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父母的強迫症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

好的教育不是逼迫孩子,而是幫助其建立自驅力

"

好的教育不是逼迫孩子,而是幫助其建立自驅力

《小歡喜》:父母的強迫症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剛從日本旅行回來,正值八月暑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無論到哪兒,都可以看見出遊的中國親子家庭以及類似《小歡喜》中父母與孩子相處模式的景象:

伏見稻荷神社前,一位中國家長正在給孩子拍照。

家長:站好!拍個照都不老實。

孩子:媽媽,好了沒,真的很熱…

家長:熱什麼熱?好不容易出來一趟,熱得話下回就別來了!

孩子略帶哭腔:我不喜歡拍照,剛才都拍了很多了。

家長:跟你說了別動!聽見沒有!

大阪機場安檢處,某臺灣家長正帶女兒和兒子過安檢。

家長:你是不是沒出來旅行過?跟你說了過安檢動作要快一點,自己的行李自己拿,你是豬腦子嗎?

孩子默不作聲。

家長:沒見過你這麼笨的!跟你說了多少遍了!

因為她的聲音太大了,吸引了我和同事的目光。

只見一位媽媽一邊慌忙地從安檢機器上拎起揹包,一邊慌忙地催促著女兒離開安檢區域。

這是一位身材苗條打扮時尚的年輕媽媽,但是臉上滿是厭惡的神情,看著讓人不想接近。

同行的同事是剛畢業的小孩,跟我在日本走了一圈後不禁感慨:中國的小孩實在太可憐了。

想想我們自己的童年,是不是也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的經歷?


(一) 強迫症會遺傳

在城市化生活的極大壓力下,我們很容易把焦慮情緒傳給下一代。

我自己就是生長在一個具有強迫症基因的家庭中。

我的父親是個退伍軍人。小時候家境相對優越,父母很少吵架。我媽難得生氣,就是在被我爸以“記錄生活”的名義強迫著拍各種照片的時候。吃飯拍、做飯拍、買菜拍、洗衣服也拍。我爸似乎酷愛人像攝影,只要閒著就要求我媽給她做模特。我曾經看著我媽挺著二胎的肚子洗衣服,不厭其煩地警告我爸“不要再拍了”!結果被我爸嘲諷沒有文化,不懂得生活情趣。

後來上了大學,我開始獨立生活,寒暑假回家,才開始覺察到老爸的強迫症是到了何其嚴重的地步。回家幫忙做家務,在廚房洗碗一定會被數落一番。

"

好的教育不是逼迫孩子,而是幫助其建立自驅力

《小歡喜》:父母的強迫症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剛從日本旅行回來,正值八月暑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無論到哪兒,都可以看見出遊的中國親子家庭以及類似《小歡喜》中父母與孩子相處模式的景象:

伏見稻荷神社前,一位中國家長正在給孩子拍照。

家長:站好!拍個照都不老實。

孩子:媽媽,好了沒,真的很熱…

家長:熱什麼熱?好不容易出來一趟,熱得話下回就別來了!

孩子略帶哭腔:我不喜歡拍照,剛才都拍了很多了。

家長:跟你說了別動!聽見沒有!

大阪機場安檢處,某臺灣家長正帶女兒和兒子過安檢。

家長:你是不是沒出來旅行過?跟你說了過安檢動作要快一點,自己的行李自己拿,你是豬腦子嗎?

孩子默不作聲。

家長:沒見過你這麼笨的!跟你說了多少遍了!

因為她的聲音太大了,吸引了我和同事的目光。

只見一位媽媽一邊慌忙地從安檢機器上拎起揹包,一邊慌忙地催促著女兒離開安檢區域。

這是一位身材苗條打扮時尚的年輕媽媽,但是臉上滿是厭惡的神情,看著讓人不想接近。

同行的同事是剛畢業的小孩,跟我在日本走了一圈後不禁感慨:中國的小孩實在太可憐了。

想想我們自己的童年,是不是也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的經歷?


(一) 強迫症會遺傳

在城市化生活的極大壓力下,我們很容易把焦慮情緒傳給下一代。

我自己就是生長在一個具有強迫症基因的家庭中。

我的父親是個退伍軍人。小時候家境相對優越,父母很少吵架。我媽難得生氣,就是在被我爸以“記錄生活”的名義強迫著拍各種照片的時候。吃飯拍、做飯拍、買菜拍、洗衣服也拍。我爸似乎酷愛人像攝影,只要閒著就要求我媽給她做模特。我曾經看著我媽挺著二胎的肚子洗衣服,不厭其煩地警告我爸“不要再拍了”!結果被我爸嘲諷沒有文化,不懂得生活情趣。

後來上了大學,我開始獨立生活,寒暑假回家,才開始覺察到老爸的強迫症是到了何其嚴重的地步。回家幫忙做家務,在廚房洗碗一定會被數落一番。

《小歡喜》:父母的強迫症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抹布沾了洗潔精直接洗是沒有效果的,碗要要在水裡浸泡五分鐘汙漬才會去掉”。

“哪裡有你這樣洗衣服的,洗衣粉要浸泡十分鐘後手洗才幹淨。”

“純牛奶要煮開了才能喝,不能直接拿了就喝。”

“你一個大學生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還談什麼別的。”

忽然理解了這麼多年我媽過的有多不容易。

隨著年紀的增長,父親做事到了吹毛求屁的程度。成年後我的自我意識開始甦醒,經常有意識地審視自己的原生家庭,原以為足夠自省和理智會讓我變得和他不同,結果發現自己始終脫不開他的影子。

記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在他的職業生涯的選擇上發生了爭執,他撂下一句:“你跟老爸唯一的區別就是你受過高等教育,說話沒那麼土,但你們永遠只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從來不問我想要的是什麼!”


(二) 給孩子帶來的後患無窮

雖然是在一個家庭長大,但是我和弟弟的性格截然不同。

福建家庭成長,爸媽雖然沒有明顯的重男跡象,但思想觀念還是傳統的,希望養兒防老。我是大姐,父母基本散養,所以從小就養成了自信心爆棚、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但是我弟不同,家中男孩,屬於重點保護對象。父親對他的期待高、要求高、責罵也多,而母親則是百般溺愛,有求必應,不講原則。這樣教育方式的後果,是養成了他從小自卑、膽小的性格。我們之間的本質區別,是在不同教育方式下培養出的思維習慣。遇到同樣一個困難,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解決,而他的反應是不可能。

"

好的教育不是逼迫孩子,而是幫助其建立自驅力

《小歡喜》:父母的強迫症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剛從日本旅行回來,正值八月暑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無論到哪兒,都可以看見出遊的中國親子家庭以及類似《小歡喜》中父母與孩子相處模式的景象:

伏見稻荷神社前,一位中國家長正在給孩子拍照。

家長:站好!拍個照都不老實。

孩子:媽媽,好了沒,真的很熱…

家長:熱什麼熱?好不容易出來一趟,熱得話下回就別來了!

孩子略帶哭腔:我不喜歡拍照,剛才都拍了很多了。

家長:跟你說了別動!聽見沒有!

大阪機場安檢處,某臺灣家長正帶女兒和兒子過安檢。

家長:你是不是沒出來旅行過?跟你說了過安檢動作要快一點,自己的行李自己拿,你是豬腦子嗎?

孩子默不作聲。

家長:沒見過你這麼笨的!跟你說了多少遍了!

因為她的聲音太大了,吸引了我和同事的目光。

只見一位媽媽一邊慌忙地從安檢機器上拎起揹包,一邊慌忙地催促著女兒離開安檢區域。

這是一位身材苗條打扮時尚的年輕媽媽,但是臉上滿是厭惡的神情,看著讓人不想接近。

同行的同事是剛畢業的小孩,跟我在日本走了一圈後不禁感慨:中國的小孩實在太可憐了。

想想我們自己的童年,是不是也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的經歷?


(一) 強迫症會遺傳

在城市化生活的極大壓力下,我們很容易把焦慮情緒傳給下一代。

我自己就是生長在一個具有強迫症基因的家庭中。

我的父親是個退伍軍人。小時候家境相對優越,父母很少吵架。我媽難得生氣,就是在被我爸以“記錄生活”的名義強迫著拍各種照片的時候。吃飯拍、做飯拍、買菜拍、洗衣服也拍。我爸似乎酷愛人像攝影,只要閒著就要求我媽給她做模特。我曾經看著我媽挺著二胎的肚子洗衣服,不厭其煩地警告我爸“不要再拍了”!結果被我爸嘲諷沒有文化,不懂得生活情趣。

後來上了大學,我開始獨立生活,寒暑假回家,才開始覺察到老爸的強迫症是到了何其嚴重的地步。回家幫忙做家務,在廚房洗碗一定會被數落一番。

《小歡喜》:父母的強迫症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抹布沾了洗潔精直接洗是沒有效果的,碗要要在水裡浸泡五分鐘汙漬才會去掉”。

“哪裡有你這樣洗衣服的,洗衣粉要浸泡十分鐘後手洗才幹淨。”

“純牛奶要煮開了才能喝,不能直接拿了就喝。”

“你一個大學生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還談什麼別的。”

忽然理解了這麼多年我媽過的有多不容易。

隨著年紀的增長,父親做事到了吹毛求屁的程度。成年後我的自我意識開始甦醒,經常有意識地審視自己的原生家庭,原以為足夠自省和理智會讓我變得和他不同,結果發現自己始終脫不開他的影子。

記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在他的職業生涯的選擇上發生了爭執,他撂下一句:“你跟老爸唯一的區別就是你受過高等教育,說話沒那麼土,但你們永遠只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從來不問我想要的是什麼!”


(二) 給孩子帶來的後患無窮

雖然是在一個家庭長大,但是我和弟弟的性格截然不同。

福建家庭成長,爸媽雖然沒有明顯的重男跡象,但思想觀念還是傳統的,希望養兒防老。我是大姐,父母基本散養,所以從小就養成了自信心爆棚、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但是我弟不同,家中男孩,屬於重點保護對象。父親對他的期待高、要求高、責罵也多,而母親則是百般溺愛,有求必應,不講原則。這樣教育方式的後果,是養成了他從小自卑、膽小的性格。我們之間的本質區別,是在不同教育方式下培養出的思維習慣。遇到同樣一個困難,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解決,而他的反應是不可能。

《小歡喜》:父母的強迫症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家長長期的高壓管制,讓他不相信“可能”。

強迫症給孩子帶來的後患無窮,很多危害在成年後愈演愈烈。

1、首先是培養出了一個不快樂的孩子,以及情緒化的思維方式。

從小在充滿責備聲中的環境中長大,即使成年後也很難找到和父母間平和的相處模式。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在和家人的相處過程中,一言不合就煩躁。

2、性格被動,很少會有自己的想法,做事更缺乏內驅力

做事馬虎,不求精進。當你問TA“有什麼人生規劃?”,會得到這樣的答覆:“我最大的志願就是做一條鹹魚,反正我爸媽都規劃好了。”喜歡什麼?不知道。也不想想,反正不由我,沒用。

一直遭到責備和謾罵的孩子,很難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長期習慣了在被動模式下做事,所以缺乏了做好事情的內驅力。

3、性格敏感,無理由叛逆

無論別人的建議對不對,只要是別人讓我做的,我就不聽。

4、極度偏執

不按照我的邏輯和方式做事,就是你的錯。


(三) 家長如何科學地進行自我療愈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篇文章裡談論的家長,並不是醫學或者心理學意義上的“強迫症”。但是,這個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會給孩子帶來許多家長所不自知的後遺症。諸如長期壓抑孩子的天性讓孩子抑鬱、做事謹小慎微沒有自己的目標,又或是隻要事情不按照自己預期發展就容易陷入死結等的性格,在成年時會愈發明顯。

"

好的教育不是逼迫孩子,而是幫助其建立自驅力

《小歡喜》:父母的強迫症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剛從日本旅行回來,正值八月暑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無論到哪兒,都可以看見出遊的中國親子家庭以及類似《小歡喜》中父母與孩子相處模式的景象:

伏見稻荷神社前,一位中國家長正在給孩子拍照。

家長:站好!拍個照都不老實。

孩子:媽媽,好了沒,真的很熱…

家長:熱什麼熱?好不容易出來一趟,熱得話下回就別來了!

孩子略帶哭腔:我不喜歡拍照,剛才都拍了很多了。

家長:跟你說了別動!聽見沒有!

大阪機場安檢處,某臺灣家長正帶女兒和兒子過安檢。

家長:你是不是沒出來旅行過?跟你說了過安檢動作要快一點,自己的行李自己拿,你是豬腦子嗎?

孩子默不作聲。

家長:沒見過你這麼笨的!跟你說了多少遍了!

因為她的聲音太大了,吸引了我和同事的目光。

只見一位媽媽一邊慌忙地從安檢機器上拎起揹包,一邊慌忙地催促著女兒離開安檢區域。

這是一位身材苗條打扮時尚的年輕媽媽,但是臉上滿是厭惡的神情,看著讓人不想接近。

同行的同事是剛畢業的小孩,跟我在日本走了一圈後不禁感慨:中國的小孩實在太可憐了。

想想我們自己的童年,是不是也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的經歷?


(一) 強迫症會遺傳

在城市化生活的極大壓力下,我們很容易把焦慮情緒傳給下一代。

我自己就是生長在一個具有強迫症基因的家庭中。

我的父親是個退伍軍人。小時候家境相對優越,父母很少吵架。我媽難得生氣,就是在被我爸以“記錄生活”的名義強迫著拍各種照片的時候。吃飯拍、做飯拍、買菜拍、洗衣服也拍。我爸似乎酷愛人像攝影,只要閒著就要求我媽給她做模特。我曾經看著我媽挺著二胎的肚子洗衣服,不厭其煩地警告我爸“不要再拍了”!結果被我爸嘲諷沒有文化,不懂得生活情趣。

後來上了大學,我開始獨立生活,寒暑假回家,才開始覺察到老爸的強迫症是到了何其嚴重的地步。回家幫忙做家務,在廚房洗碗一定會被數落一番。

《小歡喜》:父母的強迫症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抹布沾了洗潔精直接洗是沒有效果的,碗要要在水裡浸泡五分鐘汙漬才會去掉”。

“哪裡有你這樣洗衣服的,洗衣粉要浸泡十分鐘後手洗才幹淨。”

“純牛奶要煮開了才能喝,不能直接拿了就喝。”

“你一個大學生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還談什麼別的。”

忽然理解了這麼多年我媽過的有多不容易。

隨著年紀的增長,父親做事到了吹毛求屁的程度。成年後我的自我意識開始甦醒,經常有意識地審視自己的原生家庭,原以為足夠自省和理智會讓我變得和他不同,結果發現自己始終脫不開他的影子。

記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在他的職業生涯的選擇上發生了爭執,他撂下一句:“你跟老爸唯一的區別就是你受過高等教育,說話沒那麼土,但你們永遠只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從來不問我想要的是什麼!”


(二) 給孩子帶來的後患無窮

雖然是在一個家庭長大,但是我和弟弟的性格截然不同。

福建家庭成長,爸媽雖然沒有明顯的重男跡象,但思想觀念還是傳統的,希望養兒防老。我是大姐,父母基本散養,所以從小就養成了自信心爆棚、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但是我弟不同,家中男孩,屬於重點保護對象。父親對他的期待高、要求高、責罵也多,而母親則是百般溺愛,有求必應,不講原則。這樣教育方式的後果,是養成了他從小自卑、膽小的性格。我們之間的本質區別,是在不同教育方式下培養出的思維習慣。遇到同樣一個困難,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解決,而他的反應是不可能。

《小歡喜》:父母的強迫症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家長長期的高壓管制,讓他不相信“可能”。

強迫症給孩子帶來的後患無窮,很多危害在成年後愈演愈烈。

1、首先是培養出了一個不快樂的孩子,以及情緒化的思維方式。

從小在充滿責備聲中的環境中長大,即使成年後也很難找到和父母間平和的相處模式。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在和家人的相處過程中,一言不合就煩躁。

2、性格被動,很少會有自己的想法,做事更缺乏內驅力

做事馬虎,不求精進。當你問TA“有什麼人生規劃?”,會得到這樣的答覆:“我最大的志願就是做一條鹹魚,反正我爸媽都規劃好了。”喜歡什麼?不知道。也不想想,反正不由我,沒用。

一直遭到責備和謾罵的孩子,很難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長期習慣了在被動模式下做事,所以缺乏了做好事情的內驅力。

3、性格敏感,無理由叛逆

無論別人的建議對不對,只要是別人讓我做的,我就不聽。

4、極度偏執

不按照我的邏輯和方式做事,就是你的錯。


(三) 家長如何科學地進行自我療愈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篇文章裡談論的家長,並不是醫學或者心理學意義上的“強迫症”。但是,這個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會給孩子帶來許多家長所不自知的後遺症。諸如長期壓抑孩子的天性讓孩子抑鬱、做事謹小慎微沒有自己的目標,又或是隻要事情不按照自己預期發展就容易陷入死結等的性格,在成年時會愈發明顯。

《小歡喜》:父母的強迫症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畢竟最好的教育不是強迫式的教育,而是在強迫和放手之間找到一種動態的平衡關係,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的驅動力。就像《小歡喜》裡的英子,要讓她明白高考不失為了刷分而做題,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航天夢想而考取好的大學。

對於平時喜歡用專制教育方式的家長,這裡有幾點建議:

1、 從根本意識到自己的焦慮神經將給孩子帶來的危害

家長要有意識地不把自己的焦慮傳達給孩子, 如果你希望TA在成年後能夠成為一個獨立、自強自信的人,那麼就要首先幫助其建立樂觀、陽光積極的人生態度。

2、多問號,少句號;只做建議,不做決定

鼓勵獨立自主的分析、思考和決策,在方向上給予引導,在情感上給予支持。專制父母可能對孩子的需求不夠敏感,特別是在情感層面,更多看重的是事情的結果。不能只根據自己的假設行事,要重視孩子的真正需求和慾望,建立有效平等溝通的橋樑。

3、 放鬆活動和正念冥想是管理強迫症和日常壓力的關鍵。

快樂的父母撫養快樂的孩子,所以當你感到狀態不好時,最重要的是調整好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