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諡法中的帝王」:從明太祖朱元璋的諡號,看乞丐天子的開國功業

什麼叫做諡號呢?

我們來看看《辭海》給出的權威解釋:中國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生前事蹟和品德,評定一個稱號以示表彰,即稱為諡或諡號。

也就是說諡號是給帝王將相們死後的蓋棺定論,是對其生平的評價,不是隨隨便便一個普通人就可以得到諡號,它更多的是一種政治特權。

「諡法中的帝王」:從明太祖朱元璋的諡號,看乞丐天子的開國功業

知道了諡號是怎麼一回事,那我們再簡單瞭解下諡法的起源。

《逸周書·諡法解》就詳載: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於牧之野,終將葬,乃制諡,遂敘諡法。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

由此可知,諡法最早出現在周朝初年,當時周王姬發去世將要安葬,周公旦(姬旦)、太公望(呂尚)為了紀念先王功業,尊諡為武,便是武王。諡法這才開始被制定出來,成為後世遵循的重要典章制度。

「諡法中的帝王」:從明太祖朱元璋的諡號,看乞丐天子的開國功業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雖然說禮崩樂壞,可諡法制度依舊保留了下來,甚至衍生出上諡、中諡、下諡。

上諡即褒諡、美諡,對所尊之人極力讚揚,比如齊桓公的“桓”字便是上等美諡。

何為桓?

按照諡法的解釋,其中有一條為闢土服遠曰桓。齊桓公在位期間,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國力強盛,稱霸中原,不僅國土增加,四方亦臣服於下,諡“桓”字還是非常恰當的。

「諡法中的帝王」:從明太祖朱元璋的諡號,看乞丐天子的開國功業

而中諡即平諡,不褒不貶,多含同情意味,比如著名的楚懷王,他的“懷”字便是平諡。

那麼什麼是“懷”呢?

諡法有言,慈仁短折曰懷,楚懷王執政早期,重用賢臣,人才濟濟,是楚國最為強盛的時代,也為他贏得名君美名,不過中後期誤用奸邪,聽信秦國說客張儀蠱惑,將楚國大好形勢葬送,其本人也因入秦被扣留,落了個客死異鄉的悲慘下場,故用懷字概括其一生,也倒是貼切。

「諡法中的帝王」:從明太祖朱元璋的諡號,看乞丐天子的開國功業

至於下諡,便是貶諡、惡諡,具有強烈的批評意味,比如周厲王姬胡,他的諡號便是最下等的惡諡。

按照諡法解釋,殺戮無辜曰厲,這是對暴虐之人的貶語。

周厲王是周代第十位君主,他在位期間因貪得無厭,與民爭利,對於反對誹謗他的國人,都統統處死,由此衍生了“厲王止謗”、“道路以目”兩個著名的典故,用“厲”為諡號非常之恰當。

「諡法中的帝王」:從明太祖朱元璋的諡號,看乞丐天子的開國功業

諡法雖然歷經春秋戰國有了長足發展,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取消了諡法,理由是: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

不過由於秦朝二世而亡,諡法僅僅經過短暫的廢止期,於楚漢相持時,就又由劉邦著手恢復。

漢代帝王的諡號從劉邦之後,都為兩字,即“孝某”帝,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等,但到了唐代帝王的諡號的字數開始逐漸增多,且多為美諡,例如唐玄宗的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而宋代更是進一步將諡法規程化,以至於皇帝的諡號完全走向虛美的極端,字數也高達十六字,比如宋仁宗的諡號為: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

「諡法中的帝王」:從明太祖朱元璋的諡號,看乞丐天子的開國功業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一改唐宋諡號的以繁為美,以多為貴成例,崇尚簡短,他要求親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公侯大臣也以二字為重。朱元璋去世後,其廟號太祖,諡號為“高”皇帝,也不過為一字。

這個諡號是建文皇帝登基後,命群臣議定的,廟號太祖自然不用說,“太”為非常、極大,古亦作大講,用以形容開國定鼎的始祖再適合不過。而“高”字先秦前的諡法內是沒有這個諡義的,它的出現始自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隋唐時經學大家顏師古,曾在《漢書·高帝紀上》援引張宴批註:《禮》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諡法中的帝王」:從明太祖朱元璋的諡號,看乞丐天子的開國功業

劉邦出身低微,卻開創了大漢王朝,此等功業前無古人,因而群臣特意新設“高”字以示無上尊崇。

但歷數明代之前的大一統王朝,真正諡“高”字的帝王,也僅劉邦一人,特別強調一下,唐高祖李淵的諡號是: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並非高帝。

所以朱元璋去世後,新皇和文武百官當然要尊諡其為“高”皇帝,也只有這個“高”字才能突顯朱元璋開國創業的艱辛。

「諡法中的帝王」:從明太祖朱元璋的諡號,看乞丐天子的開國功業

這一點是毫無爭議的,畢竟朱元璋的出身比劉邦還要不如,說淮右布衣都是抬舉,他從一個貧困佃農到僧侶,再到乞丐,經歷了生活最底層最後能“不階寸土,一民呼吸響應以有天下,方冊所載,未之有也。”這已不單單是用傳奇就可以形容的,時人都認為太祖朱元璋的開國功業,要遠超前代帝王,就連同樣是布衣出身的劉邦都要稍遜一籌。

原本明代帝王的諡號都將會是一字,可靖難之役的爆發,讓諡法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諡法中的帝王」:從明太祖朱元璋的諡號,看乞丐天子的開國功業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攻入京師應天,成為大明王朝新的主宰,為了從法理抹去得位不正的汙點,朱棣一而再的打著尊祖的旗號,為自身正名,而太祖朱元璋的諡號也被重新追諡為十七個字。

這是將諡法重新恢復到唐宋以來的虛美繁複,而且因為宋代是十六個字,朱棣認為大明遠勝大宋,自然是要比宋代多一個字,於是帝王的諡號便成了十七字,但與唐宋諡號重多字不同,明代的諡號前十六字不過是溢美加飾,最後一字才是最重要的。

「諡法中的帝王」:從明太祖朱元璋的諡號,看乞丐天子的開國功業

永樂元年,朱元璋重新被尊諡為:聖神文武欽明啟運後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

諡號的前十六字,是每兩字為斷句,且每一個字都是有出處的,如“聖神”,出自《孟子》:大而化之之為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文武”,出自《諡法》:“經天緯地曰文,保大定公曰武”。並且又有《書·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這是對大禹的讚美,藉此稱頌朱元璋奮起江淮,混一海宇,“文經天地,武克禍亂”比肩上古賢君。

而“欽明”指天下敬沐皇帝隆恩。朱元璋在位三十餘年,善待百姓之舉,為歷代之最,因而也最受百姓愛戴,其天子之恩德披四海,四方自然“欽明”。

後面的“啟運”很好理解,就是指朱元璋開啟了大明王朝的國運;“後德”是稱頌品德;“成功”可不是今天意義上的成功,所謂“安民立政曰成,以勞定國曰功”,這是朱元璋推翻元朝,再造中華的功業。

最後“統天”字面意思,統御天下,而“大孝”則因朱元璋追尊四代祖宗,要比之前帝王上追三代還要多一代,是為孝之大也。

“高”正如前邊所說,是定下的總基調,功最高,遠超歷朝,應為高皇帝。

「諡法中的帝王」:從明太祖朱元璋的諡號,看乞丐天子的開國功業

至於嘉靖年間,朱元璋的諡號又被加諡到二十一個字,但它大體還是按照永樂年上的尊諡,進一步溢美的,筆者認為並無實際解讀的必要。

因此總體而言,永樂皇帝朱棣為朱元璋上的諡號,基本是做到了對其生平功績的論述,雖然都是專挑朱元璋一生的豐功偉績來讚美的,但在唐宋以來形成的皇帝只能加美諡的規則下,倒也無可厚非。至少對今天的我們來講,還是能從諡號中發現一個皇帝的生平功業,以及他在其整個王朝內所處的真正地位。

相關推薦

推薦中...