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新學期,先抓習慣再談成績,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不完美媽媽 讀書 拖延症 我和小樹苗 2019-09-14
"

好習慣是成功的助推器,壞習慣則是成功的絆腳石。新學期開始,正是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機,不管是作為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先從習慣抓起,抓好習慣再談成績。

哪些習慣值得培養?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經過哪些步驟?家長又能為孩子做些什麼?今天小數老師就為大家分享一篇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

下面這5個好習慣,家長和老師如果能讓孩子在新學期養成,那麼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很多孩子做事都缺乏時間觀念。他們做起事情來總想著拖拖拉拉,做一會又玩一會,根本沒有計劃性和目的性。

所以,造成了要完成的作業總是要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匆匆忙忙寫完。

其實,拖延症是很多學生存在的通病。但是如果每天都有事情拖到第二天再去解決,總有一天會堆積出問題,從而變得焦慮。

因此,家長培養孩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非常重要。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明白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情,今天的事情絕對不能拖到明天去做。

對待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先要有一個具體的計劃,做事最好能夠按計劃行事,這樣孩子也會在一天內做完該做的事情。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只有養成了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孩子才會懂得珍惜時光。

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中低年級,很多家長都會習慣性地陪伴孩子完成作業。

也許很多家長都知道,經常盯著孩子來完成作業是一種非常糟糕的一種行為,也明白這樣做對孩子不太好。

但是,他們又不忍心讓自己的孩子為了完成作業而煩惱。他們會擔心孩子的作業完成的質量不高,被老師叫到辦公室批評。

所以,很多家長都在孩子做作業時習慣性地陪在孩子身邊,看到孩子寫得不對就馬上指出來,讓孩子改正。

其實,這樣做會讓孩子對家長形成很強的依賴心理。孩子甚至會覺得寫作業的事情是家長的責任,檢查作業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

當孩子覺得家長已經把這份責任攬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孩子對待作業,如何寫,如何檢查,就缺乏責任心了。

所以,家長必須要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不要總是依賴父母,這樣才能真正學到東西。

閱讀大量書籍的習慣

自古就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說法。

讓孩子多讀書,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一件有益於孩子長久發展的事情。所以,家長需要讓孩子養成閱讀大量書籍的好習慣。

閱讀書籍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還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

孩子能從書中能夠了解和認識很多有趣的事物,還可以提高我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道破了閱讀對於寫作的重要性!

大量閱讀書籍可以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學習一些好的句子、段落、表達方式。

閱讀還可以提升一個人的氣質,因為一個人的氣質和魅力可以從他的言行舉止看得出來。

在孩子閱讀書籍之後,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來增強孩子思考能力、溝通和表述能力。

預習以及複習的習慣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更要預習。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開端,是自覺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

預習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同時也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從小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能夠對孩子學習新的知識有一定的幫助。

課後複習對於孩子掌握新的知識同樣重要。有一句話說,每天課後用半小時複習,效果要勝過做兩個小時習題。

寫作業是為了檢查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缺少了複習這個環節,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家長和老師要提醒孩子及時複習。當天學的知識,要當天複習好,決對不能拖拉。

敢於提問、質疑的習慣

質疑就是孩子自己提出問題,鼓勵他們大膽質疑。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為什麼”,都值得去問。大量的事實證明,所有的事物都有“為什麼”。

所以,家長和老師也要多鼓勵孩子去提問,鼓勵孩子大膽地談自己的觀點、看法、見解和意見。

老師和家長要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慾望,善於啟發孩子大膽提問,敢於質疑,並逐步形成習慣。

敢於提問和質疑的孩子也很善於思考,父母親要正確引導,不壓制他的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慾必定會越來越旺,因為孩子的好奇正是探究新奇事物的開始。

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教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

所以,每一位家長都要鼓勵孩子敢於提出疑問,敢於質疑老師、質疑家長,這樣才能更加出色。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所有的行動,幾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本人的習慣所決定的。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壞習慣足以毀了孩子的一生,而好的習慣,卻能讓他受益終生。

明確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意義並瞭解哪些學習習慣是好習慣以後,就應該自覺地培養好習慣,克服壞習慣,讓好習慣伴隨終生,讓壞習慣儘快與你告別。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第一步:耐心發動,逐漸加速

俗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

因此,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步就要說到做到,堅定不移。比如計劃每天要記10個英語單詞,就一天不落地去記;認識到寫字潦草、做題馬虎這些毛病,就在寫字、做題時嚴加註意,確保字字工整,題題複查;制訂了學習計劃,就定時定量地去完成。

✍ 第二步:控制時空,約束自己

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響。

比如,一箇中小學生,已經認識到打遊戲機的負作用了,不想再打遊戲機了,可是,一走近遊戲廳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

因此,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還不十分強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從控制自己的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入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在時間上,從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寢,都安排滿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和活動內容。

在空間上,嚴格控制自己的活動範圍,遊戲廳、檯球室等遊樂場所,無論自己多麼好奇,無論別人怎麼引誘,也不要去。

✍ 第三步:偶有偏離,及時調整

許多孩子自制力比較差,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或者在壞習慣克服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

這需要家長協助監督,發現偶有偏離,立即作出調整。比如,發現字寫得不規整了,發現沒有執行或沒有完成學習計劃了,發現自己躺著看書、看電視了……立即作出調整。

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便踩出來了。

新學期,新的開始,每一位家長和老師都需要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讓孩子揚帆起航,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