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1歲,九月丁丑,元璋生。

元順帝至元三年到六年(1337—1340)10—13歲,從至元三年開始,彌勒教袁州教徒彭瑩玉、周子旺等起義先後被鎮壓,元廷禁民間藏軍器。

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14歲,湖廣、山東、燕南貧民為“盜”,多至三百餘處。

至正四年(1344)17歲,春,淮北大旱,繼以瘟疫,元璋父、母、長兄、次兄皆病死。秋九月,元璋入皇覺寺為沙彌。一月後,雲遊淮西穎州一帶。

至正五年到七年(1345—1347)18—20歲,在淮西遊方未歸,沿江“盜”起,剽掠無忌,元官莫能禁,元兵不能捕。

至正八年(1348)21歲,年底,元璋回皇覺寺,台州方國珍起義,聚眾海上。

至正九年到十一年(1349—1351)22—24歲,方國珍攻溫州,元順帝命工部尚書賈魯開黃河故道,潁州劉福通、韓山童以紅巾為號起義,蕭縣李二、彭大、趙均用及蘄州徐壽輝、黃州鄒普勝相繼而起。

至正十二年(1352)25歲,二月,郭子興等起義於濠州,閏三月,元璋投郭子興部下為兵。

至正十三年(1353)26歲,元璋略定遠,下滁州,張士誠起義,攻佔泰州、高郵,稱誠王,國號大周,建元天祐。

至正十四年(1354)27歲,元璋屯軍滁州,元丞相脫脫大敗張士誠於高郵,元璋率兵赴援,元順帝削脫脫官爵,鴆死於吐蕃境。

至正十五年,宋小明王龍鳳元年(1355)28歲,正月,克和州,奉郭子興命總諸將。四月,常遇春來歸。五月,廖永安、俞通海以水軍降,元璋下采石,取太平。小明王命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祐、元璋為左右副元帥。九月,郭、張二帥攻集慶,皆死之,於是子興部將盡歸元璋。

至正十六年,龍鳳二年(1356)29歲,二月,元璋攻取集慶,改名應天府,遣徐達攻鎮江 ,拔之。六月,元璋部將鄧愈克廣德。小明王升元璋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

至正十七年,龍鳳三年(1357)30歲,元璋佔領長興、常州、寧國、江陰、常熟、徽州、池州、揚州等地。

至正十八年,龍鳳四年(1358)31歲,二月,元璋以康茂才為都水營田使實行屯田。十二月,自將攻婺州,改為甯越府。

至正十九年,龍鳳五年(1359)32歲,元璋克諸暨、衢州、處州等地,命甯越府立郡學。小明王升元璋為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

至正二十年,龍鳳六年(1360)33歲, 陳友諒攻應天,元璋大敗之,遂復太平。徐壽輝舊將以袁州降於元璋。明玉珍聞徐壽輝被殺,自立為隴蜀王,塞瞿塘,不與友諒通。

至正二十一年,龍鳳七年(1361)34歲,元璋擊陳友諒於江州,友諒奔回武昌。遂分兵攻取南康、建昌、饒州、蘄州、黃州、廣濟等處,又下撫州。小明王封元璋為吳國公。

至正二十二年,龍鳳八年(1362)35歲,元璋受友諒部將胡廷瑞之降,遂得龍興,改為洪都府。瑞州、吉安、臨江相繼下。

至正二十三年,龍鳳九年(1363)36歲,元璋因張士誠將呂珍攻安豐,親率軍往救。陳友諒大舉攻洪都,圍八十五日不下。元璋急撤軍回援,與友諒大戰於鄱陽湖。友諒中流矢而死,其子陳理突圍奔回武昌,元璋親往圍之。

至正二十四年,龍鳳十年(1364)37歲,元璋自立為吳王,建百官。受陳理降,漢亡。孛羅帖木兒率軍入大都,順帝懼,命為中書右丞相,節制天下兵馬。

至正二十五年,龍鳳十一年(1365)38歲,元璋以徐達為大將軍,進攻江北、淮東張士誠之地,先取泰州及高郵。

至正二十六年,龍鳳十二年(1366)39歲, 徐達等下淮安、濠州、宿州、徐州等地,淮東悉入元璋領域。五月,元璋明徐達、常遇春攻張士誠根據地,連下湖州、杭州,大軍進圍平江 。十二月,遣廖永忠迎小明王於滁州,中途沉之於江 ,宋遂亡。

至正二十七年(1367)40歲,徐達等克平江 ,執張士誠,吳亡。元璋命湯和等攻方國珍,降之。又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北伐中原。命胡廷瑞等取福建,楊璟等取廣西。徐達等下山東諸郡。

明太祖洪武元年,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41歲,正月,元璋稱帝,國號大明,建元洪武,是為明太祖,立世子標為皇太子,妃馬氏為皇后。湯和克延平,執陳友定,福建平。命湯和等以舟師攻取廣東,廣州守官何真降。楊璟等下寶慶、全州、靖江等地。徐達下汴梁。元璋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閏七月,元順帝棄大都,出奔上都。八月,徐達等入大都,改名北平府。保定、真定、懷慶、澤州、潞州相繼下。

洪武二年(1369)42歲,奉元、鳳翔、臨洮相繼下,李思齊降。常遇春克開平,元順帝奔和林。常遇春卒于軍。元軍攻大同,李文忠敗之。徐達下慶陽。元璋定內侍官制,編《祖訓錄》,定諸王封建之制。

洪武三年(1370)43歲,命徐達、李文忠等分道北征。元順帝死,太子愛猷識裡達臘嗣立。李文忠獲順帝孫買的裡八剌以歸,元嗣君北遁。元璋封諸子為王,大封功臣。

洪武四年(1371)44歲,命湯和、廖永忠率舟師由東路入川,傅友德率步騎由秦隴取蜀。傅友德軍連下階州、文州、隆州、綿州。廖永忠軍克夔州,明升出降,夏亡。元平章劉益以遼東降。錄天下官吏。

洪武五年(1372)45歲,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出雁門,趨和林,李文忠趨應昌,馮勝取甘肅,徵擴廓帖木兒。徐達敗績。命鄧愈攻吐蕃。詔以農桑,學校課有司。

洪武六年(1373)46歲,頒《昭鑑錄》,訓誡諸王。擴廓帖木兒犯大同,徐達遣將擊敗之。 頒《大明律》。

洪武七年(1374)47歲,李文忠、藍玉大敗北元兵。遣元皇子買的裡八剌北歸。

洪武八年(1375)48歲,詔天下立社學。劉基被毒死。元將擴廓帖木兒卒。

洪武九年(1376)49歲,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設左右布政使各一人。

洪武十年(1377)50歲,以羽林等衛軍益秦、晉、燕三府護衛。鄧愈、沐英攻吐藩,大破之。命政事啟皇太子裁決奏聞。

洪武十三年(1380)53歲,左丞相胡惟庸以擅權誅,坐其黨,死者甚眾。廢中書省及丞相等官,提高六部官秩。改大都督府為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燕王棣之國北平。安置宋濂於茂州,死於道。

洪武十四年(1381)54歲,命傅友德、藍玉、沐英徵雲南。傅友德等大敗元兵於白石江 ,遂下曲靖,元樑王自殺,雲南平。

洪武十五年(1382)55歲,藍玉、沐英克大理,分兵攻鶴慶、麗江 、金齒,俱下。皇后馬氏卒。置殿閣大學士。空印案發,死者數萬人。

洪武十六年(1383)56歲,召徵南師還,沐英留鎮雲南。

洪武十七年(1384)57歲,曹國公李文忠被毒死。禁內官預外事,敕諸司勿通內官監文移。

洪武十八年(1385)58歲,魏國公徐達中毒死。戶部侍郎郭桓坐盜官糧誅,死者數萬人。

洪武二十年(1387)60歲,馮勝、傅友德、藍玉同徵納哈出。馮勝率師出鬆亭關,下大寧、寬河、會州、富峪四城,納哈出降,東北平。

洪武二十三年(1390)63歲,晉王棡、燕王棣率師徵元,穎國公傅友德等皆聽節制。齊王榑率師從燕王棣北征,燕王師次迤都,元丞相咬住等降。韓國公李善長因胡惟庸案發,坐誅,牽連死者甚眾。作《昭示奸黨錄》,佈告天下。

洪武二十四年(1391)64歲,天下郡縣賦役黃冊成。八月皇太子巡撫陝西。十一月,還京師。

洪武二十五年(1392)65歲,皇太子標死,立長孫允炆為皇太孫。沐英卒,子沐春襲封西平侯,鎮雲南。

洪武二十六年(1393)66歲,涼國公藍玉被殺,功臣死者甚眾。馮勝、傅友德備邊北平。其屬衛將校悉聽晉王、燕王節制。詔二王軍務大者始以聞。

洪武二十七年(1394)67歲,穎國公傅友德坐誅。

洪武二十八年(1395)68歲,宋國公馮勝坐誅。諭眾臣禁以後法外用刑;嗣君不許置丞相;皇親唯謀逆不赦,餘罪宗親會議取上裁,法司只許舉奏,勿得擅逮,勒諸典章,永為遵守。八月,秦王樉死。頒《皇明祖訓》條章,後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論。

洪武三十一年(1398)71歲,二月,晉王棢死。閏五月初十,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年七十一。太孫允炆繼位,即惠帝。

璋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朱元璋年表:淮右布衣,天下加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