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英語是先學音標還是背單詞?

10 個回答
佑妈育儿经
2019-07-25

年紀小的孩子可以將自己學習母語的能力,遷移到第二語言的學習上。所以兒童英語啟蒙要“聽力先行。通過大量圖片構建了生活情景,整個過程中不會出現一個單詞,全部都是語音+圖片,為孩子提供了此情此景和“簡單而精確“的高質量輸入,讓孩子在陌生聲音(英語)和含義之間建立了直達理解的橋樑。

我家孩子6歲,3歲開始英語啟蒙,目前Oxford Reading Tree可以自己讀到6,Oxford Phonics World 已經學到2,說說我家英語啟蒙的經驗。(自然拼讀法又稱“Phonics”, 它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孩子學習英語讀音與拼字,增進閱讀能力的教學法。這個方法比起音標更適合兒童)

一、學英語要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

當你讓孩子去學英語的時候,你知道孩子應該先學些什麼呢?詞彙量真的是衡量語言的萬用標準嗎?

想想你當年是如何學英語的?課堂上,學著讀寫字母、單詞、句子、課文,學句型學語法……結果呢,不僅聽力成問題,口語也是錯誤百出。而且這樣的學習方式需要後天不斷複習,工作之後只要疏於練習,就會大幅退步。

我們都知道,母語的習得,我們都是自然而然、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的。

就大多數兒童而言,越早學習外語,越容易複製學習母語的軌道,也就是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來——先大量聽,而後學著說,待達到一定的流利度後,才是辨認單詞去讀,最後才是寫。

年幼的孩子在聽力和語言模仿方面有天然的優勢,從聽和說開始,大量輸入準確的英文,而後通過英語閱讀學會和鞏固讀寫技能。

二、激發孩子興趣,隱藏你的功利心

不可否認,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學好”英語,如何才算學好呢?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考試成績好,最好在三一口語、劍橋少兒英語等考試中也能成績優異,最好在各種英語比賽中也能表現出色……

在家長心目中,有很多衡量標準,無外乎是各種量化。且不說貪玩的小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天天被要求記住幾個單詞,被要求一定要考95分以上,你還能有興趣自覺自願地學習嗎?

對於4-12歲的孩子而言,在英語學習方面,請務必保護好他的“興趣”,而興趣一旦形成,發現了外語學習中的樂趣,孩子自然會開啟自發模式,不斷學習和探究。

相比讓孩子一遍遍抄寫單詞,去琢磨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需要家長花更多的心思、費更多的時間。短期來看,成果也不明顯;但長遠來看,尊重學習規律的選擇——是性價比最高的。

如何激發興趣呢?是不是隻要孩子開心就好?

那讓他看中文字幕的動畫片可以嗎?動畫、卡通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而如果想要有效利用,就必須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定要選擇合適孩子英語的水平的動畫片,而且最好不要看有中文字幕的。

最近,學校每天讓孩子們學著給動畫片配音,只有短短兩三句。沒想到,孩子最惦記的作業就是這個了。一遍遍聽,一遍遍練習,語音語調都學得有模有樣,錄音上傳,還要聽聽其他同學的配音,樂此不疲。

可見,配音也是一種提高孩子學英語興趣、增加輸出機會的方法。

英語水平不夠好的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好為人師,以免誤導孩子。所以,不妨給孩子個機會讓他當老師。

學校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念《典範英語》,二年級小學生能看懂,我當然沒問題。然而,“ salamander”是什麼意思呢?

“媽媽連這個都不會念啊,就是這種小動物嘛!”孩子一臉得意。我就隨水推舟,時不時給孩子提供機會教我幾個單詞,適當表達一下自己的佩服。

“哦,是這樣啊!你現在知道的單詞都比我多了呢!”這下孩子更得意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便我們能夠確定孩子是讀錯了或者寫錯了,不要急於第一時間給他糾正,多聽幾遍多看幾遍,他自己自然會發現問題。問題就在於,你是否一次次給他這樣的機會。

比如,老師佈置讀一篇新課文,第一遍孩子當然會錯誤百出。一開始我也會逐個單詞糾正孩子的讀音。結果呢。孩子後來直接捂住我的嘴,讓我別說話,“我自己會”。我試著不插手,果然,幾天之後,她果然已經唸對了大部分單詞。

這種學習中的自動糾錯能力,每個孩子都有,這也是讓孩子體會自己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家長如果越俎代庖,只會破壞孩子的學習感覺,增加孩子在學習上對家長的依賴感。

三、要“快樂學英語”丶,更要下工夫堅持

我們說要孩子快樂學英語,但並不是說玩著玩著就一定能學好。

“快樂”只是我們讓孩子第一眼看到的“糖衣”,學英語看上去不像是學英語;但實際上,學英語仍然是分階段的,而“好玩有趣”的包裝下,內核還是讓他走上正確的學習英語的路徑。

學英語說到底是在學習一種語言,任何有效的學習都是以尊重學習規律為前提的,長期堅持就是學習語言的規律之一。我們學母語,大概需要4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熟練日常表達,外語學習自然也不能急於求成。

就拿家長普遍重視的英語閱讀為例。

小孩子對故事都沒有抗拒力,既然如此,咱們不如投其所好,現在有很多讀物都是以簡單英語寫就的故事,並配有音頻。

在初期,家長也不要買來一整套一股腦兒就塞給孩子,一副“買來好東西就是盡職,不好好利用就是不盡職”的架勢。

閱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既然你的英語也不夠好,為什麼不趁機跟孩子一起呢?多聽聽音頻裡是怎麼講英語故事的。

你有意或無意間的錯誤,一旁的“小老師”會非常懇切地指出你錯在哪裡。別看咱們之前都還有英語底子,要從聽說開始“補課”的話,孩子一定比咱們上道快。

有的家長覺得不管是閱讀還是聽英語都是在給自己添負擔,其實,每天不用多,十分鐘就好。讀到興頭上,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關鍵還是,每天堅持下來。不是有一句話嗎?——“每天進步一點點。”

四、英文繪本+分級讀物=興趣+實用

市面上的繪本和分級讀物越來越多,選哪個?怎麼選?先讀哪個,後讀哪個呢?

一般來說,分級讀物更具實用性,主要是用來引導孩子從陪伴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的,通常是大的套系,難度遞增;繪本有的畫面精美,內容吸引人,或溫馨或逗樂,既有單本,也有系列,但難度上沒有顯著區分。

剛開始英語啟蒙的孩子,以及小齡寶寶,需要被好玩的東西吸引,繪本顯然是更好的選擇;當孩子已經認識一些單詞,有了自己閱讀的意願,則分級讀物更合適。

當然,我最推薦的方式是繪本和分級讀物相結合,繪本用來保持孩子對英文閱讀的興趣,分級讀物用來引導朗讀和識字。

還有一種更為簡便高效的選書方法:尋找繪本和分級讀物的結合品。

有些分級讀物製作精良,故事性強,畫風搞笑,詞彙簡單,又同時包含了拼讀規律。可以選擇這類分級讀物。比如著名的I Can Read系列,以及Dr. Seuss系列,都是把內容精彩的繪本做了難度分級,特別適合不知該如何選書的家長。

四、在孩子的興趣中“夾帶私貨“

要讓孩子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儘早啟蒙才能事半功倍。但是英語畢竟是語言,是溝通工具,除了天生對語言感興趣的孩子,非要求孩子對這個日常不用的工具產生興趣,未免太強求。所以,要把英語學習和孩子喜愛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做的是孩子喜歡的事,把英語當媒介。既然孩子都愛玩,可以試著把英語摻在遊戲中。

比如,孩子和爸爸晚上散步的時候突然要比賽跑步,那下面的簡單小句子就可以用到了。

Let’s run!

let's see who runs faster!

Try to catch me!

再動些腦筋,比如想讓孩子熟悉一些動物的英文單詞,可以找一箱動物毛絨玩具來,蒙上孩子的眼睛,只允許用手摸,看能不能猜出是哪種動物。

先問孩子:What’s this? 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出來,可以進一步引導,Is that a bear? 或者 I don’t think it’s a bear。還可以給提示,比如It's a meat-eating animal。

其實,日常生活中,各種小場景都可以轉變為遊戲,不是隻有別人研究出來的、書上介紹過的才叫遊戲。我相信,所有父母都有化腐朽為神


年紀小的孩子可以將自己學習母語的能力,遷移到第二語言的學習上。所以兒童英語啟蒙要“聽力先行。通過大量圖片構建了生活情景,整個過程中不會出現一個單詞,全部都是語音+圖片,為孩子提供了此情此景和“簡單而精確“的高質量輸入,讓孩子在陌生聲音(英語)和含義之間建立了直達理解的橋樑。

我家孩子6歲,3歲開始英語啟蒙,目前Oxford Reading Tree可以自己讀到6,Oxford Phonics World 已經學到2,說說我家英語啟蒙的經驗。(自然拼讀法又稱“Phonics”, 它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孩子學習英語讀音與拼字,增進閱讀能力的教學法。這個方法比起音標更適合兒童)

一、學英語要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

當你讓孩子去學英語的時候,你知道孩子應該先學些什麼呢?詞彙量真的是衡量語言的萬用標準嗎?

想想你當年是如何學英語的?課堂上,學著讀寫字母、單詞、句子、課文,學句型學語法……結果呢,不僅聽力成問題,口語也是錯誤百出。而且這樣的學習方式需要後天不斷複習,工作之後只要疏於練習,就會大幅退步。

我們都知道,母語的習得,我們都是自然而然、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的。

就大多數兒童而言,越早學習外語,越容易複製學習母語的軌道,也就是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來——先大量聽,而後學著說,待達到一定的流利度後,才是辨認單詞去讀,最後才是寫。

年幼的孩子在聽力和語言模仿方面有天然的優勢,從聽和說開始,大量輸入準確的英文,而後通過英語閱讀學會和鞏固讀寫技能。

二、激發孩子興趣,隱藏你的功利心

不可否認,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學好”英語,如何才算學好呢?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考試成績好,最好在三一口語、劍橋少兒英語等考試中也能成績優異,最好在各種英語比賽中也能表現出色……

在家長心目中,有很多衡量標準,無外乎是各種量化。且不說貪玩的小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天天被要求記住幾個單詞,被要求一定要考95分以上,你還能有興趣自覺自願地學習嗎?

對於4-12歲的孩子而言,在英語學習方面,請務必保護好他的“興趣”,而興趣一旦形成,發現了外語學習中的樂趣,孩子自然會開啟自發模式,不斷學習和探究。

相比讓孩子一遍遍抄寫單詞,去琢磨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需要家長花更多的心思、費更多的時間。短期來看,成果也不明顯;但長遠來看,尊重學習規律的選擇——是性價比最高的。

如何激發興趣呢?是不是隻要孩子開心就好?

那讓他看中文字幕的動畫片可以嗎?動畫、卡通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而如果想要有效利用,就必須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定要選擇合適孩子英語的水平的動畫片,而且最好不要看有中文字幕的。

最近,學校每天讓孩子們學著給動畫片配音,只有短短兩三句。沒想到,孩子最惦記的作業就是這個了。一遍遍聽,一遍遍練習,語音語調都學得有模有樣,錄音上傳,還要聽聽其他同學的配音,樂此不疲。

可見,配音也是一種提高孩子學英語興趣、增加輸出機會的方法。

英語水平不夠好的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好為人師,以免誤導孩子。所以,不妨給孩子個機會讓他當老師。

學校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念《典範英語》,二年級小學生能看懂,我當然沒問題。然而,“ salamander”是什麼意思呢?

“媽媽連這個都不會念啊,就是這種小動物嘛!”孩子一臉得意。我就隨水推舟,時不時給孩子提供機會教我幾個單詞,適當表達一下自己的佩服。

“哦,是這樣啊!你現在知道的單詞都比我多了呢!”這下孩子更得意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便我們能夠確定孩子是讀錯了或者寫錯了,不要急於第一時間給他糾正,多聽幾遍多看幾遍,他自己自然會發現問題。問題就在於,你是否一次次給他這樣的機會。

比如,老師佈置讀一篇新課文,第一遍孩子當然會錯誤百出。一開始我也會逐個單詞糾正孩子的讀音。結果呢。孩子後來直接捂住我的嘴,讓我別說話,“我自己會”。我試著不插手,果然,幾天之後,她果然已經唸對了大部分單詞。

這種學習中的自動糾錯能力,每個孩子都有,這也是讓孩子體會自己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家長如果越俎代庖,只會破壞孩子的學習感覺,增加孩子在學習上對家長的依賴感。

三、要“快樂學英語”丶,更要下工夫堅持

我們說要孩子快樂學英語,但並不是說玩著玩著就一定能學好。

“快樂”只是我們讓孩子第一眼看到的“糖衣”,學英語看上去不像是學英語;但實際上,學英語仍然是分階段的,而“好玩有趣”的包裝下,內核還是讓他走上正確的學習英語的路徑。

學英語說到底是在學習一種語言,任何有效的學習都是以尊重學習規律為前提的,長期堅持就是學習語言的規律之一。我們學母語,大概需要4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熟練日常表達,外語學習自然也不能急於求成。

就拿家長普遍重視的英語閱讀為例。

小孩子對故事都沒有抗拒力,既然如此,咱們不如投其所好,現在有很多讀物都是以簡單英語寫就的故事,並配有音頻。

在初期,家長也不要買來一整套一股腦兒就塞給孩子,一副“買來好東西就是盡職,不好好利用就是不盡職”的架勢。

閱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既然你的英語也不夠好,為什麼不趁機跟孩子一起呢?多聽聽音頻裡是怎麼講英語故事的。

你有意或無意間的錯誤,一旁的“小老師”會非常懇切地指出你錯在哪裡。別看咱們之前都還有英語底子,要從聽說開始“補課”的話,孩子一定比咱們上道快。

有的家長覺得不管是閱讀還是聽英語都是在給自己添負擔,其實,每天不用多,十分鐘就好。讀到興頭上,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關鍵還是,每天堅持下來。不是有一句話嗎?——“每天進步一點點。”

四、英文繪本+分級讀物=興趣+實用

市面上的繪本和分級讀物越來越多,選哪個?怎麼選?先讀哪個,後讀哪個呢?

一般來說,分級讀物更具實用性,主要是用來引導孩子從陪伴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的,通常是大的套系,難度遞增;繪本有的畫面精美,內容吸引人,或溫馨或逗樂,既有單本,也有系列,但難度上沒有顯著區分。

剛開始英語啟蒙的孩子,以及小齡寶寶,需要被好玩的東西吸引,繪本顯然是更好的選擇;當孩子已經認識一些單詞,有了自己閱讀的意願,則分級讀物更合適。

當然,我最推薦的方式是繪本和分級讀物相結合,繪本用來保持孩子對英文閱讀的興趣,分級讀物用來引導朗讀和識字。

還有一種更為簡便高效的選書方法:尋找繪本和分級讀物的結合品。

有些分級讀物製作精良,故事性強,畫風搞笑,詞彙簡單,又同時包含了拼讀規律。可以選擇這類分級讀物。比如著名的I Can Read系列,以及Dr. Seuss系列,都是把內容精彩的繪本做了難度分級,特別適合不知該如何選書的家長。

四、在孩子的興趣中“夾帶私貨“

要讓孩子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儘早啟蒙才能事半功倍。但是英語畢竟是語言,是溝通工具,除了天生對語言感興趣的孩子,非要求孩子對這個日常不用的工具產生興趣,未免太強求。所以,要把英語學習和孩子喜愛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做的是孩子喜歡的事,把英語當媒介。既然孩子都愛玩,可以試著把英語摻在遊戲中。

比如,孩子和爸爸晚上散步的時候突然要比賽跑步,那下面的簡單小句子就可以用到了。

Let’s run!

let's see who runs faster!

Try to catch me!

再動些腦筋,比如想讓孩子熟悉一些動物的英文單詞,可以找一箱動物毛絨玩具來,蒙上孩子的眼睛,只允許用手摸,看能不能猜出是哪種動物。

先問孩子:What’s this? 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出來,可以進一步引導,Is that a bear? 或者 I don’t think it’s a bear。還可以給提示,比如It's a meat-eating animal。

其實,日常生活中,各種小場景都可以轉變為遊戲,不是隻有別人研究出來的、書上介紹過的才叫遊戲。我相信,所有父母都有化腐朽為神



年紀小的孩子可以將自己學習母語的能力,遷移到第二語言的學習上。所以兒童英語啟蒙要“聽力先行。通過大量圖片構建了生活情景,整個過程中不會出現一個單詞,全部都是語音+圖片,為孩子提供了此情此景和“簡單而精確“的高質量輸入,讓孩子在陌生聲音(英語)和含義之間建立了直達理解的橋樑。

我家孩子6歲,3歲開始英語啟蒙,目前Oxford Reading Tree可以自己讀到6,Oxford Phonics World 已經學到2,說說我家英語啟蒙的經驗。(自然拼讀法又稱“Phonics”, 它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孩子學習英語讀音與拼字,增進閱讀能力的教學法。這個方法比起音標更適合兒童)

一、學英語要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

當你讓孩子去學英語的時候,你知道孩子應該先學些什麼呢?詞彙量真的是衡量語言的萬用標準嗎?

想想你當年是如何學英語的?課堂上,學著讀寫字母、單詞、句子、課文,學句型學語法……結果呢,不僅聽力成問題,口語也是錯誤百出。而且這樣的學習方式需要後天不斷複習,工作之後只要疏於練習,就會大幅退步。

我們都知道,母語的習得,我們都是自然而然、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的。

就大多數兒童而言,越早學習外語,越容易複製學習母語的軌道,也就是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來——先大量聽,而後學著說,待達到一定的流利度後,才是辨認單詞去讀,最後才是寫。

年幼的孩子在聽力和語言模仿方面有天然的優勢,從聽和說開始,大量輸入準確的英文,而後通過英語閱讀學會和鞏固讀寫技能。

二、激發孩子興趣,隱藏你的功利心

不可否認,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學好”英語,如何才算學好呢?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考試成績好,最好在三一口語、劍橋少兒英語等考試中也能成績優異,最好在各種英語比賽中也能表現出色……

在家長心目中,有很多衡量標準,無外乎是各種量化。且不說貪玩的小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天天被要求記住幾個單詞,被要求一定要考95分以上,你還能有興趣自覺自願地學習嗎?

對於4-12歲的孩子而言,在英語學習方面,請務必保護好他的“興趣”,而興趣一旦形成,發現了外語學習中的樂趣,孩子自然會開啟自發模式,不斷學習和探究。

相比讓孩子一遍遍抄寫單詞,去琢磨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需要家長花更多的心思、費更多的時間。短期來看,成果也不明顯;但長遠來看,尊重學習規律的選擇——是性價比最高的。

如何激發興趣呢?是不是隻要孩子開心就好?

那讓他看中文字幕的動畫片可以嗎?動畫、卡通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而如果想要有效利用,就必須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定要選擇合適孩子英語的水平的動畫片,而且最好不要看有中文字幕的。

最近,學校每天讓孩子們學著給動畫片配音,只有短短兩三句。沒想到,孩子最惦記的作業就是這個了。一遍遍聽,一遍遍練習,語音語調都學得有模有樣,錄音上傳,還要聽聽其他同學的配音,樂此不疲。

可見,配音也是一種提高孩子學英語興趣、增加輸出機會的方法。

英語水平不夠好的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好為人師,以免誤導孩子。所以,不妨給孩子個機會讓他當老師。

學校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念《典範英語》,二年級小學生能看懂,我當然沒問題。然而,“ salamander”是什麼意思呢?

“媽媽連這個都不會念啊,就是這種小動物嘛!”孩子一臉得意。我就隨水推舟,時不時給孩子提供機會教我幾個單詞,適當表達一下自己的佩服。

“哦,是這樣啊!你現在知道的單詞都比我多了呢!”這下孩子更得意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便我們能夠確定孩子是讀錯了或者寫錯了,不要急於第一時間給他糾正,多聽幾遍多看幾遍,他自己自然會發現問題。問題就在於,你是否一次次給他這樣的機會。

比如,老師佈置讀一篇新課文,第一遍孩子當然會錯誤百出。一開始我也會逐個單詞糾正孩子的讀音。結果呢。孩子後來直接捂住我的嘴,讓我別說話,“我自己會”。我試著不插手,果然,幾天之後,她果然已經唸對了大部分單詞。

這種學習中的自動糾錯能力,每個孩子都有,這也是讓孩子體會自己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家長如果越俎代庖,只會破壞孩子的學習感覺,增加孩子在學習上對家長的依賴感。

三、要“快樂學英語”丶,更要下工夫堅持

我們說要孩子快樂學英語,但並不是說玩著玩著就一定能學好。

“快樂”只是我們讓孩子第一眼看到的“糖衣”,學英語看上去不像是學英語;但實際上,學英語仍然是分階段的,而“好玩有趣”的包裝下,內核還是讓他走上正確的學習英語的路徑。

學英語說到底是在學習一種語言,任何有效的學習都是以尊重學習規律為前提的,長期堅持就是學習語言的規律之一。我們學母語,大概需要4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熟練日常表達,外語學習自然也不能急於求成。

就拿家長普遍重視的英語閱讀為例。

小孩子對故事都沒有抗拒力,既然如此,咱們不如投其所好,現在有很多讀物都是以簡單英語寫就的故事,並配有音頻。

在初期,家長也不要買來一整套一股腦兒就塞給孩子,一副“買來好東西就是盡職,不好好利用就是不盡職”的架勢。

閱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既然你的英語也不夠好,為什麼不趁機跟孩子一起呢?多聽聽音頻裡是怎麼講英語故事的。

你有意或無意間的錯誤,一旁的“小老師”會非常懇切地指出你錯在哪裡。別看咱們之前都還有英語底子,要從聽說開始“補課”的話,孩子一定比咱們上道快。

有的家長覺得不管是閱讀還是聽英語都是在給自己添負擔,其實,每天不用多,十分鐘就好。讀到興頭上,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關鍵還是,每天堅持下來。不是有一句話嗎?——“每天進步一點點。”

四、英文繪本+分級讀物=興趣+實用

市面上的繪本和分級讀物越來越多,選哪個?怎麼選?先讀哪個,後讀哪個呢?

一般來說,分級讀物更具實用性,主要是用來引導孩子從陪伴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的,通常是大的套系,難度遞增;繪本有的畫面精美,內容吸引人,或溫馨或逗樂,既有單本,也有系列,但難度上沒有顯著區分。

剛開始英語啟蒙的孩子,以及小齡寶寶,需要被好玩的東西吸引,繪本顯然是更好的選擇;當孩子已經認識一些單詞,有了自己閱讀的意願,則分級讀物更合適。

當然,我最推薦的方式是繪本和分級讀物相結合,繪本用來保持孩子對英文閱讀的興趣,分級讀物用來引導朗讀和識字。

還有一種更為簡便高效的選書方法:尋找繪本和分級讀物的結合品。

有些分級讀物製作精良,故事性強,畫風搞笑,詞彙簡單,又同時包含了拼讀規律。可以選擇這類分級讀物。比如著名的I Can Read系列,以及Dr. Seuss系列,都是把內容精彩的繪本做了難度分級,特別適合不知該如何選書的家長。

四、在孩子的興趣中“夾帶私貨“

要讓孩子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儘早啟蒙才能事半功倍。但是英語畢竟是語言,是溝通工具,除了天生對語言感興趣的孩子,非要求孩子對這個日常不用的工具產生興趣,未免太強求。所以,要把英語學習和孩子喜愛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做的是孩子喜歡的事,把英語當媒介。既然孩子都愛玩,可以試著把英語摻在遊戲中。

比如,孩子和爸爸晚上散步的時候突然要比賽跑步,那下面的簡單小句子就可以用到了。

Let’s run!

let's see who runs faster!

Try to catch me!

再動些腦筋,比如想讓孩子熟悉一些動物的英文單詞,可以找一箱動物毛絨玩具來,蒙上孩子的眼睛,只允許用手摸,看能不能猜出是哪種動物。

先問孩子:What’s this? 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出來,可以進一步引導,Is that a bear? 或者 I don’t think it’s a bear。還可以給提示,比如It's a meat-eating animal。

其實,日常生活中,各種小場景都可以轉變為遊戲,不是隻有別人研究出來的、書上介紹過的才叫遊戲。我相信,所有父母都有化腐朽為神




年紀小的孩子可以將自己學習母語的能力,遷移到第二語言的學習上。所以兒童英語啟蒙要“聽力先行。通過大量圖片構建了生活情景,整個過程中不會出現一個單詞,全部都是語音+圖片,為孩子提供了此情此景和“簡單而精確“的高質量輸入,讓孩子在陌生聲音(英語)和含義之間建立了直達理解的橋樑。

我家孩子6歲,3歲開始英語啟蒙,目前Oxford Reading Tree可以自己讀到6,Oxford Phonics World 已經學到2,說說我家英語啟蒙的經驗。(自然拼讀法又稱“Phonics”, 它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孩子學習英語讀音與拼字,增進閱讀能力的教學法。這個方法比起音標更適合兒童)

一、學英語要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

當你讓孩子去學英語的時候,你知道孩子應該先學些什麼呢?詞彙量真的是衡量語言的萬用標準嗎?

想想你當年是如何學英語的?課堂上,學著讀寫字母、單詞、句子、課文,學句型學語法……結果呢,不僅聽力成問題,口語也是錯誤百出。而且這樣的學習方式需要後天不斷複習,工作之後只要疏於練習,就會大幅退步。

我們都知道,母語的習得,我們都是自然而然、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的。

就大多數兒童而言,越早學習外語,越容易複製學習母語的軌道,也就是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來——先大量聽,而後學著說,待達到一定的流利度後,才是辨認單詞去讀,最後才是寫。

年幼的孩子在聽力和語言模仿方面有天然的優勢,從聽和說開始,大量輸入準確的英文,而後通過英語閱讀學會和鞏固讀寫技能。

二、激發孩子興趣,隱藏你的功利心

不可否認,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學好”英語,如何才算學好呢?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考試成績好,最好在三一口語、劍橋少兒英語等考試中也能成績優異,最好在各種英語比賽中也能表現出色……

在家長心目中,有很多衡量標準,無外乎是各種量化。且不說貪玩的小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天天被要求記住幾個單詞,被要求一定要考95分以上,你還能有興趣自覺自願地學習嗎?

對於4-12歲的孩子而言,在英語學習方面,請務必保護好他的“興趣”,而興趣一旦形成,發現了外語學習中的樂趣,孩子自然會開啟自發模式,不斷學習和探究。

相比讓孩子一遍遍抄寫單詞,去琢磨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需要家長花更多的心思、費更多的時間。短期來看,成果也不明顯;但長遠來看,尊重學習規律的選擇——是性價比最高的。

如何激發興趣呢?是不是隻要孩子開心就好?

那讓他看中文字幕的動畫片可以嗎?動畫、卡通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而如果想要有效利用,就必須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定要選擇合適孩子英語的水平的動畫片,而且最好不要看有中文字幕的。

最近,學校每天讓孩子們學著給動畫片配音,只有短短兩三句。沒想到,孩子最惦記的作業就是這個了。一遍遍聽,一遍遍練習,語音語調都學得有模有樣,錄音上傳,還要聽聽其他同學的配音,樂此不疲。

可見,配音也是一種提高孩子學英語興趣、增加輸出機會的方法。

英語水平不夠好的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好為人師,以免誤導孩子。所以,不妨給孩子個機會讓他當老師。

學校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念《典範英語》,二年級小學生能看懂,我當然沒問題。然而,“ salamander”是什麼意思呢?

“媽媽連這個都不會念啊,就是這種小動物嘛!”孩子一臉得意。我就隨水推舟,時不時給孩子提供機會教我幾個單詞,適當表達一下自己的佩服。

“哦,是這樣啊!你現在知道的單詞都比我多了呢!”這下孩子更得意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便我們能夠確定孩子是讀錯了或者寫錯了,不要急於第一時間給他糾正,多聽幾遍多看幾遍,他自己自然會發現問題。問題就在於,你是否一次次給他這樣的機會。

比如,老師佈置讀一篇新課文,第一遍孩子當然會錯誤百出。一開始我也會逐個單詞糾正孩子的讀音。結果呢。孩子後來直接捂住我的嘴,讓我別說話,“我自己會”。我試著不插手,果然,幾天之後,她果然已經唸對了大部分單詞。

這種學習中的自動糾錯能力,每個孩子都有,這也是讓孩子體會自己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家長如果越俎代庖,只會破壞孩子的學習感覺,增加孩子在學習上對家長的依賴感。

三、要“快樂學英語”丶,更要下工夫堅持

我們說要孩子快樂學英語,但並不是說玩著玩著就一定能學好。

“快樂”只是我們讓孩子第一眼看到的“糖衣”,學英語看上去不像是學英語;但實際上,學英語仍然是分階段的,而“好玩有趣”的包裝下,內核還是讓他走上正確的學習英語的路徑。

學英語說到底是在學習一種語言,任何有效的學習都是以尊重學習規律為前提的,長期堅持就是學習語言的規律之一。我們學母語,大概需要4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熟練日常表達,外語學習自然也不能急於求成。

就拿家長普遍重視的英語閱讀為例。

小孩子對故事都沒有抗拒力,既然如此,咱們不如投其所好,現在有很多讀物都是以簡單英語寫就的故事,並配有音頻。

在初期,家長也不要買來一整套一股腦兒就塞給孩子,一副“買來好東西就是盡職,不好好利用就是不盡職”的架勢。

閱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既然你的英語也不夠好,為什麼不趁機跟孩子一起呢?多聽聽音頻裡是怎麼講英語故事的。

你有意或無意間的錯誤,一旁的“小老師”會非常懇切地指出你錯在哪裡。別看咱們之前都還有英語底子,要從聽說開始“補課”的話,孩子一定比咱們上道快。

有的家長覺得不管是閱讀還是聽英語都是在給自己添負擔,其實,每天不用多,十分鐘就好。讀到興頭上,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關鍵還是,每天堅持下來。不是有一句話嗎?——“每天進步一點點。”

四、英文繪本+分級讀物=興趣+實用

市面上的繪本和分級讀物越來越多,選哪個?怎麼選?先讀哪個,後讀哪個呢?

一般來說,分級讀物更具實用性,主要是用來引導孩子從陪伴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的,通常是大的套系,難度遞增;繪本有的畫面精美,內容吸引人,或溫馨或逗樂,既有單本,也有系列,但難度上沒有顯著區分。

剛開始英語啟蒙的孩子,以及小齡寶寶,需要被好玩的東西吸引,繪本顯然是更好的選擇;當孩子已經認識一些單詞,有了自己閱讀的意願,則分級讀物更合適。

當然,我最推薦的方式是繪本和分級讀物相結合,繪本用來保持孩子對英文閱讀的興趣,分級讀物用來引導朗讀和識字。

還有一種更為簡便高效的選書方法:尋找繪本和分級讀物的結合品。

有些分級讀物製作精良,故事性強,畫風搞笑,詞彙簡單,又同時包含了拼讀規律。可以選擇這類分級讀物。比如著名的I Can Read系列,以及Dr. Seuss系列,都是把內容精彩的繪本做了難度分級,特別適合不知該如何選書的家長。

四、在孩子的興趣中“夾帶私貨“

要讓孩子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儘早啟蒙才能事半功倍。但是英語畢竟是語言,是溝通工具,除了天生對語言感興趣的孩子,非要求孩子對這個日常不用的工具產生興趣,未免太強求。所以,要把英語學習和孩子喜愛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做的是孩子喜歡的事,把英語當媒介。既然孩子都愛玩,可以試著把英語摻在遊戲中。

比如,孩子和爸爸晚上散步的時候突然要比賽跑步,那下面的簡單小句子就可以用到了。

Let’s run!

let's see who runs faster!

Try to catch me!

再動些腦筋,比如想讓孩子熟悉一些動物的英文單詞,可以找一箱動物毛絨玩具來,蒙上孩子的眼睛,只允許用手摸,看能不能猜出是哪種動物。

先問孩子:What’s this? 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出來,可以進一步引導,Is that a bear? 或者 I don’t think it’s a bear。還可以給提示,比如It's a meat-eating animal。

其實,日常生活中,各種小場景都可以轉變為遊戲,不是隻有別人研究出來的、書上介紹過的才叫遊戲。我相信,所有父母都有化腐朽為神





年紀小的孩子可以將自己學習母語的能力,遷移到第二語言的學習上。所以兒童英語啟蒙要“聽力先行。通過大量圖片構建了生活情景,整個過程中不會出現一個單詞,全部都是語音+圖片,為孩子提供了此情此景和“簡單而精確“的高質量輸入,讓孩子在陌生聲音(英語)和含義之間建立了直達理解的橋樑。

我家孩子6歲,3歲開始英語啟蒙,目前Oxford Reading Tree可以自己讀到6,Oxford Phonics World 已經學到2,說說我家英語啟蒙的經驗。(自然拼讀法又稱“Phonics”, 它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孩子學習英語讀音與拼字,增進閱讀能力的教學法。這個方法比起音標更適合兒童)

一、學英語要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

當你讓孩子去學英語的時候,你知道孩子應該先學些什麼呢?詞彙量真的是衡量語言的萬用標準嗎?

想想你當年是如何學英語的?課堂上,學著讀寫字母、單詞、句子、課文,學句型學語法……結果呢,不僅聽力成問題,口語也是錯誤百出。而且這樣的學習方式需要後天不斷複習,工作之後只要疏於練習,就會大幅退步。

我們都知道,母語的習得,我們都是自然而然、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的。

就大多數兒童而言,越早學習外語,越容易複製學習母語的軌道,也就是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來——先大量聽,而後學著說,待達到一定的流利度後,才是辨認單詞去讀,最後才是寫。

年幼的孩子在聽力和語言模仿方面有天然的優勢,從聽和說開始,大量輸入準確的英文,而後通過英語閱讀學會和鞏固讀寫技能。

二、激發孩子興趣,隱藏你的功利心

不可否認,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學好”英語,如何才算學好呢?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考試成績好,最好在三一口語、劍橋少兒英語等考試中也能成績優異,最好在各種英語比賽中也能表現出色……

在家長心目中,有很多衡量標準,無外乎是各種量化。且不說貪玩的小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天天被要求記住幾個單詞,被要求一定要考95分以上,你還能有興趣自覺自願地學習嗎?

對於4-12歲的孩子而言,在英語學習方面,請務必保護好他的“興趣”,而興趣一旦形成,發現了外語學習中的樂趣,孩子自然會開啟自發模式,不斷學習和探究。

相比讓孩子一遍遍抄寫單詞,去琢磨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需要家長花更多的心思、費更多的時間。短期來看,成果也不明顯;但長遠來看,尊重學習規律的選擇——是性價比最高的。

如何激發興趣呢?是不是隻要孩子開心就好?

那讓他看中文字幕的動畫片可以嗎?動畫、卡通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而如果想要有效利用,就必須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定要選擇合適孩子英語的水平的動畫片,而且最好不要看有中文字幕的。

最近,學校每天讓孩子們學著給動畫片配音,只有短短兩三句。沒想到,孩子最惦記的作業就是這個了。一遍遍聽,一遍遍練習,語音語調都學得有模有樣,錄音上傳,還要聽聽其他同學的配音,樂此不疲。

可見,配音也是一種提高孩子學英語興趣、增加輸出機會的方法。

英語水平不夠好的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好為人師,以免誤導孩子。所以,不妨給孩子個機會讓他當老師。

學校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念《典範英語》,二年級小學生能看懂,我當然沒問題。然而,“ salamander”是什麼意思呢?

“媽媽連這個都不會念啊,就是這種小動物嘛!”孩子一臉得意。我就隨水推舟,時不時給孩子提供機會教我幾個單詞,適當表達一下自己的佩服。

“哦,是這樣啊!你現在知道的單詞都比我多了呢!”這下孩子更得意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便我們能夠確定孩子是讀錯了或者寫錯了,不要急於第一時間給他糾正,多聽幾遍多看幾遍,他自己自然會發現問題。問題就在於,你是否一次次給他這樣的機會。

比如,老師佈置讀一篇新課文,第一遍孩子當然會錯誤百出。一開始我也會逐個單詞糾正孩子的讀音。結果呢。孩子後來直接捂住我的嘴,讓我別說話,“我自己會”。我試著不插手,果然,幾天之後,她果然已經唸對了大部分單詞。

這種學習中的自動糾錯能力,每個孩子都有,這也是讓孩子體會自己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家長如果越俎代庖,只會破壞孩子的學習感覺,增加孩子在學習上對家長的依賴感。

三、要“快樂學英語”丶,更要下工夫堅持

我們說要孩子快樂學英語,但並不是說玩著玩著就一定能學好。

“快樂”只是我們讓孩子第一眼看到的“糖衣”,學英語看上去不像是學英語;但實際上,學英語仍然是分階段的,而“好玩有趣”的包裝下,內核還是讓他走上正確的學習英語的路徑。

學英語說到底是在學習一種語言,任何有效的學習都是以尊重學習規律為前提的,長期堅持就是學習語言的規律之一。我們學母語,大概需要4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熟練日常表達,外語學習自然也不能急於求成。

就拿家長普遍重視的英語閱讀為例。

小孩子對故事都沒有抗拒力,既然如此,咱們不如投其所好,現在有很多讀物都是以簡單英語寫就的故事,並配有音頻。

在初期,家長也不要買來一整套一股腦兒就塞給孩子,一副“買來好東西就是盡職,不好好利用就是不盡職”的架勢。

閱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既然你的英語也不夠好,為什麼不趁機跟孩子一起呢?多聽聽音頻裡是怎麼講英語故事的。

你有意或無意間的錯誤,一旁的“小老師”會非常懇切地指出你錯在哪裡。別看咱們之前都還有英語底子,要從聽說開始“補課”的話,孩子一定比咱們上道快。

有的家長覺得不管是閱讀還是聽英語都是在給自己添負擔,其實,每天不用多,十分鐘就好。讀到興頭上,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關鍵還是,每天堅持下來。不是有一句話嗎?——“每天進步一點點。”

四、英文繪本+分級讀物=興趣+實用

市面上的繪本和分級讀物越來越多,選哪個?怎麼選?先讀哪個,後讀哪個呢?

一般來說,分級讀物更具實用性,主要是用來引導孩子從陪伴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的,通常是大的套系,難度遞增;繪本有的畫面精美,內容吸引人,或溫馨或逗樂,既有單本,也有系列,但難度上沒有顯著區分。

剛開始英語啟蒙的孩子,以及小齡寶寶,需要被好玩的東西吸引,繪本顯然是更好的選擇;當孩子已經認識一些單詞,有了自己閱讀的意願,則分級讀物更合適。

當然,我最推薦的方式是繪本和分級讀物相結合,繪本用來保持孩子對英文閱讀的興趣,分級讀物用來引導朗讀和識字。

還有一種更為簡便高效的選書方法:尋找繪本和分級讀物的結合品。

有些分級讀物製作精良,故事性強,畫風搞笑,詞彙簡單,又同時包含了拼讀規律。可以選擇這類分級讀物。比如著名的I Can Read系列,以及Dr. Seuss系列,都是把內容精彩的繪本做了難度分級,特別適合不知該如何選書的家長。

四、在孩子的興趣中“夾帶私貨“

要讓孩子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儘早啟蒙才能事半功倍。但是英語畢竟是語言,是溝通工具,除了天生對語言感興趣的孩子,非要求孩子對這個日常不用的工具產生興趣,未免太強求。所以,要把英語學習和孩子喜愛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做的是孩子喜歡的事,把英語當媒介。既然孩子都愛玩,可以試著把英語摻在遊戲中。

比如,孩子和爸爸晚上散步的時候突然要比賽跑步,那下面的簡單小句子就可以用到了。

Let’s run!

let's see who runs faster!

Try to catch me!

再動些腦筋,比如想讓孩子熟悉一些動物的英文單詞,可以找一箱動物毛絨玩具來,蒙上孩子的眼睛,只允許用手摸,看能不能猜出是哪種動物。

先問孩子:What’s this? 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出來,可以進一步引導,Is that a bear? 或者 I don’t think it’s a bear。還可以給提示,比如It's a meat-eating animal。

其實,日常生活中,各種小場景都可以轉變為遊戲,不是隻有別人研究出來的、書上介紹過的才叫遊戲。我相信,所有父母都有化腐朽為神





大器晚成
2019-07-25

做為一個小學英語老師,比較一下我之前的學英語經歷和現在的教材來說,我之前初一才學英語,的確是學了音標後才對英語有了理解的,但看現在的教材從三年級到六年級,課後單詞不注音標,也不講語法,但現在進行時,一般現在時,過去時,將來時都出現了,做為英語老師根本不講語法,小學英語是在遊戲,歌曲,背誦,練習的形式記單詞和句型的。按教材來講是rdsrqtr的本職,我認為教材這樣設計一定也是有道理的。小學語文有大量的生字生詞,音標干擾漢語拼音。

i微观教育
2019-07-24

謝邀。


看了一下我上面的20個回答,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先學音標,期中不乏一些學校老師和培訓機構的老師。


可能每個老師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支持先學單詞。


我知道學會了音標對於學生學習英語和記憶單詞有很大幫助,但是它的弊端有很多。


第一點,容易和拼音混淆。以外研版英語為例,它分為一年級起點和三年級起點。但是無論哪個年級,學生對於漢語拼音的運用都不是那麼熟練,尤其是一年級起點。我們可以想一下,音標和漢語拼音有很多相似之處,可是那是相似,而不是完全一樣。學生學習拼音已經很難受了,再讓他們學習音標,是不是會讓他們兩者都學不好呢?


第二點,教科書並沒有標註音標。以外研版三年級起點為例,它從小學三年級到小學六年級都沒有標註音標。書本的編者肯定是優秀的老師,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想法,經過多方考量,最終決定不寫音標。所以,小學階段學生學習了音標,並沒有多大用處。我們來看一下外研版六年級下冊的單詞表。


謝邀。


看了一下我上面的20個回答,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先學音標,期中不乏一些學校老師和培訓機構的老師。


可能每個老師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支持先學單詞。


我知道學會了音標對於學生學習英語和記憶單詞有很大幫助,但是它的弊端有很多。


第一點,容易和拼音混淆。以外研版英語為例,它分為一年級起點和三年級起點。但是無論哪個年級,學生對於漢語拼音的運用都不是那麼熟練,尤其是一年級起點。我們可以想一下,音標和漢語拼音有很多相似之處,可是那是相似,而不是完全一樣。學生學習拼音已經很難受了,再讓他們學習音標,是不是會讓他們兩者都學不好呢?


第二點,教科書並沒有標註音標。以外研版三年級起點為例,它從小學三年級到小學六年級都沒有標註音標。書本的編者肯定是優秀的老師,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想法,經過多方考量,最終決定不寫音標。所以,小學階段學生學習了音標,並沒有多大用處。我們來看一下外研版六年級下冊的單詞表。


謝邀。


看了一下我上面的20個回答,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先學音標,期中不乏一些學校老師和培訓機構的老師。


可能每個老師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支持先學單詞。


我知道學會了音標對於學生學習英語和記憶單詞有很大幫助,但是它的弊端有很多。


第一點,容易和拼音混淆。以外研版英語為例,它分為一年級起點和三年級起點。但是無論哪個年級,學生對於漢語拼音的運用都不是那麼熟練,尤其是一年級起點。我們可以想一下,音標和漢語拼音有很多相似之處,可是那是相似,而不是完全一樣。學生學習拼音已經很難受了,再讓他們學習音標,是不是會讓他們兩者都學不好呢?


第二點,教科書並沒有標註音標。以外研版三年級起點為例,它從小學三年級到小學六年級都沒有標註音標。書本的編者肯定是優秀的老師,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想法,經過多方考量,最終決定不寫音標。所以,小學階段學生學習了音標,並沒有多大用處。我們來看一下外研版六年級下冊的單詞表。


謝邀。


看了一下我上面的20個回答,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先學音標,期中不乏一些學校老師和培訓機構的老師。


可能每個老師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支持先學單詞。


我知道學會了音標對於學生學習英語和記憶單詞有很大幫助,但是它的弊端有很多。


第一點,容易和拼音混淆。以外研版英語為例,它分為一年級起點和三年級起點。但是無論哪個年級,學生對於漢語拼音的運用都不是那麼熟練,尤其是一年級起點。我們可以想一下,音標和漢語拼音有很多相似之處,可是那是相似,而不是完全一樣。學生學習拼音已經很難受了,再讓他們學習音標,是不是會讓他們兩者都學不好呢?


第二點,教科書並沒有標註音標。以外研版三年級起點為例,它從小學三年級到小學六年級都沒有標註音標。書本的編者肯定是優秀的老師,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想法,經過多方考量,最終決定不寫音標。所以,小學階段學生學習了音標,並沒有多大用處。我們來看一下外研版六年級下冊的單詞表。


可以看到,一直到小學畢業,都用不著音標。


第三點,死記硬背音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英美人士以英語作為母語,他們從小開始學習音標嗎?不,他們崇尚自然拼讀。什麼是自然拼讀呢?英語裡一些字母或者字母組合有他們固定的發音。可能永遠只發一個音,可能多到幾個音。但是,不會千變萬化,無規律可尋。所以,當學生慢慢的接觸到越來越多的英語單詞,他們是有能力慢慢的意識到一些字母的發音的。再加上老師的有意引導,他們會知道絕大部分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這比死記硬背音標強得多。


謝邀。


看了一下我上面的20個回答,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先學音標,期中不乏一些學校老師和培訓機構的老師。


可能每個老師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支持先學單詞。


我知道學會了音標對於學生學習英語和記憶單詞有很大幫助,但是它的弊端有很多。


第一點,容易和拼音混淆。以外研版英語為例,它分為一年級起點和三年級起點。但是無論哪個年級,學生對於漢語拼音的運用都不是那麼熟練,尤其是一年級起點。我們可以想一下,音標和漢語拼音有很多相似之處,可是那是相似,而不是完全一樣。學生學習拼音已經很難受了,再讓他們學習音標,是不是會讓他們兩者都學不好呢?


第二點,教科書並沒有標註音標。以外研版三年級起點為例,它從小學三年級到小學六年級都沒有標註音標。書本的編者肯定是優秀的老師,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想法,經過多方考量,最終決定不寫音標。所以,小學階段學生學習了音標,並沒有多大用處。我們來看一下外研版六年級下冊的單詞表。


可以看到,一直到小學畢業,都用不著音標。


第三點,死記硬背音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英美人士以英語作為母語,他們從小開始學習音標嗎?不,他們崇尚自然拼讀。什麼是自然拼讀呢?英語裡一些字母或者字母組合有他們固定的發音。可能永遠只發一個音,可能多到幾個音。但是,不會千變萬化,無規律可尋。所以,當學生慢慢的接觸到越來越多的英語單詞,他們是有能力慢慢的意識到一些字母的發音的。再加上老師的有意引導,他們會知道絕大部分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這比死記硬背音標強得多。


謝邀。


看了一下我上面的20個回答,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先學音標,期中不乏一些學校老師和培訓機構的老師。


可能每個老師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支持先學單詞。


我知道學會了音標對於學生學習英語和記憶單詞有很大幫助,但是它的弊端有很多。


第一點,容易和拼音混淆。以外研版英語為例,它分為一年級起點和三年級起點。但是無論哪個年級,學生對於漢語拼音的運用都不是那麼熟練,尤其是一年級起點。我們可以想一下,音標和漢語拼音有很多相似之處,可是那是相似,而不是完全一樣。學生學習拼音已經很難受了,再讓他們學習音標,是不是會讓他們兩者都學不好呢?


第二點,教科書並沒有標註音標。以外研版三年級起點為例,它從小學三年級到小學六年級都沒有標註音標。書本的編者肯定是優秀的老師,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想法,經過多方考量,最終決定不寫音標。所以,小學階段學生學習了音標,並沒有多大用處。我們來看一下外研版六年級下冊的單詞表。


可以看到,一直到小學畢業,都用不著音標。


第三點,死記硬背音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英美人士以英語作為母語,他們從小開始學習音標嗎?不,他們崇尚自然拼讀。什麼是自然拼讀呢?英語裡一些字母或者字母組合有他們固定的發音。可能永遠只發一個音,可能多到幾個音。但是,不會千變萬化,無規律可尋。所以,當學生慢慢的接觸到越來越多的英語單詞,他們是有能力慢慢的意識到一些字母的發音的。再加上老師的有意引導,他們會知道絕大部分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這比死記硬背音標強得多。





謝邀。


看了一下我上面的20個回答,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先學音標,期中不乏一些學校老師和培訓機構的老師。


可能每個老師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支持先學單詞。


我知道學會了音標對於學生學習英語和記憶單詞有很大幫助,但是它的弊端有很多。


第一點,容易和拼音混淆。以外研版英語為例,它分為一年級起點和三年級起點。但是無論哪個年級,學生對於漢語拼音的運用都不是那麼熟練,尤其是一年級起點。我們可以想一下,音標和漢語拼音有很多相似之處,可是那是相似,而不是完全一樣。學生學習拼音已經很難受了,再讓他們學習音標,是不是會讓他們兩者都學不好呢?


第二點,教科書並沒有標註音標。以外研版三年級起點為例,它從小學三年級到小學六年級都沒有標註音標。書本的編者肯定是優秀的老師,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想法,經過多方考量,最終決定不寫音標。所以,小學階段學生學習了音標,並沒有多大用處。我們來看一下外研版六年級下冊的單詞表。


可以看到,一直到小學畢業,都用不著音標。


第三點,死記硬背音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英美人士以英語作為母語,他們從小開始學習音標嗎?不,他們崇尚自然拼讀。什麼是自然拼讀呢?英語裡一些字母或者字母組合有他們固定的發音。可能永遠只發一個音,可能多到幾個音。但是,不會千變萬化,無規律可尋。所以,當學生慢慢的接觸到越來越多的英語單詞,他們是有能力慢慢的意識到一些字母的發音的。再加上老師的有意引導,他們會知道絕大部分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這比死記硬背音標強得多。






每位老師,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的考慮。上面的回答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不足之處,歡迎指出。

唐春Charles
2019-07-25

有機會先學音標,再學單詞。

孩子學會音標,將拼讀單詞變成自己的能力,擺脫了“老師不教孩子不會”的囧境,更能提高學英語積極性,從而對英語產生一定掌控感,對於自學、預習都有好處。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現在的音標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學,有的人認為背48個音標很枯燥,甚至有人認為有可能和漢語拼音混淆。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這種擔心有一定道理,拼音還沒熟呢,又來了音標。但對於小學中高年級來說,這種擔心就沒有必要了。

有機會先學音標,再學單詞。

孩子學會音標,將拼讀單詞變成自己的能力,擺脫了“老師不教孩子不會”的囧境,更能提高學英語積極性,從而對英語產生一定掌控感,對於自學、預習都有好處。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現在的音標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學,有的人認為背48個音標很枯燥,甚至有人認為有可能和漢語拼音混淆。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這種擔心有一定道理,拼音還沒熟呢,又來了音標。但對於小學中高年級來說,這種擔心就沒有必要了。

作為一種拼音型的文字,英語在某方面和漢語拼音相通,很多時候是藉助拼音來學習的。比如學字母g在單詞中的發音,漢語拼音讀“哥”,學英語音標時候,給孩子提示怎麼讀呢,只是漢語拼音“哥”的一個開頭,讀起來要求乾脆利落,這樣相互比較,孩子不至於在說漢語“哥哥”時發英語音標的音。還有好多這樣的例子,都是漢語拼音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繫,學習時對比學習,把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說清楚,孩子很容易掌握。

現在的英語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技巧經過這麼多年的沉澱都已經和以前不能同日而語了。有的學習方式甚至讓孩子可以音標速成,整個學習過程自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且通俗易懂、生動有趣。

有機會先學音標,再學單詞。

孩子學會音標,將拼讀單詞變成自己的能力,擺脫了“老師不教孩子不會”的囧境,更能提高學英語積極性,從而對英語產生一定掌控感,對於自學、預習都有好處。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現在的音標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學,有的人認為背48個音標很枯燥,甚至有人認為有可能和漢語拼音混淆。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這種擔心有一定道理,拼音還沒熟呢,又來了音標。但對於小學中高年級來說,這種擔心就沒有必要了。

作為一種拼音型的文字,英語在某方面和漢語拼音相通,很多時候是藉助拼音來學習的。比如學字母g在單詞中的發音,漢語拼音讀“哥”,學英語音標時候,給孩子提示怎麼讀呢,只是漢語拼音“哥”的一個開頭,讀起來要求乾脆利落,這樣相互比較,孩子不至於在說漢語“哥哥”時發英語音標的音。還有好多這樣的例子,都是漢語拼音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繫,學習時對比學習,把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說清楚,孩子很容易掌握。

現在的英語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技巧經過這麼多年的沉澱都已經和以前不能同日而語了。有的學習方式甚至讓孩子可以音標速成,整個學習過程自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且通俗易懂、生動有趣。

頭條裡有很多這樣的音標拼單詞、自然拼讀的課程,都很優秀,可以有意識地找一找,讓孩子試一下。筆者頭條號、抖音裡剛好也有此類視頻教學內容,可以鼓勵孩子學一下。試一試,如果不容易接受就以後再學。

你我素不相識,沒有任何信任感,但既然有這樣的機會,為什麼不試一下呢?萬一有幫助呢。再者說免費,不需要什麼代價,覺得可以的話就關注一下,點個贊,僅此而已。另外像這樣的課程在一般補習班是專門課程,動輒好幾百甚至上千費用!

知晓英语Jason老师
2019-07-24

小學英語和中學英語我都教過,我認為不需要先學音標,試想一下,我們是先學會說話還是先學會拼音?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應該先感知,再學習規律。

我們都是先學會叫爸爸媽媽,再學會一些簡單的表達方式,到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都可以流利地說話了,這個時候才去學習拼音和漢字。

英語也一樣,看看教材的設計,小學階段雖然涉及語音學習,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一些字母的常見發音,但並不要求掌握音標知識,直到中學才系統學習音標。

而且,每個單元都是先學習核心句型,再學習單詞,然後才是語音知識。

句型——單詞——語音,遵循這個流程來學習英語,不會有錯。在句子、語篇中學習單詞,通過朗讀單詞來總結語音規律。

句型、單詞、語音這三者互相依賴,也互相促進,同時學習的效果好過單獨學習任何一項。

如果孩子悟性一般,倒是可以從字母的發音開始學習,比如a-apple-ant。

或者先學習自然拼讀,結合自然拼讀來學習小學英語,孩子會很容易接受。

俏妈育儿心经
2019-07-24

現在孩子學英語的過程,和以前我們的完全不一樣,以前我們都是先從音標開始學,直接進入為考試而學英語。現在的孩子大都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上各種培訓班。而培訓班首先讓孩子學英語,都是從聽開始,而且他們都是從單詞,簡單的一些單詞和日常對話開始。

任何語言都是先從聽到說,最後才是正規的學習。就像我們學說話一樣。所以孩子先聽單詞,說英語,到一定的年紀後,慢慢進入正規學習英語的過程。學音標,寫單詞,這才是正確的方式。

語言需要有環境,更需要有先聽後說,到學習書寫的過程。我家孩子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來學習的。他語文學得很好,到了學英語的時候,一點都不費勁,在很多方面都比他人強多了。當然關於語言教育,究竟哪個好,因材施教也是很重要的。這只是我個人經驗所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現在孩子學英語的過程,和以前我們的完全不一樣,以前我們都是先從音標開始學,直接進入為考試而學英語。現在的孩子大都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上各種培訓班。而培訓班首先讓孩子學英語,都是從聽開始,而且他們都是從單詞,簡單的一些單詞和日常對話開始。

任何語言都是先從聽到說,最後才是正規的學習。就像我們學說話一樣。所以孩子先聽單詞,說英語,到一定的年紀後,慢慢進入正規學習英語的過程。學音標,寫單詞,這才是正確的方式。

語言需要有環境,更需要有先聽後說,到學習書寫的過程。我家孩子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來學習的。他語文學得很好,到了學英語的時候,一點都不費勁,在很多方面都比他人強多了。當然關於語言教育,究竟哪個好,因材施教也是很重要的。這只是我個人經驗所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現在孩子學英語的過程,和以前我們的完全不一樣,以前我們都是先從音標開始學,直接進入為考試而學英語。現在的孩子大都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上各種培訓班。而培訓班首先讓孩子學英語,都是從聽開始,而且他們都是從單詞,簡單的一些單詞和日常對話開始。

任何語言都是先從聽到說,最後才是正規的學習。就像我們學說話一樣。所以孩子先聽單詞,說英語,到一定的年紀後,慢慢進入正規學習英語的過程。學音標,寫單詞,這才是正確的方式。

語言需要有環境,更需要有先聽後說,到學習書寫的過程。我家孩子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來學習的。他語文學得很好,到了學英語的時候,一點都不費勁,在很多方面都比他人強多了。當然關於語言教育,究竟哪個好,因材施教也是很重要的。這只是我個人經驗所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現在孩子學英語的過程,和以前我們的完全不一樣,以前我們都是先從音標開始學,直接進入為考試而學英語。現在的孩子大都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上各種培訓班。而培訓班首先讓孩子學英語,都是從聽開始,而且他們都是從單詞,簡單的一些單詞和日常對話開始。

任何語言都是先從聽到說,最後才是正規的學習。就像我們學說話一樣。所以孩子先聽單詞,說英語,到一定的年紀後,慢慢進入正規學習英語的過程。學音標,寫單詞,這才是正確的方式。

語言需要有環境,更需要有先聽後說,到學習書寫的過程。我家孩子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來學習的。他語文學得很好,到了學英語的時候,一點都不費勁,在很多方面都比他人強多了。當然關於語言教育,究竟哪個好,因材施教也是很重要的。這只是我個人經驗所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罗琳书院
2019-07-24

孩子學習英語,如果是入門的話,我認為音標和記單詞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具體得看孩子的年齡決定。

如果孩子在0-6歲的階段,那麼一開始最好讓孩子聽,大量地輸入培養語感。

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學習第二語言的規律和學習母語的規律是一樣的。

美國西北大學做過一項研究,從小學習兩門以上語言的孩子,大腦灰質區重合度更高,第二外語更像母語。

所以,小時候學習英語是有優勢的。

但是,需要講究方法。

0-6歲的孩子,可以和母語一樣學習。

我們開始學習母語時,一開始就是大量輸入,從出生開始就在聽爸爸媽媽,聽周圍環境發出的各種聲音,然後經過一年時間的儲備,開始說話。

英語學習也一樣,至少經過一年的輸入,然後再不斷輸出。

大致可以走三個步驟:

一,不斷聽,各種兒歌,美文輸入,不要求輸出。

二,開始音標入門,比如自然拼讀訓練

三,開始記單詞,然後不斷輸出。

如果孩子在6歲以上,也可以直接從音標開始,結合自然拼讀,大量聽力閱讀輸入後,然後不斷輸出。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輕鬆駕馭英語,讓英語成為真正的工具,而不是僅僅為了考試。


孩子學習英語,如果是入門的話,我認為音標和記單詞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具體得看孩子的年齡決定。

如果孩子在0-6歲的階段,那麼一開始最好讓孩子聽,大量地輸入培養語感。

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學習第二語言的規律和學習母語的規律是一樣的。

美國西北大學做過一項研究,從小學習兩門以上語言的孩子,大腦灰質區重合度更高,第二外語更像母語。

所以,小時候學習英語是有優勢的。

但是,需要講究方法。

0-6歲的孩子,可以和母語一樣學習。

我們開始學習母語時,一開始就是大量輸入,從出生開始就在聽爸爸媽媽,聽周圍環境發出的各種聲音,然後經過一年時間的儲備,開始說話。

英語學習也一樣,至少經過一年的輸入,然後再不斷輸出。

大致可以走三個步驟:

一,不斷聽,各種兒歌,美文輸入,不要求輸出。

二,開始音標入門,比如自然拼讀訓練

三,開始記單詞,然後不斷輸出。

如果孩子在6歲以上,也可以直接從音標開始,結合自然拼讀,大量聽力閱讀輸入後,然後不斷輸出。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輕鬆駕馭英語,讓英語成為真正的工具,而不是僅僅為了考試。



孩子學習英語,如果是入門的話,我認為音標和記單詞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具體得看孩子的年齡決定。

如果孩子在0-6歲的階段,那麼一開始最好讓孩子聽,大量地輸入培養語感。

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學習第二語言的規律和學習母語的規律是一樣的。

美國西北大學做過一項研究,從小學習兩門以上語言的孩子,大腦灰質區重合度更高,第二外語更像母語。

所以,小時候學習英語是有優勢的。

但是,需要講究方法。

0-6歲的孩子,可以和母語一樣學習。

我們開始學習母語時,一開始就是大量輸入,從出生開始就在聽爸爸媽媽,聽周圍環境發出的各種聲音,然後經過一年時間的儲備,開始說話。

英語學習也一樣,至少經過一年的輸入,然後再不斷輸出。

大致可以走三個步驟:

一,不斷聽,各種兒歌,美文輸入,不要求輸出。

二,開始音標入門,比如自然拼讀訓練

三,開始記單詞,然後不斷輸出。

如果孩子在6歲以上,也可以直接從音標開始,結合自然拼讀,大量聽力閱讀輸入後,然後不斷輸出。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輕鬆駕馭英語,讓英語成為真正的工具,而不是僅僅為了考試。




孩子學習英語,如果是入門的話,我認為音標和記單詞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具體得看孩子的年齡決定。

如果孩子在0-6歲的階段,那麼一開始最好讓孩子聽,大量地輸入培養語感。

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學習第二語言的規律和學習母語的規律是一樣的。

美國西北大學做過一項研究,從小學習兩門以上語言的孩子,大腦灰質區重合度更高,第二外語更像母語。

所以,小時候學習英語是有優勢的。

但是,需要講究方法。

0-6歲的孩子,可以和母語一樣學習。

我們開始學習母語時,一開始就是大量輸入,從出生開始就在聽爸爸媽媽,聽周圍環境發出的各種聲音,然後經過一年時間的儲備,開始說話。

英語學習也一樣,至少經過一年的輸入,然後再不斷輸出。

大致可以走三個步驟:

一,不斷聽,各種兒歌,美文輸入,不要求輸出。

二,開始音標入門,比如自然拼讀訓練

三,開始記單詞,然後不斷輸出。

如果孩子在6歲以上,也可以直接從音標開始,結合自然拼讀,大量聽力閱讀輸入後,然後不斷輸出。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輕鬆駕馭英語,讓英語成為真正的工具,而不是僅僅為了考試。




大张e课堂
2019-07-24

孩子學英語,是先學音標還是記單詞? 大多數人都支持先學音標,後學單詞;也有人主張先學單詞後學音標。我稍傾向後者,或者再優化一下,中國孩子學英語應該單詞和音標同步學習。為什麼呢?且聽大張老師慢慢道來。

首先,我們要注意,題主的問題中的學習主體是孩子,我們要明確孩子學外年語,和成人學外語,它應該是不一樣的,也必須是不一樣的,絕對不能照搬對成人來說是很成功的一套方法。成人是可以先學音標及相關規則,再利用其學習單詞的。

再者,我們要明白,中國孩子在中國學英語和外國孩子在國外學習自己的母語也是不一樣的,完全照搬國外孩子學母語那一套也是註定失敗的,除非我們能在中國給孩子創設一個完全真實的英語環境。

三是我們要明白中國孩子學英語和中國孩子學漢語也是不一樣的。

正是基於以上等等思考,忽略或選擇無視孩子與成人差異、中外孩子學英語的環境差異及學母語與學外語的差異的教學方法,一開始就註定是低效的,甚至會是失敗的。

先學音標及其相關規則,對孩子來說,枯躁晦澀,趣味性不夠,孩子很難堅持。

先學單詞,則會好很多,因為單詞是有意義的,小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會不斷收穫成就感,從而繼續下去。然而如果不學音標和規則,我們會發現,孩子們記單詞全憑死記,他們需要將單詞中的每一個字母及字母的先後順序記下來,這樣,新鮮期一過,學習興趣突然下降,後續學習乏力,缺乏自主學習單詞的能力,英語差生也就慢慢地造成了。

所以,我建議在教孩子英文字母和單詞的同時滲透音標教學,精選單詞,分步安排,有計劃有目的,系統地滲透音標及其相關拼讀規則。

我是大張老師,歡迎大家與我交流英語學習方面的問題。

英语组长
2019-07-24

謝邀!當然是音標,任何一種語言不學音標對聽力會造成很多很多阻礙,以China 這個詞為例:在發音過程中你會感覺上下牙齒間似乎有根針,口型微平 舌頭放鬆的狀態. 比如在英式英語中,很多時候r 不發音.發e .@饒舜英語訪談 在往期採訪了英語教材編輯的專業老師和Allen老師分享了很多關於英語的專業知識.可以看看.


謝邀!當然是音標,任何一種語言不學音標對聽力會造成很多很多阻礙,以China 這個詞為例:在發音過程中你會感覺上下牙齒間似乎有根針,口型微平 舌頭放鬆的狀態. 比如在英式英語中,很多時候r 不發音.發e .@饒舜英語訪談 在往期採訪了英語教材編輯的專業老師和Allen老師分享了很多關於英語的專業知識.可以看看.



謝邀!當然是音標,任何一種語言不學音標對聽力會造成很多很多阻礙,以China 這個詞為例:在發音過程中你會感覺上下牙齒間似乎有根針,口型微平 舌頭放鬆的狀態. 比如在英式英語中,很多時候r 不發音.發e .@饒舜英語訪談 在往期採訪了英語教材編輯的專業老師和Allen老師分享了很多關於英語的專業知識.可以看看.




謝邀!當然是音標,任何一種語言不學音標對聽力會造成很多很多阻礙,以China 這個詞為例:在發音過程中你會感覺上下牙齒間似乎有根針,口型微平 舌頭放鬆的狀態. 比如在英式英語中,很多時候r 不發音.發e .@饒舜英語訪談 在往期採訪了英語教材編輯的專業老師和Allen老師分享了很多關於英語的專業知識.可以看看.





謝邀!當然是音標,任何一種語言不學音標對聽力會造成很多很多阻礙,以China 這個詞為例:在發音過程中你會感覺上下牙齒間似乎有根針,口型微平 舌頭放鬆的狀態. 比如在英式英語中,很多時候r 不發音.發e .@饒舜英語訪談 在往期採訪了英語教材編輯的專業老師和Allen老師分享了很多關於英語的專業知識.可以看看.





博思雅教育李娟Rose
2019-07-24

首先學音標,然後學單詞,和認語學拼音相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