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不完美媽媽 鄧超 雞湯 戛納電影節 豆媽逗娃 2019-07-25
"

衝著《銀河補習班》的宣傳語:這是一部獻給父親,也獻給孩子的電影,這是今年觀眾最期待的電影。我興沖沖地拉著老公和孩子去看了這部影片。

客觀地說,《銀河補習班》確實算不上一部特別優秀的影片,在敘事節奏上幾次讓我有“卡殼”的感覺。不少觀眾表示鄧超的這碗“雞湯”並不讓他們特別感冒,但也有不少觀眾被這部影片感動得一塌糊塗,於是對《銀河補習班》這部影片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價。

"

衝著《銀河補習班》的宣傳語:這是一部獻給父親,也獻給孩子的電影,這是今年觀眾最期待的電影。我興沖沖地拉著老公和孩子去看了這部影片。

客觀地說,《銀河補習班》確實算不上一部特別優秀的影片,在敘事節奏上幾次讓我有“卡殼”的感覺。不少觀眾表示鄧超的這碗“雞湯”並不讓他們特別感冒,但也有不少觀眾被這部影片感動得一塌糊塗,於是對《銀河補習班》這部影片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價。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OK,我先澄清一下:這不是一篇影評。

我想說:我們並不是戛納電影節的評委,其實沒有必要那麼苛刻。一部影片如果能夠給觀眾有所啟發,它就是有價值的。這就像你聽了一堂“不知所云"的講課,老師在上面侃侃而談,但你卻沒有聽懂,但其中有一句話切切實實地打動了你,讓你印象深刻,甚至對你後面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那這一堂課就沒有白上!

家長,我們為什麼這麼焦慮?

幾十元的電影票錢,有的人希望看到炫目的特效,有的人希望得到心靈的震撼,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抱著一種心理預期去觀看電影,當電影滿足了我們的心理預期時我們就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當看完電影《銀河補習班》,發現電影特技一般、節奏一般,不過是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難以企及"的好爸爸形象,並沒有提供什麼馬上拿來就能用在自己孩子的好辦法,不少家長就把它定位成“雞湯”或者“洗腦組織",甚至暗暗心疼自己買電影票的錢不值。付出就要有回報,結果比過程更重要,這恰恰是很多人的思維模式。

看電影這種小事是這樣,在更多的大事上,很多人也是這種思維模式。比如說,家長對待孩子也常常是帶有某種心理預期的。像《銀河補習班》裡馬飛的媽媽把孩子送到昂貴的寄宿學校,希望通過優質的教育資源讓這個“缺根筋”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成績,結果卻是馬飛常期穩坐年級倒數。於是,媽媽也將馬飛定義成不可能學習好的笨孩子,教導主任更是把馬飛歸為“永遠洗不成鑽石的煤球”。

從影片聯想到很多家長身上,我們常常把孩子的每一次考試成績看得格外重要。從單元考到期中期末考,再到中考、高考,有一次沒考好,有一門沒考好,家長就焦慮得不得了,好像孩子就此錯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機遇,一輩子就不能翻身了一樣。事情演變下去,就變成了恨鐵不成鋼是輕的,打罵孩子才能發洩我們焦慮的情緒。而家長的各種焦慮會很快地傳遞到孩子身上,於是乎,孩子們也把成績或者結果看成“天大的事情”。

"

衝著《銀河補習班》的宣傳語:這是一部獻給父親,也獻給孩子的電影,這是今年觀眾最期待的電影。我興沖沖地拉著老公和孩子去看了這部影片。

客觀地說,《銀河補習班》確實算不上一部特別優秀的影片,在敘事節奏上幾次讓我有“卡殼”的感覺。不少觀眾表示鄧超的這碗“雞湯”並不讓他們特別感冒,但也有不少觀眾被這部影片感動得一塌糊塗,於是對《銀河補習班》這部影片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價。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OK,我先澄清一下:這不是一篇影評。

我想說:我們並不是戛納電影節的評委,其實沒有必要那麼苛刻。一部影片如果能夠給觀眾有所啟發,它就是有價值的。這就像你聽了一堂“不知所云"的講課,老師在上面侃侃而談,但你卻沒有聽懂,但其中有一句話切切實實地打動了你,讓你印象深刻,甚至對你後面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那這一堂課就沒有白上!

家長,我們為什麼這麼焦慮?

幾十元的電影票錢,有的人希望看到炫目的特效,有的人希望得到心靈的震撼,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抱著一種心理預期去觀看電影,當電影滿足了我們的心理預期時我們就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當看完電影《銀河補習班》,發現電影特技一般、節奏一般,不過是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難以企及"的好爸爸形象,並沒有提供什麼馬上拿來就能用在自己孩子的好辦法,不少家長就把它定位成“雞湯”或者“洗腦組織",甚至暗暗心疼自己買電影票的錢不值。付出就要有回報,結果比過程更重要,這恰恰是很多人的思維模式。

看電影這種小事是這樣,在更多的大事上,很多人也是這種思維模式。比如說,家長對待孩子也常常是帶有某種心理預期的。像《銀河補習班》裡馬飛的媽媽把孩子送到昂貴的寄宿學校,希望通過優質的教育資源讓這個“缺根筋”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成績,結果卻是馬飛常期穩坐年級倒數。於是,媽媽也將馬飛定義成不可能學習好的笨孩子,教導主任更是把馬飛歸為“永遠洗不成鑽石的煤球”。

從影片聯想到很多家長身上,我們常常把孩子的每一次考試成績看得格外重要。從單元考到期中期末考,再到中考、高考,有一次沒考好,有一門沒考好,家長就焦慮得不得了,好像孩子就此錯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機遇,一輩子就不能翻身了一樣。事情演變下去,就變成了恨鐵不成鋼是輕的,打罵孩子才能發洩我們焦慮的情緒。而家長的各種焦慮會很快地傳遞到孩子身上,於是乎,孩子們也把成績或者結果看成“天大的事情”。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那家長的焦慮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一次考試的好壞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這常常是家長被“固定型思維”左右了。在焦慮的家長心中,有這樣一個潛藏的思維邏輯:孩子考試沒考好——孩子能力不行(孩子錯過了重要的時機)——孩子將來難以成功——孩子人生完了——家長為孩子付出的一切也白瞎了(孩子失敗,家長也失敗了)。

可是,當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思維邏輯當中有一個嚴重的漏洞:把一個人的成長和大部分事情的結果看成是一成不變的。很多時候,不是壞的結果阻礙了我們進步,而是“害怕壞的結果”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一個顛覆傳統成功學的觀念一終生成長

“現在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應該均勻得分佈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一馬皓文《銀河補習班》

聽到這一句話的時候,立馬讓我想起了最近喜歡的一本書《終身成長》,馬皓文對馬飛的教育和引導正暗和了《終身成長》中的理念。

"

衝著《銀河補習班》的宣傳語:這是一部獻給父親,也獻給孩子的電影,這是今年觀眾最期待的電影。我興沖沖地拉著老公和孩子去看了這部影片。

客觀地說,《銀河補習班》確實算不上一部特別優秀的影片,在敘事節奏上幾次讓我有“卡殼”的感覺。不少觀眾表示鄧超的這碗“雞湯”並不讓他們特別感冒,但也有不少觀眾被這部影片感動得一塌糊塗,於是對《銀河補習班》這部影片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價。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OK,我先澄清一下:這不是一篇影評。

我想說:我們並不是戛納電影節的評委,其實沒有必要那麼苛刻。一部影片如果能夠給觀眾有所啟發,它就是有價值的。這就像你聽了一堂“不知所云"的講課,老師在上面侃侃而談,但你卻沒有聽懂,但其中有一句話切切實實地打動了你,讓你印象深刻,甚至對你後面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那這一堂課就沒有白上!

家長,我們為什麼這麼焦慮?

幾十元的電影票錢,有的人希望看到炫目的特效,有的人希望得到心靈的震撼,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抱著一種心理預期去觀看電影,當電影滿足了我們的心理預期時我們就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當看完電影《銀河補習班》,發現電影特技一般、節奏一般,不過是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難以企及"的好爸爸形象,並沒有提供什麼馬上拿來就能用在自己孩子的好辦法,不少家長就把它定位成“雞湯”或者“洗腦組織",甚至暗暗心疼自己買電影票的錢不值。付出就要有回報,結果比過程更重要,這恰恰是很多人的思維模式。

看電影這種小事是這樣,在更多的大事上,很多人也是這種思維模式。比如說,家長對待孩子也常常是帶有某種心理預期的。像《銀河補習班》裡馬飛的媽媽把孩子送到昂貴的寄宿學校,希望通過優質的教育資源讓這個“缺根筋”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成績,結果卻是馬飛常期穩坐年級倒數。於是,媽媽也將馬飛定義成不可能學習好的笨孩子,教導主任更是把馬飛歸為“永遠洗不成鑽石的煤球”。

從影片聯想到很多家長身上,我們常常把孩子的每一次考試成績看得格外重要。從單元考到期中期末考,再到中考、高考,有一次沒考好,有一門沒考好,家長就焦慮得不得了,好像孩子就此錯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機遇,一輩子就不能翻身了一樣。事情演變下去,就變成了恨鐵不成鋼是輕的,打罵孩子才能發洩我們焦慮的情緒。而家長的各種焦慮會很快地傳遞到孩子身上,於是乎,孩子們也把成績或者結果看成“天大的事情”。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那家長的焦慮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一次考試的好壞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這常常是家長被“固定型思維”左右了。在焦慮的家長心中,有這樣一個潛藏的思維邏輯:孩子考試沒考好——孩子能力不行(孩子錯過了重要的時機)——孩子將來難以成功——孩子人生完了——家長為孩子付出的一切也白瞎了(孩子失敗,家長也失敗了)。

可是,當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思維邏輯當中有一個嚴重的漏洞:把一個人的成長和大部分事情的結果看成是一成不變的。很多時候,不是壞的結果阻礙了我們進步,而是“害怕壞的結果”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一個顛覆傳統成功學的觀念一終生成長

“現在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應該均勻得分佈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一馬皓文《銀河補習班》

聽到這一句話的時候,立馬讓我想起了最近喜歡的一本書《終身成長》,馬皓文對馬飛的教育和引導正暗和了《終身成長》中的理念。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她用了十年的時間去跟蹤研究了400個人因為思維變化而產生的不同結果。結果,她發現:成長型思維能夠最大程度激發人的潛能和求知慾。在2017年,她因為對“成長型思維”的突破性研究,榮獲全球最大的教育類單項獎“一丹獎”。

她的著作《終身成長》曾蟬聯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十年,累計印刷了180萬冊,甚至連比爾蓋茨都為此書撰寫推薦。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卡羅爾博士提出這樣一個觀念:一個人獲得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而是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方式的影響。一個人最終能否獲得成功,或者過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靠的是對成長的不懈追求,靠的是成長型思維。

那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更關注結果背後的原理,而不是結果本身。與之相反的,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固定性思維。

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的不同

1、界定成功的標準

成長型思維:成功是可以通過持續努力和不斷提升能力而達成的自然結果。

固定型思維:成功與能力密不可分,有能力的人才能夠獲得成功。

2、對待失敗

成長型思維:失敗只是某一個時間點的狀態,這種狀態並不會持久,從失敗中獲得的經驗可以增加成功的機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固定型思維:把失敗看成是結果,失敗說明能力不行,失敗讓我們變成失敗者(標籤)。

3、自我評價

成長型思維:客觀,可以明確地覺知自己當下正在做的事情,相信通過努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固定型思維:極端,常因為結果的不同而在自大與自卑間遊走。不願意承擔責任,喜歡推諉(別人或者環境),對自己的現狀不能夠覺察。

4、面對錯誤

成長型思維:把錯誤當成自我提升的機會,善於從錯誤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並通過錯誤改進自己。

固定型思維:害怕面對錯誤的結果,因為怕犯錯而不敢嘗試。

5、腦波的興奮點

成長型思維:對“為什麼”更感興趣,發現事物背後的原理讓他更興奮。

固定型思維:對固定的結果和答案更加興奮,一旦有了結果和答案,興奮點就消失了。

"

衝著《銀河補習班》的宣傳語:這是一部獻給父親,也獻給孩子的電影,這是今年觀眾最期待的電影。我興沖沖地拉著老公和孩子去看了這部影片。

客觀地說,《銀河補習班》確實算不上一部特別優秀的影片,在敘事節奏上幾次讓我有“卡殼”的感覺。不少觀眾表示鄧超的這碗“雞湯”並不讓他們特別感冒,但也有不少觀眾被這部影片感動得一塌糊塗,於是對《銀河補習班》這部影片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價。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OK,我先澄清一下:這不是一篇影評。

我想說:我們並不是戛納電影節的評委,其實沒有必要那麼苛刻。一部影片如果能夠給觀眾有所啟發,它就是有價值的。這就像你聽了一堂“不知所云"的講課,老師在上面侃侃而談,但你卻沒有聽懂,但其中有一句話切切實實地打動了你,讓你印象深刻,甚至對你後面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那這一堂課就沒有白上!

家長,我們為什麼這麼焦慮?

幾十元的電影票錢,有的人希望看到炫目的特效,有的人希望得到心靈的震撼,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抱著一種心理預期去觀看電影,當電影滿足了我們的心理預期時我們就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當看完電影《銀河補習班》,發現電影特技一般、節奏一般,不過是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難以企及"的好爸爸形象,並沒有提供什麼馬上拿來就能用在自己孩子的好辦法,不少家長就把它定位成“雞湯”或者“洗腦組織",甚至暗暗心疼自己買電影票的錢不值。付出就要有回報,結果比過程更重要,這恰恰是很多人的思維模式。

看電影這種小事是這樣,在更多的大事上,很多人也是這種思維模式。比如說,家長對待孩子也常常是帶有某種心理預期的。像《銀河補習班》裡馬飛的媽媽把孩子送到昂貴的寄宿學校,希望通過優質的教育資源讓這個“缺根筋”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成績,結果卻是馬飛常期穩坐年級倒數。於是,媽媽也將馬飛定義成不可能學習好的笨孩子,教導主任更是把馬飛歸為“永遠洗不成鑽石的煤球”。

從影片聯想到很多家長身上,我們常常把孩子的每一次考試成績看得格外重要。從單元考到期中期末考,再到中考、高考,有一次沒考好,有一門沒考好,家長就焦慮得不得了,好像孩子就此錯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機遇,一輩子就不能翻身了一樣。事情演變下去,就變成了恨鐵不成鋼是輕的,打罵孩子才能發洩我們焦慮的情緒。而家長的各種焦慮會很快地傳遞到孩子身上,於是乎,孩子們也把成績或者結果看成“天大的事情”。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那家長的焦慮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一次考試的好壞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這常常是家長被“固定型思維”左右了。在焦慮的家長心中,有這樣一個潛藏的思維邏輯:孩子考試沒考好——孩子能力不行(孩子錯過了重要的時機)——孩子將來難以成功——孩子人生完了——家長為孩子付出的一切也白瞎了(孩子失敗,家長也失敗了)。

可是,當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思維邏輯當中有一個嚴重的漏洞:把一個人的成長和大部分事情的結果看成是一成不變的。很多時候,不是壞的結果阻礙了我們進步,而是“害怕壞的結果”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一個顛覆傳統成功學的觀念一終生成長

“現在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應該均勻得分佈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一馬皓文《銀河補習班》

聽到這一句話的時候,立馬讓我想起了最近喜歡的一本書《終身成長》,馬皓文對馬飛的教育和引導正暗和了《終身成長》中的理念。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她用了十年的時間去跟蹤研究了400個人因為思維變化而產生的不同結果。結果,她發現:成長型思維能夠最大程度激發人的潛能和求知慾。在2017年,她因為對“成長型思維”的突破性研究,榮獲全球最大的教育類單項獎“一丹獎”。

她的著作《終身成長》曾蟬聯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十年,累計印刷了180萬冊,甚至連比爾蓋茨都為此書撰寫推薦。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卡羅爾博士提出這樣一個觀念:一個人獲得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而是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方式的影響。一個人最終能否獲得成功,或者過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靠的是對成長的不懈追求,靠的是成長型思維。

那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更關注結果背後的原理,而不是結果本身。與之相反的,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固定性思維。

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的不同

1、界定成功的標準

成長型思維:成功是可以通過持續努力和不斷提升能力而達成的自然結果。

固定型思維:成功與能力密不可分,有能力的人才能夠獲得成功。

2、對待失敗

成長型思維:失敗只是某一個時間點的狀態,這種狀態並不會持久,從失敗中獲得的經驗可以增加成功的機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固定型思維:把失敗看成是結果,失敗說明能力不行,失敗讓我們變成失敗者(標籤)。

3、自我評價

成長型思維:客觀,可以明確地覺知自己當下正在做的事情,相信通過努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固定型思維:極端,常因為結果的不同而在自大與自卑間遊走。不願意承擔責任,喜歡推諉(別人或者環境),對自己的現狀不能夠覺察。

4、面對錯誤

成長型思維:把錯誤當成自我提升的機會,善於從錯誤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並通過錯誤改進自己。

固定型思維:害怕面對錯誤的結果,因為怕犯錯而不敢嘗試。

5、腦波的興奮點

成長型思維:對“為什麼”更感興趣,發現事物背後的原理讓他更興奮。

固定型思維:對固定的結果和答案更加興奮,一旦有了結果和答案,興奮點就消失了。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回到《銀河補習班》中來,馬皓文就是成長型思維的代表,而閻主任就是固定型思維的代表。閻主任看到馬飛之前成績不好,就想當然地認為馬飛的人生也就這樣兒了,煤球永遠洗不成鑽石。而馬皓文則認為不管有多少次失敗,只要孩子的大腦不是在“睡覺”,而是在“一直想,一直想",孩子就“能夠做成這地球上的任何事情"。閻主任關心的是孩子有沒有準點兒來上課,而馬皓文關心的是讓孩子明白“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詩到底是怎麼寫出來的。閻主任關心的是馬上要期末考試了,那個賭約的結果是誰輸誰贏。而馬皓文卻讓馬飛忘掉那個賭約,拿出考前半個月的時間帶孩子去看心心念唸的航空展。閻主任看重的是馬飛是唯一有能力衝擊高考狀元的人,而馬飛在馬皓文的教育下,明白了人活著是為什麼?他要做的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一成為飛行員。馬皓文和閻主任完美地上演了一次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的博弈,而結局是成長型思維完勝。

也許,你們會說這不過是個電影,都是很理想化的東西。那我建議你去看看籃球巨星喬丹,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等等人物的傳記或者事例了,你們就會知道:成功的人並不一定都是天才,但是他們都是在“終生成長”的人。

"

衝著《銀河補習班》的宣傳語:這是一部獻給父親,也獻給孩子的電影,這是今年觀眾最期待的電影。我興沖沖地拉著老公和孩子去看了這部影片。

客觀地說,《銀河補習班》確實算不上一部特別優秀的影片,在敘事節奏上幾次讓我有“卡殼”的感覺。不少觀眾表示鄧超的這碗“雞湯”並不讓他們特別感冒,但也有不少觀眾被這部影片感動得一塌糊塗,於是對《銀河補習班》這部影片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價。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OK,我先澄清一下:這不是一篇影評。

我想說:我們並不是戛納電影節的評委,其實沒有必要那麼苛刻。一部影片如果能夠給觀眾有所啟發,它就是有價值的。這就像你聽了一堂“不知所云"的講課,老師在上面侃侃而談,但你卻沒有聽懂,但其中有一句話切切實實地打動了你,讓你印象深刻,甚至對你後面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那這一堂課就沒有白上!

家長,我們為什麼這麼焦慮?

幾十元的電影票錢,有的人希望看到炫目的特效,有的人希望得到心靈的震撼,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抱著一種心理預期去觀看電影,當電影滿足了我們的心理預期時我們就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當看完電影《銀河補習班》,發現電影特技一般、節奏一般,不過是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難以企及"的好爸爸形象,並沒有提供什麼馬上拿來就能用在自己孩子的好辦法,不少家長就把它定位成“雞湯”或者“洗腦組織",甚至暗暗心疼自己買電影票的錢不值。付出就要有回報,結果比過程更重要,這恰恰是很多人的思維模式。

看電影這種小事是這樣,在更多的大事上,很多人也是這種思維模式。比如說,家長對待孩子也常常是帶有某種心理預期的。像《銀河補習班》裡馬飛的媽媽把孩子送到昂貴的寄宿學校,希望通過優質的教育資源讓這個“缺根筋”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成績,結果卻是馬飛常期穩坐年級倒數。於是,媽媽也將馬飛定義成不可能學習好的笨孩子,教導主任更是把馬飛歸為“永遠洗不成鑽石的煤球”。

從影片聯想到很多家長身上,我們常常把孩子的每一次考試成績看得格外重要。從單元考到期中期末考,再到中考、高考,有一次沒考好,有一門沒考好,家長就焦慮得不得了,好像孩子就此錯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機遇,一輩子就不能翻身了一樣。事情演變下去,就變成了恨鐵不成鋼是輕的,打罵孩子才能發洩我們焦慮的情緒。而家長的各種焦慮會很快地傳遞到孩子身上,於是乎,孩子們也把成績或者結果看成“天大的事情”。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那家長的焦慮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一次考試的好壞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這常常是家長被“固定型思維”左右了。在焦慮的家長心中,有這樣一個潛藏的思維邏輯:孩子考試沒考好——孩子能力不行(孩子錯過了重要的時機)——孩子將來難以成功——孩子人生完了——家長為孩子付出的一切也白瞎了(孩子失敗,家長也失敗了)。

可是,當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思維邏輯當中有一個嚴重的漏洞:把一個人的成長和大部分事情的結果看成是一成不變的。很多時候,不是壞的結果阻礙了我們進步,而是“害怕壞的結果”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一個顛覆傳統成功學的觀念一終生成長

“現在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應該均勻得分佈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一馬皓文《銀河補習班》

聽到這一句話的時候,立馬讓我想起了最近喜歡的一本書《終身成長》,馬皓文對馬飛的教育和引導正暗和了《終身成長》中的理念。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她用了十年的時間去跟蹤研究了400個人因為思維變化而產生的不同結果。結果,她發現:成長型思維能夠最大程度激發人的潛能和求知慾。在2017年,她因為對“成長型思維”的突破性研究,榮獲全球最大的教育類單項獎“一丹獎”。

她的著作《終身成長》曾蟬聯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十年,累計印刷了180萬冊,甚至連比爾蓋茨都為此書撰寫推薦。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卡羅爾博士提出這樣一個觀念:一個人獲得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而是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方式的影響。一個人最終能否獲得成功,或者過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靠的是對成長的不懈追求,靠的是成長型思維。

那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更關注結果背後的原理,而不是結果本身。與之相反的,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固定性思維。

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的不同

1、界定成功的標準

成長型思維:成功是可以通過持續努力和不斷提升能力而達成的自然結果。

固定型思維:成功與能力密不可分,有能力的人才能夠獲得成功。

2、對待失敗

成長型思維:失敗只是某一個時間點的狀態,這種狀態並不會持久,從失敗中獲得的經驗可以增加成功的機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固定型思維:把失敗看成是結果,失敗說明能力不行,失敗讓我們變成失敗者(標籤)。

3、自我評價

成長型思維:客觀,可以明確地覺知自己當下正在做的事情,相信通過努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固定型思維:極端,常因為結果的不同而在自大與自卑間遊走。不願意承擔責任,喜歡推諉(別人或者環境),對自己的現狀不能夠覺察。

4、面對錯誤

成長型思維:把錯誤當成自我提升的機會,善於從錯誤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並通過錯誤改進自己。

固定型思維:害怕面對錯誤的結果,因為怕犯錯而不敢嘗試。

5、腦波的興奮點

成長型思維:對“為什麼”更感興趣,發現事物背後的原理讓他更興奮。

固定型思維:對固定的結果和答案更加興奮,一旦有了結果和答案,興奮點就消失了。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回到《銀河補習班》中來,馬皓文就是成長型思維的代表,而閻主任就是固定型思維的代表。閻主任看到馬飛之前成績不好,就想當然地認為馬飛的人生也就這樣兒了,煤球永遠洗不成鑽石。而馬皓文則認為不管有多少次失敗,只要孩子的大腦不是在“睡覺”,而是在“一直想,一直想",孩子就“能夠做成這地球上的任何事情"。閻主任關心的是孩子有沒有準點兒來上課,而馬皓文關心的是讓孩子明白“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詩到底是怎麼寫出來的。閻主任關心的是馬上要期末考試了,那個賭約的結果是誰輸誰贏。而馬皓文卻讓馬飛忘掉那個賭約,拿出考前半個月的時間帶孩子去看心心念唸的航空展。閻主任看重的是馬飛是唯一有能力衝擊高考狀元的人,而馬飛在馬皓文的教育下,明白了人活著是為什麼?他要做的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一成為飛行員。馬皓文和閻主任完美地上演了一次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的博弈,而結局是成長型思維完勝。

也許,你們會說這不過是個電影,都是很理想化的東西。那我建議你去看看籃球巨星喬丹,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等等人物的傳記或者事例了,你們就會知道:成功的人並不一定都是天才,但是他們都是在“終生成長”的人。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建設成長型思維的方法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橋,把你自己心中的橋建好。”一馬皓文《銀河補習班》

《銀河補習班》中馬皓文自己就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受益者。如果按照固定性思維,一個坐了七年牢,被所有同事鄙視,老婆也離開自己改嫁他人的失敗者,還有什麼未來可言?可是馬皓文就是不認輸,他不僅要讓自己爬起來,還要讓兒子也要站起來,即使在申訴了20年都沒有被受理的冤案面前,他依然堅持要“建起自己心中的橋”。我們在馬皓文和他教育馬飛的事情上也看到了建設成長型思維的方法:

1、接納

​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兒子,馬皓文都坦然地接納現狀。當認識他的人都把他當成東沛市的大惡人,連工作都找不到的時候,馬皓文沒有自怨自艾,好工作找不到那就找差一點的工作,不讓他到自己屋裡住那就偷偷地去住。任何人的否定都不代表你要否定自己,接納自己,接納現狀是我們要做的第一步。

2、自察

在做任何事情時,我們要不斷地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在用固定思維做事,還是在用成長型思維做事。比如,馬皓文因為自己的申訴不被受理而遷怒於馬飛,讓馬飛能不能給自己爭一口氣之後,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犯了錯,於是,他主動地向兒子道歉:“爸爸也是第一次學習當爸爸,爸爸也會犯錯。”本來是一個錯誤,反而成為父子關係的一個促進,馬皓文也在這次錯誤中獲得了成長,讓自己成為了一個更好的爸爸。

"

衝著《銀河補習班》的宣傳語:這是一部獻給父親,也獻給孩子的電影,這是今年觀眾最期待的電影。我興沖沖地拉著老公和孩子去看了這部影片。

客觀地說,《銀河補習班》確實算不上一部特別優秀的影片,在敘事節奏上幾次讓我有“卡殼”的感覺。不少觀眾表示鄧超的這碗“雞湯”並不讓他們特別感冒,但也有不少觀眾被這部影片感動得一塌糊塗,於是對《銀河補習班》這部影片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價。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OK,我先澄清一下:這不是一篇影評。

我想說:我們並不是戛納電影節的評委,其實沒有必要那麼苛刻。一部影片如果能夠給觀眾有所啟發,它就是有價值的。這就像你聽了一堂“不知所云"的講課,老師在上面侃侃而談,但你卻沒有聽懂,但其中有一句話切切實實地打動了你,讓你印象深刻,甚至對你後面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那這一堂課就沒有白上!

家長,我們為什麼這麼焦慮?

幾十元的電影票錢,有的人希望看到炫目的特效,有的人希望得到心靈的震撼,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抱著一種心理預期去觀看電影,當電影滿足了我們的心理預期時我們就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當看完電影《銀河補習班》,發現電影特技一般、節奏一般,不過是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難以企及"的好爸爸形象,並沒有提供什麼馬上拿來就能用在自己孩子的好辦法,不少家長就把它定位成“雞湯”或者“洗腦組織",甚至暗暗心疼自己買電影票的錢不值。付出就要有回報,結果比過程更重要,這恰恰是很多人的思維模式。

看電影這種小事是這樣,在更多的大事上,很多人也是這種思維模式。比如說,家長對待孩子也常常是帶有某種心理預期的。像《銀河補習班》裡馬飛的媽媽把孩子送到昂貴的寄宿學校,希望通過優質的教育資源讓這個“缺根筋”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成績,結果卻是馬飛常期穩坐年級倒數。於是,媽媽也將馬飛定義成不可能學習好的笨孩子,教導主任更是把馬飛歸為“永遠洗不成鑽石的煤球”。

從影片聯想到很多家長身上,我們常常把孩子的每一次考試成績看得格外重要。從單元考到期中期末考,再到中考、高考,有一次沒考好,有一門沒考好,家長就焦慮得不得了,好像孩子就此錯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機遇,一輩子就不能翻身了一樣。事情演變下去,就變成了恨鐵不成鋼是輕的,打罵孩子才能發洩我們焦慮的情緒。而家長的各種焦慮會很快地傳遞到孩子身上,於是乎,孩子們也把成績或者結果看成“天大的事情”。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那家長的焦慮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一次考試的好壞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這常常是家長被“固定型思維”左右了。在焦慮的家長心中,有這樣一個潛藏的思維邏輯:孩子考試沒考好——孩子能力不行(孩子錯過了重要的時機)——孩子將來難以成功——孩子人生完了——家長為孩子付出的一切也白瞎了(孩子失敗,家長也失敗了)。

可是,當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思維邏輯當中有一個嚴重的漏洞:把一個人的成長和大部分事情的結果看成是一成不變的。很多時候,不是壞的結果阻礙了我們進步,而是“害怕壞的結果”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一個顛覆傳統成功學的觀念一終生成長

“現在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應該均勻得分佈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一馬皓文《銀河補習班》

聽到這一句話的時候,立馬讓我想起了最近喜歡的一本書《終身成長》,馬皓文對馬飛的教育和引導正暗和了《終身成長》中的理念。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她用了十年的時間去跟蹤研究了400個人因為思維變化而產生的不同結果。結果,她發現:成長型思維能夠最大程度激發人的潛能和求知慾。在2017年,她因為對“成長型思維”的突破性研究,榮獲全球最大的教育類單項獎“一丹獎”。

她的著作《終身成長》曾蟬聯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十年,累計印刷了180萬冊,甚至連比爾蓋茨都為此書撰寫推薦。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卡羅爾博士提出這樣一個觀念:一個人獲得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而是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方式的影響。一個人最終能否獲得成功,或者過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靠的是對成長的不懈追求,靠的是成長型思維。

那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更關注結果背後的原理,而不是結果本身。與之相反的,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固定性思維。

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的不同

1、界定成功的標準

成長型思維:成功是可以通過持續努力和不斷提升能力而達成的自然結果。

固定型思維:成功與能力密不可分,有能力的人才能夠獲得成功。

2、對待失敗

成長型思維:失敗只是某一個時間點的狀態,這種狀態並不會持久,從失敗中獲得的經驗可以增加成功的機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固定型思維:把失敗看成是結果,失敗說明能力不行,失敗讓我們變成失敗者(標籤)。

3、自我評價

成長型思維:客觀,可以明確地覺知自己當下正在做的事情,相信通過努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固定型思維:極端,常因為結果的不同而在自大與自卑間遊走。不願意承擔責任,喜歡推諉(別人或者環境),對自己的現狀不能夠覺察。

4、面對錯誤

成長型思維:把錯誤當成自我提升的機會,善於從錯誤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並通過錯誤改進自己。

固定型思維:害怕面對錯誤的結果,因為怕犯錯而不敢嘗試。

5、腦波的興奮點

成長型思維:對“為什麼”更感興趣,發現事物背後的原理讓他更興奮。

固定型思維:對固定的結果和答案更加興奮,一旦有了結果和答案,興奮點就消失了。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回到《銀河補習班》中來,馬皓文就是成長型思維的代表,而閻主任就是固定型思維的代表。閻主任看到馬飛之前成績不好,就想當然地認為馬飛的人生也就這樣兒了,煤球永遠洗不成鑽石。而馬皓文則認為不管有多少次失敗,只要孩子的大腦不是在“睡覺”,而是在“一直想,一直想",孩子就“能夠做成這地球上的任何事情"。閻主任關心的是孩子有沒有準點兒來上課,而馬皓文關心的是讓孩子明白“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詩到底是怎麼寫出來的。閻主任關心的是馬上要期末考試了,那個賭約的結果是誰輸誰贏。而馬皓文卻讓馬飛忘掉那個賭約,拿出考前半個月的時間帶孩子去看心心念唸的航空展。閻主任看重的是馬飛是唯一有能力衝擊高考狀元的人,而馬飛在馬皓文的教育下,明白了人活著是為什麼?他要做的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一成為飛行員。馬皓文和閻主任完美地上演了一次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的博弈,而結局是成長型思維完勝。

也許,你們會說這不過是個電影,都是很理想化的東西。那我建議你去看看籃球巨星喬丹,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等等人物的傳記或者事例了,你們就會知道:成功的人並不一定都是天才,但是他們都是在“終生成長”的人。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建設成長型思維的方法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橋,把你自己心中的橋建好。”一馬皓文《銀河補習班》

《銀河補習班》中馬皓文自己就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受益者。如果按照固定性思維,一個坐了七年牢,被所有同事鄙視,老婆也離開自己改嫁他人的失敗者,還有什麼未來可言?可是馬皓文就是不認輸,他不僅要讓自己爬起來,還要讓兒子也要站起來,即使在申訴了20年都沒有被受理的冤案面前,他依然堅持要“建起自己心中的橋”。我們在馬皓文和他教育馬飛的事情上也看到了建設成長型思維的方法:

1、接納

​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兒子,馬皓文都坦然地接納現狀。當認識他的人都把他當成東沛市的大惡人,連工作都找不到的時候,馬皓文沒有自怨自艾,好工作找不到那就找差一點的工作,不讓他到自己屋裡住那就偷偷地去住。任何人的否定都不代表你要否定自己,接納自己,接納現狀是我們要做的第一步。

2、自察

在做任何事情時,我們要不斷地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在用固定思維做事,還是在用成長型思維做事。比如,馬皓文因為自己的申訴不被受理而遷怒於馬飛,讓馬飛能不能給自己爭一口氣之後,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犯了錯,於是,他主動地向兒子道歉:“爸爸也是第一次學習當爸爸,爸爸也會犯錯。”本來是一個錯誤,反而成為父子關係的一個促進,馬皓文也在這次錯誤中獲得了成長,讓自己成為了一個更好的爸爸。

《銀河補習班》爸爸鄧超教育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人生不怕失敗

3、行動

不論遇到多少困難,也不要管是否又犯了錯誤,我們的一生都應該在不斷地成長。成功也好,失敗也罷,成長型思維關注的是背後的原理,一時的成功或者失敗,都可以是我們成長的營養。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的行動、行動、行動。

就像,在兒子獲得世俗認為的成功的某一刻,馬皓文卻認為自己對馬飛的教育是失敗的。而馬飛也意識到自己仍然需要成長,那就行動吧,不要想是不是會成為“太空垃圾”,用“勇敢地邁出去”證明父親對他的教育是成功的。

4、肯定

成長型思維的人不會吝嗇對自己和他人的肯定。

“你好厲害呀,就這麼努力一下下,就考到了年級倒數第五。這將來還得了!”馬皓文這麼誇著馬飛時,很多人笑了, 對於每一個人而言,獲得肯定和讚揚都是開心的事情。

自信怎麼來的?對一個小成功的肯定會激發下一次大成功的到來,肯定——成功——再肯定——另一個成功,自信就是這麼建立起來的。所以說,肯定就是一個既不花錢又非常有效的促成長“妙招”。

“清華北大是過程,不是目的。"一馬皓文

什麼是人生的目的?不要想什麼能力天賦,做你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並持續努力,你就有機會獲得成功,那你就算是知道“人為什麼活著"了,記住:終生成長才是人活著的最佳打開方式。

我是“豆媽逗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經的教書匠和班主任,現在的倆娃媽,多平臺原創作者。不喜雞湯,不崇尚權威,秉承逗比的精神,努力用實踐檢驗理論,聚焦於“家長力”的真正增長。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