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不完美媽媽 愛的教育 文章 走心育兒堂 2019-09-18
"

文|走心育兒堂(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一首兒歌:“我有一個好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啪……打是親來罵是愛,哪個不是好爸爸”。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家長使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是因為孩子難以管教,想讓孩子性格、行為變得更好,是對孩子未來負責的一種表現。

但是打罵的方式是一種暴力的行為,“打是親罵是愛”實際上是一種愛的謊言,家長藉著這個謊言美化自己的暴力行為,欺騙自己和孩子。當孩子經常受到這種教育時,他的心理會產生陰影,心靈變得扭曲,不是習得這種暴力行為並對愛的人實施,就是變得非常膽小怯懦,在恐懼之下會產生極端的行為。

打罵的方式可能會一時之間可以糾正孩子的錯誤,但同時也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損害,打罵的方式真的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嗎?

"

文|走心育兒堂(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一首兒歌:“我有一個好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啪……打是親來罵是愛,哪個不是好爸爸”。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家長使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是因為孩子難以管教,想讓孩子性格、行為變得更好,是對孩子未來負責的一種表現。

但是打罵的方式是一種暴力的行為,“打是親罵是愛”實際上是一種愛的謊言,家長藉著這個謊言美化自己的暴力行為,欺騙自己和孩子。當孩子經常受到這種教育時,他的心理會產生陰影,心靈變得扭曲,不是習得這種暴力行為並對愛的人實施,就是變得非常膽小怯懦,在恐懼之下會產生極端的行為。

打罵的方式可能會一時之間可以糾正孩子的錯誤,但同時也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損害,打罵的方式真的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嗎?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01▬

▊ 多數家長將“打罵”作為一種“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①孩子需要被震懾才起作用

家長認為孩子在溫和的教育下不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因為孩子覺得家長沒有生氣動怒表明事情不嚴重,印象也就不深刻,下次還會再犯。

孩子在打罵的教育方式之下會被震懾,他們意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被打時身體的疼痛和被罵時被引起的傷心、恐懼情緒會讓他們對錯誤後果有懼怕,為了規避這些疼痛也就不敢再犯錯誤了。

"

文|走心育兒堂(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一首兒歌:“我有一個好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啪……打是親來罵是愛,哪個不是好爸爸”。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家長使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是因為孩子難以管教,想讓孩子性格、行為變得更好,是對孩子未來負責的一種表現。

但是打罵的方式是一種暴力的行為,“打是親罵是愛”實際上是一種愛的謊言,家長藉著這個謊言美化自己的暴力行為,欺騙自己和孩子。當孩子經常受到這種教育時,他的心理會產生陰影,心靈變得扭曲,不是習得這種暴力行為並對愛的人實施,就是變得非常膽小怯懦,在恐懼之下會產生極端的行為。

打罵的方式可能會一時之間可以糾正孩子的錯誤,但同時也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損害,打罵的方式真的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嗎?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01▬

▊ 多數家長將“打罵”作為一種“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①孩子需要被震懾才起作用

家長認為孩子在溫和的教育下不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因為孩子覺得家長沒有生氣動怒表明事情不嚴重,印象也就不深刻,下次還會再犯。

孩子在打罵的教育方式之下會被震懾,他們意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被打時身體的疼痛和被罵時被引起的傷心、恐懼情緒會讓他們對錯誤後果有懼怕,為了規避這些疼痛也就不敢再犯錯誤了。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②在孩子面前需要樹立家長的威嚴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庭裡家長的威嚴對控制大局起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孩子的面前樹立家長的威嚴,不然孩子就會任性妄為,沒有顧忌。

而打罵的方式對樹立威嚴有著極大的幫助,孩子才會被信服,才能在家長的教育下收斂自己的脾氣,學會明辨是非,改正錯誤。

③孩子不打不成器

“不打不成器”中的“打”是打磨、打造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經過打造就不會成為有用的器物,比喻孩子不經過教育就不會成材。

很多家長誤以為“打”就是打罵的意思,所以秉持著“不打不成器”的理念心安理得地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覺得越打越罵孩子就會更有用,雖然過程有些不忍,但這都是為了孩子好。

"

文|走心育兒堂(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一首兒歌:“我有一個好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啪……打是親來罵是愛,哪個不是好爸爸”。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家長使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是因為孩子難以管教,想讓孩子性格、行為變得更好,是對孩子未來負責的一種表現。

但是打罵的方式是一種暴力的行為,“打是親罵是愛”實際上是一種愛的謊言,家長藉著這個謊言美化自己的暴力行為,欺騙自己和孩子。當孩子經常受到這種教育時,他的心理會產生陰影,心靈變得扭曲,不是習得這種暴力行為並對愛的人實施,就是變得非常膽小怯懦,在恐懼之下會產生極端的行為。

打罵的方式可能會一時之間可以糾正孩子的錯誤,但同時也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損害,打罵的方式真的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嗎?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01▬

▊ 多數家長將“打罵”作為一種“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①孩子需要被震懾才起作用

家長認為孩子在溫和的教育下不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因為孩子覺得家長沒有生氣動怒表明事情不嚴重,印象也就不深刻,下次還會再犯。

孩子在打罵的教育方式之下會被震懾,他們意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被打時身體的疼痛和被罵時被引起的傷心、恐懼情緒會讓他們對錯誤後果有懼怕,為了規避這些疼痛也就不敢再犯錯誤了。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②在孩子面前需要樹立家長的威嚴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庭裡家長的威嚴對控制大局起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孩子的面前樹立家長的威嚴,不然孩子就會任性妄為,沒有顧忌。

而打罵的方式對樹立威嚴有著極大的幫助,孩子才會被信服,才能在家長的教育下收斂自己的脾氣,學會明辨是非,改正錯誤。

③孩子不打不成器

“不打不成器”中的“打”是打磨、打造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經過打造就不會成為有用的器物,比喻孩子不經過教育就不會成材。

很多家長誤以為“打”就是打罵的意思,所以秉持著“不打不成器”的理念心安理得地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覺得越打越罵孩子就會更有用,雖然過程有些不忍,但這都是為了孩子好。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02▬

▊ 當孩子默認“打罵”屬於正確的管教方式時,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心理?

①打罵是家長的一種愛的表達方式

很多家長在打罵完孩子後都會補上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孩子被灌輸這種教育,也同樣認為家長的打罵是一種愛,只不過方式比較激烈罷了。在家長“愛的教育”——打罵之下,孩子沒有是非的標準,沒有評判正確與錯誤的能力,一切以父母的論斷為標準。

“我打你我的心也疼”,“打你不是害你,而是愛你”,“打得越疼你就越有記性,這都是為了你好”……孩子一邊受到巴掌一邊又得到糖,表面上默認打罵的管教方式與內心潛意識的否認產生衝突,時間久了,孩子容易得抑鬱。

"

文|走心育兒堂(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一首兒歌:“我有一個好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啪……打是親來罵是愛,哪個不是好爸爸”。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家長使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是因為孩子難以管教,想讓孩子性格、行為變得更好,是對孩子未來負責的一種表現。

但是打罵的方式是一種暴力的行為,“打是親罵是愛”實際上是一種愛的謊言,家長藉著這個謊言美化自己的暴力行為,欺騙自己和孩子。當孩子經常受到這種教育時,他的心理會產生陰影,心靈變得扭曲,不是習得這種暴力行為並對愛的人實施,就是變得非常膽小怯懦,在恐懼之下會產生極端的行為。

打罵的方式可能會一時之間可以糾正孩子的錯誤,但同時也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損害,打罵的方式真的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嗎?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01▬

▊ 多數家長將“打罵”作為一種“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①孩子需要被震懾才起作用

家長認為孩子在溫和的教育下不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因為孩子覺得家長沒有生氣動怒表明事情不嚴重,印象也就不深刻,下次還會再犯。

孩子在打罵的教育方式之下會被震懾,他們意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被打時身體的疼痛和被罵時被引起的傷心、恐懼情緒會讓他們對錯誤後果有懼怕,為了規避這些疼痛也就不敢再犯錯誤了。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②在孩子面前需要樹立家長的威嚴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庭裡家長的威嚴對控制大局起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孩子的面前樹立家長的威嚴,不然孩子就會任性妄為,沒有顧忌。

而打罵的方式對樹立威嚴有著極大的幫助,孩子才會被信服,才能在家長的教育下收斂自己的脾氣,學會明辨是非,改正錯誤。

③孩子不打不成器

“不打不成器”中的“打”是打磨、打造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經過打造就不會成為有用的器物,比喻孩子不經過教育就不會成材。

很多家長誤以為“打”就是打罵的意思,所以秉持著“不打不成器”的理念心安理得地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覺得越打越罵孩子就會更有用,雖然過程有些不忍,但這都是為了孩子好。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02▬

▊ 當孩子默認“打罵”屬於正確的管教方式時,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心理?

①打罵是家長的一種愛的表達方式

很多家長在打罵完孩子後都會補上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孩子被灌輸這種教育,也同樣認為家長的打罵是一種愛,只不過方式比較激烈罷了。在家長“愛的教育”——打罵之下,孩子沒有是非的標準,沒有評判正確與錯誤的能力,一切以父母的論斷為標準。

“我打你我的心也疼”,“打你不是害你,而是愛你”,“打得越疼你就越有記性,這都是為了你好”……孩子一邊受到巴掌一邊又得到糖,表面上默認打罵的管教方式與內心潛意識的否認產生衝突,時間久了,孩子容易得抑鬱。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②暴力方式可以解決問題

家長的打罵實際上一種暴力,對孩子以暴制暴,用鎮壓的方式來管教孩子。而孩子受到壓制,從家長那裡汲取這些不良情緒和暴力方式,覺得處理問題不需要溝通,暴力壓制對方即為勝者,而勝者的立場、觀點不容反駁,所以可以用暴力的方式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

孩子在與別人產生衝突的時候,就以這種觀念把自己不良情緒和痛苦轉移到弱小者身上,通過暴力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和痛苦,也可以解決問題,以此獲得舒心快樂。

"

文|走心育兒堂(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一首兒歌:“我有一個好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啪……打是親來罵是愛,哪個不是好爸爸”。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家長使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是因為孩子難以管教,想讓孩子性格、行為變得更好,是對孩子未來負責的一種表現。

但是打罵的方式是一種暴力的行為,“打是親罵是愛”實際上是一種愛的謊言,家長藉著這個謊言美化自己的暴力行為,欺騙自己和孩子。當孩子經常受到這種教育時,他的心理會產生陰影,心靈變得扭曲,不是習得這種暴力行為並對愛的人實施,就是變得非常膽小怯懦,在恐懼之下會產生極端的行為。

打罵的方式可能會一時之間可以糾正孩子的錯誤,但同時也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損害,打罵的方式真的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嗎?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01▬

▊ 多數家長將“打罵”作為一種“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①孩子需要被震懾才起作用

家長認為孩子在溫和的教育下不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因為孩子覺得家長沒有生氣動怒表明事情不嚴重,印象也就不深刻,下次還會再犯。

孩子在打罵的教育方式之下會被震懾,他們意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被打時身體的疼痛和被罵時被引起的傷心、恐懼情緒會讓他們對錯誤後果有懼怕,為了規避這些疼痛也就不敢再犯錯誤了。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②在孩子面前需要樹立家長的威嚴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庭裡家長的威嚴對控制大局起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孩子的面前樹立家長的威嚴,不然孩子就會任性妄為,沒有顧忌。

而打罵的方式對樹立威嚴有著極大的幫助,孩子才會被信服,才能在家長的教育下收斂自己的脾氣,學會明辨是非,改正錯誤。

③孩子不打不成器

“不打不成器”中的“打”是打磨、打造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經過打造就不會成為有用的器物,比喻孩子不經過教育就不會成材。

很多家長誤以為“打”就是打罵的意思,所以秉持著“不打不成器”的理念心安理得地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覺得越打越罵孩子就會更有用,雖然過程有些不忍,但這都是為了孩子好。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02▬

▊ 當孩子默認“打罵”屬於正確的管教方式時,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心理?

①打罵是家長的一種愛的表達方式

很多家長在打罵完孩子後都會補上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孩子被灌輸這種教育,也同樣認為家長的打罵是一種愛,只不過方式比較激烈罷了。在家長“愛的教育”——打罵之下,孩子沒有是非的標準,沒有評判正確與錯誤的能力,一切以父母的論斷為標準。

“我打你我的心也疼”,“打你不是害你,而是愛你”,“打得越疼你就越有記性,這都是為了你好”……孩子一邊受到巴掌一邊又得到糖,表面上默認打罵的管教方式與內心潛意識的否認產生衝突,時間久了,孩子容易得抑鬱。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②暴力方式可以解決問題

家長的打罵實際上一種暴力,對孩子以暴制暴,用鎮壓的方式來管教孩子。而孩子受到壓制,從家長那裡汲取這些不良情緒和暴力方式,覺得處理問題不需要溝通,暴力壓制對方即為勝者,而勝者的立場、觀點不容反駁,所以可以用暴力的方式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

孩子在與別人產生衝突的時候,就以這種觀念把自己不良情緒和痛苦轉移到弱小者身上,通過暴力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和痛苦,也可以解決問題,以此獲得舒心快樂。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③自己非常差勁

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事業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索格維契克

當孩子被家長多次採取打罵教育的時候,他認為自己總是犯嚴重的錯誤,會對自己喪失自信,變得膽怯,因為害怕出錯遭到懲罰而不敢冒險,活在在父母設定的嚴格規矩框架裡,不敢有多一步的逾越。


▬03▬

▊ 家長該如何扭正這個“愛的謊言”?

①告訴孩子打罵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肢體暴力和語言暴力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無論父母對孩子還是對彼此,儘量不採用這種教育方式,要告訴孩子嚴厲的打和罵都是一種不可取的錯誤教育方式,避免孩子學習這種暴力方式或者造成心理的陰影。

"

文|走心育兒堂(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一首兒歌:“我有一個好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啪……打是親來罵是愛,哪個不是好爸爸”。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家長使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是因為孩子難以管教,想讓孩子性格、行為變得更好,是對孩子未來負責的一種表現。

但是打罵的方式是一種暴力的行為,“打是親罵是愛”實際上是一種愛的謊言,家長藉著這個謊言美化自己的暴力行為,欺騙自己和孩子。當孩子經常受到這種教育時,他的心理會產生陰影,心靈變得扭曲,不是習得這種暴力行為並對愛的人實施,就是變得非常膽小怯懦,在恐懼之下會產生極端的行為。

打罵的方式可能會一時之間可以糾正孩子的錯誤,但同時也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損害,打罵的方式真的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嗎?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01▬

▊ 多數家長將“打罵”作為一種“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①孩子需要被震懾才起作用

家長認為孩子在溫和的教育下不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因為孩子覺得家長沒有生氣動怒表明事情不嚴重,印象也就不深刻,下次還會再犯。

孩子在打罵的教育方式之下會被震懾,他們意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被打時身體的疼痛和被罵時被引起的傷心、恐懼情緒會讓他們對錯誤後果有懼怕,為了規避這些疼痛也就不敢再犯錯誤了。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②在孩子面前需要樹立家長的威嚴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庭裡家長的威嚴對控制大局起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孩子的面前樹立家長的威嚴,不然孩子就會任性妄為,沒有顧忌。

而打罵的方式對樹立威嚴有著極大的幫助,孩子才會被信服,才能在家長的教育下收斂自己的脾氣,學會明辨是非,改正錯誤。

③孩子不打不成器

“不打不成器”中的“打”是打磨、打造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經過打造就不會成為有用的器物,比喻孩子不經過教育就不會成材。

很多家長誤以為“打”就是打罵的意思,所以秉持著“不打不成器”的理念心安理得地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覺得越打越罵孩子就會更有用,雖然過程有些不忍,但這都是為了孩子好。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02▬

▊ 當孩子默認“打罵”屬於正確的管教方式時,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心理?

①打罵是家長的一種愛的表達方式

很多家長在打罵完孩子後都會補上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孩子被灌輸這種教育,也同樣認為家長的打罵是一種愛,只不過方式比較激烈罷了。在家長“愛的教育”——打罵之下,孩子沒有是非的標準,沒有評判正確與錯誤的能力,一切以父母的論斷為標準。

“我打你我的心也疼”,“打你不是害你,而是愛你”,“打得越疼你就越有記性,這都是為了你好”……孩子一邊受到巴掌一邊又得到糖,表面上默認打罵的管教方式與內心潛意識的否認產生衝突,時間久了,孩子容易得抑鬱。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②暴力方式可以解決問題

家長的打罵實際上一種暴力,對孩子以暴制暴,用鎮壓的方式來管教孩子。而孩子受到壓制,從家長那裡汲取這些不良情緒和暴力方式,覺得處理問題不需要溝通,暴力壓制對方即為勝者,而勝者的立場、觀點不容反駁,所以可以用暴力的方式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

孩子在與別人產生衝突的時候,就以這種觀念把自己不良情緒和痛苦轉移到弱小者身上,通過暴力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和痛苦,也可以解決問題,以此獲得舒心快樂。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③自己非常差勁

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事業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索格維契克

當孩子被家長多次採取打罵教育的時候,他認為自己總是犯嚴重的錯誤,會對自己喪失自信,變得膽怯,因為害怕出錯遭到懲罰而不敢冒險,活在在父母設定的嚴格規矩框架裡,不敢有多一步的逾越。


▬03▬

▊ 家長該如何扭正這個“愛的謊言”?

①告訴孩子打罵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肢體暴力和語言暴力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無論父母對孩子還是對彼此,儘量不採用這種教育方式,要告訴孩子嚴厲的打和罵都是一種不可取的錯誤教育方式,避免孩子學習這種暴力方式或者造成心理的陰影。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家長要把批評和罵區分開來。

批評是對孩子的錯誤進行分析比較,對其評判是非惡劣,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懂得自己錯在哪裡,該怎麼改錯。而罵則是一種發洩自己不良情緒的行為,只是一味地用粗俗的詞句讓孩子感覺自己做錯事,而不知哪裡出錯,也不知道怎麼改正和規避。

②非暴力溝通

在家庭的教育中,溝通無疑是最佳的方式,家長放下對孩子的成見,充分地體會他們的處境和想法,在雙向交流溝通中有理有據地指出孩子的錯誤之處,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能夠表達父母對孩子的愛,同時又能給孩子正確的教育。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一書裡提供了非暴力溝通的模式,應用到親子教育上則是:在雙向有效交流時,家長先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摻雜批評和指責,給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同時要關切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並給予反饋。

"

文|走心育兒堂(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一首兒歌:“我有一個好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啪……打是親來罵是愛,哪個不是好爸爸”。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家長使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是因為孩子難以管教,想讓孩子性格、行為變得更好,是對孩子未來負責的一種表現。

但是打罵的方式是一種暴力的行為,“打是親罵是愛”實際上是一種愛的謊言,家長藉著這個謊言美化自己的暴力行為,欺騙自己和孩子。當孩子經常受到這種教育時,他的心理會產生陰影,心靈變得扭曲,不是習得這種暴力行為並對愛的人實施,就是變得非常膽小怯懦,在恐懼之下會產生極端的行為。

打罵的方式可能會一時之間可以糾正孩子的錯誤,但同時也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損害,打罵的方式真的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嗎?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01▬

▊ 多數家長將“打罵”作為一種“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①孩子需要被震懾才起作用

家長認為孩子在溫和的教育下不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因為孩子覺得家長沒有生氣動怒表明事情不嚴重,印象也就不深刻,下次還會再犯。

孩子在打罵的教育方式之下會被震懾,他們意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被打時身體的疼痛和被罵時被引起的傷心、恐懼情緒會讓他們對錯誤後果有懼怕,為了規避這些疼痛也就不敢再犯錯誤了。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②在孩子面前需要樹立家長的威嚴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庭裡家長的威嚴對控制大局起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孩子的面前樹立家長的威嚴,不然孩子就會任性妄為,沒有顧忌。

而打罵的方式對樹立威嚴有著極大的幫助,孩子才會被信服,才能在家長的教育下收斂自己的脾氣,學會明辨是非,改正錯誤。

③孩子不打不成器

“不打不成器”中的“打”是打磨、打造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經過打造就不會成為有用的器物,比喻孩子不經過教育就不會成材。

很多家長誤以為“打”就是打罵的意思,所以秉持著“不打不成器”的理念心安理得地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覺得越打越罵孩子就會更有用,雖然過程有些不忍,但這都是為了孩子好。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02▬

▊ 當孩子默認“打罵”屬於正確的管教方式時,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心理?

①打罵是家長的一種愛的表達方式

很多家長在打罵完孩子後都會補上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孩子被灌輸這種教育,也同樣認為家長的打罵是一種愛,只不過方式比較激烈罷了。在家長“愛的教育”——打罵之下,孩子沒有是非的標準,沒有評判正確與錯誤的能力,一切以父母的論斷為標準。

“我打你我的心也疼”,“打你不是害你,而是愛你”,“打得越疼你就越有記性,這都是為了你好”……孩子一邊受到巴掌一邊又得到糖,表面上默認打罵的管教方式與內心潛意識的否認產生衝突,時間久了,孩子容易得抑鬱。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②暴力方式可以解決問題

家長的打罵實際上一種暴力,對孩子以暴制暴,用鎮壓的方式來管教孩子。而孩子受到壓制,從家長那裡汲取這些不良情緒和暴力方式,覺得處理問題不需要溝通,暴力壓制對方即為勝者,而勝者的立場、觀點不容反駁,所以可以用暴力的方式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

孩子在與別人產生衝突的時候,就以這種觀念把自己不良情緒和痛苦轉移到弱小者身上,通過暴力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和痛苦,也可以解決問題,以此獲得舒心快樂。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③自己非常差勁

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事業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索格維契克

當孩子被家長多次採取打罵教育的時候,他認為自己總是犯嚴重的錯誤,會對自己喪失自信,變得膽怯,因為害怕出錯遭到懲罰而不敢冒險,活在在父母設定的嚴格規矩框架裡,不敢有多一步的逾越。


▬03▬

▊ 家長該如何扭正這個“愛的謊言”?

①告訴孩子打罵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肢體暴力和語言暴力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無論父母對孩子還是對彼此,儘量不採用這種教育方式,要告訴孩子嚴厲的打和罵都是一種不可取的錯誤教育方式,避免孩子學習這種暴力方式或者造成心理的陰影。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家長要把批評和罵區分開來。

批評是對孩子的錯誤進行分析比較,對其評判是非惡劣,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懂得自己錯在哪裡,該怎麼改錯。而罵則是一種發洩自己不良情緒的行為,只是一味地用粗俗的詞句讓孩子感覺自己做錯事,而不知哪裡出錯,也不知道怎麼改正和規避。

②非暴力溝通

在家庭的教育中,溝通無疑是最佳的方式,家長放下對孩子的成見,充分地體會他們的處境和想法,在雙向交流溝通中有理有據地指出孩子的錯誤之處,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能夠表達父母對孩子的愛,同時又能給孩子正確的教育。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一書裡提供了非暴力溝通的模式,應用到親子教育上則是:在雙向有效交流時,家長先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摻雜批評和指責,給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同時要關切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並給予反饋。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③正確的愛的教育方式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首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旦情緒沒有控制好,一場善意的教育就變成了一場情緒的單方面發洩。家長的情緒也會引起孩子情緒的大波動,傷害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再者,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對孩子教育,這樣孩子感覺談話的雙方平等,他能更大程度地接受和消化家長的教育,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反思。

對孩子要有包容理解,孩子畢竟沒有太多的人生經歷和經驗,自然會犯錯誤。家長就是幫助他們積累經驗的人,每一次對錯誤的教育都是對孩子人生閱歷的更新,不要害怕孩子犯錯誤,給他們正確的愛的教育才是家長應該重視的。

"

文|走心育兒堂(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一首兒歌:“我有一個好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啪……打是親來罵是愛,哪個不是好爸爸”。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家長使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是因為孩子難以管教,想讓孩子性格、行為變得更好,是對孩子未來負責的一種表現。

但是打罵的方式是一種暴力的行為,“打是親罵是愛”實際上是一種愛的謊言,家長藉著這個謊言美化自己的暴力行為,欺騙自己和孩子。當孩子經常受到這種教育時,他的心理會產生陰影,心靈變得扭曲,不是習得這種暴力行為並對愛的人實施,就是變得非常膽小怯懦,在恐懼之下會產生極端的行為。

打罵的方式可能會一時之間可以糾正孩子的錯誤,但同時也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損害,打罵的方式真的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嗎?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01▬

▊ 多數家長將“打罵”作為一種“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①孩子需要被震懾才起作用

家長認為孩子在溫和的教育下不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因為孩子覺得家長沒有生氣動怒表明事情不嚴重,印象也就不深刻,下次還會再犯。

孩子在打罵的教育方式之下會被震懾,他們意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被打時身體的疼痛和被罵時被引起的傷心、恐懼情緒會讓他們對錯誤後果有懼怕,為了規避這些疼痛也就不敢再犯錯誤了。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②在孩子面前需要樹立家長的威嚴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庭裡家長的威嚴對控制大局起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孩子的面前樹立家長的威嚴,不然孩子就會任性妄為,沒有顧忌。

而打罵的方式對樹立威嚴有著極大的幫助,孩子才會被信服,才能在家長的教育下收斂自己的脾氣,學會明辨是非,改正錯誤。

③孩子不打不成器

“不打不成器”中的“打”是打磨、打造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經過打造就不會成為有用的器物,比喻孩子不經過教育就不會成材。

很多家長誤以為“打”就是打罵的意思,所以秉持著“不打不成器”的理念心安理得地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覺得越打越罵孩子就會更有用,雖然過程有些不忍,但這都是為了孩子好。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02▬

▊ 當孩子默認“打罵”屬於正確的管教方式時,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心理?

①打罵是家長的一種愛的表達方式

很多家長在打罵完孩子後都會補上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孩子被灌輸這種教育,也同樣認為家長的打罵是一種愛,只不過方式比較激烈罷了。在家長“愛的教育”——打罵之下,孩子沒有是非的標準,沒有評判正確與錯誤的能力,一切以父母的論斷為標準。

“我打你我的心也疼”,“打你不是害你,而是愛你”,“打得越疼你就越有記性,這都是為了你好”……孩子一邊受到巴掌一邊又得到糖,表面上默認打罵的管教方式與內心潛意識的否認產生衝突,時間久了,孩子容易得抑鬱。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②暴力方式可以解決問題

家長的打罵實際上一種暴力,對孩子以暴制暴,用鎮壓的方式來管教孩子。而孩子受到壓制,從家長那裡汲取這些不良情緒和暴力方式,覺得處理問題不需要溝通,暴力壓制對方即為勝者,而勝者的立場、觀點不容反駁,所以可以用暴力的方式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

孩子在與別人產生衝突的時候,就以這種觀念把自己不良情緒和痛苦轉移到弱小者身上,通過暴力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和痛苦,也可以解決問題,以此獲得舒心快樂。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③自己非常差勁

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事業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索格維契克

當孩子被家長多次採取打罵教育的時候,他認為自己總是犯嚴重的錯誤,會對自己喪失自信,變得膽怯,因為害怕出錯遭到懲罰而不敢冒險,活在在父母設定的嚴格規矩框架裡,不敢有多一步的逾越。


▬03▬

▊ 家長該如何扭正這個“愛的謊言”?

①告訴孩子打罵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肢體暴力和語言暴力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無論父母對孩子還是對彼此,儘量不採用這種教育方式,要告訴孩子嚴厲的打和罵都是一種不可取的錯誤教育方式,避免孩子學習這種暴力方式或者造成心理的陰影。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家長要把批評和罵區分開來。

批評是對孩子的錯誤進行分析比較,對其評判是非惡劣,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懂得自己錯在哪裡,該怎麼改錯。而罵則是一種發洩自己不良情緒的行為,只是一味地用粗俗的詞句讓孩子感覺自己做錯事,而不知哪裡出錯,也不知道怎麼改正和規避。

②非暴力溝通

在家庭的教育中,溝通無疑是最佳的方式,家長放下對孩子的成見,充分地體會他們的處境和想法,在雙向交流溝通中有理有據地指出孩子的錯誤之處,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能夠表達父母對孩子的愛,同時又能給孩子正確的教育。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一書裡提供了非暴力溝通的模式,應用到親子教育上則是:在雙向有效交流時,家長先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摻雜批評和指責,給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同時要關切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並給予反饋。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③正確的愛的教育方式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首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旦情緒沒有控制好,一場善意的教育就變成了一場情緒的單方面發洩。家長的情緒也會引起孩子情緒的大波動,傷害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再者,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對孩子教育,這樣孩子感覺談話的雙方平等,他能更大程度地接受和消化家長的教育,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反思。

對孩子要有包容理解,孩子畢竟沒有太多的人生經歷和經驗,自然會犯錯誤。家長就是幫助他們積累經驗的人,每一次對錯誤的教育都是對孩子人生閱歷的更新,不要害怕孩子犯錯誤,給他們正確的愛的教育才是家長應該重視的。

打不是親罵不是愛,別讓你的“謊言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孩子進行過打罵教育嗎?你的孩子被打哭的時候,你是如何想的?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

養娃要走心!

走心育兒堂,你育兒路上的不二選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