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記憶」談鄒平 說變化

期盼已久的濟青高速順利開通了,鄒平終於告別了沒有鐵路客運的歷史了。這讓我想起了孩提時代,那時別說坐火車就是看火車也不是容易的事。上世紀七十年代,祖父,父親到淄博周村趕集上店、走親訪友都要和我去火車站看火車,透過柵欄門看到咆哮飛奔的火車,自己心裡也沸騰起來。上週村看火車,看猴子(動物園)是那時我們的奢望。在九十年代以前人們在生活各個方面鄒平人都要和周村比,畢竟人家是城市,我們是縣城。如今,我們也是城市了,又通高鐵了,再也不用去周村看火車了。

「鄒平記憶」談鄒平 說變化

早前,交通紅綠燈還有公交車等這是真正大城市才有的,在縣城幾乎不能想象。鄒平第一個紅綠燈大約在1985年,當時在現在的黛溪商場和三八街交叉的黃山二路,當時還是叫鄒新二路。有了紅綠燈,當時汽車少,自行車看到也停下,有時還有點不好意思,特別是放學的中小學生,特別守交通規則,紅燈一亮一起停下,而綠燈一亮,揮手交頭接耳,滿腔興奮,騎車瀟灑一番。隨著道路改建、擴建,紅綠燈也逐漸增多,但人們的交通意識並沒有增強。

上溯至八十年代初,鄒平的主要道路有兩條,就是慶淄路和壽濟路,都是從縣城通過,在縣城區這兩條路就是鄒新一路和鄒新二路。鄒新一路原址在會仙商場至西從現在的東昇商城處轉彎過白酒廠、啤酒廠通孫鎮,也是去濱州北鎮的主要交通要道。當時黃山三路還沒有修建,現在的汽車八隊、運輸公司處附近是當時的護城河,修黃山三路墊下。壽濟路從長山至棉紡廠至縣招待所南拐到車站廣場向西至染織廠通濟南。縣委縣政府、醫院、商業局、百貨大樓、工業局、郵電局、物資局、新華書店、電影院都在這條路上,是名副其實的鄒平最繁華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大約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黛溪三路才開始打通,黃山三路也隨之擴建,成為縣城的主要幹道。隨著城區的發展,由典型的城中村——“城裡村”發展到了“四關”、鄢蓋石鮑、黃東、黃西、中興、黛溪、安家、孫代、周喬等。原來黛溪四路到現在的機關招待所往北只有一小橋,橋北是農田,只有拖修廠、機械廠等工廠孤零零在田野中。八十年代後,縣總工會、文化館、實驗學校、農業局、建行、婦幼保健院、保險公司等先後遷到此地,原來的工業路也就成了黛溪四路。路旁種上了國槐,當時是鄒平示範街,至今該路段沒有擴改。如今鄒平道路四通八達,城區主幹道不斷完善,許多竹節路也都打通,縱橫城區的道路也是鄒平經濟發展的有力見證。黃山真正成了城中山,黛溪湖也就成了城中湖,湖光山色,山湖相映,為鄒平增添了生機。

「鄒平記憶」談鄒平 說變化

公交車也是從無到有,逐漸發展,公交線貫通城區。柏油馬路村村通,由最初的苑城鄉發展到全縣所有鎮街,人們的出行有了質的飛躍。下雨天的農村再不用踩著泥濘、扛著自行車上馬路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有句順口溜描寫鄒平:“一大棉紡、二大酒廠、三座大山、四大茅房”,來鄒平,鄒平有什麼特色,工業有棉紡廠、啤酒廠、白酒廠。範公像、梁漱溟墓、惠京子(黃山連心亭),分別代表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這三座大山(只是笑談);四大茅房就是在縣城東西南北各有幾處在當時堪稱比較豪華的公廁,現在已拆除,隨之覆蓋的是散佈於城區各個角落的30多座星級免費公廁。說起飯店,當時只有兩個國營飯店營業,一個是豐盛飯店,在老車站廣場處,一個是大眾飯店,大約在白雲酒店處,價格便宜,經濟實惠,只是錯過營業時間,那飯可就吃不上了。現在鄒平的餐飲業發展迅速,特色規模檔次都有大幅提升。賓館也不再是旅社和招待所了,星級賓館就有多家。如今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的市政功能也日臻完善。晚上,路燈明亮,城區路燈燈亮率達到90%,不再像原先馬路上只有馬車店外有幾處昏暗的燈光(供銷社、門市部晚上都不營業)。垃圾不再肆意傾倒,城區400餘名環衛工人每天上街保潔,生活區的生活垃圾及時清運,日產日清,全市實現了城鄉公交、環衛一體化。

交通便利,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市場活躍。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座座工廠生機勃勃,一個個商廈商場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寬闊整齊,鄒平環境不斷在淨化、綠化、亮化、美化。

千言萬語也說不完鄒平的變化。從歷史上縱觀,鄒平從古至今都是比較富庶,民生較好,無重大天災的地區,解放後在全地區工農業都名列前茅,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鄒平各項事業都蓬勃發展。相信隨著撤縣設市城市功能的加強,鄒平城市會日新月異,健康發展。

鄒平確實變了,你看樹上有了喜鵲、水裡有了野鴨,這是原先看不到的,珍惜鄒平的一草一木,愛護鄒平的一山一水,呵護我們的家園、愛我中國,愛我家鄉,愛我鄒平。

「鄒平記憶」談鄒平 說變化

呂品,男,山東鄒平新民村人,多年從事宣傳工作,習書法、愛文學,酷京劇,好烹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