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流浪漢的話讓父母們想哭!好父母,要讓孩子“活出自己”

一個流浪漢的話讓父母們想哭!好父母,要讓孩子“活出自己”

你離『育兒明星爸媽』,只差這次掃碼嘍

點擊收聽『積木育兒學院』最新內容

《哪種親子關係能讓孩子的未來走得比較好?》

近日,上海一名流浪漢備受關注,走紅網絡。

他衣衫襤褸,卻學識不凡,張口就是《左傳》、《尚書》,一副“超然灑脫”的模樣,被網友封為“國學大師”、“流浪大師”,受到熱烈追捧。但他本人很低調,表示不希望被打擾。

一個流浪漢的話讓父母們想哭!好父母,要讓孩子“活出自己”一個流浪漢的話讓父母們想哭!好父母,要讓孩子“活出自己”

據報道,流浪漢真名為沈巍,原繫上海某區審計局長病假員工。隨後,沈巍跟記者的一番自述,讓人不勝唏噓。

他自幼跟外婆生活,但父親和外婆關係不好,也不知何故父親常常遷怒於他,但他不恨父親。

年少時,他對繪畫、文史極感興趣,但父親對此卻“深惡痛絕”。他愛看書,都是在父親睡著後,躲在被窩裡偷偷地看。高考時,他無比嚮往中文、政治類專業,卻不得不聽命於父親的安排,違心讀了審計專業。畢業後,他對審計仍然無感,卻囿於父親的約束於施壓,從事了審計工作。

後來,由於環保理念與單位有衝突,他被勸待崗回家。而家人也不理解他,他一賭氣就搬出去了,最終兜兜轉轉,跟家人斷絕關係,流落街頭26年。

談起這一生,沈巍有著巨大的失落:“學審計專業是我這輩子的遺憾。”“我原本以為像我這樣的人,可以為社會做一番貢獻,但怎麼也沒想到會淪落至此。”

多年以前,他還是個稚嫩的孩童,有一顆鍾情於文藝的心,卻被父親霸道地揉碎了,只能遵從於父親,像個被操縱的傀儡一樣活著,何其痛苦、壓抑,讓他心態趨於偏執、苦悶,踏入社會後無所適從。此後的離家流浪、與家人割裂、自我放逐,何嘗不是一場悲壯而無力的終極抗爭?

他的父親,在離世前滿懷愧悔、自扇耳光,哭著對他說:“你本可以在學習上有一番成就的,全因為我……”如果父親能懂得尊重他的意願,讓他盡情追尋夢想、全心創造自己的生活,這個孩子的人生,必定會大大改寫。

心理學家羅賓曾說:“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介入得越深,子女的幸福可能性越低。”

多少父母,就像沈巍爸爸一樣,本想著是為孩子好,給孩子打造一個“完美的人生”,強勢地左右著孩子的想法、選擇甚至是人生理想,卻不料拖累了孩子的一生?

1️⃣

被“為你好”裹挾的孩子,展不開優秀的翅膀。

好友琳琳,就曾是這樣的一個孩子。

自小,父母什麼都幫她打點、處理好,若是她有任何想法和異議,99%都會被爸媽否定、勸阻,幾乎每件事都得聽他們的。

小時候報興趣班,她喜歡繪畫,爸媽卻說:“學這個沒用的!就報英語,聽我的準沒錯!”去買裙子,她心儀的是藍色,媽媽卻二話不說拿了粉紅色:“你懂啥?小姑娘就穿粉紅的才好看!”高考填志願,她想學設計,爸爸卻非要她選師範類專業,說姑娘家做教師,安穩又體面。

長大後的琳琳溫良馴順,同時也顯得唯唯諾諾、毫無主見,為此沒少在生活、工作中栽跟頭、吃苦頭。

最鬱悶的是,她發覺自己根本就不適合做老師,面對著滿教室的孩子,她手足無措。她幾次想辭職,想去做別的工作,她媽媽就跟她鬧:“做老師多好啊!你是不是想氣死我?”

我們都替琳琳感到難受:其實,她擅長畫畫,一心只想做個插畫師,但現在,世上少了一個靈氣十足的插畫師,卻多了一個對工作提不起勁的老師。

琳琳的經歷,讓我想起之前的一個新聞:一位媽媽借錢都要給孩子報補習班,但是孩子卻死活不肯去,還哭著說要離家出走,把媽媽也惹哭了。

一個流浪漢的話讓父母們想哭!好父母,要讓孩子“活出自己”一個流浪漢的話讓父母們想哭!好父母,要讓孩子“活出自己”

媽媽很辛苦,但孩子也需要被理解。他的內心需求是什麼?當他有任何的想法、反駁和質疑,我們為何不去聆聽他的感受,接納他的喜好,理解他的選擇?

我們都一門心思地“為孩子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什麼都替他選擇、幫他決定,讓他“遵循”我們制定的路線來成長:聽我的準沒錯,不聽我的,就肯定沒好結果……

然而,缺乏尊重和溝通,只是一味強勢地逼迫、干涉孩子,只會讓他沒法獨立思考、學會選擇,從而變得膽小怯懦或者壓抑反叛,在成長的路上步履踉蹌,難以舒展自己的“翅膀”,更不懂得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

對此,著名家庭教育專家盧勤就曾表示:“我們真正應該反思自己的做法,不要以我們堅持的就一定對,要彎下腰,蹲下來聽聽孩子聲音。”

2️⃣

“聽爸媽的話”,卻聽不見內心的聲音。

作家劉墉說:“讓孩子認識自己,找到自己,才是讓孩子成長的最好辦法。”

可惜,很多爸媽不曾領悟這一點。

一位網友說,從幼兒園到大學,她經常會被媽媽逼著學這個,學那個。小時候玩心重,不好好練琴,就被父母吊打、水淹甚至針扎。她長大後,很長一段時間老做夢,總在夢裡哭喊著:“媽媽……不要……”

另一個網友則無奈地說:“學校是你替我挑的,專業是你給我選的,男友是你讓我分的,公務員是你讓我考的……突然覺得自己好不中用……總之,只要能離開我媽就好。”

我很認同網友“拐角人生”說的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所在,我們明明應該是見證孩子生命的成長者和引導者,可現在我們卻偏偏插手要做他們生命的主宰者,讓他們遠離天性,想著我們所說的好畸形生長,孩子怎麼能不痛苦,不扭曲?”

這樣的孩子,一路都在壓抑自己、順從父母,缺乏價值感,人生裡難有幸福的亮色。

電影《三傻大鬧好萊塢》中,“三個白痴”之一的法爾漢非常熱愛攝影,渴望成為一個野生動物攝影師。但父親強硬地要求他做一名機械工程師。他只好“聽爸爸的話”,苦苦地活在爸媽的期盼裡,一點也不快樂、毫無成就感,工程學的專業學得很費勁,還考了倒數第二。

最後,法爾漢鼓起勇氣,跪在父親面前哽咽著說:“爸,我做一名攝影家又會怎樣呢?掙得少一點,房子小一點,車子小一點,但我會很快樂……就讓我聽從我的心吧!”

一個流浪漢的話讓父母們想哭!好父母,要讓孩子“活出自己”

父親終被撼動,開口說要支持他。第一次得到父親的認同,法爾漢熱淚盈眶,激動地抱住了父親。

一個流浪漢的話讓父母們想哭!好父母,要讓孩子“活出自己”

這一幕讓無數觀眾淚崩。其實,最好的愛,不是操縱孩子像個木偶一樣,按照你的“過來人”框架行走,而是讓孩子“做自己”,讓他遵循他的本心,奔赴自己的夢想,那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而電影裡的一句臺詞,更是值得所有父母深思:“如果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會有多恐怖!”

3️⃣

允許孩子“做自己”,就是一種成功。

談起女兒多多,演員黃磊曾說:“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祕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同樣,華裔設計師吳季剛的媽媽,也是這樣的父母。

當吳季剛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他不玩小汽車、不看卡通片,獨獨偏愛玩布娃娃、做手工——這讓他受到了親友們的嘲笑和異議,備受壓力。

但吳媽媽對此卻抱以溫和、包容的態度,一直鼓勵、支持他,並且傾盡所能,讓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享受其中的樂趣。歷盡艱辛,吳季剛成了赫赫有名的服裝設計師,連前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都曾兩度穿上他設計的衣服,出席奧巴馬的總統就職儀式,轟動了時尚界。

一個流浪漢的話讓父母們想哭!好父母,要讓孩子“活出自己”

吳季剛則曾對媽媽說:“謝謝你,媽媽,讓我可以做自己。”

一個流浪漢的話讓父母們想哭!好父母,要讓孩子“活出自己”

而吳媽媽說過一句話,則讓人久久難忘:“孩子所學的東西,如果不是他喜歡的,他永遠不會快樂,就沒有成就感。”

鬆開你的手,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讓他從容、自如地挖掘內心的快樂,安心而專注地“做自己”,孜孜追尋那份成就感,就是一種最成功的養育,更是養孩子的最高境界。

正如詩人紀伯倫所說:“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有個名句說:“如果你有一個夢想,你一定要捍衛它。”

同理,如若你的孩子有個夢想,也請你一定要好好愛護他、引領他,讓他積蓄綻放的力量,展現出優秀的人生色彩。

▽▽▽

回覆“放手”可以看到更多相關文章

如果同意本文觀點,歡迎轉發

今日互動話題:

你會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嗎?

一個流浪漢的話讓父母們想哭!好父母,要讓孩子“活出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