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

如果有機會到寺院聽師父講法,得以沐浴甘露法雨;或者生活中遇到善知識,同修共證,心中法喜充滿,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但是有時在聽經聞法的過程中,一些名相會出來困擾我們。譬如“佛陀”和“阿彌陀佛”,因為不解其意,所以對經義的理解也欠缺深度。那種如鯁在喉的感覺,會讓我們分心,障礙精進,本文就來探究一番,佛陀和阿彌陀佛,究竟是何關係,他們是指代同一尊佛嗎?

"

如果有機會到寺院聽師父講法,得以沐浴甘露法雨;或者生活中遇到善知識,同修共證,心中法喜充滿,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但是有時在聽經聞法的過程中,一些名相會出來困擾我們。譬如“佛陀”和“阿彌陀佛”,因為不解其意,所以對經義的理解也欠缺深度。那種如鯁在喉的感覺,會讓我們分心,障礙精進,本文就來探究一番,佛陀和阿彌陀佛,究竟是何關係,他們是指代同一尊佛嗎?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佛陀,梵文名Buddha,也翻譯為浮頭、步他、浮屠,簡稱為“佛”。佛陀本意是指釋迦牟尼佛,後來它的外延被擴大,覺悟三世一切諸法,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都可以稱之為佛。依據佛門經典,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都可以稱為佛陀。

作為示現於娑婆世界之佛陀,釋迦牟尼佛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那就是佛祖。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有一位剎帝利種姓的王子,名叫悉達多,他本應繼承王位,在29歲時毅然棄國捐王,出家修行,目的在於為眾生找到能夠究竟解脫煩惱的途徑。

"

如果有機會到寺院聽師父講法,得以沐浴甘露法雨;或者生活中遇到善知識,同修共證,心中法喜充滿,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但是有時在聽經聞法的過程中,一些名相會出來困擾我們。譬如“佛陀”和“阿彌陀佛”,因為不解其意,所以對經義的理解也欠缺深度。那種如鯁在喉的感覺,會讓我們分心,障礙精進,本文就來探究一番,佛陀和阿彌陀佛,究竟是何關係,他們是指代同一尊佛嗎?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佛陀,梵文名Buddha,也翻譯為浮頭、步他、浮屠,簡稱為“佛”。佛陀本意是指釋迦牟尼佛,後來它的外延被擴大,覺悟三世一切諸法,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都可以稱之為佛。依據佛門經典,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都可以稱為佛陀。

作為示現於娑婆世界之佛陀,釋迦牟尼佛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那就是佛祖。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有一位剎帝利種姓的王子,名叫悉達多,他本應繼承王位,在29歲時毅然棄國捐王,出家修行,目的在於為眾生找到能夠究竟解脫煩惱的途徑。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經過艱苦的修行,在35歲那年,釋迦牟尼佛成為了無上智慧的徹悟者,也成為了無量功德的圓滿者,即所謂的福慧兩足尊,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通常我們認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如果更深一步探究其梵文的含義,則是“能仁寂默”。所謂能仁,就是能以慈悲對待一切眾生,寂默就是不著相。也就是說,正是因為釋迦牟尼佛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所以後世佛子才將其稱為“佛祖”。

"

如果有機會到寺院聽師父講法,得以沐浴甘露法雨;或者生活中遇到善知識,同修共證,心中法喜充滿,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但是有時在聽經聞法的過程中,一些名相會出來困擾我們。譬如“佛陀”和“阿彌陀佛”,因為不解其意,所以對經義的理解也欠缺深度。那種如鯁在喉的感覺,會讓我們分心,障礙精進,本文就來探究一番,佛陀和阿彌陀佛,究竟是何關係,他們是指代同一尊佛嗎?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佛陀,梵文名Buddha,也翻譯為浮頭、步他、浮屠,簡稱為“佛”。佛陀本意是指釋迦牟尼佛,後來它的外延被擴大,覺悟三世一切諸法,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都可以稱之為佛。依據佛門經典,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都可以稱為佛陀。

作為示現於娑婆世界之佛陀,釋迦牟尼佛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那就是佛祖。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有一位剎帝利種姓的王子,名叫悉達多,他本應繼承王位,在29歲時毅然棄國捐王,出家修行,目的在於為眾生找到能夠究竟解脫煩惱的途徑。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經過艱苦的修行,在35歲那年,釋迦牟尼佛成為了無上智慧的徹悟者,也成為了無量功德的圓滿者,即所謂的福慧兩足尊,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通常我們認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如果更深一步探究其梵文的含義,則是“能仁寂默”。所謂能仁,就是能以慈悲對待一切眾生,寂默就是不著相。也就是說,正是因為釋迦牟尼佛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所以後世佛子才將其稱為“佛祖”。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阿彌陀佛則不然,儘管他出家修道的經歷與釋迦牟尼佛有著相似之處,但是隻見諸經文,或者說以我們粗淺的智慧,不能理解佛的境界。阿彌陀佛應化在西方極樂世界,有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協助,住世弘法。

阿彌陀佛的名號,來源於姚秦時代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阿彌陀經》,其中解釋說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故名阿彌陀。所以阿彌陀佛又被稱為無量光、無量壽佛。

"

如果有機會到寺院聽師父講法,得以沐浴甘露法雨;或者生活中遇到善知識,同修共證,心中法喜充滿,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但是有時在聽經聞法的過程中,一些名相會出來困擾我們。譬如“佛陀”和“阿彌陀佛”,因為不解其意,所以對經義的理解也欠缺深度。那種如鯁在喉的感覺,會讓我們分心,障礙精進,本文就來探究一番,佛陀和阿彌陀佛,究竟是何關係,他們是指代同一尊佛嗎?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佛陀,梵文名Buddha,也翻譯為浮頭、步他、浮屠,簡稱為“佛”。佛陀本意是指釋迦牟尼佛,後來它的外延被擴大,覺悟三世一切諸法,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都可以稱之為佛。依據佛門經典,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都可以稱為佛陀。

作為示現於娑婆世界之佛陀,釋迦牟尼佛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那就是佛祖。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有一位剎帝利種姓的王子,名叫悉達多,他本應繼承王位,在29歲時毅然棄國捐王,出家修行,目的在於為眾生找到能夠究竟解脫煩惱的途徑。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經過艱苦的修行,在35歲那年,釋迦牟尼佛成為了無上智慧的徹悟者,也成為了無量功德的圓滿者,即所謂的福慧兩足尊,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通常我們認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如果更深一步探究其梵文的含義,則是“能仁寂默”。所謂能仁,就是能以慈悲對待一切眾生,寂默就是不著相。也就是說,正是因為釋迦牟尼佛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所以後世佛子才將其稱為“佛祖”。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阿彌陀佛則不然,儘管他出家修道的經歷與釋迦牟尼佛有著相似之處,但是隻見諸經文,或者說以我們粗淺的智慧,不能理解佛的境界。阿彌陀佛應化在西方極樂世界,有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協助,住世弘法。

阿彌陀佛的名號,來源於姚秦時代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阿彌陀經》,其中解釋說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故名阿彌陀。所以阿彌陀佛又被稱為無量光、無量壽佛。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關於阿彌陀佛在因地修道的經歷,《無量壽經》中講,過去久遠劫前,有佛住世,佛號“世自在王如來”。當時有位小國君主,目睹佛的三十二大人相,發無上菩提道心,捨棄王位,隨佛修行,賜名法藏比丘。

"

如果有機會到寺院聽師父講法,得以沐浴甘露法雨;或者生活中遇到善知識,同修共證,心中法喜充滿,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但是有時在聽經聞法的過程中,一些名相會出來困擾我們。譬如“佛陀”和“阿彌陀佛”,因為不解其意,所以對經義的理解也欠缺深度。那種如鯁在喉的感覺,會讓我們分心,障礙精進,本文就來探究一番,佛陀和阿彌陀佛,究竟是何關係,他們是指代同一尊佛嗎?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佛陀,梵文名Buddha,也翻譯為浮頭、步他、浮屠,簡稱為“佛”。佛陀本意是指釋迦牟尼佛,後來它的外延被擴大,覺悟三世一切諸法,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都可以稱之為佛。依據佛門經典,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都可以稱為佛陀。

作為示現於娑婆世界之佛陀,釋迦牟尼佛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那就是佛祖。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有一位剎帝利種姓的王子,名叫悉達多,他本應繼承王位,在29歲時毅然棄國捐王,出家修行,目的在於為眾生找到能夠究竟解脫煩惱的途徑。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經過艱苦的修行,在35歲那年,釋迦牟尼佛成為了無上智慧的徹悟者,也成為了無量功德的圓滿者,即所謂的福慧兩足尊,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通常我們認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如果更深一步探究其梵文的含義,則是“能仁寂默”。所謂能仁,就是能以慈悲對待一切眾生,寂默就是不著相。也就是說,正是因為釋迦牟尼佛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所以後世佛子才將其稱為“佛祖”。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阿彌陀佛則不然,儘管他出家修道的經歷與釋迦牟尼佛有著相似之處,但是隻見諸經文,或者說以我們粗淺的智慧,不能理解佛的境界。阿彌陀佛應化在西方極樂世界,有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協助,住世弘法。

阿彌陀佛的名號,來源於姚秦時代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阿彌陀經》,其中解釋說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故名阿彌陀。所以阿彌陀佛又被稱為無量光、無量壽佛。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關於阿彌陀佛在因地修道的經歷,《無量壽經》中講,過去久遠劫前,有佛住世,佛號“世自在王如來”。當時有位小國君主,目睹佛的三十二大人相,發無上菩提道心,捨棄王位,隨佛修行,賜名法藏比丘。

佛學知識:佛陀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

他在世自在王如來座下修行時,請佛為他講解無量佛土的殊勝甚妙之處,用了五劫的時間思慮,對佛土去粗取精,並宏發四十八大願,誓願成就極樂淨土,令眾生皆願往生。在這之後,又經過不斷累德修福,最後在距今約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就佛果,號阿彌陀。此佛國位於娑婆世界西方,距此十萬億佛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方極樂世界。

從上文不難看出,佛陀常用來專指釋迦牟尼佛,當然阿彌陀佛也可以稱為“佛陀”。但是,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並非同一尊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