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熊孩子越來越多,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熊家長越來越多了,你怎麼看這種觀點?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10 個回答
淘气包黄黄
2017-07-28
我比較贊同這個觀點。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從一張白紙開始的,離他距離最近的就是每天跟他朝夕相處的家人。雖然縱觀孩子的一生,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不過佔他生命的

1/3,但恰恰就是這段時間,奠定了他的一生,孩子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為人處世,心理健康,不管他長到多大,都會看到原生家庭的影子。

熊孩子的熊都是家長給的,要麼是明目張膽慣的,要麼就是家長不經意的在孩子面前的表現被孩子模仿的。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講幾個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吧。其一,有一天,我的朋友在家跟他老婆在討論房子,就說目前在哪裡有房子,需要怎麼處理之類的,僅就這麼討論過一次。第二天,他女兒就在幼兒園,很傲嬌的跟小夥伴們說我們家有多少套房子。其二,是我自己的,因為我急脾氣,在跟我媽交流的時候,一激動說話就很大聲,外人聽起來就像吵架。一開始,我寶寶只是看著我們,次數多了,我家寶寶現在只要不滿意也開始大叫。我很擔心,他以後跟別人溝通也會是這樣的。
我希望寶寶長大了,成績好,情商高,積極向上,聰明伶俐,成龍成鳳。但是轉念一想,自己都沒法做到的事情憑什麼要求他做到?!有句話說的好,要想你寶寶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讓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我想等我孩子長大啦 ,當我問他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時,他會說我想成為爸爸媽媽那樣優秀的人,多麼的讓人熱淚盈眶!
艾丽同学
2017-07-29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這是我家的熊孩子,他是年段前三的學霸,會魔方,會編程,會作文,會英語,會自己做飯,每天花很多時間學習,他愛家人,愛妹妹,但他也常常被告狀,說他說話不經大腦,做事沒有規矩,不舉手就回答問題,耍小聰明,故意搗亂讓同學們哈哈大笑,讓老師批評他,說他就是個熊孩子。

我不知道什麼樣的孩子就是熊孩子,但通過兒子,我才終於明白,其實很多行為出格的孩子,都是生活中被家長忽視的小可憐。

所謂的熊孩子,其實就是成人口中愛調皮搗蛋,不懂成人世界中的規矩的孩子。我覺得,這種成人口中的熊孩子,他們的背後不一定是一群熊家長,而可能根本就是沒有家長。

我所說的沒有家長,不是失去父母的孩子,而是缺乏父母的陪伴和關注的孩子。

很多小盆友,可能以前都不是我們口中的熊孩子,但正因為他們不熊,所以,家長們反而忽視他們。

就像很多孩子,在有了弟弟妹妹以後,才突然變得行為出格,常常幹出一些讓家長火冒三丈的事。

不是因為他們變了,而是因為,他們乖的時候,父母認為那乖是應該的,我們從不曾表揚過他們的乖,甚至認為他那麼乖所以應該幫更多我們的忙才對。他們越乖我們對他們的要求越高,對他們的調皮搗蛋更是零容忍。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我們的精力可能全分佈在應對弟弟妹妹的身上,因為他們還小,所以我們認為這是理所應當。只有當乖的孩子們也開始搗蛋的時候,我們才對他們的關注度陡然升高,因為我們眼中只看得見他們不好的一面,看不見他們的好。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而為了讓爸爸媽媽或老師關注到自己,為了展示自我,熊孩子們就會故意做出不好的行為來引起關注。雖然這關注的結果,也可能是得到一場狂風暴雨,但他們在所不惜。

就像有個教授,在黑板上寫了五道簡單的數學題,其中一道他故意寫錯了。果然,所有同學都大聲指出來說,教授,你那道題寫錯了。

教授聽了,十分遺憾的說,為什麼你們只看到我錯的那道題,沒有人看到我對的那四道題呢?對,這就映射了我們成人的生活態度。

所以,熊孩子的背後,不一定是一群熊父母,但一定是一群缺乏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注的成人。

是的,我們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孩子的時候曾經最渴望的事。

熊孩子們,只是一群需要愛的孩子。

兒子,他們說你是熊孩子,對此我應該跟你道歉。

一起欢乐成长
2017-07-27

記得前兩年熊孩子還不是一個貶義詞,原本只是個暱稱。似乎是在一夜之間卻成了貶義詞的化身。

熊孩子身後可能不一定有個熊家長,但肯定有一個沒有盡到責任寵溺過度的家長。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孩子尚小,不知道界限在哪裡,往往不小心就熊出了邊界。而家長的責任就是告訴孩子邊界在哪裡,平時的規則立好,不要做傷害別人和傷害自己的事。而一旦出了問題,承擔責任解決問題就是最好的態度,然而很多熊孩子背後的家長沒有做到這一點,才引起太多人的詬病。

前些天新聞,說的是江陰一名22歲的女孩,在經過一幢24層高樓時,被頂樓扔下的磚塊擊中頭部,當場死亡。

這個女孩才2個月前剛剛結婚,還這麼年輕就遭此橫禍,不免讓人唏噓。

然經過警方的調查,發現闖下如此彌天大禍的竟然是兩名8歲的熊孩子!

兩個熊孩子在頂樓玩,把礦泉水瓶,木棍、瓶蓋、易拉罐、石子、磚頭等依次往樓下扔,正好砸中了路過的遇難者。

讓人意外的是,當談到賠償問題的時候,兩個熊孩子的家長都不想承擔責任。

砸人的那個孩子家長說自己的孩子還小,是被其他玩伴的誘導才會這樣,然後還把責任推給物業,說物業沒有及時清理這些垃圾。

另外一個孩子家長的理由更簡單,人不是我家孩子砸的,我為什麼要承擔責任?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如果說八歲的孩子不能預料事件的後果,那麼作為八歲孩子的父母,面對人命關天的事件,事前無人照看已是失責,出了問題是不是應該拿出解決問題的態度?而不是推諉責任?

如此的言傳身教,不出一個熊孩子倒是怪了!

所以,你可以說熊孩子身後可能不一定有個熊家長,但我可以肯定的說,一定有一個沒有盡到責任寵溺過度的家長!

幸福多米妈Wendy
2017-07-27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部分贊同的,但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想我們必須搞清楚,“熊孩子”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群體?而熊孩子背後的“熊家長”們又到底是熊在哪裡呢?

“熊孩子”們有著極大的好奇心,旺盛的精力,並極具破壞力,他們從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不會擔心做任何事情所需要承擔的後果,甚至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在他們的小腦袋裡沒有明確的對錯界限,做事情的唯一衡量標準就是自己高興。是什麼讓原本可愛、天真,令人心生憐愛的孩子變成這樣一群讓人聽了都讓人頭疼熊孩子呢?這似乎就與家長脫不了關係了,這樣一群熊孩子的背後的確有一群“熊家長”,但這裡的”熊“,我認為更多的是在管教方式上的”熊“,父母的三觀會影響孩子,行為也會被孩子無時無刻的模仿,在我身邊的例子裡,我觀察到,家長的熊與家長的學歷、能力並沒有很大程度的關係,而是父母在管教方式上的態度和行為決定了他們會不會變成熊家長,會不會培養出熊孩子,管教方式比較極端的家長很容易培養出熊孩子。

生活中的幾類養出熊孩子的熊家長:

1、過度自由,放養型管教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現在琳琅滿目的教育理念充斥者家長們的眼球,互聯網信息的快速傳播,讓新一代的家長們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教育理念,但這其中不乏會有理解上的偏差,國外開放寬鬆的教育模式令很多家長羨慕並將其奉為教育孩子的寶典,謎之信任,往往卻只是學到了皮毛,覺得小孩子犯點兒錯無所謂,甚至將其理解為個性,“小孩子不懂事”是許多家長最常使用的“擋箭牌”。殊不知,“熊孩子”之所以“熊”,就是因為他們背後有這麼一群“熊家長”。正是他們的爹媽把他們寵成了面目可憎的模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需要父母引導他們建立是非觀念,每當犯“熊”時,父母應該告訴他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同時自己要做好表率,不然,對於沒有判斷能力的孩子來說,很容易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並導致在日後持續犯錯,讓“熊孩子”一“熊”到底。

2、過渡管教,虎媽熊爸式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中國古話曾一度被一些父母奉為管教寶典,但這種管教方式是不是就不會培養出“熊孩子”呢?我看,未必!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父母是他最信賴的人,動不動就打,動不動就罵,孩子一看到父母,沒有親切只有恐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膽小,不愛說話,親子關係也變得疏遠冷淡。棍棒底下無孝子,孩子不自閉就叛逆!當孩子的慾望無法等到滿足時,他就會去用其他的方式尋求滿足,甚至會採取一些極端的手段,在與人交往上,也會去使用從你這裡模仿來的方式,簡單粗暴,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熊孩子”,心中也是充滿了恐懼和怨恨,他眼裡的世界並不美好。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也沒有註定的熊家長,但熊家長確實是熊孩子的根源,所以要避免熊孩子越來越多,家長們真的要從自己開始反思!

寒江雪74038964
2017-07-27

我認同,每個熊孩子背後肯定有一群堅決維護他,誓死保衛他,日夜效忠他的家長團!這個團體一般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甚至還有保姆阿姨組成!孩子猶如月亮被眾星捧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行為舉止傲慢無禮,唯我獨尊!



一、過分注意,輕易滿足

孩子交給老人帶,隔代那種濃情化不開,捧在手心怕飛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孩子隨心所欲,想啥來啥,身邊還有老人們不時甜膩的表揚!這樣的孩子缺乏自主精神,容易陷入表揚不可自拔!形成“尋求認可上癮症”,妨礙孩子去承擔風險!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二、包辦代替,缺少獨立

孩子成長一路,都有人無微不至照顧!小時候揹著抱著,飯一口一口喂,衣服幫著穿,長大收拾書包,守著完成作業!再大一點孩子所有的事已經形成依賴大人的習慣,如果一旦有做不好的地方會埋怨父母!父母所給予的這些愛最終成為孩子成長的絆腳石,父母的包辦剪斷孩子探尋世界的翅膀!使得“媽寶”大量存在,這些長不大的大孩子將來如何立足社會? 還孩子一片藍天,不要以為作為家長就要包辦孩子的一切,殊不知你那是害了他,孩子不會買你賬的,你終將會誤了孩子的未來,孩子是需要鍛鍊的,只有這樣才會越來越強大,放手吧,熊家長們!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三、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父母怕孩子吃虧,在很多時候教給孩子自己的處世哲學!唯恐在未來的日子裡孩子陷於困境!但很多時候,這些所謂經驗恰恰成為制約孩子形成正確道德觀,價值觀的枷鎖!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公共場所,風景如畫的江邊,遊人如織的名勝古蹟!處處留下熊家長的身影,無視規則,不論道德,還振振有詞!試問,這樣的家長如何能培養出有責任感,有社會意識的孩子?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正因為此,本來純潔無瑕的孩子變成熊孩子!不能不說這是這些熊家長的教育所致呀!所以,該如何教育熊孩子,首先得提升自己,不讓自己成為熊家長才是最佳教育途徑!

大白兔和小女王
2017-07-27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有句老話說,有樣學樣,一個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句老話值得深思,但我並不認同這個觀點,熊孩子的背後也有可能是牛家長。

這樣的兩種牛家長也會養育出熊孩子。

第一種,家長是企業高管,業界精英。回家時間少之又少,為數不多的居家時光都用來陪伴孩子。可是正是因為陪伴時間少,所以什麼都想要給孩子,什麼都聽孩子的,怕嚴厲管教後孩子會跟自己更加疏遠。再說,現在都要保護孩子的天性,管多了怕孩子不能做自己。時間長了,孩子在家裡無法無天,在外面變成了人人討厭的熊孩子。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高管精英媽媽,對女兒千依百順,極盡溫柔,不管女兒在客人家裡多麼無理取鬧也不出言阻止。我與她交流育兒心得後發現,她並沒有給女兒一個清晰的界限,而且沒有信守承諾。即使制定了獎懲措施,到了懲罰階段也從沒有兌現過,女兒撒個嬌這事情就這麼過去了,女兒脾氣越來越大,她毫無辦法。

第二種,家長本身非常優秀,而且特別嚴厲,對孩子只給打壓,不給溫暖。這樣的家長心路歷程是:外面的世界這麼殘酷,我一定要讓孩子提早適應打壓的環境,不然去社會上不適應,早晚會被淘汰掉。 孩子在嚴厲的家長身邊感受不到溫暖和肯定,不知道哪裡做的好,不自信。這時候乖的孩子少言寡語,叛逆的孩子就牽起滔天巨浪,變成了熊孩子,處處跟老師和同學作對,其實孩子只是想要獲得父母的認可,獲得對自己某方面能力的肯定。

這兩種家長都特別冤枉,本意是好的,可不知不覺怎麼培養出了一個熊孩子?接下來該怎麼辦?熊孩子還有救嗎?

我想說,只要家長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願意從自己入手開始改變,熊孩子慢慢就會變成好孩子。

窘千岁
2017-07-27

完全認同“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個觀點。

首先,先確定“熊孩子”的定義,由百度百科解釋,“熊孩子”常形容調皮的孩子,歲數小不懂事,並且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調皮”是屬於孩子的本性,每一個小朋友都是這樣,無可厚非。“歲數小不懂事”是指小朋友因為年紀小,行為處事常受“本我”支配,由於沒有“自我”的調控,常常做出惹人討厭的事。而“自我”的塑造則需要依靠ta身邊的成人和環境來培養——因此“熊孩子”的釋意最後一句是“並且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圍繞釋意,“熊家長”也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本身道德觀念和行為處事準則就不夠高,小孩的行為惹人討厭,做的事不可理喻,往往超出常人的三觀和邏輯思維,這種行為常來自於他們對父母家人的模仿。第二種是觀念準則在平均線上,但對培養孩子的態度是一味的縱容或選擇性忽視,比如在地鐵上默認讓自己的娃在車箱內亂跑亂叫亂扔垃圾,比如小朋友搶別人玩具家長覺得兩家人關係好所以任由他們互相搶奪等等。

孩子的社交圈生活圈是很小的,也是不受自己選擇的,他們和什麼人交往,模仿什麼人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都是由父母決定的。他們成為“熊孩子”之前是一張白紙,只有原始的生存欲,成為“熊孩子”是因為有了模板,或者有了放任“本我”滋長的環境。因此說“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絕對正確。(但反過來卻不一定成立,因脫離本題,可日後再細談。)

心成长为萍育儿圈
2017-07-29

孩子的問題肯定是家長的問題!所以熊孩子背後必然是有熊家長的!無論是家長本身熊還是故意縱容的熊,家長肯定負第一責任!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不知為什麼,說到熊孩子,我馬上想到的是這樣一群小精靈~如果是這樣的“熊孩子”,我覺得我還是蠻喜歡的~也佩服這樣的“熊孩子”背後的熊家長!因為真的只有非常懂孩子成長心理和認知的家長才能心平氣和的看著孩子這樣“搗蛋”!

回到正題,如果我的理解沒錯的話,這裡的熊孩子,大概指的是前段時間報道的五歲孩子把兩歲孩子抱回電梯導致兩歲孩子出意外,脾氣來了就劃壞別人家的豪車,一個不爽就往樓下扔東西的孩子吧!如果是這樣的孩子,真的是貶義詞中的熊孩子!而這樣的孩子背後一定是有熊家長的!

先說電梯事件的五歲孩子和兩歲孩子!無論如何!不應該讓那麼小的孩子獨自乘坐電梯!先不說電梯本身出事的事件就頻頻,光家長在監護上就是嚴重失職!如果要追究責任,家長的“熊”才是第一位!而每次我去接送孩子上幼兒園時,經常看到那些帶著娃娃闖紅燈的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真的不知道等哪天孩子獨自過馬路因為闖紅燈出事的時候,他們心裡會不會意識到孩子出事是因為自己沒有安全意識不會引導孩子更沒有以身作則,還是拼命去追肇事司機的責任!這樣的家長,是超級熊🐻!這樣的家長帶出來的孩子,安全意識能強嗎?哪天會不會就成了闖紅燈的熊孩子呢?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孩子就像一顆小嫩芽,需要家長們的細心看護澆灌~但是孩子要長成參天大樹,還需要家長們的正向引導,用心陪伴成長!蒙特梭利教育裡說,孩子具有吸收性心智,孩子會自覺吸收學習環境給他的一切。家長有原則,危險的事,妨礙傷害他人的事,都不讓孩子做。阻止的時候跟孩子說清楚原因,多問問孩子,這事如果發生在你身上,你願意嗎?如果你不願意,你也不要對別人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使是小孩子也能體會到的!所以熊孩子背後,必有熊家長!而熊家長如果不注意,可能最後會失去熊孩子!縱容孩子成為熊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社會,都沒有贏家!

掌心妈妈
2017-07-30

我們居住的小區有十來個和我家小寶差不多大的孩子。從孕媽媽們挺著大肚子一起散步,到孩子們出生、入幼兒園、念小學,從孩子們呀呀學語、蹣跚學步,到滿院子瘋跑撒歡,在這個共同長大的過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父母的性格、觀念、言談舉止、處事方式對孩子潛移默化卻又根深蒂固的影響。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孩子映照出的,不是父母的學識、能力,也不是家庭財富、優渥生活,而是父母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換句話說,父母怎麼與這個世界相處,孩子就會怎麼與這個世界相處。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我們應該都在影劇院遇到過喜歡踢前排椅子的孩子吧。那個時候,你會發現,有些家長是象徵性地大聲喝止兩下,孩子停下片刻就又會愉快地踢起椅背來;有的家長是輕聲制止或用動作示意,孩子看到家長的示意後會馬上安靜地坐下來或者找些其他的玩意;還有一類家長對孩子踢椅背的行為視若罔聞,遇到前排觀眾提醒,他們還會理直氣壯地嗆一句,“不過是個孩子嘛,好動是天性”,遇到家長如此迴應,孩子當然繼續用力地踢著椅背。

您看,這三種情況下家長的應對不同,孩子的反應也就相應不一樣。第一類家長意識到孩子行為不妥,大聲喝止兩下,實際上是出於面子也是出於對前排觀眾的一個交代,他們內心裡依然是護短的,在家中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注可能更甚於對行為舉止的管教。第二類家長本身一定是非常注意自身修養的,對孩子突然出現的不當舉止,他們用低聲或動作示意的方式,一來保護了孩子的自尊,二來又不會影響到影劇院其他觀眾,因此孩子也是最快地改正了不當行為。第三類家長的問題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溺愛,還更可能是出於家長本身對於公共場合影響到他人的行為不以為然,即所謂“熊家長”,因此,在孩子的認知中,這種隨意踢動前排椅背的行為也就是理所當然,於是出現了讓人頭疼的“熊孩子”。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寒門出貴子”、“虎父無犬子”,這兩種說法看起來有些矛盾,卻恰恰說明,父母不需要通過物質上的溺愛讓孩子成才,卻可以通過自己積極向上的三觀給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你怎樣,孩子便怎樣,少一些熊家長,便會少一些熊孩子。

朗麻的幸福生活
2017-07-28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首先,這種觀點我是不贊同的。現在都認為熊孩子是因為家長不管孩子導致孩子“熊”。其實這個判斷和歸因都是錯的。首先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其次熊孩子絕不是因為父母不管所致,恰是過度管制所致。有些孩子因為家裡管教很嚴格,所以在父母面前很乖,但只要是有機會就會表現出“沒教養”,因為平時在家被父母壓抑著,所以他潛意識有機會就會釋放天性。

事實上,孩子天性是純潔善良的,在家裡越是得到自由和尊重的孩子,在外面就越得體。而這裡所說的“熊家長”不是說這些家長自身素質不好,往往相反,這些家長作為社會公民本身很得體,只是作為家長,他們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不對。
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熊家長,這種說法你是否認同?
那麼,作為家長怎麼和孩子相處才能更和諧呢?

1、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愛。不要在小事上糾結,比如怎麼吃飯,怎麼走路,這些都是可以隨著孩子成長慢慢熟練起來的。我們只要在保證孩子安全和道德底線上,讓孩子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就可以了。

2、要信任孩子,父母的信任對於孩子來講是很重要的,不要過多的侵犯孩子的行為。

3、父母要為孩子做表率,你要求孩子做的事你必須自己也做到,你想自己的孩子變成什麼樣的自己就必須先變成那樣的父母。

熊孩子背後不一定有一群熊家長,但是一定有一群不懂得愛和不懂的表達愛的家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