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放棄農村“豪宅” 蝸居城市只為一個簡單的追求
他們放棄農村“豪宅” 蝸居城市只為一個簡單的追求
他們放棄農村“豪宅” 蝸居城市只為一個簡單的追求
他們放棄農村“豪宅” 蝸居城市只為一個簡單的追求
他們放棄農村“豪宅” 蝸居城市只為一個簡單的追求
他們放棄農村“豪宅” 蝸居城市只為一個簡單的追求
他們放棄農村“豪宅” 蝸居城市只為一個簡單的追求
他們放棄農村“豪宅” 蝸居城市只為一個簡單的追求
他們放棄農村“豪宅” 蝸居城市只為一個簡單的追求
他們放棄農村“豪宅” 蝸居城市只為一個簡單的追求
他們放棄農村“豪宅” 蝸居城市只為一個簡單的追求
他們放棄農村“豪宅” 蝸居城市只為一個簡單的追求
他們放棄農村“豪宅” 蝸居城市只為一個簡單的追求
視圖空間
1/12 當下,在中國的不少農村,出現這樣的情況:為讓孩子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從農村舉家搬到城裡租房住,並讓老人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以及接送孩子上學、放學。他們知道,好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所以,哪怕開支較大他們也在所不惜。
2/12 家住廣西南丹縣六寨鎮幫裡村幹內屯的莫仁波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25歲的莫仁波只有初中文化,深深體會到沒有文化寸步難行。而村裡沒有幼兒園,其教學點8年前已撤掉,讀小學要到7公里遠的村小去讀,很不方便。
3/12 另外,村校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為此,在他的大兒子莫文軒4歲、小兒子莫文韓1歲時,他就到縣城租了間房子,讓父親莫相魁、母親顏桂秋到城裡租住的房子裡負責照看他的兩個兒子。
4/12 而莫仁波和妻子則長年在外打工。於是 ,在2016年春,他將父親莫相魁和母親顏桂秋接到縣城,開始了全新的城市生活。
5/12 二老和孫子租住的房子僅是一幢老舊樓房的一個房間,不足20平方米。一張布簾作門,一塊五合板把房間一分為二,裡面擺放兩張沒間隔的床。一臺容量不大的冰箱擺在靠牆角,一臺破舊的彩電是最起眼的家電之一。
6/12 更讓人覺得簡陋的是,廁所在房間外走廊的一端,由幾家人共用。外面有一間單獨的廚房。其租金每月300元。
7/12 每天早晨6點40分,二老就起床洗漱,再叫莫文軒起來,幫他穿衣穿褲洗臉梳頭漱口。7點10分,莫相魁帶著莫文軒出門,送莫文軒到200多米遠的一所幼兒園。
8/12 下午5點,莫相魁準時出現在幼兒園門口,他來接莫文軒回“家”。他老伴顏桂秋在“家”裡一邊照看小孫子,一邊弄好一日三餐。這樣的日子隨著四季更替不斷地重複著。
9/12 莫相魁,1963年生,初中文化,壯族。老伴顏桂秋1973年生,文盲,漢族。得益於國家造林政策的扶持,從1992年起,二老帶著三個兒女連年在自家荒山上植樹造林,每年栽下杉木苗約4000株。如今莫相魁一家有杉木200畝,大都已經可砍伐銷售。
10/12 2002年,莫相魁用賣杉木的錢在屯裡蓋起了一幢兩層半的小洋樓。莫相魁算了一下,按現在的行情,每畝杉木最少可賣2萬元。他們一家敢來城裡租房住,敢送小孩到城裡上學,底氣就來自那200畝杉木。
11/12 6月6日,莫相魁在出租房對“視圖空間”作者說,大孫子一年光交到幼兒園的費用共5400元,加上穿的吃的等費用,一年下來要花8000多元。小孫子一天的零花錢不低於10元。四口人一年在縣城的開銷最少也要3萬元。
12/12 儘管開銷比在老家大了許多,但莫相魁覺得值。他說,畢竟城裡師資力量雄厚,孫子能見多識廣,而且已有了在縣城購房安家的計劃。(攝影:符龍強。若想聯繫當事人,或欣賞更多精彩的圖片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視圖空間)
2017-06-0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