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願意在患兒身上扎針,護士如何應對?'

不完美媽媽 兒科 腹瀉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 2019-08-24
"

作為兒科護士,孩子檢查治療期間,都會遇到抽血、扎針等治療措施,有時會碰到不配合的家長,如果能夠正確理解並分析家長的心理,選擇合適的溝通話術耐心的和家長進行溝通,那麼對於消除家長的顧慮,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能夠快速的進行穿刺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家長不願意扎針,兒科護士如何應對?

案例一:患兒,男,6月18天,剛入院時精神反應一般,在給患兒抽血做檢查時,剛叫過患兒的名字,寶寶媽媽就抱著孩子痛哭,不願讓孩子扎針,讓她緩解一會情緒,在她家屬的不斷勸說下,抱著孩子來到了穿刺臺,孩子由於疾病的不適,在此時哭了起來,使調整好準備給寶寶穿刺心理的寶寶媽媽再次崩潰,不忍聽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就把孩子抱起來了。

寶寶媽媽:“他還這麼小,看著扎針這麼痛苦,我真的於心不忍。”

護士:“患兒現在由於不舒服,他還太小,能表達不適的方法只有哭,檢查治療後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身體舒服了,自然就不會鬧人了;但是,這個抽血檢查是必須要做的,結果出來能幫助確診,希望您能配合。”

寶寶媽媽:“要是能扎我身上,孩子的病能好,我寧願替孩子去挨針。”

護士:“你們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我們的共同目標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孩子病情儘快好起來。”

溝通後寶寶媽媽把患兒交給爸爸,在患兒爸爸的陪同下穿刺成功後送回病房。

"

作為兒科護士,孩子檢查治療期間,都會遇到抽血、扎針等治療措施,有時會碰到不配合的家長,如果能夠正確理解並分析家長的心理,選擇合適的溝通話術耐心的和家長進行溝通,那麼對於消除家長的顧慮,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能夠快速的進行穿刺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家長不願意扎針,兒科護士如何應對?

案例一:患兒,男,6月18天,剛入院時精神反應一般,在給患兒抽血做檢查時,剛叫過患兒的名字,寶寶媽媽就抱著孩子痛哭,不願讓孩子扎針,讓她緩解一會情緒,在她家屬的不斷勸說下,抱著孩子來到了穿刺臺,孩子由於疾病的不適,在此時哭了起來,使調整好準備給寶寶穿刺心理的寶寶媽媽再次崩潰,不忍聽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就把孩子抱起來了。

寶寶媽媽:“他還這麼小,看著扎針這麼痛苦,我真的於心不忍。”

護士:“患兒現在由於不舒服,他還太小,能表達不適的方法只有哭,檢查治療後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身體舒服了,自然就不會鬧人了;但是,這個抽血檢查是必須要做的,結果出來能幫助確診,希望您能配合。”

寶寶媽媽:“要是能扎我身上,孩子的病能好,我寧願替孩子去挨針。”

護士:“你們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我們的共同目標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孩子病情儘快好起來。”

溝通後寶寶媽媽把患兒交給爸爸,在患兒爸爸的陪同下穿刺成功後送回病房。

家長不願意在患兒身上扎針,護士如何應對?

有時會遇到這樣情緒不佳的家長,我們可以這樣進行合理的引導:

1、與患兒家長共情:用藥治療後,患兒的不適感和哭鬧都會有所減輕,孩子早日康復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2、避免讓情緒不佳的家長直面患兒穿刺的場面。

3、做好家長的引導工作,避免家長的過度擔心:我們會用心選擇好血管才會穿刺,努力做到“一針見血”。

4、對於“怎麼抽孩子這麼多血”的家長,可以向其說明:這不用擔心和緊張,因為抽取的血液只佔人體全部血量的3%--5%,不需要任何補充和特殊營養,人體完全可自動進行調整和適應。

有時遇到一次穿刺失敗

家長不願意再次穿刺的情況,如何應對?

案例二:患兒,男,1歲,穿刺時因為孩子腹瀉中度脫水,沒有穿刺成功,患兒媽媽不願讓再次穿刺,與其溝通:我們心情都一樣,都想一次穿刺成功,但由於孩子腹瀉導致的脫水情況,血管相對不夠充盈,我們會用心選擇好血管,爭取一針穿刺成功,減少孩子的痛苦;我們給孩子扎的都是留置針,目的就是減少穿刺次數,讓孩子少受罪;也希望你們相信我們,我們共同配合好,你給我們的信心也是提高穿刺率的必要條件。溝通後,在孩子媽媽的陪同下,穿刺成功後送回病房。

結合上述案例,消除患兒家長的顧慮有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共情力,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溝通。

2、對於大部分家長而言,一般不太容易接受在孩子頭部、頸部進行穿刺,如非必須,儘量選擇手部或腳部進行穿刺。

3、留置針穿刺時,可告知家長,為了保護留置針的有效使用,避免肢體的過度活動等注意事項,一般留置針可用48-72小時,也能減少孩子的痛苦及對打針的恐懼感。

做好家長溝通的同時,我們也要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術,認真謹慎面對每一次穿刺,減少孩子的痛苦,就像我們科室的宗旨一樣:把每一位患兒都當做自己的孩子對待。

來源:“護士網”公眾號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