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個家族的孤獨,一個人類的哲學主題

很多人我想都不怎麼願意去讀這樣一本書,記得作家閻連科的一篇散文裡,我也看到他曾經幾次的放下又拿起放下又拿起這《百年孤獨》,我一直在疑惑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對這樣的小說產生興趣?雖然我找不到確定的一個答案,但在我心中隱隱約約的感到,過去我們“文以載道”的文學觀念始終影響著我們。

因為這種影響,我們大多數人喜歡讀的小說,要不是現實主義的小說,這種小說對歷史和現實有著一個清晰的反應和寫照,在一個千百年來一直非常關注歷史的民族,這種小說被很多讀者當成首選;要不就是抒情浪漫的作品,那種對情感的抒發可以引起我們很多讀者的共鳴,尤其那些又隱含著勵志精神的作品,更能對我們疲憊的心靈帶來一種強心劑的作用,這種作品可以很好的緩解我們的生存焦慮。

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個家族的孤獨,一個人類的哲學主題

但是就有一種小說,我們很多讀者幾乎無法與作者建立起任何的共同語言,但它仍然在那裡,不斷的成就它的偉大,如卡夫卡的《城堡》,還有就是我今天說的這本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你在這樣的小說裡找不到可以與現實有著直觀的邏輯聯繫,因此你無法通過現實邏輯獲得打開這些小說的鑰匙,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寫現實世界,還寫了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甚至是整個人類的內心世界,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讓我想起有一個神話叫西西弗神話:

諸神為了處罰西西弗,就讓他不停地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當快到達山頂,石頭由於自身的重量又會滾下山去,於是西西弗必須再重新向山頂推這塊石頭,諸神認為再也沒有比進行這種無效無望的勞動更為嚴厲的懲罰了。

如果你讀過卡夫卡的《城堡》你同樣會遇到這樣的一種感受,卡夫卡寫了一個土地測量員,在不遠處就是自己的目的地-城堡,但不管如何努力,他都始終沒有能走進城堡,卡夫卡和馬爾克斯他們都在寫一個關於人的內心,關於內心尋找人生意義的故事,從而因為這種對人心尋找意義的過程,就自然上升到了對整個人類命運的深層思考,百年孤獨就是寫了整個家族,始終無法擺脫孤獨的困擾,沒有任何一類小說可以這樣透徹的攝人魂魄的去挖掘人和整個人類的共有的孤獨感。

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個家族的孤獨,一個人類的哲學主題

如果你知道西西弗神話,那你也許就明白為什麼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會寫下那麼多看似荒誕的往復循環的故事,第二代奧雷里亞諾不斷的製作小金魚,做好又化掉重新再做,一直這樣的往復循環,還有那個阿瑪蘭塔不斷的日夜拆織裹屍布,還有那個蕾梅黛絲沒完沒了的在浴室消磨時光,再就是幾代人成年累月的研究那羊皮卷裡關於家族命運的暗示。

我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發現布恩迪亞家族有著非凡的創造力,同時也有著無法擺脫的孤獨,比如第一代創建了馬孔多小鎮,第二代上校一夜之間就可以發動一場起義,拉起一支隊伍,使仇敵聞風喪膽,還有那煥發性愛和繁殖的瘋狂和歡樂,不是尖叫,就是呼喊,這一面是激情與創造,反面就是無法溝通的冷漠與孤獨。

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個家族的孤獨,一個人類的哲學主題

我們無法考證他們到底是孤獨的英雄還是英雄的孤獨,一邊是創造一邊是孤獨,孤獨又最終是毀滅,整個故事也就是不斷的往復,創造與孤獨(毀滅),就如小金魚化了再做,裹屍布拆了再織,這看似是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其實就是一種荒誕,一種如西西弗神話般的荒誕,而這種荒誕在西西弗神話那裡就是一種人類的某一種狀態。

而這種西西弗神話的狀態,石頭推上去,滾下來,再推上去,再滾下來,卻是一種哲學命題,這種哲學的問命題,在文明進程不斷的前行中,會被逐漸的關注,但人類卻始終無法看清這種問題的本質,就如布恩迪亞家族的羊皮卷最終被颶風帶走一樣,如果你真的找到答案,也許就是指向虛無。

馬爾克斯的這本《百年孤獨》它並沒有給我們答案,它不像我們所常見的現實主義小說那樣,脫離不開好人與壞人的故事,她也不像我們熟悉的那些勵志小說,不是指給你這條路,就是指給你那條路。閱讀它們,總會有一種像發現自己又發現不了的痛苦,要不就只能被它無情的拒之門外,因為在這種哲學的概念裡,所有的故事背景都已經失去了具象的意義,而成為一種形而上的哲學思考,好比我們閱讀卡夫卡的《城堡》為什麼K總是進不了城堡,也好像我們閱讀《西西弗神話》總會問,西西弗為什麼要來回往復的把石頭推向山頂。

我們國家的作家在上個世界八十年代,為什麼突然會有一波尋根熱,之後文學界叫“尋根文學”,可以說馬爾克斯整整影響了那一整代作家,而那一代作家因為受到他的影響才真正的開始走向尋根概念的文學創作,因為在之前的文學創作中,多數注重的是對歷史的思考,而從那時起,通過尋根文學開始,文學轉向了對人的思考,這雖然是一個不起眼的改變,但對於我們的文學,這可是一大步的飛躍。

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個家族的孤獨,一個人類的哲學主題

當文學關心人的時候,就如我們說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百年孤獨》就像是一副被定意式的塗抹和勾勒的一幅抽象的線條,從而給我們展現出的是一副色彩斑斕、撲朔迷離的圖畫,每一個讀者都有一個哈姆雷特,那每一個讀者就會有一個《百年孤獨》,每一個讀者都會在這本書裡看到一些屬於人類共同的東西,同時每個人也會在這本書裡看到自己特具的性情。

對於馬爾克斯這本《百年孤獨》的解讀,不會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就如茨威格說,人心,是神祕又複雜的幽暗世界。何況百年孤獨不僅僅是寫一個人的孤獨,而是寫整個人類的孤獨,讀完這本《百年孤獨》,給我們感受最深的莫過於那些荒誕的往復,還有最終的虛無,這荒誕與虛無恰恰就是哲學家兼文學家加繆,他寫的那本《西西弗神話》的主題。

文:餅子

歡迎關注,和我一起讀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