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之時,獲生命之真

白玉蟾 文化 覓仙仙子 2017-07-17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爭;

豁達的人,想得開,故不鬥。

得道的人,曉天意,故不急。

厚德的人,重謙和,故不噪;

知足的人,常快樂,故不老。

重義的人,交天下,故不孤。

心靜之時,獲生命之真

未靜之時,體會萬物未生,一切虛無,空洞之極。悟入此境,念自泯滅,而心自靜。初學入靜,則躁妄難行,故開始以意志力和懶怠心較量,按住性子堅持下去,時間長了,心不求靜,自然安逸。

天熱出汗,易生心火,想像自己立身冰雪之境,便得清涼。天寒氣縮,易生退怠。想像丹田如同陽光溫暖,便可驅寒。此乃“真意調身”之法,可以改變環境影響,保障功修。初學做功,易生躁妄,難以持久。必須死心塌地,一切放下,徹底磨去火性與惰性,方顯清靜本性,而獲自如。

茫茫廣宇之中,萬事萬物惟在我心,我到無心地步,復有何物可以擾我?悟入此境,心無掛礙。世間萬象,觸目皆空,更有何事不可靜者?不必求靜,而自在靜中。入於靜境,周圍萬象悉歸銷溶。即使處於喧鬧之所,亦能聽之不聞,不受干擾,覺其聲音如在百里之外。

心靜之時,獲生命之真

常人每日紛紛擾擾,馳逐於外,分分秒秒的光陰,很難屬於自己。只有靜心之時,神氣內斂,方能使自己屬於本來真我,而獲生命之真實。只要活著沒有病魔來擾,永保乾健之軀,精神充實,身心愉快,即為現實之神仙。

引經據典,談玄論道,或可盡一時之興。再去靜坐下功,容易浮游亂想,必定心念難平。可見高談闊論,有礙道修,嬉笑打鬧,擾神亂性,是心性浮動之表現。有高深修養之人,必定沉潛內藏,大智若愚。

心靜之時,獲生命之真

拾得起,放得下;進得去,出得來。才是人間修行路。 心躁之時,閱讀丹經道書,則妄念於不知不覺中漸漸止息,亦為伏性之一法。修道人常用靜心之功,應物坦然,處變不驚,則時時皆可保持道修。白玉蟾祖師雲:“不必定在蒲團上求道”。

所謂“悟”,一是心悟,一是體悟。心裡要明白,還要在身體上實際修證,方是真悟。知行合一,方為真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