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紫砂壺 紫砂 鐵觀音 普洱 紫砂壺知識520 2019-04-27

紫砂壺經久泡養,壺在茶的浸潤下會日漸溫潤形成包漿,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養壺」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泡養對比

養壺,是壺友們每天必做的行為,也是許多壺友玩壺的樂趣所在,養好的壺細膩,質感很強,但是玩不好會有以下現象。

(1)壺面假亮

有的壺友喝茶時用喝茶的剩茶汁淋壺,用茶汁擦壺(用軟的筆狀刷子在壺身上抹勻茶汁)。等幹了,再用麻木擦拭,致使壺身發亮。有的壺友喝完茶不洗壺,下回泡茶時繼續泡茶。這種做法不僅不衛生,而且導致壺內大量細菌衍生,危害人身體健康。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看上去養壺出效果快,但往往養出的是“和尚光”,經常用茶汁淋壺,壺料顆粒粗的話,會造成壺表面花的。

(2)壺面無光

壺身熱時用毛巾沾茶水擦拭壺身,不斷地推搓。這種方法就好像擦皮鞋,將茶汁一層一層擦在上面。養亮後,如果久置半年以上不用,光澤會逐漸褪去。

(3)壺面光澤不勻

泡茶時將茶汁淋在壺身,茶汁倒出後,再用手來回擦拭。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這種方式養的壺,變亮較快,但養成後,最怕人的手氣、水汽。一旦沾到了壺面,則養成的光澤容易褪去。

(4)壺面油膩發黑

泡茶時將茶汁淋在壺上,認為這樣壺就能多吸收一些營養,且不擦不刷。久而久之,壺被一層茶垢包起來,壺表面變得膩黑而無美感。

一把好壺可能用個十幾次就有變化了,但是有的壺友甚至泡養了一年都沒有包漿,這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決定紫砂壺是否易泡養,有兩個根本的因素:「泥料」和「明針功夫」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泥料

一把紫砂壺,泥料是根本,工藝再好,沒有好泥料也是空中樓閣,是經不起推敲的。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本山綠油性斷面

我們常說紫砂泥料,都會說「本山、原礦」這樣的前綴,本山、原礦即是指黃龍山,比起長興、安徽等地的外山泥料,黃龍山原礦的紫砂泥更易泡養。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原礦底槽清

本山料大部分都是鱗片狀沉積礦,含有有機物,且有油性更佳;外地礦料很多是粉質狀或石塊狀,絕大部分無油性。

這也就決定了你的紫砂壺的泡養,若是很久都未變化,可能是外山料,而非原礦紫砂。

明針

明針是紫砂製作的一個工具,用來在成型生坯表面進行刮壓處理,因材質多為牛角,所以俗稱「牛角片」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明針

明針,不僅僅是把紫砂壺表面壓平刮整,也會使較細的顆粒(俗稱漿)溢上表面。

同樣的窯溫,明針工藝到位的紫砂壺燒結的程度就高,燒結到位,不僅顏色周正,而且坯體強度高(不易破碎),紫砂透氣不透水的特性也才能充分展現出來。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石瓢生坯

如上圖可見,生坯已極有光澤,明針功夫直接關係壺身水色,也直接影響到壺體表面「包漿」的形成。

一把壺明針光幾遍和十幾二十遍完全是兩個不同概念,同種泥料下,明針功夫更多更好的,也更易包漿。

而更誇張的泡養一年都沒有變化,更多的可能是其泥料或者工藝有問題:

1. 本身是灌漿壺、手拉壺

這兩種是極細的泥漿,加入了水玻璃,嚴格意義上失去了紫砂的透氣性,因此就算泡養也是變化不大的。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手拉壺

2. 進行過度的拋光

紫砂壺燒成出窯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但是有的商家為了光亮美觀進行過度的拋光,這類的紫砂壺也是泡養變化不會大的。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拋光工藝處理

與此同時,掌握正確的養壺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有助於更好的養成,

我們應該怎麼養壺呢?

一把新壺拿來泡茶,就意味著茶者和這把壺結下了緣,需要細心地養護它,養壺的同時,也是在養自己,從茶中品悟人生,修養身心。

因為新壺剛出窯,所以壺表面往往都較為暗沉,還附著窯中的一些灰塵,所以我們首先就要開壺,洗淨壺身,去除灰塵。紫砂具有吸水性,每一次的泡養,茶水都會慢慢的滲透進壺身裡面,時間久了,如果“養壺”的方式得當,茶壺就會越養越漂亮。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泡養半年的仿古

紫砂壺是有靈性的,泡養的過程中,壺中注入了茶者的情感和對壺本身的用心,甚至是智慧、豁達、果敢、孤傲等個性特徵,這就是為什麼不同的人養出來的壺是不一樣的原因了,因為喝茶習慣不同,有人愛喝普洱有人愛喝鐵觀音,再加上每個人對紫砂壺的愛惜程度不一,終體現在茶壺上的,也就不一樣了。

如果說一個人的形象是他精神面貌的體現,那麼茶壺,同樣也能體現一個人的品性。

近距離看一下: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遠看甚至有一種通透的感覺,可能有些拋光壺、拉坯壺遠看也會這個樣子,這個時候要知道怎麼分辨:看上圖,底槽清泥全手工壺在黃燈下特寫,即使在泡養半年後,壺表面掛瓷、包漿,但是手工拍打造成的泥門褶皺依舊是不會消失的,這是紫砂獨特的質感。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泡什麼茶,決定了之後茶壺所呈現的包漿是什麼樣的質感,普洱茶之類的茶湯顏色比較濃厚的,泡久之後紫砂壺就會有一種古樸文雅的質感,一般這類茶比較適合養紫泥或者段泥類的壺。鐵觀音,生普這類茶葉比較適合泡養朱泥壺,會更加養出朱泥潤澤光亮的質感。所以,一種茶泡一把壺,也不是不無道理的。每一種茶的屬性,每一把壺的屬性都是不一樣的,需要搭配好,才能養出漂亮的壺來。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同泥料、同窯溫、同一個藝人的清水泥壺對比(清水泥泡養後遠看有點像朱泥)

特寫對比: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壺養不出來,是方法不對,還是泥料??????


包漿的養成需要正確的方法,很多人雖然養壺很長時間但卻不見其效果,其實將茶湯直接倒在紫砂壺的表面上,而不對其進行擦拭,是錯誤的,因為這樣久之便會在壺的表面堆滿茶垢,則破了紫砂壺的“相”,應該用乾淨的專門的養壺巾對紫砂壺的表面進行擦拭。

養壺切忌不能急功近利,這和喝茶的道理是一樣的,應該注重享受的過程,只要方法適當,一定會有比自己預期很好的包漿效果的。但是:想養好壺,首先也要儘量選擇質地上乘的原礦泥料製作的手工紫砂壺,那些低劣、殘缺之壺養得再好,終究也是殘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