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研究表明: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若是孩子過分害羞,變為“害羞心理”,將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很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若是過於害羞,就會變為“害羞心理”從而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是否擁有“害羞心理”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晴風為大家分享什麼是“害羞心理”,孩子為什麼會變為“害羞心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呢?

01什麼是孩子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屬於不良心理的一種,心理學家認為,若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到陌生人時,如果表現出緊張、不安,他就有害羞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害羞心理”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害怕社交,害怕去不熟悉的場所,時間長,孩子就會對社交產生一種恐懼感,從而變得過分害羞和靦腆。

也就是說,若孩子排斥陌生場所和陌生人,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對社交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敢社交。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多不喜歡別人“注視”自己,也不喜歡被別人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在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是不同的。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又蹦又跳,非常活潑,可一旦父母帶她出去串門的時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她跳舞唱歌,她就是不管,顯得六神無主,如果父母因此埋怨,她就會大哭起來。

我就是一個害羞的人,記得小時候,自己在家學唱歌,可是每一次在學校,老師讓唱歌的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從不敢主動唱歌。

可是在家,我就能放開很大聲的去唱歌,曾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誰會唱《明天會更好》,其實那首歌自己學了很久,而且很喜歡唱,總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唱,可是當音樂老師問的時候,我卻不敢舉手說自己會唱。

為此,音樂老師選擇了另外一名舉手的同學,因此,她也被選為文藝委員。

之後雖然為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但是,今天我回頭去想的時候,發現就算是我知道會被選為文藝委員我也不敢舉手唱歌。

小時候,孩子害羞,只會表現為不敢。但慢慢長大後,若是依然害羞,就會錯失很多好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旦孩子表現的害羞靦腆,我們就要格外重視,因為若是我們不重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研究表明: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若是孩子過分害羞,變為“害羞心理”,將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很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若是過於害羞,就會變為“害羞心理”從而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是否擁有“害羞心理”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晴風為大家分享什麼是“害羞心理”,孩子為什麼會變為“害羞心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呢?

01什麼是孩子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屬於不良心理的一種,心理學家認為,若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到陌生人時,如果表現出緊張、不安,他就有害羞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害羞心理”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害怕社交,害怕去不熟悉的場所,時間長,孩子就會對社交產生一種恐懼感,從而變得過分害羞和靦腆。

也就是說,若孩子排斥陌生場所和陌生人,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對社交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敢社交。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多不喜歡別人“注視”自己,也不喜歡被別人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在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是不同的。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又蹦又跳,非常活潑,可一旦父母帶她出去串門的時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她跳舞唱歌,她就是不管,顯得六神無主,如果父母因此埋怨,她就會大哭起來。

我就是一個害羞的人,記得小時候,自己在家學唱歌,可是每一次在學校,老師讓唱歌的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從不敢主動唱歌。

可是在家,我就能放開很大聲的去唱歌,曾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誰會唱《明天會更好》,其實那首歌自己學了很久,而且很喜歡唱,總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唱,可是當音樂老師問的時候,我卻不敢舉手說自己會唱。

為此,音樂老師選擇了另外一名舉手的同學,因此,她也被選為文藝委員。

之後雖然為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但是,今天我回頭去想的時候,發現就算是我知道會被選為文藝委員我也不敢舉手唱歌。

小時候,孩子害羞,只會表現為不敢。但慢慢長大後,若是依然害羞,就會錯失很多好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旦孩子表現的害羞靦腆,我們就要格外重視,因為若是我們不重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02造成孩子害羞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若是因為環境或者養育的方式等不當,就會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

記得之前,有次和表妹去表姐家,表妹的女兒在學習跳舞,於是表妹讓女兒給我們跳一下,在表妹的女兒跳的時候,表姐的女兒也在一旁跟著比手畫腳。

表姐對女兒說:“你看妞妞跳的多好,你再別跳了,太難看了。”女兒尷尬的停下動作,默默地坐在一邊不說話。

其實,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養育的時候,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才讓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變得害羞靦腆,慢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但其實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種:

  • 天生氣質所致

兒童心理學根據孩子天生的氣質,將孩子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若孩子天生屬於粘液質和抑鬱質,就會生性害羞,他們會表現為說話聲音小,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很怕生。這樣的孩子若是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

小時候,弟弟就是屬於這種氣質的人,從小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

記得有次,在路上遇見了奶奶孃家的親戚,媽媽對弟弟說“和叔叔問好”,可是弟弟卻羞的臉一紅,趕快低下頭。

為此,媽媽總會說弟弟,總說:“你就是膽小害怕,沒禮貌,見人不問好,這樣別人會不喜歡你。”可是媽媽越這樣說,弟弟越不敢和別人問好。

若孩子屬於生性害羞靦腆,那麼在社交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害羞,此時若是父母沒做正確引導,孩子就會從天生的害羞變為過分的害羞,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研究表明: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若是孩子過分害羞,變為“害羞心理”,將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很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若是過於害羞,就會變為“害羞心理”從而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是否擁有“害羞心理”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晴風為大家分享什麼是“害羞心理”,孩子為什麼會變為“害羞心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呢?

01什麼是孩子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屬於不良心理的一種,心理學家認為,若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到陌生人時,如果表現出緊張、不安,他就有害羞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害羞心理”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害怕社交,害怕去不熟悉的場所,時間長,孩子就會對社交產生一種恐懼感,從而變得過分害羞和靦腆。

也就是說,若孩子排斥陌生場所和陌生人,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對社交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敢社交。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多不喜歡別人“注視”自己,也不喜歡被別人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在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是不同的。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又蹦又跳,非常活潑,可一旦父母帶她出去串門的時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她跳舞唱歌,她就是不管,顯得六神無主,如果父母因此埋怨,她就會大哭起來。

我就是一個害羞的人,記得小時候,自己在家學唱歌,可是每一次在學校,老師讓唱歌的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從不敢主動唱歌。

可是在家,我就能放開很大聲的去唱歌,曾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誰會唱《明天會更好》,其實那首歌自己學了很久,而且很喜歡唱,總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唱,可是當音樂老師問的時候,我卻不敢舉手說自己會唱。

為此,音樂老師選擇了另外一名舉手的同學,因此,她也被選為文藝委員。

之後雖然為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但是,今天我回頭去想的時候,發現就算是我知道會被選為文藝委員我也不敢舉手唱歌。

小時候,孩子害羞,只會表現為不敢。但慢慢長大後,若是依然害羞,就會錯失很多好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旦孩子表現的害羞靦腆,我們就要格外重視,因為若是我們不重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02造成孩子害羞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若是因為環境或者養育的方式等不當,就會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

記得之前,有次和表妹去表姐家,表妹的女兒在學習跳舞,於是表妹讓女兒給我們跳一下,在表妹的女兒跳的時候,表姐的女兒也在一旁跟著比手畫腳。

表姐對女兒說:“你看妞妞跳的多好,你再別跳了,太難看了。”女兒尷尬的停下動作,默默地坐在一邊不說話。

其實,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養育的時候,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才讓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變得害羞靦腆,慢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但其實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種:

  • 天生氣質所致

兒童心理學根據孩子天生的氣質,將孩子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若孩子天生屬於粘液質和抑鬱質,就會生性害羞,他們會表現為說話聲音小,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很怕生。這樣的孩子若是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

小時候,弟弟就是屬於這種氣質的人,從小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

記得有次,在路上遇見了奶奶孃家的親戚,媽媽對弟弟說“和叔叔問好”,可是弟弟卻羞的臉一紅,趕快低下頭。

為此,媽媽總會說弟弟,總說:“你就是膽小害怕,沒禮貌,見人不問好,這樣別人會不喜歡你。”可是媽媽越這樣說,弟弟越不敢和別人問好。

若孩子屬於生性害羞靦腆,那麼在社交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害羞,此時若是父母沒做正確引導,孩子就會從天生的害羞變為過分的害羞,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成長環境所致

有很多孩子害羞,是因為生長環境所致,比如孩子成長的環境過於封閉,很少見陌生人,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害怕見陌生人,從而一見到陌生人就會變得害羞,不知所措。

同事張姐由於需要上班,而老人又不願意來城市,於是張姐沒辦法將孩子託付給老人在老家看。

可是老人卻很不喜歡出去轉,經常在家中,而孩子自然也是隨著老人一直在家中,很少出去。

今年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張姐要接孩子上來,可是孩子一進入人多的地方就會表現的很緊張,如今孩子總是怕見到陌生人,去幼兒園也是一個人坐在角落,不願和他人說話。

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特別是3歲前的成長環境,俗話說“3歲看大”也就是3歲前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個性成形,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

若是3歲前,孩子總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無論孩子天生是什麼氣質,孩子都會被封閉的環境變得膽小害羞,害怕見到陌生人,更害怕去人多的場合和陌生的場合,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研究表明: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若是孩子過分害羞,變為“害羞心理”,將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很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若是過於害羞,就會變為“害羞心理”從而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是否擁有“害羞心理”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晴風為大家分享什麼是“害羞心理”,孩子為什麼會變為“害羞心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呢?

01什麼是孩子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屬於不良心理的一種,心理學家認為,若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到陌生人時,如果表現出緊張、不安,他就有害羞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害羞心理”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害怕社交,害怕去不熟悉的場所,時間長,孩子就會對社交產生一種恐懼感,從而變得過分害羞和靦腆。

也就是說,若孩子排斥陌生場所和陌生人,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對社交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敢社交。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多不喜歡別人“注視”自己,也不喜歡被別人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在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是不同的。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又蹦又跳,非常活潑,可一旦父母帶她出去串門的時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她跳舞唱歌,她就是不管,顯得六神無主,如果父母因此埋怨,她就會大哭起來。

我就是一個害羞的人,記得小時候,自己在家學唱歌,可是每一次在學校,老師讓唱歌的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從不敢主動唱歌。

可是在家,我就能放開很大聲的去唱歌,曾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誰會唱《明天會更好》,其實那首歌自己學了很久,而且很喜歡唱,總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唱,可是當音樂老師問的時候,我卻不敢舉手說自己會唱。

為此,音樂老師選擇了另外一名舉手的同學,因此,她也被選為文藝委員。

之後雖然為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但是,今天我回頭去想的時候,發現就算是我知道會被選為文藝委員我也不敢舉手唱歌。

小時候,孩子害羞,只會表現為不敢。但慢慢長大後,若是依然害羞,就會錯失很多好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旦孩子表現的害羞靦腆,我們就要格外重視,因為若是我們不重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02造成孩子害羞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若是因為環境或者養育的方式等不當,就會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

記得之前,有次和表妹去表姐家,表妹的女兒在學習跳舞,於是表妹讓女兒給我們跳一下,在表妹的女兒跳的時候,表姐的女兒也在一旁跟著比手畫腳。

表姐對女兒說:“你看妞妞跳的多好,你再別跳了,太難看了。”女兒尷尬的停下動作,默默地坐在一邊不說話。

其實,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養育的時候,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才讓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變得害羞靦腆,慢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但其實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種:

  • 天生氣質所致

兒童心理學根據孩子天生的氣質,將孩子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若孩子天生屬於粘液質和抑鬱質,就會生性害羞,他們會表現為說話聲音小,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很怕生。這樣的孩子若是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

小時候,弟弟就是屬於這種氣質的人,從小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

記得有次,在路上遇見了奶奶孃家的親戚,媽媽對弟弟說“和叔叔問好”,可是弟弟卻羞的臉一紅,趕快低下頭。

為此,媽媽總會說弟弟,總說:“你就是膽小害怕,沒禮貌,見人不問好,這樣別人會不喜歡你。”可是媽媽越這樣說,弟弟越不敢和別人問好。

若孩子屬於生性害羞靦腆,那麼在社交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害羞,此時若是父母沒做正確引導,孩子就會從天生的害羞變為過分的害羞,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成長環境所致

有很多孩子害羞,是因為生長環境所致,比如孩子成長的環境過於封閉,很少見陌生人,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害怕見陌生人,從而一見到陌生人就會變得害羞,不知所措。

同事張姐由於需要上班,而老人又不願意來城市,於是張姐沒辦法將孩子託付給老人在老家看。

可是老人卻很不喜歡出去轉,經常在家中,而孩子自然也是隨著老人一直在家中,很少出去。

今年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張姐要接孩子上來,可是孩子一進入人多的地方就會表現的很緊張,如今孩子總是怕見到陌生人,去幼兒園也是一個人坐在角落,不願和他人說話。

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特別是3歲前的成長環境,俗話說“3歲看大”也就是3歲前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個性成形,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

若是3歲前,孩子總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無論孩子天生是什麼氣質,孩子都會被封閉的環境變得膽小害羞,害怕見到陌生人,更害怕去人多的場合和陌生的場合,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陌生人焦慮”

所謂有“陌生人焦慮”就是,當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怯懦。這其實是孩子心理素質不高的一種表現。

鄰居的女兒,總是怕見到陌生人,每次帶女兒去小區院中的時候,女兒總是躲在媽媽身後,從不敢和他人問好。

每次因為這樣的原因,鄰居總會說女兒:“你就是膽小,有什麼好害羞的,打個招呼又不會掉肉,都不知道你害羞什麼?”

每次鄰居越這樣說,孩子就越膽小害羞。

其實,孩子出現“陌生人焦慮”是很正常的,心理學家發現,在幼兒時期,70%以上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陌生人焦慮”的心理,所以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反應,父母若是此時給孩子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籤,那麼孩子就會被困在害羞的牢籠內,很難走出來,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研究表明: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若是孩子過分害羞,變為“害羞心理”,將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很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若是過於害羞,就會變為“害羞心理”從而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是否擁有“害羞心理”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晴風為大家分享什麼是“害羞心理”,孩子為什麼會變為“害羞心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呢?

01什麼是孩子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屬於不良心理的一種,心理學家認為,若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到陌生人時,如果表現出緊張、不安,他就有害羞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害羞心理”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害怕社交,害怕去不熟悉的場所,時間長,孩子就會對社交產生一種恐懼感,從而變得過分害羞和靦腆。

也就是說,若孩子排斥陌生場所和陌生人,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對社交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敢社交。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多不喜歡別人“注視”自己,也不喜歡被別人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在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是不同的。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又蹦又跳,非常活潑,可一旦父母帶她出去串門的時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她跳舞唱歌,她就是不管,顯得六神無主,如果父母因此埋怨,她就會大哭起來。

我就是一個害羞的人,記得小時候,自己在家學唱歌,可是每一次在學校,老師讓唱歌的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從不敢主動唱歌。

可是在家,我就能放開很大聲的去唱歌,曾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誰會唱《明天會更好》,其實那首歌自己學了很久,而且很喜歡唱,總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唱,可是當音樂老師問的時候,我卻不敢舉手說自己會唱。

為此,音樂老師選擇了另外一名舉手的同學,因此,她也被選為文藝委員。

之後雖然為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但是,今天我回頭去想的時候,發現就算是我知道會被選為文藝委員我也不敢舉手唱歌。

小時候,孩子害羞,只會表現為不敢。但慢慢長大後,若是依然害羞,就會錯失很多好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旦孩子表現的害羞靦腆,我們就要格外重視,因為若是我們不重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02造成孩子害羞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若是因為環境或者養育的方式等不當,就會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

記得之前,有次和表妹去表姐家,表妹的女兒在學習跳舞,於是表妹讓女兒給我們跳一下,在表妹的女兒跳的時候,表姐的女兒也在一旁跟著比手畫腳。

表姐對女兒說:“你看妞妞跳的多好,你再別跳了,太難看了。”女兒尷尬的停下動作,默默地坐在一邊不說話。

其實,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養育的時候,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才讓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變得害羞靦腆,慢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但其實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種:

  • 天生氣質所致

兒童心理學根據孩子天生的氣質,將孩子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若孩子天生屬於粘液質和抑鬱質,就會生性害羞,他們會表現為說話聲音小,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很怕生。這樣的孩子若是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

小時候,弟弟就是屬於這種氣質的人,從小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

記得有次,在路上遇見了奶奶孃家的親戚,媽媽對弟弟說“和叔叔問好”,可是弟弟卻羞的臉一紅,趕快低下頭。

為此,媽媽總會說弟弟,總說:“你就是膽小害怕,沒禮貌,見人不問好,這樣別人會不喜歡你。”可是媽媽越這樣說,弟弟越不敢和別人問好。

若孩子屬於生性害羞靦腆,那麼在社交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害羞,此時若是父母沒做正確引導,孩子就會從天生的害羞變為過分的害羞,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成長環境所致

有很多孩子害羞,是因為生長環境所致,比如孩子成長的環境過於封閉,很少見陌生人,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害怕見陌生人,從而一見到陌生人就會變得害羞,不知所措。

同事張姐由於需要上班,而老人又不願意來城市,於是張姐沒辦法將孩子託付給老人在老家看。

可是老人卻很不喜歡出去轉,經常在家中,而孩子自然也是隨著老人一直在家中,很少出去。

今年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張姐要接孩子上來,可是孩子一進入人多的地方就會表現的很緊張,如今孩子總是怕見到陌生人,去幼兒園也是一個人坐在角落,不願和他人說話。

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特別是3歲前的成長環境,俗話說“3歲看大”也就是3歲前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個性成形,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

若是3歲前,孩子總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無論孩子天生是什麼氣質,孩子都會被封閉的環境變得膽小害羞,害怕見到陌生人,更害怕去人多的場合和陌生的場合,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陌生人焦慮”

所謂有“陌生人焦慮”就是,當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怯懦。這其實是孩子心理素質不高的一種表現。

鄰居的女兒,總是怕見到陌生人,每次帶女兒去小區院中的時候,女兒總是躲在媽媽身後,從不敢和他人問好。

每次因為這樣的原因,鄰居總會說女兒:“你就是膽小,有什麼好害羞的,打個招呼又不會掉肉,都不知道你害羞什麼?”

每次鄰居越這樣說,孩子就越膽小害羞。

其實,孩子出現“陌生人焦慮”是很正常的,心理學家發現,在幼兒時期,70%以上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陌生人焦慮”的心理,所以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反應,父母若是此時給孩子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籤,那麼孩子就會被困在害羞的牢籠內,很難走出來,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心理“預設偏見”

所謂心理“偏見”,實際上就是指“心理預設的偏見”,比如孩子曾在當眾表演的時候,受到了取笑,從而心理會產生一種偏見,認為只要當眾表演就會被取笑,一旦他想這樣做的時候,心理預設偏見就會出現,讓孩子變得害怕,從而出現退縮行為。

閨蜜從不敢在人前唱歌,閨蜜說小時候,有一次在班級唱歌,可是自己卻有一個地方唱跑調了,引起了全班的鬨堂大笑。

自那次以後,自己再也不敢在人前唱歌了,後來一次學校組織活動,音樂老師讓她加入小合唱團,她怕自己出醜而拒絕了,這麼多年來,自己再也沒有當眾唱過一次歌。

這其實是因為受過傷害後,她的內心出現了心裡預設偏見,從而總會覺得自己下一次也一定會出醜,也一定會做的不好,會引起大家的笑話,從而變得開始退縮,最終變為“心理害羞”。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研究表明: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若是孩子過分害羞,變為“害羞心理”,將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很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若是過於害羞,就會變為“害羞心理”從而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是否擁有“害羞心理”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晴風為大家分享什麼是“害羞心理”,孩子為什麼會變為“害羞心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呢?

01什麼是孩子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屬於不良心理的一種,心理學家認為,若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到陌生人時,如果表現出緊張、不安,他就有害羞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害羞心理”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害怕社交,害怕去不熟悉的場所,時間長,孩子就會對社交產生一種恐懼感,從而變得過分害羞和靦腆。

也就是說,若孩子排斥陌生場所和陌生人,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對社交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敢社交。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多不喜歡別人“注視”自己,也不喜歡被別人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在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是不同的。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又蹦又跳,非常活潑,可一旦父母帶她出去串門的時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她跳舞唱歌,她就是不管,顯得六神無主,如果父母因此埋怨,她就會大哭起來。

我就是一個害羞的人,記得小時候,自己在家學唱歌,可是每一次在學校,老師讓唱歌的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從不敢主動唱歌。

可是在家,我就能放開很大聲的去唱歌,曾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誰會唱《明天會更好》,其實那首歌自己學了很久,而且很喜歡唱,總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唱,可是當音樂老師問的時候,我卻不敢舉手說自己會唱。

為此,音樂老師選擇了另外一名舉手的同學,因此,她也被選為文藝委員。

之後雖然為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但是,今天我回頭去想的時候,發現就算是我知道會被選為文藝委員我也不敢舉手唱歌。

小時候,孩子害羞,只會表現為不敢。但慢慢長大後,若是依然害羞,就會錯失很多好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旦孩子表現的害羞靦腆,我們就要格外重視,因為若是我們不重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02造成孩子害羞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若是因為環境或者養育的方式等不當,就會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

記得之前,有次和表妹去表姐家,表妹的女兒在學習跳舞,於是表妹讓女兒給我們跳一下,在表妹的女兒跳的時候,表姐的女兒也在一旁跟著比手畫腳。

表姐對女兒說:“你看妞妞跳的多好,你再別跳了,太難看了。”女兒尷尬的停下動作,默默地坐在一邊不說話。

其實,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養育的時候,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才讓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變得害羞靦腆,慢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但其實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種:

  • 天生氣質所致

兒童心理學根據孩子天生的氣質,將孩子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若孩子天生屬於粘液質和抑鬱質,就會生性害羞,他們會表現為說話聲音小,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很怕生。這樣的孩子若是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

小時候,弟弟就是屬於這種氣質的人,從小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

記得有次,在路上遇見了奶奶孃家的親戚,媽媽對弟弟說“和叔叔問好”,可是弟弟卻羞的臉一紅,趕快低下頭。

為此,媽媽總會說弟弟,總說:“你就是膽小害怕,沒禮貌,見人不問好,這樣別人會不喜歡你。”可是媽媽越這樣說,弟弟越不敢和別人問好。

若孩子屬於生性害羞靦腆,那麼在社交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害羞,此時若是父母沒做正確引導,孩子就會從天生的害羞變為過分的害羞,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成長環境所致

有很多孩子害羞,是因為生長環境所致,比如孩子成長的環境過於封閉,很少見陌生人,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害怕見陌生人,從而一見到陌生人就會變得害羞,不知所措。

同事張姐由於需要上班,而老人又不願意來城市,於是張姐沒辦法將孩子託付給老人在老家看。

可是老人卻很不喜歡出去轉,經常在家中,而孩子自然也是隨著老人一直在家中,很少出去。

今年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張姐要接孩子上來,可是孩子一進入人多的地方就會表現的很緊張,如今孩子總是怕見到陌生人,去幼兒園也是一個人坐在角落,不願和他人說話。

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特別是3歲前的成長環境,俗話說“3歲看大”也就是3歲前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個性成形,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

若是3歲前,孩子總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無論孩子天生是什麼氣質,孩子都會被封閉的環境變得膽小害羞,害怕見到陌生人,更害怕去人多的場合和陌生的場合,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陌生人焦慮”

所謂有“陌生人焦慮”就是,當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怯懦。這其實是孩子心理素質不高的一種表現。

鄰居的女兒,總是怕見到陌生人,每次帶女兒去小區院中的時候,女兒總是躲在媽媽身後,從不敢和他人問好。

每次因為這樣的原因,鄰居總會說女兒:“你就是膽小,有什麼好害羞的,打個招呼又不會掉肉,都不知道你害羞什麼?”

每次鄰居越這樣說,孩子就越膽小害羞。

其實,孩子出現“陌生人焦慮”是很正常的,心理學家發現,在幼兒時期,70%以上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陌生人焦慮”的心理,所以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反應,父母若是此時給孩子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籤,那麼孩子就會被困在害羞的牢籠內,很難走出來,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心理“預設偏見”

所謂心理“偏見”,實際上就是指“心理預設的偏見”,比如孩子曾在當眾表演的時候,受到了取笑,從而心理會產生一種偏見,認為只要當眾表演就會被取笑,一旦他想這樣做的時候,心理預設偏見就會出現,讓孩子變得害怕,從而出現退縮行為。

閨蜜從不敢在人前唱歌,閨蜜說小時候,有一次在班級唱歌,可是自己卻有一個地方唱跑調了,引起了全班的鬨堂大笑。

自那次以後,自己再也不敢在人前唱歌了,後來一次學校組織活動,音樂老師讓她加入小合唱團,她怕自己出醜而拒絕了,這麼多年來,自己再也沒有當眾唱過一次歌。

這其實是因為受過傷害後,她的內心出現了心裡預設偏見,從而總會覺得自己下一次也一定會出醜,也一定會做的不好,會引起大家的笑話,從而變得開始退縮,最終變為“心理害羞”。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其實,每一個出現“害羞心理”的孩子,都是因為內心的想法太多,而勇氣太少,若在此時,父母用了不當的方式或者讓孩子生活在不利的環境下,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過分的“心理害羞”,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03父母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變為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害羞靦腆,必然非常著急,於是會用言語刺激孩子,希望孩子立馬變得自信大方,但其實這樣的方式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反而會讓孩子的情況變得更嚴重。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孩子害羞靦腆的情況,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呢?

  • 首先,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

孩子害羞、靦腆和孩子的生活環境關係非常的,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創造出有利的生活環境。

而現在大部分孩子不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就是被老人帶,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做:

若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

我們可以多孩子孩子去兒童樂園,多帶孩子去商場,多孩子孩子去公園等一些人多的場合,另外媽媽雖然全職帶孩子,但卻不能將自己封閉起來,可以偶爾去朋友家,也可以偶爾叫朋友來家中,平時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去小區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研究表明: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若是孩子過分害羞,變為“害羞心理”,將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很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若是過於害羞,就會變為“害羞心理”從而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是否擁有“害羞心理”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晴風為大家分享什麼是“害羞心理”,孩子為什麼會變為“害羞心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呢?

01什麼是孩子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屬於不良心理的一種,心理學家認為,若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到陌生人時,如果表現出緊張、不安,他就有害羞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害羞心理”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害怕社交,害怕去不熟悉的場所,時間長,孩子就會對社交產生一種恐懼感,從而變得過分害羞和靦腆。

也就是說,若孩子排斥陌生場所和陌生人,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對社交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敢社交。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多不喜歡別人“注視”自己,也不喜歡被別人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在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是不同的。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又蹦又跳,非常活潑,可一旦父母帶她出去串門的時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她跳舞唱歌,她就是不管,顯得六神無主,如果父母因此埋怨,她就會大哭起來。

我就是一個害羞的人,記得小時候,自己在家學唱歌,可是每一次在學校,老師讓唱歌的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從不敢主動唱歌。

可是在家,我就能放開很大聲的去唱歌,曾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誰會唱《明天會更好》,其實那首歌自己學了很久,而且很喜歡唱,總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唱,可是當音樂老師問的時候,我卻不敢舉手說自己會唱。

為此,音樂老師選擇了另外一名舉手的同學,因此,她也被選為文藝委員。

之後雖然為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但是,今天我回頭去想的時候,發現就算是我知道會被選為文藝委員我也不敢舉手唱歌。

小時候,孩子害羞,只會表現為不敢。但慢慢長大後,若是依然害羞,就會錯失很多好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旦孩子表現的害羞靦腆,我們就要格外重視,因為若是我們不重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02造成孩子害羞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若是因為環境或者養育的方式等不當,就會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

記得之前,有次和表妹去表姐家,表妹的女兒在學習跳舞,於是表妹讓女兒給我們跳一下,在表妹的女兒跳的時候,表姐的女兒也在一旁跟著比手畫腳。

表姐對女兒說:“你看妞妞跳的多好,你再別跳了,太難看了。”女兒尷尬的停下動作,默默地坐在一邊不說話。

其實,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養育的時候,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才讓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變得害羞靦腆,慢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但其實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種:

  • 天生氣質所致

兒童心理學根據孩子天生的氣質,將孩子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若孩子天生屬於粘液質和抑鬱質,就會生性害羞,他們會表現為說話聲音小,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很怕生。這樣的孩子若是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

小時候,弟弟就是屬於這種氣質的人,從小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

記得有次,在路上遇見了奶奶孃家的親戚,媽媽對弟弟說“和叔叔問好”,可是弟弟卻羞的臉一紅,趕快低下頭。

為此,媽媽總會說弟弟,總說:“你就是膽小害怕,沒禮貌,見人不問好,這樣別人會不喜歡你。”可是媽媽越這樣說,弟弟越不敢和別人問好。

若孩子屬於生性害羞靦腆,那麼在社交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害羞,此時若是父母沒做正確引導,孩子就會從天生的害羞變為過分的害羞,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成長環境所致

有很多孩子害羞,是因為生長環境所致,比如孩子成長的環境過於封閉,很少見陌生人,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害怕見陌生人,從而一見到陌生人就會變得害羞,不知所措。

同事張姐由於需要上班,而老人又不願意來城市,於是張姐沒辦法將孩子託付給老人在老家看。

可是老人卻很不喜歡出去轉,經常在家中,而孩子自然也是隨著老人一直在家中,很少出去。

今年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張姐要接孩子上來,可是孩子一進入人多的地方就會表現的很緊張,如今孩子總是怕見到陌生人,去幼兒園也是一個人坐在角落,不願和他人說話。

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特別是3歲前的成長環境,俗話說“3歲看大”也就是3歲前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個性成形,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

若是3歲前,孩子總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無論孩子天生是什麼氣質,孩子都會被封閉的環境變得膽小害羞,害怕見到陌生人,更害怕去人多的場合和陌生的場合,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陌生人焦慮”

所謂有“陌生人焦慮”就是,當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怯懦。這其實是孩子心理素質不高的一種表現。

鄰居的女兒,總是怕見到陌生人,每次帶女兒去小區院中的時候,女兒總是躲在媽媽身後,從不敢和他人問好。

每次因為這樣的原因,鄰居總會說女兒:“你就是膽小,有什麼好害羞的,打個招呼又不會掉肉,都不知道你害羞什麼?”

每次鄰居越這樣說,孩子就越膽小害羞。

其實,孩子出現“陌生人焦慮”是很正常的,心理學家發現,在幼兒時期,70%以上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陌生人焦慮”的心理,所以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反應,父母若是此時給孩子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籤,那麼孩子就會被困在害羞的牢籠內,很難走出來,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心理“預設偏見”

所謂心理“偏見”,實際上就是指“心理預設的偏見”,比如孩子曾在當眾表演的時候,受到了取笑,從而心理會產生一種偏見,認為只要當眾表演就會被取笑,一旦他想這樣做的時候,心理預設偏見就會出現,讓孩子變得害怕,從而出現退縮行為。

閨蜜從不敢在人前唱歌,閨蜜說小時候,有一次在班級唱歌,可是自己卻有一個地方唱跑調了,引起了全班的鬨堂大笑。

自那次以後,自己再也不敢在人前唱歌了,後來一次學校組織活動,音樂老師讓她加入小合唱團,她怕自己出醜而拒絕了,這麼多年來,自己再也沒有當眾唱過一次歌。

這其實是因為受過傷害後,她的內心出現了心裡預設偏見,從而總會覺得自己下一次也一定會出醜,也一定會做的不好,會引起大家的笑話,從而變得開始退縮,最終變為“心理害羞”。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其實,每一個出現“害羞心理”的孩子,都是因為內心的想法太多,而勇氣太少,若在此時,父母用了不當的方式或者讓孩子生活在不利的環境下,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過分的“心理害羞”,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03父母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變為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害羞靦腆,必然非常著急,於是會用言語刺激孩子,希望孩子立馬變得自信大方,但其實這樣的方式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反而會讓孩子的情況變得更嚴重。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孩子害羞靦腆的情況,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呢?

  • 首先,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

孩子害羞、靦腆和孩子的生活環境關係非常的,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創造出有利的生活環境。

而現在大部分孩子不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就是被老人帶,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做:

若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

我們可以多孩子孩子去兒童樂園,多帶孩子去商場,多孩子孩子去公園等一些人多的場合,另外媽媽雖然全職帶孩子,但卻不能將自己封閉起來,可以偶爾去朋友家,也可以偶爾叫朋友來家中,平時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去小區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若是老人帶孩子:

我們可以告訴老人,多帶孩子去有人的地方,多帶孩子出去轉轉,或者多帶孩子去串門,這樣有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研究表明: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若是孩子過分害羞,變為“害羞心理”,將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很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若是過於害羞,就會變為“害羞心理”從而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是否擁有“害羞心理”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晴風為大家分享什麼是“害羞心理”,孩子為什麼會變為“害羞心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呢?

01什麼是孩子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屬於不良心理的一種,心理學家認為,若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到陌生人時,如果表現出緊張、不安,他就有害羞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害羞心理”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害怕社交,害怕去不熟悉的場所,時間長,孩子就會對社交產生一種恐懼感,從而變得過分害羞和靦腆。

也就是說,若孩子排斥陌生場所和陌生人,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對社交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敢社交。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多不喜歡別人“注視”自己,也不喜歡被別人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在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是不同的。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又蹦又跳,非常活潑,可一旦父母帶她出去串門的時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她跳舞唱歌,她就是不管,顯得六神無主,如果父母因此埋怨,她就會大哭起來。

我就是一個害羞的人,記得小時候,自己在家學唱歌,可是每一次在學校,老師讓唱歌的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從不敢主動唱歌。

可是在家,我就能放開很大聲的去唱歌,曾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誰會唱《明天會更好》,其實那首歌自己學了很久,而且很喜歡唱,總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唱,可是當音樂老師問的時候,我卻不敢舉手說自己會唱。

為此,音樂老師選擇了另外一名舉手的同學,因此,她也被選為文藝委員。

之後雖然為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但是,今天我回頭去想的時候,發現就算是我知道會被選為文藝委員我也不敢舉手唱歌。

小時候,孩子害羞,只會表現為不敢。但慢慢長大後,若是依然害羞,就會錯失很多好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旦孩子表現的害羞靦腆,我們就要格外重視,因為若是我們不重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02造成孩子害羞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若是因為環境或者養育的方式等不當,就會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

記得之前,有次和表妹去表姐家,表妹的女兒在學習跳舞,於是表妹讓女兒給我們跳一下,在表妹的女兒跳的時候,表姐的女兒也在一旁跟著比手畫腳。

表姐對女兒說:“你看妞妞跳的多好,你再別跳了,太難看了。”女兒尷尬的停下動作,默默地坐在一邊不說話。

其實,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養育的時候,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才讓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變得害羞靦腆,慢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但其實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種:

  • 天生氣質所致

兒童心理學根據孩子天生的氣質,將孩子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若孩子天生屬於粘液質和抑鬱質,就會生性害羞,他們會表現為說話聲音小,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很怕生。這樣的孩子若是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

小時候,弟弟就是屬於這種氣質的人,從小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

記得有次,在路上遇見了奶奶孃家的親戚,媽媽對弟弟說“和叔叔問好”,可是弟弟卻羞的臉一紅,趕快低下頭。

為此,媽媽總會說弟弟,總說:“你就是膽小害怕,沒禮貌,見人不問好,這樣別人會不喜歡你。”可是媽媽越這樣說,弟弟越不敢和別人問好。

若孩子屬於生性害羞靦腆,那麼在社交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害羞,此時若是父母沒做正確引導,孩子就會從天生的害羞變為過分的害羞,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成長環境所致

有很多孩子害羞,是因為生長環境所致,比如孩子成長的環境過於封閉,很少見陌生人,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害怕見陌生人,從而一見到陌生人就會變得害羞,不知所措。

同事張姐由於需要上班,而老人又不願意來城市,於是張姐沒辦法將孩子託付給老人在老家看。

可是老人卻很不喜歡出去轉,經常在家中,而孩子自然也是隨著老人一直在家中,很少出去。

今年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張姐要接孩子上來,可是孩子一進入人多的地方就會表現的很緊張,如今孩子總是怕見到陌生人,去幼兒園也是一個人坐在角落,不願和他人說話。

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特別是3歲前的成長環境,俗話說“3歲看大”也就是3歲前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個性成形,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

若是3歲前,孩子總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無論孩子天生是什麼氣質,孩子都會被封閉的環境變得膽小害羞,害怕見到陌生人,更害怕去人多的場合和陌生的場合,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陌生人焦慮”

所謂有“陌生人焦慮”就是,當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怯懦。這其實是孩子心理素質不高的一種表現。

鄰居的女兒,總是怕見到陌生人,每次帶女兒去小區院中的時候,女兒總是躲在媽媽身後,從不敢和他人問好。

每次因為這樣的原因,鄰居總會說女兒:“你就是膽小,有什麼好害羞的,打個招呼又不會掉肉,都不知道你害羞什麼?”

每次鄰居越這樣說,孩子就越膽小害羞。

其實,孩子出現“陌生人焦慮”是很正常的,心理學家發現,在幼兒時期,70%以上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陌生人焦慮”的心理,所以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反應,父母若是此時給孩子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籤,那麼孩子就會被困在害羞的牢籠內,很難走出來,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心理“預設偏見”

所謂心理“偏見”,實際上就是指“心理預設的偏見”,比如孩子曾在當眾表演的時候,受到了取笑,從而心理會產生一種偏見,認為只要當眾表演就會被取笑,一旦他想這樣做的時候,心理預設偏見就會出現,讓孩子變得害怕,從而出現退縮行為。

閨蜜從不敢在人前唱歌,閨蜜說小時候,有一次在班級唱歌,可是自己卻有一個地方唱跑調了,引起了全班的鬨堂大笑。

自那次以後,自己再也不敢在人前唱歌了,後來一次學校組織活動,音樂老師讓她加入小合唱團,她怕自己出醜而拒絕了,這麼多年來,自己再也沒有當眾唱過一次歌。

這其實是因為受過傷害後,她的內心出現了心裡預設偏見,從而總會覺得自己下一次也一定會出醜,也一定會做的不好,會引起大家的笑話,從而變得開始退縮,最終變為“心理害羞”。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其實,每一個出現“害羞心理”的孩子,都是因為內心的想法太多,而勇氣太少,若在此時,父母用了不當的方式或者讓孩子生活在不利的環境下,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過分的“心理害羞”,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03父母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變為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害羞靦腆,必然非常著急,於是會用言語刺激孩子,希望孩子立馬變得自信大方,但其實這樣的方式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反而會讓孩子的情況變得更嚴重。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孩子害羞靦腆的情況,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呢?

  • 首先,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

孩子害羞、靦腆和孩子的生活環境關係非常的,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創造出有利的生活環境。

而現在大部分孩子不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就是被老人帶,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做:

若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

我們可以多孩子孩子去兒童樂園,多帶孩子去商場,多孩子孩子去公園等一些人多的場合,另外媽媽雖然全職帶孩子,但卻不能將自己封閉起來,可以偶爾去朋友家,也可以偶爾叫朋友來家中,平時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去小區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若是老人帶孩子:

我們可以告訴老人,多帶孩子去有人的地方,多帶孩子出去轉轉,或者多帶孩子去串門,這樣有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只有生活環境豐富了,孩子從小習慣了人多的場合,從小習慣了見到不同的陌生人,那麼孩子才能慢慢克服害羞的心理,從而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 其次,引導孩子丟下心理包袱

記得之前有次,兒子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受到了小朋友們的笑話,後來我帶兒子去和他們玩的時候,兒子就不願意參與了。

一開始以為兒子不喜歡和他們玩了,後來發現孩子是怕再次出醜被笑話。

於是我問兒子說:“你為什麼不願意和小朋友們玩了?”兒子卻對我說:“我不喜歡”,我繼續對兒子說道:“你是不是怕下次還會摔倒,被小朋友們笑話。”兒子點頭。

我對兒子繼續說道:“其實不用怕,也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只要你玩的開心就好,再說,你記得嗎?上次張帆也摔倒了。”兒子眼睛亮了一下,對我說:“可是萬一我下次摔倒,他們笑話我了呢?”我笑著對兒子說:“沒關係,他們笑話你,他們能保證下次他們不摔嗎?所以,不用擔心,而且上次你摔了我想下次你一定會很小心的,就不會輕易摔倒了,對嗎?”兒子對我點頭。

後來第二天,兒子繼續進入了小朋友的遊戲中,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

其實孩子並不明白,受傷了一次,就會怕下次也會,於是出現退縮的行為,此時就需要我們耐心的引導孩子,給孩子舉相似的案例,讓孩子丟下心裡包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更不要擔心,只要下次自己注意點就沒事兒。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放下心裡包袱,從害羞變得大方起來。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研究表明: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若是孩子過分害羞,變為“害羞心理”,將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很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若是過於害羞,就會變為“害羞心理”從而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是否擁有“害羞心理”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晴風為大家分享什麼是“害羞心理”,孩子為什麼會變為“害羞心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呢?

01什麼是孩子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屬於不良心理的一種,心理學家認為,若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到陌生人時,如果表現出緊張、不安,他就有害羞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害羞心理”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害怕社交,害怕去不熟悉的場所,時間長,孩子就會對社交產生一種恐懼感,從而變得過分害羞和靦腆。

也就是說,若孩子排斥陌生場所和陌生人,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對社交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敢社交。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多不喜歡別人“注視”自己,也不喜歡被別人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在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是不同的。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又蹦又跳,非常活潑,可一旦父母帶她出去串門的時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她跳舞唱歌,她就是不管,顯得六神無主,如果父母因此埋怨,她就會大哭起來。

我就是一個害羞的人,記得小時候,自己在家學唱歌,可是每一次在學校,老師讓唱歌的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從不敢主動唱歌。

可是在家,我就能放開很大聲的去唱歌,曾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誰會唱《明天會更好》,其實那首歌自己學了很久,而且很喜歡唱,總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唱,可是當音樂老師問的時候,我卻不敢舉手說自己會唱。

為此,音樂老師選擇了另外一名舉手的同學,因此,她也被選為文藝委員。

之後雖然為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但是,今天我回頭去想的時候,發現就算是我知道會被選為文藝委員我也不敢舉手唱歌。

小時候,孩子害羞,只會表現為不敢。但慢慢長大後,若是依然害羞,就會錯失很多好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旦孩子表現的害羞靦腆,我們就要格外重視,因為若是我們不重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02造成孩子害羞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若是因為環境或者養育的方式等不當,就會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

記得之前,有次和表妹去表姐家,表妹的女兒在學習跳舞,於是表妹讓女兒給我們跳一下,在表妹的女兒跳的時候,表姐的女兒也在一旁跟著比手畫腳。

表姐對女兒說:“你看妞妞跳的多好,你再別跳了,太難看了。”女兒尷尬的停下動作,默默地坐在一邊不說話。

其實,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養育的時候,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才讓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變得害羞靦腆,慢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但其實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種:

  • 天生氣質所致

兒童心理學根據孩子天生的氣質,將孩子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若孩子天生屬於粘液質和抑鬱質,就會生性害羞,他們會表現為說話聲音小,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很怕生。這樣的孩子若是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

小時候,弟弟就是屬於這種氣質的人,從小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

記得有次,在路上遇見了奶奶孃家的親戚,媽媽對弟弟說“和叔叔問好”,可是弟弟卻羞的臉一紅,趕快低下頭。

為此,媽媽總會說弟弟,總說:“你就是膽小害怕,沒禮貌,見人不問好,這樣別人會不喜歡你。”可是媽媽越這樣說,弟弟越不敢和別人問好。

若孩子屬於生性害羞靦腆,那麼在社交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害羞,此時若是父母沒做正確引導,孩子就會從天生的害羞變為過分的害羞,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成長環境所致

有很多孩子害羞,是因為生長環境所致,比如孩子成長的環境過於封閉,很少見陌生人,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害怕見陌生人,從而一見到陌生人就會變得害羞,不知所措。

同事張姐由於需要上班,而老人又不願意來城市,於是張姐沒辦法將孩子託付給老人在老家看。

可是老人卻很不喜歡出去轉,經常在家中,而孩子自然也是隨著老人一直在家中,很少出去。

今年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張姐要接孩子上來,可是孩子一進入人多的地方就會表現的很緊張,如今孩子總是怕見到陌生人,去幼兒園也是一個人坐在角落,不願和他人說話。

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特別是3歲前的成長環境,俗話說“3歲看大”也就是3歲前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個性成形,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

若是3歲前,孩子總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無論孩子天生是什麼氣質,孩子都會被封閉的環境變得膽小害羞,害怕見到陌生人,更害怕去人多的場合和陌生的場合,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陌生人焦慮”

所謂有“陌生人焦慮”就是,當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怯懦。這其實是孩子心理素質不高的一種表現。

鄰居的女兒,總是怕見到陌生人,每次帶女兒去小區院中的時候,女兒總是躲在媽媽身後,從不敢和他人問好。

每次因為這樣的原因,鄰居總會說女兒:“你就是膽小,有什麼好害羞的,打個招呼又不會掉肉,都不知道你害羞什麼?”

每次鄰居越這樣說,孩子就越膽小害羞。

其實,孩子出現“陌生人焦慮”是很正常的,心理學家發現,在幼兒時期,70%以上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陌生人焦慮”的心理,所以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反應,父母若是此時給孩子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籤,那麼孩子就會被困在害羞的牢籠內,很難走出來,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心理“預設偏見”

所謂心理“偏見”,實際上就是指“心理預設的偏見”,比如孩子曾在當眾表演的時候,受到了取笑,從而心理會產生一種偏見,認為只要當眾表演就會被取笑,一旦他想這樣做的時候,心理預設偏見就會出現,讓孩子變得害怕,從而出現退縮行為。

閨蜜從不敢在人前唱歌,閨蜜說小時候,有一次在班級唱歌,可是自己卻有一個地方唱跑調了,引起了全班的鬨堂大笑。

自那次以後,自己再也不敢在人前唱歌了,後來一次學校組織活動,音樂老師讓她加入小合唱團,她怕自己出醜而拒絕了,這麼多年來,自己再也沒有當眾唱過一次歌。

這其實是因為受過傷害後,她的內心出現了心裡預設偏見,從而總會覺得自己下一次也一定會出醜,也一定會做的不好,會引起大家的笑話,從而變得開始退縮,最終變為“心理害羞”。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其實,每一個出現“害羞心理”的孩子,都是因為內心的想法太多,而勇氣太少,若在此時,父母用了不當的方式或者讓孩子生活在不利的環境下,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過分的“心理害羞”,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03父母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變為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害羞靦腆,必然非常著急,於是會用言語刺激孩子,希望孩子立馬變得自信大方,但其實這樣的方式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反而會讓孩子的情況變得更嚴重。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孩子害羞靦腆的情況,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呢?

  • 首先,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

孩子害羞、靦腆和孩子的生活環境關係非常的,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創造出有利的生活環境。

而現在大部分孩子不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就是被老人帶,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做:

若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

我們可以多孩子孩子去兒童樂園,多帶孩子去商場,多孩子孩子去公園等一些人多的場合,另外媽媽雖然全職帶孩子,但卻不能將自己封閉起來,可以偶爾去朋友家,也可以偶爾叫朋友來家中,平時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去小區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若是老人帶孩子:

我們可以告訴老人,多帶孩子去有人的地方,多帶孩子出去轉轉,或者多帶孩子去串門,這樣有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只有生活環境豐富了,孩子從小習慣了人多的場合,從小習慣了見到不同的陌生人,那麼孩子才能慢慢克服害羞的心理,從而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 其次,引導孩子丟下心理包袱

記得之前有次,兒子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受到了小朋友們的笑話,後來我帶兒子去和他們玩的時候,兒子就不願意參與了。

一開始以為兒子不喜歡和他們玩了,後來發現孩子是怕再次出醜被笑話。

於是我問兒子說:“你為什麼不願意和小朋友們玩了?”兒子卻對我說:“我不喜歡”,我繼續對兒子說道:“你是不是怕下次還會摔倒,被小朋友們笑話。”兒子點頭。

我對兒子繼續說道:“其實不用怕,也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只要你玩的開心就好,再說,你記得嗎?上次張帆也摔倒了。”兒子眼睛亮了一下,對我說:“可是萬一我下次摔倒,他們笑話我了呢?”我笑著對兒子說:“沒關係,他們笑話你,他們能保證下次他們不摔嗎?所以,不用擔心,而且上次你摔了我想下次你一定會很小心的,就不會輕易摔倒了,對嗎?”兒子對我點頭。

後來第二天,兒子繼續進入了小朋友的遊戲中,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

其實孩子並不明白,受傷了一次,就會怕下次也會,於是出現退縮的行為,此時就需要我們耐心的引導孩子,給孩子舉相似的案例,讓孩子丟下心裡包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更不要擔心,只要下次自己注意點就沒事兒。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放下心裡包袱,從害羞變得大方起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再次,對孩子多鼓勵少打擊

孩子害羞、靦腆時最怕父母會給自己貼標籤,將孩子固定在標籤內,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對孩子多鼓勵少打擊。

其實,很多父母貼標籤並不是真的覺得孩子不好,而是期望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你的這一點很不好,希望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且能夠快速改變。

但其實,孩子害羞、靦腆是因為孩子內心的一種思想,所以要讓孩子改變就要從孩子的內心入手,一旦從內心入手,就不會是一件快事,是需要父母有耐心的慢慢引導孩子,所以我們經常說的那些話語,比如:

“這孩子每次一見人就躲”“這孩子就是膽小害羞,每次見到人都不敢問好”“真的快要被孩子氣死了,害羞膽小,見人從不知道問好的!”“連見面問好都害怕,你還能幹什麼”?

這些都是打擊的話語,不僅不能讓孩子快速改變,更會讓孩子有心理包袱,從而變得更加敏感更加害羞。

我們要做的是多鼓勵孩子,少打擊孩子。接納孩子害羞的事實,並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慢慢改善害羞的狀況。

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你要是不想打招呼,我們就先不打招呼了,沒關係的。”

“不用擔心,媽媽覺得你的表現是最棒的!”

“雖然這次你的表現不是很好,但是你記得嗎?上次你的表現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歡,只要好好努力,爭取下次好好表現就行,不用擔心!”

“寶貝,沒事的,你要是不想參與的話,我們就不參與了,!”

先用這樣安慰的方式讓孩子的內心放鬆下來,不會因為父母讓做什麼,而自己害羞不敢,從而變得高度敏感緊張,然後再在平時慢慢引導孩子。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研究表明: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若是孩子過分害羞,變為“害羞心理”,將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很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若是過於害羞,就會變為“害羞心理”從而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是否擁有“害羞心理”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晴風為大家分享什麼是“害羞心理”,孩子為什麼會變為“害羞心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呢?

01什麼是孩子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屬於不良心理的一種,心理學家認為,若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到陌生人時,如果表現出緊張、不安,他就有害羞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害羞心理”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害怕社交,害怕去不熟悉的場所,時間長,孩子就會對社交產生一種恐懼感,從而變得過分害羞和靦腆。

也就是說,若孩子排斥陌生場所和陌生人,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對社交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敢社交。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多不喜歡別人“注視”自己,也不喜歡被別人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在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是不同的。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又蹦又跳,非常活潑,可一旦父母帶她出去串門的時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她跳舞唱歌,她就是不管,顯得六神無主,如果父母因此埋怨,她就會大哭起來。

我就是一個害羞的人,記得小時候,自己在家學唱歌,可是每一次在學校,老師讓唱歌的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從不敢主動唱歌。

可是在家,我就能放開很大聲的去唱歌,曾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誰會唱《明天會更好》,其實那首歌自己學了很久,而且很喜歡唱,總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唱,可是當音樂老師問的時候,我卻不敢舉手說自己會唱。

為此,音樂老師選擇了另外一名舉手的同學,因此,她也被選為文藝委員。

之後雖然為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但是,今天我回頭去想的時候,發現就算是我知道會被選為文藝委員我也不敢舉手唱歌。

小時候,孩子害羞,只會表現為不敢。但慢慢長大後,若是依然害羞,就會錯失很多好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旦孩子表現的害羞靦腆,我們就要格外重視,因為若是我們不重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02造成孩子害羞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若是因為環境或者養育的方式等不當,就會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

記得之前,有次和表妹去表姐家,表妹的女兒在學習跳舞,於是表妹讓女兒給我們跳一下,在表妹的女兒跳的時候,表姐的女兒也在一旁跟著比手畫腳。

表姐對女兒說:“你看妞妞跳的多好,你再別跳了,太難看了。”女兒尷尬的停下動作,默默地坐在一邊不說話。

其實,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養育的時候,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才讓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變得害羞靦腆,慢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但其實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種:

  • 天生氣質所致

兒童心理學根據孩子天生的氣質,將孩子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若孩子天生屬於粘液質和抑鬱質,就會生性害羞,他們會表現為說話聲音小,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很怕生。這樣的孩子若是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

小時候,弟弟就是屬於這種氣質的人,從小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

記得有次,在路上遇見了奶奶孃家的親戚,媽媽對弟弟說“和叔叔問好”,可是弟弟卻羞的臉一紅,趕快低下頭。

為此,媽媽總會說弟弟,總說:“你就是膽小害怕,沒禮貌,見人不問好,這樣別人會不喜歡你。”可是媽媽越這樣說,弟弟越不敢和別人問好。

若孩子屬於生性害羞靦腆,那麼在社交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害羞,此時若是父母沒做正確引導,孩子就會從天生的害羞變為過分的害羞,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成長環境所致

有很多孩子害羞,是因為生長環境所致,比如孩子成長的環境過於封閉,很少見陌生人,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害怕見陌生人,從而一見到陌生人就會變得害羞,不知所措。

同事張姐由於需要上班,而老人又不願意來城市,於是張姐沒辦法將孩子託付給老人在老家看。

可是老人卻很不喜歡出去轉,經常在家中,而孩子自然也是隨著老人一直在家中,很少出去。

今年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張姐要接孩子上來,可是孩子一進入人多的地方就會表現的很緊張,如今孩子總是怕見到陌生人,去幼兒園也是一個人坐在角落,不願和他人說話。

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特別是3歲前的成長環境,俗話說“3歲看大”也就是3歲前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個性成形,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

若是3歲前,孩子總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無論孩子天生是什麼氣質,孩子都會被封閉的環境變得膽小害羞,害怕見到陌生人,更害怕去人多的場合和陌生的場合,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陌生人焦慮”

所謂有“陌生人焦慮”就是,當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怯懦。這其實是孩子心理素質不高的一種表現。

鄰居的女兒,總是怕見到陌生人,每次帶女兒去小區院中的時候,女兒總是躲在媽媽身後,從不敢和他人問好。

每次因為這樣的原因,鄰居總會說女兒:“你就是膽小,有什麼好害羞的,打個招呼又不會掉肉,都不知道你害羞什麼?”

每次鄰居越這樣說,孩子就越膽小害羞。

其實,孩子出現“陌生人焦慮”是很正常的,心理學家發現,在幼兒時期,70%以上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陌生人焦慮”的心理,所以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反應,父母若是此時給孩子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籤,那麼孩子就會被困在害羞的牢籠內,很難走出來,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心理“預設偏見”

所謂心理“偏見”,實際上就是指“心理預設的偏見”,比如孩子曾在當眾表演的時候,受到了取笑,從而心理會產生一種偏見,認為只要當眾表演就會被取笑,一旦他想這樣做的時候,心理預設偏見就會出現,讓孩子變得害怕,從而出現退縮行為。

閨蜜從不敢在人前唱歌,閨蜜說小時候,有一次在班級唱歌,可是自己卻有一個地方唱跑調了,引起了全班的鬨堂大笑。

自那次以後,自己再也不敢在人前唱歌了,後來一次學校組織活動,音樂老師讓她加入小合唱團,她怕自己出醜而拒絕了,這麼多年來,自己再也沒有當眾唱過一次歌。

這其實是因為受過傷害後,她的內心出現了心裡預設偏見,從而總會覺得自己下一次也一定會出醜,也一定會做的不好,會引起大家的笑話,從而變得開始退縮,最終變為“心理害羞”。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其實,每一個出現“害羞心理”的孩子,都是因為內心的想法太多,而勇氣太少,若在此時,父母用了不當的方式或者讓孩子生活在不利的環境下,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過分的“心理害羞”,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03父母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變為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害羞靦腆,必然非常著急,於是會用言語刺激孩子,希望孩子立馬變得自信大方,但其實這樣的方式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反而會讓孩子的情況變得更嚴重。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孩子害羞靦腆的情況,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呢?

  • 首先,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

孩子害羞、靦腆和孩子的生活環境關係非常的,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創造出有利的生活環境。

而現在大部分孩子不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就是被老人帶,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做:

若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

我們可以多孩子孩子去兒童樂園,多帶孩子去商場,多孩子孩子去公園等一些人多的場合,另外媽媽雖然全職帶孩子,但卻不能將自己封閉起來,可以偶爾去朋友家,也可以偶爾叫朋友來家中,平時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去小區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若是老人帶孩子:

我們可以告訴老人,多帶孩子去有人的地方,多帶孩子出去轉轉,或者多帶孩子去串門,這樣有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只有生活環境豐富了,孩子從小習慣了人多的場合,從小習慣了見到不同的陌生人,那麼孩子才能慢慢克服害羞的心理,從而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 其次,引導孩子丟下心理包袱

記得之前有次,兒子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受到了小朋友們的笑話,後來我帶兒子去和他們玩的時候,兒子就不願意參與了。

一開始以為兒子不喜歡和他們玩了,後來發現孩子是怕再次出醜被笑話。

於是我問兒子說:“你為什麼不願意和小朋友們玩了?”兒子卻對我說:“我不喜歡”,我繼續對兒子說道:“你是不是怕下次還會摔倒,被小朋友們笑話。”兒子點頭。

我對兒子繼續說道:“其實不用怕,也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只要你玩的開心就好,再說,你記得嗎?上次張帆也摔倒了。”兒子眼睛亮了一下,對我說:“可是萬一我下次摔倒,他們笑話我了呢?”我笑著對兒子說:“沒關係,他們笑話你,他們能保證下次他們不摔嗎?所以,不用擔心,而且上次你摔了我想下次你一定會很小心的,就不會輕易摔倒了,對嗎?”兒子對我點頭。

後來第二天,兒子繼續進入了小朋友的遊戲中,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

其實孩子並不明白,受傷了一次,就會怕下次也會,於是出現退縮的行為,此時就需要我們耐心的引導孩子,給孩子舉相似的案例,讓孩子丟下心裡包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更不要擔心,只要下次自己注意點就沒事兒。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放下心裡包袱,從害羞變得大方起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再次,對孩子多鼓勵少打擊

孩子害羞、靦腆時最怕父母會給自己貼標籤,將孩子固定在標籤內,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對孩子多鼓勵少打擊。

其實,很多父母貼標籤並不是真的覺得孩子不好,而是期望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你的這一點很不好,希望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且能夠快速改變。

但其實,孩子害羞、靦腆是因為孩子內心的一種思想,所以要讓孩子改變就要從孩子的內心入手,一旦從內心入手,就不會是一件快事,是需要父母有耐心的慢慢引導孩子,所以我們經常說的那些話語,比如:

“這孩子每次一見人就躲”“這孩子就是膽小害羞,每次見到人都不敢問好”“真的快要被孩子氣死了,害羞膽小,見人從不知道問好的!”“連見面問好都害怕,你還能幹什麼”?

這些都是打擊的話語,不僅不能讓孩子快速改變,更會讓孩子有心理包袱,從而變得更加敏感更加害羞。

我們要做的是多鼓勵孩子,少打擊孩子。接納孩子害羞的事實,並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慢慢改善害羞的狀況。

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你要是不想打招呼,我們就先不打招呼了,沒關係的。”

“不用擔心,媽媽覺得你的表現是最棒的!”

“雖然這次你的表現不是很好,但是你記得嗎?上次你的表現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歡,只要好好努力,爭取下次好好表現就行,不用擔心!”

“寶貝,沒事的,你要是不想參與的話,我們就不參與了,!”

先用這樣安慰的方式讓孩子的內心放鬆下來,不會因為父母讓做什麼,而自己害羞不敢,從而變得高度敏感緊張,然後再在平時慢慢引導孩子。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最後,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輕鬆的場合下慢慢變的大方

當孩子因為父母的鼓勵,內心變得放鬆下來後,我們就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慢慢引導孩子。我們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放鬆愉悅的環境下愛上自信大方的感覺,從而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比如孩子是由於天生氣質,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遊戲:

我們可以玩唱歌比賽的遊戲,比如爸爸提議說,我們來玩個遊戲吧!來玩唱歌比賽,每人自選唱一段,看誰一直能唱下去,比如爸爸先唱,唱完後媽媽跟著唱。第一次很多孩子不願意參與,此時爸爸和媽媽可以先玩,最後媽媽接不住了,然後爸爸對媽媽說,輸了就來給我捶捶背吧!然後邊錘,變鬧玩。孩子看見覺得有趣也會加入進來,在過程中,父母可以故意唱跑調,被另一人小環,但是依然不在乎的繼續唱。

這樣多次的練習孩子就不會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從而慢慢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研究表明: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若是孩子過分害羞,變為“害羞心理”,將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很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若是過於害羞,就會變為“害羞心理”從而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是否擁有“害羞心理”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晴風為大家分享什麼是“害羞心理”,孩子為什麼會變為“害羞心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呢?

01什麼是孩子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屬於不良心理的一種,心理學家認為,若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到陌生人時,如果表現出緊張、不安,他就有害羞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害羞心理”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害怕社交,害怕去不熟悉的場所,時間長,孩子就會對社交產生一種恐懼感,從而變得過分害羞和靦腆。

也就是說,若孩子排斥陌生場所和陌生人,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對社交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敢社交。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多不喜歡別人“注視”自己,也不喜歡被別人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在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是不同的。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又蹦又跳,非常活潑,可一旦父母帶她出去串門的時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她跳舞唱歌,她就是不管,顯得六神無主,如果父母因此埋怨,她就會大哭起來。

我就是一個害羞的人,記得小時候,自己在家學唱歌,可是每一次在學校,老師讓唱歌的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從不敢主動唱歌。

可是在家,我就能放開很大聲的去唱歌,曾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誰會唱《明天會更好》,其實那首歌自己學了很久,而且很喜歡唱,總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唱,可是當音樂老師問的時候,我卻不敢舉手說自己會唱。

為此,音樂老師選擇了另外一名舉手的同學,因此,她也被選為文藝委員。

之後雖然為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但是,今天我回頭去想的時候,發現就算是我知道會被選為文藝委員我也不敢舉手唱歌。

小時候,孩子害羞,只會表現為不敢。但慢慢長大後,若是依然害羞,就會錯失很多好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旦孩子表現的害羞靦腆,我們就要格外重視,因為若是我們不重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02造成孩子害羞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若是因為環境或者養育的方式等不當,就會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

記得之前,有次和表妹去表姐家,表妹的女兒在學習跳舞,於是表妹讓女兒給我們跳一下,在表妹的女兒跳的時候,表姐的女兒也在一旁跟著比手畫腳。

表姐對女兒說:“你看妞妞跳的多好,你再別跳了,太難看了。”女兒尷尬的停下動作,默默地坐在一邊不說話。

其實,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養育的時候,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才讓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變得害羞靦腆,慢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但其實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種:

  • 天生氣質所致

兒童心理學根據孩子天生的氣質,將孩子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若孩子天生屬於粘液質和抑鬱質,就會生性害羞,他們會表現為說話聲音小,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很怕生。這樣的孩子若是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

小時候,弟弟就是屬於這種氣質的人,從小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

記得有次,在路上遇見了奶奶孃家的親戚,媽媽對弟弟說“和叔叔問好”,可是弟弟卻羞的臉一紅,趕快低下頭。

為此,媽媽總會說弟弟,總說:“你就是膽小害怕,沒禮貌,見人不問好,這樣別人會不喜歡你。”可是媽媽越這樣說,弟弟越不敢和別人問好。

若孩子屬於生性害羞靦腆,那麼在社交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害羞,此時若是父母沒做正確引導,孩子就會從天生的害羞變為過分的害羞,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成長環境所致

有很多孩子害羞,是因為生長環境所致,比如孩子成長的環境過於封閉,很少見陌生人,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害怕見陌生人,從而一見到陌生人就會變得害羞,不知所措。

同事張姐由於需要上班,而老人又不願意來城市,於是張姐沒辦法將孩子託付給老人在老家看。

可是老人卻很不喜歡出去轉,經常在家中,而孩子自然也是隨著老人一直在家中,很少出去。

今年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張姐要接孩子上來,可是孩子一進入人多的地方就會表現的很緊張,如今孩子總是怕見到陌生人,去幼兒園也是一個人坐在角落,不願和他人說話。

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特別是3歲前的成長環境,俗話說“3歲看大”也就是3歲前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個性成形,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

若是3歲前,孩子總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無論孩子天生是什麼氣質,孩子都會被封閉的環境變得膽小害羞,害怕見到陌生人,更害怕去人多的場合和陌生的場合,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陌生人焦慮”

所謂有“陌生人焦慮”就是,當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怯懦。這其實是孩子心理素質不高的一種表現。

鄰居的女兒,總是怕見到陌生人,每次帶女兒去小區院中的時候,女兒總是躲在媽媽身後,從不敢和他人問好。

每次因為這樣的原因,鄰居總會說女兒:“你就是膽小,有什麼好害羞的,打個招呼又不會掉肉,都不知道你害羞什麼?”

每次鄰居越這樣說,孩子就越膽小害羞。

其實,孩子出現“陌生人焦慮”是很正常的,心理學家發現,在幼兒時期,70%以上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陌生人焦慮”的心理,所以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反應,父母若是此時給孩子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籤,那麼孩子就會被困在害羞的牢籠內,很難走出來,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心理“預設偏見”

所謂心理“偏見”,實際上就是指“心理預設的偏見”,比如孩子曾在當眾表演的時候,受到了取笑,從而心理會產生一種偏見,認為只要當眾表演就會被取笑,一旦他想這樣做的時候,心理預設偏見就會出現,讓孩子變得害怕,從而出現退縮行為。

閨蜜從不敢在人前唱歌,閨蜜說小時候,有一次在班級唱歌,可是自己卻有一個地方唱跑調了,引起了全班的鬨堂大笑。

自那次以後,自己再也不敢在人前唱歌了,後來一次學校組織活動,音樂老師讓她加入小合唱團,她怕自己出醜而拒絕了,這麼多年來,自己再也沒有當眾唱過一次歌。

這其實是因為受過傷害後,她的內心出現了心裡預設偏見,從而總會覺得自己下一次也一定會出醜,也一定會做的不好,會引起大家的笑話,從而變得開始退縮,最終變為“心理害羞”。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其實,每一個出現“害羞心理”的孩子,都是因為內心的想法太多,而勇氣太少,若在此時,父母用了不當的方式或者讓孩子生活在不利的環境下,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過分的“心理害羞”,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03父母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變為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害羞靦腆,必然非常著急,於是會用言語刺激孩子,希望孩子立馬變得自信大方,但其實這樣的方式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反而會讓孩子的情況變得更嚴重。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孩子害羞靦腆的情況,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呢?

  • 首先,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

孩子害羞、靦腆和孩子的生活環境關係非常的,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創造出有利的生活環境。

而現在大部分孩子不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就是被老人帶,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做:

若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

我們可以多孩子孩子去兒童樂園,多帶孩子去商場,多孩子孩子去公園等一些人多的場合,另外媽媽雖然全職帶孩子,但卻不能將自己封閉起來,可以偶爾去朋友家,也可以偶爾叫朋友來家中,平時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去小區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若是老人帶孩子:

我們可以告訴老人,多帶孩子去有人的地方,多帶孩子出去轉轉,或者多帶孩子去串門,這樣有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只有生活環境豐富了,孩子從小習慣了人多的場合,從小習慣了見到不同的陌生人,那麼孩子才能慢慢克服害羞的心理,從而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 其次,引導孩子丟下心理包袱

記得之前有次,兒子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受到了小朋友們的笑話,後來我帶兒子去和他們玩的時候,兒子就不願意參與了。

一開始以為兒子不喜歡和他們玩了,後來發現孩子是怕再次出醜被笑話。

於是我問兒子說:“你為什麼不願意和小朋友們玩了?”兒子卻對我說:“我不喜歡”,我繼續對兒子說道:“你是不是怕下次還會摔倒,被小朋友們笑話。”兒子點頭。

我對兒子繼續說道:“其實不用怕,也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只要你玩的開心就好,再說,你記得嗎?上次張帆也摔倒了。”兒子眼睛亮了一下,對我說:“可是萬一我下次摔倒,他們笑話我了呢?”我笑著對兒子說:“沒關係,他們笑話你,他們能保證下次他們不摔嗎?所以,不用擔心,而且上次你摔了我想下次你一定會很小心的,就不會輕易摔倒了,對嗎?”兒子對我點頭。

後來第二天,兒子繼續進入了小朋友的遊戲中,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

其實孩子並不明白,受傷了一次,就會怕下次也會,於是出現退縮的行為,此時就需要我們耐心的引導孩子,給孩子舉相似的案例,讓孩子丟下心裡包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更不要擔心,只要下次自己注意點就沒事兒。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放下心裡包袱,從害羞變得大方起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再次,對孩子多鼓勵少打擊

孩子害羞、靦腆時最怕父母會給自己貼標籤,將孩子固定在標籤內,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對孩子多鼓勵少打擊。

其實,很多父母貼標籤並不是真的覺得孩子不好,而是期望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你的這一點很不好,希望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且能夠快速改變。

但其實,孩子害羞、靦腆是因為孩子內心的一種思想,所以要讓孩子改變就要從孩子的內心入手,一旦從內心入手,就不會是一件快事,是需要父母有耐心的慢慢引導孩子,所以我們經常說的那些話語,比如:

“這孩子每次一見人就躲”“這孩子就是膽小害羞,每次見到人都不敢問好”“真的快要被孩子氣死了,害羞膽小,見人從不知道問好的!”“連見面問好都害怕,你還能幹什麼”?

這些都是打擊的話語,不僅不能讓孩子快速改變,更會讓孩子有心理包袱,從而變得更加敏感更加害羞。

我們要做的是多鼓勵孩子,少打擊孩子。接納孩子害羞的事實,並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慢慢改善害羞的狀況。

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你要是不想打招呼,我們就先不打招呼了,沒關係的。”

“不用擔心,媽媽覺得你的表現是最棒的!”

“雖然這次你的表現不是很好,但是你記得嗎?上次你的表現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歡,只要好好努力,爭取下次好好表現就行,不用擔心!”

“寶貝,沒事的,你要是不想參與的話,我們就不參與了,!”

先用這樣安慰的方式讓孩子的內心放鬆下來,不會因為父母讓做什麼,而自己害羞不敢,從而變得高度敏感緊張,然後再在平時慢慢引導孩子。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最後,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輕鬆的場合下慢慢變的大方

當孩子因為父母的鼓勵,內心變得放鬆下來後,我們就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慢慢引導孩子。我們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放鬆愉悅的環境下愛上自信大方的感覺,從而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比如孩子是由於天生氣質,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遊戲:

我們可以玩唱歌比賽的遊戲,比如爸爸提議說,我們來玩個遊戲吧!來玩唱歌比賽,每人自選唱一段,看誰一直能唱下去,比如爸爸先唱,唱完後媽媽跟著唱。第一次很多孩子不願意參與,此時爸爸和媽媽可以先玩,最後媽媽接不住了,然後爸爸對媽媽說,輸了就來給我捶捶背吧!然後邊錘,變鬧玩。孩子看見覺得有趣也會加入進來,在過程中,父母可以故意唱跑調,被另一人小環,但是依然不在乎的繼續唱。

這樣多次的練習孩子就不會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從而慢慢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比如孩子是因為成長環境,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遊戲:

我們可以玩找朋友的遊戲,比如媽媽和爸爸都是不認識的人,可是爸爸卻想找個朋友玩,於是對媽媽說:“我們可以一起玩嗎?”媽媽聽完後答應了。讓孩子明白,即使是自己不認識的人,只要願意,就可以一起玩耍。

然後慢慢讓孩子來玩找朋友,等到孩子熟練後,可以帶孩子去有小朋友的地方一起玩,然後讓孩子真的可以自己找朋友玩。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研究表明: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若是孩子過分害羞,變為“害羞心理”,將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很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若是過於害羞,就會變為“害羞心理”從而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是否擁有“害羞心理”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晴風為大家分享什麼是“害羞心理”,孩子為什麼會變為“害羞心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呢?

01什麼是孩子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屬於不良心理的一種,心理學家認為,若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到陌生人時,如果表現出緊張、不安,他就有害羞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害羞心理”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害怕社交,害怕去不熟悉的場所,時間長,孩子就會對社交產生一種恐懼感,從而變得過分害羞和靦腆。

也就是說,若孩子排斥陌生場所和陌生人,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對社交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敢社交。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多不喜歡別人“注視”自己,也不喜歡被別人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在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是不同的。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又蹦又跳,非常活潑,可一旦父母帶她出去串門的時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她跳舞唱歌,她就是不管,顯得六神無主,如果父母因此埋怨,她就會大哭起來。

我就是一個害羞的人,記得小時候,自己在家學唱歌,可是每一次在學校,老師讓唱歌的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從不敢主動唱歌。

可是在家,我就能放開很大聲的去唱歌,曾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誰會唱《明天會更好》,其實那首歌自己學了很久,而且很喜歡唱,總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唱,可是當音樂老師問的時候,我卻不敢舉手說自己會唱。

為此,音樂老師選擇了另外一名舉手的同學,因此,她也被選為文藝委員。

之後雖然為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但是,今天我回頭去想的時候,發現就算是我知道會被選為文藝委員我也不敢舉手唱歌。

小時候,孩子害羞,只會表現為不敢。但慢慢長大後,若是依然害羞,就會錯失很多好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旦孩子表現的害羞靦腆,我們就要格外重視,因為若是我們不重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02造成孩子害羞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若是因為環境或者養育的方式等不當,就會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

記得之前,有次和表妹去表姐家,表妹的女兒在學習跳舞,於是表妹讓女兒給我們跳一下,在表妹的女兒跳的時候,表姐的女兒也在一旁跟著比手畫腳。

表姐對女兒說:“你看妞妞跳的多好,你再別跳了,太難看了。”女兒尷尬的停下動作,默默地坐在一邊不說話。

其實,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養育的時候,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才讓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變得害羞靦腆,慢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但其實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種:

  • 天生氣質所致

兒童心理學根據孩子天生的氣質,將孩子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若孩子天生屬於粘液質和抑鬱質,就會生性害羞,他們會表現為說話聲音小,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很怕生。這樣的孩子若是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

小時候,弟弟就是屬於這種氣質的人,從小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

記得有次,在路上遇見了奶奶孃家的親戚,媽媽對弟弟說“和叔叔問好”,可是弟弟卻羞的臉一紅,趕快低下頭。

為此,媽媽總會說弟弟,總說:“你就是膽小害怕,沒禮貌,見人不問好,這樣別人會不喜歡你。”可是媽媽越這樣說,弟弟越不敢和別人問好。

若孩子屬於生性害羞靦腆,那麼在社交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害羞,此時若是父母沒做正確引導,孩子就會從天生的害羞變為過分的害羞,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成長環境所致

有很多孩子害羞,是因為生長環境所致,比如孩子成長的環境過於封閉,很少見陌生人,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害怕見陌生人,從而一見到陌生人就會變得害羞,不知所措。

同事張姐由於需要上班,而老人又不願意來城市,於是張姐沒辦法將孩子託付給老人在老家看。

可是老人卻很不喜歡出去轉,經常在家中,而孩子自然也是隨著老人一直在家中,很少出去。

今年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張姐要接孩子上來,可是孩子一進入人多的地方就會表現的很緊張,如今孩子總是怕見到陌生人,去幼兒園也是一個人坐在角落,不願和他人說話。

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特別是3歲前的成長環境,俗話說“3歲看大”也就是3歲前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個性成形,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

若是3歲前,孩子總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無論孩子天生是什麼氣質,孩子都會被封閉的環境變得膽小害羞,害怕見到陌生人,更害怕去人多的場合和陌生的場合,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陌生人焦慮”

所謂有“陌生人焦慮”就是,當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怯懦。這其實是孩子心理素質不高的一種表現。

鄰居的女兒,總是怕見到陌生人,每次帶女兒去小區院中的時候,女兒總是躲在媽媽身後,從不敢和他人問好。

每次因為這樣的原因,鄰居總會說女兒:“你就是膽小,有什麼好害羞的,打個招呼又不會掉肉,都不知道你害羞什麼?”

每次鄰居越這樣說,孩子就越膽小害羞。

其實,孩子出現“陌生人焦慮”是很正常的,心理學家發現,在幼兒時期,70%以上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陌生人焦慮”的心理,所以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反應,父母若是此時給孩子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籤,那麼孩子就會被困在害羞的牢籠內,很難走出來,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心理“預設偏見”

所謂心理“偏見”,實際上就是指“心理預設的偏見”,比如孩子曾在當眾表演的時候,受到了取笑,從而心理會產生一種偏見,認為只要當眾表演就會被取笑,一旦他想這樣做的時候,心理預設偏見就會出現,讓孩子變得害怕,從而出現退縮行為。

閨蜜從不敢在人前唱歌,閨蜜說小時候,有一次在班級唱歌,可是自己卻有一個地方唱跑調了,引起了全班的鬨堂大笑。

自那次以後,自己再也不敢在人前唱歌了,後來一次學校組織活動,音樂老師讓她加入小合唱團,她怕自己出醜而拒絕了,這麼多年來,自己再也沒有當眾唱過一次歌。

這其實是因為受過傷害後,她的內心出現了心裡預設偏見,從而總會覺得自己下一次也一定會出醜,也一定會做的不好,會引起大家的笑話,從而變得開始退縮,最終變為“心理害羞”。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其實,每一個出現“害羞心理”的孩子,都是因為內心的想法太多,而勇氣太少,若在此時,父母用了不當的方式或者讓孩子生活在不利的環境下,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過分的“心理害羞”,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03父母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變為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害羞靦腆,必然非常著急,於是會用言語刺激孩子,希望孩子立馬變得自信大方,但其實這樣的方式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反而會讓孩子的情況變得更嚴重。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孩子害羞靦腆的情況,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呢?

  • 首先,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

孩子害羞、靦腆和孩子的生活環境關係非常的,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創造出有利的生活環境。

而現在大部分孩子不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就是被老人帶,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做:

若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

我們可以多孩子孩子去兒童樂園,多帶孩子去商場,多孩子孩子去公園等一些人多的場合,另外媽媽雖然全職帶孩子,但卻不能將自己封閉起來,可以偶爾去朋友家,也可以偶爾叫朋友來家中,平時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去小區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若是老人帶孩子:

我們可以告訴老人,多帶孩子去有人的地方,多帶孩子出去轉轉,或者多帶孩子去串門,這樣有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只有生活環境豐富了,孩子從小習慣了人多的場合,從小習慣了見到不同的陌生人,那麼孩子才能慢慢克服害羞的心理,從而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 其次,引導孩子丟下心理包袱

記得之前有次,兒子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受到了小朋友們的笑話,後來我帶兒子去和他們玩的時候,兒子就不願意參與了。

一開始以為兒子不喜歡和他們玩了,後來發現孩子是怕再次出醜被笑話。

於是我問兒子說:“你為什麼不願意和小朋友們玩了?”兒子卻對我說:“我不喜歡”,我繼續對兒子說道:“你是不是怕下次還會摔倒,被小朋友們笑話。”兒子點頭。

我對兒子繼續說道:“其實不用怕,也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只要你玩的開心就好,再說,你記得嗎?上次張帆也摔倒了。”兒子眼睛亮了一下,對我說:“可是萬一我下次摔倒,他們笑話我了呢?”我笑著對兒子說:“沒關係,他們笑話你,他們能保證下次他們不摔嗎?所以,不用擔心,而且上次你摔了我想下次你一定會很小心的,就不會輕易摔倒了,對嗎?”兒子對我點頭。

後來第二天,兒子繼續進入了小朋友的遊戲中,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

其實孩子並不明白,受傷了一次,就會怕下次也會,於是出現退縮的行為,此時就需要我們耐心的引導孩子,給孩子舉相似的案例,讓孩子丟下心裡包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更不要擔心,只要下次自己注意點就沒事兒。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放下心裡包袱,從害羞變得大方起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再次,對孩子多鼓勵少打擊

孩子害羞、靦腆時最怕父母會給自己貼標籤,將孩子固定在標籤內,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對孩子多鼓勵少打擊。

其實,很多父母貼標籤並不是真的覺得孩子不好,而是期望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你的這一點很不好,希望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且能夠快速改變。

但其實,孩子害羞、靦腆是因為孩子內心的一種思想,所以要讓孩子改變就要從孩子的內心入手,一旦從內心入手,就不會是一件快事,是需要父母有耐心的慢慢引導孩子,所以我們經常說的那些話語,比如:

“這孩子每次一見人就躲”“這孩子就是膽小害羞,每次見到人都不敢問好”“真的快要被孩子氣死了,害羞膽小,見人從不知道問好的!”“連見面問好都害怕,你還能幹什麼”?

這些都是打擊的話語,不僅不能讓孩子快速改變,更會讓孩子有心理包袱,從而變得更加敏感更加害羞。

我們要做的是多鼓勵孩子,少打擊孩子。接納孩子害羞的事實,並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慢慢改善害羞的狀況。

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你要是不想打招呼,我們就先不打招呼了,沒關係的。”

“不用擔心,媽媽覺得你的表現是最棒的!”

“雖然這次你的表現不是很好,但是你記得嗎?上次你的表現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歡,只要好好努力,爭取下次好好表現就行,不用擔心!”

“寶貝,沒事的,你要是不想參與的話,我們就不參與了,!”

先用這樣安慰的方式讓孩子的內心放鬆下來,不會因為父母讓做什麼,而自己害羞不敢,從而變得高度敏感緊張,然後再在平時慢慢引導孩子。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最後,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輕鬆的場合下慢慢變的大方

當孩子因為父母的鼓勵,內心變得放鬆下來後,我們就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慢慢引導孩子。我們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放鬆愉悅的環境下愛上自信大方的感覺,從而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比如孩子是由於天生氣質,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遊戲:

我們可以玩唱歌比賽的遊戲,比如爸爸提議說,我們來玩個遊戲吧!來玩唱歌比賽,每人自選唱一段,看誰一直能唱下去,比如爸爸先唱,唱完後媽媽跟著唱。第一次很多孩子不願意參與,此時爸爸和媽媽可以先玩,最後媽媽接不住了,然後爸爸對媽媽說,輸了就來給我捶捶背吧!然後邊錘,變鬧玩。孩子看見覺得有趣也會加入進來,在過程中,父母可以故意唱跑調,被另一人小環,但是依然不在乎的繼續唱。

這樣多次的練習孩子就不會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從而慢慢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比如孩子是因為成長環境,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遊戲:

我們可以玩找朋友的遊戲,比如媽媽和爸爸都是不認識的人,可是爸爸卻想找個朋友玩,於是對媽媽說:“我們可以一起玩嗎?”媽媽聽完後答應了。讓孩子明白,即使是自己不認識的人,只要願意,就可以一起玩耍。

然後慢慢讓孩子來玩找朋友,等到孩子熟練後,可以帶孩子去有小朋友的地方一起玩,然後讓孩子真的可以自己找朋友玩。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比如孩子是因為有“陌生人”焦慮,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遊戲:

我們可以玩幼兒園場景模擬的遊戲,比如媽媽是老師,爸爸是新入園的學生,一進來後,爸爸表現的害怕,不知所措,此時老師如同媽媽一般,耐心的安慰爸爸,慢慢爸爸 放下戒心,開始信任老師。第二次的時候,爸爸和媽媽都是幼兒園新入園的學生,最後媽媽和爸爸在一次遊戲中,一起玩了起來。然後此時可以將孩子加入進來,讓孩子明白同學和老師都是從陌生到熟悉的,每一個陌生人都是從陌生到熟悉,沒什麼可害怕的。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研究表明: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若是孩子過分害羞,變為“害羞心理”,將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很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若是過於害羞,就會變為“害羞心理”從而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是否擁有“害羞心理”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晴風為大家分享什麼是“害羞心理”,孩子為什麼會變為“害羞心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呢?

01什麼是孩子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屬於不良心理的一種,心理學家認為,若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到陌生人時,如果表現出緊張、不安,他就有害羞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害羞心理”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害怕社交,害怕去不熟悉的場所,時間長,孩子就會對社交產生一種恐懼感,從而變得過分害羞和靦腆。

也就是說,若孩子排斥陌生場所和陌生人,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對社交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敢社交。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多不喜歡別人“注視”自己,也不喜歡被別人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在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是不同的。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又蹦又跳,非常活潑,可一旦父母帶她出去串門的時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她跳舞唱歌,她就是不管,顯得六神無主,如果父母因此埋怨,她就會大哭起來。

我就是一個害羞的人,記得小時候,自己在家學唱歌,可是每一次在學校,老師讓唱歌的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從不敢主動唱歌。

可是在家,我就能放開很大聲的去唱歌,曾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誰會唱《明天會更好》,其實那首歌自己學了很久,而且很喜歡唱,總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唱,可是當音樂老師問的時候,我卻不敢舉手說自己會唱。

為此,音樂老師選擇了另外一名舉手的同學,因此,她也被選為文藝委員。

之後雖然為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但是,今天我回頭去想的時候,發現就算是我知道會被選為文藝委員我也不敢舉手唱歌。

小時候,孩子害羞,只會表現為不敢。但慢慢長大後,若是依然害羞,就會錯失很多好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旦孩子表現的害羞靦腆,我們就要格外重視,因為若是我們不重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02造成孩子害羞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若是因為環境或者養育的方式等不當,就會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

記得之前,有次和表妹去表姐家,表妹的女兒在學習跳舞,於是表妹讓女兒給我們跳一下,在表妹的女兒跳的時候,表姐的女兒也在一旁跟著比手畫腳。

表姐對女兒說:“你看妞妞跳的多好,你再別跳了,太難看了。”女兒尷尬的停下動作,默默地坐在一邊不說話。

其實,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養育的時候,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才讓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變得害羞靦腆,慢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但其實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種:

  • 天生氣質所致

兒童心理學根據孩子天生的氣質,將孩子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若孩子天生屬於粘液質和抑鬱質,就會生性害羞,他們會表現為說話聲音小,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很怕生。這樣的孩子若是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

小時候,弟弟就是屬於這種氣質的人,從小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

記得有次,在路上遇見了奶奶孃家的親戚,媽媽對弟弟說“和叔叔問好”,可是弟弟卻羞的臉一紅,趕快低下頭。

為此,媽媽總會說弟弟,總說:“你就是膽小害怕,沒禮貌,見人不問好,這樣別人會不喜歡你。”可是媽媽越這樣說,弟弟越不敢和別人問好。

若孩子屬於生性害羞靦腆,那麼在社交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害羞,此時若是父母沒做正確引導,孩子就會從天生的害羞變為過分的害羞,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成長環境所致

有很多孩子害羞,是因為生長環境所致,比如孩子成長的環境過於封閉,很少見陌生人,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害怕見陌生人,從而一見到陌生人就會變得害羞,不知所措。

同事張姐由於需要上班,而老人又不願意來城市,於是張姐沒辦法將孩子託付給老人在老家看。

可是老人卻很不喜歡出去轉,經常在家中,而孩子自然也是隨著老人一直在家中,很少出去。

今年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張姐要接孩子上來,可是孩子一進入人多的地方就會表現的很緊張,如今孩子總是怕見到陌生人,去幼兒園也是一個人坐在角落,不願和他人說話。

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特別是3歲前的成長環境,俗話說“3歲看大”也就是3歲前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個性成形,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

若是3歲前,孩子總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無論孩子天生是什麼氣質,孩子都會被封閉的環境變得膽小害羞,害怕見到陌生人,更害怕去人多的場合和陌生的場合,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陌生人焦慮”

所謂有“陌生人焦慮”就是,當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怯懦。這其實是孩子心理素質不高的一種表現。

鄰居的女兒,總是怕見到陌生人,每次帶女兒去小區院中的時候,女兒總是躲在媽媽身後,從不敢和他人問好。

每次因為這樣的原因,鄰居總會說女兒:“你就是膽小,有什麼好害羞的,打個招呼又不會掉肉,都不知道你害羞什麼?”

每次鄰居越這樣說,孩子就越膽小害羞。

其實,孩子出現“陌生人焦慮”是很正常的,心理學家發現,在幼兒時期,70%以上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陌生人焦慮”的心理,所以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反應,父母若是此時給孩子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籤,那麼孩子就會被困在害羞的牢籠內,很難走出來,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心理“預設偏見”

所謂心理“偏見”,實際上就是指“心理預設的偏見”,比如孩子曾在當眾表演的時候,受到了取笑,從而心理會產生一種偏見,認為只要當眾表演就會被取笑,一旦他想這樣做的時候,心理預設偏見就會出現,讓孩子變得害怕,從而出現退縮行為。

閨蜜從不敢在人前唱歌,閨蜜說小時候,有一次在班級唱歌,可是自己卻有一個地方唱跑調了,引起了全班的鬨堂大笑。

自那次以後,自己再也不敢在人前唱歌了,後來一次學校組織活動,音樂老師讓她加入小合唱團,她怕自己出醜而拒絕了,這麼多年來,自己再也沒有當眾唱過一次歌。

這其實是因為受過傷害後,她的內心出現了心裡預設偏見,從而總會覺得自己下一次也一定會出醜,也一定會做的不好,會引起大家的笑話,從而變得開始退縮,最終變為“心理害羞”。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其實,每一個出現“害羞心理”的孩子,都是因為內心的想法太多,而勇氣太少,若在此時,父母用了不當的方式或者讓孩子生活在不利的環境下,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過分的“心理害羞”,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03父母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變為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害羞靦腆,必然非常著急,於是會用言語刺激孩子,希望孩子立馬變得自信大方,但其實這樣的方式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反而會讓孩子的情況變得更嚴重。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孩子害羞靦腆的情況,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呢?

  • 首先,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

孩子害羞、靦腆和孩子的生活環境關係非常的,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創造出有利的生活環境。

而現在大部分孩子不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就是被老人帶,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做:

若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

我們可以多孩子孩子去兒童樂園,多帶孩子去商場,多孩子孩子去公園等一些人多的場合,另外媽媽雖然全職帶孩子,但卻不能將自己封閉起來,可以偶爾去朋友家,也可以偶爾叫朋友來家中,平時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去小區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若是老人帶孩子:

我們可以告訴老人,多帶孩子去有人的地方,多帶孩子出去轉轉,或者多帶孩子去串門,這樣有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只有生活環境豐富了,孩子從小習慣了人多的場合,從小習慣了見到不同的陌生人,那麼孩子才能慢慢克服害羞的心理,從而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 其次,引導孩子丟下心理包袱

記得之前有次,兒子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受到了小朋友們的笑話,後來我帶兒子去和他們玩的時候,兒子就不願意參與了。

一開始以為兒子不喜歡和他們玩了,後來發現孩子是怕再次出醜被笑話。

於是我問兒子說:“你為什麼不願意和小朋友們玩了?”兒子卻對我說:“我不喜歡”,我繼續對兒子說道:“你是不是怕下次還會摔倒,被小朋友們笑話。”兒子點頭。

我對兒子繼續說道:“其實不用怕,也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只要你玩的開心就好,再說,你記得嗎?上次張帆也摔倒了。”兒子眼睛亮了一下,對我說:“可是萬一我下次摔倒,他們笑話我了呢?”我笑著對兒子說:“沒關係,他們笑話你,他們能保證下次他們不摔嗎?所以,不用擔心,而且上次你摔了我想下次你一定會很小心的,就不會輕易摔倒了,對嗎?”兒子對我點頭。

後來第二天,兒子繼續進入了小朋友的遊戲中,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

其實孩子並不明白,受傷了一次,就會怕下次也會,於是出現退縮的行為,此時就需要我們耐心的引導孩子,給孩子舉相似的案例,讓孩子丟下心裡包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更不要擔心,只要下次自己注意點就沒事兒。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放下心裡包袱,從害羞變得大方起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再次,對孩子多鼓勵少打擊

孩子害羞、靦腆時最怕父母會給自己貼標籤,將孩子固定在標籤內,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對孩子多鼓勵少打擊。

其實,很多父母貼標籤並不是真的覺得孩子不好,而是期望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你的這一點很不好,希望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且能夠快速改變。

但其實,孩子害羞、靦腆是因為孩子內心的一種思想,所以要讓孩子改變就要從孩子的內心入手,一旦從內心入手,就不會是一件快事,是需要父母有耐心的慢慢引導孩子,所以我們經常說的那些話語,比如:

“這孩子每次一見人就躲”“這孩子就是膽小害羞,每次見到人都不敢問好”“真的快要被孩子氣死了,害羞膽小,見人從不知道問好的!”“連見面問好都害怕,你還能幹什麼”?

這些都是打擊的話語,不僅不能讓孩子快速改變,更會讓孩子有心理包袱,從而變得更加敏感更加害羞。

我們要做的是多鼓勵孩子,少打擊孩子。接納孩子害羞的事實,並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慢慢改善害羞的狀況。

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你要是不想打招呼,我們就先不打招呼了,沒關係的。”

“不用擔心,媽媽覺得你的表現是最棒的!”

“雖然這次你的表現不是很好,但是你記得嗎?上次你的表現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歡,只要好好努力,爭取下次好好表現就行,不用擔心!”

“寶貝,沒事的,你要是不想參與的話,我們就不參與了,!”

先用這樣安慰的方式讓孩子的內心放鬆下來,不會因為父母讓做什麼,而自己害羞不敢,從而變得高度敏感緊張,然後再在平時慢慢引導孩子。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最後,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輕鬆的場合下慢慢變的大方

當孩子因為父母的鼓勵,內心變得放鬆下來後,我們就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慢慢引導孩子。我們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放鬆愉悅的環境下愛上自信大方的感覺,從而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比如孩子是由於天生氣質,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遊戲:

我們可以玩唱歌比賽的遊戲,比如爸爸提議說,我們來玩個遊戲吧!來玩唱歌比賽,每人自選唱一段,看誰一直能唱下去,比如爸爸先唱,唱完後媽媽跟著唱。第一次很多孩子不願意參與,此時爸爸和媽媽可以先玩,最後媽媽接不住了,然後爸爸對媽媽說,輸了就來給我捶捶背吧!然後邊錘,變鬧玩。孩子看見覺得有趣也會加入進來,在過程中,父母可以故意唱跑調,被另一人小環,但是依然不在乎的繼續唱。

這樣多次的練習孩子就不會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從而慢慢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比如孩子是因為成長環境,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遊戲:

我們可以玩找朋友的遊戲,比如媽媽和爸爸都是不認識的人,可是爸爸卻想找個朋友玩,於是對媽媽說:“我們可以一起玩嗎?”媽媽聽完後答應了。讓孩子明白,即使是自己不認識的人,只要願意,就可以一起玩耍。

然後慢慢讓孩子來玩找朋友,等到孩子熟練後,可以帶孩子去有小朋友的地方一起玩,然後讓孩子真的可以自己找朋友玩。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比如孩子是因為有“陌生人”焦慮,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遊戲:

我們可以玩幼兒園場景模擬的遊戲,比如媽媽是老師,爸爸是新入園的學生,一進來後,爸爸表現的害怕,不知所措,此時老師如同媽媽一般,耐心的安慰爸爸,慢慢爸爸 放下戒心,開始信任老師。第二次的時候,爸爸和媽媽都是幼兒園新入園的學生,最後媽媽和爸爸在一次遊戲中,一起玩了起來。然後此時可以將孩子加入進來,讓孩子明白同學和老師都是從陌生到熟悉的,每一個陌生人都是從陌生到熟悉,沒什麼可害怕的。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比如孩子是因為有心理“預設偏見”,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遊戲:

我們可以和孩子玩我可以的遊戲,比如,第一次媽媽跳舞,結果媽媽把腳崴了,爸爸在一旁一直偷笑,讓媽媽很尷尬。後來在第二次的時候,媽媽卻怎麼都不願意表演,於是,爸爸此時充當了媽媽的媽媽,對媽媽說:“沒關係,再來一次,你可以的”。媽媽鼓起勇氣又來了一次,結果這次媽媽的表現非常好,得到了爸爸的鼓勵,最後媽媽感慨的說:“雖然第一次不好,但是隻要相信我可以,那麼之後一定會好的”。然後可以邀請孩子加入。多次練習後,孩子的內心就會越來越有勇氣,越來越勇敢。

"

昨天晚飯後,帶孩子來小區和小朋友們玩,很快孩子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在一旁陪孩子的我和幾個小朋友的家長聊起天來。

不一會,鄰居也帶著自己3歲左右的孩子走了過來,她對孩子說:“和阿姨們問好!”可是孩子卻紅著臉低下頭。

這讓鄰居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無奈的對我們說:“都要被這孩子氣死了,每次見人都不知道問好的,說過很多次,依然這樣!”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一隻小手緊緊的拽住媽媽的衣角,低下頭站在媽媽身後。

被孩子可憐的模樣刺痛了,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的害羞靦腆,此時若父母對孩子不斷的進行打擊和責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沒有勇敢的力量,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大方。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研究表明: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若是孩子過分害羞,變為“害羞心理”,將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很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若是過於害羞,就會變為“害羞心理”從而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是否擁有“害羞心理”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晴風為大家分享什麼是“害羞心理”,孩子為什麼會變為“害羞心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呢?

01什麼是孩子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屬於不良心理的一種,心理學家認為,若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到陌生人時,如果表現出緊張、不安,他就有害羞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害羞心理”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害怕社交,害怕去不熟悉的場所,時間長,孩子就會對社交產生一種恐懼感,從而變得過分害羞和靦腆。

也就是說,若孩子排斥陌生場所和陌生人,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對社交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敢社交。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多不喜歡別人“注視”自己,也不喜歡被別人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她感覺不自在。有害羞心理的孩子,在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是不同的。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又蹦又跳,非常活潑,可一旦父母帶她出去串門的時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她跳舞唱歌,她就是不管,顯得六神無主,如果父母因此埋怨,她就會大哭起來。

我就是一個害羞的人,記得小時候,自己在家學唱歌,可是每一次在學校,老師讓唱歌的時候,我就會不好意思,從不敢主動唱歌。

可是在家,我就能放開很大聲的去唱歌,曾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誰會唱《明天會更好》,其實那首歌自己學了很久,而且很喜歡唱,總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唱,可是當音樂老師問的時候,我卻不敢舉手說自己會唱。

為此,音樂老師選擇了另外一名舉手的同學,因此,她也被選為文藝委員。

之後雖然為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但是,今天我回頭去想的時候,發現就算是我知道會被選為文藝委員我也不敢舉手唱歌。

小時候,孩子害羞,只會表現為不敢。但慢慢長大後,若是依然害羞,就會錯失很多好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旦孩子表現的害羞靦腆,我們就要格外重視,因為若是我們不重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02造成孩子害羞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若是因為環境或者養育的方式等不當,就會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

記得之前,有次和表妹去表姐家,表妹的女兒在學習跳舞,於是表妹讓女兒給我們跳一下,在表妹的女兒跳的時候,表姐的女兒也在一旁跟著比手畫腳。

表姐對女兒說:“你看妞妞跳的多好,你再別跳了,太難看了。”女兒尷尬的停下動作,默默地坐在一邊不說話。

其實,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養育的時候,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才讓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變得害羞靦腆,慢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但其實讓孩子變為害羞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種:

  • 天生氣質所致

兒童心理學根據孩子天生的氣質,將孩子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若孩子天生屬於粘液質和抑鬱質,就會生性害羞,他們會表現為說話聲音小,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很怕生。這樣的孩子若是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變為“害羞心理”。

小時候,弟弟就是屬於這種氣質的人,從小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會臉紅。

記得有次,在路上遇見了奶奶孃家的親戚,媽媽對弟弟說“和叔叔問好”,可是弟弟卻羞的臉一紅,趕快低下頭。

為此,媽媽總會說弟弟,總說:“你就是膽小害怕,沒禮貌,見人不問好,這樣別人會不喜歡你。”可是媽媽越這樣說,弟弟越不敢和別人問好。

若孩子屬於生性害羞靦腆,那麼在社交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害羞,此時若是父母沒做正確引導,孩子就會從天生的害羞變為過分的害羞,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成長環境所致

有很多孩子害羞,是因為生長環境所致,比如孩子成長的環境過於封閉,很少見陌生人,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害怕見陌生人,從而一見到陌生人就會變得害羞,不知所措。

同事張姐由於需要上班,而老人又不願意來城市,於是張姐沒辦法將孩子託付給老人在老家看。

可是老人卻很不喜歡出去轉,經常在家中,而孩子自然也是隨著老人一直在家中,很少出去。

今年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張姐要接孩子上來,可是孩子一進入人多的地方就會表現的很緊張,如今孩子總是怕見到陌生人,去幼兒園也是一個人坐在角落,不願和他人說話。

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特別是3歲前的成長環境,俗話說“3歲看大”也就是3歲前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個性成形,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

若是3歲前,孩子總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無論孩子天生是什麼氣質,孩子都會被封閉的環境變得膽小害羞,害怕見到陌生人,更害怕去人多的場合和陌生的場合,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陌生人焦慮”

所謂有“陌生人焦慮”就是,當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怯懦。這其實是孩子心理素質不高的一種表現。

鄰居的女兒,總是怕見到陌生人,每次帶女兒去小區院中的時候,女兒總是躲在媽媽身後,從不敢和他人問好。

每次因為這樣的原因,鄰居總會說女兒:“你就是膽小,有什麼好害羞的,打個招呼又不會掉肉,都不知道你害羞什麼?”

每次鄰居越這樣說,孩子就越膽小害羞。

其實,孩子出現“陌生人焦慮”是很正常的,心理學家發現,在幼兒時期,70%以上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陌生人焦慮”的心理,所以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反應,父母若是此時給孩子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籤,那麼孩子就會被困在害羞的牢籠內,很難走出來,從而變為“害羞心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有心理“預設偏見”

所謂心理“偏見”,實際上就是指“心理預設的偏見”,比如孩子曾在當眾表演的時候,受到了取笑,從而心理會產生一種偏見,認為只要當眾表演就會被取笑,一旦他想這樣做的時候,心理預設偏見就會出現,讓孩子變得害怕,從而出現退縮行為。

閨蜜從不敢在人前唱歌,閨蜜說小時候,有一次在班級唱歌,可是自己卻有一個地方唱跑調了,引起了全班的鬨堂大笑。

自那次以後,自己再也不敢在人前唱歌了,後來一次學校組織活動,音樂老師讓她加入小合唱團,她怕自己出醜而拒絕了,這麼多年來,自己再也沒有當眾唱過一次歌。

這其實是因為受過傷害後,她的內心出現了心裡預設偏見,從而總會覺得自己下一次也一定會出醜,也一定會做的不好,會引起大家的笑話,從而變得開始退縮,最終變為“心理害羞”。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其實,每一個出現“害羞心理”的孩子,都是因為內心的想法太多,而勇氣太少,若在此時,父母用了不當的方式或者讓孩子生活在不利的環境下,孩子就會從害羞變為過分的“心理害羞”,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03父母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變為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害羞靦腆,必然非常著急,於是會用言語刺激孩子,希望孩子立馬變得自信大方,但其實這樣的方式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反而會讓孩子的情況變得更嚴重。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孩子害羞靦腆的情況,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讓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呢?

  • 首先,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

孩子害羞、靦腆和孩子的生活環境關係非常的,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創造出有利的生活環境。

而現在大部分孩子不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就是被老人帶,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做:

若是被媽媽全職在家帶:

我們可以多孩子孩子去兒童樂園,多帶孩子去商場,多孩子孩子去公園等一些人多的場合,另外媽媽雖然全職帶孩子,但卻不能將自己封閉起來,可以偶爾去朋友家,也可以偶爾叫朋友來家中,平時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去小區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若是老人帶孩子:

我們可以告訴老人,多帶孩子去有人的地方,多帶孩子出去轉轉,或者多帶孩子去串門,這樣有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只有生活環境豐富了,孩子從小習慣了人多的場合,從小習慣了見到不同的陌生人,那麼孩子才能慢慢克服害羞的心理,從而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 其次,引導孩子丟下心理包袱

記得之前有次,兒子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受到了小朋友們的笑話,後來我帶兒子去和他們玩的時候,兒子就不願意參與了。

一開始以為兒子不喜歡和他們玩了,後來發現孩子是怕再次出醜被笑話。

於是我問兒子說:“你為什麼不願意和小朋友們玩了?”兒子卻對我說:“我不喜歡”,我繼續對兒子說道:“你是不是怕下次還會摔倒,被小朋友們笑話。”兒子點頭。

我對兒子繼續說道:“其實不用怕,也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只要你玩的開心就好,再說,你記得嗎?上次張帆也摔倒了。”兒子眼睛亮了一下,對我說:“可是萬一我下次摔倒,他們笑話我了呢?”我笑著對兒子說:“沒關係,他們笑話你,他們能保證下次他們不摔嗎?所以,不用擔心,而且上次你摔了我想下次你一定會很小心的,就不會輕易摔倒了,對嗎?”兒子對我點頭。

後來第二天,兒子繼續進入了小朋友的遊戲中,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

其實孩子並不明白,受傷了一次,就會怕下次也會,於是出現退縮的行為,此時就需要我們耐心的引導孩子,給孩子舉相似的案例,讓孩子丟下心裡包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更不要擔心,只要下次自己注意點就沒事兒。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放下心裡包袱,從害羞變得大方起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再次,對孩子多鼓勵少打擊

孩子害羞、靦腆時最怕父母會給自己貼標籤,將孩子固定在標籤內,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對孩子多鼓勵少打擊。

其實,很多父母貼標籤並不是真的覺得孩子不好,而是期望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你的這一點很不好,希望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且能夠快速改變。

但其實,孩子害羞、靦腆是因為孩子內心的一種思想,所以要讓孩子改變就要從孩子的內心入手,一旦從內心入手,就不會是一件快事,是需要父母有耐心的慢慢引導孩子,所以我們經常說的那些話語,比如:

“這孩子每次一見人就躲”“這孩子就是膽小害羞,每次見到人都不敢問好”“真的快要被孩子氣死了,害羞膽小,見人從不知道問好的!”“連見面問好都害怕,你還能幹什麼”?

這些都是打擊的話語,不僅不能讓孩子快速改變,更會讓孩子有心理包袱,從而變得更加敏感更加害羞。

我們要做的是多鼓勵孩子,少打擊孩子。接納孩子害羞的事實,並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慢慢改善害羞的狀況。

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你要是不想打招呼,我們就先不打招呼了,沒關係的。”

“不用擔心,媽媽覺得你的表現是最棒的!”

“雖然這次你的表現不是很好,但是你記得嗎?上次你的表現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歡,只要好好努力,爭取下次好好表現就行,不用擔心!”

“寶貝,沒事的,你要是不想參與的話,我們就不參與了,!”

先用這樣安慰的方式讓孩子的內心放鬆下來,不會因為父母讓做什麼,而自己害羞不敢,從而變得高度敏感緊張,然後再在平時慢慢引導孩子。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 最後,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輕鬆的場合下慢慢變的大方

當孩子因為父母的鼓勵,內心變得放鬆下來後,我們就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慢慢引導孩子。我們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放鬆愉悅的環境下愛上自信大方的感覺,從而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比如孩子是由於天生氣質,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遊戲:

我們可以玩唱歌比賽的遊戲,比如爸爸提議說,我們來玩個遊戲吧!來玩唱歌比賽,每人自選唱一段,看誰一直能唱下去,比如爸爸先唱,唱完後媽媽跟著唱。第一次很多孩子不願意參與,此時爸爸和媽媽可以先玩,最後媽媽接不住了,然後爸爸對媽媽說,輸了就來給我捶捶背吧!然後邊錘,變鬧玩。孩子看見覺得有趣也會加入進來,在過程中,父母可以故意唱跑調,被另一人小環,但是依然不在乎的繼續唱。

這樣多次的練習孩子就不會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從而慢慢變得自信大方起來。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比如孩子是因為成長環境,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遊戲:

我們可以玩找朋友的遊戲,比如媽媽和爸爸都是不認識的人,可是爸爸卻想找個朋友玩,於是對媽媽說:“我們可以一起玩嗎?”媽媽聽完後答應了。讓孩子明白,即使是自己不認識的人,只要願意,就可以一起玩耍。

然後慢慢讓孩子來玩找朋友,等到孩子熟練後,可以帶孩子去有小朋友的地方一起玩,然後讓孩子真的可以自己找朋友玩。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比如孩子是因為有“陌生人”焦慮,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遊戲:

我們可以玩幼兒園場景模擬的遊戲,比如媽媽是老師,爸爸是新入園的學生,一進來後,爸爸表現的害怕,不知所措,此時老師如同媽媽一般,耐心的安慰爸爸,慢慢爸爸 放下戒心,開始信任老師。第二次的時候,爸爸和媽媽都是幼兒園新入園的學生,最後媽媽和爸爸在一次遊戲中,一起玩了起來。然後此時可以將孩子加入進來,讓孩子明白同學和老師都是從陌生到熟悉的,每一個陌生人都是從陌生到熟悉,沒什麼可害怕的。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比如孩子是因為有心理“預設偏見”,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遊戲:

我們可以和孩子玩我可以的遊戲,比如,第一次媽媽跳舞,結果媽媽把腳崴了,爸爸在一旁一直偷笑,讓媽媽很尷尬。後來在第二次的時候,媽媽卻怎麼都不願意表演,於是,爸爸此時充當了媽媽的媽媽,對媽媽說:“沒關係,再來一次,你可以的”。媽媽鼓起勇氣又來了一次,結果這次媽媽的表現非常好,得到了爸爸的鼓勵,最後媽媽感慨的說:“雖然第一次不好,但是隻要相信我可以,那麼之後一定會好的”。然後可以邀請孩子加入。多次練習後,孩子的內心就會越來越有勇氣,越來越勇敢。

孩子害羞靦腆是這4個原因,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孩子害羞靦腆,嚴重的話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從而會影響孩子的未來。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克服害羞靦腆的內心障礙,從而成為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

我們要在平時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引導,少一些批評,少一些責罵,慢慢孩子就會因為父母的鼓勵而變得越來越勇敢,從而變得自信和大方起來。

大家好,我是晴風,80後寶媽,育兒達人,多平臺簽約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年讀完了500多本育兒的書籍,深入研究兒童心理,希望將我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家長。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贊、關注或轉發!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