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廠》戳中無數家庭痛點:“孩子,我們家其實變窮了!”'

不完美媽媽 經濟 留學 王課長 2019-09-05
"

最近大熱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焦點除了投資製片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還有就是把普通美國家庭那種“曾經富過,現在變窮”的慘狀,展現了出來。

紀錄片裡的地點,代頓,在70年代以前的幾十年,是“美國夢”的代名詞,好比如今的“迪拜”“硅谷”“深圳”。當地的居民,富得流油。

可經過幾輪衰退,2008年通用汽車的倒閉,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今代頓三分之一的人口處於貧困線之下。

曾經繁榮的都市,蕭條到連一袋新鮮的蔬菜沙拉都很難買到。當地最大醫院的嬰兒 ICU 房間裡,每出生 10 個嬰兒,其中一個就有毒癮戒斷反應(來自吸毒的母親)。

其實,無論是大到一個地區,還是小到一個家庭,富足或者衰敗,都不是一瞬間發生的。

“雪崩時,每一片雪花都有責任!”

《美國工廠》裡,中國人去那裡投資、給工作機會,那裡的工人還橫挑鼻子豎挑眼,還鬧事鬧情緒,由不得令人嘆息:子孫不肖,扶不起這種渣渣。

富時,有富的過法,危機時,就該有危機時的活法。普通人家,遇到火燒眉毛的危機,就應該早點鍛鍊孩子。真養出個阿斗出來,就遲了。

"

最近大熱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焦點除了投資製片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還有就是把普通美國家庭那種“曾經富過,現在變窮”的慘狀,展現了出來。

紀錄片裡的地點,代頓,在70年代以前的幾十年,是“美國夢”的代名詞,好比如今的“迪拜”“硅谷”“深圳”。當地的居民,富得流油。

可經過幾輪衰退,2008年通用汽車的倒閉,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今代頓三分之一的人口處於貧困線之下。

曾經繁榮的都市,蕭條到連一袋新鮮的蔬菜沙拉都很難買到。當地最大醫院的嬰兒 ICU 房間裡,每出生 10 個嬰兒,其中一個就有毒癮戒斷反應(來自吸毒的母親)。

其實,無論是大到一個地區,還是小到一個家庭,富足或者衰敗,都不是一瞬間發生的。

“雪崩時,每一片雪花都有責任!”

《美國工廠》裡,中國人去那裡投資、給工作機會,那裡的工人還橫挑鼻子豎挑眼,還鬧事鬧情緒,由不得令人嘆息:子孫不肖,扶不起這種渣渣。

富時,有富的過法,危機時,就該有危機時的活法。普通人家,遇到火燒眉毛的危機,就應該早點鍛鍊孩子。真養出個阿斗出來,就遲了。

《美國工廠》戳中無數家庭痛點:“孩子,我們家其實變窮了!”

這兩年經濟形勢不好,就有朋友諮詢:“我家內憂外患,需要告訴孩子嗎?”

我給了他一個這樣的回答:

1.責任是需要從小開始擔起的,不然,孩子隨時撂擔子。反正總有人挑。

2.窮養富養、名校責任寄養……遠不如意。規劃好,不如執行好

3.孩子的目標,和大家庭的目標,是不一樣的,需從小統一。

"

最近大熱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焦點除了投資製片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還有就是把普通美國家庭那種“曾經富過,現在變窮”的慘狀,展現了出來。

紀錄片裡的地點,代頓,在70年代以前的幾十年,是“美國夢”的代名詞,好比如今的“迪拜”“硅谷”“深圳”。當地的居民,富得流油。

可經過幾輪衰退,2008年通用汽車的倒閉,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今代頓三分之一的人口處於貧困線之下。

曾經繁榮的都市,蕭條到連一袋新鮮的蔬菜沙拉都很難買到。當地最大醫院的嬰兒 ICU 房間裡,每出生 10 個嬰兒,其中一個就有毒癮戒斷反應(來自吸毒的母親)。

其實,無論是大到一個地區,還是小到一個家庭,富足或者衰敗,都不是一瞬間發生的。

“雪崩時,每一片雪花都有責任!”

《美國工廠》裡,中國人去那裡投資、給工作機會,那裡的工人還橫挑鼻子豎挑眼,還鬧事鬧情緒,由不得令人嘆息:子孫不肖,扶不起這種渣渣。

富時,有富的過法,危機時,就該有危機時的活法。普通人家,遇到火燒眉毛的危機,就應該早點鍛鍊孩子。真養出個阿斗出來,就遲了。

《美國工廠》戳中無數家庭痛點:“孩子,我們家其實變窮了!”

這兩年經濟形勢不好,就有朋友諮詢:“我家內憂外患,需要告訴孩子嗎?”

我給了他一個這樣的回答:

1.責任是需要從小開始擔起的,不然,孩子隨時撂擔子。反正總有人挑。

2.窮養富養、名校責任寄養……遠不如意。規劃好,不如執行好

3.孩子的目標,和大家庭的目標,是不一樣的,需從小統一。

《美國工廠》戳中無數家庭痛點:“孩子,我們家其實變窮了!”

從身邊經歷來說。

我的發小。他一家,本來老爸是政府系統的,後來因為超生生了三個娃等一系列原因,他爸媽自己做起了飲食生意。

因為政府的老關係、老門路還在,生意起步就很順利。他們養娃壓力雖大,但生意幹勁更足,到我和發小上高中那會兒。他們家已經在好幾個城市都有分店了。

漸漸,我就發現了我和發小一家消費習慣的分野:

1.他們家三兄弟,外教,請的都是純正的老外,包吃住,特別是寒暑假的時候,老外的倫敦腔8小時立體聲吟唱;我們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

2.他們家老三,特別調皮,父母沒時間管,從初中起,被送到鄰省一所全國知名中學。寄宿全封閉式管理。等我們有機會再見時,他原來不覺得清奇的骨骼,也自帶一股靈氣的波動了……

3.最眼饞的還是他們的旅遊目的地,還有留學規劃……思路完全與尋常人打卡式、攻略式的模式不同。

然而,也是因為疾病。他們家老爸,想讓他們三兄弟中,有人能接班。結果一個人都不願意。

舒服日子過慣了,不想擔負那麼大的責任和重擔。

1.老大,小時候,是吃過苦的,而且是兄弟幾個最苦的。跟著父母完成了生意的起步,甚至一度幫著照顧弟弟們。但也因為疏於教育,性格懦弱,家庭條件好起來後,中意於藝術。美術品位一流,但生意頭腦,那就早早放下了。其實根子裡,他是不想再走一遍父母的老路,太苦、太磨人,表面光鮮。

2.我的發小老二,從小數學好,腦瓜子精明。但是性格剛硬,根本不屑父母的那一套。一門心思自己創業。從大學階段就自己琢磨,名校沒畢業,就憤世嫉俗出來自己闖,大半個中國,留下他的足跡……最被寄予厚望的人,傷害父母最深。

3.老三。也許是從小被寄宿他鄉的陰影作怪,雖然改了野性子,但對回到父母身邊帶有深深的恐懼。留學歸國後,與在海外認識的女友早早結婚,在女友所在的外省考了個公務員,選擇了仕途。挑不出毛病,但他父母到底意難平。

"

最近大熱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焦點除了投資製片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還有就是把普通美國家庭那種“曾經富過,現在變窮”的慘狀,展現了出來。

紀錄片裡的地點,代頓,在70年代以前的幾十年,是“美國夢”的代名詞,好比如今的“迪拜”“硅谷”“深圳”。當地的居民,富得流油。

可經過幾輪衰退,2008年通用汽車的倒閉,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今代頓三分之一的人口處於貧困線之下。

曾經繁榮的都市,蕭條到連一袋新鮮的蔬菜沙拉都很難買到。當地最大醫院的嬰兒 ICU 房間裡,每出生 10 個嬰兒,其中一個就有毒癮戒斷反應(來自吸毒的母親)。

其實,無論是大到一個地區,還是小到一個家庭,富足或者衰敗,都不是一瞬間發生的。

“雪崩時,每一片雪花都有責任!”

《美國工廠》裡,中國人去那裡投資、給工作機會,那裡的工人還橫挑鼻子豎挑眼,還鬧事鬧情緒,由不得令人嘆息:子孫不肖,扶不起這種渣渣。

富時,有富的過法,危機時,就該有危機時的活法。普通人家,遇到火燒眉毛的危機,就應該早點鍛鍊孩子。真養出個阿斗出來,就遲了。

《美國工廠》戳中無數家庭痛點:“孩子,我們家其實變窮了!”

這兩年經濟形勢不好,就有朋友諮詢:“我家內憂外患,需要告訴孩子嗎?”

我給了他一個這樣的回答:

1.責任是需要從小開始擔起的,不然,孩子隨時撂擔子。反正總有人挑。

2.窮養富養、名校責任寄養……遠不如意。規劃好,不如執行好

3.孩子的目標,和大家庭的目標,是不一樣的,需從小統一。

《美國工廠》戳中無數家庭痛點:“孩子,我們家其實變窮了!”

從身邊經歷來說。

我的發小。他一家,本來老爸是政府系統的,後來因為超生生了三個娃等一系列原因,他爸媽自己做起了飲食生意。

因為政府的老關係、老門路還在,生意起步就很順利。他們養娃壓力雖大,但生意幹勁更足,到我和發小上高中那會兒。他們家已經在好幾個城市都有分店了。

漸漸,我就發現了我和發小一家消費習慣的分野:

1.他們家三兄弟,外教,請的都是純正的老外,包吃住,特別是寒暑假的時候,老外的倫敦腔8小時立體聲吟唱;我們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

2.他們家老三,特別調皮,父母沒時間管,從初中起,被送到鄰省一所全國知名中學。寄宿全封閉式管理。等我們有機會再見時,他原來不覺得清奇的骨骼,也自帶一股靈氣的波動了……

3.最眼饞的還是他們的旅遊目的地,還有留學規劃……思路完全與尋常人打卡式、攻略式的模式不同。

然而,也是因為疾病。他們家老爸,想讓他們三兄弟中,有人能接班。結果一個人都不願意。

舒服日子過慣了,不想擔負那麼大的責任和重擔。

1.老大,小時候,是吃過苦的,而且是兄弟幾個最苦的。跟著父母完成了生意的起步,甚至一度幫著照顧弟弟們。但也因為疏於教育,性格懦弱,家庭條件好起來後,中意於藝術。美術品位一流,但生意頭腦,那就早早放下了。其實根子裡,他是不想再走一遍父母的老路,太苦、太磨人,表面光鮮。

2.我的發小老二,從小數學好,腦瓜子精明。但是性格剛硬,根本不屑父母的那一套。一門心思自己創業。從大學階段就自己琢磨,名校沒畢業,就憤世嫉俗出來自己闖,大半個中國,留下他的足跡……最被寄予厚望的人,傷害父母最深。

3.老三。也許是從小被寄宿他鄉的陰影作怪,雖然改了野性子,但對回到父母身邊帶有深深的恐懼。留學歸國後,與在海外認識的女友早早結婚,在女友所在的外省考了個公務員,選擇了仕途。挑不出毛病,但他父母到底意難平。

《美國工廠》戳中無數家庭痛點:“孩子,我們家其實變窮了!”

其實,他們家,生意三起三落過……都是老父母硬扛了過來。孩子們的成長,或許是受了冷遇、受了委屈、沒有安全感……但是,至少平安、健康長大了啊,不是嗎?

只有到老夫妻兩個身體漸漸支持不住的時候,他們才後悔,才尋思,應該早點讓他們明白家裡的經濟,體會家裡的危機,參與家裡的建設,溫暖家裡的空虛。

他真想回到他們小時候,全家擰成一股繩子,氣往一處使的舊時光。

沒有責任感,就沒有榮譽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