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成功,只有15%靠專業知識,你對孩子的教育注重那85%了嗎?'

"

現在的父母都特別重視教育,所以“不要輸在起跑線”一類的語句大行其道,並且被深信不疑的家長們實施得特別徹底,從最初的把小學當成起跑線,到有人搶跑,然後起跑線變成了幼兒園,再提前到了早教,再然後到胎教。從胎教開始,時間上沒法再提前,家長們就努力在對孩子的培養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類輔導班應運而生,都說不清是輔導班們在加深家長們的焦慮還是家長們的焦慮催生了這許多輔導班。總之結果是,胎教受重視,剛出生就列出了高考倒計時,就開始聽音樂聽兒歌聽國學聽故事,再開始上各種早教班,然後上幼兒園,入園成了一場戰爭,一種另類高考……至於幼升小,小升初的故事說不清道不盡,不說也都心知肚明。我們不禁要問,這是怎麼了?

"

現在的父母都特別重視教育,所以“不要輸在起跑線”一類的語句大行其道,並且被深信不疑的家長們實施得特別徹底,從最初的把小學當成起跑線,到有人搶跑,然後起跑線變成了幼兒園,再提前到了早教,再然後到胎教。從胎教開始,時間上沒法再提前,家長們就努力在對孩子的培養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類輔導班應運而生,都說不清是輔導班們在加深家長們的焦慮還是家長們的焦慮催生了這許多輔導班。總之結果是,胎教受重視,剛出生就列出了高考倒計時,就開始聽音樂聽兒歌聽國學聽故事,再開始上各種早教班,然後上幼兒園,入園成了一場戰爭,一種另類高考……至於幼升小,小升初的故事說不清道不盡,不說也都心知肚明。我們不禁要問,這是怎麼了?

一個人成功,只有15%靠專業知識,你對孩子的教育注重那85%了嗎?

前提其實是清楚的,競爭!家長們的觀念都是,現在的競爭多大啊!是啊,從小到大,什麼不是競爭,孩子上幼兒園就是競爭,所以孩子得會背唐詩、會認識數、會唱歌、會跳舞、會英語……與這樣的小朋友比較,同年齡時的上一代簡直就象是弱智。然後幼升小,要上一個好的民辦學校,也是極大的競爭,拼的不光是孩子,還有家長,家長的學歷、職業、地位、經濟能力等都是競爭範圍內的東西。更不用說以後還有小升初。關鍵是教育改革使得初中升高中,已經成為幾乎可以與高考地位相當的競爭了,能升高中,有機會考大學,否則就分流去讀職業學校。高中,已經不是想上就能上。而這之後還有競爭,高考。家長們面對這一串串巨大的競爭,能不焦慮嗎?

"

現在的父母都特別重視教育,所以“不要輸在起跑線”一類的語句大行其道,並且被深信不疑的家長們實施得特別徹底,從最初的把小學當成起跑線,到有人搶跑,然後起跑線變成了幼兒園,再提前到了早教,再然後到胎教。從胎教開始,時間上沒法再提前,家長們就努力在對孩子的培養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類輔導班應運而生,都說不清是輔導班們在加深家長們的焦慮還是家長們的焦慮催生了這許多輔導班。總之結果是,胎教受重視,剛出生就列出了高考倒計時,就開始聽音樂聽兒歌聽國學聽故事,再開始上各種早教班,然後上幼兒園,入園成了一場戰爭,一種另類高考……至於幼升小,小升初的故事說不清道不盡,不說也都心知肚明。我們不禁要問,這是怎麼了?

一個人成功,只有15%靠專業知識,你對孩子的教育注重那85%了嗎?

前提其實是清楚的,競爭!家長們的觀念都是,現在的競爭多大啊!是啊,從小到大,什麼不是競爭,孩子上幼兒園就是競爭,所以孩子得會背唐詩、會認識數、會唱歌、會跳舞、會英語……與這樣的小朋友比較,同年齡時的上一代簡直就象是弱智。然後幼升小,要上一個好的民辦學校,也是極大的競爭,拼的不光是孩子,還有家長,家長的學歷、職業、地位、經濟能力等都是競爭範圍內的東西。更不用說以後還有小升初。關鍵是教育改革使得初中升高中,已經成為幾乎可以與高考地位相當的競爭了,能升高中,有機會考大學,否則就分流去讀職業學校。高中,已經不是想上就能上。而這之後還有競爭,高考。家長們面對這一串串巨大的競爭,能不焦慮嗎?

一個人成功,只有15%靠專業知識,你對孩子的教育注重那85%了嗎?

然而,在競爭的意識和競爭教育上我們做到這麼好,也仍只是教育的一條腿,這條腿無法單獨走路。因為我們還缺少另一條腿,與競爭相對應的:合作。甚至可以說,正因為我們過於強調競爭,競爭意識過強,反而無法培訓出真正在社會上生存和成功的能力。

"

現在的父母都特別重視教育,所以“不要輸在起跑線”一類的語句大行其道,並且被深信不疑的家長們實施得特別徹底,從最初的把小學當成起跑線,到有人搶跑,然後起跑線變成了幼兒園,再提前到了早教,再然後到胎教。從胎教開始,時間上沒法再提前,家長們就努力在對孩子的培養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類輔導班應運而生,都說不清是輔導班們在加深家長們的焦慮還是家長們的焦慮催生了這許多輔導班。總之結果是,胎教受重視,剛出生就列出了高考倒計時,就開始聽音樂聽兒歌聽國學聽故事,再開始上各種早教班,然後上幼兒園,入園成了一場戰爭,一種另類高考……至於幼升小,小升初的故事說不清道不盡,不說也都心知肚明。我們不禁要問,這是怎麼了?

一個人成功,只有15%靠專業知識,你對孩子的教育注重那85%了嗎?

前提其實是清楚的,競爭!家長們的觀念都是,現在的競爭多大啊!是啊,從小到大,什麼不是競爭,孩子上幼兒園就是競爭,所以孩子得會背唐詩、會認識數、會唱歌、會跳舞、會英語……與這樣的小朋友比較,同年齡時的上一代簡直就象是弱智。然後幼升小,要上一個好的民辦學校,也是極大的競爭,拼的不光是孩子,還有家長,家長的學歷、職業、地位、經濟能力等都是競爭範圍內的東西。更不用說以後還有小升初。關鍵是教育改革使得初中升高中,已經成為幾乎可以與高考地位相當的競爭了,能升高中,有機會考大學,否則就分流去讀職業學校。高中,已經不是想上就能上。而這之後還有競爭,高考。家長們面對這一串串巨大的競爭,能不焦慮嗎?

一個人成功,只有15%靠專業知識,你對孩子的教育注重那85%了嗎?

然而,在競爭的意識和競爭教育上我們做到這麼好,也仍只是教育的一條腿,這條腿無法單獨走路。因為我們還缺少另一條腿,與競爭相對應的:合作。甚至可以說,正因為我們過於強調競爭,競爭意識過強,反而無法培訓出真正在社會上生存和成功的能力。

一個人成功,只有15%靠專業知識,你對孩子的教育注重那85%了嗎?

因為當一個人真正進入社會之後,才會漸漸認識到,這個真實的社會生活不是一場短跑比賽,甚至不能說是一場馬拉松,因為它不是靠你個人能力強,靠你個人努力就可以的,它更像是一場接力比賽,你還需要跟其他人有良好的配合、有出色的協作能力才行。

所以,卡耐基才說:一個人的成功,15%是靠專業知識,85%是靠人際關係與處事能力。

而我們,卻只注重了那15%的專業知識,我們過於強調了競爭,卻忽視了那85%的人際關係與處事能力。

我們常聽到甚至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人,他們成績優秀學習努力,然而在每次面對考試時都說:沒複習,沒考好。其實,他們私底下複習得很好,考得也很好。他們之所以這麼說,是競爭意識在作祟,他們把同班同學也看作了競爭對手,卻沒有與同學合作的意識。有時道理挺簡單,一個有點偏科的同學,如果和同學合作,互補短板,可能都可以有更全面的發展。然而,競爭的意識衝昏了頭腦,已經不容合作的意識紮根了。

如果你的孩子還沒上大學,還來得及給他補上這一課,那就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只有合作而非競爭,才是最後幫助孩子邁向幸福和成功的那條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