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 血小板少就是白血病嗎?不一定…

白血病 不完美媽媽 藥品 體育 文章 科普醫生博雅 2019-05-02
闢謠|  血小板少就是白血病嗎?不一定…

前幾天我寫了兩篇關於白血病的文章,結果很多人留言問我,牙齦出血、身上起了小紅點,是血小板減少了嗎,血小板減少是白血病嗎?血小板減少,有什麼表現什麼後果呢?

血小板減少一般會有牙齦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尿血、便血等表現,最嚴重的就是腦子裡的血管破了。這個真的很可怕,可是別擔心。診斷和治療交給醫生就好,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時去醫院,避開危險。

今天我們就聊一血小板減少最常見的症狀”小紅點兒“···

這小紅點而就是皮膚下的血管破了出血了,學名叫做紫癜,它只是一種身體上的表(症)現(狀),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現紫癜,就好像我開車沒開好,可能是因為油不夠、剎車線不靈、方向盤太鬆,或者是看開車的人太多我太緊張,總之最終就表現為我的車沒開好,其實紫癜就是皮膚下的血管裡的血”跑出來“了,可能是因為血管壁的問題也可能是血小板太少的問題,而紫癜性疾病就包括:血管性紫癜和血小板性紫癜,最常見的就是過敏性紫癜和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闢謠|  血小板少就是白血病嗎?不一定…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注意,我們發現身體上出現了異常,這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上網去自己嚇自己,而是去醫院抽個血查個血常規,過敏性紫癜是血管的問題,它的血小板是不少的。而血小板性紫癜的血常規數值就能看出來血小板少了,而且一般情況下過敏性紫癜的“大小紅點兒”是鼓出來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平的。過敏性紫癜看這裡:醫生大白話:關於過敏性紫癜,最基本的知識你應該知道···

注意:血小板減少不一定是白血病,只是白血病的患者經常會表現為血小板減少,出現(小紅點兒)紫癜的症狀而已。也就是說白血病的人絕大部分都有血小板少,但是血小板少的人不一定是白血病。

血小板減少原因不少:比如血小板生成的少了: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感染、藥物型抑制。血小板破壞過多:見於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物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血小板消耗過多:見於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我們從最常見的“小紅點兒”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說起···

其實,它已經改名了,現在已經叫做“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簡稱ITP。在成人發病率為5/10萬~10/10萬,育齡期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60歲以上老年人是高發群體。

如果血管出問題了,變薄有破口了,血液裡的主要是紅細胞就跑出來到了皮膚下邊,出現了小紅點什麼的,這就是血管性紫癜,如過敏性紫癜。而如果人體的血小板少了,本來它是個“活雷鋒”哪裡需要止血它就去哪裡,正常人總要有個磕磕碰碰,運動也總要對血管有些壓力甚至損傷的,血小板太少了,就不能及時的“修補”上血管,血液(主要是紅細胞)也會從管子裡跑出來,數量少就是小紅點,即出血點,再多了就是紫癜、瘀斑和更大的血腫了。

醫生們根據皮下出血直徑的大小和伴隨情況來區分紫癜、出血點及瘀斑:直徑小於 2 mm 稱為瘀點(或稱為出血點),3-5 mm 稱為紫癜,大於 5 mm 稱為瘀斑;片狀出血並伴有皮膚顯著隆起稱為血腫。(如下圖所示)

我們的血小板從哪裡來?為什麼會變少呢?

首先我們得知道血液是由99%的紅細胞組成的血細胞和透明淡黃色的血漿組成。剩下的0.5%~1%就是白細胞和血小板了,我曾經說過我們的紅細胞是一個兩面凹陷的小圓盤子,而我們的血小板卻是個雙面微凸的小圓盤,直徑只有2~3um。而人體制造血細胞的工廠就在我們身體骨頭中的紅骨髓裡,工廠的初級產品就是造血幹細胞,次級產品就是巨核細胞,最終出廠的合格產品就是血小板了。

我們的人體平均每天會產生10的11×10^9個/L(也就是11億個)的血小板,而近年來醫學界發現除了骨髓以外,我們的肺也是巨核細胞釋放血小板的重要場所,它釋放的血小板大概佔血小板總數的7%,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感冒發燒肺部有感染時,血小板減少的特別快,也和這個有關。

目前“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根據病情的持續時間,我們把它分為急性ITP和慢性ITP,而根據發病年齡我們又可以分為成人ITP和兒童ITP。這篇文章上半部分我們主要講成人的ITP,下半部分我們講小孩兒的ITP.

“大夫,我的骨髓檢查報告單上寫著:巨核細胞成熟障礙,這是什麼意思呢?”

“是這樣的,我們的血小板都是成熟的巨核細胞生產的,巨核細胞成熟一般需要幾個階段,就好像一個小孩變成大人需要經過嬰兒期、幼兒期和青春期一樣,大概包括原始巨核、幼稚巨核、顆粒巨核還有產板巨核。如果一旦小孩的生長被抑制,就不能順利長大成人去工作了,那麼巨核細胞一直停留在前三個階段,不能變成產板巨核。有巨核細胞成熟障礙的人,要麼就是顆粒巨核太多,幾乎沒有產板巨核,就算有產板巨核生產的血小板也小的可憐。“

”我仔細研究過你發病的情況和抽血的結果,基本上可以認定是ITP了。“

“那麼,為什麼我的巨核細胞'長不大’了呢?

引起這種成人“血小板減少症”的原因是什麼?

“目前醫學界對於ITP的發病原因還不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應該和我們的免疫系統異常有關係,比如:

1.抗血小板抗體出現了!

我們發現ITP的病人血漿和血小板的表面,有一種抗血小板抗體叫做IgG,醫生們把ITP病人的血漿輸到健康人的身體裡,結果這個健康人的血小板很快也被破壞了。而產生這種抗血小板抗體和破壞這種“病態”血小板,最主要的地方就在病人的脾臟。而這些抗體還壞損傷病人的巨核細胞,抑制巨核細胞生產血小板。(這就是體液介導血小板過度破壞和巨核細胞數量和質量異常。)

2.“殺手”T細胞發瘋了!

本來我們免疫系統中的細胞免疫的|“殺手”T細胞,是標準的看誰壞就殺誰的正義人物,而ITP病人的巨核細胞和血小板就被T細胞上了,一邊抑制巨核細胞長大成熟生產血小板,不讓巨核細胞衰老死亡,一邊還在直接殺死巨核生產出來的血小板。所以往往急性ITP的病人一發病就特別厲害,正常人本來應該是100-300(×10^9個/L),最嚴重的病人一測結果卻還不到10(×10^9個/L)。“

“我的天,怪不得,我的骨髓報告單上顆粒巨核細胞居然有1000多個?我看別人的巨核細胞都是幾十個。”

“是啊,而且因為血小板是有助於血管的完整性的,你血小板太少了,皮膚下面的血管就開始往外“溢血”了,根據大小分為瘀點、紫癜和瘀斑。

而且你刷牙會出血、鼻子粘膜薄血管淺也容易出血,月經量超大都很好理解了,所以醫生會提醒你一定要小心不要碰著摔著,否則可能皮膚血腫、或者內臟出血,因為我們看得見的地方是皮膚出血,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可能也在出血,只是我看不見而已。當然也有病人雖然血小板少了但沒有紫癜沒有出血的症狀,甚至有的病人僅僅表現為身體明顯沒有力氣而已。“

闢謠|  血小板少就是白血病嗎?不一定…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天啊,幸虧我是有症狀的,要不然我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血小板少了那麼多。“

“是啊,無聲無息的病最可怕,你血小板已經只有8(×10^9個/L)了,按理說出血嚴重的和血小板<20的朋友,都應該絕對臥床,也就是說吃喝拉撒都不能下床,我可不是嚇唬你,我遇到過血小板低的病人下床走了兩步就發生腦出血了,還好最後救過來了,很危險。”

醫生,這ITP病該怎麼治療啊?”

“一般有幾種:

一線藥物:”比如糖皮質激素,價格相對便宜。你別一聽激素臉上就變顏變色的,激素是首選治療,近期有效率80%左右,效果很好。還有丙種球蛋白,這個就貴了,一瓶就三四百,除非你激素效果不好,否則不需要用。這兩種都是一線療法。“注意激素的使用期間,病人會出現血壓、血糖的變化,還要防止感染,注意保護胃。

二線藥物和切脾:“當然,比如用血小板生成素就是叫做TPO的,一針就要上千塊,還有最近很好的TPO類似物叫個艾曲泊帕的,更貴。還有抗CD20的單克隆抗體,是用來減少血小板抗體的,叫做利妥昔單抗,也很貴。還有什麼長春新鹼、環孢素、達那唑等等。”

“怪不得屬於二線藥物呢,真是貴啊。我看我旁邊的大姐,因為血小板減少症都把脾臟切了,這個太可怕了吧?”

“這個切脾是可以有的,但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建議切除的。好了,不聊了,你該輸血小板了,這個是對於血小板<10(×10^9個/L)的病人緊急處理的措施。對了,提醒一下,這個血小板輸入主要目的是要防止出血,不是為了升高血小板數的,這些血小板輸進去以後就會幫你的身體止血消耗掉,往往輸入了以後血小板數值都不怎麼升高。“

“這種ITP病能根治嗎?”

“這病現在的醫學還沒有根治的辦法,醫生們治療的目的就是把你們的血小板升高的安全的數值,降低失去生命的危險。我遇到過不少和你一樣的病人,大部分人的血小板數值都能升高到安全範圍,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其實這種病和糖尿病、高血壓相比都屬於慢性病,沒有那麼可怕。好好休息,一定能恢復的很好,這個病的恢復受精神因素的影響。

有個大姐血小板一直都是70×10^9個/L,已經四年了,按時上班,放假就去旅遊,過得很好。還要注意好好調整心態,放鬆心情,注意吃軟的不帶骨頭的食物,油膩生冷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菸酒和海鮮也要遠離。”

病人什麼時候能出院呢?

醫生們一般把血小板減少的嚴重程度可分為4級,病人血小板升高到安全範圍,穩定以後才可以出院,以免出現危險。

1.輕度減少,血小板為50×10^9/L~ 100×10^9/L,一般無出血傾向,可以不予治療,甚至可酌情進行小手術.

2.中度減少,血小板為30×10^9/L~50×10^9/L,有出血傾向,一般情況下不能進行手術.

3.重度減少,血小板為20×10^9/L~30×10^9/L,出血傾向增加,但對於ITP患者也應慎輸血小板,如果要輸注必須配合激素和丙種球蛋白。

4.極重度減少,血小板<10×10^9/L,大部分患者有皮膚及粘膜出血症狀,有可能發生腦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出血。

“前段時間我國《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修訂的療效標準是這樣的:

1.顯效:血小板計數恢復正常,無出血癥狀,持續3個月以上。維持2年以上無復發者為基本治癒。

2.良效:血小板計數升至50x10^9個/L或較原水平升高30x10^9個/L,無或基本無出血癥狀,持續2個月以上。

3.進步:血小板計數有所上升,出血症狀改善。持續2周以上。

4.無效:血小板計數及出血症狀無改善或惡化。另外,國外學者多采用如下標準判斷近期療效:(1)完全反應(CR):血小板計數>100x10^9/L。(2)部分反應(PR):血小板計數50~ 100x10^9/L。(3)無反應(NR):血小板計數<50x10^9/L。”

兒童ITP和成人ITP有什麼不同嗎?

兒童ITP又叫做感染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病前通常都有感染的病史。兒童ITP好發與冬春兩季節,與病毒感染大高峰季節是對應的,比如,風疹、麻疹、水痘病毒,甚至疫苗接種等,但最常見的是流感、咽炎、胃腸炎等。

男孩和女孩發病率一樣。80%的患者在感染髮生後1~3周起病,但也可以短到2天,長的可以達到6周。兒童ITP病人的症狀相對較輕,但是大部分能在幾個星期內自己緩解,可以不給予治療,對於出血嚴重的可以用激素、丙種球蛋白。

要注意的是:數據顯示80%以上的患者不管治療不治療,最終都能恢復正常,50%的病人6周內血小板恢復正常。但是也有少數病人是會因為經常感染、接種疫苗等因素的觸發下,再次、多次復發,15%的患者在6個月內血小板不能恢復正常,他們被定為慢性ITP,這裡邊有四分之一的人在一年內血小板能恢復正常。

目前沒有證據證明藥物可以阻止兒童ITP向慢性ITP發展。但有以下原因的人容易變成慢性的,比如發病前沒有感染病史,血小板呈現中度減少者(30×10^9/L~50×10^9/L)。

成人ITP自己能緩解的很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對激素和脾切除無效,這些病人往往長期血小板少,過得很折磨。

最後,我想和大家說點兒心裡話:

“很多時候我遇到過不少病人,他們對自己血小板的數值特別緊張,連日常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都出現了焦慮和抑鬱的表現,血小板的數值反而越來越低了。其實血小板穩定在30(×10^9個/L)以上,沒有上述病人的出血表現,也無手術、創傷,不從事增加病人出血危險的工作或活動,出血風險小的話,一般無需治療,可以觀察和隨訪。”

其實醫生所有的治療都只是在幫助你的身體自己痊癒而已,你的病不是醫生治好的,所有的疾病都不是醫生治好的, 而是你自己的身體在努力,我們能做的真的很有限。你的身體接受治療並不難,難的是你的心也接受了“治療”,能夠平靜而理性的面對疾病,做到和它和平共處,做到能安然面對自己身體和生活的變化,這就離痊癒不遠了。

預防永遠大於治療,不要等到身體出現了問題,才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好好愛護它。

也許你還想知道這些:

醫生大白話:貧血了不用怕,一篇文章搞懂它···

長文乾貨:血液科醫生實拍白血病細胞,詳解白血病的用藥和治療~

我的科普文章合集·我的健康社群

[部分內容來自]

[1]王庭槐. 人民衛生出版社第9版《生理學》,2018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人民衛生出版社第9版《內科學》,2018

[3]張之南.《血液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本文花費10小時,目測閱讀僅需5分鐘,如果你覺得還不錯,請記得點贊和轉發哦。你們的每一次鼓勵都是我行走路上最美的陽光。

健康小知識好:

“大夫,我鄰床的阿姨,為什麼還查了幽門螺桿菌呢?“

“其實在ITP患者中,不少都是繼發與丙肝、乙肝、HIV等病毒或者其他細菌感染。這個阿姨,幽門螺桿菌感染嚴重,國外有研究發現,針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根除治療可以改善血小板計數,但是因為只針對部分中度至重度的ITP病人,還要考慮風險。那個阿姨,實在是沒辦法了,才嘗試的。”

#清風計劃##頭條闢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