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訓足球教練難免會有失誤,孩子父母要留心'

"

前段時間看過幾場比賽,是浙江省寧波市教育局體育局組織的小學校園足球聯賽。

孩子們踢得都很棒,小球星孫晨曦CC創造了單場打進8球的高光表現,最後還奪得冠軍。

"

前段時間看過幾場比賽,是浙江省寧波市教育局體育局組織的小學校園足球聯賽。

孩子們踢得都很棒,小球星孫晨曦CC創造了單場打進8球的高光表現,最後還奪得冠軍。

青訓足球教練難免會有失誤,孩子父母要留心

發現一個問題:有些教練在場邊指揮過度。

形容:小球員在打比賽,教練從頭到尾在場邊大喊大叫,進、退、傳、射、跑位、攔截等等。

這種執教方式到底行不行呢?

和網友們探討一個疑點

從原則上講,小學生階段的青訓球員應該是以“練”為主,而不是以“賽”為主。

利用比賽機會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是重點。在這個前提下,教練是不宜在旁邊過度指揮,原因是孩子會亂套。

最簡單的理解,一個教練處處要求孩子聽從指揮,也等於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的自主能力。

自主能力涉及自我分辨,自我調控,自我選擇,一旦長期處於被動教育模式,人容易“木化”,或者說“慢化”。

換一個角度

孩子不管是學,或者是練,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自力更生。要自立就必須鍛鍊自主能力,而教的人始終不放手,無疑是一種矛盾。

優秀的足球運動員都具有很強的臨場應變能力,這種應變能力就是由自主能力控制。

因此,給青訓小球員足夠的鍛鍊空間,更有利練“精”,反之則“笨”。

矛與盾

是比賽重要?還是鍛鍊重要?

小學階段的青訓球員應該重點考慮後者,畢竟長遠的穩步成長,要大於眼前之虛榮。

想起一句老話:“年少得志非上策。”

"

前段時間看過幾場比賽,是浙江省寧波市教育局體育局組織的小學校園足球聯賽。

孩子們踢得都很棒,小球星孫晨曦CC創造了單場打進8球的高光表現,最後還奪得冠軍。

青訓足球教練難免會有失誤,孩子父母要留心

發現一個問題:有些教練在場邊指揮過度。

形容:小球員在打比賽,教練從頭到尾在場邊大喊大叫,進、退、傳、射、跑位、攔截等等。

這種執教方式到底行不行呢?

和網友們探討一個疑點

從原則上講,小學生階段的青訓球員應該是以“練”為主,而不是以“賽”為主。

利用比賽機會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是重點。在這個前提下,教練是不宜在旁邊過度指揮,原因是孩子會亂套。

最簡單的理解,一個教練處處要求孩子聽從指揮,也等於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的自主能力。

自主能力涉及自我分辨,自我調控,自我選擇,一旦長期處於被動教育模式,人容易“木化”,或者說“慢化”。

換一個角度

孩子不管是學,或者是練,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自力更生。要自立就必須鍛鍊自主能力,而教的人始終不放手,無疑是一種矛盾。

優秀的足球運動員都具有很強的臨場應變能力,這種應變能力就是由自主能力控制。

因此,給青訓小球員足夠的鍛鍊空間,更有利練“精”,反之則“笨”。

矛與盾

是比賽重要?還是鍛鍊重要?

小學階段的青訓球員應該重點考慮後者,畢竟長遠的穩步成長,要大於眼前之虛榮。

想起一句老話:“年少得志非上策。”

青訓足球教練難免會有失誤,孩子父母要留心

為什麼要強調利用比賽機會鍛鍊自主能力呢?

原因很簡單,不管是成年人還是青訓小球員,平時訓練和打比賽對照,都會出現兩種心態+情緒。

1.平時訓練的時候心情自若,無拘束,有說笑,很坦然。

2.打正式比賽,多數人都會更加慎重,嚴謹,甚至是小心翼翼,緊張。有少數人還會完全失去自主性和平時“判若兩人”。

答案很明顯,只有利用正式比賽機會,才能夠鍛鍊心理素質。

相反,青少年時期如果長期打比賽都得不到心理方面的鍛鍊,一旦成年,是很難糾正的。

再換一個通俗的說法:平時訓練和比賽的時候鍛鍊根本就是兩碼事,只訓其一,不練其二,當然就得一半,而失另一半。

對照國際巨星:梅西,伊涅斯塔,小羅等等,這些一流好手不僅是技術過硬,在比賽中心理同樣是一種自如狀態。

另外,上述國際巨星的自我應變能力遠超本土球員,為何?

教育所致。

本土教練一向奉行拼足球思想,遇到打比賽盡一切求勝。表面看沒有問題,但很容易忽略利用比賽機會鍛鍊青訓小球員。個人認為,這種許勝不許敗的原則,實屬下策。

"

前段時間看過幾場比賽,是浙江省寧波市教育局體育局組織的小學校園足球聯賽。

孩子們踢得都很棒,小球星孫晨曦CC創造了單場打進8球的高光表現,最後還奪得冠軍。

青訓足球教練難免會有失誤,孩子父母要留心

發現一個問題:有些教練在場邊指揮過度。

形容:小球員在打比賽,教練從頭到尾在場邊大喊大叫,進、退、傳、射、跑位、攔截等等。

這種執教方式到底行不行呢?

和網友們探討一個疑點

從原則上講,小學生階段的青訓球員應該是以“練”為主,而不是以“賽”為主。

利用比賽機會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是重點。在這個前提下,教練是不宜在旁邊過度指揮,原因是孩子會亂套。

最簡單的理解,一個教練處處要求孩子聽從指揮,也等於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的自主能力。

自主能力涉及自我分辨,自我調控,自我選擇,一旦長期處於被動教育模式,人容易“木化”,或者說“慢化”。

換一個角度

孩子不管是學,或者是練,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自力更生。要自立就必須鍛鍊自主能力,而教的人始終不放手,無疑是一種矛盾。

優秀的足球運動員都具有很強的臨場應變能力,這種應變能力就是由自主能力控制。

因此,給青訓小球員足夠的鍛鍊空間,更有利練“精”,反之則“笨”。

矛與盾

是比賽重要?還是鍛鍊重要?

小學階段的青訓球員應該重點考慮後者,畢竟長遠的穩步成長,要大於眼前之虛榮。

想起一句老話:“年少得志非上策。”

青訓足球教練難免會有失誤,孩子父母要留心

為什麼要強調利用比賽機會鍛鍊自主能力呢?

原因很簡單,不管是成年人還是青訓小球員,平時訓練和打比賽對照,都會出現兩種心態+情緒。

1.平時訓練的時候心情自若,無拘束,有說笑,很坦然。

2.打正式比賽,多數人都會更加慎重,嚴謹,甚至是小心翼翼,緊張。有少數人還會完全失去自主性和平時“判若兩人”。

答案很明顯,只有利用正式比賽機會,才能夠鍛鍊心理素質。

相反,青少年時期如果長期打比賽都得不到心理方面的鍛鍊,一旦成年,是很難糾正的。

再換一個通俗的說法:平時訓練和比賽的時候鍛鍊根本就是兩碼事,只訓其一,不練其二,當然就得一半,而失另一半。

對照國際巨星:梅西,伊涅斯塔,小羅等等,這些一流好手不僅是技術過硬,在比賽中心理同樣是一種自如狀態。

另外,上述國際巨星的自我應變能力遠超本土球員,為何?

教育所致。

本土教練一向奉行拼足球思想,遇到打比賽盡一切求勝。表面看沒有問題,但很容易忽略利用比賽機會鍛鍊青訓小球員。個人認為,這種許勝不許敗的原則,實屬下策。

青訓足球教練難免會有失誤,孩子父母要留心

照一面鏡子

不久前國足世預賽5:0大敗馬爾代夫,艾爾克森完成國足首秀並打入兩球。

中國足協為什麼要歸化埃爾克森?

自主能力超強,自我應變能力和國足完全不在一個等級,這就是我們和巴西球員的一個明顯差距。

埃爾克森打比賽相當從容鎮定,但本土球員經常會出現猶豫不決,心神凝重等不良因素。論身高體重,國腳不比埃爾克森差,論野戰能力,埃爾克森能甩國腳N條街。

再照一面鏡

世界級足球教練大家都很熟悉,如穆里尼奧,斯科拉里,西蒙尼,勒夫等等。

這些名帥從來不會在球員打比賽的時候“從頭到尾在場邊大喊大叫瞎指揮”。對吧!

這就是區別,我們從青訓早期就反其道而行,是應該值得思考的。

該怎麼做呢?

效仿名帥法則

1.開賽前詳細布置。

2.比賽中途,利用休息時間適當指正。

3.賽後覆盤。

青訓寄語

天下父母皆望子成龍,送孩子學足球不易,小時候差之毫釐,長大了難免會失之千里。

慎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