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金融”到底有多分散?'

比特幣 金融 區塊鏈 技術 設計 黃金 輕信區塊鏈 2019-08-22
"
"
“去中心化金融”到底有多分散?

如今,去中心化金融是以太坊的基礎,它有許多相互合作、相互疊加的組成部分:

1. 核心共識協議

2. 資產

3. 智能合約協議

智能合約能夠催生新資產,而新資產可能很快就會成為抵押品,從而催生更多的新資產,所有這些都是由基礎核心共識協議促成的。

所以,2)和3)依靠1),因此不能達到分散,大於1)。否則,說自從1)設置基礎層2)和3)是建立在,1)還設置一個理論最大程度的分散2)和3)可以實現或維護的。

開發人員方法/設計權衡

雖然有些資產和協議構建在以太坊之上,並牢記以太坊的核心原則,但其他資產和協議可能不是。

“當我創建Uniswap的時候,我真正意識到的一件事是試圖模仿以太坊本身的特性。以太坊有一些我關心的關鍵性質。這不是最有效的處理,也不是最有效的存儲。這是最分散的編程方式,也是最抗審查的,如果說你有這種不可信的執行方式,它有所有這些特性。所以這些(屬性)就是我想要重建的。”——Wyre 採訪Hayden Adams,Uniswap的創始人

在上面的引用中,提到了以太坊、比特幣和其他區塊鏈協議所面臨的權衡:可伸縮性三難困境。可伸縮性三難困境表明,區塊鏈系統很難在底層同時具備以下三種功能:

1. 去中心化

2. 可伸縮性

3. 安全

現在沒有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可伸縮性和安全性這三種性能。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工作證明設計各不相同,但都選擇了更高的分散化能力和安全性,同時降低了可伸縮性的成本。對於以太坊之上的資產和智能合約協議,將傳遞相同的設計權衡。

請記住,去中心化沒有終點,而去中心化更多的是一個(通常是主觀的)滑動尺度。去中心化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只能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僅僅因為某些東西建立在以太之坊上並不意味著它擁有同樣的屬性。

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去中心化,但是有些事情可能應該去中心化。

資產


"
“去中心化金融”到底有多分散?

如今,去中心化金融是以太坊的基礎,它有許多相互合作、相互疊加的組成部分:

1. 核心共識協議

2. 資產

3. 智能合約協議

智能合約能夠催生新資產,而新資產可能很快就會成為抵押品,從而催生更多的新資產,所有這些都是由基礎核心共識協議促成的。

所以,2)和3)依靠1),因此不能達到分散,大於1)。否則,說自從1)設置基礎層2)和3)是建立在,1)還設置一個理論最大程度的分散2)和3)可以實現或維護的。

開發人員方法/設計權衡

雖然有些資產和協議構建在以太坊之上,並牢記以太坊的核心原則,但其他資產和協議可能不是。

“當我創建Uniswap的時候,我真正意識到的一件事是試圖模仿以太坊本身的特性。以太坊有一些我關心的關鍵性質。這不是最有效的處理,也不是最有效的存儲。這是最分散的編程方式,也是最抗審查的,如果說你有這種不可信的執行方式,它有所有這些特性。所以這些(屬性)就是我想要重建的。”——Wyre 採訪Hayden Adams,Uniswap的創始人

在上面的引用中,提到了以太坊、比特幣和其他區塊鏈協議所面臨的權衡:可伸縮性三難困境。可伸縮性三難困境表明,區塊鏈系統很難在底層同時具備以下三種功能:

1. 去中心化

2. 可伸縮性

3. 安全

現在沒有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可伸縮性和安全性這三種性能。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工作證明設計各不相同,但都選擇了更高的分散化能力和安全性,同時降低了可伸縮性的成本。對於以太坊之上的資產和智能合約協議,將傳遞相同的設計權衡。

請記住,去中心化沒有終點,而去中心化更多的是一個(通常是主觀的)滑動尺度。去中心化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只能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僅僅因為某些東西建立在以太之坊上並不意味著它擁有同樣的屬性。

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去中心化,但是有些事情可能應該去中心化。

資產


“去中心化金融”到底有多分散?


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特性來映射資產的基本框架——在上面列出的其他資產中代表了一種去中心化的“黃金標準”。每個都是原生協議的,這意味著託管和新供應都在協議級別處理,並且都是透明和開放的。每個人都知道可以檢查的供應規則(即每10分鐘12.5個比特幣,每15秒2個以太坊)。每一種都是程序性通脹抑制資產,分別存在了10年 (比特幣)和4年(以太坊)。

erc-20、erc-721和其他代幣標準——是經過審計的智能合約標準,類似於比特幣和以太坊,能夠以透明和開放的方式處理託管和新供應。然而,這裡出現了一些附加的風險:1)託管和所有權現在由智能合約代碼處理,2)發行可能因代幣而有很大差異,應該在可靠的來源中就進行檢查。OnchainFX是檢查供應方面的一個很好的資源(請參閱“% Y2050供應已發佈”和供應快照)。

DAI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正在進行的,穩定的實驗。Dai維護了以太幣的許多關鍵方面,但是通過協調多個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的涉眾(白皮書)來實現,增加了相當多的複雜性。Dai是erc-20代幣,託管由智能合約管理,供應是可變的,以市場為基礎,依賴於net CDP的創建。

跨鏈資產——包裝BTC (wBTC)是一種相對較新的、低容量的技術,但它提供了一種創新的解決方案(包裝資產框架),使比特幣(或其他跨鏈資產)能夠訪問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

wBTC確實有一些用戶可以檢查的透明特性,但是wBTC仍然同時存在各種風險,即中介風險、智能合約風險(erc-20)和附帶風險。

非鏈託管——對中介機構構成特定的風險,以及中介機構為託管程序和安全措施提供用戶檢查和透明度的程度(再次,請參閱包裝資產方法瞭解其中一些安全措施可能是什麼樣子的)。

注:上述資產多為衍生品,即從標的資產(如美元、比特幣、甚至一籃子資產)中獲得價值。如上文所示,衍生品的供應(例如wBTC)及其標的供應(BTC)將會有所不同。

注:以上資產均通過集中交易所集中託管風險。例如,交易所上的以太幣對交易所來說是A1資產,但對擁有該資產的交易所用戶來說是A10資產。類似地,放置在智能合約中的以太幣對其所有者來說變成了A4資產。

協議

以下是我觀察到的一些設計特性,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犧牲了去中心化:

1. 尋租-尋租可透過收費(不包括所需的GAS費)或使用專用代幣清楚列明。從理論上講,如果發佈的開源代碼是尋租的,並且以某種方式在協議中內置了費用,那麼協議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刪除特定於費用的代碼來分叉。我們已經開始在實踐中看到這一點(參見zcash/zclassic、bancor/uniswap)。

2. 封閉的貢獻者集——例如:在權益關係證明系統中,如果驗證器集對“選定的”驗證器是封閉的,或者驗證器選擇過程不是隨機的,那麼去中心化就會受到對治理中介的信任的限制。同樣,對於依賴外部數據的智能合約,精心挑選的小型oracle集合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3. 陷阱門——如果開發人員可以臨時鎖定或永久停止功能,智能合約代碼就不是自治的。然而,在發現漏洞的情況下,陷阱門可能被證明是有益的。

上面的列表絕不是全面的,而只是我見過的一些常見協議設計權衡的例子。通常,您需要非常接近代碼才能準確地理解您所信任的內容。

處理消息

一些智能合約協議和資產並不表現出太多的去中心化,而是開放和免費使用的。也就是說,一些資產和協議是“開放金融”的一部分,而不是“分散金融”的一部分。然而,界限並不明確,開放金融與分散金融不斷重疊和混合。缺少清晰的定義,術語很容易被誤解,並且會很快形成感知信任和實際信任之間的脫節。

2016:“區塊鏈不是比特幣”

2017:大量流行詞彙的白皮書淡化了區塊鏈特定術語的原意

2018年:“去中心化金融/ defi”和“開放化金融”應運而生,被用來推廣各種不同程度去中心化、開放化的倡議和項目

2019年: Libra試圖改變“加密貨幣”的含義

那麼,去中心化金融是如何分散的呢?

它因每個協議、資產和應用程序而異,甚至是分散的東西也可以通過託管交換和其他聚合器以集中的形式出現。

用戶應該不斷質疑他們正在使用的新金融工具的消息傳遞和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要清楚地知道他們究竟信任誰(例如集中式中介機構)或什麼(例如智能合約代碼)。

如果沒有很好的理由讓資產或協議偏離基礎層的設計原則,那麼很可能有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新的金融工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