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二次赴港上市傳聞又起!

7月15日晚,阿里股東大會以99.9%的贊同票率通過了將普通股份“一拆八”的議案。

“拆股”議案無懸念通過。目前,阿里巴巴共有40億股普通股,每股面額為0.000025美元。每股普通股拆分成八股普通股後,公司的普通股數目增至320億股,每股面額為0.000003125美元。股份分拆的具體日期不得遲於2020年7月15日。

正如阿里巴巴方面在此前介紹該提案時所述,董事會認為,“一拆八”以後,將以較低的每股價格增加可供發行的股票數量,這將增加公司籌資活動的靈活性,包括髮行新股。

外界認為,大幅降低投資者的進入門檻,這是阿里巴巴在為赴港上市鋪路。對此,阿里巴巴方面態度依舊,四個字“不予置評”。

錯失阿里後

港交所為何“念念不忘”?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傳阿里巴巴要二次赴港上市。此前就有消息稱,阿里正在與財務顧問就赴港上市進行祕密合作,預計今年下半年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請,預計募資20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月阿里曾就此事迴應:在赴美上市那天就說過,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就回來,這個想法沒有變過。

先來捋一捋阿里巴巴和港交所的愛恨情仇。

早在2007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B2B公司曾登陸港交所,共募資116億港元,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公司融資規模之最。掛牌上市後,公司股價曾飆漲至發行價的3倍,成為當年的“港股新股王”,近千名阿里員工因此成為百萬富翁。但緊接而來的金融危機等因素,促使阿里B2B公司最終在2012年選擇私有化。

而在2014年9月18日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之前,其實阿里巴巴一直希望在香港上市,無奈其同股不同權的股權結構與港交所機制不符,終究失之交臂。

在此後的歲月裡,阿里巴巴在紐交所股價節節攀升,去年618期間,股價從199.82美元升至208.95美元,市值一度上漲到5361億美元。

而港交所方面也開始醞釀變革。去年4月24日港交所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諮詢總結,修訂上市規則,主要涉及三方面內容,一是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赴港上市;二是允許尚無收益和盈利的生物科技類公司赴港上市;三是公佈創新產業公司將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的標準。

錯失阿里後,香港政府、港交所及投資人都意識到同股不同權在互聯網新經濟公司中廣為流行。早在2017年,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樑錦鬆曾在一次演講中說:“前幾年沒有讓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個很重大的錯誤。”港交所總裁李小加也曾在採訪中表示,阿里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問題。

近幾年,小米、美團、映客、海底撈、寶寶樹等企業先後赴港,給港交所帶來了全球IPO募資額第一的成績。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至少,港交所作出的調整,讓阿里在港二次上市成為可能。

作別港股7年

阿里“捲土重來”?

為什麼拆分股份的議案會再次牽動傳聞的神經?

業內人士認為,“分拆應該是基於流動性的考慮。這樣一來,單股價格降低,如需再上市,則可參照新股價格進行發行。”不過,該業內人士也表示,拆股在美股公司裡是比較常見的現象,當一隻股票的價格高企,影響股票的交易量、影響投資人尤其是散戶的購買慾望時,公司就會考慮將股票拆股。分割股票後,股東權益、總市值不會改變,還能增加交易量和流動性。2014年6月,蘋果公司曾將1股蘋果股票拆分成7股。

於是,阿里赴港上市的動因值得揣摩。有人問,不差錢的阿里,也要赴港補“彈藥”?

據阿里2019財年財報,其2019財年營收為3768.44億元(約合561.52億美元),淨利潤為802.34億元(約合119.55億美元)。更重要的是,截至2019年3月31日,阿里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1932.38億元,也就說,阿里賬面上可動用的資金超過1900億元。

從純粹的財務數字看,擁有高額利潤和鉅額現金的阿里似乎並不缺錢。但在寒冬之下儲備糧草,一直是阿里的路數,再加上新零售、雲計算、國際化業務等都在不斷進擊。如若赴港上市,無疑能讓阿里巴巴的融資渠道更加多樣化,並提高流動性。

而阿里巴巴本身似乎也正在為“變化”作出各種“改變”。近10個月來,由阿里巴巴CEO張勇操刀,阿里已經經過大小數次組織架構調整。最近一次是在7月12日——即股東大會召開前的三天,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宣佈完成最新一輪組織架構升級。

作別港股七年,阿里是時候捲土重來了嗎?

數據顯示,如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數量高約227家之多,其中,很多中概股市值都屬於巨無霸級別,市值大於500億美元的就有7家。

隨著內地與香港兩地資本市場制度的逐步完善,業內人士預計,哪怕只是一小部分迴歸內地與香港股市,都將掀起中概股迴歸的大潮。而阿里巴巴這艘航母,不知何時吹響號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