠一刻沒離開過屏幕,他極不情願地關掉了電視機,口裡還嘀咕“每次都是這樣,你自己拿著手機看電視劇的時候,不是也一集連著一集看嘛…”。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景是:

早上鬧鐘響了,朵朵還是不想起床。外婆在一邊催促道:“快點快點,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朵朵當聽不見,不予理會。過了一會,外婆提高音量說:“你同學都到了,你天天這麼磨蹭,隨了誰?”朵朵依然無動於衷,最終外婆發火了,大聲吼道:“起來”,然後摔門而去,朵朵不情願的起來, 對外婆大吼道“煩死了,我自己會起來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我們都也知道,外婆是希望朵朵上學不要遲到,不要總是磨磨蹭蹭,但是,語言是用來溝通的,而不是用來說教的。當我們說出“你怎麼這麼磨蹭”、“我要打你屁股了”的剎那,我們搖身一變成了一個 “威風凜凜”的“大怪物”,我們想著法子把孩子訓練成“動作麻利”,“按時睡覺”,“好好吃飯”的“乖孩子”,往往結果要麼孩子哭哭啼啼,要麼充耳不聞。孩子不是動物,家長也不是馴獸師,試圖靠命令脅迫的粗暴手段,家長最終會落敗而逃。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急於把孩子甩離自己的視線

小雨的媽媽是高中老師,又身兼班主任一職,一年級的小雨去媽媽辦公室做作業那會,小雨媽媽正在和班上的學生談心。小雨一會翻翻媽媽桌子上的文件夾,一會抽出幾張白紙趴在桌子畫畫,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全然忘記了她把媽媽的桌子翻了個底朝天。等媽媽回過神來,發現桌子一塌糊塗,就當著學生的面對女兒大吼道:“和你說過多少次你,不要動我桌子上東西!”因為聲音太大,一時間把小雨嚇住了,媽媽繼續大聲數落:“你給我把東西放回去,從哪裡拿的放回哪裡去!快點。每次和你說每次都是這樣”小雨一時沒反應過來,慢騰騰地開始整理,媽媽還在一邊喋喋不休“走開走開,你到另外的桌子上去,我自己弄!本來就不想帶你來的,下次不要來了!”小雨憋著眼淚,終於對媽媽發出了抗議“不來就不來!”

父母總希望自己的言行可以達到長期教育孩子的效果,但是卻把孩子當成蒼蠅蚊子一樣,試圖將他們從自己身邊趕走。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剛開學那幾天,我每天5點起床,準備完早餐,6點多就出門去學校了,白天連軸轉,晚上9點才能回家,一躺在沙發上就啥也不想動了。孩子們見到媽媽回家,總會很興奮的迎上前了,他們等了一天的媽媽終於可以陪他們一起玩了。於是,弟弟發出邀約“媽媽,我們再玩一次捉迷藏吧”,姐姐也傳遞過來期待的眼神,我無力的搖搖頭。弟弟開始撒潑,姐姐也流露出失望的神情。終於,他們的行為激怒了我,我開始有了情緒“我累死了,不想動!”如果孩子們就此打住,那麼戰爭可能會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可是,腳本里不是這樣寫的,弟弟開始哭鬧,姐姐憋著自個嘴關上了房間門。我終於沒壓住自己的怒火,大吼道“別來煩我,自個玩自個的去!”我試圖趕走在我身邊“嗡嗡”鬧騰的蒼蠅,換來片刻的安靜。孩子們是自個睡去了,我的內心卻更不平靜了。

孩子不是蒼蠅,即使是,你見過哪隻蚊子是那麼容易被驅趕走的?“趕蠅驅蚊”式的訓練孩子,儘管是父母自然的反應,卻是最無效的訓練方式,最終會弄得兩敗俱傷。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把孩子當做“橡皮泥”

鄰居每星期都給女兒買新衣服和新玩具,一週的衣服沒有重樣的。傍晚小姑娘會來我們家展示一番:“你看媽媽又給我買了條裙子。”“我又有一個芭比娃娃了,她的腳會動的,還會說話。”我問她媽媽,為什麼給孩子買這麼多玩具。她媽媽的回答是:“想想我小的時候,想買一個布娃娃需要等上一年,我只能可憐巴巴地問同學去借來玩,還沒玩夠,同學就問我還回去了,我不想讓我女兒受這樣的委屈”。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看問題的視角,包括小小孩,他們就像海綿一樣,對父母的一舉一動進行著觀察和接收,然後形成自己的判斷,並用形成的判斷無意識地指導著自己的行為。但是,很多父母,常常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以便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塑造個性和人格。“小孩子懂什麼”,“ 好好聽爸爸媽媽的話,爸爸媽媽又不會害你”,這樣的句子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尤其當孩子出現“不順從”時,往往是父母“灌輸”自己想法給孩子的時候,他們經常自以為是的覺得“我的孩子我最瞭解”,可事實上,孩子有著自己的想法。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不聽話”的背後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太會講道理的父母本身就不講理,只是將自己的想法強摁在了孩子身上。這些話傷害到孩子的言語,這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全,不被接納,這樣的情緒更會在孩子的潛意識深深紮根。結果會怎麼樣?結果往往是家裡亂做一團,將放縱當成了自由,將混亂當成了民主,將權威當成了萬靈藥。兩股力量此消彼長,不是家長成為孩子的奴隸,就是孩子成為了家長的僕人。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贏得孩子合作的“解藥”在哪裡呢?

那麼,家長可以怎麼做呢?改變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不僅可以解決“孩子不聽話”問題,還可以改善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對待“不聽話的孩子”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

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

為人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而不是強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意願改變。在超市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耍無賴”的孩子,總有買不完的玩具,只要無法滿足他的需要的,孩子可以在公共場合哭天搶地,整一個“戲精”附身。而此時,媽媽只需要暫時將孩子帶離現場,並告訴孩子,如果你不能在超市裡停止不恰當行為,你可以在超市外面等我回來。而不要說“你不聽話,我下次不帶你來了!”這類的話,因為這個話說了也沒用,哪個媽媽在說了這樣的話以後就不帶孩子去超市了呢?媽媽通過堅定的行為,向孩子表明了自己認真的態度,這個是孩子非常需要的,這樣的教導結果需要用行動來實現,而非語言。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不要著急趕走“嗡嗡作響的蒼蠅”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是要進行具體且明確的訓練的,沒有哪個游泳教練僅僅用嘴巴說就可以教會學生游泳。我們對孩子大吼“停下來!”“別來煩我”的時候,其實給孩子傳遞了另一個信息,它就是“在媽媽發火之前或者爸爸使用暴力之前,你們不用聽爸爸媽媽的”,我們用“驅趕蚊蠅”的方式把孩子嚇唬走,還不如花點時間,和孩子一起來解決問題。比方說,我們可以對孩子說“爸爸需要1個小時的時間來處理公司的事情,在這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我希望你可以自己找事情玩,一個小時候以後你再來找我,你覺得這樣可以嗎?”或者“媽媽剛才的文件夾是放在桌子的右上角的,現在不見了,你回憶一下看,你剛才有沒有動過媽媽的書桌”。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遵守規則,我們的關注點不該是自己是否有權威,而是我們如何和孩子合作解決問題。

"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暑假過得別說有多鬧心了,還不如天天上班賺工資,家裡的熊孩子快把她逼瘋了,別人家的孩子早睡早起,每天運動,定時作業,而自個家的孩子睡到日晒三竿,玩手機到盡興,作業拖到九月一;讓熊孩子收拾房間,孩子回答‘我有權利決定什麼時候收拾’,我氣急敗壞的關掉電視,熊孩子大嚷‘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到點上床睡覺,熊孩子一會嚷嚷我怕黑,一會哭喊著想喝水,再者就是要我陪;家裡三天一大吼,三小時一小吼,硝煙四起,戰火不斷,老母親的內心是奔潰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聽著這位天天跟家裡的“小惡魔”硬扛的朋友,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不收好玩具不準看電視”、“我和你說過多次,你怎麼總聽不進去”、“再不睡覺,明天不帶去玩”,這些話你也說過吧,我也常常是其中一個,尤其到了黔驢技窮的時候。我們試圖嚇唬住孩子,說服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但做孩子的卻一點不買賬,即便一時間熊孩子服了個軟,再次範熊的時候,大人的一句“再不聽話,我告訴你老師去,叫你不乖”,就足以再次惹惱了他心中的小惡魔,從此世界上更多了一個熊孩子。其實反過來想一下,這話你都說了100遍了,沒有任何效果,你為什麼還要說?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為何“聽不進”你的話?

事實上,孩子未必不是“聽不進”爸爸媽媽的話,很有可能,是父母在溝通中下的不是良藥,而是毒藥。

想把孩子訓練成毫無缺點的人

“快點把電視機關掉,大米!”媽媽第三次對正在看動畫片的大米發出警告。幾分鐘後,媽媽又叫道:“聽見沒有,可以關掉了!”在連著叫了N次後,媽媽終於忍不住衝進房間,大聲對大米吼道:“再不關,我把電視機砸了你信不信!”大米趕緊從床上跳起來,只是眼珠一刻沒離開過屏幕,他極不情願地關掉了電視機,口裡還嘀咕“每次都是這樣,你自己拿著手機看電視劇的時候,不是也一集連著一集看嘛…”。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景是:

早上鬧鐘響了,朵朵還是不想起床。外婆在一邊催促道:“快點快點,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朵朵當聽不見,不予理會。過了一會,外婆提高音量說:“你同學都到了,你天天這麼磨蹭,隨了誰?”朵朵依然無動於衷,最終外婆發火了,大聲吼道:“起來”,然後摔門而去,朵朵不情願的起來, 對外婆大吼道“煩死了,我自己會起來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我們都也知道,外婆是希望朵朵上學不要遲到,不要總是磨磨蹭蹭,但是,語言是用來溝通的,而不是用來說教的。當我們說出“你怎麼這麼磨蹭”、“我要打你屁股了”的剎那,我們搖身一變成了一個 “威風凜凜”的“大怪物”,我們想著法子把孩子訓練成“動作麻利”,“按時睡覺”,“好好吃飯”的“乖孩子”,往往結果要麼孩子哭哭啼啼,要麼充耳不聞。孩子不是動物,家長也不是馴獸師,試圖靠命令脅迫的粗暴手段,家長最終會落敗而逃。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急於把孩子甩離自己的視線

小雨的媽媽是高中老師,又身兼班主任一職,一年級的小雨去媽媽辦公室做作業那會,小雨媽媽正在和班上的學生談心。小雨一會翻翻媽媽桌子上的文件夾,一會抽出幾張白紙趴在桌子畫畫,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全然忘記了她把媽媽的桌子翻了個底朝天。等媽媽回過神來,發現桌子一塌糊塗,就當著學生的面對女兒大吼道:“和你說過多少次你,不要動我桌子上東西!”因為聲音太大,一時間把小雨嚇住了,媽媽繼續大聲數落:“你給我把東西放回去,從哪裡拿的放回哪裡去!快點。每次和你說每次都是這樣”小雨一時沒反應過來,慢騰騰地開始整理,媽媽還在一邊喋喋不休“走開走開,你到另外的桌子上去,我自己弄!本來就不想帶你來的,下次不要來了!”小雨憋著眼淚,終於對媽媽發出了抗議“不來就不來!”

父母總希望自己的言行可以達到長期教育孩子的效果,但是卻把孩子當成蒼蠅蚊子一樣,試圖將他們從自己身邊趕走。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剛開學那幾天,我每天5點起床,準備完早餐,6點多就出門去學校了,白天連軸轉,晚上9點才能回家,一躺在沙發上就啥也不想動了。孩子們見到媽媽回家,總會很興奮的迎上前了,他們等了一天的媽媽終於可以陪他們一起玩了。於是,弟弟發出邀約“媽媽,我們再玩一次捉迷藏吧”,姐姐也傳遞過來期待的眼神,我無力的搖搖頭。弟弟開始撒潑,姐姐也流露出失望的神情。終於,他們的行為激怒了我,我開始有了情緒“我累死了,不想動!”如果孩子們就此打住,那麼戰爭可能會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可是,腳本里不是這樣寫的,弟弟開始哭鬧,姐姐憋著自個嘴關上了房間門。我終於沒壓住自己的怒火,大吼道“別來煩我,自個玩自個的去!”我試圖趕走在我身邊“嗡嗡”鬧騰的蒼蠅,換來片刻的安靜。孩子們是自個睡去了,我的內心卻更不平靜了。

孩子不是蒼蠅,即使是,你見過哪隻蚊子是那麼容易被驅趕走的?“趕蠅驅蚊”式的訓練孩子,儘管是父母自然的反應,卻是最無效的訓練方式,最終會弄得兩敗俱傷。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把孩子當做“橡皮泥”

鄰居每星期都給女兒買新衣服和新玩具,一週的衣服沒有重樣的。傍晚小姑娘會來我們家展示一番:“你看媽媽又給我買了條裙子。”“我又有一個芭比娃娃了,她的腳會動的,還會說話。”我問她媽媽,為什麼給孩子買這麼多玩具。她媽媽的回答是:“想想我小的時候,想買一個布娃娃需要等上一年,我只能可憐巴巴地問同學去借來玩,還沒玩夠,同學就問我還回去了,我不想讓我女兒受這樣的委屈”。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看問題的視角,包括小小孩,他們就像海綿一樣,對父母的一舉一動進行著觀察和接收,然後形成自己的判斷,並用形成的判斷無意識地指導著自己的行為。但是,很多父母,常常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以便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塑造個性和人格。“小孩子懂什麼”,“ 好好聽爸爸媽媽的話,爸爸媽媽又不會害你”,這樣的句子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尤其當孩子出現“不順從”時,往往是父母“灌輸”自己想法給孩子的時候,他們經常自以為是的覺得“我的孩子我最瞭解”,可事實上,孩子有著自己的想法。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不聽話”的背後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太會講道理的父母本身就不講理,只是將自己的想法強摁在了孩子身上。這些話傷害到孩子的言語,這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全,不被接納,這樣的情緒更會在孩子的潛意識深深紮根。結果會怎麼樣?結果往往是家裡亂做一團,將放縱當成了自由,將混亂當成了民主,將權威當成了萬靈藥。兩股力量此消彼長,不是家長成為孩子的奴隸,就是孩子成為了家長的僕人。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贏得孩子合作的“解藥”在哪裡呢?

那麼,家長可以怎麼做呢?改變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不僅可以解決“孩子不聽話”問題,還可以改善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對待“不聽話的孩子”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

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

為人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而不是強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意願改變。在超市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耍無賴”的孩子,總有買不完的玩具,只要無法滿足他的需要的,孩子可以在公共場合哭天搶地,整一個“戲精”附身。而此時,媽媽只需要暫時將孩子帶離現場,並告訴孩子,如果你不能在超市裡停止不恰當行為,你可以在超市外面等我回來。而不要說“你不聽話,我下次不帶你來了!”這類的話,因為這個話說了也沒用,哪個媽媽在說了這樣的話以後就不帶孩子去超市了呢?媽媽通過堅定的行為,向孩子表明了自己認真的態度,這個是孩子非常需要的,這樣的教導結果需要用行動來實現,而非語言。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不要著急趕走“嗡嗡作響的蒼蠅”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是要進行具體且明確的訓練的,沒有哪個游泳教練僅僅用嘴巴說就可以教會學生游泳。我們對孩子大吼“停下來!”“別來煩我”的時候,其實給孩子傳遞了另一個信息,它就是“在媽媽發火之前或者爸爸使用暴力之前,你們不用聽爸爸媽媽的”,我們用“驅趕蚊蠅”的方式把孩子嚇唬走,還不如花點時間,和孩子一起來解決問題。比方說,我們可以對孩子說“爸爸需要1個小時的時間來處理公司的事情,在這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我希望你可以自己找事情玩,一個小時候以後你再來找我,你覺得這樣可以嗎?”或者“媽媽剛才的文件夾是放在桌子的右上角的,現在不見了,你回憶一下看,你剛才有沒有動過媽媽的書桌”。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遵守規則,我們的關注點不該是自己是否有權威,而是我們如何和孩子合作解決問題。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和”孩子說話,而不是“對”孩子說話。

“對”孩子說話,是將父母的思考告訴孩子,目的是想讓孩子“聽話”,而“和”孩子說話,是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發現並思考,我們可以嘗試著和孩子進行這樣的對話:“可能你是對的,我們在一起想想看,有沒有別的可能性”、“媽媽有一件事,沒太想明白,你願意和我說說你的看法嗎?”、“你的想法很有意思呢,對爸爸的幫助很大,你可以告訴我是怎麼想到的嗎?”“媽媽現在需要寫文章,但是你又想我陪你玩樂高。你覺得我們可以怎麼來處理這個事情?”贏得孩子的合作與強迫孩子和你合作,我們必定選擇前者,那麼,就試著“和”孩子說話吧。

"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暑假過得別說有多鬧心了,還不如天天上班賺工資,家裡的熊孩子快把她逼瘋了,別人家的孩子早睡早起,每天運動,定時作業,而自個家的孩子睡到日晒三竿,玩手機到盡興,作業拖到九月一;讓熊孩子收拾房間,孩子回答‘我有權利決定什麼時候收拾’,我氣急敗壞的關掉電視,熊孩子大嚷‘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到點上床睡覺,熊孩子一會嚷嚷我怕黑,一會哭喊著想喝水,再者就是要我陪;家裡三天一大吼,三小時一小吼,硝煙四起,戰火不斷,老母親的內心是奔潰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聽著這位天天跟家裡的“小惡魔”硬扛的朋友,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不收好玩具不準看電視”、“我和你說過多次,你怎麼總聽不進去”、“再不睡覺,明天不帶去玩”,這些話你也說過吧,我也常常是其中一個,尤其到了黔驢技窮的時候。我們試圖嚇唬住孩子,說服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但做孩子的卻一點不買賬,即便一時間熊孩子服了個軟,再次範熊的時候,大人的一句“再不聽話,我告訴你老師去,叫你不乖”,就足以再次惹惱了他心中的小惡魔,從此世界上更多了一個熊孩子。其實反過來想一下,這話你都說了100遍了,沒有任何效果,你為什麼還要說?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為何“聽不進”你的話?

事實上,孩子未必不是“聽不進”爸爸媽媽的話,很有可能,是父母在溝通中下的不是良藥,而是毒藥。

想把孩子訓練成毫無缺點的人

“快點把電視機關掉,大米!”媽媽第三次對正在看動畫片的大米發出警告。幾分鐘後,媽媽又叫道:“聽見沒有,可以關掉了!”在連著叫了N次後,媽媽終於忍不住衝進房間,大聲對大米吼道:“再不關,我把電視機砸了你信不信!”大米趕緊從床上跳起來,只是眼珠一刻沒離開過屏幕,他極不情願地關掉了電視機,口裡還嘀咕“每次都是這樣,你自己拿著手機看電視劇的時候,不是也一集連著一集看嘛…”。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景是:

早上鬧鐘響了,朵朵還是不想起床。外婆在一邊催促道:“快點快點,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朵朵當聽不見,不予理會。過了一會,外婆提高音量說:“你同學都到了,你天天這麼磨蹭,隨了誰?”朵朵依然無動於衷,最終外婆發火了,大聲吼道:“起來”,然後摔門而去,朵朵不情願的起來, 對外婆大吼道“煩死了,我自己會起來的!”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我們都也知道,外婆是希望朵朵上學不要遲到,不要總是磨磨蹭蹭,但是,語言是用來溝通的,而不是用來說教的。當我們說出“你怎麼這麼磨蹭”、“我要打你屁股了”的剎那,我們搖身一變成了一個 “威風凜凜”的“大怪物”,我們想著法子把孩子訓練成“動作麻利”,“按時睡覺”,“好好吃飯”的“乖孩子”,往往結果要麼孩子哭哭啼啼,要麼充耳不聞。孩子不是動物,家長也不是馴獸師,試圖靠命令脅迫的粗暴手段,家長最終會落敗而逃。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急於把孩子甩離自己的視線

小雨的媽媽是高中老師,又身兼班主任一職,一年級的小雨去媽媽辦公室做作業那會,小雨媽媽正在和班上的學生談心。小雨一會翻翻媽媽桌子上的文件夾,一會抽出幾張白紙趴在桌子畫畫,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全然忘記了她把媽媽的桌子翻了個底朝天。等媽媽回過神來,發現桌子一塌糊塗,就當著學生的面對女兒大吼道:“和你說過多少次你,不要動我桌子上東西!”因為聲音太大,一時間把小雨嚇住了,媽媽繼續大聲數落:“你給我把東西放回去,從哪裡拿的放回哪裡去!快點。每次和你說每次都是這樣”小雨一時沒反應過來,慢騰騰地開始整理,媽媽還在一邊喋喋不休“走開走開,你到另外的桌子上去,我自己弄!本來就不想帶你來的,下次不要來了!”小雨憋著眼淚,終於對媽媽發出了抗議“不來就不來!”

父母總希望自己的言行可以達到長期教育孩子的效果,但是卻把孩子當成蒼蠅蚊子一樣,試圖將他們從自己身邊趕走。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剛開學那幾天,我每天5點起床,準備完早餐,6點多就出門去學校了,白天連軸轉,晚上9點才能回家,一躺在沙發上就啥也不想動了。孩子們見到媽媽回家,總會很興奮的迎上前了,他們等了一天的媽媽終於可以陪他們一起玩了。於是,弟弟發出邀約“媽媽,我們再玩一次捉迷藏吧”,姐姐也傳遞過來期待的眼神,我無力的搖搖頭。弟弟開始撒潑,姐姐也流露出失望的神情。終於,他們的行為激怒了我,我開始有了情緒“我累死了,不想動!”如果孩子們就此打住,那麼戰爭可能會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可是,腳本里不是這樣寫的,弟弟開始哭鬧,姐姐憋著自個嘴關上了房間門。我終於沒壓住自己的怒火,大吼道“別來煩我,自個玩自個的去!”我試圖趕走在我身邊“嗡嗡”鬧騰的蒼蠅,換來片刻的安靜。孩子們是自個睡去了,我的內心卻更不平靜了。

孩子不是蒼蠅,即使是,你見過哪隻蚊子是那麼容易被驅趕走的?“趕蠅驅蚊”式的訓練孩子,儘管是父母自然的反應,卻是最無效的訓練方式,最終會弄得兩敗俱傷。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把孩子當做“橡皮泥”

鄰居每星期都給女兒買新衣服和新玩具,一週的衣服沒有重樣的。傍晚小姑娘會來我們家展示一番:“你看媽媽又給我買了條裙子。”“我又有一個芭比娃娃了,她的腳會動的,還會說話。”我問她媽媽,為什麼給孩子買這麼多玩具。她媽媽的回答是:“想想我小的時候,想買一個布娃娃需要等上一年,我只能可憐巴巴地問同學去借來玩,還沒玩夠,同學就問我還回去了,我不想讓我女兒受這樣的委屈”。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看問題的視角,包括小小孩,他們就像海綿一樣,對父母的一舉一動進行著觀察和接收,然後形成自己的判斷,並用形成的判斷無意識地指導著自己的行為。但是,很多父母,常常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以便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塑造個性和人格。“小孩子懂什麼”,“ 好好聽爸爸媽媽的話,爸爸媽媽又不會害你”,這樣的句子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尤其當孩子出現“不順從”時,往往是父母“灌輸”自己想法給孩子的時候,他們經常自以為是的覺得“我的孩子我最瞭解”,可事實上,孩子有著自己的想法。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孩子不聽話”的背後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太會講道理的父母本身就不講理,只是將自己的想法強摁在了孩子身上。這些話傷害到孩子的言語,這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全,不被接納,這樣的情緒更會在孩子的潛意識深深紮根。結果會怎麼樣?結果往往是家裡亂做一團,將放縱當成了自由,將混亂當成了民主,將權威當成了萬靈藥。兩股力量此消彼長,不是家長成為孩子的奴隸,就是孩子成為了家長的僕人。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贏得孩子合作的“解藥”在哪裡呢?

那麼,家長可以怎麼做呢?改變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不僅可以解決“孩子不聽話”問題,還可以改善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對待“不聽話的孩子”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

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

為人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而不是強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意願改變。在超市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耍無賴”的孩子,總有買不完的玩具,只要無法滿足他的需要的,孩子可以在公共場合哭天搶地,整一個“戲精”附身。而此時,媽媽只需要暫時將孩子帶離現場,並告訴孩子,如果你不能在超市裡停止不恰當行為,你可以在超市外面等我回來。而不要說“你不聽話,我下次不帶你來了!”這類的話,因為這個話說了也沒用,哪個媽媽在說了這樣的話以後就不帶孩子去超市了呢?媽媽通過堅定的行為,向孩子表明了自己認真的態度,這個是孩子非常需要的,這樣的教導結果需要用行動來實現,而非語言。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不要著急趕走“嗡嗡作響的蒼蠅”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是要進行具體且明確的訓練的,沒有哪個游泳教練僅僅用嘴巴說就可以教會學生游泳。我們對孩子大吼“停下來!”“別來煩我”的時候,其實給孩子傳遞了另一個信息,它就是“在媽媽發火之前或者爸爸使用暴力之前,你們不用聽爸爸媽媽的”,我們用“驅趕蚊蠅”的方式把孩子嚇唬走,還不如花點時間,和孩子一起來解決問題。比方說,我們可以對孩子說“爸爸需要1個小時的時間來處理公司的事情,在這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我希望你可以自己找事情玩,一個小時候以後你再來找我,你覺得這樣可以嗎?”或者“媽媽剛才的文件夾是放在桌子的右上角的,現在不見了,你回憶一下看,你剛才有沒有動過媽媽的書桌”。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遵守規則,我們的關注點不該是自己是否有權威,而是我們如何和孩子合作解決問題。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和”孩子說話,而不是“對”孩子說話。

“對”孩子說話,是將父母的思考告訴孩子,目的是想讓孩子“聽話”,而“和”孩子說話,是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發現並思考,我們可以嘗試著和孩子進行這樣的對話:“可能你是對的,我們在一起想想看,有沒有別的可能性”、“媽媽有一件事,沒太想明白,你願意和我說說你的看法嗎?”、“你的想法很有意思呢,對爸爸的幫助很大,你可以告訴我是怎麼想到的嗎?”“媽媽現在需要寫文章,但是你又想我陪你玩樂高。你覺得我們可以怎麼來處理這個事情?”贏得孩子的合作與強迫孩子和你合作,我們必定選擇前者,那麼,就試著“和”孩子說話吧。

“趕蠅驅蚊”式教育,別怪孩子不聽你,贏得合作的“解藥”在這裡

蒙臺梭利曾經說過:紀律的培養不能靠宣傳和說教,也不能靠指責錯誤,而是在自然的活動中發展起來。孩子“聽話”應當是主動的,是在“規則”下的自控,是自內而外並能夠長期遵守的“習慣”,而不是靠屈服於別人。父母需要通過學習技巧,鼓勵孩子“合作”,而不是要求孩子“聽話”,更不是“命令”孩子服從。你是我的孩子,但是你可以和我不一樣。如果孩子很小就可以不被要求“聽話”,而是被允許,他就能體會到合作的樂趣,重建自信,揚帆人生。

我是Mr禾,專注自我成長的的倆娃媽,也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您對“孩子不聽話”有何感想?誠邀留言討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