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

編者:孩子的教育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一向行為低調思維開放的廣州人,教育理念也很超前,他們似乎並不滿足於基礎教育所提供的基礎知識學習,更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的作者Romi媽就是這樣的一位媽媽。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教育心得分享吧!

最近我關注了一個博主,她是一位旅美媽媽,十分關注教育,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兒子。這位博主在教育圈中頗有名望。她分享的內容中,主要包括了:美式教育、思維導圖和英語學習等等。

真實的美式教育是什麼樣的?美式教育是否就是素質教育?和許多家長一樣,我也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關注了她的社交賬號。

許多人都知道,美國的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平民教育只提供最基礎的“掃盲式”教育,對孩子們採取“放養”政策;而精英教育則精心栽培,用大量的資源投入培養孩子全方位的素質和能力。

"

編者:孩子的教育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一向行為低調思維開放的廣州人,教育理念也很超前,他們似乎並不滿足於基礎教育所提供的基礎知識學習,更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的作者Romi媽就是這樣的一位媽媽。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教育心得分享吧!

最近我關注了一個博主,她是一位旅美媽媽,十分關注教育,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兒子。這位博主在教育圈中頗有名望。她分享的內容中,主要包括了:美式教育、思維導圖和英語學習等等。

真實的美式教育是什麼樣的?美式教育是否就是素質教育?和許多家長一樣,我也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關注了她的社交賬號。

許多人都知道,美國的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平民教育只提供最基礎的“掃盲式”教育,對孩子們採取“放養”政策;而精英教育則精心栽培,用大量的資源投入培養孩子全方位的素質和能力。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應試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平民教育,其目的是通過普及知識,讓更多的人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批量“生產”出更高素質的勞動力。而素質教育往往花費巨大,卻在挖掘孩子潛能方面更有優勢。

在國內,家長們普遍都很焦慮。一方面,應試教育的利弊沒有人比我們更清楚。我們這代人大部分都是靠著高考的拼搏,獲得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從而在社會上立足,甚至實現階級躍遷的。但我們既是應試教育的受益者又是受害者。作為親歷者,我們更知道填鴨式教育對天性的禁錮。同時,也頗為擔心,在技術更發達的未來,如果我們的孩子還和我們一樣,只是機械地去填塞很多知識,而不能融會貫通,他是否真的有能力應對未來的競爭?

另一方面,雖然我們從小几乎是聽著“素質教育”的口號長大的,但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應該怎麼做?和高考競爭是否衝突?太多的不解,讓我們糾結、焦慮不已。

"

編者:孩子的教育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一向行為低調思維開放的廣州人,教育理念也很超前,他們似乎並不滿足於基礎教育所提供的基礎知識學習,更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的作者Romi媽就是這樣的一位媽媽。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教育心得分享吧!

最近我關注了一個博主,她是一位旅美媽媽,十分關注教育,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兒子。這位博主在教育圈中頗有名望。她分享的內容中,主要包括了:美式教育、思維導圖和英語學習等等。

真實的美式教育是什麼樣的?美式教育是否就是素質教育?和許多家長一樣,我也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關注了她的社交賬號。

許多人都知道,美國的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平民教育只提供最基礎的“掃盲式”教育,對孩子們採取“放養”政策;而精英教育則精心栽培,用大量的資源投入培養孩子全方位的素質和能力。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應試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平民教育,其目的是通過普及知識,讓更多的人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批量“生產”出更高素質的勞動力。而素質教育往往花費巨大,卻在挖掘孩子潛能方面更有優勢。

在國內,家長們普遍都很焦慮。一方面,應試教育的利弊沒有人比我們更清楚。我們這代人大部分都是靠著高考的拼搏,獲得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從而在社會上立足,甚至實現階級躍遷的。但我們既是應試教育的受益者又是受害者。作為親歷者,我們更知道填鴨式教育對天性的禁錮。同時,也頗為擔心,在技術更發達的未來,如果我們的孩子還和我們一樣,只是機械地去填塞很多知識,而不能融會貫通,他是否真的有能力應對未來的競爭?

另一方面,雖然我們從小几乎是聽著“素質教育”的口號長大的,但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應該怎麼做?和高考競爭是否衝突?太多的不解,讓我們糾結、焦慮不已。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回到開頭說的博主。

她剛到美國的時候,感覺美國的基礎教育教的太簡單,太慢了,到後來才發現,他們其實是花了很多功夫在孩子的“內功”培養上。

比方說,教會一群5歲的孩子有邏輯地整理物件——全班按照不同的顏色分為5個team,讓每個team的孩子都在該組的範疇內取用文具,用完還要放回原處。讓孩子們井井有條地做到這一切,老師們足足花了一兩個月的時間來對進行訓練!

"

編者:孩子的教育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一向行為低調思維開放的廣州人,教育理念也很超前,他們似乎並不滿足於基礎教育所提供的基礎知識學習,更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的作者Romi媽就是這樣的一位媽媽。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教育心得分享吧!

最近我關注了一個博主,她是一位旅美媽媽,十分關注教育,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兒子。這位博主在教育圈中頗有名望。她分享的內容中,主要包括了:美式教育、思維導圖和英語學習等等。

真實的美式教育是什麼樣的?美式教育是否就是素質教育?和許多家長一樣,我也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關注了她的社交賬號。

許多人都知道,美國的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平民教育只提供最基礎的“掃盲式”教育,對孩子們採取“放養”政策;而精英教育則精心栽培,用大量的資源投入培養孩子全方位的素質和能力。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應試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平民教育,其目的是通過普及知識,讓更多的人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批量“生產”出更高素質的勞動力。而素質教育往往花費巨大,卻在挖掘孩子潛能方面更有優勢。

在國內,家長們普遍都很焦慮。一方面,應試教育的利弊沒有人比我們更清楚。我們這代人大部分都是靠著高考的拼搏,獲得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從而在社會上立足,甚至實現階級躍遷的。但我們既是應試教育的受益者又是受害者。作為親歷者,我們更知道填鴨式教育對天性的禁錮。同時,也頗為擔心,在技術更發達的未來,如果我們的孩子還和我們一樣,只是機械地去填塞很多知識,而不能融會貫通,他是否真的有能力應對未來的競爭?

另一方面,雖然我們從小几乎是聽著“素質教育”的口號長大的,但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應該怎麼做?和高考競爭是否衝突?太多的不解,讓我們糾結、焦慮不已。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回到開頭說的博主。

她剛到美國的時候,感覺美國的基礎教育教的太簡單,太慢了,到後來才發現,他們其實是花了很多功夫在孩子的“內功”培養上。

比方說,教會一群5歲的孩子有邏輯地整理物件——全班按照不同的顏色分為5個team,讓每個team的孩子都在該組的範疇內取用文具,用完還要放回原處。讓孩子們井井有條地做到這一切,老師們足足花了一兩個月的時間來對進行訓練!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圖片來自博主的公眾號

雖然聽上去,這時間花的有點“奢侈”(浪費),但它帶來的好處卻是長期的。

對日常用具的整理只是一個開端。美國的孩子們還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另外一個有用的工具去整理他們的思維——Thinking map(思維導圖)。對這個思維工具的學習和應用幾乎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甚至大學都在用)。

Thinking map是一位叫做David Hyerle的美國教育學博士發明的,它是一種用來進行構建知識、發散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的一種可視化工具。他把人類思考問題時最基本的8種思維過程:發散、描述、整分、分類、比較、順序、因果、類比,用8個圖形逐一對應,幫助我們“看見思維”,從而“更好地思考”。

原來在我們一年級拼命背誦乘法口訣表的時候,美國精英家庭的孩子正在學習思考和分類呢!誠然我們的口訣表是一個“捷徑”,能讓我們更快地“算出”計算結果。但是,我們卻丟了“思考過程”這個重要的基礎。而這才是我們一生都要用到的東西!

"

編者:孩子的教育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一向行為低調思維開放的廣州人,教育理念也很超前,他們似乎並不滿足於基礎教育所提供的基礎知識學習,更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的作者Romi媽就是這樣的一位媽媽。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教育心得分享吧!

最近我關注了一個博主,她是一位旅美媽媽,十分關注教育,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兒子。這位博主在教育圈中頗有名望。她分享的內容中,主要包括了:美式教育、思維導圖和英語學習等等。

真實的美式教育是什麼樣的?美式教育是否就是素質教育?和許多家長一樣,我也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關注了她的社交賬號。

許多人都知道,美國的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平民教育只提供最基礎的“掃盲式”教育,對孩子們採取“放養”政策;而精英教育則精心栽培,用大量的資源投入培養孩子全方位的素質和能力。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應試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平民教育,其目的是通過普及知識,讓更多的人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批量“生產”出更高素質的勞動力。而素質教育往往花費巨大,卻在挖掘孩子潛能方面更有優勢。

在國內,家長們普遍都很焦慮。一方面,應試教育的利弊沒有人比我們更清楚。我們這代人大部分都是靠著高考的拼搏,獲得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從而在社會上立足,甚至實現階級躍遷的。但我們既是應試教育的受益者又是受害者。作為親歷者,我們更知道填鴨式教育對天性的禁錮。同時,也頗為擔心,在技術更發達的未來,如果我們的孩子還和我們一樣,只是機械地去填塞很多知識,而不能融會貫通,他是否真的有能力應對未來的競爭?

另一方面,雖然我們從小几乎是聽著“素質教育”的口號長大的,但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應該怎麼做?和高考競爭是否衝突?太多的不解,讓我們糾結、焦慮不已。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回到開頭說的博主。

她剛到美國的時候,感覺美國的基礎教育教的太簡單,太慢了,到後來才發現,他們其實是花了很多功夫在孩子的“內功”培養上。

比方說,教會一群5歲的孩子有邏輯地整理物件——全班按照不同的顏色分為5個team,讓每個team的孩子都在該組的範疇內取用文具,用完還要放回原處。讓孩子們井井有條地做到這一切,老師們足足花了一兩個月的時間來對進行訓練!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圖片來自博主的公眾號

雖然聽上去,這時間花的有點“奢侈”(浪費),但它帶來的好處卻是長期的。

對日常用具的整理只是一個開端。美國的孩子們還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另外一個有用的工具去整理他們的思維——Thinking map(思維導圖)。對這個思維工具的學習和應用幾乎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甚至大學都在用)。

Thinking map是一位叫做David Hyerle的美國教育學博士發明的,它是一種用來進行構建知識、發散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的一種可視化工具。他把人類思考問題時最基本的8種思維過程:發散、描述、整分、分類、比較、順序、因果、類比,用8個圖形逐一對應,幫助我們“看見思維”,從而“更好地思考”。

原來在我們一年級拼命背誦乘法口訣表的時候,美國精英家庭的孩子正在學習思考和分類呢!誠然我們的口訣表是一個“捷徑”,能讓我們更快地“算出”計算結果。但是,我們卻丟了“思考過程”這個重要的基礎。而這才是我們一生都要用到的東西!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看到這個,我頓覺醍醐灌頂拍案叫絕。還專門興致勃勃地翻箱倒櫃——印象中我初入職場時買過一本叫做《思維導圖》的書——卻發現,我的那本躺在書櫃中落滿灰塵的《思維導圖》是Mind map。雖然中文譯名也叫思維導圖,但二者截然不同。Mind map是一種記憶型的工具,需要使用者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

不過,在找資料的過程當中,我無意中發現,孩子的瑞思教材中,有著大量的Thinking map的內容。回想起之前輔導他課後作業的一些細節,發現他確實在運用這樣的邏輯進行思考!

"

編者:孩子的教育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一向行為低調思維開放的廣州人,教育理念也很超前,他們似乎並不滿足於基礎教育所提供的基礎知識學習,更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的作者Romi媽就是這樣的一位媽媽。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教育心得分享吧!

最近我關注了一個博主,她是一位旅美媽媽,十分關注教育,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兒子。這位博主在教育圈中頗有名望。她分享的內容中,主要包括了:美式教育、思維導圖和英語學習等等。

真實的美式教育是什麼樣的?美式教育是否就是素質教育?和許多家長一樣,我也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關注了她的社交賬號。

許多人都知道,美國的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平民教育只提供最基礎的“掃盲式”教育,對孩子們採取“放養”政策;而精英教育則精心栽培,用大量的資源投入培養孩子全方位的素質和能力。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應試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平民教育,其目的是通過普及知識,讓更多的人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批量“生產”出更高素質的勞動力。而素質教育往往花費巨大,卻在挖掘孩子潛能方面更有優勢。

在國內,家長們普遍都很焦慮。一方面,應試教育的利弊沒有人比我們更清楚。我們這代人大部分都是靠著高考的拼搏,獲得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從而在社會上立足,甚至實現階級躍遷的。但我們既是應試教育的受益者又是受害者。作為親歷者,我們更知道填鴨式教育對天性的禁錮。同時,也頗為擔心,在技術更發達的未來,如果我們的孩子還和我們一樣,只是機械地去填塞很多知識,而不能融會貫通,他是否真的有能力應對未來的競爭?

另一方面,雖然我們從小几乎是聽著“素質教育”的口號長大的,但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應該怎麼做?和高考競爭是否衝突?太多的不解,讓我們糾結、焦慮不已。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回到開頭說的博主。

她剛到美國的時候,感覺美國的基礎教育教的太簡單,太慢了,到後來才發現,他們其實是花了很多功夫在孩子的“內功”培養上。

比方說,教會一群5歲的孩子有邏輯地整理物件——全班按照不同的顏色分為5個team,讓每個team的孩子都在該組的範疇內取用文具,用完還要放回原處。讓孩子們井井有條地做到這一切,老師們足足花了一兩個月的時間來對進行訓練!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圖片來自博主的公眾號

雖然聽上去,這時間花的有點“奢侈”(浪費),但它帶來的好處卻是長期的。

對日常用具的整理只是一個開端。美國的孩子們還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另外一個有用的工具去整理他們的思維——Thinking map(思維導圖)。對這個思維工具的學習和應用幾乎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甚至大學都在用)。

Thinking map是一位叫做David Hyerle的美國教育學博士發明的,它是一種用來進行構建知識、發散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的一種可視化工具。他把人類思考問題時最基本的8種思維過程:發散、描述、整分、分類、比較、順序、因果、類比,用8個圖形逐一對應,幫助我們“看見思維”,從而“更好地思考”。

原來在我們一年級拼命背誦乘法口訣表的時候,美國精英家庭的孩子正在學習思考和分類呢!誠然我們的口訣表是一個“捷徑”,能讓我們更快地“算出”計算結果。但是,我們卻丟了“思考過程”這個重要的基礎。而這才是我們一生都要用到的東西!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看到這個,我頓覺醍醐灌頂拍案叫絕。還專門興致勃勃地翻箱倒櫃——印象中我初入職場時買過一本叫做《思維導圖》的書——卻發現,我的那本躺在書櫃中落滿灰塵的《思維導圖》是Mind map。雖然中文譯名也叫思維導圖,但二者截然不同。Mind map是一種記憶型的工具,需要使用者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

不過,在找資料的過程當中,我無意中發現,孩子的瑞思教材中,有著大量的Thinking map的內容。回想起之前輔導他課後作業的一些細節,發現他確實在運用這樣的邏輯進行思考!

美國的素質教育長啥樣?從“思維導圖”中可見一斑

頓時,我有種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感覺。不過也難怪,因為瑞思本來用的就是美國原版的教材嘛。上課的內容和美國私立小學是同步的,所以當然也會教授思維工具、引導孩子探索啊。當初送他去瑞思,本意只是想讓他學點口語,能掌握日常會話即可。小傢伙倒也好學,一個學期下來,也能開口說上幾句英文,有模有樣的,我已甚是欣慰。現在又發現,他原來還在學習用思維工具去思考,可以說是非常驚喜了。

博主說,思維導圖對孩子的影響,是整體思維能力的提升。而且必須持續學習和使用一段時間才能有效果。還好Romi堅持每週都去瑞思報到。我想,我雖不能給他最好的素質教育,也沒有能力買下最貴的學區房,但我還能盡努力,給他讀繪本,送他去瑞思,多帶他去圖書館、博物館……

看著窗外的萬家燈火,我想著,在廣州或許乃至全國,有許多像我一樣焦慮的父母。既擔心孩子考不好,將來進不了好的高中和大學,又怕孩子死讀書,將來幹不過AI。但天下總沒有完美的選項。作為父母,能夠盡力為孩子提供接觸多種教育方式的機會,已經比“坐以待斃”強得多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