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林文化-西方三聖之大勢至菩薩


梵林文化-西方三聖之大勢至菩薩

之前有讀者諮詢“大勢至觀音”,看到後真的有必要跟大家解析一下“大勢至”並不是“觀音”,其實“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是兩尊不同的菩薩。今天跟大家一起深入瞭解大勢至菩薩。

關於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梵名為“Mahāsthāmaprāpta”,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又尊稱“大精進菩薩”,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合稱為“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名字及形象可謂家喻戶曉,寺廟殿堂或家中佛堂也多見供奉單尊阿彌陀佛像或觀世音菩薩像。相比之下,大勢至菩薩的名號和形象似乎顯得較為陌生。

梵林文化-西方三聖之大勢至菩薩

(“西方三聖”畫像,左邊為大勢至菩薩)

在“西方三聖”中,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而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大勢至菩薩名號的由來,

《觀無量壽經》中說:“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又說: “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佛菩薩名號都以其果德而立,大勢至菩薩智慧、威德廣大如大地,足以震動大千世界。

梵林文化-西方三聖之大勢至菩薩

(上海龍華寺的“三聖寶殿”)

大勢至菩薩國內很少單獨供奉的,最為常見的就是三聖寶殿裡面,跟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三尊一同供奉。

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的區別

實際上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行同願,無量劫以來,彼此不相違離,乃至莊嚴淨土,先後次第成佛,其所修功德也等無差別。

但是用俗話來說,大勢至菩薩跟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方法不一樣,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則現何身而為說法,隨緣救度,普救人間疾苦。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詮釋。

梵林文化-西方三聖之大勢至菩薩

(清乾隆 銅鎏金大勢至菩薩)

而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真實的智慧才能夠淨化世界人心。智慧現前,所有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不但都能解決,而且是圓滿解決。所有一切的困苦艱難都從迷惑顛倒中生,智慧一開顯,不迷、不顛倒了,因此所有問題統統迎刃而解。

怎麼分辨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影響要遠遜於觀世音菩薩,所以畫作、雕像等作品較少。其形象據《觀無量壽經》載,身放紫金色光,法相與裝飾皆同於觀音菩薩。

梵林文化-西方三聖之大勢至菩薩

二者的最主要區別是:大勢至菩薩頭上的寶冠有寶瓶為標誌,而觀世音菩薩頭上的寶冠則以一小化佛為標誌。

梵林文化-西方三聖之大勢至菩薩

(白描大勢至觀音像 網絡參考圖)

梵林文化-西方三聖之大勢至菩薩

(明代 “西方三聖”龕佛石雕)

直到現代大勢至菩薩像與觀世音菩薩都極為相似,多呈女相。唐代以後,隨著淨土宗的普及,以淨土三經為依據的西方淨土變相圖也隨之愈來愈多地湧現,頭立寶瓶和手持蓮花也逐漸成為大勢至菩薩的重要標誌,而這兩個特徵在唐代之前還不明顯。

那這個寶瓶盛裝什麼?相傳這個寶瓶起初是盛大勢至菩薩父母的遺骨,那時候大勢至菩薩初發心出家,修行辦道,將自己修行辦道的功德,時時迴向父母,祈求三寶加被她的父母能夠得道,超出三界。

後來大勢至菩薩勇猛精進辦道之故,大勢至證了菩薩果。能運用種種神通變化,她父母的遺骨,變成了光明,亦能夠神通變化,普現佛事,利益眾生。

所以大勢至菩薩寶瓶裡盛裝的是“光明”,佛事均在光明中顯現,大勢至菩薩還有另外一個德號,叫做“無邊光菩薩”。(而觀世音菩薩手持的淨瓶,盛裝的是“甘露”,甘露法水是使眾生除滅煩惱與心火,是有區別的。)

梵林文化-西方三聖之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畫像 網絡參考圖)

大勢至菩薩的造像常為:戴有耳環、項鍊、臂釧、手鐲,身披華麗的瓔珞,輕柔的繒帶自然經手臂垂落。膚色柔和,面容圓潤,秀眉慈目。髮式為高髻,餘發披肩。頭戴金色寶冠,寶冠中央立一寶瓶。

菩薩下身著華麗的長裙,裙褶飾有圖案,自然流暢,整體給人以雍容大氣之美感。

梵林文化-西方三聖之大勢至菩薩

而且大勢至菩薩身後常伴圓光,象徵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量,威勢自在,保護眾生,化煞化凶,免受邪魔所害。

大勢至菩薩忿怒相——金剛手菩薩

梵林文化-西方三聖之大勢至菩薩

“密主”指金剛手菩薩。自此頌以下,依次祈禱三怙主——金剛手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再加上其他的普賢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王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通過這八大菩薩的威力,息滅地獄的痛苦。

關於金剛手菩薩,大家應該清楚,十方諸佛菩薩的功德,歸納起來就是智、悲、力,若沒有這三者,想度化眾生也是枉然。首先必須要有智慧,否則不能照見萬法的真相,想度眾生也無計可施,就像現在的世間人,沒有一點點文化的話,想做有意義的事情也無力承辦;其次需要悲心,假如沒有悲心,即使有智慧,也不一定會度化眾生;有了智慧,又有了悲心,但沒有能力也不行,因而在度眾生的過程中,一定要具足殊勝的能力。三怙主分別就是智、悲、力的象徵:智慧總集是文殊菩薩;大悲總集是觀世音菩薩;殊勝力量總集是大勢至菩薩,密宗中又名金剛手菩薩或密主菩薩。

梵林文化-西方三聖之大勢至菩薩

大家都知道,地獄中任何一處,無論是寒地獄、熱地獄,還是孤獨地獄、近邊地獄,除了痛苦沒有別的。世間監獄尚且有休息時間,不可能24小時都毆打,可是地獄眾生的“事業”,除了受苦還是受苦,不會有禮拜天,也不會有吃飯時間。我們萬一墮入地獄,感受如何可想而知。平時偶爾頭痛兩三個小時,就實在無法忍受,但地獄眾生,根本沒有痛與不痛的界限。前段時間,聽說有些監獄非常殘忍,常常虐待犯人。早上6點鐘就開始,讓犯人赤身裸體,連襪子也不穿,用鞭子、棍棒、石頭毆打他們。好多年輕犯人剛開始還挺英雄,但經過兩三個小時的折磨,最後奄奄一息,讓你說什麼,就說什麼。人間的監獄都這麼痛苦,真正轉生到地獄去的話,簡直無法想象。

此頌的意思是,地獄眾生正在受苦時,突然間,面目猙獰的閻羅獄卒和鐵嘴烏鴉、鷹鷲等飛禽驚惶失措、倉皇而逃。原本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四周,竟然充滿明亮的光芒。地獄眾生生起極度歡喜心,不禁紛紛思維和討論這是什麼原因。正在左思右想之際,驀然驚喜地見到在前方虛空中,全身射出猛烈火焰、手持金剛杵的金剛手菩薩。

梵林文化-西方三聖之大勢至菩薩

金剛手菩薩的金剛杵,是十方諸佛菩薩賜予威力灌頂的一種標誌,據有關佛經記載,它的威力相當大。《佛說如來不可思議祕密大乘經》中(宋朝法護等翻譯),專門有一段講金剛杵的公案,法王如意寶講《八大菩薩傳記》時也提到過。當年佛陀在世時,一天金剛手菩薩等大小乘眷屬集聚在佛陀身邊。阿闍世王見金剛手菩薩手持金剛杵,好像很輕的樣子,就懷疑道:“這個金剛杵,到底有多重呢?”金剛手菩薩回答:“此杵不重不輕,它觀待於人心,沒有固定重量。在傲慢者面前顯得特別重,而在謙虛者面前顯得特別輕。”

金剛手顯忿怒相時,是藏傳佛教中一面二臂三目、威猛大力的金剛手菩薩;不顯忿怒相時,就是西方三聖中的大勢至菩薩。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都有西方三聖,儘管顯現的形相不太相同,但其發願和威力無有差別。因此,我們活著的時候,應常唸誦金剛手菩薩的心咒——“嗡班匝巴納吽”。如果因緣成熟、條件具足,最好能請一些金剛手菩薩的佛像或照片,供在佛堂裡,經常看。

勢至菩薩難思議,威光普照無邊際。有緣眾生蒙光觸,增長智慧超三界。

法界傾搖如轉蓬,化佛雲集滿虛空。普勸有緣常憶念,永絕胞胎證六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