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朱元璋 中國近代史 中國歷史 建築 秦淮發佈 2017-07-17

金陵舊庭院

舊庭院於南京來說,可謂是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風雲變幻。它們如珍珠般散落於縱橫交錯的古巷裡,從徐達府邸到甘熙故居,從蔣介石官邸到拉貝故居,從徐悲鴻公館到楊延寶故居等等,數百座的名人故居里,哪怕一片殘瓦、半灣池水便能引出一折折陳年舊事,發人深思。

一提到庭院,人們最先想到的是蘇州的古典園林。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不過,南京的庭院也曾在古代有過輝煌的篇章,六朝時期的皇家園林,明清時期的私家園林兼具北雄南秀的獨特韻味。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瞻園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熙園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復園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愚園

今天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隱藏在老城南鬧市中的兩戶幽靜庭院,

其中一戶就藏在秦淮熙南里街區裡哦!

”九十九間半“裡的思索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九十九間半”是甘熙故居的別稱,地處城南熙南里歷史文化街區旁。它青瓦屋面,白粉牆,棕紅色廣漆為主色調,與江南特色的綠色芭蕉、千嬌百媚的紅花綠草相輝映,構成一種獨特的典雅古樸,祥和淡寧。可以說,甘熙故居於南京錯綜複雜的街巷裡,深藏出的是一種精緻。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據說,甘家在歷史上是頗有來頭的,相傳秦國丞相甘茂、三國時孫吳名將甘寧,清朝雍正、乾隆年間大俠甘鳳池與其兄甘鳳泉等,都是甘家直系祖先。不知是攀龍附鳳,還是確有淵源,也無需考證,只知道眼前這座豪宅在晚清時號稱“九十九間半”。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民間曾有這樣一種說法:

中國最大的帝王宮殿是北京的紫禁城9999間半;

中國最大的官僚府第是曲阜的孔府999間半;

中國最大的平民住宅是南京的甘熙宅第99間半。

“九十九間半”,以數字命名,看似以實記數,卻實在是個與“實”相去甚遠的虛數。據說,按照清朝當時的皇家規定,民間的住宅不得與王族勳戚相匹敵,不能超過一百間,甘熙曾在京為官,深諳此種法度,甘氏家族為顯示其富有,造屋前後四組多達三百餘間,只是對外仍稱“九十九間半”,以掩耳目。而這半間既表示沒達百間的謙虛,又有僅半步就到目標的得意。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現在,修葺一新的宅院,已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的所在。它裝飾樸素,體現的是清朝中晚期及民國初年的民居特色和文化內涵;既沿襲了秦淮民居“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建築風格,也突出了內部結構的多重組合與文化裝飾的精巧特色。臨高而望,彷彿一片粉牆黛瓦的海洋,清新淡雅之氣則是後者無法相比的。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故居由門廳、轎廳、大廳、內廳、廚房及其他服務性用房構成,另外還有庭院、封火牆、備弄等。多進穿堂式的民居,每進之間的院落即天井,雨天則四水歸堂,肥水不外流。正廳懸掛的畫及對聯體現了甘家的文化品位,而傢俱陳設則展示了這裡的民情風俗。內廳兩側是書房和教室,當年甘家歷代子弟寒窗苦讀之所,今天已無書聲朗朗。樓上是臥房,陳設雖是暗色調但細看仍很考究,卻也早已人去樓空。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旁邊的夾道走廊和其他庭院似乎更值得玩味。各色瓦砌花窗上爬滿了不知名的青藤綠草,牆角的雨打芭蕉也是可入詩入畫的風景。散佈在庭院中的幾口古井更接近原色,恐怕是這個家族興衰最老資格的見證者。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甘熙是個文化品位極高的人,且善於看風水,因此宅第也很講究。比如坐南朝北,一反常規,理由在商家屬金,而南方屬火,五行相剋因而避實就虛。其實有些地方也很符合人居環境的要求,整座大院緊湊卻不擁擠;既井然有序,又各自獨立;疏朗的庭院和狹窄的夾道相互穿插,讓人行走其中能感覺到空間的豐富多變……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可見,晚清兼官家、文人及商人於一身的甘家,在江南一隅意猶未盡地竭力展示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瞻園裡的天朝貴氣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聽說,浙西詞派的朱彝尊有一首《題瞻園舊雨圖》:“壯年蹤跡任西東,老去諸餘念漸空。醉地至今猶念惜,大功坊底小園中。”邂逅如此美景,老人感慨良多也是自然的了。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瞻園,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靜默於秦淮河的喧鬧之中,600多年靜坐一處的舉動,不免激起世人的愛憐和讚歎!作為明代中山王徐達的府邸,這座深宅大院有著私家園林般雍容典雅的貴氣;作為天平天國東王府和幼西王府,不免裹挾了些許歷史的煙雲。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據說是朱元璋在登上了皇帝寶座後,因念功臣徐達“未有寧居”,特為其建了這所府邸花園,以備安度晚年之用。後來乾隆南巡時曾駐蹕於此,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瞻園”。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瞻園幾易其主。直至1960年,我國著名古建專家劉敦楨教授主持瞻園的恢復整建工作,不僅保留了原有的格局特點,而且還充分地運用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研究成果,推陳出新,才有了這座山水佳處。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以山石取勝的瞻園,風景優美,佈局合理,兼人文與自然於一體,讓閱賞之人心目不暇,感慨萬千。它的精妙之處在於,較小的空間方能顯出水面寬廣、開朗,併為山林、亭、榭展開美妙的景色;而水體盪漾曲折,似斷似續,增加了風景的層次和深度。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瞻園並不大,但由於有遊廊、小徑、廳堂的巧妙排列,便組合出無限風光。院子四周高牆聳立,長廊環繞,扇亭和歲寒亭錯落其間。先前的扇亭全為銅鑄,形如打開的摺扇置於假山之上。假山上有一洞,寒冬臘月,洞中薪火長明,熱氣沿銅柱上傳,供主人取暖驅寒。據說,這種巧妙的設計在中國所有園林中是絕無僅有的。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在大院的一隅的“牡丹仙苑”,有牡丹數株,均是玫紅色的嬌豔欲滴。聽說瞻園牡丹臺中曾植下一株名為“絳紗籠玉”的牡丹,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了。如此國色天香的名花,又有如此傳奇的身世,自然為瞻園增添了些許富麗堂皇的高貴氣質了。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庭院深深深幾許 消暑納涼來這裡~

園內有一鎮園之寶,據說是朱元璋賜徐達的“虎”字。此字獨具情態、虎虎生威,不僅是一筆揮就,而且還暗含“富甲天下”四字。徐達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那絕對是所向披靡的大軍虎將。“虎”也可權當作“石頭虎踞”的“石頭城”別號,這座金陵第一園有資格顯露“虎”的標誌。

庭院深深深幾許,

雲窗霧閣常扃。

炎炎夏日,

不必總窩在室內吹空調,

來老城南逛逛園子吧!

賞賞花或躲在一處綠蔭下,

也能消散不少夏日的暑熱....

來源:秦淮旅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