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正在在剝離P2P業務

P2P理財 金融 熊貓金控 大熊貓 金評媒 2017-04-11
上市公司正在在剝離P2P業務

來源: 金融之家

伴隨著網貸平臺監管力度頻頻升級、P2P行業收益率持續下行,上市公司進入P2P領域的熱情悄然退潮。

短短兩年,上市公司佈局P2P的局面可謂冰火兩重天。2015年互聯網金融風頭正勁,嗅覺靈敏的上市公司也掀起了收購、參股或設立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浪潮,其中涉足P2P的公司不在少數。

上市系P2P面臨大幅退出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上市公司系P2P運營平臺數量已達116家,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4家。這些火速佈局P2P的上市公司甚至跨界轉型,將主營業務改成了互聯網金融。

不過,目前上市公司系P2P平臺數量明顯增長放緩。從2015年1月的38家,到2015年12月的102家,上市公司系P2P運營平臺數量增長近3倍。而2016年上市公司對P2P的熱情明顯降溫,運營平臺數量從2016年1月的104家緩慢增長至2016年12月的116家,其中幾個月數量甚至出現負增長。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數量則維持在116家,停止了增長。

上市公司涉足P2P領域一方面是為了佈局互聯網金融戰略,實現發展轉型;另一方面不排除炒作概念,那時只要貼上互聯網金融的標籤,公司股價就能蹭蹭漲。

事實上,P2P平臺給上市公司貢獻的業績有限,如今在監管要求的整改期,無論是銀行資金存管還是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合規的成本並不低。上市公司出於成本方面的考慮,或者本身就有“玩票”意願的上市公司,則會在監管與業績面前放棄“掙扎”。因此,今年上市公司與P2P網貸分手的現象會越來越多。

截至目前,已有盛達礦業、匹凸匹、高鴻股份、益民集團、東方金鈺、新綸科技、奧拓電子、華鵬飛、佳士科技和天源迪科等10家A股上市公司剝離P2P業務。

盈利成為上市系P2P最大阻礙

對上市公司而言,佈局P2P網貸,有的是為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帶動公司其他互聯網業務板塊的發展,進而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力。上市公司借P2P網貸平臺發展互聯網金融,可以提高公司在互聯網行業的市場覆蓋率。同時,享受互聯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福利,拓寬公司盈利渠道、增加上市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但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很骨感。不少曾經高調進軍P2P的上市公司在業績上遭遇了滑鐵盧。除了兩年虧損超6億元的匹凸匹外,同樣跨界互聯網金融的熊貓金控出現了債權逾期。2016年年底,熊貓金控發佈公告稱,公司旗下互金平臺銀湖網和熊貓金庫出現了9912萬元的債權逾期,旗下融信通商務顧問公司墊付了這筆逾期債權,並將該債權以60%的價格轉讓給了深圳森然大實業有限公司,相應的逾期罰息和違約金共計約2.9億元也無償轉讓給了森然大。在本次交易中,公司虧損了約1.1億元,並確認了約3900萬元的營業外支出。

而今,P2P網貸平臺正常運營已實屬不易,在為上市公司盈利方面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上市公司退出網貸市場,股價影響和合規成本是一些主要因素,但更多的預計還是對虧損風險難以把控的考量,一旦業務類型、交易規模受限,網貸業務風險還在持續增加,最終有極大概率平臺經營出現問題。

前兩年是上市公司和P2P牽手較多的年份,相關的公司與平臺在經過磨合期可能處於盈利的臨界點,而如今監管的落地,又讓一切充滿不確定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網貸平臺退出時,不應以損害投資者的利益為前提,上市系P2P平臺也不例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