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年虧277億,滴滴虧損109億,網約車公司為啥難盈利?

自從Uber中國被滴滴合併之後,國內網約車市場“一超多強”的格局已經維持了兩年多時間。很多人原本以為,互聯網出行市場完全被培養起來之後,像滴滴這樣的網約車巨頭應該快要進入盈利階段了。然而結果卻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

根據今年初媒體披露的滴滴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滴滴不僅沒賺錢,還倒虧了109億元,其中在司機補貼方面投入就高達113億。無獨有偶,滴滴在中國市場沒賺到錢,大洋彼岸的網約車鼻祖Uber也好不到哪裡去。

Uber年虧277億,滴滴虧損109億,網約車公司為啥難盈利?

根據上市公司Uber最近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公司預計每季度虧損10億美元,全年虧損或達40億美元(約合277億人民幣)。且Uber的盈利狀況正越來越糟,營收放緩,虧損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為什麼在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網約車市場,兩大互聯網出行巨頭都不能實現盈利?這將成為科技君今天想用和大家討論的話題。

停不下來的補貼

對於滴滴、Uber和Lyft這類網約車巨頭的虧損,許多司機朋友們都表示很難理解。其實恰好就是因為網約車平臺公司給司機和乘客提供的補貼,導致了這些平臺公司虧損不止。

今年初就曾有媒體透露滴滴的財務數據,2018年度滴滴虧損109億元,其中司機補貼方面的投入共計113億。因為滴滴尚未正式上市,所以這份通過媒體透露出來的財務數據也很難辨明真假。

Uber年虧277億,滴滴虧損109億,網約車公司為啥難盈利?

但是通過Uber和Lyft這兩家美股上市公司的公開財務數據,我們依然能看出網約車企業營收與利潤之間的關係。數據顯示,Uber和Lyft的營收狀況目前仍然呈兩位數級別增長,但是每季虧損卻高達10億美元,沒有虧損收窄的明顯跡象。

很顯然,對於網約車平臺來說,前期被資本催熟的市場,如今補貼早已停不下來。這些公司的生意做得越大、越多,他們損失的錢也就越多。

資本催生的市場談不上成熟

根據科技君對滴滴司機師傅的採訪顯示,滴滴平臺對司機端的抽成應該在22%以上,而在早晚通勤高峰時段,拼車單的平臺抽成比例會更高。這也是很多司機不能理解網約車巨頭居然無法盈利的原因。

但是科技君認為,作為平臺的滴滴公司的確抽成比例很高,但是同樣的,這22%的平臺抽成最終都變成了補貼或獎勵,返還給了乘客和司機。司機朋友們或許忽視了乘客端的補貼,還有部分只在高峰期打開軟件接單的司機補貼。

Uber年虧277億,滴滴虧損109億,網約車公司為啥難盈利?

另外,網約車市場具有很強的潮汐性,出行需求大多集中在上班族早晚通勤高峰時間。而且司機端和乘客端的補貼不斷下滑,也影響到了網約車市場的供給和需求。

整體來說,網約車市場是一個由資本催熟的市場,早在網約車行業野蠻生長的初期,乘客和司機便已經嚐到了資本補貼的甜頭。如今補貼滑坡,但是市場卻並沒有隨之變得成熟。恰好說明了資本補貼並不是萬能的,對於互聯網下半場的玩家們來說,找到屬於自己的盈利手段,才是贏者通吃的不二法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