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

孫佳山 中國藝術研究院

"

孫佳山 中國藝術研究院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一提起亞運會、奧運會,普通中國人的記憶景深,一般會拉到“零的突破”的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會回想起五連冠的女排精神和體操王子李寧,以及已晦澀不清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當然,最直接、最鮮豔的記憶,還是以熊貓盼盼為標識的1990年亞運會。

是啊,經過1980年代的漫長輾轉反側,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節點意義不言而喻,那之後雖然也有1993年悉尼申奧刻骨銘心的曲折,但記憶的鏡像已清晰而明亮。

"

孫佳山 中國藝術研究院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一提起亞運會、奧運會,普通中國人的記憶景深,一般會拉到“零的突破”的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會回想起五連冠的女排精神和體操王子李寧,以及已晦澀不清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當然,最直接、最鮮豔的記憶,還是以熊貓盼盼為標識的1990年亞運會。

是啊,經過1980年代的漫長輾轉反側,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節點意義不言而喻,那之後雖然也有1993年悉尼申奧刻骨銘心的曲折,但記憶的鏡像已清晰而明亮。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年長的一些國人都知道,從奧運到亞運再到奧運的全面突破,遠不止是體育層面,那同時也是國運翻轉的縮影。作為“現代”的副產品,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在盡30年間,也無可免俗地呈現出了“金牌控”式的執念和迷失,對這一情結的報復性反彈和補償,也終於在2008年得到了“無與倫比”的釋放和噴射。

"

孫佳山 中國藝術研究院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一提起亞運會、奧運會,普通中國人的記憶景深,一般會拉到“零的突破”的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會回想起五連冠的女排精神和體操王子李寧,以及已晦澀不清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當然,最直接、最鮮豔的記憶,還是以熊貓盼盼為標識的1990年亞運會。

是啊,經過1980年代的漫長輾轉反側,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節點意義不言而喻,那之後雖然也有1993年悉尼申奧刻骨銘心的曲折,但記憶的鏡像已清晰而明亮。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年長的一些國人都知道,從奧運到亞運再到奧運的全面突破,遠不止是體育層面,那同時也是國運翻轉的縮影。作為“現代”的副產品,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在盡30年間,也無可免俗地呈現出了“金牌控”式的執念和迷失,對這一情結的報復性反彈和補償,也終於在2008年得到了“無與倫比”的釋放和噴射。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的確,將國家、民族命運和體育運動進行捆綁,這本身就是來自於物競天擇的進化論等現代觀念的想象和綁架。因為只有放置在線性的進化時間軸裡,人種、民族,才會需要通過體育等篩選標準被判斷優劣高下,對於現在的普通中國人已經恍如隔世的“東亞病夫”稱號,就是那一整套現代觀念的自然產物。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再回看中國人的奧運、亞運的記憶和經驗,真正開始放下執念,走出迷失,恐怕都是在從倫敦奧運會到里約奧運會這幾年的光景。最具象的體現就是當沒心沒肺的傅園慧,大搖大擺地在央視面前向全國觀眾表達自己的價值觀——憑自己本事能遊個第三名就很開心了,不用非較勁得什麼冠軍,更沒有或真心或假意地感謝這感謝那......傅園慧的迅速網紅,在不經意間,影像著一整個時代的內在轉折。

因為,開始放鬆下來的,不止是體育,而是整個國民的心態。

"

孫佳山 中國藝術研究院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一提起亞運會、奧運會,普通中國人的記憶景深,一般會拉到“零的突破”的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會回想起五連冠的女排精神和體操王子李寧,以及已晦澀不清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當然,最直接、最鮮豔的記憶,還是以熊貓盼盼為標識的1990年亞運會。

是啊,經過1980年代的漫長輾轉反側,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節點意義不言而喻,那之後雖然也有1993年悉尼申奧刻骨銘心的曲折,但記憶的鏡像已清晰而明亮。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年長的一些國人都知道,從奧運到亞運再到奧運的全面突破,遠不止是體育層面,那同時也是國運翻轉的縮影。作為“現代”的副產品,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在盡30年間,也無可免俗地呈現出了“金牌控”式的執念和迷失,對這一情結的報復性反彈和補償,也終於在2008年得到了“無與倫比”的釋放和噴射。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的確,將國家、民族命運和體育運動進行捆綁,這本身就是來自於物競天擇的進化論等現代觀念的想象和綁架。因為只有放置在線性的進化時間軸裡,人種、民族,才會需要通過體育等篩選標準被判斷優劣高下,對於現在的普通中國人已經恍如隔世的“東亞病夫”稱號,就是那一整套現代觀念的自然產物。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再回看中國人的奧運、亞運的記憶和經驗,真正開始放下執念,走出迷失,恐怕都是在從倫敦奧運會到里約奧運會這幾年的光景。最具象的體現就是當沒心沒肺的傅園慧,大搖大擺地在央視面前向全國觀眾表達自己的價值觀——憑自己本事能遊個第三名就很開心了,不用非較勁得什麼冠軍,更沒有或真心或假意地感謝這感謝那......傅園慧的迅速網紅,在不經意間,影像著一整個時代的內在轉折。

因為,開始放鬆下來的,不止是體育,而是整個國民的心態。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要知道,即便是在倫敦奧運會上,在劉翔式的遭遇當中,我們依然還能直觀地觸碰到那個年代的悲情和心酸。時過境遷,今天與那個年代,已經拉開了足夠大的距離,放下了執念的我們,其實也應該明白,曾被認為站在跑道前調戲大家情感的劉翔,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眾多國際大機構、大資本的赤裸裸的商業利益。作為個體的劉翔,也是同樣被綁架和愚弄的對象。

經歷了從2008年到今天,這10年來的輾轉浮沉,當年恨不得對劉翔殺之而後快的那些人,在這個月的8號,都自發去劉翔的微博真誠道歉。微小個體在大時代裡的飄零,這十年來鮮活的“情感教育”,讓他們看淡了太多。在這十年間中國人也真正走向了世界,親手丈量了所謂的國際的尺度和套路。奧運也好、亞運也罷,和這個世界的很多事一樣,從來都不是想象中的乾淨和純粹。

回到“零的突破”的1984年,改革開放的步伐在那時候已經走到了第六年,對於1979年就已經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的我國而言,為什麼不在1980年就嘗試“零的突破”?歷史的縱深也在這裡開始顯現。因為眾所周知的冷戰原因,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北約陣營抵制了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基於國家利益,我國也選擇加入了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行列。於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我國能否派團參會,也是當時兩大陣營爭奪的一大焦點。現在再回首那段歲月,已太過前塵往事,遠不止30多年的時間感。

"

孫佳山 中國藝術研究院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一提起亞運會、奧運會,普通中國人的記憶景深,一般會拉到“零的突破”的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會回想起五連冠的女排精神和體操王子李寧,以及已晦澀不清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當然,最直接、最鮮豔的記憶,還是以熊貓盼盼為標識的1990年亞運會。

是啊,經過1980年代的漫長輾轉反側,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節點意義不言而喻,那之後雖然也有1993年悉尼申奧刻骨銘心的曲折,但記憶的鏡像已清晰而明亮。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年長的一些國人都知道,從奧運到亞運再到奧運的全面突破,遠不止是體育層面,那同時也是國運翻轉的縮影。作為“現代”的副產品,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在盡30年間,也無可免俗地呈現出了“金牌控”式的執念和迷失,對這一情結的報復性反彈和補償,也終於在2008年得到了“無與倫比”的釋放和噴射。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的確,將國家、民族命運和體育運動進行捆綁,這本身就是來自於物競天擇的進化論等現代觀念的想象和綁架。因為只有放置在線性的進化時間軸裡,人種、民族,才會需要通過體育等篩選標準被判斷優劣高下,對於現在的普通中國人已經恍如隔世的“東亞病夫”稱號,就是那一整套現代觀念的自然產物。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再回看中國人的奧運、亞運的記憶和經驗,真正開始放下執念,走出迷失,恐怕都是在從倫敦奧運會到里約奧運會這幾年的光景。最具象的體現就是當沒心沒肺的傅園慧,大搖大擺地在央視面前向全國觀眾表達自己的價值觀——憑自己本事能遊個第三名就很開心了,不用非較勁得什麼冠軍,更沒有或真心或假意地感謝這感謝那......傅園慧的迅速網紅,在不經意間,影像著一整個時代的內在轉折。

因為,開始放鬆下來的,不止是體育,而是整個國民的心態。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要知道,即便是在倫敦奧運會上,在劉翔式的遭遇當中,我們依然還能直觀地觸碰到那個年代的悲情和心酸。時過境遷,今天與那個年代,已經拉開了足夠大的距離,放下了執念的我們,其實也應該明白,曾被認為站在跑道前調戲大家情感的劉翔,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眾多國際大機構、大資本的赤裸裸的商業利益。作為個體的劉翔,也是同樣被綁架和愚弄的對象。

經歷了從2008年到今天,這10年來的輾轉浮沉,當年恨不得對劉翔殺之而後快的那些人,在這個月的8號,都自發去劉翔的微博真誠道歉。微小個體在大時代裡的飄零,這十年來鮮活的“情感教育”,讓他們看淡了太多。在這十年間中國人也真正走向了世界,親手丈量了所謂的國際的尺度和套路。奧運也好、亞運也罷,和這個世界的很多事一樣,從來都不是想象中的乾淨和純粹。

回到“零的突破”的1984年,改革開放的步伐在那時候已經走到了第六年,對於1979年就已經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的我國而言,為什麼不在1980年就嘗試“零的突破”?歷史的縱深也在這裡開始顯現。因為眾所周知的冷戰原因,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北約陣營抵制了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基於國家利益,我國也選擇加入了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行列。於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我國能否派團參會,也是當時兩大陣營爭奪的一大焦點。現在再回首那段歲月,已太過前塵往事,遠不止30多年的時間感。

電競,為什麼進了亞運會之後,還能瞄準奧運會?



但也是從那時候起,有一點至始至終都被人為遮蓋和忽視,就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商業意義。在那之前,奧運會都是由單一民族國家承攬所有投入,通俗地說,就是任何想承辦奧運會的國家,無論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都不得不通過“舉國體制”來辦奧運,無一例外、無一倖免。

直到1984年,看似人畜無害的國際大機構、大資本開始介入奧運會的商業運作和開發,至少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可以開始從繁複的奧運日程表中獲得相對的解脫,也更符合他們聯邦制、普通法治理的具體國情。當然,他們也“順便”通過那些看似人畜無害的國際大機構、大資本,直接點對點地影響、干涉下到具體的比賽項目,上至需要申報奧運會的各個國家。

打開電視看奧運——奧運會、世界盃、亞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的現場直播,這個戲碼也在1984年之後,開始一步步被坐實,並一直延續到今天。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恰恰是電視直播,是鏈接體育賽事IP開發和廣告、贊助等商業利益的關鍵閉環。

大型體育賽事開始“在商言商”,這個1984年,恐怕是連那個“1984”,都不曾料想的未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