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孩子命運的不是高考,而是五年級

不完美媽媽 高考 服裝 勁草雲 2019-07-06

現階段,家長們教育孩子都普遍存在一個誤區:他們過分的關注孩子中、高考成績,認為這是孩子一生至關重要的節點。


決定孩子命運的不是高考,而是五年級

但實際上,孩子能不能在這兩場大考中脫穎而出,在孩子五年級和初二這兩個階段就已經逐漸定型了,今天麥奇叔主要講孩子在五年級這個階段需要注意的地方。

決定孩子命運的不是高考,而是五年級

1五年級是個分水嶺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五年級是道坎兒。”

五年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一個分水嶺,但它的重要性卻常常被家長忽視。這個階段孩子的很多變化如果處理不好,都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後果。很多孩子在初中暴露出的問題都和這個階段埋下的隱患有關。

決定孩子命運的不是高考,而是五年級

為什麼這麼說呢?

  • 五年級是孩子情感、情緒的突發期

五年級的孩子年齡一般在9~12歲之間,這個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崛起,他們強烈需要父母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們當作大孩子來對待。

這個時期孩子對事物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並且總是固執地認為只有自己是對的。但由於生活和社會經驗的不足,孩子的觀點和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因此,當發現自己的看法是錯誤的時候,孩子的情緒、情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決定孩子命運的不是高考,而是五年級

孩子會出現“煩死了”“好煩呀”之類的話語,而且這類話語的數量會一直上升,就像很多孩子在作文裡說出了他們的心裡話:

一個孩子說:“媽媽讓我穿的衣服總是我不喜歡的;我喜歡長髮,媽媽卻讓我剪成短髮……媽媽這都是不尊重我的表現。”另一個同學說:“爸爸媽媽不讓我和同學玩,不讓我讀我喜歡的那些課外書。他們好像永遠都不相信我。”……


簡單來說就是,這個時期的孩子處在叛逆期的萌芽階段,他們行為上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開始和父母作對,開始和父母反著來

如果你的孩子在五年級出現了這種情況,不要認為這是孩子在故意與你作對,或者只是單純的不聽話行為,要明白這背後其實隱藏著孩子渴望你理解、渴望你尊重的深層原因。

正處於情感的突變期,他們容易生氣、發火,但他們也容易感動。與昂貴的禮物相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讓他們感動。當孩子真正得到理解和尊重之後,他的一切消極、叛逆的情緒都會消失。

  • 五年級是孩子的厭學期,也是成績定型的關鍵期


很多孩子進入五年級以後就會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甚至對父母常說的“要好好學習”等話也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感

這與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有關。五年級的孩子,思維能力正在迅速發展,他們開始有了獨立思維,他們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學習?學習不好能怎樣呢?……之類的問題。


這時候孩子對父母的嘮叨和命令感到很厭煩,而且他們會出現一種錯誤的認知:學習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他在為父母而學習。在這種錯誤認知的感染下,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然而,研究證明:五年級是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一個關鍵期。孩子如果在五年級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他們更容易產生學習的自信心,進而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更容易一直保持成績優異。

反之,孩子五年級的時候如果成績很差,就會逐漸失去學習的動力,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只能越學越吃力,越學越沒有信心。而且,到了五年級,學習難度不斷加大,很多孩子都會感覺到力不從心。如果父母還總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責、打罵孩子,那孩子只會產生很強烈的厭學情緒。

所以,孩子五年級的時候,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成績。但這種關注並不意味著更多地催促孩子學習,或是一直唸叨學習的事,而是拿出一定的精力,幫助孩子建立起學習的信心

  • 五年級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


國外一項研究表明:從小學五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的知識和能力會一直呈上升趨勢,但他們的學習習慣基本不會有太大改變

也就是說:孩子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是在小學的中低年級,而習慣定型是在五年級


從習慣養成的特點來看,五年級是強化好習慣和改正壞習慣的關鍵時期,過了這個關鍵期,這些壞習慣將不會被輕易改掉了。

從孩子意志力的發展特點來看,儘管五年級階段孩子的意志力發展還只是初步的,並不穩定,但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意志力開始從他律到自律發展。培養得當,孩子會變得積極、自律,培養不當,孩子會變得拖拉、懶惰。

這個時期孩子有能力通過剋制自己,主動培養一些好習慣和改正一些壞習慣。因此家長要注意,在五年級階段給孩子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2

如何正確引導五年級的孩子?


在五年級這個關鍵階段,父母應該注意哪些要點才能幫到孩子呢?

  • 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五年級是孩子情緒、情感的突變期,也是培養孩子控制自己情緒能力的關鍵期。這時候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對是非、愛好有了明顯的分辨能力,然而他們的交流、溝通能力和方式有限,或者說不會與父母溝通,而這恰恰是促使他們情緒惡化的原因。

當孩子情緒處理不好,他們自身又缺乏自我排解的能力,就很難專心致志地學習,影響自己的生活和人際關係,甚至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要想培養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父母最先應該讓孩子明白這一點:有了負面情緒,沒有關係,說出來,看父母有沒有辦法。

正確的做法是:面對孩子表現出的悲傷或軟弱,父母一定不要呵斥,應該讓孩子盡情地發洩心中的鬱悶,只要孩子發洩夠了,他自然會恢復情緒的平衡。

  • 經常給孩子“積極暗示”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來自於他們的自我激勵外,還需要來自於父母的賞識和鼓勵。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這樣,家長說他聰明,他就聰明;家長說他笨,他真的會變笨,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講的“暗示”作用。

消極的暗示:“哪裡呀,我家孩子不行”;“我家孩子的功課不是很好”;“我家這孩子,成績還可以,就是記憶力不好”……即使是家長對別人謙虛客套的說法,孩子聽到也會認為這是家長對自己的評價。

在這種暗示下,孩子也就真的變笨、變差了。正確的做法是,即使孩子真的記憶力不好,在學習方面真的有缺點,家長也千萬不可輕易批評孩子。


而是積極的暗示:“你很聰明”;“你在媽媽心中是最棒的!”……千萬不要覺得這會讓孩子驕傲,這個階段的鼓勵會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 父母要正確對待“陪讀”


很多家長每天晚上都輔導孩子做作業、為孩子檢查作業,這種陪讀現象是毀滅孩子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的“殺手”。

五年級的孩子,在完成家庭作業的時候會出現很多壞毛病,如:粗心馬虎、不認真思考問題、考慮問題不全面……如果沒有家長的參與,孩子就會為此而承擔自己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挨老師的批評。

但是家長卻剝奪了他們承受自然後果的權利,家長在為孩子檢查作業時,把他們的錯誤都指出來了。當孩子有了依靠時,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信心都會明顯地降低。

  • 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


父母一定要記住這樣一條真理:孩子的好習慣越早培養越好。任何一種好習慣的培養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任何一種壞習慣的改正也不是輕而易舉的。

五年級的時候,孩子的大腦進入一個迅猛發展期,這時的孩子已經有了理性思考的能力。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已經能夠做到理智思考、換角度思考了。

父母幫助孩子培養習慣,必須有一定的權威和毅力,在徵得孩子統一的基礎上,給孩子制定出一些“紀律”和“規則”。好的規則能夠培養好的習慣,堅持規則就能培養一個又一個好習慣。

改正壞習慣使用減法,每次只改正一個壞習慣,長期堅持就能看到成效。

美國研究發現,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但是要糾正孩子的壞習慣,需要花費的時間比21天要更多,這就要求父母在糾正孩子壞習慣的過程中要有毅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