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清理5萬輛 北京共享單車專項治理進行中

已清理5萬輛 北京共享單車專項治理進行中

共享單車在解決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難題的同時,也由於亂投亂放,影響交通安全等給城市管理帶來諸多問題。為此北京市正開展共享單車專項治理行動,通過調度、清理等加大對共享單車治理。而據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後續北京市還將運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已清理車輛超5萬輛

5月20日下午,在宣武門地鐵站G口100米的範圍內,在街道協管人員的引導下,藍色、橘色等各類共享單車依次排列開來。當日,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自5月13日開展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專項治理行動以來,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及各區交通部門已累計清理違規、廢棄車輛超5萬輛,整改問題點位1200餘個。

市交通委停車處處長趙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具體來看,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日均派出2000名運維人員和500輛運維調度車輛,累計調度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近17萬輛,回收破損、廢棄車輛2萬餘輛;各區累計出動巡查人員近1500人次,整改問題點位1200餘個,代清理車輛超過3萬輛,包括破損廢棄、亂停亂放的車輛,以及租賃電動自行車等,治理成效初顯。

上週,市交通委會同相關部門約談了滴滴出行等4家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責令企業限期收回違規投放車輛;市交通執法總隊依法對 “哈囉出行”實施處罰,這是北京市對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開出的首張罰單。

已清理5萬輛 北京共享單車專項治理進行中

活躍度不超過50%

為什麼要進行管理?市交通委給出了一組數據:截至今年4月底,在京運營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共9家,報備車輛規模達191萬輛。目前活躍車輛佔比較低,以今年4月份為例,月平均活躍度不足50%。

以西城區為例,西城區停車管理中心主任陳虹告訴記者:“去年3月,我區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達到了17萬多輛、10多種品牌,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亂停亂放、損壞廢棄的車輛,既影響交通安全,又破壞市容環境。”

陳虹介紹,西城區交通部門通過走訪街道、社區,瞭解轄區居民對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的需求,據目前掌握,春、夏、秋3季需求不超過6萬輛,冬季不超過5萬輛。

去年8月,北京市將共享單車發展數量上限確定為191萬輛,並指出車輛只能減少,不能再增加。而此前,哈囉出行因違規投放單車被處以5萬元的行政罰款,並被禁止在城六區投放運營車輛;滴滴出行也因在北京市多地投放青桔單車3000餘輛被責令回收。

面對同行業先後被約談、行政處罰的現狀,摩拜單車北京地區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自北京市2017年進行總量控制以來,摩拜單車已經過了多次廢舊單車的清運,而目前整體的數量已經進行報備,當被問及報備數量時,該負責人表示交通管理部門後期會公佈。

而在日常的單車流量管理上,該負責人介紹:“從日常來看,我們會在一些熱門的點位,按照商圈屬性、車輛迴流量、用戶需求量等進行車輛的投放和疏散。”

電子圍欄助管理升級

據介紹,為了日常核查企業是否違規投放單車,市交通委在“北京公共自行車”微信公眾號內增添了“共享自行車掃碼核查”功能,只需對準車輛二維碼輕輕一掃就能識別出車輛是否為違規投放,普通市民若掃出違規車輛也可進行舉報。

“我們每天要抽查掃描1000輛共享單車,每天會掃出100輛左右的違規自行車。”西城區停車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他們會將有關違規的數據上傳到市級平臺,違規企業將按照1:1000的比例被扣除投放總量(即發現1輛違規自行車,將被扣除1000輛投放總量)。

此外,據陳虹介紹,西城區今年6月起將在金融街等重點區域試點“藍牙嗅探電子圍欄”技術,針對滴滴小藍和摩拜單車進行入欄結算。如此一來,市民在使用共享單車完後,只有停在規定的區域內,才能進行結算。

已清理5萬輛 北京共享單車專項治理進行中

藍牙嗅探電子圍欄裝置

陳虹表示,“藍牙嗅探電子圍欄”裝置,能夠精準識別出50米範圍內的未備案違規投放車輛。後續若試點證明效果明顯,將會逐漸鋪開“藍牙嗅探電子圍欄”技術。

具體來看,西城區在所有地鐵站口和金融街三處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容易淤積地安裝了電子監測設施100套(處),設置圍欄110多個,主要監測各地鐵站周邊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高峰時期瞬間暴增淤積的車輛數量、停放時間等信息。

通過北京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監管和服務平臺,區、街道、企業能在第一時間及時準確監控各站點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的停放及運維情況,區、街道組織企業快速、高效地處置出現的各類問題,維護秩序。今年,西城區計劃再增設150套(處),以覆蓋全區所有重點公交場站、旅遊景點、商業街區及重要路段,進一步擴大監測範圍。

目前,西城區共施劃1164處非機動車停放區域,計劃今年新施劃500個(處)非機動停車位,並督促企業完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定位系統,保障車輛停車有位、有序,爭取實現車輛入欄結算。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彭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