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白酒 漢書 醬油 乾隆 方誌四川 2018-12-24

點擊上面藍字“方誌四川”添加關注!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民以食為天。《漢書·食貨志》曰:“食謂農殖嘉穀可食之物,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龜貝,所以分財布利通有無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貨通,然後國實民富,而教化成。”

《尚書·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日祭,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賓,八曰師。此為最早的關於食貨之記載,食居八政首,貨居其次。自《史記·平準書》開食貨志先河,《漢書》始稱食貨志後,歷朝歷代均有食貨志記述“食足民安”的民生之本。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美麗資陽(圖片來自網絡)

資陽人傑地靈、物產豐富,美食與彩貨更是滋養了一代代勤勞勇敢的資陽人。本文借食貨志之名,不為記錄國實民富的大計,只想簡單說說資陽市三個縣區各自獨有特產的傳奇故事。

釀香·食貨志之雁江

說到雁江區特產,“寶蓮酒”“兩節山培德老酒”“臨江寺豆瓣”“中和醋”都是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品牌。雖然,酒、醬、醋形味千差萬別,卻一個“釀”字就足以揭示酒香、醬香、醋香背後的祕訣,道白雁江的品味。

01

酒香·神泉釀得伍市幹

“寶蓮酒”和“兩節山培德老酒”系出同門,同源於伍市幹酒。

明永樂八年(1410),資陽縣東鄉朱家場人修建伍隍廟,逐漸集結為市形成“伍隍場”,別名“伍市”。場周盛產高粱,催生了釀酒業。1660年,資陽縣善中鄉黃國仲軍役返鄉,行至伍隍場東雀村時,發現兩節山谷底有“神泉”,遂在山下建“浸水閣燒坊”,鑿井取釀,釀製“伍市燒酒”。由於當地人將燒酒叫做“白乾”,故“伍市燒酒”後稱“伍市幹酒”。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兩節山產品(資陽市地方誌辦公室 供圖)

在《三賢古城風情錄》中,徐伯榮先生記錄有一段伍市幹酒的趣聞。清朝雍正年間,去成都送酒的挑夫在翻越龍泉驛山頂窩窩店時,突與前往成都就任成都知府的巴縣州判曾某相遇。

在封建社會,撞轎是會遭罰的。挑夫們躲避不及,一人在慌亂之中跌倒摔壞酒簍,剎時芳香四溢。州判聞到連稱“好酒,好酒,好香,好香”,非但沒責怪挑夫,反倒停轎查問品飲,乘興提筆在酒簍上寫道: “巴縣州判能牛飲,伍市幹酒不虛傳”,並叫書吏記下,為他必飲之物。自此,伍市幹酒一直是成都府衙門裡的“官酒”,留下了“翻過成都龍泉驛,伍市幹酒十里香”的佳話。

1951年3月,資陽縣人民政府將魏家醩坊改造成資陽縣實驗酒廠,1986年更名為寶蓮酒廠,在明朝“伍市幹酒”基礎上形成寶蓮酒系列。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寶蓮酒(資陽市地方誌辦公室 供圖)

2007年11月,寶蓮酒廠二次轉制,藉助四川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和資陽市“工業強市”戰略機遇,振興發展成為資陽重點納稅企業。

1960年,資陽縣人民政府在兩節山“浸水閣老作坊”基礎上投資擴建資陽縣實驗酒廠培德分廠,1995年寶蓮酒廠資產重組,培德分廠轉讓於培德兩節山釀造世家楊仕雄,改名為資陽市雁江區石嶺鎮培德老酒廠。2008年,四川兩節山酒業有限公司成立,劉小兵為廠長。

02

醬香·皇家豆瓣臨江寺

“臨江寺豆瓣”產品由聶氏父子創始於1738年。

1729年,江西聶志興移民四川,定居在資陽縣臨江鄉涼水村的何家灣(今臨江寺豆瓣廠所在地,現名聶家灣),靠販賣醬油、食醋、豆瓣醬等釀造調味品為生。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臨江寺調味品系列(資陽市地方誌辦公室 供圖)

1737年,聶志興找到並買下女皇武則天賜建的蒙刺寺所遺留的“伽葉”“菩提”兩口古井。此時,恰逢乾隆御廚陳興友告老還鄉。聶志興喜出望外,攜其子聶守榮登門向陳興友求教並想請其出山。陳因年事已高起初並沒答應。聶志興不死心,遂派聶守榮天天上門為其砍柴、掃地、擔水長達半年。陳興友感其誠意,遂將宮廷八寶豆瓣的製作祕方傳與聶守榮。1738年,聶守榮創辦臨江寺第一家醬園—“義興榮醬園”,取古井“神水”釀製豆瓣、醬油、食醋等調味品。

建國前,醬園業主組成同業公會,共同推進臨江寺豆瓣業的發展。

1953 年初,土改結束,由農會主辦醬園聯社。1954年3月,資陽縣聯社接辦“臨江寺醬園聯營社”,更名為“資陽縣供銷社臨江醬菜加工廠”,即後來的國營四川省資陽縣臨江寺豆瓣廠。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臨江寺豆瓣廠(圖片來自網絡)

03

醋香·珠聯璧合中和醋

“中和醋”得名於產地中和場。

“中和醋”能迅速崛起,源於楊華英、馮祥宗兩位資深釀造技師的珠聯璧合。楊華英有專業知識,擅長微生物培養,製作的曲子很香。馮祥宗在傳統制作工藝上,尤其是在麩醋的酸度和成色把握上有獨到之處。他到了中和後向楊華英提出:豆瓣在發酵過程中,要晚上敞露、白天翻晒;放置發酵罐的地面不能一抹溜光,要種上鐵莧草;還運用自己所學,配製了一副酸曲中草藥單和一副甜曲中草藥單。這樣釀出的“中和醋”,芬芳馥郁,令人聞香生津;酸味純正,絕不糙口燒心。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中和醋(資陽市地方誌辦公室 供圖)

1994年,“中和”牌麩醋被命名為“傳統名特食品”,是首屆四川食品博覽會消費者最喜愛產品。

果香 ·食貨志之安嶽

安嶽是石刻之都。“古多精美”的文化品性,讓安嶽特產往往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特質。最典型的當是安嶽檸檬和周禮粉條,圓圓的檸檬果和紅薯果,成就了安嶽人的致富夢。

01

檸檬·漂洋而來“金果果”

安嶽檸檬引自美國。1926年,華西協合大學加拿大籍教授丁克森先生來華時從美國帶來了尤力克檸檬苗,在成都華西醫大校園內作觀賞栽培。就讀於該校的安嶽人鄒海凡1929年將尤力克檸檬接穗引回安嶽龍臺鎮。經多年選優提純,培養出了適合安嶽生態條件的優良株系—87—39(安嶽檸檬)。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安嶽檸檬(圖片來自網絡)

20世紀50年代前,安嶽檸檬主要作為觀賞栽培。50年代末期,隨著中蘇貿易發展,種植面積逐漸增大,1960年種植達到1000畝。由於中蘇關係惡化,對蘇貿易停止,檸檬種植面積迅速減少,僅在龍西農場保存著品種資源。到70年代,陳雲副總理髮出南方要發展柑桔種植的號召,安嶽檸檬才加速發展起來,尤其在成都和重慶香料廠的支持下,辦起了檸檬芳香廠,生產迅速發展,檸檬鮮果和芳香油產量躍居全國第一,約佔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1986年,安嶽被國家計委、農業部批准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檸檬商品生產基地縣,檸檬規模及產量逐年上升。

目前,安嶽縣已建成5000畝以上的檸檬基地鄉鎮41個,檸檬保存面積42萬畝,產量35萬噸,其種植規模、產量、市場佔有率均佔全國80%以上,贏得了“中國檸檬之都”的美譽。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安嶽檸檬(圖片來自網絡)

安嶽檸檬品質優良,多次獲國際金獎、國際名牌產品等殊榮。2009年,安嶽檸檬通過國家綠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2012年,“安嶽檸檬”被認證為中國馳名商標。

在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安嶽縣將始終堅持建設“中國檸檬之都”,逐步將安嶽檸檬打造成中國第一、世界知名的民族品牌。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安嶽檸檬(資陽市地方誌辦公室 供圖)

02

粉條·巧奪天工“仙人吊”

相傳,安嶽縣仙人山有個白仕仲,他在明朝末年考取了翰林。看到同科進士向皇帝和吏部官員送奇珍異寶都當了官,自己還沒有著落,心裡特別著急。他左思右想,終於有了主意。於是請假回家,找來粉條手藝好的人,選取上等紅苕磨的粉,做成紅苕粉條,帶進京去,獻給皇帝,謊稱此寶叫“仙人吊”,說是有一天夜晚自己到青城山遊玩的時候,遇到一個白鬍子仙人送的,自己不敢私用,獻給皇上品嚐。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安嶽紅薯粉(資陽市地方誌辦公室 供圖)

皇上一聽是青城山仙人所贈,十分高興,立即吩咐御廚烹調。一吃,還真不錯,味道特鮮美,簡直就是稀世珍餚。皇上認為白仕仲忠心可嘉,於是立即頒佈聖旨,委任白仕仲為蒙陽知府。

事後,白仕仲怕此事洩漏出去,自己被治個欺君之罪,便賞給做紅苕粉條的手藝人很多銀子,並威脅他們不得洩漏這個祕密。那些手藝人得了好處,果真守口如瓶,沒有洩漏半句,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他們的後人才開始用紅苕做成粉條讓人一飽口福。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安嶽紅薯粉(資陽市地方誌辦公室 供圖)

事實上,在一百多年以前,周禮就形成了以紅薯粉條為特色的農副產品加工業市場,安嶽、大足、內江、重慶等不少粉條商湧入周禮採購粉條,周禮粉條就這樣走入了千家萬戶,名氣越來越大。

“螞蟻上樹”“魚香粉條”“酸辣粉”“涼拌粉絲”“豬肉燉粉條”……其實,當我們享用美食時,周禮粉條就在身邊。

蓮香 ·食貨志之樂至

當下的樂至美食,燒烤正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年的樂至燒烤節更是成為樂至縣的一大盛事,吸引了不計其數的“好吃嘴”慕名而來。然而,在食貨志樂至特產的榜單上,燒烤也只能是稍遜風騷的“零食”,藕粉、絲綢才是“高大上”的陽春白雪。

01

藕粉·皇家貢品出蓮池

天池藕粉產自資陽市樂至縣,因其原料蓮藕原產於該縣天池,並品質最佳而得名。

樂至縣塘堰眾多,盛產蓮藕,以藕制粉歷史悠久,“天池”藕粉名譽中外,樂至乃蓮藕之鄉,早在宋朝時就有以藕制粉向皇上進貢的歷史,清朝時,滿清皇族更把這一特產視為飲中極品。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天池藕粉(資陽市地方誌辦公室 供圖)

相傳,北宋名相寇準年輕時曾在樂至做縣官。有一年天干數月,百姓生存危急,寇準也憂慮成病。青城山修道的陳摶老祖在返鄉普州途中,看見準寇一籌莫展,就託夢去安撫點化他,許願“一池清水見分曉”。夢醒五更,病魘的寇準就吆喝三班衙役,向南門走去。只見荒地變成了一片大藕塘,花紅葉綠,荷香四溢。拔葉帶藕,香脆可口。寇準吃了一口,病痛全消,更覺蹊蹺。細心的人發現,這藕和其他蓮藕不一樣,只有七芯。七芯,“齊心”!寇準蕃然醒悟,立即班師回府,號令全縣官民齊心協力,興修水塘抗大旱,遍種“七星紅花藕”。寇準把這神來的藕池稱為“天池”,將香脆可口的藕製成色澤鮮亮、味道清香、生津補血的藕粉,上貢朝廷。由此,寇準步步青雲,官至宰相。

樂至縣蓮藕種植廣泛,以硯山腳下的天池所產最負盛名。天池藕質地肥厚,細嫩清香,屬藕中上品。天池藕粉色澤白中微紅,細膩滑潤,以沸水衝調後呈半透明膠糊體,芳香甜醇,具有化食生津、清心明目、補髓養血、鎮靜解煩之功效。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樂至縣縣長彭玉秀為樂至天池藕粉代言(圖片來源:華西都市報)

天池藕粉為四川資陽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製作世代有傳人,“天池藕粉廠”“仲弘藕粉廠”“天芯藕粉廠”等數家生產企業,有“天池”牌、“仲弘”牌、“天芯”牌等品牌產品,其中“天池”牌藕粉最為著名。

02

絲綢·華貴品質展紅旗

樂至縣別號“桑城”,具有悠久的桑蠶養殖和絲綢生產歷史。而讓樂至絲綢形成產業,並最終名滿天下,樂至縣紅旗絲廠則功不可沒。

樂至縣紅旗絲廠於1958年在陳毅元帥親自關懷下建成。2003年10月企業改制更名為四川紅旗絲綢有限公司。公司是一家以桑蠶繭絲綢為主導產業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四川省農產品加工業示範企業、四川省扶貧龍頭企業、資陽市重點企業。

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客戶至上”的企業管理理念、“質量第一客戶至上”的品牌化經營戰略、“創新蠶業服務蠶農”的蠶桑產業化發展道路,以生產高端生絲為主,擁有國內較先進的生絲製造設備和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繭、絲、綢產業鏈完善,有較強的品牌優勢和市場競爭力,成為全省同行業的一面旗幟,公司所生產的 20/22D、40/44D白廠絲曾先後榮獲部優、省優產品稱號。

公司主要產品以蠶繭、生絲為主,年產生絲能力300噸,年發放蠶種8萬張,年收購蠶繭6萬擔。

「方誌四川風物」食貨志 · 話說資陽特產

樂至繭絲(資陽市地方誌辦公室 供圖)

為進一步促進全縣蠶桑產業良性發展,做大做強繭絲綢產業鏈,夯實繭絲綢貿工農一體化發展基礎,積極打造川中地區高端生絲原料生產示範基地,公司在2013年啟動實施“樂至縣高端生絲原料生產示範村”建設項目,在全縣蠶桑重點村進行“高端生絲原料生產示範村”試點。通過對養蠶戶基礎設施、桑園建設、蠶種及消毒藥物、方格簇推廣、小蠶共育、優質蠶繭收購等方面進行補貼,實現小蠶共育100%,統一消毒100%,方格簇使用100%,售繭化蛹率100%,售繭上車率95%,收購單產30公斤以上,全面實現蠶繭單產高、質量高、蠶農收益高、企業效益高“四高蠶業”的蠶桑生產發展目標。目前,全縣示範村已達到23個,為全縣優化蠶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