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永濤)

有水的地方必有橋。水叫清姜河,橋叫益門橋。益門是一個村的名字,位於今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是秦嶺北麓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

如果說益門鎮因秦嶺而多了幾分秀氣、因清姜河而多了幾分靈氣的話,那麼這座橫跨於清姜河上的單孔石拱橋,則為此地增添了幾分滄桑和厚重。

"

(文:張永濤)

有水的地方必有橋。水叫清姜河,橋叫益門橋。益門是一個村的名字,位於今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是秦嶺北麓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

如果說益門鎮因秦嶺而多了幾分秀氣、因清姜河而多了幾分靈氣的話,那麼這座橫跨於清姜河上的單孔石拱橋,則為此地增添了幾分滄桑和厚重。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我從橋附近的益門二隊和那裡的老人談話中得知,橋的兩頭原來各有兩個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如今早已不知去向,至於迷失於何年何月,更是無人知曉。但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則說,在益門橋修建前,人們曾在河的上下游建過多座橋,但無一例外地都被大水沖垮。後來有人說,這裡叫益門,諧音為一門,修單孔可立,於是就修了單孔拱橋。在施工中,當地人沒有修過單孔橋,感覺比較危險,工程師設計好後,百斤重的條石要架到橋上,工人擔心連人帶石頭掉下來,不敢施工。工程師為了讓大家放心,就坐在橋下的河床裡看書,益門橋才得以順利完工。

"

(文:張永濤)

有水的地方必有橋。水叫清姜河,橋叫益門橋。益門是一個村的名字,位於今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是秦嶺北麓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

如果說益門鎮因秦嶺而多了幾分秀氣、因清姜河而多了幾分靈氣的話,那麼這座橫跨於清姜河上的單孔石拱橋,則為此地增添了幾分滄桑和厚重。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我從橋附近的益門二隊和那裡的老人談話中得知,橋的兩頭原來各有兩個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如今早已不知去向,至於迷失於何年何月,更是無人知曉。但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則說,在益門橋修建前,人們曾在河的上下游建過多座橋,但無一例外地都被大水沖垮。後來有人說,這裡叫益門,諧音為一門,修單孔可立,於是就修了單孔拱橋。在施工中,當地人沒有修過單孔橋,感覺比較危險,工程師設計好後,百斤重的條石要架到橋上,工人擔心連人帶石頭掉下來,不敢施工。工程師為了讓大家放心,就坐在橋下的河床裡看書,益門橋才得以順利完工。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據鎮上的老人講,橋東頭曾立有一石碑,記載該橋的修建情況。據《渭濱區志》(1996年版)載:益門橋於1931年12月施工,1932年8月建成。早在清光緒年間,寶雞人徐衝宵曾捐資修建石橋,繼由岐山周公廟道士周崇貴募捐修築石墩鐵索橋,但還未完工就被水沖毀。1929年陝西大旱,華北慈善聯合會會同其他慈善賑災團體募捐萬餘元,於1931年春天,由扶風人呂清和等人督修5孔石墩磚拱橋,因無正確設計方案,橋址、施工時間選擇不當,在當年9月即被水沖毀。隨後,華北慈善聯合會崔獻樓請朱子橋先生續撥款約3萬元,計劃再次修橋。由於有了前幾次的失敗,這次專門請來陝西省建設廳的工程專員,進行了詳細的勘察設計,並派駐工程師現場負責督修,使該橋得以順利完工。建成後的橋面寬5.49米,全長40.84米,坡度較緩、拱跨較大。整個橋身全部用長約1米、寬約0.35米的條石砌成,石頭上刻有簡單、粗獷、凝重的線條。

"

(文:張永濤)

有水的地方必有橋。水叫清姜河,橋叫益門橋。益門是一個村的名字,位於今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是秦嶺北麓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

如果說益門鎮因秦嶺而多了幾分秀氣、因清姜河而多了幾分靈氣的話,那麼這座橫跨於清姜河上的單孔石拱橋,則為此地增添了幾分滄桑和厚重。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我從橋附近的益門二隊和那裡的老人談話中得知,橋的兩頭原來各有兩個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如今早已不知去向,至於迷失於何年何月,更是無人知曉。但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則說,在益門橋修建前,人們曾在河的上下游建過多座橋,但無一例外地都被大水沖垮。後來有人說,這裡叫益門,諧音為一門,修單孔可立,於是就修了單孔拱橋。在施工中,當地人沒有修過單孔橋,感覺比較危險,工程師設計好後,百斤重的條石要架到橋上,工人擔心連人帶石頭掉下來,不敢施工。工程師為了讓大家放心,就坐在橋下的河床裡看書,益門橋才得以順利完工。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據鎮上的老人講,橋東頭曾立有一石碑,記載該橋的修建情況。據《渭濱區志》(1996年版)載:益門橋於1931年12月施工,1932年8月建成。早在清光緒年間,寶雞人徐衝宵曾捐資修建石橋,繼由岐山周公廟道士周崇貴募捐修築石墩鐵索橋,但還未完工就被水沖毀。1929年陝西大旱,華北慈善聯合會會同其他慈善賑災團體募捐萬餘元,於1931年春天,由扶風人呂清和等人督修5孔石墩磚拱橋,因無正確設計方案,橋址、施工時間選擇不當,在當年9月即被水沖毀。隨後,華北慈善聯合會崔獻樓請朱子橋先生續撥款約3萬元,計劃再次修橋。由於有了前幾次的失敗,這次專門請來陝西省建設廳的工程專員,進行了詳細的勘察設計,並派駐工程師現場負責督修,使該橋得以順利完工。建成後的橋面寬5.49米,全長40.84米,坡度較緩、拱跨較大。整個橋身全部用長約1米、寬約0.35米的條石砌成,石頭上刻有簡單、粗獷、凝重的線條。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

(文:張永濤)

有水的地方必有橋。水叫清姜河,橋叫益門橋。益門是一個村的名字,位於今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是秦嶺北麓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

如果說益門鎮因秦嶺而多了幾分秀氣、因清姜河而多了幾分靈氣的話,那麼這座橫跨於清姜河上的單孔石拱橋,則為此地增添了幾分滄桑和厚重。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我從橋附近的益門二隊和那裡的老人談話中得知,橋的兩頭原來各有兩個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如今早已不知去向,至於迷失於何年何月,更是無人知曉。但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則說,在益門橋修建前,人們曾在河的上下游建過多座橋,但無一例外地都被大水沖垮。後來有人說,這裡叫益門,諧音為一門,修單孔可立,於是就修了單孔拱橋。在施工中,當地人沒有修過單孔橋,感覺比較危險,工程師設計好後,百斤重的條石要架到橋上,工人擔心連人帶石頭掉下來,不敢施工。工程師為了讓大家放心,就坐在橋下的河床裡看書,益門橋才得以順利完工。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據鎮上的老人講,橋東頭曾立有一石碑,記載該橋的修建情況。據《渭濱區志》(1996年版)載:益門橋於1931年12月施工,1932年8月建成。早在清光緒年間,寶雞人徐衝宵曾捐資修建石橋,繼由岐山周公廟道士周崇貴募捐修築石墩鐵索橋,但還未完工就被水沖毀。1929年陝西大旱,華北慈善聯合會會同其他慈善賑災團體募捐萬餘元,於1931年春天,由扶風人呂清和等人督修5孔石墩磚拱橋,因無正確設計方案,橋址、施工時間選擇不當,在當年9月即被水沖毀。隨後,華北慈善聯合會崔獻樓請朱子橋先生續撥款約3萬元,計劃再次修橋。由於有了前幾次的失敗,這次專門請來陝西省建設廳的工程專員,進行了詳細的勘察設計,並派駐工程師現場負責督修,使該橋得以順利完工。建成後的橋面寬5.49米,全長40.84米,坡度較緩、拱跨較大。整個橋身全部用長約1米、寬約0.35米的條石砌成,石頭上刻有簡單、粗獷、凝重的線條。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益門橋在上世紀90年代受損比較嚴重,河床以及河堤邊有大量的石條,都是橋身所用材料。橋面坑窪不平,東邊橋墩下部被水衝成一個蓄水潭,夏天有人經常在此游泳,橋墩近四分之一裸露在外。據當地人講,在1981年發大水時,東邊橋墩略有移位,好在後來,有關部門出資進行了維修和保護。

"

(文:張永濤)

有水的地方必有橋。水叫清姜河,橋叫益門橋。益門是一個村的名字,位於今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是秦嶺北麓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

如果說益門鎮因秦嶺而多了幾分秀氣、因清姜河而多了幾分靈氣的話,那麼這座橫跨於清姜河上的單孔石拱橋,則為此地增添了幾分滄桑和厚重。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我從橋附近的益門二隊和那裡的老人談話中得知,橋的兩頭原來各有兩個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如今早已不知去向,至於迷失於何年何月,更是無人知曉。但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則說,在益門橋修建前,人們曾在河的上下游建過多座橋,但無一例外地都被大水沖垮。後來有人說,這裡叫益門,諧音為一門,修單孔可立,於是就修了單孔拱橋。在施工中,當地人沒有修過單孔橋,感覺比較危險,工程師設計好後,百斤重的條石要架到橋上,工人擔心連人帶石頭掉下來,不敢施工。工程師為了讓大家放心,就坐在橋下的河床裡看書,益門橋才得以順利完工。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據鎮上的老人講,橋東頭曾立有一石碑,記載該橋的修建情況。據《渭濱區志》(1996年版)載:益門橋於1931年12月施工,1932年8月建成。早在清光緒年間,寶雞人徐衝宵曾捐資修建石橋,繼由岐山周公廟道士周崇貴募捐修築石墩鐵索橋,但還未完工就被水沖毀。1929年陝西大旱,華北慈善聯合會會同其他慈善賑災團體募捐萬餘元,於1931年春天,由扶風人呂清和等人督修5孔石墩磚拱橋,因無正確設計方案,橋址、施工時間選擇不當,在當年9月即被水沖毀。隨後,華北慈善聯合會崔獻樓請朱子橋先生續撥款約3萬元,計劃再次修橋。由於有了前幾次的失敗,這次專門請來陝西省建設廳的工程專員,進行了詳細的勘察設計,並派駐工程師現場負責督修,使該橋得以順利完工。建成後的橋面寬5.49米,全長40.84米,坡度較緩、拱跨較大。整個橋身全部用長約1米、寬約0.35米的條石砌成,石頭上刻有簡單、粗獷、凝重的線條。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益門橋在上世紀90年代受損比較嚴重,河床以及河堤邊有大量的石條,都是橋身所用材料。橋面坑窪不平,東邊橋墩下部被水衝成一個蓄水潭,夏天有人經常在此游泳,橋墩近四分之一裸露在外。據當地人講,在1981年發大水時,東邊橋墩略有移位,好在後來,有關部門出資進行了維修和保護。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川陝公路在橋西,所以益門橋成了西北前往漢中、成都的樞紐橋,無論車馬還是腳伕,益門橋都是其必須經過的一座橋。幾十年過去了,如今川陝路改在橋東,此橋現在只供橋西的農民使用,自行車、拖拉機、架子車、小汽車仍在這座古老的石橋上川流不息。

"

(文:張永濤)

有水的地方必有橋。水叫清姜河,橋叫益門橋。益門是一個村的名字,位於今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是秦嶺北麓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

如果說益門鎮因秦嶺而多了幾分秀氣、因清姜河而多了幾分靈氣的話,那麼這座橫跨於清姜河上的單孔石拱橋,則為此地增添了幾分滄桑和厚重。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我從橋附近的益門二隊和那裡的老人談話中得知,橋的兩頭原來各有兩個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如今早已不知去向,至於迷失於何年何月,更是無人知曉。但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則說,在益門橋修建前,人們曾在河的上下游建過多座橋,但無一例外地都被大水沖垮。後來有人說,這裡叫益門,諧音為一門,修單孔可立,於是就修了單孔拱橋。在施工中,當地人沒有修過單孔橋,感覺比較危險,工程師設計好後,百斤重的條石要架到橋上,工人擔心連人帶石頭掉下來,不敢施工。工程師為了讓大家放心,就坐在橋下的河床裡看書,益門橋才得以順利完工。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據鎮上的老人講,橋東頭曾立有一石碑,記載該橋的修建情況。據《渭濱區志》(1996年版)載:益門橋於1931年12月施工,1932年8月建成。早在清光緒年間,寶雞人徐衝宵曾捐資修建石橋,繼由岐山周公廟道士周崇貴募捐修築石墩鐵索橋,但還未完工就被水沖毀。1929年陝西大旱,華北慈善聯合會會同其他慈善賑災團體募捐萬餘元,於1931年春天,由扶風人呂清和等人督修5孔石墩磚拱橋,因無正確設計方案,橋址、施工時間選擇不當,在當年9月即被水沖毀。隨後,華北慈善聯合會崔獻樓請朱子橋先生續撥款約3萬元,計劃再次修橋。由於有了前幾次的失敗,這次專門請來陝西省建設廳的工程專員,進行了詳細的勘察設計,並派駐工程師現場負責督修,使該橋得以順利完工。建成後的橋面寬5.49米,全長40.84米,坡度較緩、拱跨較大。整個橋身全部用長約1米、寬約0.35米的條石砌成,石頭上刻有簡單、粗獷、凝重的線條。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益門橋在上世紀90年代受損比較嚴重,河床以及河堤邊有大量的石條,都是橋身所用材料。橋面坑窪不平,東邊橋墩下部被水衝成一個蓄水潭,夏天有人經常在此游泳,橋墩近四分之一裸露在外。據當地人講,在1981年發大水時,東邊橋墩略有移位,好在後來,有關部門出資進行了維修和保護。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川陝公路在橋西,所以益門橋成了西北前往漢中、成都的樞紐橋,無論車馬還是腳伕,益門橋都是其必須經過的一座橋。幾十年過去了,如今川陝路改在橋東,此橋現在只供橋西的農民使用,自行車、拖拉機、架子車、小汽車仍在這座古老的石橋上川流不息。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

(文:張永濤)

有水的地方必有橋。水叫清姜河,橋叫益門橋。益門是一個村的名字,位於今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是秦嶺北麓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

如果說益門鎮因秦嶺而多了幾分秀氣、因清姜河而多了幾分靈氣的話,那麼這座橫跨於清姜河上的單孔石拱橋,則為此地增添了幾分滄桑和厚重。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我從橋附近的益門二隊和那裡的老人談話中得知,橋的兩頭原來各有兩個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如今早已不知去向,至於迷失於何年何月,更是無人知曉。但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則說,在益門橋修建前,人們曾在河的上下游建過多座橋,但無一例外地都被大水沖垮。後來有人說,這裡叫益門,諧音為一門,修單孔可立,於是就修了單孔拱橋。在施工中,當地人沒有修過單孔橋,感覺比較危險,工程師設計好後,百斤重的條石要架到橋上,工人擔心連人帶石頭掉下來,不敢施工。工程師為了讓大家放心,就坐在橋下的河床裡看書,益門橋才得以順利完工。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據鎮上的老人講,橋東頭曾立有一石碑,記載該橋的修建情況。據《渭濱區志》(1996年版)載:益門橋於1931年12月施工,1932年8月建成。早在清光緒年間,寶雞人徐衝宵曾捐資修建石橋,繼由岐山周公廟道士周崇貴募捐修築石墩鐵索橋,但還未完工就被水沖毀。1929年陝西大旱,華北慈善聯合會會同其他慈善賑災團體募捐萬餘元,於1931年春天,由扶風人呂清和等人督修5孔石墩磚拱橋,因無正確設計方案,橋址、施工時間選擇不當,在當年9月即被水沖毀。隨後,華北慈善聯合會崔獻樓請朱子橋先生續撥款約3萬元,計劃再次修橋。由於有了前幾次的失敗,這次專門請來陝西省建設廳的工程專員,進行了詳細的勘察設計,並派駐工程師現場負責督修,使該橋得以順利完工。建成後的橋面寬5.49米,全長40.84米,坡度較緩、拱跨較大。整個橋身全部用長約1米、寬約0.35米的條石砌成,石頭上刻有簡單、粗獷、凝重的線條。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益門橋在上世紀90年代受損比較嚴重,河床以及河堤邊有大量的石條,都是橋身所用材料。橋面坑窪不平,東邊橋墩下部被水衝成一個蓄水潭,夏天有人經常在此游泳,橋墩近四分之一裸露在外。據當地人講,在1981年發大水時,東邊橋墩略有移位,好在後來,有關部門出資進行了維修和保護。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川陝公路在橋西,所以益門橋成了西北前往漢中、成都的樞紐橋,無論車馬還是腳伕,益門橋都是其必須經過的一座橋。幾十年過去了,如今川陝路改在橋東,此橋現在只供橋西的農民使用,自行車、拖拉機、架子車、小汽車仍在這座古老的石橋上川流不息。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寶雞是一座歷史名城,其境內有渭河及其兩大支流千河、清姜河。河流不少,但歷史遺留下來的石橋卻不多。益門橋如今依然屹立在這裡,見證著這座城歷史的變遷和發展…

(攝影:張軍鋒)

"

(文:張永濤)

有水的地方必有橋。水叫清姜河,橋叫益門橋。益門是一個村的名字,位於今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是秦嶺北麓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

如果說益門鎮因秦嶺而多了幾分秀氣、因清姜河而多了幾分靈氣的話,那麼這座橫跨於清姜河上的單孔石拱橋,則為此地增添了幾分滄桑和厚重。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我從橋附近的益門二隊和那裡的老人談話中得知,橋的兩頭原來各有兩個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如今早已不知去向,至於迷失於何年何月,更是無人知曉。但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則說,在益門橋修建前,人們曾在河的上下游建過多座橋,但無一例外地都被大水沖垮。後來有人說,這裡叫益門,諧音為一門,修單孔可立,於是就修了單孔拱橋。在施工中,當地人沒有修過單孔橋,感覺比較危險,工程師設計好後,百斤重的條石要架到橋上,工人擔心連人帶石頭掉下來,不敢施工。工程師為了讓大家放心,就坐在橋下的河床裡看書,益門橋才得以順利完工。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據鎮上的老人講,橋東頭曾立有一石碑,記載該橋的修建情況。據《渭濱區志》(1996年版)載:益門橋於1931年12月施工,1932年8月建成。早在清光緒年間,寶雞人徐衝宵曾捐資修建石橋,繼由岐山周公廟道士周崇貴募捐修築石墩鐵索橋,但還未完工就被水沖毀。1929年陝西大旱,華北慈善聯合會會同其他慈善賑災團體募捐萬餘元,於1931年春天,由扶風人呂清和等人督修5孔石墩磚拱橋,因無正確設計方案,橋址、施工時間選擇不當,在當年9月即被水沖毀。隨後,華北慈善聯合會崔獻樓請朱子橋先生續撥款約3萬元,計劃再次修橋。由於有了前幾次的失敗,這次專門請來陝西省建設廳的工程專員,進行了詳細的勘察設計,並派駐工程師現場負責督修,使該橋得以順利完工。建成後的橋面寬5.49米,全長40.84米,坡度較緩、拱跨較大。整個橋身全部用長約1米、寬約0.35米的條石砌成,石頭上刻有簡單、粗獷、凝重的線條。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益門橋在上世紀90年代受損比較嚴重,河床以及河堤邊有大量的石條,都是橋身所用材料。橋面坑窪不平,東邊橋墩下部被水衝成一個蓄水潭,夏天有人經常在此游泳,橋墩近四分之一裸露在外。據當地人講,在1981年發大水時,東邊橋墩略有移位,好在後來,有關部門出資進行了維修和保護。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川陝公路在橋西,所以益門橋成了西北前往漢中、成都的樞紐橋,無論車馬還是腳伕,益門橋都是其必須經過的一座橋。幾十年過去了,如今川陝路改在橋東,此橋現在只供橋西的農民使用,自行車、拖拉機、架子車、小汽車仍在這座古老的石橋上川流不息。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寶雞是一座歷史名城,其境內有渭河及其兩大支流千河、清姜河。河流不少,但歷史遺留下來的石橋卻不多。益門橋如今依然屹立在這裡,見證著這座城歷史的變遷和發展…

(攝影:張軍鋒)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

(文:張永濤)

有水的地方必有橋。水叫清姜河,橋叫益門橋。益門是一個村的名字,位於今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是秦嶺北麓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

如果說益門鎮因秦嶺而多了幾分秀氣、因清姜河而多了幾分靈氣的話,那麼這座橫跨於清姜河上的單孔石拱橋,則為此地增添了幾分滄桑和厚重。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我從橋附近的益門二隊和那裡的老人談話中得知,橋的兩頭原來各有兩個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如今早已不知去向,至於迷失於何年何月,更是無人知曉。但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則說,在益門橋修建前,人們曾在河的上下游建過多座橋,但無一例外地都被大水沖垮。後來有人說,這裡叫益門,諧音為一門,修單孔可立,於是就修了單孔拱橋。在施工中,當地人沒有修過單孔橋,感覺比較危險,工程師設計好後,百斤重的條石要架到橋上,工人擔心連人帶石頭掉下來,不敢施工。工程師為了讓大家放心,就坐在橋下的河床裡看書,益門橋才得以順利完工。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據鎮上的老人講,橋東頭曾立有一石碑,記載該橋的修建情況。據《渭濱區志》(1996年版)載:益門橋於1931年12月施工,1932年8月建成。早在清光緒年間,寶雞人徐衝宵曾捐資修建石橋,繼由岐山周公廟道士周崇貴募捐修築石墩鐵索橋,但還未完工就被水沖毀。1929年陝西大旱,華北慈善聯合會會同其他慈善賑災團體募捐萬餘元,於1931年春天,由扶風人呂清和等人督修5孔石墩磚拱橋,因無正確設計方案,橋址、施工時間選擇不當,在當年9月即被水沖毀。隨後,華北慈善聯合會崔獻樓請朱子橋先生續撥款約3萬元,計劃再次修橋。由於有了前幾次的失敗,這次專門請來陝西省建設廳的工程專員,進行了詳細的勘察設計,並派駐工程師現場負責督修,使該橋得以順利完工。建成後的橋面寬5.49米,全長40.84米,坡度較緩、拱跨較大。整個橋身全部用長約1米、寬約0.35米的條石砌成,石頭上刻有簡單、粗獷、凝重的線條。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益門橋在上世紀90年代受損比較嚴重,河床以及河堤邊有大量的石條,都是橋身所用材料。橋面坑窪不平,東邊橋墩下部被水衝成一個蓄水潭,夏天有人經常在此游泳,橋墩近四分之一裸露在外。據當地人講,在1981年發大水時,東邊橋墩略有移位,好在後來,有關部門出資進行了維修和保護。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川陝公路在橋西,所以益門橋成了西北前往漢中、成都的樞紐橋,無論車馬還是腳伕,益門橋都是其必須經過的一座橋。幾十年過去了,如今川陝路改在橋東,此橋現在只供橋西的農民使用,自行車、拖拉機、架子車、小汽車仍在這座古老的石橋上川流不息。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寶雞是一座歷史名城,其境內有渭河及其兩大支流千河、清姜河。河流不少,但歷史遺留下來的石橋卻不多。益門橋如今依然屹立在這裡,見證著這座城歷史的變遷和發展…

(攝影:張軍鋒)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守望城市的益門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