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


"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前言:

一口吃不成胖子,如果非要想著一口吃成胖子,恐怕也只能落下一身後遺症,個人如此,企業如此,國家亦如此。尤其是對一個企業而言,如果操作不當恐怕會成為企業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比如樂視控股集團(300104-CN)、巨人網絡(002558-CN)等一眾前車之鑑。

同病相憐的還有百威英博,當百威英博以10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行業第二的南非米勒公司之後,不僅奠定了百威英博在啤酒行業的國際龍頭地位,而且也為百威英博背上了超千億的負債,截至2018年6月30日,百威英博淨債務高達1042億美元。

或許正因為如此,百威英博旗下子公司百威亞太才會在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兩次選擇赴港上市IPO。所不同的是,第二次赴港上市的百威亞太這一次務實了很多。


"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前言:

一口吃不成胖子,如果非要想著一口吃成胖子,恐怕也只能落下一身後遺症,個人如此,企業如此,國家亦如此。尤其是對一個企業而言,如果操作不當恐怕會成為企業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比如樂視控股集團(300104-CN)、巨人網絡(002558-CN)等一眾前車之鑑。

同病相憐的還有百威英博,當百威英博以10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行業第二的南非米勒公司之後,不僅奠定了百威英博在啤酒行業的國際龍頭地位,而且也為百威英博背上了超千億的負債,截至2018年6月30日,百威英博淨債務高達1042億美元。

或許正因為如此,百威英博旗下子公司百威亞太才會在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兩次選擇赴港上市IPO。所不同的是,第二次赴港上市的百威亞太這一次務實了很多。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定價太高?或是導致首次赴港IPO叫停的關鍵因素

7月5日,百威亞太首次宣佈準備在港交所公開募股(IPO),擬定以每股40-47港元的價格募集16.27億股,最高融資金額為764.47億港元。如果能夠成功,這將是港交所2019年最大的一筆IPO融資。

而在即將上市前夕,百威亞太突然宣佈放棄赴港上市。尤其是在市場關注度頗高,且已實現了10倍超額認購的情況下,百威亞太選擇“不再進行全球發售及在港上市”的計劃令市場和相當多投資人感到困惑和不解。

根據百威亞太的宣佈,7月份選擇放棄是基於多項因素的考慮,包括當時情況下的企業狀況,以及行業發展的情況等因素。不過,有知情人士透露,當時百威取消上市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定價問題上,百威亞太與投行之間沒有能夠達成一致。

在投行看來,儘管百威亞太7月份赴港上市IPO的時候,市場關注度較高,且已實現了10倍的超額認購,不過,銷售情況並不算火爆,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訂單不足。因此,投行機構建議百威亞太下調股價至38港元/股,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以便順利上市。

不過,百威亞太最終還是拒絕了投行機構的建議,不願意降低股票市值(融資金額),並最終導致7月份的首次赴港IPO上市安排被取消。

為何百威亞太不願意降低股票定價?這其實是一筆經濟賬。在當時的IPO招股說明書中,百威亞太2018年的盈利約為14.08億美元。選擇定價40-47港元/股,市盈率介於38.5-45倍(當時匯率)。如果定價降低到38港元/股,市盈率必然遠低於38.5倍,而當時在美股上市的百威集團市盈率約為40倍,如此還不如選擇母公司在美股直接增發。


"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前言:

一口吃不成胖子,如果非要想著一口吃成胖子,恐怕也只能落下一身後遺症,個人如此,企業如此,國家亦如此。尤其是對一個企業而言,如果操作不當恐怕會成為企業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比如樂視控股集團(300104-CN)、巨人網絡(002558-CN)等一眾前車之鑑。

同病相憐的還有百威英博,當百威英博以10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行業第二的南非米勒公司之後,不僅奠定了百威英博在啤酒行業的國際龍頭地位,而且也為百威英博背上了超千億的負債,截至2018年6月30日,百威英博淨債務高達1042億美元。

或許正因為如此,百威英博旗下子公司百威亞太才會在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兩次選擇赴港上市IPO。所不同的是,第二次赴港上市的百威亞太這一次務實了很多。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定價太高?或是導致首次赴港IPO叫停的關鍵因素

7月5日,百威亞太首次宣佈準備在港交所公開募股(IPO),擬定以每股40-47港元的價格募集16.27億股,最高融資金額為764.47億港元。如果能夠成功,這將是港交所2019年最大的一筆IPO融資。

而在即將上市前夕,百威亞太突然宣佈放棄赴港上市。尤其是在市場關注度頗高,且已實現了10倍超額認購的情況下,百威亞太選擇“不再進行全球發售及在港上市”的計劃令市場和相當多投資人感到困惑和不解。

根據百威亞太的宣佈,7月份選擇放棄是基於多項因素的考慮,包括當時情況下的企業狀況,以及行業發展的情況等因素。不過,有知情人士透露,當時百威取消上市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定價問題上,百威亞太與投行之間沒有能夠達成一致。

在投行看來,儘管百威亞太7月份赴港上市IPO的時候,市場關注度較高,且已實現了10倍的超額認購,不過,銷售情況並不算火爆,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訂單不足。因此,投行機構建議百威亞太下調股價至38港元/股,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以便順利上市。

不過,百威亞太最終還是拒絕了投行機構的建議,不願意降低股票市值(融資金額),並最終導致7月份的首次赴港IPO上市安排被取消。

為何百威亞太不願意降低股票定價?這其實是一筆經濟賬。在當時的IPO招股說明書中,百威亞太2018年的盈利約為14.08億美元。選擇定價40-47港元/股,市盈率介於38.5-45倍(當時匯率)。如果定價降低到38港元/股,市盈率必然遠低於38.5倍,而當時在美股上市的百威集團市盈率約為40倍,如此還不如選擇母公司在美股直接增發。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更何況,百威亞太板塊是是百威集團最優質的資產。如果市場估值不能夠在母公司平均值(40倍市盈率)之上,那麼對於百威集團整體市值也會帶來消極的影響。

據透露,百威亞太7月份赴港上市的時候,也沒有安排基石投資者,在保險團隊中也沒有任何中資機構,內地投資機構購買熱情也並不高。在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百威集團最終決定百威亞太取消7月份赴港上市的安排。

為何百威亞太選擇重啟赴港IPO?

既然如此,為何百威亞太會選擇重新赴港IPO?根本上,恐怕還是與百威集團鉅額負債需要融資予以緩解有關聯。而直接原因還是百威集團不想錯過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市場啤酒行業的復甦,高端市場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契機有關聯。

此前,百威亞太曾在7月份的IPO招股說明書中披露,此次募股所得款項淨額(扣除手續費等費用開支),將全部用於償還百威集團附屬公司的貸款已完成重組。

而自從收購米勒公司之後,百威集團便一直負債率高居不下。根據百威英博披露的財報數據,截至2018年12月31日,百威英博淨債務高達1028.4億美元,鉅額債務壓身成為集團繼續發展的極大束縛。即便是被視作百威英博最優質資產板塊的百威亞太業務,其在7月份258億美元的總資產中,有132億美元的商譽,44億美元的無形資產,佔比高達68%。

如此不難發現,百威亞太赴港上市有著非常明確的目的,即融資緩解債務負擔,緩解資金鍊緊張,助力百威英博拓展新業務。

也正因為如此,在7月份宣佈放棄港交所IPO之後,百威英博很快便將百威亞太旗下澳洲子公司以160億澳元(約合113億美元,2020年一季度預計完成交易)的價格賣給了朝日啤酒。這筆買賣能夠成交與赴港IPO融資成為泡影,百威集團變賣資產融資有著一定關係。

根據百威集團披露的2019年半年報,截至6月30日,百威英博的淨債務為1042億美元,較2018年年底有增無減,依然處於歷史高位。如此看來,百威英博在短短兩個月後就迫不及待地宣佈重啟赴港IPO,慾望之強烈也在情理之中。


"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前言:

一口吃不成胖子,如果非要想著一口吃成胖子,恐怕也只能落下一身後遺症,個人如此,企業如此,國家亦如此。尤其是對一個企業而言,如果操作不當恐怕會成為企業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比如樂視控股集團(300104-CN)、巨人網絡(002558-CN)等一眾前車之鑑。

同病相憐的還有百威英博,當百威英博以10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行業第二的南非米勒公司之後,不僅奠定了百威英博在啤酒行業的國際龍頭地位,而且也為百威英博背上了超千億的負債,截至2018年6月30日,百威英博淨債務高達1042億美元。

或許正因為如此,百威英博旗下子公司百威亞太才會在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兩次選擇赴港上市IPO。所不同的是,第二次赴港上市的百威亞太這一次務實了很多。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定價太高?或是導致首次赴港IPO叫停的關鍵因素

7月5日,百威亞太首次宣佈準備在港交所公開募股(IPO),擬定以每股40-47港元的價格募集16.27億股,最高融資金額為764.47億港元。如果能夠成功,這將是港交所2019年最大的一筆IPO融資。

而在即將上市前夕,百威亞太突然宣佈放棄赴港上市。尤其是在市場關注度頗高,且已實現了10倍超額認購的情況下,百威亞太選擇“不再進行全球發售及在港上市”的計劃令市場和相當多投資人感到困惑和不解。

根據百威亞太的宣佈,7月份選擇放棄是基於多項因素的考慮,包括當時情況下的企業狀況,以及行業發展的情況等因素。不過,有知情人士透露,當時百威取消上市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定價問題上,百威亞太與投行之間沒有能夠達成一致。

在投行看來,儘管百威亞太7月份赴港上市IPO的時候,市場關注度較高,且已實現了10倍的超額認購,不過,銷售情況並不算火爆,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訂單不足。因此,投行機構建議百威亞太下調股價至38港元/股,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以便順利上市。

不過,百威亞太最終還是拒絕了投行機構的建議,不願意降低股票市值(融資金額),並最終導致7月份的首次赴港IPO上市安排被取消。

為何百威亞太不願意降低股票定價?這其實是一筆經濟賬。在當時的IPO招股說明書中,百威亞太2018年的盈利約為14.08億美元。選擇定價40-47港元/股,市盈率介於38.5-45倍(當時匯率)。如果定價降低到38港元/股,市盈率必然遠低於38.5倍,而當時在美股上市的百威集團市盈率約為40倍,如此還不如選擇母公司在美股直接增發。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更何況,百威亞太板塊是是百威集團最優質的資產。如果市場估值不能夠在母公司平均值(40倍市盈率)之上,那麼對於百威集團整體市值也會帶來消極的影響。

據透露,百威亞太7月份赴港上市的時候,也沒有安排基石投資者,在保險團隊中也沒有任何中資機構,內地投資機構購買熱情也並不高。在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百威集團最終決定百威亞太取消7月份赴港上市的安排。

為何百威亞太選擇重啟赴港IPO?

既然如此,為何百威亞太會選擇重新赴港IPO?根本上,恐怕還是與百威集團鉅額負債需要融資予以緩解有關聯。而直接原因還是百威集團不想錯過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市場啤酒行業的復甦,高端市場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契機有關聯。

此前,百威亞太曾在7月份的IPO招股說明書中披露,此次募股所得款項淨額(扣除手續費等費用開支),將全部用於償還百威集團附屬公司的貸款已完成重組。

而自從收購米勒公司之後,百威集團便一直負債率高居不下。根據百威英博披露的財報數據,截至2018年12月31日,百威英博淨債務高達1028.4億美元,鉅額債務壓身成為集團繼續發展的極大束縛。即便是被視作百威英博最優質資產板塊的百威亞太業務,其在7月份258億美元的總資產中,有132億美元的商譽,44億美元的無形資產,佔比高達68%。

如此不難發現,百威亞太赴港上市有著非常明確的目的,即融資緩解債務負擔,緩解資金鍊緊張,助力百威英博拓展新業務。

也正因為如此,在7月份宣佈放棄港交所IPO之後,百威英博很快便將百威亞太旗下澳洲子公司以160億澳元(約合113億美元,2020年一季度預計完成交易)的價格賣給了朝日啤酒。這筆買賣能夠成交與赴港IPO融資成為泡影,百威集團變賣資產融資有著一定關係。

根據百威集團披露的2019年半年報,截至6月30日,百威英博的淨債務為1042億美元,較2018年年底有增無減,依然處於歷史高位。如此看來,百威英博在短短兩個月後就迫不及待地宣佈重啟赴港IPO,慾望之強烈也在情理之中。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當然,刺激百威集團如此著急推進赴港IPO,恐怕還與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市場啤酒行業的強勁復甦相關。根據國家統計局披露,2018年我國啤酒市場結束了連續三年產量不斷下降的趨勢,增幅0.5%,國內啤酒市場出現復甦跡象。

2019年1-2月,國內啤酒行業產量增長幅度達到4.2%,市場表現超出預期。而在高端啤酒市場,2019年1-2季度中國啤酒進口量同比增長了47.03%,啤酒行業消費升級態勢明顯。作為國內高端啤酒市場當之無愧的“扛把子”,百威集團自然不會錯過這一契機。

百威亞太赴港上市,或強化其市場地位

早前,百威亞太就曾披露2019年的資本開支預算約為6.3億美元,主要用於擴大亞太地區的產能,以及增加可回收包裝物料等。其中就包括擴大在中國的新建項目,以提高旗下主要品牌的生產能力。

事實上,作為全球最大的高端啤酒生產企業,在近年來全球啤酒市場規模收縮時,百威是唯一一家持續擴張的企業,而這背後支撐的動力,正是高端啤酒市場的鉅額收益。

僅以中國市場為例,2018年,根據百威亞太官方披露的數據,百威亞太在高端和超高端市場領域的佔有率達到了46.6%,比名次排在其後的青島、華潤的總和還要高。2018年,2019年一季度,百威亞太的淨利潤達到了14.09億美元和3.51億美元。其中,2018年百威亞太淨利潤佔同期集團淨利潤總額的32.26%。

目前,百威亞太旗下擁有50多個品牌(包括自百威集團獲得許可的品牌),除了近6成高端、超高端品牌外,百威亞太也推出一批中端品牌衝擊市場。而從銷量上來看,2018年,

而從銷量上來看,百威中國的銷量約為763萬噸,排在華潤啤酒(1129萬噸)和青島啤酒(803萬噸)之後,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前言:

一口吃不成胖子,如果非要想著一口吃成胖子,恐怕也只能落下一身後遺症,個人如此,企業如此,國家亦如此。尤其是對一個企業而言,如果操作不當恐怕會成為企業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比如樂視控股集團(300104-CN)、巨人網絡(002558-CN)等一眾前車之鑑。

同病相憐的還有百威英博,當百威英博以10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行業第二的南非米勒公司之後,不僅奠定了百威英博在啤酒行業的國際龍頭地位,而且也為百威英博背上了超千億的負債,截至2018年6月30日,百威英博淨債務高達1042億美元。

或許正因為如此,百威英博旗下子公司百威亞太才會在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兩次選擇赴港上市IPO。所不同的是,第二次赴港上市的百威亞太這一次務實了很多。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定價太高?或是導致首次赴港IPO叫停的關鍵因素

7月5日,百威亞太首次宣佈準備在港交所公開募股(IPO),擬定以每股40-47港元的價格募集16.27億股,最高融資金額為764.47億港元。如果能夠成功,這將是港交所2019年最大的一筆IPO融資。

而在即將上市前夕,百威亞太突然宣佈放棄赴港上市。尤其是在市場關注度頗高,且已實現了10倍超額認購的情況下,百威亞太選擇“不再進行全球發售及在港上市”的計劃令市場和相當多投資人感到困惑和不解。

根據百威亞太的宣佈,7月份選擇放棄是基於多項因素的考慮,包括當時情況下的企業狀況,以及行業發展的情況等因素。不過,有知情人士透露,當時百威取消上市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定價問題上,百威亞太與投行之間沒有能夠達成一致。

在投行看來,儘管百威亞太7月份赴港上市IPO的時候,市場關注度較高,且已實現了10倍的超額認購,不過,銷售情況並不算火爆,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訂單不足。因此,投行機構建議百威亞太下調股價至38港元/股,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以便順利上市。

不過,百威亞太最終還是拒絕了投行機構的建議,不願意降低股票市值(融資金額),並最終導致7月份的首次赴港IPO上市安排被取消。

為何百威亞太不願意降低股票定價?這其實是一筆經濟賬。在當時的IPO招股說明書中,百威亞太2018年的盈利約為14.08億美元。選擇定價40-47港元/股,市盈率介於38.5-45倍(當時匯率)。如果定價降低到38港元/股,市盈率必然遠低於38.5倍,而當時在美股上市的百威集團市盈率約為40倍,如此還不如選擇母公司在美股直接增發。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更何況,百威亞太板塊是是百威集團最優質的資產。如果市場估值不能夠在母公司平均值(40倍市盈率)之上,那麼對於百威集團整體市值也會帶來消極的影響。

據透露,百威亞太7月份赴港上市的時候,也沒有安排基石投資者,在保險團隊中也沒有任何中資機構,內地投資機構購買熱情也並不高。在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百威集團最終決定百威亞太取消7月份赴港上市的安排。

為何百威亞太選擇重啟赴港IPO?

既然如此,為何百威亞太會選擇重新赴港IPO?根本上,恐怕還是與百威集團鉅額負債需要融資予以緩解有關聯。而直接原因還是百威集團不想錯過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市場啤酒行業的復甦,高端市場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契機有關聯。

此前,百威亞太曾在7月份的IPO招股說明書中披露,此次募股所得款項淨額(扣除手續費等費用開支),將全部用於償還百威集團附屬公司的貸款已完成重組。

而自從收購米勒公司之後,百威集團便一直負債率高居不下。根據百威英博披露的財報數據,截至2018年12月31日,百威英博淨債務高達1028.4億美元,鉅額債務壓身成為集團繼續發展的極大束縛。即便是被視作百威英博最優質資產板塊的百威亞太業務,其在7月份258億美元的總資產中,有132億美元的商譽,44億美元的無形資產,佔比高達68%。

如此不難發現,百威亞太赴港上市有著非常明確的目的,即融資緩解債務負擔,緩解資金鍊緊張,助力百威英博拓展新業務。

也正因為如此,在7月份宣佈放棄港交所IPO之後,百威英博很快便將百威亞太旗下澳洲子公司以160億澳元(約合113億美元,2020年一季度預計完成交易)的價格賣給了朝日啤酒。這筆買賣能夠成交與赴港IPO融資成為泡影,百威集團變賣資產融資有著一定關係。

根據百威集團披露的2019年半年報,截至6月30日,百威英博的淨債務為1042億美元,較2018年年底有增無減,依然處於歷史高位。如此看來,百威英博在短短兩個月後就迫不及待地宣佈重啟赴港IPO,慾望之強烈也在情理之中。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當然,刺激百威集團如此著急推進赴港IPO,恐怕還與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市場啤酒行業的強勁復甦相關。根據國家統計局披露,2018年我國啤酒市場結束了連續三年產量不斷下降的趨勢,增幅0.5%,國內啤酒市場出現復甦跡象。

2019年1-2月,國內啤酒行業產量增長幅度達到4.2%,市場表現超出預期。而在高端啤酒市場,2019年1-2季度中國啤酒進口量同比增長了47.03%,啤酒行業消費升級態勢明顯。作為國內高端啤酒市場當之無愧的“扛把子”,百威集團自然不會錯過這一契機。

百威亞太赴港上市,或強化其市場地位

早前,百威亞太就曾披露2019年的資本開支預算約為6.3億美元,主要用於擴大亞太地區的產能,以及增加可回收包裝物料等。其中就包括擴大在中國的新建項目,以提高旗下主要品牌的生產能力。

事實上,作為全球最大的高端啤酒生產企業,在近年來全球啤酒市場規模收縮時,百威是唯一一家持續擴張的企業,而這背後支撐的動力,正是高端啤酒市場的鉅額收益。

僅以中國市場為例,2018年,根據百威亞太官方披露的數據,百威亞太在高端和超高端市場領域的佔有率達到了46.6%,比名次排在其後的青島、華潤的總和還要高。2018年,2019年一季度,百威亞太的淨利潤達到了14.09億美元和3.51億美元。其中,2018年百威亞太淨利潤佔同期集團淨利潤總額的32.26%。

目前,百威亞太旗下擁有50多個品牌(包括自百威集團獲得許可的品牌),除了近6成高端、超高端品牌外,百威亞太也推出一批中端品牌衝擊市場。而從銷量上來看,2018年,

而從銷量上來看,百威中國的銷量約為763萬噸,排在華潤啤酒(1129萬噸)和青島啤酒(803萬噸)之後,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1042億美元鉅債壓身,百威啤酒二次赴港上市融資慾望強烈


如果百威亞太能夠成功在香港上市,一方面是融資完成,不僅可以緩解集團的債務壓力,而且也有助於相關在華投資項目的推進與擴大;另一方面,隨著百威亞太赴港上市的完成,將吸引更多的國內資本投資百威亞太,加快百威亞太的本土化進程。

業內專業人士表示,百威亞太自身的硬指標問題不大,如果之前的暫停僅僅是市場行情導致的估值被看低,問題不難解決。隨著國內啤酒行業的復甦加快,百威亞太重啟上市應該問題不大。而百威亞太赴港上市完成後,或將有助於強化其在亞太地區的市場地位。

結語

目前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百威亞太赴港上市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無論是從債務問題考慮,還是從市場份額擴張的目的出發,只要利益符合,百威集團都會將百威亞太進行分拆上市。而從契機上來看,當下無疑是最好的窗口期。

這對國內啤酒生產商們而言是一個提醒,國際啤酒行業巨頭正在加碼中國市場,未來的競爭將會加劇,需要加大力度推進國產啤酒品牌的高端化。

作者:李長祥

編輯:李雨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