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得意門生子貢,僅憑一張嘴挽救了魯國滅亡的命運

故事寓意:子貢僅憑一張嘴,使四個國家的領袖人物,像手中的棋子一般,聽其擺佈,一個個無不衷心折服,唯唯聽命。子貢在遊說時,用鬼谷子的捭闔之道。在遊說齊相陳恆時,用“捭”的方法先激怒陳恆,使陳恆產生疑慮,再為其破解其中奧妙,陳恆終被說服;又同樣用“捭”的方法,向吳王直陳其想法,獲得了吳王的同感和信任;在遊說越王和晉王的時候,子貢同樣是直陳利害,獲得認同。然而,對於整個遊說過程來說,子貢採取的又是“闔”的策略。他的真實目的是救魯,但他始終閉藏自己,隱瞞起自己的真實想法,最終用“捭”的方法達到了“闔”的目的。

孔子得意門生子貢,僅憑一張嘴挽救了魯國滅亡的命運

端木賜(子貢)

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複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華夏族,春秋末年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浚縣)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

春秋時代“逞干戈,尚遊說”,列國紛爭,動輒因私怨興兵,干戈擾攘,國無寧日。

齊、魯乃是鄰國,兩國關係時好時壞,齊簡公在位時,陳恆擅權,為欲報魯國曾經聯合吳國伐齊之仇,發兵進攻魯國,吞併於汶水之上,誓欲滅魯方還。

此時,孔子正在魯國,刪述詩書,驚聞齊國大軍壓境,父母之邦,不可不救,隨問群弟子,誰能出使於齊,以退敵軍?子張、子石都願前往,孔子不許。子貢離席請示,他是否可以去,孔子乃欣然允諾。子貢立即束裝就道,直奔汶上齊軍大營,求見陳恆。

陳恆知道子貢乃是孔門高弟,此番前來,必然是做說客,為魯國解圍,遂故意擺出一副倨傲的神態,接見子貢;而子貢卻絲毫不在意,坦然而入,寒暄就座。

陳恆想一語道破子貢的來意,遂問道:“先生此來,是為魯國做說客吧?”

子貢的答話,卻大大出乎陳恆的意料之外,他說:“賜此來,是為齊而非為魯,魯乃難伐之國,相國何為伐之?”

“魯國有何難伐?”陳恆不解地反問。

“其城薄以卑,其池狹以淺,其君弱,大臣無能,士不習戰,所以難伐。”子貢似乎故意在顛倒說詞,令人費解.在陳恆尚未發問之前他繼續說:“為相國計,不如伐吳,吳城高而池廣,兵甲精利,又有良將為守,攻之甚易。"

陳恆一聽,勃然大怒說:“先生所言難易,顛倒不清,令人不解."

子貢早就成竹在胸,並不以陳恆的發怒為忤,反而和顏悅色地悄聲說:“請屏退左右,當為相國解說明白。"

陳恆弄不懂子貢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只好揮手令左右人等退下,聽子貢解釋。

子貢見陳恆已人其彀中,遂從容不迫地說:“有句話說'憂在外者攻其弱,憂在內者攻其強。'賜竊窺相國在貴國目前所處情勢,似非能與諸大臣和睦共事,今破弱魯以成諸大臣之功,而與相國無干,反使諸大臣之勢日盛,相國之勢日弱;若移師伐吳,諸大臣之勢將外困於強敵,而相國則可專制齊國,豈非善策?"

子貢的這一番話,直逼陳恆內藏的野心深處,使他不得不頓然換上一臉笑容,進一步求教:“先生所言,洞徹恆之肺腑,然而大兵已在汶上,若移而向吳,人將疑我,奈何?"

子貢欣然說:“只需按兵不動,待我南見吳王,使其救魯伐齊, 如此而與吳軍交戰,就不愁沒有正當理由了。"

陳恆一聽大喜,遂命大將軍國書說:“據悉吳將伐我齊國,我軍暫駐汶上,不可輕動,隨時打探吳軍動靜,須先破吳兵,然後伐魯。”

大將軍國書信以為真,乃按兵不動,陳恆遂轉回齊國去了。

孔子得意門生子貢,僅憑一張嘴挽救了魯國滅亡的命運

子貢遊說

子貢則星夜南下,到了吳國,見到吳王夫差說:“以前吳、魯連兵伐齊,齊人懷恨入骨; 如今齊兵已在汶上,將伐魯國,其次必將及吳;大王何不伐齊以救魯? 擊敗萬乘之齊,而收千乘之魯,威加強晉,吳國霸業不就成功了嗎?”子貢的話,也一語擊中了吳王圖霸的心願。

“前者齊國表示世世將服事吳國,寡人才班師回國;如今齊國朝聘不至,寡人正欲興師前往問罪;但據報越王勾踐勤政習武,有伐吳之心,寡人慾先伐越國,然後北上攻齊未晚。”吳王夫差說。

子貢聽了急忙說:“不可,不可! 越弱而齊強,伐越之利小,而縱齊之患大,如畏弱越而避強齊,非勇也;逐小利而忘大患,非智也!智勇俱失,何以爭霸?大王如仍然對越國放心不下,臣請為大王東見越王,使其親率兵馬,從大王麾下出徵何如?”

吳王夫差聽完子貢的話,大喜過望說:“果真能如此,乃孤之願也。”

子貢於是又馬不停蹄地兼程趕往越國。

孔子得意門生子貢,僅憑一張嘴挽救了魯國滅亡的命運

子貢遊說

越王勾踐聽說子貢來了,親至30裡外郊迎,待以上賓之禮,非常謙恭地向子貢鞠躬請教:“敝邑僻處東海,何煩高賢遠辱?”

“特來吊君!"子貢又突發驚人之語。

臥薪嚐膽的勾踐自非簡單人物,他對子貢的話,雖感驚詫,暗忖其中必有玄機,遂再拜叩首說:“孤聞'禍與福為鄰',先生下吊,孤之福矣,請聞其說。”

“臣曾見吳王,說以救魯而伐齊,吳王疑越有攻吳之心,其意欲先誅伐于越,如無報人之志,而使人疑之,拙也;有報人之志,而使人知之,危也!”子貢說。

勾踐一聽,不禁悚然一驚,乃長跪不起說:“先生何以救我?”

子貢乃誠懇地分析其當前情勢說:“吳王驕而好佞,宰嚭專而善讒,君以重器悅其心,以卑辭盡其禮,親率一軍,從其伐齊,彼戰而不勝,吳國從此弱矣;若戰而勝,必侈然有霸諸侯之心,將以兵臨強晉,如此,則其國內空虛,而越則有機可乘矣。"

勾踐此時如醍醐灌頂,頓然徹悟,又再拜說:“先生此來,實出天賜,如起死人而肉白骨,孤敢不奉教!”乃贈子貢黃金百鎰,寶劍一口,良馬兩匹。

子貢堅持不受,還見吳王說:“越王感大王生全之德,聞大王有疑,意甚悚懼,不日即將派專使前來謝罪。”

吳王遂留子貢暫住,第五天,越國果然派大夫文種為專使,帶了一批名貴兵器為禮,謁見吳王說:"東海賤臣勾踐,蒙大王不殺之恩,得奉宗祀,雖肝腦塗地,未能為報,今聞大王興大義之師,誅強教弱,勾踐請問師期,將精選境內士卒三千,以從馳驅,勾踐願披堅執銳,親冒矢石,死無所懼。“

夫差聽到這一番話,心裡舒坦極了,乃召問子貢。勾踐果然是信義之人,願率兵昌三千,從我伐齊,先生以為可否了?”

"不可,用人之眾,又役其君,是嫌太過;不如許其師而辭其君。“子貢說。

吳王乃欣然從之。

子貢遂辭吳,北往晉國,勸晉侯說:”臣聞'無遠慮者,必有近憂',今吳將與齊戰,必與晉爭霸,君宜秣馬厲兵以待。“晉侯甚為感激,待子貢返回魯國,齊兵已被吳軍所敗,挽救了魯國滅亡的命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