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家族只有你一個女孩子,是什麼感覺?

自閉症 減肥 大學 鄭智化 遇見逗逗 遇見逗逗 2017-10-02

文/逗逗,圖/花瓣網

朋友發了一篇文給我看,我一下子就炸了……

標題是《獨生子女,其實就是孤獨生活的迷路影子》,內容很心酸的那種調調,由於他是獨生子女,知乎上面關於獨生子女的話題,他也經常去回答。

當他說起獨生子女這個詞彙時,總有特別深的感觸:

“孤獨,與父母漸行漸遠,卻無能為力。”

我特麼就不爽了:獨生子女不容易,但!如果整個家族就你一個女孩子or男孩子時,那種感覺,跟獨生子女完全沒差別啊,比如我……

這種“唯我獨尊”的尷尬地位,帶來的好處是:

小時候我穿的衣服,都是新的,因為沒有姐姐或者妹妹可以把穿過的衣服退給我,那種“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情況,並沒機會在我身上出現。

很幸福的是,在我小的時候,兩個姑姑經常給我買漂亮的衣服穿,甚至還有夾頭髮的髮夾,即使那時家族的經濟並不寬裕,但我依然享受到了這種被寵愛的“公主感”。

至今,仍然很感謝兩個姑姑,給自己的童年裡增加了一抹鮮豔的色彩,不會因物質層面的匱乏而產生自卑的情緒。

長大以後,有不少人都說我長得像我的姑姑,而不是說我長得像我的爸媽……(這特麼就尷尬了……)

幸好,我的兩個姑姑都長得很標緻,像張曼玉……

關於性格的塑造,由於自己兄弟眾多,耳濡目染,慢慢像男孩子一樣豪爽大氣,沒有女孩子的那種嬌羞(唉!這大概就是找不到對象的原因了),跟他們玩得多了,似乎把性格中的膽怯部分自動消除了,異性緣也比其他女孩子好。

(現在的我,無法接受有些女生很作很矯情的行為……)

也不會擔心做什麼事情會導致丟臉一樣,借用鄭智化的歌詞就是“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

整個家族只有你一個女孩子,是什麼感覺?

男孩子總是比較善於拿得起放得下,這一點,正是我不斷修煉的地方,想成長為一個拎得清的人,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這大概是一生的修行吧,而自己是贏在起跑線上了。

關於審美,這一塊,完全是自己短板,直到長大後自己才慢慢修補。

我曾經留過長頭髮,只是,自己笨手笨腳的,不知道怎麼給頭髮編辮子……

當別人都在和自己的姐妹團討論哪套彩妝更好用時,什麼顏色的口紅更流行時,我才開始使用面膜……

整個家族只有你一個女孩子,是什麼感覺?

當別的女生都在朋友圈發自己的九宮格自拍時,我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自拍角度……

當別的女生在嚷嚷著要減肥不吃飯時,我還在採用最原始的減肥方法,在一圈一圈地跑步,不懂得瘦身攻略……

幸好啊,長大後,特別是這幾年,我認識到的女孩子,她們都很漂亮,而且很有才,在審美愛美方面都相當出彩,有自己的見識,偶爾還會帶我這種傻鳥一起長見識。

關於交友交流,這一點,可能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吧,由於自己沒有姐妹可以說悄悄話,但我又是一個話嘮……

於是,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寫日記,囉囉嗦嗦的事情,都喜歡寫在日記上。

這一寫,就是10+年,反而是促成了毅力的堅持,也沒因為缺少和其他人的交流而造成性格內向自閉。

現在看到很多人說堅持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大概,是因為他們內心裡抗拒做這件事吧,或許是自己的初衷並不是很認可做這件事的意義。

關於寫日記,不少新聞都曾經提到過一點:父母偷看孩子日記,由此引發親子關係動盪,甚至是孩子離家出走。

從孩子的角度上出發,我鼓勵孩子採用密碼型的日記,敢於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堆積在自己的心裡,無人化解時,要學會自渡。

從父母的角度出發,希望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隱私,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保持一段合適的距離,讓孩子可以無負擔地信任你,而不是提防你。

關於父母的贍養,大概是我比獨生子女好的地方吧,我有兄弟可以一起負擔,在父母年老時,一起照顧他們,遇事也可以有個商量。

如果是獨生子女,壓力可以會比較大,當然,這個還是需要視個人的經濟情況而定。

可能有不少人想知道:你爸媽有沒有因為你是唯一的一個女兒,而對你格外寵愛?

這個還真的沒有,我爸媽在教育養育方面,秉持著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原則,只要我們想讀書深造,他們都全力支持我們,所以,我們幾個先後都完成大學的學業。

整個家族只有你一個女孩子,是什麼感覺?

不存在重男輕女,或者偏袒男孩的說法,更沒有那種“犧牲女兒成全兒子”的做法。

長大後,反而是我的兄弟在罩著我,即使我是姐姐,哈哈~

養育孩子,不僅僅是解決生存方面的需要,提供一日三餐,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的人格,這是一生中最重大的項目。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母親以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個“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的人!

父母終有一天需要放手讓孩子獨立,不管是獨生子女,孩子家族的獨子,當他脫離父母的庇護之後,他仍然能和這個社會和諧相處,這才是一個成功的父母。

長長的路,希望爸媽和孩子都可以牽手慢慢走,父母等著收穫一份長大的驚喜,孩子等著收穫一份被理解的感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