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療中治療師所面臨的挑戰及應對之道

不完美媽媽 奧古斯都 孫老師心理說 2019-06-23

在心理治療的工作中,我們常常發現被父母送來接受治療的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情況會有所改善,但不久又會重新陷入舊有的模式中。這使得心理學家們不由地將視角由個人轉向更為廣闊的家庭系統。家庭治療就是20世紀50年代早期興起的一門心理治療學問,發展至今,家庭治療在國外已經相對普及,而國內由於種種社會文化因素,家庭治療的普及度相對比較低。

家庭治療中治療師所面臨的挑戰及應對之道

由臨床心理學博士奧古斯都·納皮爾和醫學博士兼精神醫學專家卡爾·惠特克共同所著的《熱鍋上的家庭: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是一本非常經典的關於家庭治療的書籍。這本書通過講述布萊斯一家的家庭治療過程向我們揭開家庭治療的面紗,我們通過作者細膩生動的筆觸去感受到家庭治療的同時,也領略到了兩位專業成熟的家庭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所展現的風采和魅力。作為專業的心理工作者而言,我們可以在本書中去學習到家庭治療師在家庭治療過程中可能面對的種種挑戰以及應對的方式。

一、用堅定的態度應對治療開始前的結構之戰

家庭治療中治療師所面臨的挑戰及應對之道

家庭治療與個體治療有著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治療師與來訪者之間的關係。通常來說,在個體治療中,來訪者會對治療師有更多順從的態度、依賴,希望自己的困惑能夠得到治療師的指引。而在家庭治療中,治療師所面對的來訪者不再是一個個體,而是一個家庭,這個家庭本身有著牢固強大的運行規則,雖然出現了一些問題使得家庭來求助,但是家庭依然是害怕打破原先的這種規則的。所以他們對於家庭治療師的態度勢必無法一開始就是全然的信任,更多的是懷疑和試探。

治療師在開始治療之前會對治療設定一些原則:哪些人要參加治療、準時參加治療、多久一次治療等等。那麼家庭的懷疑和試探就會體現在對治療師設定的這些原則的挑戰上,而治療師要守住自己設定的這些原則,也就是雙方的結構之戰。

在書中,布萊斯一家的第一次面談就一個成員,兒子丹,缺席了。這種家庭某一成員缺席的方式,事實上不是單單這個成員決定的,而是全家決定的。這裡面既有全家人面對治療的不安,又有家庭對於治療師的試探。“治療師說的要全家到場是不是真的?”“治療師有沒有能力解決我們的家庭問題?”

那麼與缺席的方式類似的還有遲到、抗拒等挑戰治療師原則的方式。在面對這種結構之戰時,家庭治療師正確的態度和做法是: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要求家庭遵循治療的原則

有些治療師在面對家庭的這種挑戰時,心裡難免會因為害怕破壞諮訪關係,而對這種“反抗”採取模稜兩可的態度“不來也可以吧”,其實這就掉入到了家庭的陷阱當中。家庭會覺得治療師是不可信任的,無力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如果治療師能用堅定的態度來要求,儘管會讓家庭感到不那麼舒服,但是他們卻能放心,能相信治療師有能力解決他們的問題。

所以結構之戰其實是家庭對治療師信心和能力的試探,治療師只有在這個環節展現出堅定的態度、充分的信心,才有可能與家庭建立起真正信任的治療關係,也才能利於後續治療的推進。

二、用沉默和堅持激起家庭主動改變的勇氣

家庭治療中治療師所面臨的挑戰及應對之道

一般在前幾次的面談中,治療師會採取主動,通過詢問探索的方式瞭解家庭的結構和信息。通過詢問家庭成員問題,再適時地作出解釋,來推進整個面談。當家庭習慣了這樣的模式之後,治療師就開始改變這種模式,希望家庭主動開始。

這是因為家庭治療所秉持的理念是:治療過程與生活中家庭中自然發生的成長過程相似。治療只是幫助家庭釋放自身能量的催化劑。因此必須重視家庭的主動性,如果他們不能運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治療的效果便難以持久。

在對布萊斯一家的第二次面談中,卡爾和納皮爾兩位治療師就用了沉默的方式來激起家庭主動改變的勇氣。兩位治療師和家庭雙方都在互相等待對方先開始,於是長時間的沉默出現在了治療室。

沉默越久,壓力越大。這種壓力不僅是對家庭,治療師同樣也會受到很強烈的壓力。納皮爾教授自述自己厭倦了這種沉默,很想隨便說點什麼來消除自己的孤獨感。但是專業訓練讓他很快找到了方法,就是重複的放鬆、深呼吸,這樣做了幾次之後,納皮爾教授說自己開始享受坐在那兒的樂趣了。而卡爾醫生很顯然在這方面具備充足的經驗,怡然自得地擺弄著菸斗,等待著家庭的主動。

長時間的沉默促使家庭的每個人都和納皮爾教授一樣被逼轉而面對自己的內在能量,在沒有語言的世界,獲得了更多的感受。終於家庭的父親大衛打破了僵局。治療師成功地激起了家庭主動改變的勇氣。在整個治療的進程中,又是極具建設性的一步。

三、用以身作則示範冒險的過程

家庭治療中治療師所面臨的挑戰及應對之道

在家庭治療的過程中,卡爾和納皮爾採用的是輔助治療的方式,即兩位治療師共同合作。在布萊斯一家的問題中,女兒克勞迪婭成了替罪羊。她用離家出走、自殺傾向等問題來調和父母緊張的婚姻關係。治療師首要的任務就是把這個替罪羊的角色偷過來。這就勢必要求其中的一位治療師必須冒險深入到家庭系統的內部,捲入到家庭的人事紛爭中去,然後再退回到輔助治療關係的避風港。這種一進一退剛好符合克勞迪婭在家庭中承擔的角色。

兩位治療師在治療中象徵性地就扮演了“父母”的角色,這兩位治療師來自於不同的生活背景,有不一樣的專業擅長方向,但是他們在治療過程中很好地結合等於給了家庭一個良好的示範。同時,兩位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會冒險讓家庭更加憤怒,以期找到最有意義的突破。

家庭在治療師的支持下,能發洩出長久累積的怨氣。然後他們發現,這並沒有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分歧和獨立反而讓家庭更加親密。越親密就越有勇氣冒險,而反之亦然。所以在鼓勵家庭冒險的過程中,兩位治療師必須自身先起到這樣的示範作用,只有自己能冒險,家庭才會覺得他們也可以冒險試試看。

在治療中,家庭從來不看治療師是怎麼說的,而是感受治療師是怎麼做的。所以當治療師期望家庭做出怎樣的轉變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己就能先做到那樣。不得不說,這對於治療師來說的確是個不小的挑戰,但這也是助人工作的迷人之處吧。

四、溫厚慈悲與逼迫施壓並行

家庭治療中治療師所面臨的挑戰及應對之道

在最開始學習心理諮詢技術的時候,“共情”是最易習得和運用的一項技術。因為良好的共情能力是建立信任的諮訪關係的基礎。通過共情,來訪者的很多情緒和需求被看見,好像很多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樣。而很多諮詢師也因此會掉入這個陷阱,只會用共情。而事實上,雖然共情在治療過程中是很重要的,但也遠遠不夠。一位專業的治療師不僅僅是能共情,更會面質、逼迫。如同母親的溫柔、父親的嚴厲,兩者缺一不可

卡爾在面對卡羅琳逃避去看自己與母親關係的時候,就用了逼迫施壓的方式,把心理真相一針見血地指出,逼迫卡羅琳去與自己的痛苦對峙。在卡羅琳放下防備後,又對她溫和了許多,給予了關心與支持。卡羅琳在這痛苦的過程後,終於勇敢地去觸及到了自己的核心問題。

如果只是一味地展現溫厚慈悲,就會違背了真誠的原則,因為治療師需要隨時對家庭做出真誠的反饋,而事實上治療過程並不會一直溫柔和順。所以當一個治療師只展現溫厚慈悲的時候,家庭反而會覺得治療師很無能,只會逢迎。相反,有時候的逼迫和施壓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一個治療師能否這樣去做,敢不敢這樣去做,其實與自身的成長程度也是緊密相關的。所以不斷成長也是治療師的功課。

五、不光用技術在治療,同時也在用人性與家庭相遇

家庭治療中治療師所面臨的挑戰及應對之道

在布萊斯一家的治療過程中,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卡爾居然和家庭中的兒子丹打了一架。丹在家庭中一直把自己視為一個成人的角色,與父親平等,因此丹經常反抗自己的父母,嘲諷自己的父親。當治療師越深入家庭的時候,卡爾相當於奪走了布萊斯一家的父母角色。於是丹以反抗父母的態度來反抗卡爾。而卡爾就以強悍的態度給大衛和卡羅琳樹立了一個直接強悍又人性化的典範。一方面藉著打架教訓了丹,另一方面又認同了丹。

在這一架之後,丹神奇地找到了自己應有的位置,而不再無知狂妄。卡爾用自己的親身示範樹立了親子關係的界限。

對於治療師來說,如果不投入到家庭中,治療只會是一種專業技巧,只提供諮詢卻無法令人真心受用。相反,如果治療師過於投入,他也會失去專業立場,所有的努力也會失敗。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是對治療師巨大的考驗。

家庭治療中治療師所面臨的挑戰及應對之道

心理治療絕不僅僅是看一個治療師掌握了多少治療技巧,一個合格的治療師必須有先被治療的經驗。助人工作的最後,與技術、方法的相關度其實沒有那麼高了。唯一會在那裡和當事人心靈碰撞的,將是治療師“人”的深度和人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