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一個錯誤立一個規則,是教育最大的誤區

犯一個錯誤立一個規則,是教育最大的誤區


犯一個錯誤立一個規則,是教育最大的誤區

最近正在上映的《少年派》,惹得網友紛紛調侃:情節過於真實。

真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

劇中林妙妙的媽媽王勝男,對女兒的生活管控甚多。

吃飯前洗手必須按照嚴格的三洗一衝。

在學校食堂吃飯必須按照媽媽安排的營養搭配來吃。

看雜誌不允許趴在床上,理由是雜誌太髒。

甚至每天早有沒有上大號,媽媽都會事無鉅細詢問安排,完事後還得按照媽媽的要求步驟洗手消毒……


犯一個錯誤立一個規則,是教育最大的誤區


在生活中,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或多或少會犯王勝男的錯誤,對子女管控過多,在養育過程中,制定很多在外人看來極其無聊又必須遵守的規則,他們會認為,教育孩子時規則是非常重要的,這原本無可厚非。

但問題是,現代人給孩子制定的規則太多,有些甚至單純是家長為了彰顯自己權威的無聊產物,過猶不及之下,使得孩子往往無所適從,畏手畏腳。

1

愛和自由才是教育的沃土


去年我給兒子報了一個繪畫班,最開始孩子很喜歡,但是一段時間後,弊端就顯現出來。

那是一節公開課,四十個孩子家長和老師濟濟一堂,聽老師教孩子們怎樣畫魚。

老師講的是:波浪線、花瓣線、直線曲線,比例、陰影、遮擋關係等內容,畫魚的時候,要求孩子自己點三個點,可以用各種自己喜愛的線條連接起來——就是一條魚。

整堂課,老師手裡都握著一疊小小的卡片,不停地強調,哪位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回答問題最積極,就可以得到小卡片,小卡片上的分數可以換外面玩具架上的玩具哦!(但事實是外面隨便一個玩具都需要四五百分值才可以換,而小卡片上的分值通常是5-10分不等。)

當時班級裡大部分都是五歲左右的孩子,四十個孩子,一節課沒講完就哭了七八個——老師,你講的太難了,我不會畫。

有兩個孩子甚至因為精神高度緊張而嘔吐。

當時我就隱約意識到,孩子不能繼續在這裡學下去了。

果然,原本很喜歡信手塗鴉的兒子,很快表現出了對繪畫的抗拒,第二節課送他去,他用雙手死死扒住教室的門,說什麼也不肯進去。

我果斷退了班。

後來機緣巧合之下,我們認識了另外一家繪畫機構的老師,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我帶孩子去試聽了一節課。

孩子的反應大大出乎我的預料。

媽媽,我太喜歡這裡了!我們報這個班吧!

這個繪畫班的老師,會在課前留20分鐘給孩子們玩耍,而他們就在旁邊靜靜觀察,看孩子們之間的相處模式,看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研究他們真正的想法。

畫畫的時候,老師基本不畫,他們只講故事,或者拿出真實物品的照片,相關材料,讓孩子自由發揮。

結果就是每堂課,每個孩子的作品都千奇百怪,孩子們以他們的作品為豪,指著自己的畫,隨口就能來段小故事。

每堂課,孩子們的笑聲都能穿破屋頂——每堂課我都等在外面看書。

兒子從最開始每週去畫畫班前一天就開始焦慮不安地問老師明天教什麼,自己不會畫該怎麼辦?

到現在的每天都盼著週末去畫畫班。

“媽媽,我可不可以提前去?”

“我上完課能不能在那裡多玩一會兒?”


犯一個錯誤立一個規則,是教育最大的誤區


(兒子創作的父親節禮物)

孩子的反應是最不能騙人的。他們的心就好比最精準的雷達,永遠能在第一時間得知,哪裡有愛和自由的肥沃土壤,哪裡只有囚牢一樣冷冰冰的死板教條和規則。

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很多家長會反駁,那難道就不給孩子制定規則,就讓他想做什麼做什麼。想看電視看電視,想玩遊戲玩遊戲,想不做作業就不做作業,我也聽之任之嗎?

其實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極端。

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心向光明的,做家長的只需要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愛和自由,在正能量的指引下,他們就能夠像向日葵一樣,自動自覺向著陽光生長。

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優秀之前,是你能夠相信,他能自己做到。

而不是靠你的約束逼迫。

最近又刷屏的詩詞才女武亦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很多家長只驚羨她成功時的明豔,卻殊不知,在最開始的時候,她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女生,調皮搗蛋,連學校佈置的作業都不願意完成,是老師眼中實實在在的“差生”。

她的轉變,源自父母。

父母在拜訪了一位好友之後,從自身改變,放下手機電子產品,帶著小武亦姝玩詩詞、讀名著、啃《二十四史》、啃《山海經》。

哪裡來的什麼橫空才華,不過都是日復一日的堅持和自律


犯一個錯誤立一個規則,是教育最大的誤區


我相信武亦姝兩千首古詩詞的儲備量,必定不是在父母每天的吼叫逼迫下完成的。

我相信她氣質沉靜談吐不凡的腹有詩書,更不是在自己不情願的狀態下被強行灌輸。

人,只有被激發了自己的內驅力,喚醒內心真正的熱愛,才能長久地走下去,成為最好的自己。

教育,是一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事。那些給孩子立規矩不許看電視玩遊戲的父母,請反思一下自己在家的行為,是捧本書和孩子一起讀?還是窩在沙發上打遊戲刷抖音?

然後再來思考,要不要給孩子制定此類“規則”。

3

真正的規則只有道德和安全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我們不需要給孩子制定任何規則。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給孩子的規則只有兩個:道德和安全。

只要在這兩個大條件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我們儘可以給孩子一片空泛之地,任他們自由發揮。

如何給制定孩子道德和安全的規則呢?

很簡單,做給孩子看,而不是逼迫孩子去執行。

今年六一,兒子幼兒園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大型消防演習。演習的最後一項是,父母方陣和孩子方陣打亂順序,父母們排列整齊,抱頭坐好,讓孩子們自己來找。

結果,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全校有將近100多個孩子,找不到自己的父母。他們在硝煙瀰漫的操場放聲痛哭。有一個化了妝的小姑娘,邊哭邊問身邊的家長:“你有沒有看到我媽媽?我媽媽叫xxx,我媽媽的電話是xxxxxxxxxxx……”

我兒子也沒有找到我。

我忍不住抬頭,叫他的名字,他看到我,一下子哭得不行,炮彈一樣衝過來撞進我懷裡,死死抱住。

整個操場哭成一片,大人,孩子,都被這短暫的離別牽動了真實的情緒。


犯一個錯誤立一個規則,是教育最大的誤區


這就是我們平時耳提面命告訴自己孩子的,出門為什麼不能離開父母的視線,為什麼要時刻牢記父母的姓名和電話,通過這個殘忍揪心的遊戲環節,孩子必將牢牢記住這一點,不至於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4

不恰當的規則是束縛孩子的鳥籠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4歲的小男孩,父母都是高學歷,奶奶是單位主管會計,對孩子從小要求極其嚴格。

從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全家人就為了孩子的吃手問題傷透了腦筋,從一開始的制止說教,到後來的打手、用針扎、塗辣椒水、戴手套等殘暴的辦法,但卻絲毫不見成效,孩子吃手問題日益嚴重,雙手已經被吃變形,指甲脫落,後來孩子的脾氣開始暴躁,甚至連續嚎哭,用頭撞牆。

孩子的生命秩序,被無知的家長殘酷地破壞,他內心的痛苦難以承受,又無法用言語表達,只能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轉移心靈的痛苦。

你見過誤闖進房間的小鳥嗎?

慌張逃命,卻不得要領,無論往哪個方向飛,等著自己的都是冷冰堅硬的牆壁。

在家長這種360度無死角的規則管控中,孩子就猶如一隻被關在籠子中的小鳥,一旦得到機會打開籠門,必定天高海闊地飛出去。

頭也不回一個。


犯一個錯誤立一個規則,是教育最大的誤區


太多的規則禁忌,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會讓他們認為自己很糟糕,任何事情都做不好,任何情況都無法獨立面對。更會嚴重干擾孩子的自主判斷和獨立思考能力。

規則,往往意味著父母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弗洛姆說:在一切愛的關係中,自由最重要。

一個孩子,只有在父母給與其充分的信任的情況下,才能被激發自己的自主能動性,朝著“我要更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父母逼我更好”,我不得不如此。

如果你和孩子的情況是後者,那你就要保證,此生永遠和孩子在一起。否則,一旦孩子有機會離開你,他立刻就會狠狠反彈。畢竟,他作為人嚮往“自由”的天性已經被壓抑太久太久。

你要養一匹千里馬,首先你要給他一個可供馳騁的廣袤草原。

你要養一隻翱翔蒼穹的雄鷹,就要有給他一整片天空的覺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