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宋玉順

臨淄:牛山禮讚

宋玉順,1943年6月生於淄博市臨淄區朱臺鎮楊家店村。高級講師,中共黨員。歷任臨淄齊文化研究社理事、副社長兼祕書長、常務副社長、社長,著有《齊文化簡論》《齊國名言精粹》《齊文化論集》等書。主編《齊文化與精神文明》《管子研究》《齊都臨淄》《齊文化與生態文明》《管子商道》《臨淄地名史話》《齊文化廉政思想·故事》《德潤臨淄·齊文化道德叢書》等20餘部論著,發表各類文章200餘篇。多部著作和文章獲國家省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牛山是臨淄區的名山,位於齊故都臨淄城南十里、齊陵街道境內,海拔174米。牛山一名的來源傳說很多,往往給牛山披上了一層神奇的面紗,而令人肅然起敬。如,其中一種傳說:姜太公以輔周滅商之首功,被周天子封於齊,都營丘。當他獲知萊人要來爭營丘時,便夜以繼日地向齊國進發,若干天后,進入今天的臨淄境域。那是個夜晚,前邊有一頭牛,為他領路,引到淄河岸邊的一座山下,那頭牛便一下消失得無影無蹤。姜太公於是將這座山稱為牛山。這一傳說頌讚了神牛為正義而奉獻的精神,在臨淄地區廣為流傳。

臨淄:牛山禮讚

牛山不僅風光秀麗,而且人文內涵豐富、民俗淳美。我是懷著虔誠、敬畏的心情來禮讚牛山的。

牛山是座壯美的風景山。它的美,在於山水相依,和合相融。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只有山水相合,才是大美境界。牛山之上是松柏蒼翠,怪石嶙峋。明清時,從山腰至山頂建起多種廟宇,巍峨壯觀。戰國時代,儒家大師孟子曾贊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三國時期,任過臨淄侯的曹植、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清代詩壇代表人物趙執信等都曾登臨牛山,而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昔時,其西北麓二里許有天齊淵,五泉並出,“大泉噴玉碎,小泉吐珠圓”,蔚為壯觀。又有淄河流經山北麓,有時涓涓細流,清澈見底;有時滾滾滔滔,排石擊浪。此處水波浩然,霧氣蒸騰;夜間水汽凝集,若霏霏雨霽,得有“牛山夜雨”之謂,“春回牛山雨濛濛”,遂成為臨淄八大景之一。趙執信《牛山道中書所見》詩曰:“西風吹霧白難收,沙引清淄入地流;綠樹連天村暗雨,牛山何處見金牛?”鄒崇孟《溫泉雅集》詩曰:“城南山色秀可餐,牛峰鬱郁接層巒……滃然對面五泉出,崖罅石竇激情湍。噴珠吐玉聲何怒?潺潺漱出冬不寒。”這兩首詩都恰切地讚頌了牛山的山水之美。

臨淄:牛山禮讚

1975年以後,天齊淵水乾涸、淄河水斷流;但是臨淄人民保護、創造生態美的實踐從沒有停止。在臨淄區政府領導下,於2008年建成的太公湖赫然出現在淄河故道、牛山腳下。此處水波浩淼、綠樹成蔭、水鳥翔集、錦鱗游泳;與那藍天白雲之下鬱鬱蔥蔥的牛山相互映輝,共同構成了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山水畫。怪不得人們,把此地看作是集旅遊、休閒、追尋文化的絕妙佳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斷在這裡得到了有力的驗證。

牛山是座內蘊豐厚的文化山。山頂有“景公流涕處”,山北麓有管仲墓。

據《晏子春秋·內諫上》記載:齊景公與晏子登臨牛山,當他登上牛山頂峰,北望繁華的都城,淚流滿面地說:“怎能丟下這堂堂大國而死去呢?”晏子譏諷地說:“假設做君主的常在君位而不死,那麼太公、桓公、莊公、靈公將會常在君位。這樣,我君怎麼能夠得到君位呢?正因為一代一代地交替為君位,又一代一代地交替而死,才輪到君主您啊。”晏子之論揭示了生死存亡的客觀規律,至今閃爍著唯物辯證的思想光輝。

臨淄:牛山禮讚

管仲墓,南依牛山。墓封土高約13米,呈圓頂形,四周平緩。墓北面是淄博市人民政府豎立的石碑,題曰:“齊相管夷吾之墓。”管仲(約前735—前645年),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經濟學家、中華第一相,名夷吾,字仲,諡號敬,穎上(今安徽省穎上縣)人。先是輔佐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曾箭射小白,小白(即齊桓公)繼位後,不計一箭之仇,拜之為相,尊為仲父。

管仲處在封建制取代奴隸制社會大變革的春秋時期。為了齊國的強盛,他在齊國進行了全方位改革,致使齊國經濟發展、軍力強大,最終實現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偉業。孔子曾高度評價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極力肯定桓管霸業對保衛華夏文明的偉大歷史貢獻。漢代史學家司馬遷也說:“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史記·管晏列傳》)其主要思想和言論,被收入《管子》一書。

臨淄:牛山禮讚

2004年,臨淄區政府以管仲墓為依託,建起了氣勢恢宏的管仲紀念館,這對弘揚博大精深的管子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每逢節假日、齊文化節、牛山廟會時,來自全國各地和國外的遊客、學者專家不絕如縷,以無比敬仰的心情祭悼這位有功於齊國和華夏民族的先賢,並領略其深邃博大的思想和精神。

新時代,管仲的治國理念,如變革開放、以人為本、人才強國、以法治國、生態文明等更展現出了新的魅力和時代風采。《管子》名言被多次用來談治國理政。並引用《管子·乘馬》中“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的名言。可見,管子文化在當代的重要價值。

臨淄:牛山禮讚

牛山是座風俗薈萃的名山。其一,天齊淵為天主祭地。上至歷代齊君,下至秦始皇、漢武帝都曾至此,禮敬上天,以祈國運久遠。天齊淵,又為齊地齊國的命名之源。其二,天齊淵為上巳祓(fú)禊(xī)之地。元代於欽著《齊乘》天齊淵條目言:“臨淄俗:上巳祓禊於此,有神祠曰休應之廟。”人們每年春季上巳日(農曆三月三)在天齊淵舉行祭禮,洗濯去垢,清除不祥。彼時,文人墨客多興會於此,作詩吟賦,抒發心志;百姓則踏青戲水,上香求福;可謂熙熙攘攘,其樂融融。其三,牛山廟會。牛山廟會,從明朝開始,有近500年的歷史。每年的農曆三月三和九月九舉辦。最初是當地民眾單純地朝拜牛山神活動,現已變成集文化、旅遊、商貿於一體的大型民間集會。廟會除傳統的祭祀外,還有參觀、旅遊、文藝演出、賽詩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科技推廣、物資交流等豐富內容。每當廟會時節,本地和外地“趕牛山”的人摩肩繼踵、人流如潮。不少的民歌高手都曾歌唱過《趕牛山》。2013年,牛山廟會被評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牛山廟會之所以歷久不衰,關鍵它逐漸成為利民、惠民、富民、樂民的盛會。政府對傳統民俗的引領和指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實踐,始終決定著民俗發展的正確方向。

牛山是座歷史悠久的山,它親自目睹了臨淄滄桑鉅變,輝煌歷史;牛山又是一座與時俱進的山,它以內涵豐富的傳統文化,滋潤哺育著一代又一代的臨淄人民。今天,它又煥發了青春,不僅向人民奉獻著生態之美,而且向人們提供著精湛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激勵人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的中國夢而砥礪前行。牛山,實在是值得我們縱情禮讚的。

(作者:臨淄區齊文化研究社 宋玉順)

來自臨淄區齊文化研究中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