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白洋澱(散文)

雄安白洋澱(散文)

(白洋澱風光)


作者:李朝俊

坐在一上一下舢舨上,盪舟澱水蘆蕩中,水天輪換搖動,白雲悠悠,綠葦起舞,香荷映日,鳥鳴魚跳,蛙聲一片……

人在碧波上慢遊,仙風輕拂,心中閃出愜意來:誰擁有了小船,誰就擁有了美景。

美景是突然到眼前的,是妻說走就走旅行的饋贈。

從北京走高速到白洋澱,我們用了一個半小時。閃過路兩邊黃的麥茬地,綠的莊稼地,炊煙裊裊的樹中紅頂村莊,高樓新起的小鎮新街,車入榆樹楊柳荷花半繞的停車場。

到了白洋澱,就進了水上世界。船在澱上兩邊搖晃,水從眼前鼓浪遠去,前船後櫓水影槳聲,划進了青色蘆葦林中。水面上邊是荷花,荷花旁邊是蘆葦,葦子身後是楊柳。柳樹、楊樹在蘆葦中,高高低低,像一把把巨大綠傘,又像團團綠雲,漫流在水之上天之下,將澱裡的村莊融入了海市蜃樓裡。千傾澱水,百里葦海,水生萬物千草百花。

荷花是白洋澱的下凡仙子。搖船的曹師傅說,澱裡荷花,盛開花期有兩個月,從六月底開頭,到八月底收尾,花落成蓮蓬。水淺的開花早,水深的開花晚。還說,實際上到了九月間,荷花也是還有的,只是這時辰青荷花少,澱面景色全是吐絮揚花蘆葦的天下。人在水上說著風景,船就到了十里荷花大觀園。荷葉風捲動夏聲,芙蕖照水笑盈盈。這園子佔地面積3800平方米,國際合作交往緊密,處在荷花科研前沿,薈萃中外名荷366種,全國第十七屆荷展在此舉辦。荷園之上,人行其中,如詩如畫。可觀賞到能托起兒童的南美王蓮;小巧玲瓏的碗蓮;層層疊疊的千瓣蓮;隨風起舞的舞妃蓮;日本的大賀蓮;中美合育的友誼牡丹蓮;更有太空育種的太空蓮;神奇的五色睡蓮……清新脫俗的味道,風姿綽約的葉荷,人在白洋澱荷花叢棧道上,花搖風過,紅花白花黃花,尖尖小荷,含苞待放,蓮瓣迎天,黃絲綠蓬……

“我站在一座古橋之上看見一支蓮,乘著昨夜的東風,穿越唐詩宋詞而來,開成玉環的一襲紅裙或是清照月滿西樓的羅衫,為今天的盛放領誦……”詩人的感覺,湧上心頭,他人的詩句,讀在我口中,輕落在澱裡。

蘆葦是白洋澱的青春一草。在這華北明珠白洋澱心臟裡,這葦林,這葦蕩,這蘆葦邊水上菱角花,和著水汽,和著綠意,一枝一葉總關情,一花一角都是寶。“蘆葦之鄉,甲於河北”,表明這澱是中國蘆葦重要產地。風景浩蕩的葦子,春夏碧綠,秋冬金黃。花穗可作掃帚,花絮可填枕,蘆根可熬糖、入藥,蘆杆可編席、打箔、葦畫、造紙等,生長期間的葉、莖、根,有淨化空氣與水質功能。眼前茂盛的蘆葦,綠得理直氣壯,腰桿挺立,碧葉狀若雲團,在水面上盪漾,飄動到一望無際的遠方,與藍天白雲大地一體。蘆葦蕩裡葦如青紗帳,大船在水澱主航道駛過,無邊的蘆葦盪漾出無弦的妙音。小船漂過葦林荷花水灣,鳥飛魚躍在大自然的舞臺,閃亮在夏陽的光柱中,快活在荷花叢葦蕩林。

追著唐人王貞白的小船,我有了和先人一樣的心境:“嫩喜日光薄,疏憂雨點粗。驚蛙跳得過,鬥雀嫋如無。未織巴籬護,幾抬邛竹扶。惹煙輕弱柳,蘸水漱清蒲。”

水鳥是白洋澱的通天精靈。人乘坐小小木船上,若天馬行空,又似馬馳草原。眼前的各種船,在水澱上南來北往,東西對開。從窄窄淺淺葦林的水中露頭兒,從荷花香飄的綠水中駛出,從水深面寬主航道上通過,尖頭的小快艇,白的環保船,黃的畫舫船……蕩起浪頭,鼓動波濤,泛出水花,托起荷葉一起一落,蕩動花荷搖來晃去,聞得水鳥啾啾。“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跳躍在睡蓮的鳥,飛翔在葦子上的鳥,悠然水上漂的鳥……淺灘連溝壕,葦林荷花灣,是鳥們的天堂。190餘種鳥類在這棲息,在這生兒育女。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白鶴、大鴇、大小天鵝、灰鶴等。一群海鷗,繞船前後左右,穿飛葦葉,飛翔荷尖,單飛的,雙飛的,三五結隊的,還有的突然頭向水中,嘴裡刁了個白條子魚的……鳥們將整個蘆葦蕩,荷花澱,當成布兵排陣的演兵場,當作精彩表演的大舞臺。

我正看得出神入畫(化),船工老曹開口說道:澱裡鳥多得很。大的有綿羊一般鵜鶘,小的有雞蛋個頭的翠鳥;文靜的有恩愛的鴛鴦,凶狠的有凌空直下入水的魚鷹;還有靈秀的葦鶯,人稱“氣象鳥”的它,鳴叫聲音變化過程,就是直播的“天氣預報”,有雨有風還是大太陽準得很。

老曹說,水鳥、蘆葦、荷花是白洋澱的寶。妻悄悄對我說:魚兒、芡實、菱角,也是這澱裡的寶。我說水澱變遷歷史、澱上古今文學,全都是國之瑰寶。

到了白洋澱,走進文學大師、“荷花澱派”創始人孫犁紀念館,走進雁翎隊紀念館,走進抗戰烽火歲月。在這裡,口銜蘆葦管偵察的游擊隊員水生,從荷花水裡泥鰍似的鑽出;徐光耀筆下的那個小兵張嘎,正機智靈活爬樹取鳥巢中手槍;神出鬼沒的雁翎隊,從穆青的作品裡駕舟飛馳而過……

翻閱《京南水鄉白洋澱》,說“地處京津石腹地,各距150公里左右,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泊,著名溼地自然保護區,昔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總面積366平方公里。……143個澱泊星羅棋佈,3700條溝壕縱橫交錯,39個小島點綴其中,10萬畝荷花接天映日,12萬畝蘆葦密密莽莽……”今日白洋澱,繪入雄安新區遠景規劃藍圖,成為這一高起點國家建設區域皇冠上的明珠!

站在白洋澱的千里堤上,燕趙大地由近及遠,群雄逐鹿,長城巍峨,文人墨客,紛至踏訪,厚重歷史,繼往開來;煙波浩渺的水澱,由遠到近,春夏秋冬,四季競秀,潮漲潮落,妙趣天成。“九曲通澱,一曲同心”,今朝水澱,舉國關注,清水滾滾,從黃河引來,從南方引來,從人們環保意識中得來。

燕趙厚土,華北明珠,從遠古走進雄安新區時代。在這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熱土上,凝聚著高屋建瓴的決策,匯聚著改革潮頭,盪滌一切汙泥濁水,走向自然生態文明未來,書寫人民為中心的時代風采。

雄安白洋澱,生態白洋澱,人民的白洋澱!

(2019年6月30日初稿於白洋澱7月6日改定於西城區棗林前街70號)

雄安白洋澱(散文)

(白洋澱風光)

雄安白洋澱(散文)

(白洋澱風光)

 

雄安白洋澱(散文)

(白洋澱風光)

雄安白洋澱(散文)

(白洋澱風光)

雄安白洋澱(散文)

(白洋澱風光)

雄安白洋澱(散文)

(白洋澱風光)

雄安白洋澱(散文)

(白洋澱風光)

雄安白洋澱(散文)

(白洋澱風光)

 

雄安白洋澱(散文)

()作者留影孫犁文學紀念館\燕飛攝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