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洛麗塔,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慾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納博科夫《洛麗塔》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洛麗塔,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慾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納博科夫《洛麗塔》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

名畫《宮女》,弗裡德里·克萊頓

上世紀末,英國著名的音樂雜誌《古典CD》統計了歐洲各種音樂會演出中最流行的小提琴曲目,列出了前20名。這20首作品涉及12位作曲家,曲目幾乎全是鴻篇鉅製的小提琴協奏曲。只有3首例外,它分別是巴赫的一首帕蒂塔(估計是C小調帕蒂塔)、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和名列第九的馬斯奈《泰綺思冥想曲》。

其實,《泰綺思的冥想曲》的各種樂器的改編版很多,它原本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歌劇《泰綺思》第二幕中,場景切換時的D大調間奏曲,原始的版本是小提琴、豎琴與樂隊協奏的形式演奏。但由於這個插曲實在太有名,這支曲子很快就被單獨拿出來,改編成了長笛、單簧、大提琴、小號各種版本,並迅速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經典小品。相比之下,馬斯奈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同名原著改編的法語歌劇,倒幾乎被世人遺忘了。

說來好笑,同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聖桑與馬斯奈生前可是死對頭。年輕的馬斯奈第一次入選法國藝術最高機構——法蘭西學院院士時,擠掉的就是當時比他資歷、名望更深的聖桑。在聖桑眼裡,這個法國音樂家中的德國瓦格納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法國品味,他創作的那些歌劇和音樂,甜美傷感,矯揉造作——比如曲譜上標註了“虔誠的慢板”的《泰綺思的冥想曲》,卻並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召喚,而是勾引著我們沉醉於美人與愛情的幻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洛麗塔,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慾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納博科夫《洛麗塔》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

名畫《宮女》,弗裡德里·克萊頓

上世紀末,英國著名的音樂雜誌《古典CD》統計了歐洲各種音樂會演出中最流行的小提琴曲目,列出了前20名。這20首作品涉及12位作曲家,曲目幾乎全是鴻篇鉅製的小提琴協奏曲。只有3首例外,它分別是巴赫的一首帕蒂塔(估計是C小調帕蒂塔)、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和名列第九的馬斯奈《泰綺思冥想曲》。

其實,《泰綺思的冥想曲》的各種樂器的改編版很多,它原本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歌劇《泰綺思》第二幕中,場景切換時的D大調間奏曲,原始的版本是小提琴、豎琴與樂隊協奏的形式演奏。但由於這個插曲實在太有名,這支曲子很快就被單獨拿出來,改編成了長笛、單簧、大提琴、小號各種版本,並迅速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經典小品。相比之下,馬斯奈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同名原著改編的法語歌劇,倒幾乎被世人遺忘了。

說來好笑,同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聖桑與馬斯奈生前可是死對頭。年輕的馬斯奈第一次入選法國藝術最高機構——法蘭西學院院士時,擠掉的就是當時比他資歷、名望更深的聖桑。在聖桑眼裡,這個法國音樂家中的德國瓦格納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法國品味,他創作的那些歌劇和音樂,甜美傷感,矯揉造作——比如曲譜上標註了“虔誠的慢板”的《泰綺思的冥想曲》,卻並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召喚,而是勾引著我們沉醉於美人與愛情的幻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後宮之光》,弗裡德里·克萊頓

189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小說《泰綺思》,講述一個充滿靈與欲激烈衝突的傳說故事:從小就在下等酒館中長大的泰綺思,是2000年多年前基督教誕生的早期、古埃及亞歷山大港的頭牌名妓,也是古老名城最嬌豔的玫瑰,男人慾望之海中的女神。然而在香豔、奢華與縱慾無度的生活中,泰綺思卻深感寂寞,她始終懷念著小時候曾經照顧過她的一位奴隸。這位奴隸因為信仰上帝被殘酷處死。

有一天,在泰綺思的住處,來了一位傳道的苦行僧,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當時信仰基督是違法的)巴福里斯乾脆躲在了泰綺思的家中。他順便勸說美人,要洗盡鉛華,皈依上帝,最後他甚至燒燬了泰綺思豪華的家,執意將泰綺思帶到沙漠中的隱修院出家。然而,巴福里斯自己卻被黛伊斯美好肉體所迷惑,情慾煎熬中無法自持,以至最後瘋狂地從隱修院出走,放棄了上帝的信仰。留下泰綺思一人在隱修院的石室中獨自越過死亡之門。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洛麗塔,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慾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納博科夫《洛麗塔》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

名畫《宮女》,弗裡德里·克萊頓

上世紀末,英國著名的音樂雜誌《古典CD》統計了歐洲各種音樂會演出中最流行的小提琴曲目,列出了前20名。這20首作品涉及12位作曲家,曲目幾乎全是鴻篇鉅製的小提琴協奏曲。只有3首例外,它分別是巴赫的一首帕蒂塔(估計是C小調帕蒂塔)、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和名列第九的馬斯奈《泰綺思冥想曲》。

其實,《泰綺思的冥想曲》的各種樂器的改編版很多,它原本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歌劇《泰綺思》第二幕中,場景切換時的D大調間奏曲,原始的版本是小提琴、豎琴與樂隊協奏的形式演奏。但由於這個插曲實在太有名,這支曲子很快就被單獨拿出來,改編成了長笛、單簧、大提琴、小號各種版本,並迅速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經典小品。相比之下,馬斯奈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同名原著改編的法語歌劇,倒幾乎被世人遺忘了。

說來好笑,同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聖桑與馬斯奈生前可是死對頭。年輕的馬斯奈第一次入選法國藝術最高機構——法蘭西學院院士時,擠掉的就是當時比他資歷、名望更深的聖桑。在聖桑眼裡,這個法國音樂家中的德國瓦格納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法國品味,他創作的那些歌劇和音樂,甜美傷感,矯揉造作——比如曲譜上標註了“虔誠的慢板”的《泰綺思的冥想曲》,卻並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召喚,而是勾引著我們沉醉於美人與愛情的幻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後宮之光》,弗裡德里·克萊頓

189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小說《泰綺思》,講述一個充滿靈與欲激烈衝突的傳說故事:從小就在下等酒館中長大的泰綺思,是2000年多年前基督教誕生的早期、古埃及亞歷山大港的頭牌名妓,也是古老名城最嬌豔的玫瑰,男人慾望之海中的女神。然而在香豔、奢華與縱慾無度的生活中,泰綺思卻深感寂寞,她始終懷念著小時候曾經照顧過她的一位奴隸。這位奴隸因為信仰上帝被殘酷處死。

有一天,在泰綺思的住處,來了一位傳道的苦行僧,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當時信仰基督是違法的)巴福里斯乾脆躲在了泰綺思的家中。他順便勸說美人,要洗盡鉛華,皈依上帝,最後他甚至燒燬了泰綺思豪華的家,執意將泰綺思帶到沙漠中的隱修院出家。然而,巴福里斯自己卻被黛伊斯美好肉體所迷惑,情慾煎熬中無法自持,以至最後瘋狂地從隱修院出走,放棄了上帝的信仰。留下泰綺思一人在隱修院的石室中獨自越過死亡之門。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在沙漠中》 阿爾豐斯·穆夏

這首優美的《冥想曲》,描寫的是泰綺思出家前縱情聲色,夜遊歸來,巴福里斯趁機勸說美人,浮生若夢,只有皈依上帝,才能讓墮落的心靈得到安寧。其實在“這人折去那人攀”的生活中,泰綺思早已疲憊不堪,她明白:青春易逝,真情難留,人生終將失去一切,重要的不是此刻的享受,重要的是當你失去一切時,你的心靈是否還有依託。

她終於被巴福里斯堅定的信念打動,萌生出尋求寧靜的念頭,但她一時之間又無法斷然割捨夜夜笙歌的生活,於是內心一陣糾葛,又一陣掙扎,起伏的情緒全部寫在了這首間奏曲裡。泰綺思的冥想,其實就是狂歡與遁世,靈與肉的拉鋸戰,是漂泊浪女宗教式的沉思曲。

伴隨著豎琴纖柔的撥奏,小提琴引領著我們進入冥想的空間,沿著細膩綿延清晰的旋律線條,你可以感受到泰綺思起伏不定的心情。這首D大調冥想曲以“虔誠的慢板”訴說女主角虔誠的冥想,她的不安、掙扎與困惑,都潛藏在平靜的曲調之下,年輕修士真摯的勸說就像茫茫大海中堅定的小船,一股溫柔穩定的力量正好讓疲累的身心有所依託。當樂曲來到結尾處,小提琴獨奏的旋律突然推向了高音區,那高遠而纖細的旋律線條,暗示著泰綺思的靈魂已飛向了天堂,只剩下伴奏豎琴在低音區悠長的迴響,為這個法朗士著名的情慾故事,劃下了一道美麗的陰影——人生所有的起伏與不甘都已平息,深沉與安寧亦隨之而來。戲中,在這支間奏曲之後,名妓泰綺思終於下定決心,隨年輕的修士去沙漠中的隱修所修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洛麗塔,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慾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納博科夫《洛麗塔》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

名畫《宮女》,弗裡德里·克萊頓

上世紀末,英國著名的音樂雜誌《古典CD》統計了歐洲各種音樂會演出中最流行的小提琴曲目,列出了前20名。這20首作品涉及12位作曲家,曲目幾乎全是鴻篇鉅製的小提琴協奏曲。只有3首例外,它分別是巴赫的一首帕蒂塔(估計是C小調帕蒂塔)、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和名列第九的馬斯奈《泰綺思冥想曲》。

其實,《泰綺思的冥想曲》的各種樂器的改編版很多,它原本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歌劇《泰綺思》第二幕中,場景切換時的D大調間奏曲,原始的版本是小提琴、豎琴與樂隊協奏的形式演奏。但由於這個插曲實在太有名,這支曲子很快就被單獨拿出來,改編成了長笛、單簧、大提琴、小號各種版本,並迅速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經典小品。相比之下,馬斯奈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同名原著改編的法語歌劇,倒幾乎被世人遺忘了。

說來好笑,同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聖桑與馬斯奈生前可是死對頭。年輕的馬斯奈第一次入選法國藝術最高機構——法蘭西學院院士時,擠掉的就是當時比他資歷、名望更深的聖桑。在聖桑眼裡,這個法國音樂家中的德國瓦格納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法國品味,他創作的那些歌劇和音樂,甜美傷感,矯揉造作——比如曲譜上標註了“虔誠的慢板”的《泰綺思的冥想曲》,卻並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召喚,而是勾引著我們沉醉於美人與愛情的幻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後宮之光》,弗裡德里·克萊頓

189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小說《泰綺思》,講述一個充滿靈與欲激烈衝突的傳說故事:從小就在下等酒館中長大的泰綺思,是2000年多年前基督教誕生的早期、古埃及亞歷山大港的頭牌名妓,也是古老名城最嬌豔的玫瑰,男人慾望之海中的女神。然而在香豔、奢華與縱慾無度的生活中,泰綺思卻深感寂寞,她始終懷念著小時候曾經照顧過她的一位奴隸。這位奴隸因為信仰上帝被殘酷處死。

有一天,在泰綺思的住處,來了一位傳道的苦行僧,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當時信仰基督是違法的)巴福里斯乾脆躲在了泰綺思的家中。他順便勸說美人,要洗盡鉛華,皈依上帝,最後他甚至燒燬了泰綺思豪華的家,執意將泰綺思帶到沙漠中的隱修院出家。然而,巴福里斯自己卻被黛伊斯美好肉體所迷惑,情慾煎熬中無法自持,以至最後瘋狂地從隱修院出走,放棄了上帝的信仰。留下泰綺思一人在隱修院的石室中獨自越過死亡之門。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在沙漠中》 阿爾豐斯·穆夏

這首優美的《冥想曲》,描寫的是泰綺思出家前縱情聲色,夜遊歸來,巴福里斯趁機勸說美人,浮生若夢,只有皈依上帝,才能讓墮落的心靈得到安寧。其實在“這人折去那人攀”的生活中,泰綺思早已疲憊不堪,她明白:青春易逝,真情難留,人生終將失去一切,重要的不是此刻的享受,重要的是當你失去一切時,你的心靈是否還有依託。

她終於被巴福里斯堅定的信念打動,萌生出尋求寧靜的念頭,但她一時之間又無法斷然割捨夜夜笙歌的生活,於是內心一陣糾葛,又一陣掙扎,起伏的情緒全部寫在了這首間奏曲裡。泰綺思的冥想,其實就是狂歡與遁世,靈與肉的拉鋸戰,是漂泊浪女宗教式的沉思曲。

伴隨著豎琴纖柔的撥奏,小提琴引領著我們進入冥想的空間,沿著細膩綿延清晰的旋律線條,你可以感受到泰綺思起伏不定的心情。這首D大調冥想曲以“虔誠的慢板”訴說女主角虔誠的冥想,她的不安、掙扎與困惑,都潛藏在平靜的曲調之下,年輕修士真摯的勸說就像茫茫大海中堅定的小船,一股溫柔穩定的力量正好讓疲累的身心有所依託。當樂曲來到結尾處,小提琴獨奏的旋律突然推向了高音區,那高遠而纖細的旋律線條,暗示著泰綺思的靈魂已飛向了天堂,只剩下伴奏豎琴在低音區悠長的迴響,為這個法朗士著名的情慾故事,劃下了一道美麗的陰影——人生所有的起伏與不甘都已平息,深沉與安寧亦隨之而來。戲中,在這支間奏曲之後,名妓泰綺思終於下定決心,隨年輕的修士去沙漠中的隱修所修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長笛版,蘭帕爾演奏

名畫《夜》,伯恩· 瓊斯

雖然馬斯奈很喜歡當時流行全歐洲的、以瓦格納為代表的德式新樂劇的理念,也喜歡趕時髦地弄點“主導樂思”之類的新概念,但是馬斯奈那些關於情愛的悲喜劇和瓦格納樂劇充滿了拯救人類與犧牲自我的高大上主題根本不沾邊。為了迎和法國聽眾的樂趣,在馬斯奈的歌劇中永遠載歌載舞,充滿了馬卡龍蛋糕的色香味、以及甜美傷感的小情調,即輕薄又浪漫。本質上,他和他倒黴短命的哥們--比才,風格趣味差不太多。他創作的歌劇《曼儂》和比才創作的《卡門》,以及古諾創作的《浮士德》,並稱法語歌劇的三大經典。要說,法國歌劇有什麼特點,其實永遠離不開輕薄、浪漫兩個詞。在這些歌劇故事的核心一定有一個令人慾火焚身的姑娘,而且無論喜劇還是悲劇,歌劇唱到一半大多都有盛大華麗的群舞。

他和聖桑對峙了大半輩子,為法國風格和德國風格吵個不停,但結果這些無聊的爭論都被後人遺忘了。我一向認為:音樂不分國界,真正讓人記住的,也不是高大上的理念,唯有經典的旋律與豐滿的藝術形象最令人難忘。兩人的創作境界與規模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被後人演奏最多的作品卻又極其相似——同樣的甜美而傷感。馬斯奈的《泰綺思冥想曲》和聖桑的《天鵝》都是膾炙人口的音樂小品,都有著法國式的、纖美而悠長的旋律線條,憂思如落花,美人如天鵝,愛情如詩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洛麗塔,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慾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納博科夫《洛麗塔》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

名畫《宮女》,弗裡德里·克萊頓

上世紀末,英國著名的音樂雜誌《古典CD》統計了歐洲各種音樂會演出中最流行的小提琴曲目,列出了前20名。這20首作品涉及12位作曲家,曲目幾乎全是鴻篇鉅製的小提琴協奏曲。只有3首例外,它分別是巴赫的一首帕蒂塔(估計是C小調帕蒂塔)、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和名列第九的馬斯奈《泰綺思冥想曲》。

其實,《泰綺思的冥想曲》的各種樂器的改編版很多,它原本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歌劇《泰綺思》第二幕中,場景切換時的D大調間奏曲,原始的版本是小提琴、豎琴與樂隊協奏的形式演奏。但由於這個插曲實在太有名,這支曲子很快就被單獨拿出來,改編成了長笛、單簧、大提琴、小號各種版本,並迅速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經典小品。相比之下,馬斯奈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同名原著改編的法語歌劇,倒幾乎被世人遺忘了。

說來好笑,同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聖桑與馬斯奈生前可是死對頭。年輕的馬斯奈第一次入選法國藝術最高機構——法蘭西學院院士時,擠掉的就是當時比他資歷、名望更深的聖桑。在聖桑眼裡,這個法國音樂家中的德國瓦格納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法國品味,他創作的那些歌劇和音樂,甜美傷感,矯揉造作——比如曲譜上標註了“虔誠的慢板”的《泰綺思的冥想曲》,卻並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召喚,而是勾引著我們沉醉於美人與愛情的幻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後宮之光》,弗裡德里·克萊頓

189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小說《泰綺思》,講述一個充滿靈與欲激烈衝突的傳說故事:從小就在下等酒館中長大的泰綺思,是2000年多年前基督教誕生的早期、古埃及亞歷山大港的頭牌名妓,也是古老名城最嬌豔的玫瑰,男人慾望之海中的女神。然而在香豔、奢華與縱慾無度的生活中,泰綺思卻深感寂寞,她始終懷念著小時候曾經照顧過她的一位奴隸。這位奴隸因為信仰上帝被殘酷處死。

有一天,在泰綺思的住處,來了一位傳道的苦行僧,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當時信仰基督是違法的)巴福里斯乾脆躲在了泰綺思的家中。他順便勸說美人,要洗盡鉛華,皈依上帝,最後他甚至燒燬了泰綺思豪華的家,執意將泰綺思帶到沙漠中的隱修院出家。然而,巴福里斯自己卻被黛伊斯美好肉體所迷惑,情慾煎熬中無法自持,以至最後瘋狂地從隱修院出走,放棄了上帝的信仰。留下泰綺思一人在隱修院的石室中獨自越過死亡之門。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在沙漠中》 阿爾豐斯·穆夏

這首優美的《冥想曲》,描寫的是泰綺思出家前縱情聲色,夜遊歸來,巴福里斯趁機勸說美人,浮生若夢,只有皈依上帝,才能讓墮落的心靈得到安寧。其實在“這人折去那人攀”的生活中,泰綺思早已疲憊不堪,她明白:青春易逝,真情難留,人生終將失去一切,重要的不是此刻的享受,重要的是當你失去一切時,你的心靈是否還有依託。

她終於被巴福里斯堅定的信念打動,萌生出尋求寧靜的念頭,但她一時之間又無法斷然割捨夜夜笙歌的生活,於是內心一陣糾葛,又一陣掙扎,起伏的情緒全部寫在了這首間奏曲裡。泰綺思的冥想,其實就是狂歡與遁世,靈與肉的拉鋸戰,是漂泊浪女宗教式的沉思曲。

伴隨著豎琴纖柔的撥奏,小提琴引領著我們進入冥想的空間,沿著細膩綿延清晰的旋律線條,你可以感受到泰綺思起伏不定的心情。這首D大調冥想曲以“虔誠的慢板”訴說女主角虔誠的冥想,她的不安、掙扎與困惑,都潛藏在平靜的曲調之下,年輕修士真摯的勸說就像茫茫大海中堅定的小船,一股溫柔穩定的力量正好讓疲累的身心有所依託。當樂曲來到結尾處,小提琴獨奏的旋律突然推向了高音區,那高遠而纖細的旋律線條,暗示著泰綺思的靈魂已飛向了天堂,只剩下伴奏豎琴在低音區悠長的迴響,為這個法朗士著名的情慾故事,劃下了一道美麗的陰影——人生所有的起伏與不甘都已平息,深沉與安寧亦隨之而來。戲中,在這支間奏曲之後,名妓泰綺思終於下定決心,隨年輕的修士去沙漠中的隱修所修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長笛版,蘭帕爾演奏

名畫《夜》,伯恩· 瓊斯

雖然馬斯奈很喜歡當時流行全歐洲的、以瓦格納為代表的德式新樂劇的理念,也喜歡趕時髦地弄點“主導樂思”之類的新概念,但是馬斯奈那些關於情愛的悲喜劇和瓦格納樂劇充滿了拯救人類與犧牲自我的高大上主題根本不沾邊。為了迎和法國聽眾的樂趣,在馬斯奈的歌劇中永遠載歌載舞,充滿了馬卡龍蛋糕的色香味、以及甜美傷感的小情調,即輕薄又浪漫。本質上,他和他倒黴短命的哥們--比才,風格趣味差不太多。他創作的歌劇《曼儂》和比才創作的《卡門》,以及古諾創作的《浮士德》,並稱法語歌劇的三大經典。要說,法國歌劇有什麼特點,其實永遠離不開輕薄、浪漫兩個詞。在這些歌劇故事的核心一定有一個令人慾火焚身的姑娘,而且無論喜劇還是悲劇,歌劇唱到一半大多都有盛大華麗的群舞。

他和聖桑對峙了大半輩子,為法國風格和德國風格吵個不停,但結果這些無聊的爭論都被後人遺忘了。我一向認為:音樂不分國界,真正讓人記住的,也不是高大上的理念,唯有經典的旋律與豐滿的藝術形象最令人難忘。兩人的創作境界與規模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被後人演奏最多的作品卻又極其相似——同樣的甜美而傷感。馬斯奈的《泰綺思冥想曲》和聖桑的《天鵝》都是膾炙人口的音樂小品,都有著法國式的、纖美而悠長的旋律線條,憂思如落花,美人如天鵝,愛情如詩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維特》詠歎:春風啊,為何要喚醒我

小提琴改編版

名畫《閃耀的六月》,弗裡德里·克萊頓

這美麗其實與上帝無關,它只和愛情有關。

在法朗士的小說中,人生總是慾望太多,讓愛與美麗無處安放。但至少,我們可以坦然面對馬斯奈的音樂,它讓你從喧囂的生活中安靜下來,給你片刻的沉思與幻想,讓你在這短短的時間中靜靜地感受美人之光,靜靜地看著她燃燒、熄滅,然後暗淡......你不需要害羞,也不需要拯救誰的靈魂,你只是回憶,然後遺忘。

馬斯奈晚年曾把歌德偉大的愛情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改編成法語歌劇,這並不是他最成功的劇作,但是這部歌劇同樣也留下了一支非常著名的曲子《春風啊,為何將我喚醒》,在劇中,少女夏綠蒂請求維特給她念的詩,一首英國古代詩人莪相(Ossian)的詩,當維特微笑著接過詩稿,看到上面的字句,渾身哆嗦,心底淒涼,他聲音顫抖著念起來:

春風啊!你為何將我喚醒?

我感到你輕輕的愛撫

可是啊,我的生命已到盡頭

暴風雨即將來臨

明天,我的族人會來找我

他見過我美好的青春

他會在曠野四處尋覓

卻再也找不到我的蹤影

這悲傷與你無關,只和愛情有關,當命運關上了沉重的大門時,請你記住,我會帶著對你全部的愛離開。

情慾悲歌

在我荒瘠的土地上

你是最後的玫瑰

——聶魯達《二十首情詩與絕望的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洛麗塔,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慾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納博科夫《洛麗塔》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

名畫《宮女》,弗裡德里·克萊頓

上世紀末,英國著名的音樂雜誌《古典CD》統計了歐洲各種音樂會演出中最流行的小提琴曲目,列出了前20名。這20首作品涉及12位作曲家,曲目幾乎全是鴻篇鉅製的小提琴協奏曲。只有3首例外,它分別是巴赫的一首帕蒂塔(估計是C小調帕蒂塔)、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和名列第九的馬斯奈《泰綺思冥想曲》。

其實,《泰綺思的冥想曲》的各種樂器的改編版很多,它原本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歌劇《泰綺思》第二幕中,場景切換時的D大調間奏曲,原始的版本是小提琴、豎琴與樂隊協奏的形式演奏。但由於這個插曲實在太有名,這支曲子很快就被單獨拿出來,改編成了長笛、單簧、大提琴、小號各種版本,並迅速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經典小品。相比之下,馬斯奈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同名原著改編的法語歌劇,倒幾乎被世人遺忘了。

說來好笑,同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聖桑與馬斯奈生前可是死對頭。年輕的馬斯奈第一次入選法國藝術最高機構——法蘭西學院院士時,擠掉的就是當時比他資歷、名望更深的聖桑。在聖桑眼裡,這個法國音樂家中的德國瓦格納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法國品味,他創作的那些歌劇和音樂,甜美傷感,矯揉造作——比如曲譜上標註了“虔誠的慢板”的《泰綺思的冥想曲》,卻並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召喚,而是勾引著我們沉醉於美人與愛情的幻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後宮之光》,弗裡德里·克萊頓

189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小說《泰綺思》,講述一個充滿靈與欲激烈衝突的傳說故事:從小就在下等酒館中長大的泰綺思,是2000年多年前基督教誕生的早期、古埃及亞歷山大港的頭牌名妓,也是古老名城最嬌豔的玫瑰,男人慾望之海中的女神。然而在香豔、奢華與縱慾無度的生活中,泰綺思卻深感寂寞,她始終懷念著小時候曾經照顧過她的一位奴隸。這位奴隸因為信仰上帝被殘酷處死。

有一天,在泰綺思的住處,來了一位傳道的苦行僧,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當時信仰基督是違法的)巴福里斯乾脆躲在了泰綺思的家中。他順便勸說美人,要洗盡鉛華,皈依上帝,最後他甚至燒燬了泰綺思豪華的家,執意將泰綺思帶到沙漠中的隱修院出家。然而,巴福里斯自己卻被黛伊斯美好肉體所迷惑,情慾煎熬中無法自持,以至最後瘋狂地從隱修院出走,放棄了上帝的信仰。留下泰綺思一人在隱修院的石室中獨自越過死亡之門。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在沙漠中》 阿爾豐斯·穆夏

這首優美的《冥想曲》,描寫的是泰綺思出家前縱情聲色,夜遊歸來,巴福里斯趁機勸說美人,浮生若夢,只有皈依上帝,才能讓墮落的心靈得到安寧。其實在“這人折去那人攀”的生活中,泰綺思早已疲憊不堪,她明白:青春易逝,真情難留,人生終將失去一切,重要的不是此刻的享受,重要的是當你失去一切時,你的心靈是否還有依託。

她終於被巴福里斯堅定的信念打動,萌生出尋求寧靜的念頭,但她一時之間又無法斷然割捨夜夜笙歌的生活,於是內心一陣糾葛,又一陣掙扎,起伏的情緒全部寫在了這首間奏曲裡。泰綺思的冥想,其實就是狂歡與遁世,靈與肉的拉鋸戰,是漂泊浪女宗教式的沉思曲。

伴隨著豎琴纖柔的撥奏,小提琴引領著我們進入冥想的空間,沿著細膩綿延清晰的旋律線條,你可以感受到泰綺思起伏不定的心情。這首D大調冥想曲以“虔誠的慢板”訴說女主角虔誠的冥想,她的不安、掙扎與困惑,都潛藏在平靜的曲調之下,年輕修士真摯的勸說就像茫茫大海中堅定的小船,一股溫柔穩定的力量正好讓疲累的身心有所依託。當樂曲來到結尾處,小提琴獨奏的旋律突然推向了高音區,那高遠而纖細的旋律線條,暗示著泰綺思的靈魂已飛向了天堂,只剩下伴奏豎琴在低音區悠長的迴響,為這個法朗士著名的情慾故事,劃下了一道美麗的陰影——人生所有的起伏與不甘都已平息,深沉與安寧亦隨之而來。戲中,在這支間奏曲之後,名妓泰綺思終於下定決心,隨年輕的修士去沙漠中的隱修所修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長笛版,蘭帕爾演奏

名畫《夜》,伯恩· 瓊斯

雖然馬斯奈很喜歡當時流行全歐洲的、以瓦格納為代表的德式新樂劇的理念,也喜歡趕時髦地弄點“主導樂思”之類的新概念,但是馬斯奈那些關於情愛的悲喜劇和瓦格納樂劇充滿了拯救人類與犧牲自我的高大上主題根本不沾邊。為了迎和法國聽眾的樂趣,在馬斯奈的歌劇中永遠載歌載舞,充滿了馬卡龍蛋糕的色香味、以及甜美傷感的小情調,即輕薄又浪漫。本質上,他和他倒黴短命的哥們--比才,風格趣味差不太多。他創作的歌劇《曼儂》和比才創作的《卡門》,以及古諾創作的《浮士德》,並稱法語歌劇的三大經典。要說,法國歌劇有什麼特點,其實永遠離不開輕薄、浪漫兩個詞。在這些歌劇故事的核心一定有一個令人慾火焚身的姑娘,而且無論喜劇還是悲劇,歌劇唱到一半大多都有盛大華麗的群舞。

他和聖桑對峙了大半輩子,為法國風格和德國風格吵個不停,但結果這些無聊的爭論都被後人遺忘了。我一向認為:音樂不分國界,真正讓人記住的,也不是高大上的理念,唯有經典的旋律與豐滿的藝術形象最令人難忘。兩人的創作境界與規模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被後人演奏最多的作品卻又極其相似——同樣的甜美而傷感。馬斯奈的《泰綺思冥想曲》和聖桑的《天鵝》都是膾炙人口的音樂小品,都有著法國式的、纖美而悠長的旋律線條,憂思如落花,美人如天鵝,愛情如詩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維特》詠歎:春風啊,為何要喚醒我

小提琴改編版

名畫《閃耀的六月》,弗裡德里·克萊頓

這美麗其實與上帝無關,它只和愛情有關。

在法朗士的小說中,人生總是慾望太多,讓愛與美麗無處安放。但至少,我們可以坦然面對馬斯奈的音樂,它讓你從喧囂的生活中安靜下來,給你片刻的沉思與幻想,讓你在這短短的時間中靜靜地感受美人之光,靜靜地看著她燃燒、熄滅,然後暗淡......你不需要害羞,也不需要拯救誰的靈魂,你只是回憶,然後遺忘。

馬斯奈晚年曾把歌德偉大的愛情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改編成法語歌劇,這並不是他最成功的劇作,但是這部歌劇同樣也留下了一支非常著名的曲子《春風啊,為何將我喚醒》,在劇中,少女夏綠蒂請求維特給她念的詩,一首英國古代詩人莪相(Ossian)的詩,當維特微笑著接過詩稿,看到上面的字句,渾身哆嗦,心底淒涼,他聲音顫抖著念起來:

春風啊!你為何將我喚醒?

我感到你輕輕的愛撫

可是啊,我的生命已到盡頭

暴風雨即將來臨

明天,我的族人會來找我

他見過我美好的青春

他會在曠野四處尋覓

卻再也找不到我的蹤影

這悲傷與你無關,只和愛情有關,當命運關上了沉重的大門時,請你記住,我會帶著對你全部的愛離開。

情慾悲歌

在我荒瘠的土地上

你是最後的玫瑰

——聶魯達《二十首情詩與絕望的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泰綺思》漫畫,1894年

在一份19世紀的、關於《泰綺思》歌劇的舊漫畫上,印著這麼一句話:

上帝即愛,愛即死亡

換句話說就是:死了都要愛——這到底是肉體的需要,還是我們靈魂的渴望?儒勒·馬斯奈,19世紀末最受歡迎的法語歌劇大師,他似乎特別能抓住法國人的口味。一代文豪法朗士1890年剛剛出版了轟動一時的情慾小說《泰綺思》,四年後,馬斯奈就把它改編成同名歌劇盛大公演。

這部歌劇,據說是應女高音桑德遜的建議創作的,法朗士的小說是她最喜歡的作品。歌劇首演的女主角泰綺思當然非桑德遜莫屬。兩人曖昧的關係,在當時傳得街巷盡知,法國小報甚至編出:每次歌劇排練時,馬斯奈都會盯著美女桑德遜看,以至於忘了指揮。連樂譜出版商也來湊熱鬧,在劇中名曲《泰綺思沉思曲》的樂譜前印製了一幅漫畫:寫著泰綺思(Thais)的蛋糕上,音樂家馬斯奈深情地凝視著正在歌唱的桑德遜。兩人正被送進歌劇的大烤爐裡,烘培出一份甜美的點心。這段被媒體無限放大的沒譜戀情,後來以桑德遜嫁給一位大銀行家終結。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洛麗塔,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慾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納博科夫《洛麗塔》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

名畫《宮女》,弗裡德里·克萊頓

上世紀末,英國著名的音樂雜誌《古典CD》統計了歐洲各種音樂會演出中最流行的小提琴曲目,列出了前20名。這20首作品涉及12位作曲家,曲目幾乎全是鴻篇鉅製的小提琴協奏曲。只有3首例外,它分別是巴赫的一首帕蒂塔(估計是C小調帕蒂塔)、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和名列第九的馬斯奈《泰綺思冥想曲》。

其實,《泰綺思的冥想曲》的各種樂器的改編版很多,它原本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歌劇《泰綺思》第二幕中,場景切換時的D大調間奏曲,原始的版本是小提琴、豎琴與樂隊協奏的形式演奏。但由於這個插曲實在太有名,這支曲子很快就被單獨拿出來,改編成了長笛、單簧、大提琴、小號各種版本,並迅速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經典小品。相比之下,馬斯奈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同名原著改編的法語歌劇,倒幾乎被世人遺忘了。

說來好笑,同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聖桑與馬斯奈生前可是死對頭。年輕的馬斯奈第一次入選法國藝術最高機構——法蘭西學院院士時,擠掉的就是當時比他資歷、名望更深的聖桑。在聖桑眼裡,這個法國音樂家中的德國瓦格納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法國品味,他創作的那些歌劇和音樂,甜美傷感,矯揉造作——比如曲譜上標註了“虔誠的慢板”的《泰綺思的冥想曲》,卻並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召喚,而是勾引著我們沉醉於美人與愛情的幻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後宮之光》,弗裡德里·克萊頓

189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小說《泰綺思》,講述一個充滿靈與欲激烈衝突的傳說故事:從小就在下等酒館中長大的泰綺思,是2000年多年前基督教誕生的早期、古埃及亞歷山大港的頭牌名妓,也是古老名城最嬌豔的玫瑰,男人慾望之海中的女神。然而在香豔、奢華與縱慾無度的生活中,泰綺思卻深感寂寞,她始終懷念著小時候曾經照顧過她的一位奴隸。這位奴隸因為信仰上帝被殘酷處死。

有一天,在泰綺思的住處,來了一位傳道的苦行僧,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當時信仰基督是違法的)巴福里斯乾脆躲在了泰綺思的家中。他順便勸說美人,要洗盡鉛華,皈依上帝,最後他甚至燒燬了泰綺思豪華的家,執意將泰綺思帶到沙漠中的隱修院出家。然而,巴福里斯自己卻被黛伊斯美好肉體所迷惑,情慾煎熬中無法自持,以至最後瘋狂地從隱修院出走,放棄了上帝的信仰。留下泰綺思一人在隱修院的石室中獨自越過死亡之門。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在沙漠中》 阿爾豐斯·穆夏

這首優美的《冥想曲》,描寫的是泰綺思出家前縱情聲色,夜遊歸來,巴福里斯趁機勸說美人,浮生若夢,只有皈依上帝,才能讓墮落的心靈得到安寧。其實在“這人折去那人攀”的生活中,泰綺思早已疲憊不堪,她明白:青春易逝,真情難留,人生終將失去一切,重要的不是此刻的享受,重要的是當你失去一切時,你的心靈是否還有依託。

她終於被巴福里斯堅定的信念打動,萌生出尋求寧靜的念頭,但她一時之間又無法斷然割捨夜夜笙歌的生活,於是內心一陣糾葛,又一陣掙扎,起伏的情緒全部寫在了這首間奏曲裡。泰綺思的冥想,其實就是狂歡與遁世,靈與肉的拉鋸戰,是漂泊浪女宗教式的沉思曲。

伴隨著豎琴纖柔的撥奏,小提琴引領著我們進入冥想的空間,沿著細膩綿延清晰的旋律線條,你可以感受到泰綺思起伏不定的心情。這首D大調冥想曲以“虔誠的慢板”訴說女主角虔誠的冥想,她的不安、掙扎與困惑,都潛藏在平靜的曲調之下,年輕修士真摯的勸說就像茫茫大海中堅定的小船,一股溫柔穩定的力量正好讓疲累的身心有所依託。當樂曲來到結尾處,小提琴獨奏的旋律突然推向了高音區,那高遠而纖細的旋律線條,暗示著泰綺思的靈魂已飛向了天堂,只剩下伴奏豎琴在低音區悠長的迴響,為這個法朗士著名的情慾故事,劃下了一道美麗的陰影——人生所有的起伏與不甘都已平息,深沉與安寧亦隨之而來。戲中,在這支間奏曲之後,名妓泰綺思終於下定決心,隨年輕的修士去沙漠中的隱修所修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長笛版,蘭帕爾演奏

名畫《夜》,伯恩· 瓊斯

雖然馬斯奈很喜歡當時流行全歐洲的、以瓦格納為代表的德式新樂劇的理念,也喜歡趕時髦地弄點“主導樂思”之類的新概念,但是馬斯奈那些關於情愛的悲喜劇和瓦格納樂劇充滿了拯救人類與犧牲自我的高大上主題根本不沾邊。為了迎和法國聽眾的樂趣,在馬斯奈的歌劇中永遠載歌載舞,充滿了馬卡龍蛋糕的色香味、以及甜美傷感的小情調,即輕薄又浪漫。本質上,他和他倒黴短命的哥們--比才,風格趣味差不太多。他創作的歌劇《曼儂》和比才創作的《卡門》,以及古諾創作的《浮士德》,並稱法語歌劇的三大經典。要說,法國歌劇有什麼特點,其實永遠離不開輕薄、浪漫兩個詞。在這些歌劇故事的核心一定有一個令人慾火焚身的姑娘,而且無論喜劇還是悲劇,歌劇唱到一半大多都有盛大華麗的群舞。

他和聖桑對峙了大半輩子,為法國風格和德國風格吵個不停,但結果這些無聊的爭論都被後人遺忘了。我一向認為:音樂不分國界,真正讓人記住的,也不是高大上的理念,唯有經典的旋律與豐滿的藝術形象最令人難忘。兩人的創作境界與規模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被後人演奏最多的作品卻又極其相似——同樣的甜美而傷感。馬斯奈的《泰綺思冥想曲》和聖桑的《天鵝》都是膾炙人口的音樂小品,都有著法國式的、纖美而悠長的旋律線條,憂思如落花,美人如天鵝,愛情如詩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維特》詠歎:春風啊,為何要喚醒我

小提琴改編版

名畫《閃耀的六月》,弗裡德里·克萊頓

這美麗其實與上帝無關,它只和愛情有關。

在法朗士的小說中,人生總是慾望太多,讓愛與美麗無處安放。但至少,我們可以坦然面對馬斯奈的音樂,它讓你從喧囂的生活中安靜下來,給你片刻的沉思與幻想,讓你在這短短的時間中靜靜地感受美人之光,靜靜地看著她燃燒、熄滅,然後暗淡......你不需要害羞,也不需要拯救誰的靈魂,你只是回憶,然後遺忘。

馬斯奈晚年曾把歌德偉大的愛情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改編成法語歌劇,這並不是他最成功的劇作,但是這部歌劇同樣也留下了一支非常著名的曲子《春風啊,為何將我喚醒》,在劇中,少女夏綠蒂請求維特給她念的詩,一首英國古代詩人莪相(Ossian)的詩,當維特微笑著接過詩稿,看到上面的字句,渾身哆嗦,心底淒涼,他聲音顫抖著念起來:

春風啊!你為何將我喚醒?

我感到你輕輕的愛撫

可是啊,我的生命已到盡頭

暴風雨即將來臨

明天,我的族人會來找我

他見過我美好的青春

他會在曠野四處尋覓

卻再也找不到我的蹤影

這悲傷與你無關,只和愛情有關,當命運關上了沉重的大門時,請你記住,我會帶著對你全部的愛離開。

情慾悲歌

在我荒瘠的土地上

你是最後的玫瑰

——聶魯達《二十首情詩與絕望的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泰綺思》漫畫,1894年

在一份19世紀的、關於《泰綺思》歌劇的舊漫畫上,印著這麼一句話:

上帝即愛,愛即死亡

換句話說就是:死了都要愛——這到底是肉體的需要,還是我們靈魂的渴望?儒勒·馬斯奈,19世紀末最受歡迎的法語歌劇大師,他似乎特別能抓住法國人的口味。一代文豪法朗士1890年剛剛出版了轟動一時的情慾小說《泰綺思》,四年後,馬斯奈就把它改編成同名歌劇盛大公演。

這部歌劇,據說是應女高音桑德遜的建議創作的,法朗士的小說是她最喜歡的作品。歌劇首演的女主角泰綺思當然非桑德遜莫屬。兩人曖昧的關係,在當時傳得街巷盡知,法國小報甚至編出:每次歌劇排練時,馬斯奈都會盯著美女桑德遜看,以至於忘了指揮。連樂譜出版商也來湊熱鬧,在劇中名曲《泰綺思沉思曲》的樂譜前印製了一幅漫畫:寫著泰綺思(Thais)的蛋糕上,音樂家馬斯奈深情地凝視著正在歌唱的桑德遜。兩人正被送進歌劇的大烤爐裡,烘培出一份甜美的點心。這段被媒體無限放大的沒譜戀情,後來以桑德遜嫁給一位大銀行家終結。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藝術歌曲《西班牙之夜》

菲利浦· 雅洛斯基演唱

名畫《凡妮蒂娜》,朱爾斯· 萊菲弗爾

新歡與舊愛,我不知道馬斯奈的妻子尼瓏是否對這些八卦暗自傷心。這首歡樂、浪漫的法國藝術歌曲《西班牙之夜》作於1869年,當時馬斯涅與尼瓏剛剛結婚3年,併為馬斯涅生下一位寶貝女兒。這首曲子似乎唱盡了倆人幸福的生活。在泰綺思憂鬱的沉思與少年維特悲傷的沉吟之後,讓我們聽聽法國當代著名假聲男高音菲利浦·雅洛斯基的動人歌聲:

在樹林深處,鮮花都在沉睡

當春天開始歌唱:

讓我們趕快去那兒相會

你看,月亮是如此明亮

彷彿從天堂裡對著我們微笑

愛情,是清晨玫瑰花瓣上透明的露珠?還是情慾的篝火上熱烈的舞蹈?她是拯救?還是傷害?是沉默在心中的死水?還是不眠之夜裡掛在窗外的一枚清冷的月亮?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洛麗塔,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慾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納博科夫《洛麗塔》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

名畫《宮女》,弗裡德里·克萊頓

上世紀末,英國著名的音樂雜誌《古典CD》統計了歐洲各種音樂會演出中最流行的小提琴曲目,列出了前20名。這20首作品涉及12位作曲家,曲目幾乎全是鴻篇鉅製的小提琴協奏曲。只有3首例外,它分別是巴赫的一首帕蒂塔(估計是C小調帕蒂塔)、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和名列第九的馬斯奈《泰綺思冥想曲》。

其實,《泰綺思的冥想曲》的各種樂器的改編版很多,它原本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歌劇《泰綺思》第二幕中,場景切換時的D大調間奏曲,原始的版本是小提琴、豎琴與樂隊協奏的形式演奏。但由於這個插曲實在太有名,這支曲子很快就被單獨拿出來,改編成了長笛、單簧、大提琴、小號各種版本,並迅速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經典小品。相比之下,馬斯奈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同名原著改編的法語歌劇,倒幾乎被世人遺忘了。

說來好笑,同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聖桑與馬斯奈生前可是死對頭。年輕的馬斯奈第一次入選法國藝術最高機構——法蘭西學院院士時,擠掉的就是當時比他資歷、名望更深的聖桑。在聖桑眼裡,這個法國音樂家中的德國瓦格納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法國品味,他創作的那些歌劇和音樂,甜美傷感,矯揉造作——比如曲譜上標註了“虔誠的慢板”的《泰綺思的冥想曲》,卻並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召喚,而是勾引著我們沉醉於美人與愛情的幻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後宮之光》,弗裡德里·克萊頓

189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小說《泰綺思》,講述一個充滿靈與欲激烈衝突的傳說故事:從小就在下等酒館中長大的泰綺思,是2000年多年前基督教誕生的早期、古埃及亞歷山大港的頭牌名妓,也是古老名城最嬌豔的玫瑰,男人慾望之海中的女神。然而在香豔、奢華與縱慾無度的生活中,泰綺思卻深感寂寞,她始終懷念著小時候曾經照顧過她的一位奴隸。這位奴隸因為信仰上帝被殘酷處死。

有一天,在泰綺思的住處,來了一位傳道的苦行僧,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當時信仰基督是違法的)巴福里斯乾脆躲在了泰綺思的家中。他順便勸說美人,要洗盡鉛華,皈依上帝,最後他甚至燒燬了泰綺思豪華的家,執意將泰綺思帶到沙漠中的隱修院出家。然而,巴福里斯自己卻被黛伊斯美好肉體所迷惑,情慾煎熬中無法自持,以至最後瘋狂地從隱修院出走,放棄了上帝的信仰。留下泰綺思一人在隱修院的石室中獨自越過死亡之門。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在沙漠中》 阿爾豐斯·穆夏

這首優美的《冥想曲》,描寫的是泰綺思出家前縱情聲色,夜遊歸來,巴福里斯趁機勸說美人,浮生若夢,只有皈依上帝,才能讓墮落的心靈得到安寧。其實在“這人折去那人攀”的生活中,泰綺思早已疲憊不堪,她明白:青春易逝,真情難留,人生終將失去一切,重要的不是此刻的享受,重要的是當你失去一切時,你的心靈是否還有依託。

她終於被巴福里斯堅定的信念打動,萌生出尋求寧靜的念頭,但她一時之間又無法斷然割捨夜夜笙歌的生活,於是內心一陣糾葛,又一陣掙扎,起伏的情緒全部寫在了這首間奏曲裡。泰綺思的冥想,其實就是狂歡與遁世,靈與肉的拉鋸戰,是漂泊浪女宗教式的沉思曲。

伴隨著豎琴纖柔的撥奏,小提琴引領著我們進入冥想的空間,沿著細膩綿延清晰的旋律線條,你可以感受到泰綺思起伏不定的心情。這首D大調冥想曲以“虔誠的慢板”訴說女主角虔誠的冥想,她的不安、掙扎與困惑,都潛藏在平靜的曲調之下,年輕修士真摯的勸說就像茫茫大海中堅定的小船,一股溫柔穩定的力量正好讓疲累的身心有所依託。當樂曲來到結尾處,小提琴獨奏的旋律突然推向了高音區,那高遠而纖細的旋律線條,暗示著泰綺思的靈魂已飛向了天堂,只剩下伴奏豎琴在低音區悠長的迴響,為這個法朗士著名的情慾故事,劃下了一道美麗的陰影——人生所有的起伏與不甘都已平息,深沉與安寧亦隨之而來。戲中,在這支間奏曲之後,名妓泰綺思終於下定決心,隨年輕的修士去沙漠中的隱修所修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長笛版,蘭帕爾演奏

名畫《夜》,伯恩· 瓊斯

雖然馬斯奈很喜歡當時流行全歐洲的、以瓦格納為代表的德式新樂劇的理念,也喜歡趕時髦地弄點“主導樂思”之類的新概念,但是馬斯奈那些關於情愛的悲喜劇和瓦格納樂劇充滿了拯救人類與犧牲自我的高大上主題根本不沾邊。為了迎和法國聽眾的樂趣,在馬斯奈的歌劇中永遠載歌載舞,充滿了馬卡龍蛋糕的色香味、以及甜美傷感的小情調,即輕薄又浪漫。本質上,他和他倒黴短命的哥們--比才,風格趣味差不太多。他創作的歌劇《曼儂》和比才創作的《卡門》,以及古諾創作的《浮士德》,並稱法語歌劇的三大經典。要說,法國歌劇有什麼特點,其實永遠離不開輕薄、浪漫兩個詞。在這些歌劇故事的核心一定有一個令人慾火焚身的姑娘,而且無論喜劇還是悲劇,歌劇唱到一半大多都有盛大華麗的群舞。

他和聖桑對峙了大半輩子,為法國風格和德國風格吵個不停,但結果這些無聊的爭論都被後人遺忘了。我一向認為:音樂不分國界,真正讓人記住的,也不是高大上的理念,唯有經典的旋律與豐滿的藝術形象最令人難忘。兩人的創作境界與規模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被後人演奏最多的作品卻又極其相似——同樣的甜美而傷感。馬斯奈的《泰綺思冥想曲》和聖桑的《天鵝》都是膾炙人口的音樂小品,都有著法國式的、纖美而悠長的旋律線條,憂思如落花,美人如天鵝,愛情如詩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維特》詠歎:春風啊,為何要喚醒我

小提琴改編版

名畫《閃耀的六月》,弗裡德里·克萊頓

這美麗其實與上帝無關,它只和愛情有關。

在法朗士的小說中,人生總是慾望太多,讓愛與美麗無處安放。但至少,我們可以坦然面對馬斯奈的音樂,它讓你從喧囂的生活中安靜下來,給你片刻的沉思與幻想,讓你在這短短的時間中靜靜地感受美人之光,靜靜地看著她燃燒、熄滅,然後暗淡......你不需要害羞,也不需要拯救誰的靈魂,你只是回憶,然後遺忘。

馬斯奈晚年曾把歌德偉大的愛情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改編成法語歌劇,這並不是他最成功的劇作,但是這部歌劇同樣也留下了一支非常著名的曲子《春風啊,為何將我喚醒》,在劇中,少女夏綠蒂請求維特給她念的詩,一首英國古代詩人莪相(Ossian)的詩,當維特微笑著接過詩稿,看到上面的字句,渾身哆嗦,心底淒涼,他聲音顫抖著念起來:

春風啊!你為何將我喚醒?

我感到你輕輕的愛撫

可是啊,我的生命已到盡頭

暴風雨即將來臨

明天,我的族人會來找我

他見過我美好的青春

他會在曠野四處尋覓

卻再也找不到我的蹤影

這悲傷與你無關,只和愛情有關,當命運關上了沉重的大門時,請你記住,我會帶著對你全部的愛離開。

情慾悲歌

在我荒瘠的土地上

你是最後的玫瑰

——聶魯達《二十首情詩與絕望的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泰綺思》漫畫,1894年

在一份19世紀的、關於《泰綺思》歌劇的舊漫畫上,印著這麼一句話:

上帝即愛,愛即死亡

換句話說就是:死了都要愛——這到底是肉體的需要,還是我們靈魂的渴望?儒勒·馬斯奈,19世紀末最受歡迎的法語歌劇大師,他似乎特別能抓住法國人的口味。一代文豪法朗士1890年剛剛出版了轟動一時的情慾小說《泰綺思》,四年後,馬斯奈就把它改編成同名歌劇盛大公演。

這部歌劇,據說是應女高音桑德遜的建議創作的,法朗士的小說是她最喜歡的作品。歌劇首演的女主角泰綺思當然非桑德遜莫屬。兩人曖昧的關係,在當時傳得街巷盡知,法國小報甚至編出:每次歌劇排練時,馬斯奈都會盯著美女桑德遜看,以至於忘了指揮。連樂譜出版商也來湊熱鬧,在劇中名曲《泰綺思沉思曲》的樂譜前印製了一幅漫畫:寫著泰綺思(Thais)的蛋糕上,音樂家馬斯奈深情地凝視著正在歌唱的桑德遜。兩人正被送進歌劇的大烤爐裡,烘培出一份甜美的點心。這段被媒體無限放大的沒譜戀情,後來以桑德遜嫁給一位大銀行家終結。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藝術歌曲《西班牙之夜》

菲利浦· 雅洛斯基演唱

名畫《凡妮蒂娜》,朱爾斯· 萊菲弗爾

新歡與舊愛,我不知道馬斯奈的妻子尼瓏是否對這些八卦暗自傷心。這首歡樂、浪漫的法國藝術歌曲《西班牙之夜》作於1869年,當時馬斯涅與尼瓏剛剛結婚3年,併為馬斯涅生下一位寶貝女兒。這首曲子似乎唱盡了倆人幸福的生活。在泰綺思憂鬱的沉思與少年維特悲傷的沉吟之後,讓我們聽聽法國當代著名假聲男高音菲利浦·雅洛斯基的動人歌聲:

在樹林深處,鮮花都在沉睡

當春天開始歌唱:

讓我們趕快去那兒相會

你看,月亮是如此明亮

彷彿從天堂裡對著我們微笑

愛情,是清晨玫瑰花瓣上透明的露珠?還是情慾的篝火上熱烈的舞蹈?她是拯救?還是傷害?是沉默在心中的死水?還是不眠之夜裡掛在窗外的一枚清冷的月亮?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年輕時的馬斯奈畫像

19世紀未至20世紀初的法國,工業革命方興未艾,藝術與娛樂空前繁榮。紅磨坊夜總會裡夜夜笙歌。有錢的商人、市民們西裝革履,來到歌劇院裡欣賞最新的市民歌劇,就如同我們現在觀賞好萊塢最新大片一樣熱鬧。和德國歌劇充滿哲思的音樂與情節不同,法國歌劇更加浪漫纏綿,充滿了情色的香味。馬斯奈正是其中的代表。與古典時代那些偉大的作曲家不同,他的一生幾乎全用在了寫歌劇和藝術歌曲上,可憐的幾部器樂作品也不過是歌劇插曲的改編。雖然他身為巴黎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但交響樂、四重奏這些大音樂家必備的壓艙貨他全都不Care。

然而可悲的是,雖然他創作的法語歌劇名動當時,但過世之後人們對他那些略顯輕薄的創作卻充滿了不屑。除了《泰綺思》和同樣是妓女題材的歌劇《曼儂》之外,曾經轟動一時的歌劇,後世很少再有人排演。反倒是一些歌劇中的插曲流傳了下來。這其中除了華美無比的《黛伊絲沉思曲》,最有名的還有藝術歌曲《悲歌》。

這首曲子是馬斯涅年輕時應朋友之邀,為一部沒能公演的古希臘題材的神劇《伊裡涅斯神》創作的配曲。歌劇雖然沒有上演,但馬斯涅還把這首他的得意之作改編成了獨立的藝術歌曲《悲歌,大提琴與鋼琴》。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洛麗塔,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慾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納博科夫《洛麗塔》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

名畫《宮女》,弗裡德里·克萊頓

上世紀末,英國著名的音樂雜誌《古典CD》統計了歐洲各種音樂會演出中最流行的小提琴曲目,列出了前20名。這20首作品涉及12位作曲家,曲目幾乎全是鴻篇鉅製的小提琴協奏曲。只有3首例外,它分別是巴赫的一首帕蒂塔(估計是C小調帕蒂塔)、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和名列第九的馬斯奈《泰綺思冥想曲》。

其實,《泰綺思的冥想曲》的各種樂器的改編版很多,它原本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歌劇《泰綺思》第二幕中,場景切換時的D大調間奏曲,原始的版本是小提琴、豎琴與樂隊協奏的形式演奏。但由於這個插曲實在太有名,這支曲子很快就被單獨拿出來,改編成了長笛、單簧、大提琴、小號各種版本,並迅速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經典小品。相比之下,馬斯奈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同名原著改編的法語歌劇,倒幾乎被世人遺忘了。

說來好笑,同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聖桑與馬斯奈生前可是死對頭。年輕的馬斯奈第一次入選法國藝術最高機構——法蘭西學院院士時,擠掉的就是當時比他資歷、名望更深的聖桑。在聖桑眼裡,這個法國音樂家中的德國瓦格納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法國品味,他創作的那些歌劇和音樂,甜美傷感,矯揉造作——比如曲譜上標註了“虔誠的慢板”的《泰綺思的冥想曲》,卻並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召喚,而是勾引著我們沉醉於美人與愛情的幻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後宮之光》,弗裡德里·克萊頓

189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小說《泰綺思》,講述一個充滿靈與欲激烈衝突的傳說故事:從小就在下等酒館中長大的泰綺思,是2000年多年前基督教誕生的早期、古埃及亞歷山大港的頭牌名妓,也是古老名城最嬌豔的玫瑰,男人慾望之海中的女神。然而在香豔、奢華與縱慾無度的生活中,泰綺思卻深感寂寞,她始終懷念著小時候曾經照顧過她的一位奴隸。這位奴隸因為信仰上帝被殘酷處死。

有一天,在泰綺思的住處,來了一位傳道的苦行僧,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當時信仰基督是違法的)巴福里斯乾脆躲在了泰綺思的家中。他順便勸說美人,要洗盡鉛華,皈依上帝,最後他甚至燒燬了泰綺思豪華的家,執意將泰綺思帶到沙漠中的隱修院出家。然而,巴福里斯自己卻被黛伊斯美好肉體所迷惑,情慾煎熬中無法自持,以至最後瘋狂地從隱修院出走,放棄了上帝的信仰。留下泰綺思一人在隱修院的石室中獨自越過死亡之門。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在沙漠中》 阿爾豐斯·穆夏

這首優美的《冥想曲》,描寫的是泰綺思出家前縱情聲色,夜遊歸來,巴福里斯趁機勸說美人,浮生若夢,只有皈依上帝,才能讓墮落的心靈得到安寧。其實在“這人折去那人攀”的生活中,泰綺思早已疲憊不堪,她明白:青春易逝,真情難留,人生終將失去一切,重要的不是此刻的享受,重要的是當你失去一切時,你的心靈是否還有依託。

她終於被巴福里斯堅定的信念打動,萌生出尋求寧靜的念頭,但她一時之間又無法斷然割捨夜夜笙歌的生活,於是內心一陣糾葛,又一陣掙扎,起伏的情緒全部寫在了這首間奏曲裡。泰綺思的冥想,其實就是狂歡與遁世,靈與肉的拉鋸戰,是漂泊浪女宗教式的沉思曲。

伴隨著豎琴纖柔的撥奏,小提琴引領著我們進入冥想的空間,沿著細膩綿延清晰的旋律線條,你可以感受到泰綺思起伏不定的心情。這首D大調冥想曲以“虔誠的慢板”訴說女主角虔誠的冥想,她的不安、掙扎與困惑,都潛藏在平靜的曲調之下,年輕修士真摯的勸說就像茫茫大海中堅定的小船,一股溫柔穩定的力量正好讓疲累的身心有所依託。當樂曲來到結尾處,小提琴獨奏的旋律突然推向了高音區,那高遠而纖細的旋律線條,暗示著泰綺思的靈魂已飛向了天堂,只剩下伴奏豎琴在低音區悠長的迴響,為這個法朗士著名的情慾故事,劃下了一道美麗的陰影——人生所有的起伏與不甘都已平息,深沉與安寧亦隨之而來。戲中,在這支間奏曲之後,名妓泰綺思終於下定決心,隨年輕的修士去沙漠中的隱修所修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長笛版,蘭帕爾演奏

名畫《夜》,伯恩· 瓊斯

雖然馬斯奈很喜歡當時流行全歐洲的、以瓦格納為代表的德式新樂劇的理念,也喜歡趕時髦地弄點“主導樂思”之類的新概念,但是馬斯奈那些關於情愛的悲喜劇和瓦格納樂劇充滿了拯救人類與犧牲自我的高大上主題根本不沾邊。為了迎和法國聽眾的樂趣,在馬斯奈的歌劇中永遠載歌載舞,充滿了馬卡龍蛋糕的色香味、以及甜美傷感的小情調,即輕薄又浪漫。本質上,他和他倒黴短命的哥們--比才,風格趣味差不太多。他創作的歌劇《曼儂》和比才創作的《卡門》,以及古諾創作的《浮士德》,並稱法語歌劇的三大經典。要說,法國歌劇有什麼特點,其實永遠離不開輕薄、浪漫兩個詞。在這些歌劇故事的核心一定有一個令人慾火焚身的姑娘,而且無論喜劇還是悲劇,歌劇唱到一半大多都有盛大華麗的群舞。

他和聖桑對峙了大半輩子,為法國風格和德國風格吵個不停,但結果這些無聊的爭論都被後人遺忘了。我一向認為:音樂不分國界,真正讓人記住的,也不是高大上的理念,唯有經典的旋律與豐滿的藝術形象最令人難忘。兩人的創作境界與規模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被後人演奏最多的作品卻又極其相似——同樣的甜美而傷感。馬斯奈的《泰綺思冥想曲》和聖桑的《天鵝》都是膾炙人口的音樂小品,都有著法國式的、纖美而悠長的旋律線條,憂思如落花,美人如天鵝,愛情如詩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維特》詠歎:春風啊,為何要喚醒我

小提琴改編版

名畫《閃耀的六月》,弗裡德里·克萊頓

這美麗其實與上帝無關,它只和愛情有關。

在法朗士的小說中,人生總是慾望太多,讓愛與美麗無處安放。但至少,我們可以坦然面對馬斯奈的音樂,它讓你從喧囂的生活中安靜下來,給你片刻的沉思與幻想,讓你在這短短的時間中靜靜地感受美人之光,靜靜地看著她燃燒、熄滅,然後暗淡......你不需要害羞,也不需要拯救誰的靈魂,你只是回憶,然後遺忘。

馬斯奈晚年曾把歌德偉大的愛情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改編成法語歌劇,這並不是他最成功的劇作,但是這部歌劇同樣也留下了一支非常著名的曲子《春風啊,為何將我喚醒》,在劇中,少女夏綠蒂請求維特給她念的詩,一首英國古代詩人莪相(Ossian)的詩,當維特微笑著接過詩稿,看到上面的字句,渾身哆嗦,心底淒涼,他聲音顫抖著念起來:

春風啊!你為何將我喚醒?

我感到你輕輕的愛撫

可是啊,我的生命已到盡頭

暴風雨即將來臨

明天,我的族人會來找我

他見過我美好的青春

他會在曠野四處尋覓

卻再也找不到我的蹤影

這悲傷與你無關,只和愛情有關,當命運關上了沉重的大門時,請你記住,我會帶著對你全部的愛離開。

情慾悲歌

在我荒瘠的土地上

你是最後的玫瑰

——聶魯達《二十首情詩與絕望的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泰綺思》漫畫,1894年

在一份19世紀的、關於《泰綺思》歌劇的舊漫畫上,印著這麼一句話:

上帝即愛,愛即死亡

換句話說就是:死了都要愛——這到底是肉體的需要,還是我們靈魂的渴望?儒勒·馬斯奈,19世紀末最受歡迎的法語歌劇大師,他似乎特別能抓住法國人的口味。一代文豪法朗士1890年剛剛出版了轟動一時的情慾小說《泰綺思》,四年後,馬斯奈就把它改編成同名歌劇盛大公演。

這部歌劇,據說是應女高音桑德遜的建議創作的,法朗士的小說是她最喜歡的作品。歌劇首演的女主角泰綺思當然非桑德遜莫屬。兩人曖昧的關係,在當時傳得街巷盡知,法國小報甚至編出:每次歌劇排練時,馬斯奈都會盯著美女桑德遜看,以至於忘了指揮。連樂譜出版商也來湊熱鬧,在劇中名曲《泰綺思沉思曲》的樂譜前印製了一幅漫畫:寫著泰綺思(Thais)的蛋糕上,音樂家馬斯奈深情地凝視著正在歌唱的桑德遜。兩人正被送進歌劇的大烤爐裡,烘培出一份甜美的點心。這段被媒體無限放大的沒譜戀情,後來以桑德遜嫁給一位大銀行家終結。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藝術歌曲《西班牙之夜》

菲利浦· 雅洛斯基演唱

名畫《凡妮蒂娜》,朱爾斯· 萊菲弗爾

新歡與舊愛,我不知道馬斯奈的妻子尼瓏是否對這些八卦暗自傷心。這首歡樂、浪漫的法國藝術歌曲《西班牙之夜》作於1869年,當時馬斯涅與尼瓏剛剛結婚3年,併為馬斯涅生下一位寶貝女兒。這首曲子似乎唱盡了倆人幸福的生活。在泰綺思憂鬱的沉思與少年維特悲傷的沉吟之後,讓我們聽聽法國當代著名假聲男高音菲利浦·雅洛斯基的動人歌聲:

在樹林深處,鮮花都在沉睡

當春天開始歌唱:

讓我們趕快去那兒相會

你看,月亮是如此明亮

彷彿從天堂裡對著我們微笑

愛情,是清晨玫瑰花瓣上透明的露珠?還是情慾的篝火上熱烈的舞蹈?她是拯救?還是傷害?是沉默在心中的死水?還是不眠之夜裡掛在窗外的一枚清冷的月亮?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年輕時的馬斯奈畫像

19世紀未至20世紀初的法國,工業革命方興未艾,藝術與娛樂空前繁榮。紅磨坊夜總會裡夜夜笙歌。有錢的商人、市民們西裝革履,來到歌劇院裡欣賞最新的市民歌劇,就如同我們現在觀賞好萊塢最新大片一樣熱鬧。和德國歌劇充滿哲思的音樂與情節不同,法國歌劇更加浪漫纏綿,充滿了情色的香味。馬斯奈正是其中的代表。與古典時代那些偉大的作曲家不同,他的一生幾乎全用在了寫歌劇和藝術歌曲上,可憐的幾部器樂作品也不過是歌劇插曲的改編。雖然他身為巴黎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但交響樂、四重奏這些大音樂家必備的壓艙貨他全都不Care。

然而可悲的是,雖然他創作的法語歌劇名動當時,但過世之後人們對他那些略顯輕薄的創作卻充滿了不屑。除了《泰綺思》和同樣是妓女題材的歌劇《曼儂》之外,曾經轟動一時的歌劇,後世很少再有人排演。反倒是一些歌劇中的插曲流傳了下來。這其中除了華美無比的《黛伊絲沉思曲》,最有名的還有藝術歌曲《悲歌》。

這首曲子是馬斯涅年輕時應朋友之邀,為一部沒能公演的古希臘題材的神劇《伊裡涅斯神》創作的配曲。歌劇雖然沒有上演,但馬斯涅還把這首他的得意之作改編成了獨立的藝術歌曲《悲歌,大提琴與鋼琴》。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悲歌》,演唱夏里亞賓

名畫《孤獨》,弗裡德里·克萊頓

這首名曲和《黛伊絲沉思曲》一樣,有著極度優美的旋律。鋼琴在低音區踏著憂鬱的腳步,緊接著大提琴如歌如訴般地傾瀉而出。在一段很長的演奏之後,男低音用低徊而深沉的嗓音,唱出絕望的愛情。這首歌也是俄國曆史上最具傳奇魅力的男低音之王夏里亞賓的成名金曲之一。

啊,春天早已消逝

明媚春光一去不返

再也看不見蔚藍的晴空

再也聽不見小鳥的歡歌

再也感受不到歡樂

愛人已經離我遠去

從馬斯涅的《悲歌》中,你彷彿還能看到千年前浪跡在普羅旺斯山間田野的法國遊吟詩人的孤單背影,在身影消失的遠方,在愛情消失的地方,我們心中彷彿也橫亙著一片沉沉暮靄的荒野。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洛麗塔,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慾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納博科夫《洛麗塔》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

名畫《宮女》,弗裡德里·克萊頓

上世紀末,英國著名的音樂雜誌《古典CD》統計了歐洲各種音樂會演出中最流行的小提琴曲目,列出了前20名。這20首作品涉及12位作曲家,曲目幾乎全是鴻篇鉅製的小提琴協奏曲。只有3首例外,它分別是巴赫的一首帕蒂塔(估計是C小調帕蒂塔)、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和名列第九的馬斯奈《泰綺思冥想曲》。

其實,《泰綺思的冥想曲》的各種樂器的改編版很多,它原本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歌劇《泰綺思》第二幕中,場景切換時的D大調間奏曲,原始的版本是小提琴、豎琴與樂隊協奏的形式演奏。但由於這個插曲實在太有名,這支曲子很快就被單獨拿出來,改編成了長笛、單簧、大提琴、小號各種版本,並迅速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經典小品。相比之下,馬斯奈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同名原著改編的法語歌劇,倒幾乎被世人遺忘了。

說來好笑,同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聖桑與馬斯奈生前可是死對頭。年輕的馬斯奈第一次入選法國藝術最高機構——法蘭西學院院士時,擠掉的就是當時比他資歷、名望更深的聖桑。在聖桑眼裡,這個法國音樂家中的德國瓦格納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法國品味,他創作的那些歌劇和音樂,甜美傷感,矯揉造作——比如曲譜上標註了“虔誠的慢板”的《泰綺思的冥想曲》,卻並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召喚,而是勾引著我們沉醉於美人與愛情的幻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後宮之光》,弗裡德里·克萊頓

189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小說《泰綺思》,講述一個充滿靈與欲激烈衝突的傳說故事:從小就在下等酒館中長大的泰綺思,是2000年多年前基督教誕生的早期、古埃及亞歷山大港的頭牌名妓,也是古老名城最嬌豔的玫瑰,男人慾望之海中的女神。然而在香豔、奢華與縱慾無度的生活中,泰綺思卻深感寂寞,她始終懷念著小時候曾經照顧過她的一位奴隸。這位奴隸因為信仰上帝被殘酷處死。

有一天,在泰綺思的住處,來了一位傳道的苦行僧,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當時信仰基督是違法的)巴福里斯乾脆躲在了泰綺思的家中。他順便勸說美人,要洗盡鉛華,皈依上帝,最後他甚至燒燬了泰綺思豪華的家,執意將泰綺思帶到沙漠中的隱修院出家。然而,巴福里斯自己卻被黛伊斯美好肉體所迷惑,情慾煎熬中無法自持,以至最後瘋狂地從隱修院出走,放棄了上帝的信仰。留下泰綺思一人在隱修院的石室中獨自越過死亡之門。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在沙漠中》 阿爾豐斯·穆夏

這首優美的《冥想曲》,描寫的是泰綺思出家前縱情聲色,夜遊歸來,巴福里斯趁機勸說美人,浮生若夢,只有皈依上帝,才能讓墮落的心靈得到安寧。其實在“這人折去那人攀”的生活中,泰綺思早已疲憊不堪,她明白:青春易逝,真情難留,人生終將失去一切,重要的不是此刻的享受,重要的是當你失去一切時,你的心靈是否還有依託。

她終於被巴福里斯堅定的信念打動,萌生出尋求寧靜的念頭,但她一時之間又無法斷然割捨夜夜笙歌的生活,於是內心一陣糾葛,又一陣掙扎,起伏的情緒全部寫在了這首間奏曲裡。泰綺思的冥想,其實就是狂歡與遁世,靈與肉的拉鋸戰,是漂泊浪女宗教式的沉思曲。

伴隨著豎琴纖柔的撥奏,小提琴引領著我們進入冥想的空間,沿著細膩綿延清晰的旋律線條,你可以感受到泰綺思起伏不定的心情。這首D大調冥想曲以“虔誠的慢板”訴說女主角虔誠的冥想,她的不安、掙扎與困惑,都潛藏在平靜的曲調之下,年輕修士真摯的勸說就像茫茫大海中堅定的小船,一股溫柔穩定的力量正好讓疲累的身心有所依託。當樂曲來到結尾處,小提琴獨奏的旋律突然推向了高音區,那高遠而纖細的旋律線條,暗示著泰綺思的靈魂已飛向了天堂,只剩下伴奏豎琴在低音區悠長的迴響,為這個法朗士著名的情慾故事,劃下了一道美麗的陰影——人生所有的起伏與不甘都已平息,深沉與安寧亦隨之而來。戲中,在這支間奏曲之後,名妓泰綺思終於下定決心,隨年輕的修士去沙漠中的隱修所修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長笛版,蘭帕爾演奏

名畫《夜》,伯恩· 瓊斯

雖然馬斯奈很喜歡當時流行全歐洲的、以瓦格納為代表的德式新樂劇的理念,也喜歡趕時髦地弄點“主導樂思”之類的新概念,但是馬斯奈那些關於情愛的悲喜劇和瓦格納樂劇充滿了拯救人類與犧牲自我的高大上主題根本不沾邊。為了迎和法國聽眾的樂趣,在馬斯奈的歌劇中永遠載歌載舞,充滿了馬卡龍蛋糕的色香味、以及甜美傷感的小情調,即輕薄又浪漫。本質上,他和他倒黴短命的哥們--比才,風格趣味差不太多。他創作的歌劇《曼儂》和比才創作的《卡門》,以及古諾創作的《浮士德》,並稱法語歌劇的三大經典。要說,法國歌劇有什麼特點,其實永遠離不開輕薄、浪漫兩個詞。在這些歌劇故事的核心一定有一個令人慾火焚身的姑娘,而且無論喜劇還是悲劇,歌劇唱到一半大多都有盛大華麗的群舞。

他和聖桑對峙了大半輩子,為法國風格和德國風格吵個不停,但結果這些無聊的爭論都被後人遺忘了。我一向認為:音樂不分國界,真正讓人記住的,也不是高大上的理念,唯有經典的旋律與豐滿的藝術形象最令人難忘。兩人的創作境界與規模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被後人演奏最多的作品卻又極其相似——同樣的甜美而傷感。馬斯奈的《泰綺思冥想曲》和聖桑的《天鵝》都是膾炙人口的音樂小品,都有著法國式的、纖美而悠長的旋律線條,憂思如落花,美人如天鵝,愛情如詩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維特》詠歎:春風啊,為何要喚醒我

小提琴改編版

名畫《閃耀的六月》,弗裡德里·克萊頓

這美麗其實與上帝無關,它只和愛情有關。

在法朗士的小說中,人生總是慾望太多,讓愛與美麗無處安放。但至少,我們可以坦然面對馬斯奈的音樂,它讓你從喧囂的生活中安靜下來,給你片刻的沉思與幻想,讓你在這短短的時間中靜靜地感受美人之光,靜靜地看著她燃燒、熄滅,然後暗淡......你不需要害羞,也不需要拯救誰的靈魂,你只是回憶,然後遺忘。

馬斯奈晚年曾把歌德偉大的愛情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改編成法語歌劇,這並不是他最成功的劇作,但是這部歌劇同樣也留下了一支非常著名的曲子《春風啊,為何將我喚醒》,在劇中,少女夏綠蒂請求維特給她念的詩,一首英國古代詩人莪相(Ossian)的詩,當維特微笑著接過詩稿,看到上面的字句,渾身哆嗦,心底淒涼,他聲音顫抖著念起來:

春風啊!你為何將我喚醒?

我感到你輕輕的愛撫

可是啊,我的生命已到盡頭

暴風雨即將來臨

明天,我的族人會來找我

他見過我美好的青春

他會在曠野四處尋覓

卻再也找不到我的蹤影

這悲傷與你無關,只和愛情有關,當命運關上了沉重的大門時,請你記住,我會帶著對你全部的愛離開。

情慾悲歌

在我荒瘠的土地上

你是最後的玫瑰

——聶魯達《二十首情詩與絕望的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泰綺思》漫畫,1894年

在一份19世紀的、關於《泰綺思》歌劇的舊漫畫上,印著這麼一句話:

上帝即愛,愛即死亡

換句話說就是:死了都要愛——這到底是肉體的需要,還是我們靈魂的渴望?儒勒·馬斯奈,19世紀末最受歡迎的法語歌劇大師,他似乎特別能抓住法國人的口味。一代文豪法朗士1890年剛剛出版了轟動一時的情慾小說《泰綺思》,四年後,馬斯奈就把它改編成同名歌劇盛大公演。

這部歌劇,據說是應女高音桑德遜的建議創作的,法朗士的小說是她最喜歡的作品。歌劇首演的女主角泰綺思當然非桑德遜莫屬。兩人曖昧的關係,在當時傳得街巷盡知,法國小報甚至編出:每次歌劇排練時,馬斯奈都會盯著美女桑德遜看,以至於忘了指揮。連樂譜出版商也來湊熱鬧,在劇中名曲《泰綺思沉思曲》的樂譜前印製了一幅漫畫:寫著泰綺思(Thais)的蛋糕上,音樂家馬斯奈深情地凝視著正在歌唱的桑德遜。兩人正被送進歌劇的大烤爐裡,烘培出一份甜美的點心。這段被媒體無限放大的沒譜戀情,後來以桑德遜嫁給一位大銀行家終結。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藝術歌曲《西班牙之夜》

菲利浦· 雅洛斯基演唱

名畫《凡妮蒂娜》,朱爾斯· 萊菲弗爾

新歡與舊愛,我不知道馬斯奈的妻子尼瓏是否對這些八卦暗自傷心。這首歡樂、浪漫的法國藝術歌曲《西班牙之夜》作於1869年,當時馬斯涅與尼瓏剛剛結婚3年,併為馬斯涅生下一位寶貝女兒。這首曲子似乎唱盡了倆人幸福的生活。在泰綺思憂鬱的沉思與少年維特悲傷的沉吟之後,讓我們聽聽法國當代著名假聲男高音菲利浦·雅洛斯基的動人歌聲:

在樹林深處,鮮花都在沉睡

當春天開始歌唱:

讓我們趕快去那兒相會

你看,月亮是如此明亮

彷彿從天堂裡對著我們微笑

愛情,是清晨玫瑰花瓣上透明的露珠?還是情慾的篝火上熱烈的舞蹈?她是拯救?還是傷害?是沉默在心中的死水?還是不眠之夜裡掛在窗外的一枚清冷的月亮?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年輕時的馬斯奈畫像

19世紀未至20世紀初的法國,工業革命方興未艾,藝術與娛樂空前繁榮。紅磨坊夜總會裡夜夜笙歌。有錢的商人、市民們西裝革履,來到歌劇院裡欣賞最新的市民歌劇,就如同我們現在觀賞好萊塢最新大片一樣熱鬧。和德國歌劇充滿哲思的音樂與情節不同,法國歌劇更加浪漫纏綿,充滿了情色的香味。馬斯奈正是其中的代表。與古典時代那些偉大的作曲家不同,他的一生幾乎全用在了寫歌劇和藝術歌曲上,可憐的幾部器樂作品也不過是歌劇插曲的改編。雖然他身為巴黎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但交響樂、四重奏這些大音樂家必備的壓艙貨他全都不Care。

然而可悲的是,雖然他創作的法語歌劇名動當時,但過世之後人們對他那些略顯輕薄的創作卻充滿了不屑。除了《泰綺思》和同樣是妓女題材的歌劇《曼儂》之外,曾經轟動一時的歌劇,後世很少再有人排演。反倒是一些歌劇中的插曲流傳了下來。這其中除了華美無比的《黛伊絲沉思曲》,最有名的還有藝術歌曲《悲歌》。

這首曲子是馬斯涅年輕時應朋友之邀,為一部沒能公演的古希臘題材的神劇《伊裡涅斯神》創作的配曲。歌劇雖然沒有上演,但馬斯涅還把這首他的得意之作改編成了獨立的藝術歌曲《悲歌,大提琴與鋼琴》。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悲歌》,演唱夏里亞賓

名畫《孤獨》,弗裡德里·克萊頓

這首名曲和《黛伊絲沉思曲》一樣,有著極度優美的旋律。鋼琴在低音區踏著憂鬱的腳步,緊接著大提琴如歌如訴般地傾瀉而出。在一段很長的演奏之後,男低音用低徊而深沉的嗓音,唱出絕望的愛情。這首歌也是俄國曆史上最具傳奇魅力的男低音之王夏里亞賓的成名金曲之一。

啊,春天早已消逝

明媚春光一去不返

再也看不見蔚藍的晴空

再也聽不見小鳥的歡歌

再也感受不到歡樂

愛人已經離我遠去

從馬斯涅的《悲歌》中,你彷彿還能看到千年前浪跡在普羅旺斯山間田野的法國遊吟詩人的孤單背影,在身影消失的遠方,在愛情消失的地方,我們心中彷彿也橫亙著一片沉沉暮靄的荒野。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悲歌》,演奏帕爾曼,演唱多明戈

我們只有21克的靈魂,卻有著百來斤的沉重肉體,即使我們靈魂已經升到崇高的天堂,我的肉體依然在大地上沉重地喘息。

當愛情來時,輕靈地象一隻自由不羈的小鳥,她渴望忠誠,卻勾你背叛。你看到她斜著身子穿過你的心靈,劃出閃光的弧線,你卻抓不住她,也不知道它的份量。當愛情離開時,她又沉重得象一塊墓碑,可以瞬間壓碎最堅硬的心靈。她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人生有時還是安靜點好,靜觀花開,靜觀花落。在沉重的悲傷之後,我的心靈也有需要一絲光亮。這首《悲歌》名曲,除了夏里亞賓在20世紀初的經典歷史錄音還有一個風味完全不同的改編版。它來自小提琴大師帕爾曼與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的完美合作。原本的鋼琴被樂隊代替,大提琴換成了的小提琴,男低音換成了男高音。在帕爾曼一段華美與悠長的小提琴獨奏之後,多明戈用明亮、高亢而雄渾的聲音,唱盡了愛情的無奈,在人聲的間隙,小提琴不時的插入,彷彿不捨的愛人仍前路上呼喚你的跟隨。在漸行漸遠之中旋律中,原本的低沉與憂鬱,被兩位音樂奇才賦予了一種地中海式的明亮色彩。

愛情是無望的等待?還是相隨到地老天荒,世界盡頭?你不愛到最後,又如何知道真正的答案?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洛麗塔,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慾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納博科夫《洛麗塔》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

名畫《宮女》,弗裡德里·克萊頓

上世紀末,英國著名的音樂雜誌《古典CD》統計了歐洲各種音樂會演出中最流行的小提琴曲目,列出了前20名。這20首作品涉及12位作曲家,曲目幾乎全是鴻篇鉅製的小提琴協奏曲。只有3首例外,它分別是巴赫的一首帕蒂塔(估計是C小調帕蒂塔)、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和名列第九的馬斯奈《泰綺思冥想曲》。

其實,《泰綺思的冥想曲》的各種樂器的改編版很多,它原本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歌劇《泰綺思》第二幕中,場景切換時的D大調間奏曲,原始的版本是小提琴、豎琴與樂隊協奏的形式演奏。但由於這個插曲實在太有名,這支曲子很快就被單獨拿出來,改編成了長笛、單簧、大提琴、小號各種版本,並迅速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經典小品。相比之下,馬斯奈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同名原著改編的法語歌劇,倒幾乎被世人遺忘了。

說來好笑,同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聖桑與馬斯奈生前可是死對頭。年輕的馬斯奈第一次入選法國藝術最高機構——法蘭西學院院士時,擠掉的就是當時比他資歷、名望更深的聖桑。在聖桑眼裡,這個法國音樂家中的德國瓦格納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法國品味,他創作的那些歌劇和音樂,甜美傷感,矯揉造作——比如曲譜上標註了“虔誠的慢板”的《泰綺思的冥想曲》,卻並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召喚,而是勾引著我們沉醉於美人與愛情的幻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後宮之光》,弗裡德里·克萊頓

189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小說《泰綺思》,講述一個充滿靈與欲激烈衝突的傳說故事:從小就在下等酒館中長大的泰綺思,是2000年多年前基督教誕生的早期、古埃及亞歷山大港的頭牌名妓,也是古老名城最嬌豔的玫瑰,男人慾望之海中的女神。然而在香豔、奢華與縱慾無度的生活中,泰綺思卻深感寂寞,她始終懷念著小時候曾經照顧過她的一位奴隸。這位奴隸因為信仰上帝被殘酷處死。

有一天,在泰綺思的住處,來了一位傳道的苦行僧,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當時信仰基督是違法的)巴福里斯乾脆躲在了泰綺思的家中。他順便勸說美人,要洗盡鉛華,皈依上帝,最後他甚至燒燬了泰綺思豪華的家,執意將泰綺思帶到沙漠中的隱修院出家。然而,巴福里斯自己卻被黛伊斯美好肉體所迷惑,情慾煎熬中無法自持,以至最後瘋狂地從隱修院出走,放棄了上帝的信仰。留下泰綺思一人在隱修院的石室中獨自越過死亡之門。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在沙漠中》 阿爾豐斯·穆夏

這首優美的《冥想曲》,描寫的是泰綺思出家前縱情聲色,夜遊歸來,巴福里斯趁機勸說美人,浮生若夢,只有皈依上帝,才能讓墮落的心靈得到安寧。其實在“這人折去那人攀”的生活中,泰綺思早已疲憊不堪,她明白:青春易逝,真情難留,人生終將失去一切,重要的不是此刻的享受,重要的是當你失去一切時,你的心靈是否還有依託。

她終於被巴福里斯堅定的信念打動,萌生出尋求寧靜的念頭,但她一時之間又無法斷然割捨夜夜笙歌的生活,於是內心一陣糾葛,又一陣掙扎,起伏的情緒全部寫在了這首間奏曲裡。泰綺思的冥想,其實就是狂歡與遁世,靈與肉的拉鋸戰,是漂泊浪女宗教式的沉思曲。

伴隨著豎琴纖柔的撥奏,小提琴引領著我們進入冥想的空間,沿著細膩綿延清晰的旋律線條,你可以感受到泰綺思起伏不定的心情。這首D大調冥想曲以“虔誠的慢板”訴說女主角虔誠的冥想,她的不安、掙扎與困惑,都潛藏在平靜的曲調之下,年輕修士真摯的勸說就像茫茫大海中堅定的小船,一股溫柔穩定的力量正好讓疲累的身心有所依託。當樂曲來到結尾處,小提琴獨奏的旋律突然推向了高音區,那高遠而纖細的旋律線條,暗示著泰綺思的靈魂已飛向了天堂,只剩下伴奏豎琴在低音區悠長的迴響,為這個法朗士著名的情慾故事,劃下了一道美麗的陰影——人生所有的起伏與不甘都已平息,深沉與安寧亦隨之而來。戲中,在這支間奏曲之後,名妓泰綺思終於下定決心,隨年輕的修士去沙漠中的隱修所修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長笛版,蘭帕爾演奏

名畫《夜》,伯恩· 瓊斯

雖然馬斯奈很喜歡當時流行全歐洲的、以瓦格納為代表的德式新樂劇的理念,也喜歡趕時髦地弄點“主導樂思”之類的新概念,但是馬斯奈那些關於情愛的悲喜劇和瓦格納樂劇充滿了拯救人類與犧牲自我的高大上主題根本不沾邊。為了迎和法國聽眾的樂趣,在馬斯奈的歌劇中永遠載歌載舞,充滿了馬卡龍蛋糕的色香味、以及甜美傷感的小情調,即輕薄又浪漫。本質上,他和他倒黴短命的哥們--比才,風格趣味差不太多。他創作的歌劇《曼儂》和比才創作的《卡門》,以及古諾創作的《浮士德》,並稱法語歌劇的三大經典。要說,法國歌劇有什麼特點,其實永遠離不開輕薄、浪漫兩個詞。在這些歌劇故事的核心一定有一個令人慾火焚身的姑娘,而且無論喜劇還是悲劇,歌劇唱到一半大多都有盛大華麗的群舞。

他和聖桑對峙了大半輩子,為法國風格和德國風格吵個不停,但結果這些無聊的爭論都被後人遺忘了。我一向認為:音樂不分國界,真正讓人記住的,也不是高大上的理念,唯有經典的旋律與豐滿的藝術形象最令人難忘。兩人的創作境界與規模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被後人演奏最多的作品卻又極其相似——同樣的甜美而傷感。馬斯奈的《泰綺思冥想曲》和聖桑的《天鵝》都是膾炙人口的音樂小品,都有著法國式的、纖美而悠長的旋律線條,憂思如落花,美人如天鵝,愛情如詩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維特》詠歎:春風啊,為何要喚醒我

小提琴改編版

名畫《閃耀的六月》,弗裡德里·克萊頓

這美麗其實與上帝無關,它只和愛情有關。

在法朗士的小說中,人生總是慾望太多,讓愛與美麗無處安放。但至少,我們可以坦然面對馬斯奈的音樂,它讓你從喧囂的生活中安靜下來,給你片刻的沉思與幻想,讓你在這短短的時間中靜靜地感受美人之光,靜靜地看著她燃燒、熄滅,然後暗淡......你不需要害羞,也不需要拯救誰的靈魂,你只是回憶,然後遺忘。

馬斯奈晚年曾把歌德偉大的愛情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改編成法語歌劇,這並不是他最成功的劇作,但是這部歌劇同樣也留下了一支非常著名的曲子《春風啊,為何將我喚醒》,在劇中,少女夏綠蒂請求維特給她念的詩,一首英國古代詩人莪相(Ossian)的詩,當維特微笑著接過詩稿,看到上面的字句,渾身哆嗦,心底淒涼,他聲音顫抖著念起來:

春風啊!你為何將我喚醒?

我感到你輕輕的愛撫

可是啊,我的生命已到盡頭

暴風雨即將來臨

明天,我的族人會來找我

他見過我美好的青春

他會在曠野四處尋覓

卻再也找不到我的蹤影

這悲傷與你無關,只和愛情有關,當命運關上了沉重的大門時,請你記住,我會帶著對你全部的愛離開。

情慾悲歌

在我荒瘠的土地上

你是最後的玫瑰

——聶魯達《二十首情詩與絕望的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泰綺思》漫畫,1894年

在一份19世紀的、關於《泰綺思》歌劇的舊漫畫上,印著這麼一句話:

上帝即愛,愛即死亡

換句話說就是:死了都要愛——這到底是肉體的需要,還是我們靈魂的渴望?儒勒·馬斯奈,19世紀末最受歡迎的法語歌劇大師,他似乎特別能抓住法國人的口味。一代文豪法朗士1890年剛剛出版了轟動一時的情慾小說《泰綺思》,四年後,馬斯奈就把它改編成同名歌劇盛大公演。

這部歌劇,據說是應女高音桑德遜的建議創作的,法朗士的小說是她最喜歡的作品。歌劇首演的女主角泰綺思當然非桑德遜莫屬。兩人曖昧的關係,在當時傳得街巷盡知,法國小報甚至編出:每次歌劇排練時,馬斯奈都會盯著美女桑德遜看,以至於忘了指揮。連樂譜出版商也來湊熱鬧,在劇中名曲《泰綺思沉思曲》的樂譜前印製了一幅漫畫:寫著泰綺思(Thais)的蛋糕上,音樂家馬斯奈深情地凝視著正在歌唱的桑德遜。兩人正被送進歌劇的大烤爐裡,烘培出一份甜美的點心。這段被媒體無限放大的沒譜戀情,後來以桑德遜嫁給一位大銀行家終結。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藝術歌曲《西班牙之夜》

菲利浦· 雅洛斯基演唱

名畫《凡妮蒂娜》,朱爾斯· 萊菲弗爾

新歡與舊愛,我不知道馬斯奈的妻子尼瓏是否對這些八卦暗自傷心。這首歡樂、浪漫的法國藝術歌曲《西班牙之夜》作於1869年,當時馬斯涅與尼瓏剛剛結婚3年,併為馬斯涅生下一位寶貝女兒。這首曲子似乎唱盡了倆人幸福的生活。在泰綺思憂鬱的沉思與少年維特悲傷的沉吟之後,讓我們聽聽法國當代著名假聲男高音菲利浦·雅洛斯基的動人歌聲:

在樹林深處,鮮花都在沉睡

當春天開始歌唱:

讓我們趕快去那兒相會

你看,月亮是如此明亮

彷彿從天堂裡對著我們微笑

愛情,是清晨玫瑰花瓣上透明的露珠?還是情慾的篝火上熱烈的舞蹈?她是拯救?還是傷害?是沉默在心中的死水?還是不眠之夜裡掛在窗外的一枚清冷的月亮?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年輕時的馬斯奈畫像

19世紀未至20世紀初的法國,工業革命方興未艾,藝術與娛樂空前繁榮。紅磨坊夜總會裡夜夜笙歌。有錢的商人、市民們西裝革履,來到歌劇院裡欣賞最新的市民歌劇,就如同我們現在觀賞好萊塢最新大片一樣熱鬧。和德國歌劇充滿哲思的音樂與情節不同,法國歌劇更加浪漫纏綿,充滿了情色的香味。馬斯奈正是其中的代表。與古典時代那些偉大的作曲家不同,他的一生幾乎全用在了寫歌劇和藝術歌曲上,可憐的幾部器樂作品也不過是歌劇插曲的改編。雖然他身為巴黎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但交響樂、四重奏這些大音樂家必備的壓艙貨他全都不Care。

然而可悲的是,雖然他創作的法語歌劇名動當時,但過世之後人們對他那些略顯輕薄的創作卻充滿了不屑。除了《泰綺思》和同樣是妓女題材的歌劇《曼儂》之外,曾經轟動一時的歌劇,後世很少再有人排演。反倒是一些歌劇中的插曲流傳了下來。這其中除了華美無比的《黛伊絲沉思曲》,最有名的還有藝術歌曲《悲歌》。

這首曲子是馬斯涅年輕時應朋友之邀,為一部沒能公演的古希臘題材的神劇《伊裡涅斯神》創作的配曲。歌劇雖然沒有上演,但馬斯涅還把這首他的得意之作改編成了獨立的藝術歌曲《悲歌,大提琴與鋼琴》。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悲歌》,演唱夏里亞賓

名畫《孤獨》,弗裡德里·克萊頓

這首名曲和《黛伊絲沉思曲》一樣,有著極度優美的旋律。鋼琴在低音區踏著憂鬱的腳步,緊接著大提琴如歌如訴般地傾瀉而出。在一段很長的演奏之後,男低音用低徊而深沉的嗓音,唱出絕望的愛情。這首歌也是俄國曆史上最具傳奇魅力的男低音之王夏里亞賓的成名金曲之一。

啊,春天早已消逝

明媚春光一去不返

再也看不見蔚藍的晴空

再也聽不見小鳥的歡歌

再也感受不到歡樂

愛人已經離我遠去

從馬斯涅的《悲歌》中,你彷彿還能看到千年前浪跡在普羅旺斯山間田野的法國遊吟詩人的孤單背影,在身影消失的遠方,在愛情消失的地方,我們心中彷彿也橫亙著一片沉沉暮靄的荒野。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悲歌》,演奏帕爾曼,演唱多明戈

我們只有21克的靈魂,卻有著百來斤的沉重肉體,即使我們靈魂已經升到崇高的天堂,我的肉體依然在大地上沉重地喘息。

當愛情來時,輕靈地象一隻自由不羈的小鳥,她渴望忠誠,卻勾你背叛。你看到她斜著身子穿過你的心靈,劃出閃光的弧線,你卻抓不住她,也不知道它的份量。當愛情離開時,她又沉重得象一塊墓碑,可以瞬間壓碎最堅硬的心靈。她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人生有時還是安靜點好,靜觀花開,靜觀花落。在沉重的悲傷之後,我的心靈也有需要一絲光亮。這首《悲歌》名曲,除了夏里亞賓在20世紀初的經典歷史錄音還有一個風味完全不同的改編版。它來自小提琴大師帕爾曼與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的完美合作。原本的鋼琴被樂隊代替,大提琴換成了的小提琴,男低音換成了男高音。在帕爾曼一段華美與悠長的小提琴獨奏之後,多明戈用明亮、高亢而雄渾的聲音,唱盡了愛情的無奈,在人聲的間隙,小提琴不時的插入,彷彿不捨的愛人仍前路上呼喚你的跟隨。在漸行漸遠之中旋律中,原本的低沉與憂鬱,被兩位音樂奇才賦予了一種地中海式的明亮色彩。

愛情是無望的等待?還是相隨到地老天荒,世界盡頭?你不愛到最後,又如何知道真正的答案?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晚年的馬斯奈

馬斯奈一生都忙於創作熱鬧而又浪漫的法式歌劇,他似乎從來不關心,音樂是否應該有思想,有信念,有深度。他的歌劇中永遠充滿了優美動人的旋律和情慾糾纏的戲劇故事。而美人則是他一生創作的圓心,那是他的光、他的慾望、他的愛情,他的命運。人生就彷彿是一片慾望之海,美人彷彿遊弋海上的塞壬女妖,她們用歌聲招去了他的魂魄。

曾在馬斯奈門下受教的法國大音樂家德彪西,曾這麼評價他的老師:

他用音樂,讓女性優美的靈魂

在歷史上留下了聲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洛麗塔,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慾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納博科夫《洛麗塔》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

名畫《宮女》,弗裡德里·克萊頓

上世紀末,英國著名的音樂雜誌《古典CD》統計了歐洲各種音樂會演出中最流行的小提琴曲目,列出了前20名。這20首作品涉及12位作曲家,曲目幾乎全是鴻篇鉅製的小提琴協奏曲。只有3首例外,它分別是巴赫的一首帕蒂塔(估計是C小調帕蒂塔)、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和名列第九的馬斯奈《泰綺思冥想曲》。

其實,《泰綺思的冥想曲》的各種樂器的改編版很多,它原本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歌劇《泰綺思》第二幕中,場景切換時的D大調間奏曲,原始的版本是小提琴、豎琴與樂隊協奏的形式演奏。但由於這個插曲實在太有名,這支曲子很快就被單獨拿出來,改編成了長笛、單簧、大提琴、小號各種版本,並迅速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經典小品。相比之下,馬斯奈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同名原著改編的法語歌劇,倒幾乎被世人遺忘了。

說來好笑,同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聖桑與馬斯奈生前可是死對頭。年輕的馬斯奈第一次入選法國藝術最高機構——法蘭西學院院士時,擠掉的就是當時比他資歷、名望更深的聖桑。在聖桑眼裡,這個法國音樂家中的德國瓦格納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法國品味,他創作的那些歌劇和音樂,甜美傷感,矯揉造作——比如曲譜上標註了“虔誠的慢板”的《泰綺思的冥想曲》,卻並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召喚,而是勾引著我們沉醉於美人與愛情的幻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後宮之光》,弗裡德里·克萊頓

189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小說《泰綺思》,講述一個充滿靈與欲激烈衝突的傳說故事:從小就在下等酒館中長大的泰綺思,是2000年多年前基督教誕生的早期、古埃及亞歷山大港的頭牌名妓,也是古老名城最嬌豔的玫瑰,男人慾望之海中的女神。然而在香豔、奢華與縱慾無度的生活中,泰綺思卻深感寂寞,她始終懷念著小時候曾經照顧過她的一位奴隸。這位奴隸因為信仰上帝被殘酷處死。

有一天,在泰綺思的住處,來了一位傳道的苦行僧,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當時信仰基督是違法的)巴福里斯乾脆躲在了泰綺思的家中。他順便勸說美人,要洗盡鉛華,皈依上帝,最後他甚至燒燬了泰綺思豪華的家,執意將泰綺思帶到沙漠中的隱修院出家。然而,巴福里斯自己卻被黛伊斯美好肉體所迷惑,情慾煎熬中無法自持,以至最後瘋狂地從隱修院出走,放棄了上帝的信仰。留下泰綺思一人在隱修院的石室中獨自越過死亡之門。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在沙漠中》 阿爾豐斯·穆夏

這首優美的《冥想曲》,描寫的是泰綺思出家前縱情聲色,夜遊歸來,巴福里斯趁機勸說美人,浮生若夢,只有皈依上帝,才能讓墮落的心靈得到安寧。其實在“這人折去那人攀”的生活中,泰綺思早已疲憊不堪,她明白:青春易逝,真情難留,人生終將失去一切,重要的不是此刻的享受,重要的是當你失去一切時,你的心靈是否還有依託。

她終於被巴福里斯堅定的信念打動,萌生出尋求寧靜的念頭,但她一時之間又無法斷然割捨夜夜笙歌的生活,於是內心一陣糾葛,又一陣掙扎,起伏的情緒全部寫在了這首間奏曲裡。泰綺思的冥想,其實就是狂歡與遁世,靈與肉的拉鋸戰,是漂泊浪女宗教式的沉思曲。

伴隨著豎琴纖柔的撥奏,小提琴引領著我們進入冥想的空間,沿著細膩綿延清晰的旋律線條,你可以感受到泰綺思起伏不定的心情。這首D大調冥想曲以“虔誠的慢板”訴說女主角虔誠的冥想,她的不安、掙扎與困惑,都潛藏在平靜的曲調之下,年輕修士真摯的勸說就像茫茫大海中堅定的小船,一股溫柔穩定的力量正好讓疲累的身心有所依託。當樂曲來到結尾處,小提琴獨奏的旋律突然推向了高音區,那高遠而纖細的旋律線條,暗示著泰綺思的靈魂已飛向了天堂,只剩下伴奏豎琴在低音區悠長的迴響,為這個法朗士著名的情慾故事,劃下了一道美麗的陰影——人生所有的起伏與不甘都已平息,深沉與安寧亦隨之而來。戲中,在這支間奏曲之後,名妓泰綺思終於下定決心,隨年輕的修士去沙漠中的隱修所修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長笛版,蘭帕爾演奏

名畫《夜》,伯恩· 瓊斯

雖然馬斯奈很喜歡當時流行全歐洲的、以瓦格納為代表的德式新樂劇的理念,也喜歡趕時髦地弄點“主導樂思”之類的新概念,但是馬斯奈那些關於情愛的悲喜劇和瓦格納樂劇充滿了拯救人類與犧牲自我的高大上主題根本不沾邊。為了迎和法國聽眾的樂趣,在馬斯奈的歌劇中永遠載歌載舞,充滿了馬卡龍蛋糕的色香味、以及甜美傷感的小情調,即輕薄又浪漫。本質上,他和他倒黴短命的哥們--比才,風格趣味差不太多。他創作的歌劇《曼儂》和比才創作的《卡門》,以及古諾創作的《浮士德》,並稱法語歌劇的三大經典。要說,法國歌劇有什麼特點,其實永遠離不開輕薄、浪漫兩個詞。在這些歌劇故事的核心一定有一個令人慾火焚身的姑娘,而且無論喜劇還是悲劇,歌劇唱到一半大多都有盛大華麗的群舞。

他和聖桑對峙了大半輩子,為法國風格和德國風格吵個不停,但結果這些無聊的爭論都被後人遺忘了。我一向認為:音樂不分國界,真正讓人記住的,也不是高大上的理念,唯有經典的旋律與豐滿的藝術形象最令人難忘。兩人的創作境界與規模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被後人演奏最多的作品卻又極其相似——同樣的甜美而傷感。馬斯奈的《泰綺思冥想曲》和聖桑的《天鵝》都是膾炙人口的音樂小品,都有著法國式的、纖美而悠長的旋律線條,憂思如落花,美人如天鵝,愛情如詩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維特》詠歎:春風啊,為何要喚醒我

小提琴改編版

名畫《閃耀的六月》,弗裡德里·克萊頓

這美麗其實與上帝無關,它只和愛情有關。

在法朗士的小說中,人生總是慾望太多,讓愛與美麗無處安放。但至少,我們可以坦然面對馬斯奈的音樂,它讓你從喧囂的生活中安靜下來,給你片刻的沉思與幻想,讓你在這短短的時間中靜靜地感受美人之光,靜靜地看著她燃燒、熄滅,然後暗淡......你不需要害羞,也不需要拯救誰的靈魂,你只是回憶,然後遺忘。

馬斯奈晚年曾把歌德偉大的愛情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改編成法語歌劇,這並不是他最成功的劇作,但是這部歌劇同樣也留下了一支非常著名的曲子《春風啊,為何將我喚醒》,在劇中,少女夏綠蒂請求維特給她念的詩,一首英國古代詩人莪相(Ossian)的詩,當維特微笑著接過詩稿,看到上面的字句,渾身哆嗦,心底淒涼,他聲音顫抖著念起來:

春風啊!你為何將我喚醒?

我感到你輕輕的愛撫

可是啊,我的生命已到盡頭

暴風雨即將來臨

明天,我的族人會來找我

他見過我美好的青春

他會在曠野四處尋覓

卻再也找不到我的蹤影

這悲傷與你無關,只和愛情有關,當命運關上了沉重的大門時,請你記住,我會帶著對你全部的愛離開。

情慾悲歌

在我荒瘠的土地上

你是最後的玫瑰

——聶魯達《二十首情詩與絕望的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泰綺思》漫畫,1894年

在一份19世紀的、關於《泰綺思》歌劇的舊漫畫上,印著這麼一句話:

上帝即愛,愛即死亡

換句話說就是:死了都要愛——這到底是肉體的需要,還是我們靈魂的渴望?儒勒·馬斯奈,19世紀末最受歡迎的法語歌劇大師,他似乎特別能抓住法國人的口味。一代文豪法朗士1890年剛剛出版了轟動一時的情慾小說《泰綺思》,四年後,馬斯奈就把它改編成同名歌劇盛大公演。

這部歌劇,據說是應女高音桑德遜的建議創作的,法朗士的小說是她最喜歡的作品。歌劇首演的女主角泰綺思當然非桑德遜莫屬。兩人曖昧的關係,在當時傳得街巷盡知,法國小報甚至編出:每次歌劇排練時,馬斯奈都會盯著美女桑德遜看,以至於忘了指揮。連樂譜出版商也來湊熱鬧,在劇中名曲《泰綺思沉思曲》的樂譜前印製了一幅漫畫:寫著泰綺思(Thais)的蛋糕上,音樂家馬斯奈深情地凝視著正在歌唱的桑德遜。兩人正被送進歌劇的大烤爐裡,烘培出一份甜美的點心。這段被媒體無限放大的沒譜戀情,後來以桑德遜嫁給一位大銀行家終結。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藝術歌曲《西班牙之夜》

菲利浦· 雅洛斯基演唱

名畫《凡妮蒂娜》,朱爾斯· 萊菲弗爾

新歡與舊愛,我不知道馬斯奈的妻子尼瓏是否對這些八卦暗自傷心。這首歡樂、浪漫的法國藝術歌曲《西班牙之夜》作於1869年,當時馬斯涅與尼瓏剛剛結婚3年,併為馬斯涅生下一位寶貝女兒。這首曲子似乎唱盡了倆人幸福的生活。在泰綺思憂鬱的沉思與少年維特悲傷的沉吟之後,讓我們聽聽法國當代著名假聲男高音菲利浦·雅洛斯基的動人歌聲:

在樹林深處,鮮花都在沉睡

當春天開始歌唱:

讓我們趕快去那兒相會

你看,月亮是如此明亮

彷彿從天堂裡對著我們微笑

愛情,是清晨玫瑰花瓣上透明的露珠?還是情慾的篝火上熱烈的舞蹈?她是拯救?還是傷害?是沉默在心中的死水?還是不眠之夜裡掛在窗外的一枚清冷的月亮?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年輕時的馬斯奈畫像

19世紀未至20世紀初的法國,工業革命方興未艾,藝術與娛樂空前繁榮。紅磨坊夜總會裡夜夜笙歌。有錢的商人、市民們西裝革履,來到歌劇院裡欣賞最新的市民歌劇,就如同我們現在觀賞好萊塢最新大片一樣熱鬧。和德國歌劇充滿哲思的音樂與情節不同,法國歌劇更加浪漫纏綿,充滿了情色的香味。馬斯奈正是其中的代表。與古典時代那些偉大的作曲家不同,他的一生幾乎全用在了寫歌劇和藝術歌曲上,可憐的幾部器樂作品也不過是歌劇插曲的改編。雖然他身為巴黎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但交響樂、四重奏這些大音樂家必備的壓艙貨他全都不Care。

然而可悲的是,雖然他創作的法語歌劇名動當時,但過世之後人們對他那些略顯輕薄的創作卻充滿了不屑。除了《泰綺思》和同樣是妓女題材的歌劇《曼儂》之外,曾經轟動一時的歌劇,後世很少再有人排演。反倒是一些歌劇中的插曲流傳了下來。這其中除了華美無比的《黛伊絲沉思曲》,最有名的還有藝術歌曲《悲歌》。

這首曲子是馬斯涅年輕時應朋友之邀,為一部沒能公演的古希臘題材的神劇《伊裡涅斯神》創作的配曲。歌劇雖然沒有上演,但馬斯涅還把這首他的得意之作改編成了獨立的藝術歌曲《悲歌,大提琴與鋼琴》。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悲歌》,演唱夏里亞賓

名畫《孤獨》,弗裡德里·克萊頓

這首名曲和《黛伊絲沉思曲》一樣,有著極度優美的旋律。鋼琴在低音區踏著憂鬱的腳步,緊接著大提琴如歌如訴般地傾瀉而出。在一段很長的演奏之後,男低音用低徊而深沉的嗓音,唱出絕望的愛情。這首歌也是俄國曆史上最具傳奇魅力的男低音之王夏里亞賓的成名金曲之一。

啊,春天早已消逝

明媚春光一去不返

再也看不見蔚藍的晴空

再也聽不見小鳥的歡歌

再也感受不到歡樂

愛人已經離我遠去

從馬斯涅的《悲歌》中,你彷彿還能看到千年前浪跡在普羅旺斯山間田野的法國遊吟詩人的孤單背影,在身影消失的遠方,在愛情消失的地方,我們心中彷彿也橫亙著一片沉沉暮靄的荒野。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悲歌》,演奏帕爾曼,演唱多明戈

我們只有21克的靈魂,卻有著百來斤的沉重肉體,即使我們靈魂已經升到崇高的天堂,我的肉體依然在大地上沉重地喘息。

當愛情來時,輕靈地象一隻自由不羈的小鳥,她渴望忠誠,卻勾你背叛。你看到她斜著身子穿過你的心靈,劃出閃光的弧線,你卻抓不住她,也不知道它的份量。當愛情離開時,她又沉重得象一塊墓碑,可以瞬間壓碎最堅硬的心靈。她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人生有時還是安靜點好,靜觀花開,靜觀花落。在沉重的悲傷之後,我的心靈也有需要一絲光亮。這首《悲歌》名曲,除了夏里亞賓在20世紀初的經典歷史錄音還有一個風味完全不同的改編版。它來自小提琴大師帕爾曼與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的完美合作。原本的鋼琴被樂隊代替,大提琴換成了的小提琴,男低音換成了男高音。在帕爾曼一段華美與悠長的小提琴獨奏之後,多明戈用明亮、高亢而雄渾的聲音,唱盡了愛情的無奈,在人聲的間隙,小提琴不時的插入,彷彿不捨的愛人仍前路上呼喚你的跟隨。在漸行漸遠之中旋律中,原本的低沉與憂鬱,被兩位音樂奇才賦予了一種地中海式的明亮色彩。

愛情是無望的等待?還是相隨到地老天荒,世界盡頭?你不愛到最後,又如何知道真正的答案?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晚年的馬斯奈

馬斯奈一生都忙於創作熱鬧而又浪漫的法式歌劇,他似乎從來不關心,音樂是否應該有思想,有信念,有深度。他的歌劇中永遠充滿了優美動人的旋律和情慾糾纏的戲劇故事。而美人則是他一生創作的圓心,那是他的光、他的慾望、他的愛情,他的命運。人生就彷彿是一片慾望之海,美人彷彿遊弋海上的塞壬女妖,她們用歌聲招去了他的魂魄。

曾在馬斯奈門下受教的法國大音樂家德彪西,曾這麼評價他的老師:

他用音樂,讓女性優美的靈魂

在歷史上留下了聲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期 待

喜歡自由地暢聊音樂與藝術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微信群:黑膠叔叔的木屋,方法是,在微信通訊簿添加ID:blacklakers為好友,之後我們會拉您入群。注意:請不要在群裡做生意喔。

歡迎留言,謝謝轉發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我的生命之光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洛麗塔,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慾望之火

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納博科夫《洛麗塔》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

名畫《宮女》,弗裡德里·克萊頓

上世紀末,英國著名的音樂雜誌《古典CD》統計了歐洲各種音樂會演出中最流行的小提琴曲目,列出了前20名。這20首作品涉及12位作曲家,曲目幾乎全是鴻篇鉅製的小提琴協奏曲。只有3首例外,它分別是巴赫的一首帕蒂塔(估計是C小調帕蒂塔)、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和名列第九的馬斯奈《泰綺思冥想曲》。

其實,《泰綺思的冥想曲》的各種樂器的改編版很多,它原本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歌劇《泰綺思》第二幕中,場景切換時的D大調間奏曲,原始的版本是小提琴、豎琴與樂隊協奏的形式演奏。但由於這個插曲實在太有名,這支曲子很快就被單獨拿出來,改編成了長笛、單簧、大提琴、小號各種版本,並迅速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經典小品。相比之下,馬斯奈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同名原著改編的法語歌劇,倒幾乎被世人遺忘了。

說來好笑,同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聖桑與馬斯奈生前可是死對頭。年輕的馬斯奈第一次入選法國藝術最高機構——法蘭西學院院士時,擠掉的就是當時比他資歷、名望更深的聖桑。在聖桑眼裡,這個法國音樂家中的德國瓦格納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法國品味,他創作的那些歌劇和音樂,甜美傷感,矯揉造作——比如曲譜上標註了“虔誠的慢板”的《泰綺思的冥想曲》,卻並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召喚,而是勾引著我們沉醉於美人與愛情的幻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後宮之光》,弗裡德里·克萊頓

189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的小說《泰綺思》,講述一個充滿靈與欲激烈衝突的傳說故事:從小就在下等酒館中長大的泰綺思,是2000年多年前基督教誕生的早期、古埃及亞歷山大港的頭牌名妓,也是古老名城最嬌豔的玫瑰,男人慾望之海中的女神。然而在香豔、奢華與縱慾無度的生活中,泰綺思卻深感寂寞,她始終懷念著小時候曾經照顧過她的一位奴隸。這位奴隸因為信仰上帝被殘酷處死。

有一天,在泰綺思的住處,來了一位傳道的苦行僧,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當時信仰基督是違法的)巴福里斯乾脆躲在了泰綺思的家中。他順便勸說美人,要洗盡鉛華,皈依上帝,最後他甚至燒燬了泰綺思豪華的家,執意將泰綺思帶到沙漠中的隱修院出家。然而,巴福里斯自己卻被黛伊斯美好肉體所迷惑,情慾煎熬中無法自持,以至最後瘋狂地從隱修院出走,放棄了上帝的信仰。留下泰綺思一人在隱修院的石室中獨自越過死亡之門。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名畫《在沙漠中》 阿爾豐斯·穆夏

這首優美的《冥想曲》,描寫的是泰綺思出家前縱情聲色,夜遊歸來,巴福里斯趁機勸說美人,浮生若夢,只有皈依上帝,才能讓墮落的心靈得到安寧。其實在“這人折去那人攀”的生活中,泰綺思早已疲憊不堪,她明白:青春易逝,真情難留,人生終將失去一切,重要的不是此刻的享受,重要的是當你失去一切時,你的心靈是否還有依託。

她終於被巴福里斯堅定的信念打動,萌生出尋求寧靜的念頭,但她一時之間又無法斷然割捨夜夜笙歌的生活,於是內心一陣糾葛,又一陣掙扎,起伏的情緒全部寫在了這首間奏曲裡。泰綺思的冥想,其實就是狂歡與遁世,靈與肉的拉鋸戰,是漂泊浪女宗教式的沉思曲。

伴隨著豎琴纖柔的撥奏,小提琴引領著我們進入冥想的空間,沿著細膩綿延清晰的旋律線條,你可以感受到泰綺思起伏不定的心情。這首D大調冥想曲以“虔誠的慢板”訴說女主角虔誠的冥想,她的不安、掙扎與困惑,都潛藏在平靜的曲調之下,年輕修士真摯的勸說就像茫茫大海中堅定的小船,一股溫柔穩定的力量正好讓疲累的身心有所依託。當樂曲來到結尾處,小提琴獨奏的旋律突然推向了高音區,那高遠而纖細的旋律線條,暗示著泰綺思的靈魂已飛向了天堂,只剩下伴奏豎琴在低音區悠長的迴響,為這個法朗士著名的情慾故事,劃下了一道美麗的陰影——人生所有的起伏與不甘都已平息,深沉與安寧亦隨之而來。戲中,在這支間奏曲之後,名妓泰綺思終於下定決心,隨年輕的修士去沙漠中的隱修所修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泰綺思冥想曲》長笛版,蘭帕爾演奏

名畫《夜》,伯恩· 瓊斯

雖然馬斯奈很喜歡當時流行全歐洲的、以瓦格納為代表的德式新樂劇的理念,也喜歡趕時髦地弄點“主導樂思”之類的新概念,但是馬斯奈那些關於情愛的悲喜劇和瓦格納樂劇充滿了拯救人類與犧牲自我的高大上主題根本不沾邊。為了迎和法國聽眾的樂趣,在馬斯奈的歌劇中永遠載歌載舞,充滿了馬卡龍蛋糕的色香味、以及甜美傷感的小情調,即輕薄又浪漫。本質上,他和他倒黴短命的哥們--比才,風格趣味差不太多。他創作的歌劇《曼儂》和比才創作的《卡門》,以及古諾創作的《浮士德》,並稱法語歌劇的三大經典。要說,法國歌劇有什麼特點,其實永遠離不開輕薄、浪漫兩個詞。在這些歌劇故事的核心一定有一個令人慾火焚身的姑娘,而且無論喜劇還是悲劇,歌劇唱到一半大多都有盛大華麗的群舞。

他和聖桑對峙了大半輩子,為法國風格和德國風格吵個不停,但結果這些無聊的爭論都被後人遺忘了。我一向認為:音樂不分國界,真正讓人記住的,也不是高大上的理念,唯有經典的旋律與豐滿的藝術形象最令人難忘。兩人的創作境界與規模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被後人演奏最多的作品卻又極其相似——同樣的甜美而傷感。馬斯奈的《泰綺思冥想曲》和聖桑的《天鵝》都是膾炙人口的音樂小品,都有著法國式的、纖美而悠長的旋律線條,憂思如落花,美人如天鵝,愛情如詩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維特》詠歎:春風啊,為何要喚醒我

小提琴改編版

名畫《閃耀的六月》,弗裡德里·克萊頓

這美麗其實與上帝無關,它只和愛情有關。

在法朗士的小說中,人生總是慾望太多,讓愛與美麗無處安放。但至少,我們可以坦然面對馬斯奈的音樂,它讓你從喧囂的生活中安靜下來,給你片刻的沉思與幻想,讓你在這短短的時間中靜靜地感受美人之光,靜靜地看著她燃燒、熄滅,然後暗淡......你不需要害羞,也不需要拯救誰的靈魂,你只是回憶,然後遺忘。

馬斯奈晚年曾把歌德偉大的愛情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改編成法語歌劇,這並不是他最成功的劇作,但是這部歌劇同樣也留下了一支非常著名的曲子《春風啊,為何將我喚醒》,在劇中,少女夏綠蒂請求維特給她念的詩,一首英國古代詩人莪相(Ossian)的詩,當維特微笑著接過詩稿,看到上面的字句,渾身哆嗦,心底淒涼,他聲音顫抖著念起來:

春風啊!你為何將我喚醒?

我感到你輕輕的愛撫

可是啊,我的生命已到盡頭

暴風雨即將來臨

明天,我的族人會來找我

他見過我美好的青春

他會在曠野四處尋覓

卻再也找不到我的蹤影

這悲傷與你無關,只和愛情有關,當命運關上了沉重的大門時,請你記住,我會帶著對你全部的愛離開。

情慾悲歌

在我荒瘠的土地上

你是最後的玫瑰

——聶魯達《二十首情詩與絕望的歌》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歌劇《泰綺思》漫畫,1894年

在一份19世紀的、關於《泰綺思》歌劇的舊漫畫上,印著這麼一句話:

上帝即愛,愛即死亡

換句話說就是:死了都要愛——這到底是肉體的需要,還是我們靈魂的渴望?儒勒·馬斯奈,19世紀末最受歡迎的法語歌劇大師,他似乎特別能抓住法國人的口味。一代文豪法朗士1890年剛剛出版了轟動一時的情慾小說《泰綺思》,四年後,馬斯奈就把它改編成同名歌劇盛大公演。

這部歌劇,據說是應女高音桑德遜的建議創作的,法朗士的小說是她最喜歡的作品。歌劇首演的女主角泰綺思當然非桑德遜莫屬。兩人曖昧的關係,在當時傳得街巷盡知,法國小報甚至編出:每次歌劇排練時,馬斯奈都會盯著美女桑德遜看,以至於忘了指揮。連樂譜出版商也來湊熱鬧,在劇中名曲《泰綺思沉思曲》的樂譜前印製了一幅漫畫:寫著泰綺思(Thais)的蛋糕上,音樂家馬斯奈深情地凝視著正在歌唱的桑德遜。兩人正被送進歌劇的大烤爐裡,烘培出一份甜美的點心。這段被媒體無限放大的沒譜戀情,後來以桑德遜嫁給一位大銀行家終結。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藝術歌曲《西班牙之夜》

菲利浦· 雅洛斯基演唱

名畫《凡妮蒂娜》,朱爾斯· 萊菲弗爾

新歡與舊愛,我不知道馬斯奈的妻子尼瓏是否對這些八卦暗自傷心。這首歡樂、浪漫的法國藝術歌曲《西班牙之夜》作於1869年,當時馬斯涅與尼瓏剛剛結婚3年,併為馬斯涅生下一位寶貝女兒。這首曲子似乎唱盡了倆人幸福的生活。在泰綺思憂鬱的沉思與少年維特悲傷的沉吟之後,讓我們聽聽法國當代著名假聲男高音菲利浦·雅洛斯基的動人歌聲:

在樹林深處,鮮花都在沉睡

當春天開始歌唱:

讓我們趕快去那兒相會

你看,月亮是如此明亮

彷彿從天堂裡對著我們微笑

愛情,是清晨玫瑰花瓣上透明的露珠?還是情慾的篝火上熱烈的舞蹈?她是拯救?還是傷害?是沉默在心中的死水?還是不眠之夜裡掛在窗外的一枚清冷的月亮?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年輕時的馬斯奈畫像

19世紀未至20世紀初的法國,工業革命方興未艾,藝術與娛樂空前繁榮。紅磨坊夜總會裡夜夜笙歌。有錢的商人、市民們西裝革履,來到歌劇院裡欣賞最新的市民歌劇,就如同我們現在觀賞好萊塢最新大片一樣熱鬧。和德國歌劇充滿哲思的音樂與情節不同,法國歌劇更加浪漫纏綿,充滿了情色的香味。馬斯奈正是其中的代表。與古典時代那些偉大的作曲家不同,他的一生幾乎全用在了寫歌劇和藝術歌曲上,可憐的幾部器樂作品也不過是歌劇插曲的改編。雖然他身為巴黎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但交響樂、四重奏這些大音樂家必備的壓艙貨他全都不Care。

然而可悲的是,雖然他創作的法語歌劇名動當時,但過世之後人們對他那些略顯輕薄的創作卻充滿了不屑。除了《泰綺思》和同樣是妓女題材的歌劇《曼儂》之外,曾經轟動一時的歌劇,後世很少再有人排演。反倒是一些歌劇中的插曲流傳了下來。這其中除了華美無比的《黛伊絲沉思曲》,最有名的還有藝術歌曲《悲歌》。

這首曲子是馬斯涅年輕時應朋友之邀,為一部沒能公演的古希臘題材的神劇《伊裡涅斯神》創作的配曲。歌劇雖然沒有上演,但馬斯涅還把這首他的得意之作改編成了獨立的藝術歌曲《悲歌,大提琴與鋼琴》。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悲歌》,演唱夏里亞賓

名畫《孤獨》,弗裡德里·克萊頓

這首名曲和《黛伊絲沉思曲》一樣,有著極度優美的旋律。鋼琴在低音區踏著憂鬱的腳步,緊接著大提琴如歌如訴般地傾瀉而出。在一段很長的演奏之後,男低音用低徊而深沉的嗓音,唱出絕望的愛情。這首歌也是俄國曆史上最具傳奇魅力的男低音之王夏里亞賓的成名金曲之一。

啊,春天早已消逝

明媚春光一去不返

再也看不見蔚藍的晴空

再也聽不見小鳥的歡歌

再也感受不到歡樂

愛人已經離我遠去

從馬斯涅的《悲歌》中,你彷彿還能看到千年前浪跡在普羅旺斯山間田野的法國遊吟詩人的孤單背影,在身影消失的遠方,在愛情消失的地方,我們心中彷彿也橫亙著一片沉沉暮靄的荒野。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悲歌》,演奏帕爾曼,演唱多明戈

我們只有21克的靈魂,卻有著百來斤的沉重肉體,即使我們靈魂已經升到崇高的天堂,我的肉體依然在大地上沉重地喘息。

當愛情來時,輕靈地象一隻自由不羈的小鳥,她渴望忠誠,卻勾你背叛。你看到她斜著身子穿過你的心靈,劃出閃光的弧線,你卻抓不住她,也不知道它的份量。當愛情離開時,她又沉重得象一塊墓碑,可以瞬間壓碎最堅硬的心靈。她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人生有時還是安靜點好,靜觀花開,靜觀花落。在沉重的悲傷之後,我的心靈也有需要一絲光亮。這首《悲歌》名曲,除了夏里亞賓在20世紀初的經典歷史錄音還有一個風味完全不同的改編版。它來自小提琴大師帕爾曼與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的完美合作。原本的鋼琴被樂隊代替,大提琴換成了的小提琴,男低音換成了男高音。在帕爾曼一段華美與悠長的小提琴獨奏之後,多明戈用明亮、高亢而雄渾的聲音,唱盡了愛情的無奈,在人聲的間隙,小提琴不時的插入,彷彿不捨的愛人仍前路上呼喚你的跟隨。在漸行漸遠之中旋律中,原本的低沉與憂鬱,被兩位音樂奇才賦予了一種地中海式的明亮色彩。

愛情是無望的等待?還是相隨到地老天荒,世界盡頭?你不愛到最後,又如何知道真正的答案?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晚年的馬斯奈

馬斯奈一生都忙於創作熱鬧而又浪漫的法式歌劇,他似乎從來不關心,音樂是否應該有思想,有信念,有深度。他的歌劇中永遠充滿了優美動人的旋律和情慾糾纏的戲劇故事。而美人則是他一生創作的圓心,那是他的光、他的慾望、他的愛情,他的命運。人生就彷彿是一片慾望之海,美人彷彿遊弋海上的塞壬女妖,她們用歌聲招去了他的魂魄。

曾在馬斯奈門下受教的法國大音樂家德彪西,曾這麼評價他的老師:

他用音樂,讓女性優美的靈魂

在歷史上留下了聲音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期 待

喜歡自由地暢聊音樂與藝術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微信群:黑膠叔叔的木屋,方法是,在微信通訊簿添加ID:blacklakers為好友,之後我們會拉您入群。注意:請不要在群裡做生意喔。

歡迎留言,謝謝轉發

泰綺思冥想曲 | 儒勒·馬斯奈:21克的靈魂和無處安放的愛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