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流量見頂、互聯網終局……”成了最近一段時間的流行話題。

這種說法不是無稽之談。《QuestMobile中國移動互聯網2019春季大報告》顯示,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規模達到11.38億,增長進一步放緩。與此同時,用戶時長增長也出現大幅放緩,一季度數據顯示,人均單日6小時的時長增長僅為為半小時。

不過,QuestMobile在報告中也指出,好消息是整體互聯網經濟仍增速遠高於傳統經濟,同時移動互聯網細分賽道如綜合資訊、小程序、移動視頻等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這背後,是垂直領域依然存在著很多不飽和市場。過去的粗放式增長正在轉變為細分賽道的深耕細作。


BAT 移動戰事未決


數據顯示,BAT在全網70%用戶時長中繼續處於領先陣營。佔據頭部優勢的BAT,依然保持了一線前沿企業的強勢。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他們不但沒有掉隊,反而更堅定了一級陣營的強大張力。而BAT的移動戰事,某種程度也代表了下一階段的行業走向。

十億俱樂部

BAT所分掌的搜索、零售、社交三大領域的基礎實力仍然無可撼動,同時,對未來佈局戰略及技術實力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尖端領域,尚無對手可出其右。國內真正用戶量破10億的“互聯網俱樂部“仍屬於BAT。

百度月活躍設備已經達到11億。這是什麼概念?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是他們的用戶。同時百度的新老業務還在不斷推動這個數字上漲。3月份,百度App日活躍用戶達1.74億,同比增長28%,智能小程序月活躍用戶達到1.81億,百度App和短視頻信息流總用戶時長同比增長83%。一季度小度智能系列設備出貨量登頂中國市場第一,搭載小度語音助手的智能設備達到2.75億,同比增長279%。百度的在移動業務的策略是“一超多強”,以百度App為主,同時在各個賽道孵化垂直產品。不可忽視的是小度作為新興業務的代表正在成為推動百度增長的新引擎。

騰訊社交+遊戲的主營業務裡從來不缺少用戶,微信和QQ兩大巨無霸成為社交領域無法逾越的最高平臺。截至2018年底,騰訊微信及WeChat合併月活躍賬戶數達10.98億,同比增長11.0%。每日有數以億計的社交視頻上傳及分享到微信平臺上。2019年Q1財報顯示,其主業務版塊也出現了巨大裂變,佈局上來看,遊戲依然是重頭,但取代其主營收位置的並不缺少成員。騰訊的佈局從投資上也遍及了電商、支付、音樂、出行、餐飲外賣等絕大多數領域,生態矩陣非常成熟。

阿里方面,電商向零售的裂變串起線上線下未來零售新格局,同時社交、影視、支持等主力業務版塊和騰訊形成了強烈對衝,AT之戰屬貼身肉搏,總體生態規模上接近,戰力也相差無幾,同樣強大的用戶基數也使其巔峰姿態分外明顯。但AT在人工智能上的旁斜卻遠不及百度的長驅直入,所以BAT之間的移動戰局,不僅在於現在,更是下一階段主力戰場。百度的移動化和AI戰略,出現了大的升級基礎,目前簡單的搜索導航,已經升級、過渡為入口和平臺,將用戶留住,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建立更多元的變現機制,其價值值得深挖。


投入換增長,精工細作


從全球來看, "以投入換增長”正在成為行業的一種新增長策略。美國五大科技巨頭蘋果、Facebook、谷歌、亞馬遜和微軟近期發佈財報中顯示,3月份季度運營成本平均增長13%,同期營收增長約10%,他們的運營成本增長已經高於營收增長。從存量市場中挖掘增量成為巨頭的共同選擇,國內BAT無疑也不同程度地進入了投入換增長的發展階段。

百度深入發展內容、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巨大的投資構成了增收減緩,但從Q1財報數據整體看來,百度在用戶規模和用戶粘性,以及AI商業化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從多元化業務佈局和營收構成的變化上,也可以看出百度的長遠發展思維和踐行轉變的決心。可以說,百度的營收增速放緩,只是公司轉向更健康營收結構過程中難以避免的“陣痛”。

同樣,騰訊也在佈局自己的產業互聯網,截止2018年底,騰訊已投資了逾700家公司,其中有超過100家估值達到10億美元。騰訊不僅業務板塊在為轉型“產業互聯網”做準備,騰訊的投資以及社交也在面向“產業互聯網”佈局,包括智慧零售、優質教育、企業金融、汽車服務、傳統產業的信息化等。

阿里社交化的舉措一直沒有突破,投資微博等平臺成了重要的社交佈局,釘釘成長為其企業級增長平臺,同時,阿里持續投入在內容領域,對媒體多方面收入生態體系,像優酷等視頻平臺繼續不計代價的投入,雖持續虧損無反彈跡象,但事關未來,已經不得不為。

BAT這樣的企業來講,在市場裡打拼這麼久,核心目標已經是確保商業增長是在一個健康的狀態之下的持續增長。因此,投入換增長是BAT一致的策略。相比之下,百度的投入產出則明顯一些。雖然央視春晚的營銷有一些爭議,但春晚之後,百度App的DAU暴漲1億,突破三億。更難得的是,超級APP的輻射效應帶動了百度旗下其他應用的增長,春節期間,APP STORE排行前十中有七個被百度佔據。投放效果立竿見影,成為今年百度整體增長的推動力。


用戶體驗閉環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互聯網生態表面越來越開放,但實際上BAT三家都在努力把體驗留在自己的生態裡,努力完成閉環,比如微信,其屏蔽範圍目前涉及到短視頻、頭條內容以及阿里系電商信息。競爭論者有,壟斷的說法也有,隨著騰訊自家短視頻等產品的推出我們也能清晰地發現騰訊的屏蔽大法和完成用戶體驗閉環的戰略意圖。“全家桶”思維,曾在PC互聯網時期被廣泛垢病,然而,卻成了巨頭們爭奪移動互聯網的必爭之地。

讓用戶留在自己的應用裡,用核心功能帶動其他業務,促進生態的集體繁榮,才能在紅利吃盡、拉新困難的環境裡,依靠持續投入,換來更大的收益。這樣的動作幾大巨頭都在進行,但閉環的任務和動作,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緊迫過。從邏輯上來說,投入換增長,也是為了完成閉環。只有每一個環節都不是短板,才是健康的生態。

客觀的說,在閉環生態上,阿里和騰訊的起步較早,佈局也相對完善,其主要業務:社交和電商,都不同程度上拉動了其他業務的增長。例如騰訊的微信和阿里的淘寶、支付寶,都融入了大量金融、生活等業務。百度由於業務性質有所不同,搜索一開始就是面向全網的,有著天然的“無私”性質,用戶搜索到內容跳轉出去。極簡的主頁也客觀上制約了搜索向其他業務的導流,導致業務聯動和閉環的進度小於其他兩家,各自為戰的情況更加嚴重。

移動時代給了百度明確的發展方向,用戶已經成熟,很難接受新的應用,這個時候完成業務的聯動和閉環,要比之前高效的多。在搜索的陣地上與社交、電商短兵相接並不是百度的第一目標,而是通過搜索和用戶需求達成去滿足用戶需求。百度對於移動互聯網的戰略思維本質上是一場長久之戰,搜索的需求更具多樣性,對於需求,沒有一個平臺比百度更容易去滿足。

”重注“小程序


如何將用戶在生態內的體驗最大化、一站化,綜合性的APP應用必定面臨功能冗雜、操作繁瑣的問題。這時候小程序的價值就體現了出來。小程序是中國互聯網的創新,從騰訊的微信開始,BAT均將小程序提升到戰略高度。無他,小程序是激活業務生態和商業模式的一把鑰匙。

雖然小程序始於騰訊,但阿里和百度也沒有閒著,而且三家在小程序的發展上,各有所長。微信的小程序,電商一枝獨秀,但社交流量的天花板也逐漸顯現:用戶用微信的需求隨時隨地,但也非常聚焦,依然是溝通和社交,其中對電商的有效流量並不如微信整體數據那麼龐大。


BAT 移動戰事未決


支付寶的小程序重點則在生活服務上,由於極強的支付屬性,打開支付寶的用戶,目的並不是殺時間,而是都有明確的消費目的。因此支付寶的小程序重視與阿里本身在購物、娛樂、本地生活商業場景的業務佈局的契合程度,很大程度上是阿里各業務的粘合劑。

百度2018年5月,以“智能小程序”重裝上陣。百度的最大優勢是其“長尾效應”,區別於騰訊大部分應用是頭部的100個小程序,基於搜索引擎百度的智能小程序可充分觸達百行百業。此外,開放性是百度小程序的另一大優勢,開放性才能滿足百度小程序對於用戶需求多樣性的開發、服務需求小程序的應用內使用的特性,讓開源並沒有脫離閉環的框架,達到服務和生態閉環的平衡點。

BAT 移動戰事未決


結語:

總體來說,BAT依然是中國互聯網的排頭兵,這無關乎市值,關鍵在於影響力。而三大舉措,三家之間其實沒有太多短兵相接的戰場,而是看誰做的更好。未來移動戰爭依然是一場酣戰,而遠未到達終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